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热锻炼与外源水杨酸对葡萄叶肉细胞膜脂过氧化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詹妍妮 郁松林 +1 位作者 陈培琴 康喜亮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5期597-600,共4页
以1年生赤霞珠葡萄(Vitis vinifera L.CV.Cabernet Sauviqnon)扦插苗为试材,研究了外源水杨酸和热锻炼对葡萄幼苗叶肉细胞膜脂过氧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热锻炼和外施水杨酸都能显著降低膜脂过氧化水平。热锻炼和喷施100μmol/L水杨酸后,... 以1年生赤霞珠葡萄(Vitis vinifera L.CV.Cabernet Sauviqnon)扦插苗为试材,研究了外源水杨酸和热锻炼对葡萄幼苗叶肉细胞膜脂过氧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热锻炼和外施水杨酸都能显著降低膜脂过氧化水平。热锻炼和喷施100μmol/L水杨酸后,葡萄叶肉细胞的丙二醛和O2-含量显著降低,质膜相对透性明显减小,保护酶系SOD、CAT活性都明显升高。从而说明外施水杨酸和热锻炼有相似的提高抗热性的机制,可能通过提高葡萄叶肉细胞对膜脂过氧化的抗性来诱导其对胁迫的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水杨酸 热锻炼 丙二醛 O2^- SOD CA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果树水分胁迫反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2
作者 詹妍妮 郁松林 陈培琴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6年第4期239-243,共5页
综述近10多年果树对水分胁迫反应的研究进展。对果树在水分胁迫下叶片、根系的形态和显微结构的变化以及光合作用、糖代谢、脂氧合酶代谢、内肽酶、内源激素等生理生化指标的反应作了全面的阐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今后果树研究的重点... 综述近10多年果树对水分胁迫反应的研究进展。对果树在水分胁迫下叶片、根系的形态和显微结构的变化以及光合作用、糖代谢、脂氧合酶代谢、内肽酶、内源激素等生理生化指标的反应作了全面的阐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今后果树研究的重点是结合最新的分子生物学手段,进一步深化果树对水分胁迫的生理响应和抗旱适应性的分子机理研究,揭示水分胁迫对果树的光合作用、激素响应与信息传递等有关重要生理过程的影响,为果树抗旱基因型的鉴定、选择及抗旱品种选育和抗旱砧木的选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树 水分胁迫 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在高温胁迫下的生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70
3
作者 陈培琴 郁松林 +1 位作者 詹妍妮 康喜亮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6年第5期223-227,共5页
高温是影响当前农业生产的主要的不利环境因子之一。根据高温胁迫下植物的生理机制研究进展,本文综述了植物在高温逆境下其生物膜的稳定性,氧化物和抗氧化系之间的平衡、胺的代谢、光合作用、热激蛋白的变化情况和其耐热性的机制,以及... 高温是影响当前农业生产的主要的不利环境因子之一。根据高温胁迫下植物的生理机制研究进展,本文综述了植物在高温逆境下其生物膜的稳定性,氧化物和抗氧化系之间的平衡、胺的代谢、光合作用、热激蛋白的变化情况和其耐热性的机制,以及植物体内信号物质脱落酸(ABA),钙离子(Ca2+),水杨酸(SA),茉莉酸(JA)对高温胁迫的响应。高温胁迫可以诱导内源脱落酸(ABA),钙离子(Ca2+),水杨酸(SA),茉莉酸(JA)含量的增加,同时对应的几种外源的信号物质也可以提高植物的抗性。最后就今后这方面研究方向提出了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胁迫 生物膜 抗氧化代谢 胺代谢 光合作用 热激蛋白 信号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茉莉酸对葡萄幼苗耐热性的影响 被引量:19
4
作者 陈培琴 郁松林 +1 位作者 詹妍妮 康喜亮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1期87-91,共5页
