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艺术乡建的在地实践与共建逻辑:从主体性转向主体间性 被引量:1
1
作者 解梦伟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3-81,共9页
乡村振兴是国家的重大发展战略之一,艺术介入乡村建设及乡村文化修复已经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艺术乡建的根本问题是主体性问题,这一问题直接影响着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与可持续发展。对三个艺术乡建典型个案的比较研究发现,艺术乡... 乡村振兴是国家的重大发展战略之一,艺术介入乡村建设及乡村文化修复已经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艺术乡建的根本问题是主体性问题,这一问题直接影响着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与可持续发展。对三个艺术乡建典型个案的比较研究发现,艺术乡建在地实践的关键在于解决主体性问题,需从单一的主体性转向多元的主体间性,重新审视多元主体之间的复杂关系,深入考察主体间性的关系本质,以主体间性视角为观照,诠释当下艺术乡建的主体建构机制,以共建逻辑为行动原则,探寻独特而有效的艺术乡建实施路径,寻求一条可持续发展的乡建之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间性 主体性 共建逻辑 艺术乡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视与弥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都市实践反思 被引量:4
2
作者 解梦伟 侯小锋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24年第3期152-160,共9页
随着城乡一体化发展和后工业社会的来临,以“生产性传承”为政策导向,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脱离其原生语境转向都市场域,在这一转型过程中,其大众性和消费性不断增强。研究通过对情景化的旅游开发和馆舍化的博物馆展示两种“非遗进城”实践... 随着城乡一体化发展和后工业社会的来临,以“生产性传承”为政策导向,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脱离其原生语境转向都市场域,在这一转型过程中,其大众性和消费性不断增强。研究通过对情景化的旅游开发和馆舍化的博物馆展示两种“非遗进城”实践方式的考察,发现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都市实践过程中存在场域转换、功能置换、结构变异等问题,其传承形态凸显出“弥散性”和“嵌套性”的特征。因而需要我们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生产出发,以传承人为主体,以都市为活态空间,以大众媒介为传播理念,实现根植于乡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都市场域中完整有序的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遗进城” 生产性传承 弥散性 嵌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土装饰符号设计在跨文化传播中的应用
3
作者 解梦伟 侯小锋 《艺术科技》 2013年第6期368-368,共1页
当代文化的乡土性和现代性的碰撞与交融形成了多元化的设计符号。任何题材的发掘以至在不同文化传播中的使用,都有一个对原有对象和题材置换与再创造的过程。当代设计不仅从乡土文化中汲取营养,同时乡土文化中渗透的民族感情和民族精神... 当代文化的乡土性和现代性的碰撞与交融形成了多元化的设计符号。任何题材的发掘以至在不同文化传播中的使用,都有一个对原有对象和题材置换与再创造的过程。当代设计不仅从乡土文化中汲取营养,同时乡土文化中渗透的民族感情和民族精神也为装饰设计提供了积极的经验和有益的因素,乡土装饰符号设计介入当代文化传播方式尤为凸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 装饰符号 文化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华宁陶的艺术审美特征探析
4
作者 解梦伟 侯小锋 《神州》 2019年第8期31-32,共2页
云南华宁的陶业兴起于明洪武年间,清代达到鼎盛时期。其制陶历史悠久,工艺精美,华宁陶反映着华宁各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华宁陶因起步较晚,所以它能够借鉴中国历代釉陶制作的精华,并融汇贯通,形成丰富而独具地域特色的釉陶艺术。
关键词 华宁陶 造型 意蕴 审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格里拉尼西黑陶的审美特征研究
5
作者 解梦伟 侯小锋 《神州》 2019年第7期68-68,70,共2页
尼西黑陶是香格里拉地区藏族生活传统工艺,反映了藏族生活方式的作用和审美理念。尼西黑陶无论是在工艺、造型以及装饰上都都蕴含着藏族文化和精神意蕴,表现着藏族人民所创造美的观念和形式。
