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周血细胞与骨质疏松症的因果关系
1
作者 刘科第 陈勇喜 +5 位作者 覃海飚 郭圣挥 覃忠设 蒙觉威 崔善林 范俊鸿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2605-2613,共9页
背景:流行病学调查和一些实验表明,外周血细胞和骨质疏松症存在密切关系,但两者在遗传学层面上的因果关系尚不清楚。目的:运用孟德尔随机化探究外周血细胞和骨质疏松症的因果关系。方法:从BCX、MRC-IEU等数据库分别获取外周血细胞、不... 背景:流行病学调查和一些实验表明,外周血细胞和骨质疏松症存在密切关系,但两者在遗传学层面上的因果关系尚不清楚。目的:运用孟德尔随机化探究外周血细胞和骨质疏松症的因果关系。方法:从BCX、MRC-IEU等数据库分别获取外周血细胞、不同年龄段全身骨密度、跟骨骨密度的GWAS数据集,将血细胞作为暴露数据,不同年龄段骨密度及跟骨骨密度作为结局数据,使用逆方差加权法、MR-Egger、加权中值法、加权中位数、简单中位数等方法进行孟德尔随机化分析,使用Cochran’s Q、MR-Egger回归、Leave-one-out法等检验对结果进行异质性、多效性和敏感性评估,用β值评估暴露与结局的因果关系。结果与结论:①因Cochran’s Q结果显示孟德尔随机化结果存在异质性,故研究结果以逆方差加权法结果为标准。逆方差加权结果显示:当不同年龄段骨密度作为结局时,白细胞计数与(45-60岁)全身骨密度呈负向因果关系(β=-0.07,95%CI:-0.13,-0.01,P=0.02),单核细胞计数与(45-60岁)全身骨密度呈正向因果关系(β=0.05,95%CI:0.00,0.10,P=0.037),白细胞计数、嗜碱性粒细胞计数与(>60岁)全身骨密度呈负向因果关系(β=-0.04,95%CI:-0.07,-0.01,P=0.005;β=-0.04,95%CI:-0.07,-0.00,P=0.038),血红蛋白浓度及红细胞压积与(>60岁)全身骨密度呈正向因果关系(β=0.04,95%CI:0.01,0.08,P=0.012;β=0.04,95%CI:0.00,0.07,P=0.039),白细胞计数与(未区分年龄段)全身骨密度呈负向因果关系(β=-0.10,95%CI:-0.16,-0.03,P=0.002);当跟骨骨密度作为结局时,白细胞计数与跟骨骨密度呈负向因果关系(β=-0.04,95%CI:-0.07,-0.01,P=0.016),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压积与跟骨骨密度呈正向因果关系(β=0.05,95%CI:0.01,0.08,P=0.007;β=0.05,95%CI:0.01,0.08,P=0.004)。②为保证结果稳健性,将外周血细胞与不同年龄段全身骨密度、跟骨骨密度的孟德尔随机化结果进行Meta分析,结果提示对数变换后的白细胞计数每降低一个标准差,会使骨密度降低的风险减少5%(OR=0.95,95%CI:0.94,0.97,P<0.001);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压积每增加一个标准差,会使骨密度降低风险减少4%(OR=1.04,95%CI:1.03,1.06,P<0.001)。③结果提示:外周血细胞中白细胞计数增加是骨密度的风险因素;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浓度增高是骨密度的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德尔随机化 骨质疏松症 骨密度 外周血细胞 因果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弓根螺钉跨伤椎固定联合伤椎内植入同种异体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研究
2
作者 韦家鼎 朱冬玲 +5 位作者 付拴虎 钟远鸣 卢大汉 陈勇喜 覃浩然 覃海飚 《微创医学》 2024年第3期272-277,共6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弓根螺钉跨伤椎固定联合伤椎内植入同种异体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TBF)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行经皮椎弓根螺钉跨伤椎固定手术治疗的86例TBF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是否在伤椎内植入同种异体骨治疗将患者分为植骨... 目的探讨经皮椎弓根螺钉跨伤椎固定联合伤椎内植入同种异体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TBF)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行经皮椎弓根螺钉跨伤椎固定手术治疗的86例TBF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是否在伤椎内植入同种异体骨治疗将患者分为植骨组(n=46)和非植骨组(n=40)。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术期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前、术后、终末随访时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影像学指标(椎管侵占改善率、Cobb角矫正率及丢失率,以及术前、术后、终末随访时的伤椎前缘高度、伤椎Cobb角),以及随访过程中的伤椎愈合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随访时间(19.01±3.52)个月。随访过程中,植骨组患者伤椎均达到骨性愈合,未出现断钉断棒及其他并发症,未植骨组中有2例断钉、2例断棒、3例出现“空壳”现象。植骨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长于非植骨组,终末随访时疼痛VAS评分低于非植骨组,伤椎前缘高度和椎管侵占改善率均高于非植骨组患者,伤椎Cobb角及Cobb角丢失率小于或低于非植骨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术前及术后疼痛VAS评分,以及术前及术后伤椎前缘高度、术前及术后伤椎Cobb角、Cobb角矫正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经皮椎弓根螺钉跨伤椎固定联合伤椎内植入同种异体骨治疗TBF,能有效恢复伤椎前缘高度,提高椎管侵占改善率,促进伤椎愈合,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椎体成形术 椎弓根钉 伤椎内植骨 长节段固定 骨折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TLIF技术的临床应用与展望
