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7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下发热门诊医护人员身心健康的影响因素及平衡点穴的干预作用
1
作者 王兰 陈雁 +4 位作者 郭权来 王进忠 童俊生 郑珊珍 覃小兰 《新中医》 CAS 2024年第22期135-141,共7页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下发热门诊医护人员身心健康的影响因素,观察平衡点穴按压对医护人员身心健康的干预作用。方法:将170例医护人员分为空白组60例及治疗组110例,空白组不进行任何干预,治疗组进行平衡点穴按压,根据总的治疗...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下发热门诊医护人员身心健康的影响因素,观察平衡点穴按压对医护人员身心健康的干预作用。方法:将170例医护人员分为空白组60例及治疗组110例,空白组不进行任何干预,治疗组进行平衡点穴按压,根据总的治疗天数将治疗组进一步分为低频治疗组(治疗天数<20 d)及高频治疗组(治疗天数≥20d),观察平衡点穴的干预作用。统计医护人员年龄、性别、岗位等基线资料,比较3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结果:护士SAS、SDS评分均高于医师,每周运动次数<3次的医护人员PSQI评分高于每周运动次数≥3次的医护人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与医师PSQI、SF-36评分比较,以及每周运动次数≥3次的医护人员与每周运动次数<3次的医护人员SAS、SDS、SF-36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每周运动次数对PSQI评分的影响,岗位、每次运动时长对SAS评分的影响,以及岗位对SDS评分的影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PSQI、SDS、SF-36评分时间效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AS评分时间效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上述4项评分组间效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期间,发热门诊医护人员存在身心健康不良的情况,但随着时间进展,不良身心状况逐渐改善;医护人员中女性的睡眠质量优于男性,护士较医师焦虑、抑郁更明显,运动可改善睡眠质量及焦虑状态;平衡点穴按压对身心健康的影响有限,可能与干预时间过短及纳入样本量较少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发热门诊 医护人员 身心健康 影响因素 平衡点穴
原文传递
重用补气药治疗运动神经元病31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21
2
作者 覃小兰 杨志敏 +4 位作者 何德平 刘旭生 陈红霞 黄燕 张文青 《新中医》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12-13,共2页
目的:观察大剂量补气中药治疗运动神经元病的临床疗效,探讨其机理。方法:对31例患者运用静脉点滴、口服黄芪制剂以及大剂量补气药兼以养血益肾汤剂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症状变化情况,2年后随访。结果:总有效率74.19%,无1例死亡。结论:... 目的:观察大剂量补气中药治疗运动神经元病的临床疗效,探讨其机理。方法:对31例患者运用静脉点滴、口服黄芪制剂以及大剂量补气药兼以养血益肾汤剂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症状变化情况,2年后随访。结果:总有效率74.19%,无1例死亡。结论:大剂量补气中药治疗运动神经元病可改善患者肌肉萎缩、肌力减退,延长病人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神经元病 补气 中医药疗法 静脉输注 口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特异性生存质量量表评价平衡针对无先兆偏头痛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覃小兰 谢文源 +1 位作者 王进忠 王文远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66-668,共3页
目的 评价平衡针对无先兆偏头痛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7月至2016年1月广东省中医院收治的无先兆偏头痛患者40例,按随机对照原则将患者分为平衡针疗法组和针刺假穴位组,实际纳入受试者38例,脱落和误纳各1例,最终平衡针疗法... 目的 评价平衡针对无先兆偏头痛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7月至2016年1月广东省中医院收治的无先兆偏头痛患者40例,按随机对照原则将患者分为平衡针疗法组和针刺假穴位组,实际纳入受试者38例,脱落和误纳各1例,最终平衡针疗法组和针刺假穴位组每组各纳入19例.平衡针疗法组针刺头痛穴(位于足背第1、2路骨结合前凹陷处中点),平刺进针约1.5~2寸(同身寸),快速进针,有放电、胀麻等针感后即可出针,可不采用行针手法或提插手法达到针感,针刺时间约3~5 s,每周针刺5次,疗程间休息2 d;针刺假穴位组取假穴位(位于头痛穴取穴相对应的非穴位处,足背第3、4路骨结合前凹陷处中点),操作与平衡针疗法组相同.两组疗程均为4周,并随访4周.比较两组患者针刺前4周(治疗前期)、针刺4周(治疗期)及针刺后4周(治疗后期)功能受限、功能障碍、情感功能3个角度等评分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期和治疗后期功能受限评分、功能障碍评分、情感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期升高[针刺假穴位组:功能受限评分(分)为68.79±12.20、67.74±11.02比64.63±14.87,功能障碍评分(分)为80.95±8.66、81.37±6.27比78.95±8.80,情感功能评分(分)为77.14±6.29、79.95±6.79比76.26±8.90;平衡针疗法组:功能受限评分(分)为77.84±10.98、75.21±9.59比62.21±14.05,功能障碍评分(分)为86.79±6.59、83.05±5.53比80.84±7.04,情感功能评分(分)为81.84±6.17、82.32±6.49比73.26±7.84];巨平衡针疗法组治疗期和治疗后期功能受限评分明显高于同期针刺假穴位组[治疗期(分):77.84±10.98比68.79±12.20,治疗后期(分):75.21±9.59比67.74±11.02,均P<0.05];平衡针疗法组治疗期功能障碍评分、情感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同期针刺假穴位组[功能障碍评分(分):86.79±6.59比80.95±8.66,情感功能评分(分):81.84±6.17比77.14±6.29,均P<0.05].