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RNA水平与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时间的关系 被引量:3
1
作者 范雪莉 詹爱琴 +1 位作者 安轶 田丽艳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8-63,共6页
目的检测未治疗和经过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HBV RNA水平,并分析血清HBV RNA水平与核苷(酸)类似物(NAs)抗病毒治疗时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22年2月—2022年7月间就诊于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门诊患者中的300例CH... 目的检测未治疗和经过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HBV RNA水平,并分析血清HBV RNA水平与核苷(酸)类似物(NAs)抗病毒治疗时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22年2月—2022年7月间就诊于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门诊患者中的300例CHB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抗病毒治疗时间不同分为未治疗组(n=73)、治疗时间≤1年组(n=91)、治疗时间>1年组(n=136),检测患者血清HBV RNA和HBV DNA载量及HBsAg浓度。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校正法;计数资料用χ^(2)检验,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比较各指标间相关程度。结果HBeAg阳性率18.3%,在HBV DNA阴性者中HBV RNA阳性者占比44.1%(86/195)。HBeAg阳性组和HBeAg阴性组患者血清HBV RNA、HBV DNA、HBsAg水平分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10.740、6.300、7.280,P值均<0.05)。未治疗组与治疗时间≤1年组仅有DNA水平分布情况有统计学差异(P<0.05),未治疗组与治疗时间>1年组HBV RNA、HBV DNA水平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治疗时间≤1年与治疗时间>1年组中HBV RNA、HBV DNA、HBsAg水平分布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抗病毒治疗时间与HBV RNA、HBsAg水平呈极弱负相关(r值分别为-0.247、-0.138,P值均<0.05),与HBV DNA水平呈强负相关(r=-0.771,P<0.001)。血清HBV RNA与HBV DNA、HBsAg水平呈低度相关(r值分别为0.360、0.442,P值均<0.001),进一步分层分析显示,在未治疗组中,HBV RNA与HBV DNA水平呈强正相关(r=0.752,P<0.001),与HBsAg水平呈中度正相关(r=0.559,P<0.001);在治疗时间≤1年组中,HBV RNA与HBV DNA、HBsAg水平呈低度正相关(r值分别为0.396、0.388,P值均<0.001);在治疗时间>1年组中,HBV RNA与HBsAg水平呈低度正相关(r=0.352,P<0.001)。结论血清HBV RNA与NAs治疗时间呈负相关,与HBV DNA、HBsAg水平的相关性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逐渐下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作为CHB患者病毒学水平监测的补充指标,尤其在未治疗患者中反映病毒复制水平准确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慢性 核苷类 核苷酸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甘草酸镁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重度患者外周血TregTh17细胞及其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变化 被引量:12
2
作者 詹爱琴 陈春丽 +3 位作者 朱庆峰 李冰洁 左维泽 卢丽君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0年第6期793-796,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异甘草酸镁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重度患者疗效及其外周血调节性T淋巴细胞和辅助性T细胞Th17(Treg/Th17)的变化。方法2017年10月~2018年9月我科诊治的CHB重度患者80例,被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30),给予对照组护肝和... 目的探讨应用异甘草酸镁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重度患者疗效及其外周血调节性T淋巴细胞和辅助性T细胞Th17(Treg/Th17)的变化。方法2017年10月~2018年9月我科诊治的CHB重度患者80例,被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30),给予对照组护肝和抗病毒治疗,观察组则加用异甘草酸镁治疗,两组均治疗30天。结果在治疗30天末,观察组血清AST为(124.2±10.2)U/L,显著低于对照组[(179.3±13.5)U/L,P<0.05],ALT为(105.1±10.8)U/L,显著低于对照组[(135.6±14.8)U/L),P<0.05],TBIL为(34.8±4.8)μ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45.0±5.2)μmol/L,P<0.05];观察组血清TNF-α为(10.2±2.8)ng/L,显著低于对照组[(13.5±2.5)ng/L,P<0.05],IL-4为(49.1±7.2)ng/L,显著低于对照组[(62.2±6.2)ng/L,P<0.05],IL-10为(13.6±2.8)ng/L,显著低于对照组[(19.3±3.2)ng/L,P<0.05],而IL-2为(168.2±15.8)ng/L,显著高于对照组[(142.2±14.0)ng/L,P<0.05];观察组外周血Treg细胞为(3.1±0.4)%,显著低于对照组[(5.9±0.5)%,P<0.05],Th17细胞百分比为(3.2±0.4)%,显著低于对照组[(4.9±0.5)%,P<0.05],Treg/Th17细胞比值为(0.9±0.1)%,显著低于对照组[(1.2±0.3)%,P<0.05];观察组血CD4^+为(42.2±4.3)%,显著高于对照组[(38.2±3.9)%,P<0.05],CD8^+为(21.2±2.9)%,显著低于对照组[(26.2±2.2)%,P<0.05],CD4^+/CD8^+比值为(1.8±0.2),显著高于对照组[(1.6±0.5),P<0.05];观察组有45例(90.0%)患者病情好转,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1例(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异甘草酸镁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重度患者效果明显,促进了肝功能恢复,改善了机体免疫功能紊乱,减轻了机体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异甘草酸镁 