关键词 香格里拉 尼西黑陶 审美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羌族刺绣中云纹符号的文化内涵与审美特征 被引量:4
6
作者 周莉 解梦伟 曾俊华 《民族学刊》 CSSCI 2017年第5期41-46,109-110,共8页
阿坝州羌族文化艺术中的羌族刺绣,作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之一,承载着独具羌族特征的文化信息与艺术审美特征,羌族刺绣中的云纹符号既反映出羌族人民本真的生活写照,同时也体现了羌族文化特质与艺术审美特征。云纹作为... 阿坝州羌族文化艺术中的羌族刺绣,作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之一,承载着独具羌族特征的文化信息与艺术审美特征,羌族刺绣中的云纹符号既反映出羌族人民本真的生活写照,同时也体现了羌族文化特质与艺术审美特征。云纹作为最具特色的羌族传统纹饰,变化最为丰富、功能特色最多、对人们日常生活影响最大,在我国的传统纹饰艺术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它的文化内涵更多的是一种民族情感的表达方式,变幻无穷的云朵带给人们无限的想象空间,而人们将这种变换无穷的形态总结归纳为云纹,并应用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而实现人对原始宗教、原始观念的情绪表达,并产生吉祥、平和、美好的意义,成为代表羌族文明的文化符号象征。本文选取典型的云纹纹样进行比较,研究云纹的造型种类、色彩、构图和表现手法,分析羌族刺绣中云纹的艺术特征,并进行系统的理论阐述,进一步探究云纹所蕴含的民族文化与精神内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羌族刺绣 云纹符号 文化内涵 艺术审美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动画电影创作的本土化美学风格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侯小锋 解梦伟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6期81-85,共5页
动画电影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可繁衍的民族文化。中国动画电影经过近一百年的发展,形成了其独特的本土化美学风格,它反映了中国本土、本民族的价值观念,也是社会人文内涵以及审美趋向的呈现和表达。本文以中国动画... 动画电影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可繁衍的民族文化。中国动画电影经过近一百年的发展,形成了其独特的本土化美学风格,它反映了中国本土、本民族的价值观念,也是社会人文内涵以及审美趋向的呈现和表达。本文以中国动画电影创作中本土化的美学风格为切入点,将中国动画电影创作的发展置入全球化的语境当中,分析其美学风格的表达与呈现方式的特点及成因,并提出动画电影在全球化和商业化的冲击下所呈现的本土化美学风格之变革思路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画电影 本土化 美学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形态艺术在现代平面广告设计中的解读 被引量:8
8
作者 侯小锋 解梦伟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6期78-81,86,共5页
线形态艺术作为现代平面广告设计的视觉表现元素之一,已成为现代平面广告创意表达的基本视觉语汇。但由于设计师常常将线作为平面设计元素的形式去创造表现图形,而忽视了线形态本身的艺术魅力和情感表达,致使现代平面广告中的一些有关... 线形态艺术作为现代平面广告设计的视觉表现元素之一,已成为现代平面广告创意表达的基本视觉语汇。但由于设计师常常将线作为平面设计元素的形式去创造表现图形,而忽视了线形态本身的艺术魅力和情感表达,致使现代平面广告中的一些有关线的表述缺乏深层次文化性,本文试从现代平面广告设计向当代多元化艺术设计的转向中,以线形态本身的艺术形态魅力结合其实际应用来重新解读线形态艺术在现当代平面广告设计中的价值与涵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面广告设计 线形态艺术 视觉语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廉政文化视觉传播中的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2
9
作者 侯小锋 解梦伟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98-102,共5页
廉政文化视觉传播作为现当代的一种文化现象,既具有历史的传承性,又具有净化社会的现实意义。我国儒家思想的政治道德观念以及社会规范与准则的建立到当下倡导的"廉洁文化",以及视觉传播的多元化和网络廉政文化的普世性,折射... 廉政文化视觉传播作为现当代的一种文化现象,既具有历史的传承性,又具有净化社会的现实意义。我国儒家思想的政治道德观念以及社会规范与准则的建立到当下倡导的"廉洁文化",以及视觉传播的多元化和网络廉政文化的普世性,折射出我国不同时期在廉政文化视觉传播的发展与建设,并对人们建立廉洁从政的信仰和价值观念、形成廉政的行为规范等生活方式都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但由于廉政文化传播中的主体缺失、形式与途径的单一以及不健全的传播机制,导致了廉政文化视觉传播未能充分发挥其效力,据此提出了创立廉政视觉符号体系、搭建传播平台等廉政文化视觉传播的相应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廉政文化 视觉符号 视觉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播的反思 被引量:46