3
作者 黄先盈 覃海飚 +7 位作者 伍亮 宋泉生 覃浩然 吴泽昆 张毫南 文永亮 卢大汉 谷金 《广西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470-474,共5页
进入21世纪以来,腰椎微创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应用广泛,腰椎融合技术层出不穷,包括前路腰椎椎间孔融合术、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极外侧椎体间融合术、脊柱内镜下经后路椎板间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Endo⁃P/TL... 进入21世纪以来,腰椎微创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应用广泛,腰椎融合技术层出不穷,包括前路腰椎椎间孔融合术、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极外侧椎体间融合术、脊柱内镜下经后路椎板间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Endo⁃P/TLIF)、单边双通道内镜下腰椎椎间融合术(UBELIF)、V形双通道内镜下腰椎椎间融合术(VBELIF)等,其中Endo⁃P/TLIF、UBELIF、VBELIF是近年来较为热门的后外侧入路微创腰椎椎间融合术式。然而,目前所有术式均无法实现在椎间盘内直接进行椎间盘处理、植骨床准备和融合器植入,因此无法避免这些操作所致的神经根损伤风险。本研究团队研发一套经皮腰椎融合器械,可实现直接Kambin三角撑开、直接椎间隙撑开、直接椎间盘切除、直接植骨床处理、直接植骨及植入融合器这些关键手术步骤。基于经皮腰椎融合器械的5个“直接”优势,提出一个创新术式——快速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技术 5个直接 新型术式 微创技术 腰椎椎间融合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弓根螺钉联合伤椎植骨或伤椎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效果比较
4
作者 覃忠设 陈勇喜 +5 位作者 覃海飚 郭圣挥 刘科第 蒙觉威 范俊鸿 崔善林 《微创医学》 2024年第5期484-491,共8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弓根螺钉联合伤椎植骨与经皮椎弓根螺联合伤椎后凸成形术治疗无神经症状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OVBF)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2例无神经症状OVB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将采用经皮椎弓根螺钉联合伤椎植骨术治... 目的探讨经皮椎弓根螺钉联合伤椎植骨与经皮椎弓根螺联合伤椎后凸成形术治疗无神经症状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OVBF)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2例无神经症状OVB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将采用经皮椎弓根螺钉联合伤椎植骨术治疗的患者纳入观察组(n=37),将采用经皮椎弓根螺钉联合伤椎后凸成形术治疗的患者纳入对照组(n=35)。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术期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以及术前1 d、术后7 d、术后6个月和术后26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后凸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AVH)比值和胸腰段后凸角(TLK),术后26个月时骨性愈合情况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多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7 d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高于对照组,术后6个月和术后26个月时观察组患者的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术后7 d、6个月和26个月的后凸Cobb角、AVH比值、TLK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的伤椎植骨均达到骨性愈合,观察组术后无一例患者出现并发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弓根螺钉联合伤椎植骨和经皮椎弓根螺钉联合伤椎后凸成形术治疗无神经症状OVBF均为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但经皮椎弓根螺钉联合伤椎植骨的并发症更少,更能维持术后内固定稳定,减少内固定松动失效风险,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胸腰椎 爆裂骨折 经皮椎弓根螺钉 植骨 后凸成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加椎间植骨融合术后Cage植骨不融合原因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覃海飚 钟远鸣 +4 位作者 张家立 李智斐 韦家鼎 陈勇喜 肖增明 《广西医学》 CAS 2016年第9期1306-1308,共3页
