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有机硅柔软剂对织物白度影响机理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裴刘军 王大卫 +1 位作者 葛华云 王际平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10-413,共4页
以氨基和聚醚改性有机硅为例,探讨了有机硅柔软剂及温度湿度对织物白度的影响,考察了有机硅分子结构及其本身黄变,有机硅与荧光增白剂之间的结合对织物白度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织物经过氨基改性有机硅整理后,其白度都有所下降,且氨值... 以氨基和聚醚改性有机硅为例,探讨了有机硅柔软剂及温度湿度对织物白度的影响,考察了有机硅分子结构及其本身黄变,有机硅与荧光增白剂之间的结合对织物白度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织物经过氨基改性有机硅整理后,其白度都有所下降,且氨值越大,织物的白度越低;而聚醚改性有机硅对织物白度影响不大。织物在储藏的过程中,温度越高,相对湿度越大,对织物白度的影响程度越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有机硅 聚醚有机硅 白度 黄变 吸光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硅柔软剂对织物去污性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裴刘军 葛华云 +1 位作者 安原原 王际平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92-196,共5页
以氨基和聚醚改性有机硅为例,研究了有机硅柔软剂对织物去污性能的影响,考察了织物表面能、织物表面硅含量、有机硅与织物及污渍的结合等因素对织物去污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织物经氨基改性有机硅处理后,其去污指数有所下降,疏水性增强... 以氨基和聚醚改性有机硅为例,研究了有机硅柔软剂对织物去污性能的影响,考察了织物表面能、织物表面硅含量、有机硅与织物及污渍的结合等因素对织物去污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织物经氨基改性有机硅处理后,其去污指数有所下降,疏水性增强,表面能降低,且表面硅含量相对较多,有机硅耐洗性较高;织物经聚醚改性有机硅处理后,其去污指数有所改善,亲水性增强,表面能提高,表面硅含量相对较少,有机硅的耐洗性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有机硅 聚醚有机硅 去污指数 织物表面能 有机硅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光谱特征和图像处理的真丝织物光泽研究
3
作者 朱巧武 梁帅童 +3 位作者 丁雪梅 裴刘军 张红娟 王际平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1-59,共9页
在评价织物品质与风格时需要对织物的光泽感进行评价,基于图像处理的织物光泽评价技术较其他评价技术具有诸多优点,但在关键的织物图像光泽特征的构建上,仍需要进行研究。本文选用本白色真丝素绉缎织物作为浅色样本,蓝色和黑色真丝素绉... 在评价织物品质与风格时需要对织物的光泽感进行评价,基于图像处理的织物光泽评价技术较其他评价技术具有诸多优点,但在关键的织物图像光泽特征的构建上,仍需要进行研究。本文选用本白色真丝素绉缎织物作为浅色样本,蓝色和黑色真丝素绉缎织物作为深色样本,粉红色和棕色样本验证分析结论。通过真丝织物的光谱数据分析对光泽度主观评价的影响因素,并建立有效的织物光泽图像特征对织物光泽评价。本文通过对真丝织物的光谱数据分析,发现织物的颜色明度与主观评分相关性很低,颜色的色相显著影响主观评分结果。并且织物的波长反射率在530~560 nm改变时,对织物光泽的主观评分影响最大。以此建立的织物光泽图像特征,表明织物表面亮点与整体表面背景亮度的对比度是基于图像处理评价技术的关键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丝织物 光谱特征 主观评价 数据分析 图像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MS/Cu-MOFs超疏水织物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1
4
作者 龚向宇 王群 +1 位作者 裴刘军 王际平 《印染》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0-34,共5页
