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正念力对不同任教阶段教师情绪工作策略的预测作用研究
1
作者 李宇洋 叶冠群 褚成静 《心理学进展》 2025年第2期498-505,共8页
目的:探索教师正念水平、心盛水平与教师情绪工作策略的关系。方法:运用问卷调查法和SPSS软件统计实证分析方法。对广东省内不同教学阶段的231名教师的情绪工作策略、正念水平、情绪智力和心盛水平等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 不同任教... 目的:探索教师正念水平、心盛水平与教师情绪工作策略的关系。方法:运用问卷调查法和SPSS软件统计实证分析方法。对广东省内不同教学阶段的231名教师的情绪工作策略、正念水平、情绪智力和心盛水平等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 不同任教阶段,中小学、高中与职业教育教师的主动深层行为得分均高于中间值水平,而高校教师的主动深层行为得分较低(AD中小学 = 3.71 ± 0.61,AD高中及职业教育 = 3.28 ± 0.52,AD高校 = 2.89 ± 0.49)。(2) 教师的情绪工作策略存在人口学特征差异,任教阶段、职称、教龄对于教师情绪工作策略的选择具有重要作用。(3) 主动深度行为、被动深度行为与表层行为三者相关互相显著。情绪智力与心盛水平、情绪工作与正念教学相关显著;教师正念水平正向预测主动深度行为和心盛水平。结论:(1) 教师正念水平正向预测主动深度行为,影响情绪工作策略的选择。(2) 教师正念水平能正向预测心盛水平,心盛水平可能通过教师正念水平间接影响教师情绪工作的选择。(3) 情绪智力正向预测教师正念水平与心盛水平。(4) 任教阶段教师的情绪工作策略都以主动深度行为与被动深度行为为主,但高校教师对主动深度行为策略的选择较少。Purpose: Explor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indfulness, flourishing and teacher’s emotional labour strategy. Method: This study adopted questionnaire survey to collect the data of emotional labor strategies, mindfulness and flourishing of teachers in Guangdong Province, and analyzed it by SPSS. Result: (1) At all teaching stages, the scores of deep acting for elementary, middle school, high school,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teachers were all above the median level. However, the scores for college teachers were lower (AD elementory and middle school = 3.71 ± 0.61, AD junior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 3.28 ± 0.52, AD college school = 2.89 ± 0.49). (2) There were significant population characteristics differences in teachers’ emotional work strategies. The choice of emotional work strategies for teachers is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by teaching stage, title, and teaching experience. (3) There are significant correlations among proactive deep acting, genuine acting and surface acting. Emotional intelligence i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flourishing, emotional work, and mindfulness in teaching. Mindfulness in teaching positively predicts deep acting and flourishing. Conclusion: (1) Teacher’s mindfulness positively predicted deep acting. Mindfulness affects the choice of emotional labour strategy. (2) Teacher’s mindfulness positively predicted flourishing. And flourishing may indirectly affect the choice of emotional labour strategy through teacher’s mindfulness. (3) Emotional intelligence positively predicted teacher’s mindfulness and flourishing. (4) Teacher’s choice of emotional work strategy is mainly deep acting and genuine acting;but teachers in college and university lessly select deep act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绪工作策略 任教阶段 教师正念 情绪智力 心盛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力知觉、学习倦怠、心理健康的关系:自我同情的调节作用
2