目的 探讨施行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联合椎间植骨融合术后Cage植骨不融合的原因及其预防措施。方法 腰椎不稳症患者164例,行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联合椎间植骨融合术。结果 164例均顺利完成手术,获随访12-18个月,平均15个月。融合成功154例... 目的 探讨施行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联合椎间植骨融合术后Cage植骨不融合的原因及其预防措施。方法 腰椎不稳症患者164例,行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联合椎间植骨融合术。结果 164例均顺利完成手术,获随访12-18个月,平均15个月。融合成功154例(93.9%)。融合失败10例(6.1%),其中单节段术后不融合5例,2节段不融合3例,3节段不融合2例;Cage向后滑脱7例,向前滑脱3例;未融合有明显透亮带无临床症状者4例。末次随访时,出现Cage沉降2例,椎间隙高度丢失,同时出现神经症状。所有病例均未见椎弓根螺钉松动断裂发生。结论 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加椎间植骨融合术后Cage植骨不融合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而导致,术前常规行影像学检查充分了解脊柱手术节段情况,综合评估,术中严格把握置入方法,减少融合节段,术后定期随访,可以减少Cage植骨不融合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不稳症 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 椎间植骨融合术 Cage植骨 不融合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无神经症状的胸腰椎爆裂骨折45例 被引量:8
6
作者 覃海飚 钟远鸣 +4 位作者 张家立 李智斐 韦家鼎 陈勇喜 肖增明 《广西医学》 CAS 2016年第10期1437-1439,共3页
目的观察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无神经症状的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无神经症状的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45例,均行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观察患者手术前后Cobb角、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椎管管径情况以及随访骨折... 目的观察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无神经症状的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无神经症状的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45例,均行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观察患者手术前后Cobb角、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椎管管径情况以及随访骨折愈合、腰背痛、内固定装置松动及断裂情况。结果 4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均获随访12-18个月,平均14个月。术后椎体前缘高度恢复至正常的85.0%-95.5%,平均92%;Cobb角为1.5-7.5°,平均4.5°;椎管容积恢复良好,椎管占位消除或明显减少。至末次随访,患者椎体前缘高度及Cobb角无明显丢失,无腰背痛等症状,功能恢复良好。所有患者伤椎均骨性愈合,均无内固定物松动及断裂等并发症。结论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无神经症状的胸腰椎爆裂骨折,具有切口小、出血少、创伤小、可早日下床行走等优点,是治疗胸腰椎无神经症状的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 微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骨水泥分布因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7
作者 覃海飚 宋泉生 +1 位作者 陈荣喜 钟远鸣 《微创医学》 2016年第4期558-561,共4页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老年脆性骨折,目前广泛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但是,其疗效、手术风险与骨水泥的注射量及骨水泥弥散分布情况关系密切。影响骨水泥在椎体内弥散分布的因素很多,其中客观因素包括骨水泥相...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老年脆性骨折,目前广泛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但是,其疗效、手术风险与骨水泥的注射量及骨水泥弥散分布情况关系密切。影响骨水泥在椎体内弥散分布的因素很多,其中客观因素包括骨水泥相关因素,如骨水泥的黏度、注射量、类别等;还有椎体相关因素,如椎体内压力、骨密度、椎体的解剖结构等。同时,手术技巧也是影响骨水泥在椎体内弥散分布的重要因素,如手术方式的选择(单侧或双侧穿刺)、椎体内静脉造影、明胶海绵预注射、术中引导技术、编织袋骨水泥填充技术等。一方面,手术器械和手术材料的不断改进,可以控制骨水泥的合理分布;另一方面,通过提高手术技巧,可以使得骨水泥的分布更加均匀,并可减少骨水泥的渗漏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水泥分布因素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伤椎骨造影弥散度与VDR基因多态性的关联性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覃海飚 许建文 +4 位作者 唐福波 王晓琥 宋泉生 钟远鸣 饶远森 《微创医学》 2016年第6期826-829,共4页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伤椎骨造影的弥漫度与VDR基因多态性的关联性。方法对60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患者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术前抽取患者外周血进行VDR基因型检测,术中观察患者骨造影剂弥散分布情况、骨水泥在椎体内弥...