以三水合硝酸铜和和1,3,5-苯羧酸为前驱体,在棉织物表面原位生长铜基金属有机框架(Cu-MOFs),赋予棉织物表面一定的粗糙结构,同时借助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的疏水整理,制备了具有优异的油水分离能力的超疏水织物。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以三水合硝酸铜和和1,3,5-苯羧酸为前驱体,在棉织物表面原位生长铜基金属有机框架(Cu-MOFs),赋予棉织物表面一定的粗糙结构,同时借助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的疏水整理,制备了具有优异的油水分离能力的超疏水织物。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衍射仪(XRD)等对超疏水棉织物表面形貌、结构及组成进行表征,并进行相关性能测试。结果显示:超疏水棉织物不仅具有出色的抗紫外性能,同时也具有良好的自清洁和油水分离性能。在油水分离测试中,对不同种类的油的分离效率均能达到9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织物 金属有机框架(MOFs) 超疏水 自清洁 油水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涤纶碱减量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陈麟国 张红娟 +1 位作者 裴刘军 王际平 《印染》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10,共5页
为了降低传统涤纶碱减量中碱剂的用量,采用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1227)、十六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1627)、十八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1827)三只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作为涤纶织物碱减量促进剂,研究了氢氧化钠和促进剂用量、促进... 为了降低传统涤纶碱减量中碱剂的用量,采用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1227)、十六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1627)、十八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1827)三只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作为涤纶织物碱减量促进剂,研究了氢氧化钠和促进剂用量、促进剂分子结构以及保温时间等因素对涤纶织物碱减量的影响,并测试了涤纶织物的减量率,分析比较了碱减量后织物的服用性能与染色性能。结果表明,促进剂疏水链越长,对碱减量促进作用越显著,即促进效果大小为:1827>1627>1227。碱减量过程中,促进剂的使用可以改善涤纶织物减量后的亲水性、白度、强度等,且处理后涤纶织物染色K/S值明显高于传统液碱处理的涤纶织物,说明在达到相同碱减量效果的条件下,促进剂1827的使用可以有效降低碱剂的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减量 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疏水碳链长度 涤纶织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染料在硅基非水介质中增溶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刘娟娟 裴刘军 +1 位作者 吴雪原 王际平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第5期643-647,共5页
活性染料在硅基非水介质(十甲基环五硅氧烷)染色过程中具有很好的上染率和固色率,但被分散的染 料颗粒容易发生聚集或沉淀,极易造成染色不匀的问题.活性染料在硅基非水介质中的分散均匀性和稳定性是影 响染色匀染性的重要因素.文章采... 活性染料在硅基非水介质(十甲基环五硅氧烷)染色过程中具有很好的上染率和固色率,但被分散的染 料颗粒容易发生聚集或沉淀,极易造成染色不匀的问题.活性染料在硅基非水介质中的分散均匀性和稳定性是影 响染色匀染性的重要因素.文章采用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和氨基聚醚有机硅(HST-62)两类表面活性剂制备 分散均匀性和稳定性更好的活性染料/硅基非水介质增溶体系,探究表面活性剂的复配比例、用量及环氧乙烷(EO) 数目对增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HST-62和八EO的复配能有效地将活性染料增溶在硅基非水介质中,且AEO和HST-62的复配质量比例为5 : 5, EO数目为5时,活性染料在硅基非水介质中的增溶性能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基非水介质 活性染料 表面活性剂 增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F及其衍生催化剂电催化水分解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周雨蝶 裴刘军 +2 位作者 靳凯丽 张馨儿 王际平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043-8053,共11页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与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寻找可持续的、可再生的绿色新能源。电催化水裂解技术在解决清洁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等关键问题上具有突出的优势。金属有机骨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s)及...