调节性T淋巴细胞 辅助性T细胞Th17 T细胞亚群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HBV感染者外周血Treg水平与HBV-DNA载量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詹爱琴 杜美玲 +8 位作者 左维泽 程丽 朱庆峰 季榕 买力坎木 程光海 居马百克 谢松松 张砚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8期3439-3442,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HBV感染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水平与HBV-DNA载量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收治的住院和门诊慢性HBV感染者100例,其中轻中度慢性乙型肝炎(CHBLM)组43例、... 目的探讨慢性HBV感染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水平与HBV-DNA载量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收治的住院和门诊慢性HBV感染者100例,其中轻中度慢性乙型肝炎(CHBLM)组43例、乙型肝炎肝硬化(LC)组27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CSHB)组30例;选取同期该院健康体检者36例为健康对照(HC)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FQ-PCR)检测HBV-DNA载量,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reg水平。外周血Treg水平与HBV-DNA载量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CHBLM、LC、CSHB组的HBV-DNA载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564,P<0.05);两两比较显示,CHBLM组与LC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HBLM、LC、CSHB、HC组的Treg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5.218,P<0.05);组间两两比较显示,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HBLM、LC、CSHB组外周血Treg水平与HBV-DNA载量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58、0.697、0.544,P<0.05)。结论慢性HBV感染者Treg水平增加,Treg水平与HBV-DNA载量呈正相关。提示Treg在慢性HBV感染中担负着重要的免疫调节作用,可能抑制HBV感染者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与HBV感染的慢性化及肝病的临床发生、发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节性T细胞 HBV-DNA HBV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肝病毒感染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6
4
作者 詹爱琴 刘佩芝 杨勇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8年第4期256-258,共3页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感染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乙肝病毒携带者25例、急性乙肝患者26例、慢性乙肝患者38例,26例正常对照,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中CD4+CD25+Tr表达水平;用PCR法检测患...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感染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乙肝病毒携带者25例、急性乙肝患者26例、慢性乙肝患者38例,26例正常对照,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中CD4+CD25+Tr表达水平;用PCR法检测患者HBV DNA载量。结果乙肝病毒携带者组与慢性乙肝患者组CD4+CD25+Tr水平(9.93±3.51,11.21±3.29)明显高于对照组(8.12±2.80)(P<0.01或0.05),急性肝炎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没有显著性。结论持续性HBV感染者CD4+CD25+Tr表达增加,提示CD4+CD25+Tr在慢性乙型肝炎中担负着重要的免疫调节作用,可能抑制HBV感染者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与乙肝病毒感染的慢性化及肝病的临床发生、发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4^+CD25^+调节性T细胞 乙型肝炎 流式细胞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_4^+CD_(25)^+调节性T细胞与转化生长因子β_1水平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4
5