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伤椎骨造影的弥漫度与VDR基因多态性的关联性。方法对60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患者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术前抽取患者外周血进行VDR基因型检测,术中观察患者骨造影剂弥散分布情况、骨水泥在椎体内弥散及渗漏等情况,然后分析伤椎骨造影剂弥漫分布情况与VDR基因型的关联性。结果 60例患者中检测到VDR基因BB型0例,Bb型28例,bb型32例。骨造影剂在椎体内弥散情况良好,60例共110个伤椎中85个椎体弥散超过椎体中线,其中Bb型患者占52个椎体、bb型患者占33个椎体,不同基因型患者间造影剂弥散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9个椎体发生了骨水泥渗漏,但均无椎管内渗漏,未发生明显并发症,其中Bb型患者占7个椎体、bb型患者占2个椎体,不同基因型患者间骨水泥渗漏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造影剂在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伤椎中的弥散度与VDR基因多态性有一定关联,Bb基因型患者造影剂弥漫更充分,但同时Bb基因型患者伤椎发生骨水泥渗漏的比例也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 椎体成形术 骨造影剂弥漫度 VDR基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腰椎结核的外科手术治疗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覃海飚 杨剑 +1 位作者 陈丽娴 黄先盈 《微创医学》 2022年第1期11-15,共5页
脊柱结核是肺外最常见的继发性结核,其发病率约占骨关节结核的一半,好发于胸腰椎,而颈椎、骶尾椎结核较为罕见。由于滥用抗生素情况较普遍,胸腰椎结核的发病早期愈发隐匿,症状不典型,极易出现漏诊或者误诊,以致最终诊断时大部分患者已... 脊柱结核是肺外最常见的继发性结核,其发病率约占骨关节结核的一半,好发于胸腰椎,而颈椎、骶尾椎结核较为罕见。由于滥用抗生素情况较普遍,胸腰椎结核的发病早期愈发隐匿,症状不典型,极易出现漏诊或者误诊,以致最终诊断时大部分患者已出现骨质的破坏、脊柱畸形、脊髓和神经受压,严重者甚至出现截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结核 手术入路 手术方式 微创技术 植骨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体成形术骨水泥弥散情况对再发骨折的影响 被引量:27
10
作者 钟远鸣 苏之盟 +7 位作者 覃海飚 张家立 李智斐 宋泉生 王晓琥 唐福波 李兵 苏正义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52-755,759,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骨水泥在骨折椎体内的弥散情况及其对再发骨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3月因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行PVP治疗并且随访资料完整患者276例,根据术后复查的X线和CT判断骨水泥在...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骨水泥在骨折椎体内的弥散情况及其对再发骨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3月因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行PVP治疗并且随访资料完整患者276例,根据术后复查的X线和CT判断骨水泥在骨折椎体内的弥散情况,将患者分为骨水泥弥散充分组(A组)100例,骨水泥弥散不佳组(B组)176例。记录患者术前、术后3d和终末随访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及强化椎体后凸Cobb角。结果 276例患者均获随访,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两组终末随访时Cobb角、VA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术后3d的Cobb角及VA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再发骨折率分别为7.00%和15.3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VP是治疗OVCF的有效方法,当骨密度相近时,骨水泥弥散不佳可能是术后继发进展性后凸畸形和再发骨折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成形术 骨水泥弥散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再发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跳跃式骨折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6
11
作者 覃浩然 覃海飚 +8 位作者 陈勇喜 韦家鼎 伍亮 付拴虎 宋泉生 谷金 卢大汉 饶远森 卢明毅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304-1309,共6页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跳跃式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4月-2016年7月我科对86例胸腰椎跳跃式骨折病人分别采用经皮椎弓根螺钉和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术后定期随访和影像学检查,观察指标包括两组手术时...