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与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寻找可持续的、可再生的绿色新能源。电催化水裂解技术在解决清洁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等关键问题上具有突出的优势。金属有机骨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s)及其衍生物由于具有可定制的结构、超大的表面积和设计灵活性,被认为是电催化制氢的理想多孔材料。从电催化水裂解的反应原理、决定电催化活性的相关因素入手,总结并举例说明了近年来基于MOFs及其衍生物的水裂解电催化剂的研究进展。最后,强调了水裂解领域存在的许多挑战,并提出了基于MOFs和衍生物作为电催化剂用于水裂解制氢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水 金属有机骨架 衍生物 电催化 析氢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黄145在无盐少水染色体系中的染色及其动力学研究
8
作者 朱赫 裴刘军 +3 位作者 郭配廷 王际平 董爱学 王宗乾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4-83,共10页
为探究活性染料在非水介质无盐少水染色体系中的染色性能及染色动力学,文章以不同质量分数的活性黄145染料和硅氧烷组成无盐少水染色体系,对棉织物进行染色,对准一级动力学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进行分析,且与传统水浴染色效果进行对... 为探究活性染料在非水介质无盐少水染色体系中的染色性能及染色动力学,文章以不同质量分数的活性黄145染料和硅氧烷组成无盐少水染色体系,对棉织物进行染色,对准一级动力学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进行分析,且与传统水浴染色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相同质量分数下,无盐少水染色体系染色性能较传统水浴更好,其中固色率及K/S值差异随着染料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大。活性黄145在两个染色体系中的染色动力学可以用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来描述,相较于传统水浴体系,无盐少水染色体系具有更高的染料最终吸附量和更小的半染时间。随着染料质量分数的增大,染料最终吸收量的差距逐渐提高,半染时间逐渐缩短。为活性染料在非水介质无盐少水染色体系中的染色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盐少水染色 活性染料 染色性能 上染速率 半染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O_(2)基两相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催化析氢性能
9
作者 赵文潇 裴刘军 +1 位作者 贾伟科 王际平 《化工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6760-6768,共9页
TiO_(2)作为一种价格低廉、应用广泛的金属氧化物,加工改性后提高其催化活性,可广泛应用于电催化领域。本文制备了一种亲水性锐钛矿型TiO_(2)多级花状结构,在其表面负载PdCu NPs,所得PdCu NPs@TiO_(2)两相复合纳米材料具有更大的比表面... TiO_(2)作为一种价格低廉、应用广泛的金属氧化物,加工改性后提高其催化活性,可广泛应用于电催化领域。本文制备了一种亲水性锐钛矿型TiO_(2)多级花状结构,在其表面负载PdCu NPs,所得PdCu NPs@TiO_(2)两相复合纳米材料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和更多的活性位点。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及BET分析等手段对PbCu NPs质量分数为5%、10%和20%的PdCu NPs@TiO_(2)样品进行表征,并利用电化学测试观察其催化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所制备的Pd_(2)Cu NPs@TiO_(2)-10(Pd与Cu之比为2∶1)两相复合纳米材料作为析氢反应(HER)电催化剂性能最优,具有较低的水吸附/解离能垒和H中间体脱附能垒。在酸性条件下电流密度达到10mA/cm^(2)时具有35.8mV的低过电位,46.3mV/dec的低Tafel斜率,表现出优异的电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钛 钯铜合金颗粒 催化剂 制氢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染料轧染-非水介质固色免水洗工艺研究
10
作者 王志文 裴刘军 +1 位作者 叶雅昕 王际平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34,共4页