作者 王嘉慧 杨莎 +1 位作者 龙家浩 褚成静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 2025年第2期194-199,共6页
目的探讨压力知觉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压力知觉量表(CPSS)、症状自评量表(SCL-90)、学习倦怠量表(LBUS)和自我同情量表(SCS)对广东医科大学研究生新生1501例进行调查。结果压力知觉、学习倦怠、自我同情均与心理健康水平显... 目的探讨压力知觉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压力知觉量表(CPSS)、症状自评量表(SCL-90)、学习倦怠量表(LBUS)和自我同情量表(SCS)对广东医科大学研究生新生1501例进行调查。结果压力知觉、学习倦怠、自我同情均与心理健康水平显著相关(r=-0.48~0.74,P<0.01);学习倦怠在压力知觉与心理健康水平间的中介效应显著(P<0.001),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49.3%;自我同情在压力知觉与心理健康水平间的调节效应显著(P<0.001)。结论学习倦怠是压力知觉与心理健康关系的中介因素,但其受自我同情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知觉 心理健康 学习倦怠 自我同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GF-β1和低氧对肝癌HepG2细胞表达VEGF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褚成静 王雪雯 +4 位作者 何芳 张万江 韩忠诚 邓峰美 章乐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36-439,共4页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低氧(CoCl2)对肝癌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肝癌细胞系HepG2细胞,实验分为对照组、不同浓度TGF-β1和CoCl2的分别处理组、TGF-β1(100 pmol/L)+CoCl2(200 μmol/L)组;用...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低氧(CoCl2)对肝癌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肝癌细胞系HepG2细胞,实验分为对照组、不同浓度TGF-β1和CoCl2的分别处理组、TGF-β1(100 pmol/L)+CoCl2(200 μmol/L)组;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VEGF蛋白表达;半定量RT-PCR技术检测细胞中VEGF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各处理组VEGF蛋白表达均为阳性;TGF-β1或CoCl2组中VEGF 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并且呈浓度依赖性;TGF-β1+CoCl2组中VEGFmRNA表达高于单因素刺激组(P<0.05)。结论TGF-β1能够刺激HepG2细胞表达VEGF,并且可以协同CoCl2增加VEGF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缺氧 肝细胞肝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自伤行为与家庭环境及应付方式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20
4
作者 褚成静 潘艳云 董树平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2年第5期796-799,共4页
目的了解大学生自伤行为的现状,初步探讨家庭环境因素及个体应付方式对自伤行为的影响。方法横断面调查某城市3所高校中不同年级学生共587人,采用自编人口学问卷和自杀自伤行为问卷,同时调查家庭环境和应付方式。结果该大学生群体中总... 目的了解大学生自伤行为的现状,初步探讨家庭环境因素及个体应付方式对自伤行为的影响。方法横断面调查某城市3所高校中不同年级学生共587人,采用自编人口学问卷和自杀自伤行为问卷,同时调查家庭环境和应付方式。结果该大学生群体中总体自伤发生率为11.6%,第一次出现自伤行为的平均年龄为(14.34±3.692)岁;单因素分析发现自伤行为组的消极应对分值明显高于正常组(t=3.172,P=0.002),家庭亲密度和情感表达与自伤行为显著负相关(P<0.000),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童年时父母的关系、从小由谁抚养以及因情绪低落而想到自杀(OR=0.303)可能是自伤行为的危险因素。结论大学生自伤行为的发生与童年的家庭环境以及消极应对方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伤行为 大学生 应付方式 家庭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社交性吸烟行为及吸烟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褚成静 董树平 《中国健康教育》 2012年第5期360-362,371,共4页