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跳跃式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4月-2016年7月我科对86例胸腰椎跳跃式骨折病人分别采用经皮椎弓根螺钉和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术后定期随访和影像学检查,观察指标包括两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手术C型臂透视次数、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和两组手术并发症;两组手术前后伤椎Cobb角、伤椎的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以及两组手术前后JOA、ODI评分以及Frankel脊髓功能评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经皮置钉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但是经皮置钉组C型臂透视次数比开放置钉组多(P <0.05)。术后经皮置钉组无切口感染发生,开放置钉组切口感染2例,两组术中均未出现置钉位置不良引起的神经损伤。术后定期门诊随访和复查胸腰椎X线片和CT片,术后15个月两组伤椎均骨性愈合,均未发生内固定松动、断裂等相关并发症。两组患者术后1周及术后15个月的伤椎Cobb角、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JOA疼痛评分和ODI功能障碍指数以及Frankel脊髓功能评定结果明显优于术前(P <0.05)。两组之间的伤椎Cobb角、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在术后1周及术后15个月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1周的JOA、ODI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术后15个月时经皮置钉组优于开放置钉组。两组患者术后15个月Frankel脊髓功能评定结果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跳跃式骨折,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的优点,是治疗胸腰椎跳跃式骨折的一种安全、可靠、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跳跃式骨折 胸腰椎 经皮椎弓根螺钉 内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QCT与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伤椎骨造影弥散度的关联性 被引量:5
12
作者 宋泉生 唐福波 +7 位作者 王晓琥 张家立 李智斐 饶远森 伍亮 邰志洪 覃海飚 许建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9期3051-3056,共6页
背景: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目前临床通常采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该术式具有操作难度不大,手术时间短,创伤较小,康复快,止痛疗效确切等多项优点,但其存在骨水泥渗漏而引起的神经压迫症状甚至肺栓塞等并发症,制约其发展。如何降低骨... 背景: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目前临床通常采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该术式具有操作难度不大,手术时间短,创伤较小,康复快,止痛疗效确切等多项优点,但其存在骨水泥渗漏而引起的神经压迫症状甚至肺栓塞等并发症,制约其发展。如何降低骨水泥的渗漏,是目前研究的热点。目的:分析腰椎QCT值与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伤椎对比剂的弥散分布的关联性。方法:选取60例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前行腰椎QCT检查,术中往椎体内注射对比剂,正侧位C臂X光机透视,了解不同骨密度值患者对比剂弥散分布情况以及骨水泥在椎体内弥散分布及渗漏等情况,分析腰椎QCT值与伤椎对比剂弥散分布及骨水泥渗漏的关联性。结果与结论:(1)60例共110个伤椎中对比剂弥散超过椎体中线74椎,占67.3%。低骨量组、骨质疏松组、严重骨质疏松组各组间对比剂弥散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经单侧或双侧入路椎体成形式注入骨水泥,不同骨密度患者组间骨水泥渗漏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3)结果显示,对比剂在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伤椎中的弥散分布与腰椎QCT值有一定关系,QCT值低的患者比QCT值较高的患者伤椎对比剂弥漫分布更充分,但骨水泥渗漏的发生与QCT值高低无明显相关,说明根据QCT值结合对比剂分布选择不同穿刺术式伤椎注入骨水泥可减少其渗漏,提高椎体成形术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胸椎 腰椎 聚甲基异丁烯酸 组织工程 骨科植入物 脊柱植入物 椎体骨折 腰椎QCT 对比剂弥散 骨水泥渗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置钉联合单侧开窗跨顶减压治疗双侧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 被引量:7
13
作者 陈勇喜 覃海飚 +6 位作者 覃浩然 韦家鼎 付拴虎 伍亮 宋泉生 卢大汉 谷金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289-1293,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置钉联合单侧开窗跨顶减压治疗双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双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126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采用经皮置钉联合单侧椎板开窗跨顶减压治疗,对照组采用开放置钉联合双侧半椎板切除椎管减压... 