活性染料在非水介质中对棉纺织品固色可以获得90.0%以上的固色率,但是染色后仍需要水洗2~3次,耐摩擦和耐水洗色牢度等才能满足要求。为实现在活性染料轧染-非水介质固色染色体系中对棉纺织品染色后的免水洗,采用了预轧碱液→烘干→浸轧... 活性染料在非水介质中对棉纺织品固色可以获得90.0%以上的固色率,但是染色后仍需要水洗2~3次,耐摩擦和耐水洗色牢度等才能满足要求。为实现在活性染料轧染-非水介质固色染色体系中对棉纺织品染色后的免水洗,采用了预轧碱液→烘干→浸轧染液→非水介质固色→后处理工艺。结果表明,带液率是影响染料固着率的重要因素,当带液率在50%以下时,固色率超过95.0%。非水介质中固色后,再经固色剂处理,不经过水洗,耐水洗和耐摩擦色牢度可超过3级,满足应用要求。与浸染工艺相比,在非水介质中的连续快速固色实现了免水洗染色,避免了后道的水洗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水洗 非水介质固色 活性染料 棉织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水介质活性染料染色关键技术体系及其产业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1
作者 裴刘军 施文华 +2 位作者 张红娟 刘今强 王际平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22-130,共9页
为实现活性染料对棉纺织品等亲水性纤维的无盐、高固色率和污水零排放染色加工,首先分析了传统水浴染色体系亟需解决的问题;其次对现有少水/无水染色加工技术进行总结,认为现有的活性染料新型染色加工技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耗水量大、污... 为实现活性染料对棉纺织品等亲水性纤维的无盐、高固色率和污水零排放染色加工,首先分析了传统水浴染色体系亟需解决的问题;其次对现有少水/无水染色加工技术进行总结,认为现有的活性染料新型染色加工技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耗水量大、污水排放量大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硅基非水介质染色关键技术体系的原理和发展现状,并进一步介绍了非水介质染色及其适用性和介质的基本要求,棉纤维在非水介质染色体系中的染色性能、产业化推广等;最后,对非水介质染色技术进行总结和展望,认为非水介质染色关键技术不仅解决了棉纺织品染色高污染、高排放的问题,且染色的能耗及成本得到了进一步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水介质染色 污水零排放 无盐染色 活性染料 棉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染料非水介质染色的技术发展和应用前景 被引量:8
12
作者 裴刘军 刘今强 王际平 《纺织导报》 CAS 2021年第5期32-40,共9页
印染加工作为纺织工业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纺织品生产链中提升产品品质、功能和价值的产品深加工重要环节,也是高附加值服装面料、家用纺织品和产业用纺织品等产业的重要技术支撑。困扰印染行业的污水排放问题虽然有所缓解,但未得到根本... 印染加工作为纺织工业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纺织品生产链中提升产品品质、功能和价值的产品深加工重要环节,也是高附加值服装面料、家用纺织品和产业用纺织品等产业的重要技术支撑。困扰印染行业的污水排放问题虽然有所缓解,但未得到根本性解决,环境污染的负面形象依然存在。非水介质染色作为我国原创的染色新技术,有望从源头上解决棉纤维等亲水性纤维纺织品染色污水排放量大、染料浪费严重的难题。文章比较全面地介绍了活性染料非水介质染色的关键技术,包括非水介质染色的定义和适用性、对染色介质的基本要求、非水介质染色基本原理以及棉纤维非水介质染色技术的基本性能、产业化示范和推广等,为我国纺织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和走向全面生态化提供了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水介质染色 污水零排放 活性染料 棉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纺织品非水介质染色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3
作者 陈静如 裴刘军 +2 位作者 张红娟 王际平 吴金丹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54-62,共9页
随着经济发展与生态环保之间矛盾的日益突出,纺织化学工业的发展对人类生活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近年来,整个行业以节水、节能、生态环保的生产理念对纺织化学清洁生产加工技术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和开发,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文章对... 随着经济发展与生态环保之间矛盾的日益突出,纺织化学工业的发展对人类生活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近年来,整个行业以节水、节能、生态环保的生产理念对纺织化学清洁生产加工技术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和开发,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文章对现有非水或无水染色技术进行总结和分析,介绍了几种研究较多的非水介质染色技术,包括有机溶剂染色、液体石蜡染色和硅基非水介质染色。