目的了解大学生社交性吸烟行为的发生情况并探讨认知态度对大学生启动吸烟的影响。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某市579名高校大学生进行社交性吸烟行为、吸烟认知态度、家庭环境和应对方式的调查。采用χ2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回归... 目的了解大学生社交性吸烟行为的发生情况并探讨认知态度对大学生启动吸烟的影响。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某市579名高校大学生进行社交性吸烟行为、吸烟认知态度、家庭环境和应对方式的调查。采用χ2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被调查者总体吸烟率为19.6%,其中社交性吸烟者占全部吸烟者的18%。对吸烟行为的认知态度和同伴影响与社交性吸烟行为呈正相关(r=0.264,P=0.000;r=0.428,P=0.000);社交场合的饮酒行为与社交性吸烟行为呈正相关(r=0.220,P=0.000)。年龄、同伴影响、社交场合的饮酒行为是大学生启动吸烟行为危险因素,其中社交场合递烟是启动吸烟的重要危险因素(OR=6.284,95%CI:3.213-12.287)。结论社交性吸烟行为在大学生中较为普遍,更容易受到认知态度和社交群体行为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性吸烟行为 认知态度 应对方式 大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与中国男性吸烟行为的关联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褚成静 张岚 杨彦春 《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3期196-200,共5页
目的:探讨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5-HTTLPR)与中国成年男性吸烟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吸烟行为相关因素问卷、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及尼古丁依赖评定问卷(FTND)评定中国成年男性不吸烟者及吸烟者共1012例,收集血标本采用... 目的:探讨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5-HTTLPR)与中国成年男性吸烟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吸烟行为相关因素问卷、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及尼古丁依赖评定问卷(FTND)评定中国成年男性不吸烟者及吸烟者共1012例,收集血标本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5-HTTLPR的多态性,使用SPSS 13.0统计软件及UNPHASE遗传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未发现5-HTTLPR位点与吸烟行为的不同阶段包括吸烟启动(P=0.922)、吸烟维持(P=0.309)和尼古丁依赖(P=0.701)存在关联。进一步分层分析发现:携带S等位基因(SS+SL)的吸烟者中神经质人格特质与FTND总分正相关(r=0.118,P=0.004),与吸烟严重指数(HSI)正相关(r=0.102,P=0.013),与平均每天的吸烟量正相关(r=0.108,P=0.008),与第一次吸烟的年龄负相关(r=-0.117,P=0.004)。结论:5-HTT基因可能通过调节神经质人格特质与吸烟行为之间的关系而间接影响吸烟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烟行为 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 尼古丁依赖 关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理生理学授课方法浅谈 被引量:1
7
作者 褚成静 钟华 +2 位作者 罗星 何芳 邓峰美 《农垦医学》 2003年第2期125-126,共2页
关键词 病理生理学 授课方法 医学教育 临床病例讨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乙亚硝胺诱发大鼠肝癌模型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
8
作者 褚成静 钟华 何芳 《农垦医学》 2003年第4期281-283,共3页
关键词 二乙亚硝胺 大鼠 肝癌 动物模型 给药途径 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心理学专业课程中医学课程设置的思考 被引量:2
9
作者 褚成静 董树平 《广东医学院学报》 2011年第5期581-583,共3页
当前医学院校培养应用心理学专业的人才,首要问题是探索专业教育模式,突出医学特色。该文通过比较本院与国内几所医学院校、普通大学开设医学课程的不同,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探索性建议:医学院校的心理学专业建设应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当前医学院校培养应用心理学专业的人才,首要问题是探索专业教育模式,突出医学特色。该文通过比较本院与国内几所医学院校、普通大学开设医学课程的不同,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探索性建议:医学院校的心理学专业建设应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课程设置和教材,提高教师的跨学科专业素质,进而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院校 应用心理学 课程设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GF-β1对HepG2细胞表达VEGF的作用
10
作者 褚成静 王雪雯 +2 位作者 何芳 章乐 钟华 《农垦医学》 2005年第1期1-3,共3页