目的探讨经皮置钉联合单侧开窗跨顶减压治疗双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双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126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采用经皮置钉联合单侧椎板开窗跨顶减压治疗,对照组采用开放置钉联合双侧半椎板切除椎管减压治疗。对两组患者一般手术指标、并发症、治疗后腰痛和腿痛VAS评分以及ODI评分等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上比对照组少。两组患者术后均无切口感染等并发症。两组患者术后腰痛和腿痛的VAS评分及ODI评分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之间的腰痛和腿痛的VAS评分及ODI评分在术后6、12个月及末次随访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是两组术后3个月的腰痛和腿痛VAS评分及ODI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皮微创置钉联合单侧椎板开窗跨顶减压治疗双侧腰椎管狭窄症具有创伤小、出血少、住院时间短、恢复快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腰椎管狭窄症 置钉 开窗 跨顶减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不同减压置钉术式治疗双侧腰椎管狭窄症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8
14
作者 陈勇喜 覃海飚 +6 位作者 覃浩然 韦家鼎 付拴虎 伍亮 宋泉生 卢大汉 谷金 《广东医学》 CAS 2018年第17期2627-2631,共5页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减压置钉手术方式治疗双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2例双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采用经皮置钉联合单侧椎板开窗双侧椎管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治疗,对照组采用开放置钉联合全椎板切除椎管减压、...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减压置钉手术方式治疗双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2例双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采用经皮置钉联合单侧椎板开窗双侧椎管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治疗,对照组采用开放置钉联合全椎板切除椎管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治疗。对两组患者术后一般情况及并发症进行比较,同时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制定的评分以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对患者疗效进行评估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减少术后并发症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术中均未出现神经损伤,术后观察组无切口感染发生。对照组伤口感染5例,其中浅表感染4例,1例深部感染,予换药等治疗,均愈合良好。术后随访13~26个月,平均(16. 30±3. 25)个月。末次随访除观察组有1例椎间植骨未融合外,其他病例椎间植骨均骨性融合,融合时间4. 5~9个月,平均7. 5个月;均未发生内固定松动、脱出等相关并发症。两组患者术后1、6、12个月和末次随访的JOA评分、ODI功能评分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 <0. 05),术后1个月两组之间的JOA疼痛评分和ODI功能障碍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但在术后6、12个月和末次随访相比较,观察组JOA疼痛评分和ODI功能障碍指数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对于双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行经皮置钉单侧椎板开窗双侧椎管减压内固定或开放置钉全椎板切除椎管减压内固定治疗后,均疗效显著。但采用经皮置钉单侧椎板开窗双侧椎管减压内固定治疗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中远期效果好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腰椎管狭窄症 经皮置钉 单侧开窗 双侧减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置钉联合单侧开窗跨顶减压术治疗双侧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 被引量:5
15
作者 陈勇喜 覃海飚 +6 位作者 覃浩然 韦家鼎 付拴虎 伍亮 宋泉生 卢大汉 谷金 《广西医学》 CAS 2019年第4期423-426,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置钉联合单侧开窗跨顶减压术治疗双侧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选择86例双侧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均行经皮置钉联合单侧开窗跨顶减压术及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术后随访15~28个月,观察患者临床功能优良率。比较患... 目的探讨经皮置钉联合单侧开窗跨顶减压术治疗双侧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选择86例双侧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均行经皮置钉联合单侧开窗跨顶减压术及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术后随访15~28个月,观察患者临床功能优良率。