用50μmol/L茉莉酸(JA)处理葡萄幼苗,能减缓高温胁迫下一些胁变反应,如:可溶性蛋白含量的降低,电解质渗透率的增强。高温下,与未经JA处理的幼苗相比,JA处理能使幼苗保持较高抗氧酶活性,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抗氧化酶活性的降低,并延缓了... 用50μmol/L茉莉酸(JA)处理葡萄幼苗,能减缓高温胁迫下一些胁变反应,如:可溶性蛋白含量的降低,电解质渗透率的增强。高温下,与未经JA处理的幼苗相比,JA处理能使幼苗保持较高抗氧酶活性,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抗氧化酶活性的降低,并延缓了葡萄幼苗的热致死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胁迫 茉莉酸 葡萄幼苗 电解质渗透率 可溶性蛋白 SOD POD CA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茉莉酸和高温锻炼对葡萄幼苗耐热性及其抗氧化酶的影响 被引量:10
5
作者 陈培琴 郁松林 詹妍妮 《生命科学研究》 CAS CSCD 2006年第3期238-243,共6页
用50μmol/L的茉莉酸(JA)和38℃高温锻炼(HA)预处理6h后,葡萄幼苗与不经预处理的葡萄幼苗(CK)相比,前者在常温下的SOD、POD、CAT和APX等酶的活性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升高,在遭受42℃高温胁迫(HS)过程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上述酶活性的... 用50μmol/L的茉莉酸(JA)和38℃高温锻炼(HA)预处理6h后,葡萄幼苗与不经预处理的葡萄幼苗(CK)相比,前者在常温下的SOD、POD、CAT和APX等酶的活性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升高,在遭受42℃高温胁迫(HS)过程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上述酶活性的降低趋势和电解质外渗的增加受到抑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幼苗高温耐性.通过一系列结果分析,推测JA和HA处理在诱导葡萄抗热性能上具有相似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茉莉酸 高温锻炼 葡萄 耐热性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茉莉酸和水杨酸对热胁迫下葡萄幼苗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陈培琴 郁松林 詹妍妮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66-171,共6页
用50μmol/L茉莉酸和100μmol/L水杨酸预处理葡萄幼苗后,在高温胁迫下,蛋白质含量、抗坏血酸氧化物酶、谷胱甘酞还原酶活性呈现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抗坏血酸含量持续下降,茉莉酸和水杨酸预处理过的葡萄幼苗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抗坏血... 用50μmol/L茉莉酸和100μmol/L水杨酸预处理葡萄幼苗后,在高温胁迫下,蛋白质含量、抗坏血酸氧化物酶、谷胱甘酞还原酶活性呈现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抗坏血酸含量持续下降,茉莉酸和水杨酸预处理过的葡萄幼苗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抗坏血酸氧化物酶、谷胱甘酞还原酶活性和抗坏血酸含量与谷胱甘酞含量都高于对照。由此认为茉莉酸和水杨酸能减缓高温胁迫所引起的胁变反应。推测JA和SA处理在诱导葡萄抗热性能上可能具有相似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茉莉酸 水杨酸 葡萄幼苗 抗氧化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与高温锻炼对高温逆境下葡萄幼苗叶片钙离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康喜亮 郁松林 +3 位作者 胡伟 詹妍妮 陈培琴 王延书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4期482-486,共5页
为研究SA与高温锻炼(HA)对高温逆境下葡萄细胞中钙含量的影响,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对其叶片中的可溶性钙及结合态钙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高温胁迫促进幼叶细胞中可溶性钙和总钙含量的增加,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可溶性钙的增幅变大而总... 为研究SA与高温锻炼(HA)对高温逆境下葡萄细胞中钙含量的影响,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对其叶片中的可溶性钙及结合态钙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高温胁迫促进幼叶细胞中可溶性钙和总钙含量的增加,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可溶性钙的增幅变大而总钙含量的增幅变小;经SA与HA分别处理后,可溶性钙和总钙含量的变化表现出同步性,并且它们都可以不同程度地缓减高温胁迫下钙含量的增加,以维持细胞中钙离子水平的稳定;特别是经HA处理后,可溶性钙含量的变化更加明显,各处理中的可溶性钙含量甚至都低于对照中的钙离子水平。所以从这个层面上说SA与HA对于提高葡萄抗热性的效果是一致的,但与SA相比,HA处理后的作用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胁迫 SA 高温锻炼 葡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治疗抑郁症患者吸烟与抑郁症状及认知功能关系 被引量:6