目的:研究ERK在TGF - β1刺激肝癌细胞表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肝癌细胞系HepG2 ,施加外源性TGF - β1,并使用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的特异性阻断剂。免疫组化以及RT -PCR检测VEGF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果:与空... 目的:研究ERK在TGF - β1刺激肝癌细胞表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肝癌细胞系HepG2 ,施加外源性TGF - β1,并使用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的特异性阻断剂。免疫组化以及RT -PCR检测VEGF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施加外源性TGF - β1能够使肝癌细胞VEGF的蛋白及mRNA的表达显著增多,但是同时使用阻断剂组的VEGFmRNA表达与TGF组相比没有明显差异。结论:TGF - β1刺激肝癌细胞HepG2表达VEGF可能通过ERK/MAPK以外的信号通路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GF 外源性TGF-Β1 肝癌细胞系HEPG2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肝癌细胞HEPG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RT-PCR检测 ERK/MAPK ERK1/2 mRNA表达 癌细胞表达 体外培养 免疫组化 信号通路 阻断剂 特异性 对照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磺酸对失血性休克复苏家兔肺组织NOS活性及NO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何芳 邓峰美 +2 位作者 孙志萍 钟华 褚成静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47-550,共4页
探讨失血性休克复苏时肺组织中一氧化氮合酶 (NOS)活性、一氧化氮 (NO)含量的变化及牛磺酸对其的影响。新西兰种兔 2 4只随机分为三组 (n =8) :对照组、休克复苏组、牛磺酸治疗组。采用失血性休克复苏动物模型。结果发现 :休克复苏 3h... 探讨失血性休克复苏时肺组织中一氧化氮合酶 (NOS)活性、一氧化氮 (NO)含量的变化及牛磺酸对其的影响。新西兰种兔 2 4只随机分为三组 (n =8) :对照组、休克复苏组、牛磺酸治疗组。采用失血性休克复苏动物模型。结果发现 :休克复苏 3h肺湿重 肺干重、肺水含量、肺通透指数 (LPI)、肺泡灌洗液 (PALF)中蛋白含量、肺组织中NOS活性、NO含量均升高 (均P <0 0 1)。同时 ,血浆中NOS、LDH活性及NO含量均有显著升高 (均P <0 0 1)。预先给予牛磺酸 (静脉注射 ,4 0mg kg体重 )可显著缓解上述变化 (均P <0 0 1)。提示失血性休克复苏时NOS的激活和NO的大量释放 ,对休克复苏所致肺损伤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磺酸 失血性休克 复苏 家兔 肺组织 NOS活性 NO 一氧化氮 一氧化氮合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都市综合医院门诊抑郁和焦虑障碍调查 被引量:13
12
作者 黄雨兰 李晓佳 +3 位作者 褚成静 李斌 张岚 孙红斌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11年第4期260-262,共3页
目的:调查成都市综合医院门诊患者抑郁和焦虑障碍的患病率。方法:对成都市3所综合医院神经内科、消化科、心内科及妇科门诊的1780例就诊者使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进行筛查。HADS评分≥8分者使用国际神经精神科简式访谈问卷(MINI5.0... 目的:调查成都市综合医院门诊患者抑郁和焦虑障碍的患病率。方法:对成都市3所综合医院神经内科、消化科、心内科及妇科门诊的1780例就诊者使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进行筛查。HADS评分≥8分者使用国际神经精神科简式访谈问卷(MINI5.0.0)进行诊断评定,最后根据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四版(DSM-IV)进行精神科临床诊断。结果:HADS量表评分≥8分的共有845例(47.47%),进入精神科访谈的有618例(73.14%)。抑郁障碍、焦虑障碍、焦虑抑郁共病加权终身患病率分别为24.61%、15.17%、10.11%。结论:成都地区综合医院门诊患者焦虑、抑郁障碍患病率较高,但医生的识别率和诊治率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医院 门诊 抑郁障碍 焦虑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磺酸对失血性休克再灌注肺损伤的防护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被引量:3
13
作者 何芳 孙志萍 +2 位作者 邓峰美 钟华 褚成静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4-57,T004,共5页
目的 :探讨失血性休克再灌注肺损伤与一氧化氮的关系及牛磺酸对其的影响。方法 :健康家兔 2 4只随机分为三组 :对照组、单纯休克组、牛磺酸治疗组。采用失血性休克再灌注后肺损伤模型。测定肺组织及血浆中一氧化氮合酶 (NOS)活性、一氧... 目的 :探讨失血性休克再灌注肺损伤与一氧化氮的关系及牛磺酸对其的影响。方法 :健康家兔 2 4只随机分为三组 :对照组、单纯休克组、牛磺酸治疗组。采用失血性休克再灌注后肺损伤模型。测定肺组织及血浆中一氧化氮合酶 (NOS)活性、一氧化氮代谢产物 (NO2 -/NO3 -)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丙二醛 (MDA)含量、肺湿重/肺干重、肺水含量、肺通透指数 (LPI)、肺泡灌洗液 (PALF)中蛋白含量等指标的变化 ,并常规留取肺标本进行病理形态观察。结果 :①再灌注 3h时肺组织及血浆中SOD活性显著下降 ,而上述其它指标均显著升高 ,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均P <0 .0 1)。②血浆、肺组织中NO2 -/NO3 -含量与MDA含量均呈正相关 ,且肺组织中NO2 -/NO3 -含量和肺损伤指标呈显著正相关。③牛磺酸 (40mg·kg-1,iv)可减轻上述指标的变化。结论 :NO在休克再灌注肺损伤中起重要作用 ,牛磺酸可减少NO的生成、增强自由基的清除从而使肺组织损伤减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灌注损伤 一氧化氮 牛磺酸 失血性休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自由基和牛磺酸在家兔休克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何芳 孙志萍 +2 位作者 褚成静 钟华 邓峰美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4期276-278,共3页