比较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及术后28个月腰部、腿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以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130. 0±35. 1) min,术中出血量(170. 2±65. 1) ml。术中未出现神经损伤,出现硬脊膜撕裂8例;术后发生脑脊液漏4例,但无伤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X线和CT均提示椎间植骨骨性融合,融合时间为(7. 1±2. 5)个月,未发生内固定松动、脱出等并发症。术后3个月、28个月患者临床功能优良率分别为88. 4%(76/86)、90. 7%(78/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3个月及术后28个月的腰部、腿部VAS评分及ODI均低于术前(均P <0. 05),而患者术后3个月与术后28个月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采用经皮置钉联合单侧开窗跨顶减压术治疗双侧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具有减压彻底、创伤小、安全以及脊柱稳定性高等优点,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 双侧 经皮置钉 单侧开窗 跨顶减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腕踝针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镇痛疗效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5
16
作者 陈静 覃海飚 +2 位作者 韦柳雪 梁华玲 钟勇 《河北中医药学报》 2021年第1期40-43,共4页
目的:研究腕踝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术后的镇痛疗效及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法的方式将60例LDH术后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消炎镇痛及护理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干预措施的基础上应用腕踝... 目的:研究腕踝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术后的镇痛疗效及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法的方式将60例LDH术后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消炎镇痛及护理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干预措施的基础上应用腕踝针治疗。2组均治疗2周,疗程结束后统计并分析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腰痛功能障碍指数量表(ODI)评分及下腰痛评分系统(JOA)。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85.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7.8%(P<0.05);在VAS疼痛评分方面,观察组降低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ODI评分下降程度及JOA评分提高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腕踝针疗法可显著缓解LDH患者术后疼痛,促进患者的腰椎功能康复,临床效果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腕踝针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痛 痹病 术后疼痛 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柚皮苷对兔骨髓基质细胞成骨分化、增殖和迁移及对OPGRANKL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6
17
作者 覃浩然 宋泉生 +5 位作者 覃海飚 钟远鸣 付拴虎 谷金 卢大汉 陈勇喜 《西部医学》 2022年第1期51-56,共6页
目的探讨柚皮苷对兔骨髓基质细胞成骨分化、增殖和迁移及对OPG/RANKL信号的调节作用。方法选用2~3月龄新西兰大白兔提取兔骨髓基质细胞,用不同浓度(0~1000μM)的柚皮苷处理细胞48 h,CCK-8试剂盒测量细胞活力。后续采用柚皮苷(0、10、25... 目的探讨柚皮苷对兔骨髓基质细胞成骨分化、增殖和迁移及对OPG/RANKL信号的调节作用。方法选用2~3月龄新西兰大白兔提取兔骨髓基质细胞,用不同浓度(0~1000μM)的柚皮苷处理细胞48 h,CCK-8试剂盒测量细胞活力。后续采用柚皮苷(0、10、25、50μM)处理细胞48 h,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测量试剂盒和茜素红S(ARS)染色确定细胞成骨分化能力;细胞划痕试验和结晶紫染色检测细胞的迁移能力;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测量细胞中OPG、Runx2、OCN和RANKL mRNA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测量细胞中OPG、Runx2、OCN和RANKL蛋白水平。结果与0μM组比较,10μM、25μM和50μM的柚皮苷对兔骨髓基质细胞活力并无影响。柚皮苷(25μM和50μM)组较0μM组兔骨髓基质细胞的ALP活性增强,且ARS染色增强。同时,柚皮苷10、25、50μM组细胞的迁移能力增强。柚皮苷处理组细胞中OPG、Runx2和OCN mRNA和蛋白水平明显上调,但柚皮苷处理组细胞中RANKL mRNA和蛋白水平明显下调。