作者 詹爱琴 刘佩芝 左维泽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6期4066-4068,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ulatory cell,Treg)、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growth factorβ1,TGF-β1)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05例CHB患者为病例组,其中依患者病情分为轻、中、重度组;选...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ulatory cell,Treg)、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growth factorβ1,TGF-β1)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05例CHB患者为病例组,其中依患者病情分为轻、中、重度组;选择26例健康体检正常者为对照组。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中Treg表达水平;用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血清TGF-β1;用PCR法检测患者HBV-DNA载量。结果 CHB患者组Treg、TGF-β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reg水平与TGF-β1水平呈正相关。结论 CHB患者Treg、TGF-β1表达增加,提示Treg、TGF-β1在CHB中担负着重要的免疫调节作用,可能抑制CHB患者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与HBV感染的慢性化及肝病的临床发生、发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1 肝炎 乙型 慢性 T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病毒感染中的免疫调节机制 被引量:4
6
作者 詹爱琴 刘佩芝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2008年第3期70-73,共4页
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主要功能是抑制自身反应性T细胞,主要通过细胞与细胞间直接接触和分泌抑制性细胞因子发挥作用,其在维持机体T细胞内环境稳定、调节和保持对自身抗原耐受之间的平衡以及移植免疫耐受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新近研究发... 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主要功能是抑制自身反应性T细胞,主要通过细胞与细胞间直接接触和分泌抑制性细胞因子发挥作用,其在维持机体T细胞内环境稳定、调节和保持对自身抗原耐受之间的平衡以及移植免疫耐受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新近研究发现,CD4+CD25+Treg数量和功能异常与病毒感染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本文就CD4+CD25+Treg作用机制及其在病毒感染性疾病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 免疫抑制 病毒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河子地区麻疹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詹爱琴 左维泽 朱会清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685-685,共1页
关键词 麻疹 流行病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母婴双重免疫阻断HBV母婴垂直传播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8
作者 詹爱琴 刘佩芝 +2 位作者 张红 王英红 李飒 《农垦医学》 2010年第2期139-141,共3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表面抗原(HBsAg)阳性,同时HBV-DNA阳性母亲经乙肝高效价免疫球蛋白(HBIG)和乙肝疫苗联合免疫后所产婴幼儿的免疫效果。研究不同方法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对HB-sAg伴HBV-DNA双阳性孕妇的乙肝病毒(HBV)宫...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表面抗原(HBsAg)阳性,同时HBV-DNA阳性母亲经乙肝高效价免疫球蛋白(HBIG)和乙肝疫苗联合免疫后所产婴幼儿的免疫效果。研究不同方法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对HB-sAg伴HBV-DNA双阳性孕妇的乙肝病毒(HBV)宫内感染阻断作用。方法:将163例双阳性孕妇分为A、B、C3组:A组(51例)与B组(50例)孕妇于妊娠26周、30周和34周时分别肌肉注射HBIG200IU,共3次;C组为对照组(62例),孕期未进行任何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干预。出生后A组所有新生儿于出生6h内和生后2周注射HBIG200IU,满月起按l、2、7月龄分别接种乙肝疫苗,并定期随访;B组与对照组新生儿出生6h内接种乙肝疫苗,以后按1、6月龄分别接种乙肝疫苗。结果:3组宫内感染率分别为7.8%,14.0%,29.0%,P<0.05;新生儿HBsAg阳性例率在出生时、6月、12月时,A、B组均低于对照组(P<0.01,P<0.05),A、B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HBs阳性率在6月、12月时,A、B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HBsAg伴HBV-DNA双阳性孕妇,选择注射HBIG能有效减少HBV宫内感染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乙肝免疫球蛋白 乙肝疫苗 垂直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恩替卡韦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Treg/Th17细胞平衡及相关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詹爱琴 陈春丽 +4 位作者 安轶 徐艳秋 杨秀琴 李冰洁 左维泽 《新疆医学》 2020年第9期906-909,共4页