10
作者 解梦伟 侯小锋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21年第6期139-145,共7页
数字技术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提供了宽泛而多元的媒介渠道,经过数字化的虚拟、仿真与投射,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与价值得以拓展和传递,并在网络空间与现实场景中获得了全新的演绎,也改变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受众、传播形态和传... 数字技术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提供了宽泛而多元的媒介渠道,经过数字化的虚拟、仿真与投射,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与价值得以拓展和传递,并在网络空间与现实场景中获得了全新的演绎,也改变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受众、传播形态和传播机制。数字媒介传播的开放性,也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化延伸到一个更宽广的空间中,从而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流动和存续呈现出新的意义和价值。同时,数字媒介下“非遗”传播的主体让位,也会使受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真性造成一定的误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需要在理解数字媒介传播机制的前提下,进行重新认知与反思,重新构建数字媒介传播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评价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媒介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 传播机制 评价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理甸南白族制陶工艺生产性保护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解梦伟 侯小锋 《湖南包装》 2019年第1期50-53,81,共5页
生产性保护是当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理念。甸南白族制陶工艺根植于白族农耕文化语境中,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角度来看,白族传统制陶工艺难以继续在现代生活中继续发挥作用,面临生产性保护的转型。在此过程中,白族制陶在功能造型... 生产性保护是当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理念。甸南白族制陶工艺根植于白族农耕文化语境中,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角度来看,白族传统制陶工艺难以继续在现代生活中继续发挥作用,面临生产性保护的转型。在此过程中,白族制陶在功能造型和审美理念上更加趋向专业化和艺术化,通过更新功能,引入设计理念,成为当下其发展的新兴手段。作者提出:提升制陶技艺水平,增加制陶产品文化附加值,进而作为艺术收藏品,可能成为剑川白族制陶工艺生产性保护的现实依据或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甸南白族 制陶 传承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西文化交流背景下当代中国书籍设计的发展嬗变 被引量:1
12
作者 解梦伟 侯小锋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8-93,共6页
全球化将整个世界的文化交流变得更为紧密,使当代书籍设计作为一种设计书写能够在不同的文明区域建立彼此间的联系,进行共识性的比较和叙事。中国书籍设计从受到西方功能主义设计思想的影响而推崇模仿,到思考如何立足本国传统历史文化... 全球化将整个世界的文化交流变得更为紧密,使当代书籍设计作为一种设计书写能够在不同的文明区域建立彼此间的联系,进行共识性的比较和叙事。中国书籍设计从受到西方功能主义设计思想的影响而推崇模仿,到思考如何立足本国传统历史文化与民族根性,发掘中国书籍设计的美学内涵,创造性地运用西方技艺法则进行本土化书籍实践探索,逐步确立了民族化风格的设计道路,彰显出自身文化品格与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文化交流 书籍设计 现代性 复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理人文影响下的云南古代造物类型及特点