结论 平衡针疗法能改善无先兆偏头痛患者的生存质量,其疗效优于针刺假穴位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衡针 无先兆偏头痛 生存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脑安对癫痫大鼠脑内兴奋性氨基酸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覃小兰 孙景波 +1 位作者 陈党红 张国雄 《新中医》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92-94,共3页
目的:探讨益脑安治疗癫痫的机理。方法:将100只大鼠随机分为益脑安组、丙戊酸钠组、益脑安+丙戊酸钠组、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5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4组用戊四唑(PTZ)造模。益脑安组以益脑安胶囊用蒸馏水稀释灌胃,丙戊酸钠组以丙戊酸... 目的:探讨益脑安治疗癫痫的机理。方法:将100只大鼠随机分为益脑安组、丙戊酸钠组、益脑安+丙戊酸钠组、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5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4组用戊四唑(PTZ)造模。益脑安组以益脑安胶囊用蒸馏水稀释灌胃,丙戊酸钠组以丙戊酸钠用蒸馏水稀释灌胃,益脑安+丙戊酸钠组以益脑安加丙戊酸钠用蒸馏水稀释灌胃,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予以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灌胃。给药4周后,测定大鼠脑组织中水解谷氨酸(Glu)和天冬氨酸(Asp)含量。结果:Glu含量比较:模型组、益脑安+丙戊酸钠组、丙戊酸钠组、益脑安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大脑中Glu含量顺序:正常对照组<益脑安+丙戊酸钠组<丙戊酸钠组<益脑安组<模型组。Asp含量比较:模型组、益脑安+丙戊酸钠组、丙戊酸钠组、益脑安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大脑中Asp含量顺序:正常对照组<益脑安+丙戊酸钠组<益脑安组<丙戊酸钠组<模型组。结论:益脑安可以通过降低兴奋性氨基酸含量而起到对PTZ点燃大鼠的抗癫痫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脑安 癫痫 兴奋性氨基酸类 疾病模型 动物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神经元病的中医治疗进展 被引量:4
5
作者 覃小兰 卢明 杨志敏 《四川中医》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17-19,共3页
运动神经元病目前病因未明 ,可能与免疫、遗传或重金属中毒、植物毒素有关 ,呈隐匿起病、缓慢加重的进行性变性疾病 ,现代医学尚无特效疗法。中医药辨证论治综合治疗 ,取得较好疗效 。
关键词 运动神经元病 综述 中医药疗法 基础研究 病因 病机 治则 治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脑安对癫痫大鼠惊厥行为干预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覃小兰 陈党红 +1 位作者 杨志敏 李晓庆 《中国中医急症》 2006年第8期896-897,共2页
目的观察益脑安对癫痫大鼠惊厥行为干预的作用,初步探讨其治疗癫痫的机理。方法用PTZ点燃大鼠癫痫模型,动物随机分组,分别用益脑安、丙戊酸钠、益脑安+丙戊酸钠灌胃,观察大鼠的癫痫发作级别、发作次数及发作持续时间。结果益脑安组、丙... 目的观察益脑安对癫痫大鼠惊厥行为干预的作用,初步探讨其治疗癫痫的机理。方法用PTZ点燃大鼠癫痫模型,动物随机分组,分别用益脑安、丙戊酸钠、益脑安+丙戊酸钠灌胃,观察大鼠的癫痫发作级别、发作次数及发作持续时间。结果益脑安组、丙戊酸钠组以及益脑安+丙戊酸钠组对PTZ点燃的癫痫模型大鼠的发作级别、发作次数及发作持续时间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又以益脑安组最为明显。结论益脑安可以通过抑制惊厥行为的发作级别、发作次数而起到PTZ点燃大鼠的抗癫痫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脑安 癫痫 大鼠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眩晕病综合治疗临床路径的实施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覃小兰 龙亚秋 +1 位作者 于永红 何鹤彬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2年第9期1748-1749,共2页
目的:观察并比较综合治疗方案与西医治疗方案治疗眩晕的疗效。方法:纳入眩晕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31例和对照组29例;于治疗后3个月,评价眩晕改善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VSS-S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验组躯体性DH... 目的:观察并比较综合治疗方案与西医治疗方案治疗眩晕的疗效。方法:纳入眩晕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31例和对照组29例;于治疗后3个月,评价眩晕改善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VSS-S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验组躯体性DHI评分、情感性DHI评分、功能性DHI评分显著降低(P<0.05)。结论:以DHI评分进行疗效评价,综合治疗方案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综合治疗 疗效评价 临床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3例运动神经元病的四诊信息分布规律及因子分析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覃小兰 杨志敏 +4 位作者 冯梅 甘正佩 朱敏贤 王大伟 曾亮 《新中医》 CAS 2012年第3期44-46,共3页