目的分析恩替卡韦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Treg/Th17细胞平衡及相关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以2016年8月~2019年8月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感染性疾病科门诊收治的2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意愿分为对照组(n=90)、... 目的分析恩替卡韦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Treg/Th17细胞平衡及相关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以2016年8月~2019年8月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感染性疾病科门诊收治的2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意愿分为对照组(n=90)、观察组(n=110),对照组给予阿德福韦酯治疗,观察组予以恩替卡韦治疗,评定2组患者的ALT复常率、HBV-DNA转阴率、HBeAg转阴率、Treg细胞、Th17细胞表达率、外周血浆细胞因子IL-35、IL-17浓度。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Treg细胞、Th17细胞表达率、外周血浆细胞因子IL-35、IL-17浓度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相较于对照组患者的Treg细胞、Th17细胞表达率、外周血浆细胞因子IL-35、IL-17浓度改善显著,P<0.05;其二观察组相较于对照组患者的ALT复常率、HBV-DNA转阴率较高,P<0.05;HBeAg转阴率无差异,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恩替卡韦治疗具有积极的意义,可在易于改善患者的Treg细胞、Th17细胞表达率、外周血浆细胞因子IL-35、IL-17浓度,提升ALT复常率、HBV-DNA转阴率,值得临床深究与采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eg/Th17 恩替卡韦 慢性乙型肝炎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染病学》临床教学的困境与反思 被引量:2
10
作者 詹爱琴 刘佩芝 左维泽 《农垦医学》 2009年第6期566-567,共2页
关键词 《传染病学》 临床教学 传播途径 传染性疾病 临床医学 基础知识 流行特征 临床知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6例成人麻疹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詹爱琴 刘兰 +1 位作者 唐先梅 杨勇 《新疆医学》 2006年第6期137-139,共3页
我国自1965年广泛推行麻疹疫苗接种以来。麻疹的发病率显著下降,而发病年龄呈上升趋势,成人麻疹的发病率相对增多。成人麻疹的临床表现与婴幼儿不尽相同,误诊率很高,不易做到早期隔离,作为传染源易引起疾病传播。现就我院收治的10... 我国自1965年广泛推行麻疹疫苗接种以来。麻疹的发病率显著下降,而发病年龄呈上升趋势,成人麻疹的发病率相对增多。成人麻疹的临床表现与婴幼儿不尽相同,误诊率很高,不易做到早期隔离,作为传染源易引起疾病传播。现就我院收治的106例成人麻疹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麻疹 临床分析 麻疹疫苗接种 发病年龄 临床表现 早期隔离 疾病传播 发病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热待查133例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詹爱琴 季榕 +1 位作者 田群 王黎 《农垦医学》 2002年第4期280-281,共2页
关键词 发热待查 感染性发热 延误诊断 布氏杆菌病 布鲁氏菌病 人畜共患病 结核病 热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BV感染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詹爱琴 刘佩芝 左维泽 《新疆医学》 2008年第9期11-13,共3页
目的:分析HBV感染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特征及病程不同阶段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对112例HBV感染者的外周血T细胞亚群进行检测,分析其差异及意义并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结果: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的外周血CD4+T细胞、CD8+T... 目的:分析HBV感染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特征及病程不同阶段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对112例HBV感染者的外周血T细胞亚群进行检测,分析其差异及意义并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结果: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的外周血CD4+T细胞、CD8+T细胞百分比及CD4+T/CD8+T较急性肝炎组及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少;HBV-DNA阳性组、HBeAg阳性组外周血CD4+T细胞、CD8+T细胞百分比及CD4+T/CD8+T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少。结论:HBV感染者体内存在T淋巴细胞亚群失衡和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与乙肝病毒感染的慢性化及肝病的临床发生、发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细胞亚群 HBV 流式细胞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病毒治疗对Ⅰb型慢性丙肝患者PBMC IL-10、IL-12水平变化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朱庆峰 左维泽 +3 位作者 刘佩芝 季榕 詹爱琴 陈雪莉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3年第1期11-14,共4页