结论柚皮苷能促进兔骨髓基质细胞成骨分化和迁移,且可能与调节OPG/RANKL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柚皮苷 兔骨髓基质细胞 骨保护素 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不同减压置钉术式治疗多节段胸腰椎结核的比较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勇喜 覃海飚 +5 位作者 农必华 覃浩然 付拴虎 宋泉生 卢大汉 谷金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6-81,共6页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减压置钉术式治疗多节段胸腰椎结核(multilevel thoracolumbar tuberculosis,MTB)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脊柱外科收治的MTB患者156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一期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前路小切口病灶清除植...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减压置钉术式治疗多节段胸腰椎结核(multilevel thoracolumbar tuberculosis,MTB)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脊柱外科收治的MTB患者156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一期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前路小切口病灶清除植骨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对两组患者术后一般情况、并发症及手术前后VAS评分、ODI指数和Cobb角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术后切口均愈合良好,术后症状均缓解。对照组发生脑脊液漏5例、窦道形成2例、结核复发3例,均经相应处理后治愈,观察组无相关并发症出现,两组病例椎间植骨均骨性融合。两组患者术后1周、3、12个月及末次随访的VAS评分、ODI指数及Cobb角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周和术后3个月的VAS评分、ODI指数及Cobb角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两组之间的VAS评分、ODI指数及Cobb角在术后12个月及末次随访相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较于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采取一期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结合前路小切口病灶清除植骨术治疗MTB,具有创伤小、不破坏脊柱后方结构、病灶清除彻底、并发症少、远期效果好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节段胸腰椎结核 后路 经皮椎弓根螺钉 前路 病灶清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并发症现状 被引量:11
19
作者 覃浩然 覃海飚 +3 位作者 洪必燕 韦家鼎 付拴虎 陈勇喜 《中外医学研究》 2020年第16期175-177,共3页
经皮椎体成形术是脊柱微创技术,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确切、安全、有效的方法。其并发症也不容忽视,尤其是骨水泥的渗漏相关并发症,一旦发生将带来灾难性后果。其并发症... 经皮椎体成形术是脊柱微创技术,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确切、安全、有效的方法。其并发症也不容忽视,尤其是骨水泥的渗漏相关并发症,一旦发生将带来灾难性后果。其并发症临床分为骨水泥渗漏相关并发症和非骨水泥渗漏相关并发症。骨水泥渗漏相关并发症包括骨水泥渗漏、脊髓神经的压迫或烧灼伤、肺栓塞、心脏水泥栓塞及心脏穿孔等。非骨水泥渗漏相关并发症包括软组织损伤、血管性损伤、感染等。本文通过综述这项技术的并发症,达到提前防范,最大限度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成形术 并发症 椎体压缩性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绝经后妇女定量CT法骨密度测量值与骨质疏松性脊柱脆性骨折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覃浩然 覃海飚 +4 位作者 李智斐 付拴虎 邓德茂 唐云 钟远鸣 《右江医学》 2019年第6期423-426,共4页
目的探讨定量CT法(QCT)骨密度(BMD)测量值与骨质疏松性脊柱脆性骨折相关性,寻找引起脆性骨折的BMD值的临界值范围。方法对2016年6月至2018年3月住院的、第一次出现单个脊柱脆性骨折的80例绝经后妇女,应用64排CT测量患者T11~L4中未骨折... 目的探讨定量CT法(QCT)骨密度(BMD)测量值与骨质疏松性脊柱脆性骨折相关性,寻找引起脆性骨折的BMD值的临界值范围。方法对2016年6月至2018年3月住院的、第一次出现单个脊柱脆性骨折的80例绝经后妇女,应用64排CT测量患者T11~L4中未骨折椎体的QCT骨密度值进行分析;与同期80例自愿参与的符合纳入标准的无症状绝经后妇女T11~L4椎体的QCT骨密度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试验组QCT骨密度值在35~50mg/cm^3区间的有63人,占78.75%;QCT骨密度值在50mg/cm^3以下的有69人,占86.25%,在50mg/cm^3以上的仅有11人,占13.75%;平均值为(43.63±7.54)mg/cm^3。对照组QCT骨密度值在50~70mg/cm^3区间的有53人,占66.25%;QCT骨密度值在50mg/cm^3以上的有73人,占91.25%,在50mg/cm^3以下的只有7人,占8.75%;平均值为(64.57±12.07)mg/cm^3。试验组与对照组的QCT骨密度平均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158,P<0.001)。结论绝经后有骨质疏松的妇女,当其QCT骨密度值降低到50mg/cm^3左右时极易出现骨质疏松性脆性骨折,QCT骨密度值50mg/cm^3很可能是引起脆性骨折的骨密度的临界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脆性骨折 骨密度 QCT 绝经后妇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