探讨氧自由基 (OFR)在失血性休克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牛磺酸的保护效应。健康家兔 2 4只随机分为 3组(n =8) :对照组、单纯休克组、牛磺酸治疗组 ;采用失血性休克再灌注损伤模型。连续观察休克前 ,休克 1.5h ,再灌注 1h、2h、3h时血浆... 探讨氧自由基 (OFR)在失血性休克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牛磺酸的保护效应。健康家兔 2 4只随机分为 3组(n =8) :对照组、单纯休克组、牛磺酸治疗组 ;采用失血性休克再灌注损伤模型。连续观察休克前 ,休克 1.5h ,再灌注 1h、2h、3h时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丙二醛 (MDA)含量、乳酸脱氢酶 (LDH)活性的动态变化 ;并测定再灌注 3h时心、肺组织MDA含量和SOD活性。结果显示 ,1)单纯休克组再灌注各时限MDA含量、LDH活性显著升高 ;SOD活性显著下降。 2 )再灌注 3h时心、肺组织MDA含量显著升高 ;SOD活性显著下降。 3)牛磺酸 (40mg·kg-1,iv)可减轻再灌注各时限上述指标的变化 (均P <0 .0 1)。提示OFR介导了休克再灌注损伤 ,牛磺酸对休克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减少OFR的生成和促进自由基的清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自由基 牛磺酸 家兔 休克再灌注损伤 脂质过氧化 超氧化物歧化酶 保护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氧化氮在失血性休克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牛磺酸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何芳 邓峰美 +2 位作者 孙志萍 褚成静 钟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1391-1394,共4页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 (NO)在失血性休克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牛磺酸的影响。方法 :新西兰种兔2 4只随机分为 3组 (n =8) :对照组、休克组、牛磺酸治疗组。采用失血性休克 -再灌注损伤模型。连续观察休克前、休克 1.5h、再灌注 1h、2h、3...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 (NO)在失血性休克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牛磺酸的影响。方法 :新西兰种兔2 4只随机分为 3组 (n =8) :对照组、休克组、牛磺酸治疗组。采用失血性休克 -再灌注损伤模型。连续观察休克前、休克 1.5h、再灌注 1h、2h、3h时血浆一氧化氮合酶 (NOS)活性、一氧化氮代谢产物 (NO-2 /NO-3 )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丙二醛 (MDA)含量、乳酸脱氢酶 (LDH)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 :①休克组再灌注各时限血浆NOS活性、NO-2 /NO-3 含量、MDA含量、LDH活性显著高于休克前及休克 1.5h ;SOD活性显著低于休克前及休克 1.5h。②休克组再灌注 3h时心、肺组织NOS活性、NO-2 /NO-3 含量、MD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 ;SOD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③牛磺酸 (4 0mg·kg-1,iv)可减轻再灌注各时限上述指标的变化。④血浆、心肺组织中NO-2 /NO-3 含量与MDA含量均呈正相关。结论 :NO介导了休克再灌注损伤 ,大量释放的NO参与休克再灌注损伤的脂质过氧化反应 ,牛磺酸的拮抗作用可能与减少NO的生成、抗脂质过氧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血性休克 再灌注损伤 一氧化氮 牛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失血性休克复苏家兔血浆一氧化氮的动态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1
16
作者 何芳 钟华 +2 位作者 邓峰美 孙志萍 褚成静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3期182-184,共3页