目的研究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对Ⅰb型慢性丙肝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分泌IL-10、IL-12水平的影响,分析IL-10、IL-12水平变化与病毒学应答结果之间的相关程度,探讨IL-10、IL-12作为抗病毒疗效评价指标的可能性。方法选取血... 目的研究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对Ⅰb型慢性丙肝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分泌IL-10、IL-12水平的影响,分析IL-10、IL-12水平变化与病毒学应答结果之间的相关程度,探讨IL-10、IL-12作为抗病毒疗效评价指标的可能性。方法选取血清HCV-RNA阳性的Ib型慢性丙肝患者60例,依据病毒载量将其分为3组,低病毒载量组(1.0×103IU/ml<HCV-RNA≤1.0×104IU/ml)19例、中病毒载量组(1.0×104IU/ml<HCV-RNA≤1.0×106IU/ml)23例、高病毒载量组(HCV-RNA>1.0×106IU/ml)18例,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48周,另选HCV-RNA阴性的慢性HCV感染者15例,健康献血员15例作为对照组;在抗病毒治疗前、4周、12周、48周、结束后24周取空腹静脉血,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培养72小时后收集分泌物,离心取上清液,应用ELISA法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PBMC IL-10、IL-12水平。结果 HCV-RNA阳性组的慢性HCV感染者外周血PBMCIL-10水平显著高于HCV-RNA阴性组和健康献血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间F=18.67,P<0.05);三组间IL-1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间F=2.15,P>0.05)。PBMC IL-10、IL-12的水平变化与病毒学应答具有相关性,应答越迅速,IL-10水平下降越明显,IL-12升高越明显。结论慢性HCV感染者细胞免疫倾向于Th2型;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可快速提升前炎症因子IL-12的水平,使细胞免疫方向移向Th1型;PBMC IL-10、IL-12水平变化对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肝的疗效预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丙肝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IL-10 IL-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免疫对阻断乙肝病毒母婴垂直传播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佩芝 詹爱琴 +3 位作者 王英红 张红 李莎 王萍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6期1812-1814,共3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表面抗原(HBsAg)阳性、同时HBV-DNA阳性(双阳性)母亲经乙肝高效价免疫球蛋白(HBIG)和乙肝疫苗联合免疫后所产婴幼儿的免疫效果及注射HBIG方法不同对双阳性孕妇的HBV宫内感染阻断作用。方法将228例双阳性孕妇分...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表面抗原(HBsAg)阳性、同时HBV-DNA阳性(双阳性)母亲经乙肝高效价免疫球蛋白(HBIG)和乙肝疫苗联合免疫后所产婴幼儿的免疫效果及注射HBIG方法不同对双阳性孕妇的HBV宫内感染阻断作用。方法将228例双阳性孕妇分为4组:A组于妊娠26周、30周和34周时分别肌肉注射基因工程乙肝疫苗20μg,共3次;B组于妊娠26周、30周和34周时分别肌肉注射HBIG200 U,共3次;C组于妊娠26周、30周和34周时分别肌肉注射基因工程乙肝疫苗20μg,共3次,同时于妊娠28周、32周和36周时分别肌肉注射HBIG200 U,共3次;D组(对照组)孕期未进行任何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干预。4组新生儿均于出生后6 h内和2周注射HBIG200 U,满月起按l、2、7月龄分别接种乙肝疫苗,并定期随访。结果 A、B、C、D4组宫内感染率分别为7.8%、14.0%、7.7%、29.0%,A、B、C组新生儿的HBsAg阳性率在出生时、出生后6个月及12个月时均低于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B、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HBs阳性率在出生后12个月时分别为86.3%、82.0%、89.2%和62.9%,而A、B、C组的抗-HBs阳性率在出生后6个月及12个月均高于D组(P<0.05)。4组新生儿出生时抗-HBs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HBsAg伴HBV-DNA双阳性孕妇,选择注射乙肝疫苗、HBIG或乙肝疫苗联合HBIG注射能有效减少HBV宫内感染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免疫球蛋白类 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芯片和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检测拉米夫定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YMDD变异 被引量:2
16
作者 左维泽 田群 +3 位作者 张跃新 刘佩芝 买力坎木 詹爱琴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19-21,共3页
目的 对基因芯片和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 RFLP)两种方法检测YMDD变异进行比较。方法 取 40例临床考虑拉米夫定耐药的患者血清 ,分别用基因芯片和PCR RFLP法检测YMDD基序变异情况。随机抽取 8份血清标本进行测序验... 目的 对基因芯片和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 RFLP)两种方法检测YMDD变异进行比较。方法 取 40例临床考虑拉米夫定耐药的患者血清 ,分别用基因芯片和PCR RFLP法检测YMDD基序变异情况。随机抽取 8份血清标本进行测序验证两种方法的准确性。结果  40例患者血清标本中 ,用基因芯片法检测出YMDD变异阳性标本 2 7例 ,其中 ,YIDD变异 4例 ,YVDD变异 16例 ,YVDD/YMDD共存 12例 ;YIDD与YVDD混合变异 7例。用PCR RFLP法检测出变异阳性标本 2 1例。在变异株中 ,YIDD变异和YVDD变异各 9例 ,YIDD/YVDD混合变异 3例 ,明显低于基因芯片的检出率。结论  1、用基因芯片能快速灵敏地检测YMDD变异情况 ,并能检测到患者体内变异株与野生株混合存在形式 ;2、基因芯片能同时检测两种YMDD变异株和YMDD野生株 ,优于PCR RFLP法 ,适用于临床检测乙型肝炎病毒YMDD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MDD变异 基因芯片 PCR-RFLP法 患者 耐药 拉米夫定 血清标本 野生株 变异株 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趋化因子CXCL16的检测及其意义 被引量:3
17
作者 杨勇 刘佩芝 詹爱琴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114-116,共3页