8
作者 张沐钦 周燕玲 +5 位作者 詹妍妮 刘伟健 施海姗 黎伟城 张志沛 宁玉萍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476-480,共5页
目的研究未治疗的抑郁症患者吸烟与其抑郁症状及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纳入未治疗的抑郁症患者211例,根据吸烟情况分为吸烟组50例、非吸烟组161例。使用尼古丁依赖严重程度量表对患者吸烟情况进行调查,使用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the 17-i... 目的研究未治疗的抑郁症患者吸烟与其抑郁症状及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纳入未治疗的抑郁症患者211例,根据吸烟情况分为吸烟组50例、非吸烟组161例。使用尼古丁依赖严重程度量表对患者吸烟情况进行调查,使用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the 17-item 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 HAMD-17)评定患者的抑郁症状,使用MATRICS公认认知成套测验检测认知功能。结果吸烟组患者HAMD-17分高于非吸烟组(P<0.05);吸烟组连线测验得分高于非吸烟组(P<0.01),符号编码测验、言语记忆测验得分低于非吸烟组(均P<0.01)。吸烟组抑郁症状中的迟滞因子与每日吸烟量呈正相关(r=0.30,P=0.04),认知功能中符号编码测验与烟龄呈负相关(r=-0.39,P=0.01)。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每日吸烟量与迟滞因子相关联(β=0.33,P=0.02),烟龄与认知功能中符号编码测验相关联(β=-0.49,P<0.01)。结论相比非吸烟的抑郁症患者,吸烟的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状更重、认知功能受损更明显,提示吸烟可能是加重抑郁症症状及认知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抑郁症状 吸烟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质下灰质体积与氯胺酮抗抑郁作用的关系 被引量:3
9
作者 周燕玲 郑伟 +6 位作者 刘伟健 王成瑜 詹妍妮 蓝晓凤 张宾 李含秋 宁玉萍 《中华精神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29-236,共8页
目的探讨氯胺酮治疗前皮质下灰质体积与氯胺酮抗抑郁作用的关系。方法纳入难治性或伴自杀意念的抑郁症患者45例,进行2周共6次氯胺酮静脉注射(0.5 mg/kg,3次/周)。采用蒙哥马利抑郁量表(Montgomery-Åsberg Depression Rating Scale,... 目的探讨氯胺酮治疗前皮质下灰质体积与氯胺酮抗抑郁作用的关系。方法纳入难治性或伴自杀意念的抑郁症患者45例,进行2周共6次氯胺酮静脉注射(0.5 mg/kg,3次/周)。采用蒙哥马利抑郁量表(Montgomery-Åsberg Depression Rating Scale,MADRS)及贝克自杀意念量表第一部分(Beck Scale for Suicide Ideation-part one,SSI-Ⅰ)评估抑郁症状及自杀意念。患者治疗前进行3.0T MRI扫描,采集得到的3DT1数据采用Freesurfer软件进行自动化处理,计算皮质下灰质结构(海马、杏仁核、丘脑、尾状核、壳核、苍白球)体积,并与45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皮质下灰质体积进行比较。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治疗前皮质下灰质体积与氯胺酮治疗后MADRS分数改变值及SSI-Ⅰ改变值的关系(改变值=治疗前分数-治疗后分数)。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抑郁症组双侧海马体积减小[左侧:(2993±276)mm3比(2785±263)mm3,F=12.928,P=0.001;右侧:(3117±254)mm3比(2949±270)mm3,F=8.217,P=0.005]。难治性患者治疗前右侧丘脑体积与6次氯胺酮治疗后MADRS分数改变值呈正相关(B=0.009,t=3.434,P=0.002)。结论难治性抑郁症患者治疗前右侧丘脑体积越大,氯胺酮抗抑郁效果越好;治疗前丘脑体积可能是氯胺酮抗抑郁作用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胺酮 抑郁症 预测 皮质下灰质体积
原文传递