目的:分析总结运动神经元病(MND)的四诊信息分布规律和特点,为其中医辨证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和前瞻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收集、整理163例运动神经元病患者的四诊信息,统计中医证候、舌脉的频率,并对频率>30%的中医证候进行因... 目的:分析总结运动神经元病(MND)的四诊信息分布规律和特点,为其中医辨证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和前瞻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收集、整理163例运动神经元病患者的四诊信息,统计中医证候、舌脉的频率,并对频率>30%的中医证候进行因子分析。结果:中医证候共提取出5个主要的公因子,其中第1个公因子特征根值为4.832,解释了总变异的32.212%,组成:面白、口唇色淡、神疲乏力、形体消瘦、体倦,均属脾虚证候;其余公因子还体现了湿邪中阻和肾虚证候。结论:运动神经元病患者的四诊信息分布以虚证为主,特别是脾虚和肾虚在本病的病机中占重要地位,同时有湿邪之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神经元病 四诊 中医证候 因子分析
原文传递
运用李可老中医经验治验4则 被引量:3
9
作者 覃小兰 王进忠 朱敏贤 《新中医》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80-81,共2页
李可教授为全国名老中医,临床擅长采用温阳、循经论治理论指导治疗各种病症,疗效甚佳,笔者有幸随师侍诊,蒙其教泽,受益良多。临床运用其经验也颇有体会,现举验案4则如下。
关键词 咳嗽 颈椎病 偏头痛 颤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衡针刺为主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52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0
作者 覃小兰 庞疑 +2 位作者 柏丹花 王进忠 王文远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42-444,共3页
目的:观察平衡针灸结合艾灸疗法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平衡针刺以双侧头痛穴、健侧面瘫穴、偏瘫穴为主穴,结合艾灸百会、颊车、地仓、听宫、足三里等穴位治疗52例面神经炎患者,针灸3周为1疗程,艾灸1周为1疗程,治疗3周后观... 目的:观察平衡针灸结合艾灸疗法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平衡针刺以双侧头痛穴、健侧面瘫穴、偏瘫穴为主穴,结合艾灸百会、颊车、地仓、听宫、足三里等穴位治疗52例面神经炎患者,针灸3周为1疗程,艾灸1周为1疗程,治疗3周后观察疗效。结果:52例患者中治愈21例(40.38%),显效20例(38.46%),有效6例(11.54%),无效5例(9.62%),总有效率90.38%。结论:平衡针灸结合艾灸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衡针 艾灸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颜氏益气聪明汤对于颈性眩晕的疗效评价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覃小兰 王进忠 +1 位作者 杨时鸿 卢爱丽 《四川中医》 2012年第5期73-75,共3页
目的:通过观察颜氏益气聪明汤治疗气虚痰瘀型颈性眩晕的疗效,初步探讨该方作用机制及应用前景。方法:将254例气虚痰瘀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三组,西药组采用敏使朗治疗,中药组采用颜氏益气聪明汤治疗,中西药组在西药组治疗基础上采用颜... 目的:通过观察颜氏益气聪明汤治疗气虚痰瘀型颈性眩晕的疗效,初步探讨该方作用机制及应用前景。方法:将254例气虚痰瘀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三组,西药组采用敏使朗治疗,中药组采用颜氏益气聪明汤治疗,中西药组在西药组治疗基础上采用颜氏益气聪明汤治疗。三组分别治疗14天,随访3个月,从神经功能评分、眩晕程度、生活质量及中医证候积分等多方面综合评价颜氏益气聪明汤疗效。结果:三组患者治疗14天后神经功能评分、眩晕程度、生活质量及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比较,中西医组优于中药组、西药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西药组与中药组之间治疗无显著差异(P>0.05)。三组患者随访3个月神经功能评分、眩晕程度、生活质量及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比较,中药组和中西医组优于西药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中药组和中西医组相比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颜氏益气聪明汤配合敏使朗治疗气虚痰瘀型颈性眩晕疗效肯定,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颜氏益气聪明汤 眩晕 随机对照研究 敏使朗
原文传递
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椎基动脉供血不足眩晕84例 被引量:3
12
作者 覃小兰 雒晓东 黄培新 《中医药信息》 2000年第4期26-28,共3页