对比了这些染色方法的应用和局限性,并着重介绍了硅基非水染色技术和该技术的发展现状,以活性染料染棉为例,活性染料在该体系中上染率接近100%,固色率高达90%以上,相较于传统水浴染色提高了30%~40%,硅基非水介质染色从源头上解决了棉纤维染色污水排放量大、染料浪费严重的难题,为实现染色污水零排放奠定了基础,有望为纺织品染色闯出一条清洁生产和可持续发展之路,改变传统染色工业水环境污染严重的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染料 分散染料 溶剂染色 硅基非水介质 液体石蜡 反胶束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基非水介质染色体系中无机盐对活性染料吸附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沈吉芳 裴刘军 +1 位作者 朱磊 王际平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年第2期172-177,共6页
为了探究硅基(十甲基环五硅氧烷)非水介质染色体系中无机盐对活性染料的吸附和染色性能的影响,选用C.I.活性红120纯染料,对不同硫酸钠浓度下染色后织物的K/S值、匀染性和色牢度以及活性染料的吸附动力学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在硅... 为了探究硅基(十甲基环五硅氧烷)非水介质染色体系中无机盐对活性染料的吸附和染色性能的影响,选用C.I.活性红120纯染料,对不同硫酸钠浓度下染色后织物的K/S值、匀染性和色牢度以及活性染料的吸附动力学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在硅基非水介质染色体系中,随硫酸钠浓度增加,活性染料最终上染率几乎都达到100%;染色后织物颜色深度变化较小,匀染性变差,C.I.活性红120的半染色时间由1.3089 min减小至0.9973 min,且对棉织物的吸附速率逐渐加快;准二级动力学模型能较好地描述不同盐浓度下C.I.活性红120在该体系中的吸附动力学。该研究获得了盐浓度与染料吸附速率以及染色性能关系规律,同时为硅基非水介质染色体系无盐染色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水染色 活性染料 硫酸钠 匀染性 吸附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基溶剂染色体系中分散剂对分散染料染色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黄亚伟 裴刘军 +3 位作者 程文青 朱磊 朱斐超 王际平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39-43,共5页
商品化分散染料中含有较多的分散剂及表面活性剂,但传统水浴染色仍需加入大量的分散剂以提升涤纶纺织品的染色性能,分散剂在纺织工业具有广阔的应用市场。在硅基溶剂染色体系中,当加入商品化分散染料染色时,其会对涤纶染色效果产生不同... 商品化分散染料中含有较多的分散剂及表面活性剂,但传统水浴染色仍需加入大量的分散剂以提升涤纶纺织品的染色性能,分散剂在纺织工业具有广阔的应用市场。在硅基溶剂染色体系中,当加入商品化分散染料染色时,其会对涤纶染色效果产生不同的影响。文章选取市场上常用的三种分散剂,通过将不同含量的分散剂加入到硅基溶剂染色体系中,研究其在硅基溶剂染色体系中对分散染料染涤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硅基溶剂染色体系中,分散染料的上染率与其在溶剂中的溶解度呈反比关系;染色的匀染性和SEM图像表明分散剂并没有沾污在织物上。通过化学计算得到化合物的疏水常数CLogP值,结果发现分散剂和其他助剂的CLogP值越小,即亲水性越好,分散染料的上染率越高。因此,具有高亲水性的助剂可以改善分散染料在硅基溶剂染色体系中的上染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基溶剂 分散剂 分散染料 涤纶 上染率 染色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涤/棉混纺织物在硅基介质中的染色工艺优化 被引量:4
16
作者 姜楠 裴刘军 +2 位作者 朱磊 顾肖敏 王际平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年第2期164-171,共8页
采用环境友好型的硅基非水染色介质,探讨了促染剂、温度、保温时间、带液率、碳酸钠浓度对分散染料上染率、对棉沾色率及对活性染料固色率的影响,分析了染色后T/C织物的各项牢度。结果表明:当促染剂为15.00%(o.w.f),染色温度为140℃,保... 采用环境友好型的硅基非水染色介质,探讨了促染剂、温度、保温时间、带液率、碳酸钠浓度对分散染料上染率、对棉沾色率及对活性染料固色率的影响,分析了染色后T/C织物的各项牢度。结果表明:当促染剂为15.00%(o.w.f),染色温度为140℃,保温时间为55 min时,分散染料染涤可以获得较高的上染率同时对棉有较低的沾色率;当固色温度为70℃,带液率为130.00%(o.w.f),碳酸钠为3.25%(o.w.f)时,活性染料上染率和固色率可达到100%和78.93%;染色后T/C织物的摩擦牢度、皂洗牢度及耐日晒牢度均在4级以上。与常规水浴染色相比,T/C织物在硅基非水介质中的染色不仅提高了染料的上染率和固色率,而且缩短了染色时间,对推动绿色染整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涤/棉混纺织物 一浴两步法 非水介质 染色牢度 分散染料 活性染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涤纶碱性染色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麟国 张红娟 +2 位作者 丁磊 裴刘军 王际平 《印染》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4-87,共4页