青少年抑郁患者非自杀性自伤相关因素分析
10
作者 和杰 吴夏倩 +3 位作者 詹妍妮 杜雪 陈平周 李慧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10-14,21,共6页
目的:探讨青少年抑郁患者中非自杀性自伤(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的相关因素,以便早期识别NSSI风险,预防其发生。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纳入2021年9月—2023年10月期间在汕头大学精神卫生中心就诊的98例青少年患者... 目的:探讨青少年抑郁患者中非自杀性自伤(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的相关因素,以便早期识别NSSI风险,预防其发生。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纳入2021年9月—2023年10月期间在汕头大学精神卫生中心就诊的98例青少年患者。依据NSSI的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两组:抑郁伴NSSI组(n=66)和抑郁不伴NSSI组(n=32)。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阳性症状量表、贝克绝望量表、Barratt冲动性量表、儿童期创伤量表、NSSI行为评定问卷评估患者的临床症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青少年抑郁患者NSSI行为的相关因素。结果:抑郁伴NSSI组患者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阳性症状量表、贝克绝望量表、Barratt冲动性量表(非计划性冲动、行为冲动、认知冲动)、儿童期创伤量表(情感忽视、情感虐待、躯体忽视和躯体虐待)得分高于抑郁不伴NSSI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结果显示Barratt冲动性量表的行为冲动得分(OR=0.85,95%CI:0.74~0.98)、儿童期创伤量表的情感忽视得分(OR=0.80,95%CI:0.64~0.99)和情感虐待得分(OR=0.74,95%CI:0.56~0.99)是青少年抑郁患者NSSI行为的相关因素。结论:行为冲动、情感忽视和情感虐待可能会增加青少年抑郁患者的NSSI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自杀性自伤 抑郁 青少年 冲动性 情感忽视 情感虐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胺酮对焦虑型和非焦虑型双相障碍的抗抑郁疗效比较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成瑜 周燕玲 +4 位作者 刘伟健 郑伟 詹妍妮 蓝晓凤 宁玉萍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21年第8期546-551,共6页
目的探讨焦虑型和非焦虑型双相抑郁患者重复氯胺酮抗抑郁治疗反应的差异.方法本研究是基于2016年7月至2018年8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进行的一项单臂开放标签临床试验的事后研究,纳入32例焦虑型(n=23)和非焦虑型(n=9)双相抑郁患者... 目的探讨焦虑型和非焦虑型双相抑郁患者重复氯胺酮抗抑郁治疗反应的差异.方法本研究是基于2016年7月至2018年8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进行的一项单臂开放标签临床试验的事后研究,纳入32例焦虑型(n=23)和非焦虑型(n=9)双相抑郁患者.焦虑型双相抑郁被定义为符合DSM-5双相障碍目前为重性抑郁发作的诊断且汉密尔顿抑郁评定量表焦虑-躯体化因子分≥7分.在维持心境稳定剂、抗抑郁药和(或)苯二氮?类镇静催眠药稳定使用的情况下,两组均接受6次重复亚麻醉剂量(0.5 mg/kg)氯胺酮静脉注射治疗,在治疗前、首次治疗后4 h、每次治疗后24 h和末次治疗后2周采用蒙哥马利-阿斯伯格抑郁评定量表(MADRS)评估患者的抑郁症状.结果焦虑型和非焦虑型双相抑郁患者经重复亚麻醉剂量氯胺酮治疗的有效率(末次治疗后24 h,5/8比14/19;末次治疗后2周,4/7比11/17)和缓解率(末次治疗后24 h:4/8比9/19;末次治疗后2周:4/7比6/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线性混合模型显示,控制基线MADRS评分后随访时间对MADRS评分具有显著效应(F=20.558,P<0.001),经治疗MADRS评分逐渐降低,焦虑亚型对MADRS评分无显著效应(F=0.309,P=0.582),焦虑亚型和随访时间无显著交互作用(F=0.215,P=0.988).结论焦虑型和非焦虑型双相抑郁患者在接受亚麻醉剂量氯胺酮治疗后抑郁症状均有显著改善,氯胺酮对焦虑型和非焦虑型双相抑郁患者的抑郁症状的改善同样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胺酮 双相障碍 焦虑亚型 抗抑郁疗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