13
作者 解梦伟 侯小锋 《设计艺术研究》 2022年第1期128-131,共4页
基于自然地理架构与文化涵化的视野下,地处西南边陲的云南,受自然、气候与文化的多重影响,又因地理环境、交通、经济等制约而始终保持着特有的边地文化特征。借以考古学、历史学、社会学、民族学、美学等对云南古代造物进行类型的梳理,... 基于自然地理架构与文化涵化的视野下,地处西南边陲的云南,受自然、气候与文化的多重影响,又因地理环境、交通、经济等制约而始终保持着特有的边地文化特征。借以考古学、历史学、社会学、民族学、美学等对云南古代造物进行类型的梳理,归纳出时间、空间、属性与阶层四种类型,以及造物类型的特征,以期为云南古代造物的研究提供有益考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地理人文 古代 造物类型 造物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代宝相花装饰纹样类型及嬗变原因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亚梅 解梦伟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70-73,共4页
在中国工艺美术史上,装饰纹样的类型丰富多样,反映出不同民族和时代的文化内涵和历史风貌。宝相花装饰纹样在唐代工艺美术作品中的应用类型及其纹样形式嬗变,深受政治、经济、审美等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 唐代 工艺纹样 宝相花 文化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滇西楚雄彝族女性服饰的色彩谱系构建
15
作者 朱亚同 解梦伟 侯小锋 《设计艺术研究》 2022年第2期45-48,共4页
滇西楚雄彝族服饰式样丰富,多彩斑斓,它已成为彝族民俗文化与工艺技艺的物质载体。以独具代表性的楚雄彝族女装的服饰文化和色彩谱系为研究对象,借用日本PCCS色彩研究体系为标准,结合彝族女性服饰的色彩文化特征,采取定向和定量手法研... 滇西楚雄彝族服饰式样丰富,多彩斑斓,它已成为彝族民俗文化与工艺技艺的物质载体。以独具代表性的楚雄彝族女装的服饰文化和色彩谱系为研究对象,借用日本PCCS色彩研究体系为标准,结合彝族女性服饰的色彩文化特征,采取定向和定量手法研究其色彩谱系,归纳出楚雄彝族女装的色彩特征和表现手法,进而构建其色彩数据库。以期为彝族女性服饰的传承和创新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探索彝族服饰配色的多维度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雄彝族 女性服饰 色彩谱系 PCCS色彩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当代中国电影中的“女性符号”
16
作者 解梦伟 《作家》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37-238,共2页
电影中旗袍作为中国女性符号的象征已经由来已久,电影中对于女性旗袍的迷恋,折射了中国女性意识的发展轨迹和男权主义下的女性姿态的表达和自我审美。当下电影旗袍风尚不仅反映了这个时代女性开始摆脱封建宗法势力形象,也是对女性肢体... 电影中旗袍作为中国女性符号的象征已经由来已久,电影中对于女性旗袍的迷恋,折射了中国女性意识的发展轨迹和男权主义下的女性姿态的表达和自我审美。当下电影旗袍风尚不仅反映了这个时代女性开始摆脱封建宗法势力形象,也是对女性肢体美的颂扬。然而同时,旗袍作为电影中女性符号又有其局限性,它是女性旧势力的折衷妥协,其服饰的审美形态和女性自我审视仍然是男性话语权下的女性观照。本文试从两部20世纪90年代的影片《阮玲玉》和《花样年华》分析大众文化视角中的女性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旗袍 女性 电影 视觉符号
原文传递
廉政文化传播中的视觉符号研究
17
作者 侯小锋 解梦伟 《中国报业》 2014年第16期88-89,共2页
视觉传播已成为廉政文化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自身所具备的信息传播、观念导向及审美教育等社会功能,对弘扬廉政文化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人格修养和素质提升等产生了诸多积极影响。而廉政文化视觉符号的建立对于理解视觉廉政文化内... 视觉传播已成为廉政文化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自身所具备的信息传播、观念导向及审美教育等社会功能,对弘扬廉政文化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人格修养和素质提升等产生了诸多积极影响。而廉政文化视觉符号的建立对于理解视觉廉政文化内涵与意义,传播廉政思想与行为规范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廉政文化视觉符号的生成取决于视觉图像与廉政文化传播的相互作用关系,好的视觉符号更能准确地传达廉政文化信息的诉求,使之在短时间内引起观众的共鸣,达到廉政文化视觉传播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廉政文化传播 视觉符号 语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