针对分散染料染涤纶过程中易析出低聚物导致染色重现性差、染色成本增加等问题,提出采用碱性染色技术对涤纶进行染色。介绍了近年来涤纶碱性染色技术的发展状况和存在的问题,指出引入不易水解的基团或引入空间位阻较大的取代基是未来耐... 针对分散染料染涤纶过程中易析出低聚物导致染色重现性差、染色成本增加等问题,提出采用碱性染色技术对涤纶进行染色。介绍了近年来涤纶碱性染色技术的发展状况和存在的问题,指出引入不易水解的基团或引入空间位阻较大的取代基是未来耐碱型分散染料的研发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染色 耐碱型分散染料 涤纶 清洁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涤纶织物碱减量促进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麟国 张红娟 +2 位作者 丁磊 裴刘军 王际平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1-71,共11页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服装的舒适度愈发重视,碱减量技术在改善涤纶织物的手感方面有着广泛应用,然而涤纶碱减量技术也有着许多缺点。针对涤纶碱减量技术存在的问题,结合碱减量技术的原理以及目前清洁生产的发展背景,着重介绍了利...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服装的舒适度愈发重视,碱减量技术在改善涤纶织物的手感方面有着广泛应用,然而涤纶碱减量技术也有着许多缺点。针对涤纶碱减量技术存在的问题,结合碱减量技术的原理以及目前清洁生产的发展背景,着重介绍了利用促进剂提高涤纶碱减量效果的方法,并分析了促进剂的作用机制,基于使用促进剂的优缺点,指出未来促进剂的发展方向,提出碱减量与涤纶染色一浴进行是精炼涤纶染整加工流程、提高生产效率的有效方法,以期对纺织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涤纶 碱减量 促进剂 生态染整 促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水介质体系下混碱对活性染料染色的影响 被引量:9
19
作者 郭静 张红娟 +2 位作者 胡钒 裴刘军 王际平 《印染》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2-15,共4页
测定了非水介质中2%(omf)C.I.活性红120对棉织物染色所需的纯碱浓度及对应的pH,探究了混碱(NaOH和Na_(2)CO_(3))代替纯碱的最佳质量,并评价了染色效果。结果表明,在非水介质体系中,当NaOH∶Na_(2)CO为0.26%(omf)∶1.3%(omf)时,就可以达... 测定了非水介质中2%(omf)C.I.活性红120对棉织物染色所需的纯碱浓度及对应的pH,探究了混碱(NaOH和Na_(2)CO_(3))代替纯碱的最佳质量,并评价了染色效果。结果表明,在非水介质体系中,当NaOH∶Na_(2)CO为0.26%(omf)∶1.3%(omf)时,就可以达到C.I.活性红120染色所需pH,且染色效果与纯碱Na_(2)CO(3.90%)相当。因此,混碱不仅能有效减少染色过程中盐的产生,还能明显节省染色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染料 染色 混碱 非水介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织物三手烟去除影响因素研究及成分分析
20
作者 黄文娟 梁帅童 +4 位作者 丁雪梅 管学伟 裴刘军 张红娟 王际平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0-46,共7页
中国吸烟人群数量大、分布广泛,而被广泛使用的棉织物吸收烟草烟雾后会释放“三手烟”,不仅会散发难闻气味,还会对人体产生危害。本文利用所建吸附装置和除味装置,对显著影响除味效果的因素进行筛选和响应曲面建模分析,并利用顶空气相... 中国吸烟人群数量大、分布广泛,而被广泛使用的棉织物吸收烟草烟雾后会释放“三手烟”,不仅会散发难闻气味,还会对人体产生危害。本文利用所建吸附装置和除味装置,对显著影响除味效果的因素进行筛选和响应曲面建模分析,并利用顶空气相色谱分析系统对棉织物释放的卷烟味进行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响应曲面模型的R^(2)为0.74,F统计量为38.04。水蒸气、热风和等离子体的作用对卷烟味去除效果影响显著;水蒸气和热风同时作用对除卷烟味有正向影响,但水蒸气持续时间过长会导致除味效果下降。GC-MS分析结果表明,三手烟成分包括吡啶类、醛、酚等多种类型化合物,本文为进一步研究其气味成形机理和形成过程提供了有效的基础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手烟 棉织物 水蒸气 热空气 GC-MS 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