目的探讨乙肝患者血清趋化因子CXCL16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CXCL16浓度;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FQ-PCR)检测HBV-DNA;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肝功能。结果对照组(n=25)、急性乙肝组(n=24)、慢性乙肝组(... 目的探讨乙肝患者血清趋化因子CXCL16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CXCL16浓度;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FQ-PCR)检测HBV-DNA;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肝功能。结果对照组(n=25)、急性乙肝组(n=24)、慢性乙肝组(n=32)CXCL16浓度分别为1.676±0.766(ng/ml)、2.150±0.714(ng/ml)、2.417±0.537(ng/ml)。急、慢性乙肝组CXCL16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分别为0.015、0.000)。急、慢性乙肝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2)。HBeAg阳性乙肝组(n=26)与HBeAg阴性乙肝组(n=3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41)。CXCL16浓度与ALT水平无相关性(r=-0.46,P=0.736),与HBVDNA拷贝数也无相关性(r=-0.191,P=0.158),但CXCL16有随病情加重而增高的趋势。结论CXCL16可能参与了乙肝的炎症损伤机制;ALT、HBVDNA及HBeAg与CXCL16浓度变化无明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趋化因子 CXCLl6 乙型肝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4^+ CD25^+调节性T细胞、白细胞介素-10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佩芝 詹爱琴 +1 位作者 季榕 刘兰 《肝脏》 2009年第2期124-126,共3页
关键词 CD4+CD25+调节性T细胞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白细胞介素-10 外周血 临床意义 ELISA法检测 流式细胞仪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芯片检测拉米夫定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YMDD变异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左维泽 张跃新 +4 位作者 田群 刘佩芝 买力坎木 姚寿敏 詹爱琴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3期1341-1343,共3页
目的 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拉米夫定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病毒 (HBV)DNAP区YMDD基序变异情况 ,探讨变异对临床的影响 ,为疗效预测及制定进一步治疗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取 4 0例临床考虑拉米夫定耐药患者的血清 ,用基因芯片的... 目的 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拉米夫定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病毒 (HBV)DNAP区YMDD基序变异情况 ,探讨变异对临床的影响 ,为疗效预测及制定进一步治疗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取 4 0例临床考虑拉米夫定耐药患者的血清 ,用基因芯片的方法检测血清样本YMDD基序变异情况。观察变异检测阳性患者反跳时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水平及血清转换情况。结果  4 0例患者血清标本中 ,用基因芯片法检测HBVDNAP区YMDD变异 ,YMDD变异阳性标本 2 7例 ,总变异检出率为 6 7.5 % (2 7/ 4 0 )。单纯YMDD变异 5例 ,YMDD变异株与野生株混合存在 2 2例。在变异类型中 ,YIDD变异 4例 ;YVDD变异 16例 ;YIDD与YVDD混合变异 7例。血清HBVDNA反跳时YMDD变异组ALT正常者有 13例。 4 0例患者中有 3例发生血清转换 ,在YMDD变异检测阳性者中有 1例发生血清转换。结论 在拉米夫定治疗过程中出现血清HBVDNA反跳时 ,多数患者血清中可以检出YMDD变异。反跳时变异株大多与YMDD野生株以共生形式存在 ,尤以YVDD变异为多 ,这可能是耐药变异出现后继续服用拉米夫定仍然有效的原因。用基因芯片技术能较好地检测YMDD变异情况 ,并能检测到患者体内变异株与野生株存在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DNA探针 基因组 病毒 拉米夫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党建工作进网络的探索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进超 詹爱琴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1期17-17,共1页
有“第四媒体”之称的网络对青年的影响远远超过了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的影响。高校是网络普及化程度最高的场所,而高校中的远程教育又是利用互联网这种先进的技术进行授业解惑的。网络环境的开放,有利于不同国家、不同制度和不同信... 有“第四媒体”之称的网络对青年的影响远远超过了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的影响。高校是网络普及化程度最高的场所,而高校中的远程教育又是利用互联网这种先进的技术进行授业解惑的。网络环境的开放,有利于不同国家、不同制度和不同信仰人们之间的交流,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正是凭借其在网络信息资源方面的优势,大肆进行意识形态的渗透和文化扩张。大学生在“触网”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党建工作 网络环境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第四媒体” 网络信息资源 传统媒体 远程教育 文化扩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