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北地区东部夏季一次典型暴雨的分析和数值模拟 被引量:18
1
作者 张晓露 李照荣 +1 位作者 周筠珺 褚晓菊 《干旱气象》 2015年第4期616-625,658,共11页
利用地面区域站降水量资料、NCEP FNL再分析资料、风云卫星数据产品以及WRF数值模拟结果,对2013年7月7~9日发生在西北地区东部的一次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是一次典型的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西北侧西南气流型暴... 利用地面区域站降水量资料、NCEP FNL再分析资料、风云卫星数据产品以及WRF数值模拟结果,对2013年7月7~9日发生在西北地区东部的一次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是一次典型的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西北侧西南气流型暴雨,西风槽和高原槽发展东移,配合副高外围的西南气流及低层低涡切变是造成此次暴雨的主要影响系统。高低空急流的耦合、充沛的水汽聚集、较强的动力作用以及大气层结的不稳定等对此次强降水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WRF模式对此次复杂地形下的暴雨有较好的模拟能力,模拟的降水与实况相吻合,风场、比湿、涡度、CAPE、垂直速度等物理量对此次降水过程有较好的反映。低层气流经喇叭口地形时被抬升并辐合,再配合丰富的水汽场,使得降雨过程得以维持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地区东部暴雨 切变线 诊断分析 数值模拟 地形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陇南市一次重危害霜冻天气过程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褚晓菊 陈英 张锋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16期7245-7247,共3页
通过分析2013年4月5~6日陇南市发生的一次重危害霜冻天气过程,总结了此次霜冻过程形成的主要原因,并针对此次霜冻天气订正了原有的霜冻天气预报指标,尝试寻找新的预报着眼点。结果表明,前期温度异常偏高状态为此次强降温霜冻天气的发... 通过分析2013年4月5~6日陇南市发生的一次重危害霜冻天气过程,总结了此次霜冻过程形成的主要原因,并针对此次霜冻天气订正了原有的霜冻天气预报指标,尝试寻找新的预报着眼点。结果表明,前期温度异常偏高状态为此次强降温霜冻天气的发生积累了能量;咸海里海暖高压中心的形成为新地岛附近冷空气的南下以及原有低槽冷空气的增强提供了有利条件;此次过程前期的降水天气不利于霜冻的形成,但由于冷空气强,加上降水过后天气转晴,辐射降温加强,强霜冻是平流降温与辐射降温综合影响的结果。欧洲中心数值预报形势场的预报对此次霜冻天气的预报有很好的指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危害 霜冻 天气过程 陇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次暴雨过程的中尺度特征分析 被引量:27
3
作者 苏军锋 吕宏 +3 位作者 闫惠玲 魏邦宪 杨建安 褚晓菊 《干旱气象》 2013年第1期156-162,共7页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自动区域站雨量、卫星云图、雷达资料,对2011年8月15~18日发生在陇南市的一次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前期的高温为暴雨产生积累了大量的能量,西南涡和高原涡2个中尺度低涡的形成和维持配合副高外围西南暖湿气...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自动区域站雨量、卫星云图、雷达资料,对2011年8月15~18日发生在陇南市的一次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前期的高温为暴雨产生积累了大量的能量,西南涡和高原涡2个中尺度低涡的形成和维持配合副高外围西南暖湿气流和南下冷空气共同作用造成此次暴雨。不稳定大气层结在冷空气的触发下,使副高外围较强的西南气流提供输送的水汽在高层辐散低层辐合所产生的抽吸作用下不断上升凝结,致使强降水天气发展和维持。β中尺度对流云团受地形及下垫面等因素影响加强,同时暴雨落区主要在β中尺度对流云团的前沿。强降水与雷达回波剖面图上强回波中心基本一致,强回波的列车效应造成了该区域暴雨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中尺度特征 对流云团 雷达回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比教学法在《仪器分析》质谱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4
4
作者 苗萌 李佳 +3 位作者 张静怡 冯婧 褚晓菊 芮闯 《广州化工》 CAS 2021年第6期123-125,共3页
仪器分析课程是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的必修课程,其中质谱模块属于重要内容。针对质谱内容复杂、信息量大,加上仪器迭代日新月异的情况,本文将对比教学法应用于仪器分析质谱模块教学中,从离子化类型、适用范围、检测原理、仪器示意图四个... 仪器分析课程是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的必修课程,其中质谱模块属于重要内容。针对质谱内容复杂、信息量大,加上仪器迭代日新月异的情况,本文将对比教学法应用于仪器分析质谱模块教学中,从离子化类型、适用范围、检测原理、仪器示意图四个方面对几种常压质谱仪进行对比学习,有助于学生更加直观、深入地理解多种常压质谱仪,掌握仪器分析知识体系,对学生今后自主学习新兴仪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比教学法 仪器分析 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