为探讨失血性休克复苏时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一氧化氮(NO)含量的变化和意义及牛磺酸可能的防治作用,采用失血性休克复苏动物模型,健康家兔16只随机分为2组(n=8):休克组、牛磺酸治疗组,连续观察休克前、休克1.5 h、复苏后1h、2h、3h... 为探讨失血性休克复苏时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一氧化氮(NO)含量的变化和意义及牛磺酸可能的防治作用,采用失血性休克复苏动物模型,健康家兔16只随机分为2组(n=8):休克组、牛磺酸治疗组,连续观察休克前、休克1.5 h、复苏后1h、2h、3h血浆(NOS)活性、NO代谢产物(NO_2^-/NO_3^-)含量和平均动脉压(MAP)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休克组复苏后各时限血浆NOS活性、NO_2^-/NO_3^-含量均明显高于休克前及休克1.5 h(均P<0.01),休克组复苏后各时限MAP明显低于休克前(均P<0.01);牛磺酸(40mg·kg^(-1),iv)可显著缓解复苏后各时限上述指标变化(P<0.01)。提示失血性休克复苏时过量产生的NO可直接扩张血管,降低血管阻力,使血压进一步下降,牛磺酸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体循环低血压,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减少NO的生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血性休克复苏 家兔 一氧化氮 动态变化 血浆 牛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患者报告结局、生命质量与基因多态性关系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4
17
作者 宣辉 杨铮 +4 位作者 万崇华 丁元林 谭健烽 褚成静 王芃 《广东医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10-13,31,共5页
目的初步探讨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患者报告结局、生命质量之间的关系。方法采取文献综述、专家咨询和核心小组讨论等方法寻找影响疾病发生发展、影响个体情绪行为等方面的基因,分析这些基因影响患者报告结局、生命质量的可能机制。结果... 目的初步探讨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患者报告结局、生命质量之间的关系。方法采取文献综述、专家咨询和核心小组讨论等方法寻找影响疾病发生发展、影响个体情绪行为等方面的基因,分析这些基因影响患者报告结局、生命质量的可能机制。结果影响糖尿病发生和发展的基因有KCNJ11、TCF7L2、SLC30A8;影响个人情绪行为的基因有ACE、多巴胺D4受体基因、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结论 KCNJ11、TCF7L2、SLC30A8、ACE、多巴胺D4受体基因、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可能与患者报告结局或生命质量有关,值得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患者报告结局 生命质量 基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病理生理学专业教师临床实践的意义 被引量:1
18
作者 钟华 褚成静 +2 位作者 何芳 章乐 邓峰美 《农垦医学》 2003年第3期209-210,共2页
病理生理学专业是高等医学教育中的主干课程之一,作为一名病理生理学教帅,要完成这门课的教学任务并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推进我院病理生理学科的发展,必须加强教师临床实践.
关键词 病理生理学教学 临床实践 高等医学教育 教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机能实验学及实验室改革 被引量:1
19
作者 钟华 褚成静 +1 位作者 何芳 李悦山 《农垦医学》 2002年第4期294-295,共2页
关键词 机能实验学 学科 实验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磺酸对失血性休克复苏家兔血浆和心肌NOS活性影响
20
作者 何芳 邓峰美 +2 位作者 钟华 褚成静 孙志萍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35-237,F005,共4页
目的 :探讨牛磺酸对失血性休克复苏后血浆和心肌一氧化氮合酶 (NOS)活性、一氧化氮 (NO)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 :新西兰种兔 2 4只随机分为 3组 (n =8) :对照组、休克组、牛磺酸治疗组。采用失血性休克复苏动物模型。连续观察休克前、休... 目的 :探讨牛磺酸对失血性休克复苏后血浆和心肌一氧化氮合酶 (NOS)活性、一氧化氮 (NO)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 :新西兰种兔 2 4只随机分为 3组 (n =8) :对照组、休克组、牛磺酸治疗组。采用失血性休克复苏动物模型。连续观察休克前、休克 1.5h、复苏后 1h、2h、3h血浆一氧化氮合酶 (NOS)活性、一氧化氮代谢产物 (NO-2 /NO-3 )含量、乳酸脱氢酶 (LDH)活性的动态变化。测定复苏后 3h心肌一氧化氮合酶 (NOS)活性、一氧化氮代谢产物 (NO-2 /NO-3 )含量的变化 ,并常规留取心肌标本观察形态学改变。结果 :①休克组复苏后各时限血浆NOS活性、NO-2 /NO-3 含量、LDH活性显著高于休克前及休克 1.5h ;②休克组复苏后 3h心肌NOS活性、NO-2 /NO-3 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 ,心肌出现明显水肿和脂肪变性 ;③牛磺酸 (4 0mg·kg-1iv)可显著缓解上述变化。结论 :失血性休克复苏后NOS的激活和NO的大量释放 ,可能介导了休克复苏所致心肌损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克 复苏 一氧化氮 牛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