通过随机对照试验 ,对椎基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 84例进行观察。治疗组口服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汤剂 ,对照组静滴川芎嗪注射液。结果表明 ,治疗组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 92 % ,优于对照组的 81% (P <0 .0 5) ,而且治疗组在改善椎基动脉... 通过随机对照试验 ,对椎基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 84例进行观察。治疗组口服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汤剂 ,对照组静滴川芎嗪注射液。结果表明 ,治疗组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 92 % ,优于对照组的 81% (P <0 .0 5) ,而且治疗组在改善椎基动脉血流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5)。结果提示 ,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是治疗椎基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有效方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基动脉供不足 眩晕 半夏白术天麻汤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可温潜法治疗慢性咳嗽浅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覃小兰 魏晓蕾 《四川中医》 2013年第2期10-11,共2页
温潜法,是指温阳药与潜镇药同用的一种治疗方法,常将温阳的附子、肉桂、桂枝与潜镇的龙骨、牡蛎、龟版、鳖甲、磁石等药组方,具有引火归原、导龙人海的作用,以治疗阳浮于上、上盛下虚之病症。
关键词 李可温潜法 破格救心汤 慢性咳嗽 圆运动
原文传递
中医脑病专科临床带教体会 被引量:1
14
作者 覃小兰 黄燕 黄培新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1年第15期1506-1506,F003,共2页
关键词 中医脑病专科 临床带教 医学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婴幼儿便秘 被引量:1
15
作者 覃小兰 《广西医学》 CAS 2003年第12期2538-2539,共2页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治疗 婴幼儿 便秘 诊断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灸百会穴加磁贴综合疗法治疗颈性眩晕6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覃小兰 刘旭生 《世界医学杂志》 2001年第4期80-81,共2页
关键词 颈性眩晕 艾灸 百会穴 磁贴 综合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分期论治重度有机磷中毒并多器官功能障碍1例
17
作者 覃小兰 王进忠 朱德才 《新中医》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45-146,共2页
患者黄某,女,50岁,住院号:6001532。因与丈夫吵架自服"敌敌畏"约500mL后意识不清送本院急诊科,接诊时患者昏迷,呼之不应,口吐白沫,喉中痰鸣,颜面紫绀,四肢抽搐,冷汗淋漓,查体:T37.2℃,BP70/40mmHg,P156次/分,R32次/分,血氧饱和度:... 患者黄某,女,50岁,住院号:6001532。因与丈夫吵架自服"敌敌畏"约500mL后意识不清送本院急诊科,接诊时患者昏迷,呼之不应,口吐白沫,喉中痰鸣,颜面紫绀,四肢抽搐,冷汗淋漓,查体:T37.2℃,BP70/40mmHg,P156次/分,R32次/分,血氧饱和度:47%。昏迷状,双侧瞳孔呈针尖样,对光反射消失,压眶反射迟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磷中毒 多器官功能障碍 中医疗法 分期论治
原文传递
涤痰活血法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椎-基底动脉缺血的临床研究
18
作者 覃小兰 张北平 +3 位作者 黄燕 杨志敏 黄玉贞 卢明 《医学文选》 2001年第4期428-429,共2页
目的 观察涤痰活血中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椎 -基底动脉缺血 (ASVBI)的临床疗效 ,探讨其机理。方法 将80例患者随机分成西药治疗组 (低分子右旋糖酐 +西比灵 )和中药治疗组 (川芎嗪 +半夏天麻白术汤加减 ) ,检测治疗前后经颅多普勒 (T... 目的 观察涤痰活血中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椎 -基底动脉缺血 (ASVBI)的临床疗效 ,探讨其机理。方法 将80例患者随机分成西药治疗组 (低分子右旋糖酐 +西比灵 )和中药治疗组 (川芎嗪 +半夏天麻白术汤加减 ) ,检测治疗前后经颅多普勒 (TCD)及单氨氧化酶 (MDA)、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并观察临床症状的改善。结果 中药治疗组与西药治疗组相比 ,近期临床症状改善相当 ,但中药组痊愈率明显高于西药组 (P<0 .0 5 ) ,TCD及 MDA、SOD变化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涤痰活血中药有清除自由基的作用 ,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脑部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椎基底动脉缺血 眩晕 中医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涤痰活血法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椎-基底动脉缺血80例临床分析
19
作者 覃小兰 张北平等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北京)》 CAS 2001年第8期61-62,共2页
关键词 涤痰活血法 动脉粥样硬化性椎-基底动脉缺血 中医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治疗运动神经元病近况
20
作者 覃小兰 卢明 杨志敏 《河南中医药学刊》 2001年第3期79-80,共2页
关键词 运动神经病 中医药疗法 综述 病因 病机 辨证论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