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扬子地块西南部地球化学异常层与地壳演化和成矿作用 被引量:10
1
作者 裘愉卓 于炳松 李娟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69-375,共7页
本文通过对扬子地块西南部自上元古界板溪群到三叠系发育在盆地和下斜坡背景中泥质岩的系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首次发现了下寒武统、上泥盆统和上二叠统这三个在元素地球化学性质上明显不同于其它层位的地球化学异常层。通过元素地球化... 本文通过对扬子地块西南部自上元古界板溪群到三叠系发育在盆地和下斜坡背景中泥质岩的系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首次发现了下寒武统、上泥盆统和上二叠统这三个在元素地球化学性质上明显不同于其它层位的地球化学异常层。通过元素地球化学异常层与本区地壳演化和成矿作用关系的研究,使我们认识到,后太古代沉积地层中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与地壳演化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可通过这些地层的元素地球化学体系来恢复地壳发育和演化历史;同时,在正常沉积地层中,元素的富集和亏损程度是有限的,只有在那些与地壳发展演化的特定阶段相对应的层段中,某些元素才有可能高度富集而成为重要的矿源层。这对应用元素地球化学体系正确认识地壳演化和成矿作用的时控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异常层 地壳演化 成矿作用 扬子地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云鄂博矿区海西花岗岩年代的精测和燕山花岗岩的发现 被引量:5
2
作者 裘愉卓 温汉捷 秦朝建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631-632,共2页
1研究背景白云鄂博矿区的花岗岩历来被认为是海西期形成的。但已有的K-Ar和Rb-Sr年龄数据(地化所,1988;张宗清等,2003)质量欠佳;新近测定的辉长岩-花岗闪长岩-花岗岩杂岩体15个LA-ICP-MS锆石U-Pb年龄(范宏瑞等,2009),确定杂岩体形成时代... 1研究背景白云鄂博矿区的花岗岩历来被认为是海西期形成的。但已有的K-Ar和Rb-Sr年龄数据(地化所,1988;张宗清等,2003)质量欠佳;新近测定的辉长岩-花岗闪长岩-花岗岩杂岩体15个LA-ICP-MS锆石U-Pb年龄(范宏瑞等,2009),确定杂岩体形成时代为263~281Ma,峰值为269Ma,但各个岩石种类的具体年龄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云母花岗岩 白云鄂博矿区 辉长岩 杂岩体 花岗闪长岩 海西期 形成时代 粗粒花岗岩 花岗岩年龄 等时线年龄
原文传递
白云鄂博独居石SHRIMP定年的思考 被引量:18
3
作者 裘愉卓 《地球学报(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A00期211-213,共3页
地主矿条带状矿石、主矿下盘白云岩和接触带白云岩中的3个独在石精矿进行了SHRIMP定年。结果表明矿区丰元古宙和古生代两期成矿作用。推断对两期成矿等强度样品的分析。可望获得两条非谱和线(回归混合线)和两个下交点年龄。
关键词 SHRIMP定年 独居石 成矿作用 矿床成矿 白云鄂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镁钡石(Magbasite)的新数据
4
作者 裘愉卓 秦朝建 +3 位作者 刘世荣 龚国洪 周国富 陈林丽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551-551,共1页
关键词 白云鄂博矿床 玫瑰紫色 电子探针 文献 新矿物 化学成分 地化 数据 透闪石 分子式
原文传递
巴尔哲超大型稀有稀土矿床成矿机制研究 被引量:32
5
作者 杨武斌 牛贺才 +3 位作者 单强 罗勇 于学元 裘愉卓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924-2932,共9页
巴尔哲矿床中的矿化和非矿化碱性花岗岩主要造岩矿物均为微斜长石、石英、钠闪石和钠长石,但其相对含量及颗粒大小明显不同,且两类岩石中包裹体的组成特征及锆石的结晶习性也有显著差异。主量元素分析显示,矿化与非矿化碱性花岗岩均以... 巴尔哲矿床中的矿化和非矿化碱性花岗岩主要造岩矿物均为微斜长石、石英、钠闪石和钠长石,但其相对含量及颗粒大小明显不同,且两类岩石中包裹体的组成特征及锆石的结晶习性也有显著差异。主量元素分析显示,矿化与非矿化碱性花岗岩均以富硅、富碱、贫镁和钙为特征,为较典型的非造山A型花岗岩。尽管矿化碱性花岗岩中K_2O和Na_2O的含量均没有明显的增加,但其Na+K/Al、Na_2O+K_2O/CaO、FeO~*/MgO及K_2O/MgO等岩石化学参数与非矿化碱性花岗岩明显不同。在矿化碱性花岗岩中除了矿化的稀土元素及Nb、Zr强烈富集外,U、Th及Y也明显富集,而Ba、Sr、P、Eu和Ti表现为强烈的亏损。在非矿化碱性花岗岩中除了大离子亲石元素Rb略有富集外,稀土元素、Nb、Zr、U、Th、Ta及Y并无明显富集,虽然Sr、P、Eu和Ti也表现为亏损,但与矿化碱性花岗岩相比其亏损程度明显降低。岩相学、岩石化学及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显示,矿化碱性花岗岩不可能是非矿化碱性花岗岩硅化和钠长石化作用的产物,二者应是同一岩浆体系不同演化阶段熔体固结的产物。K/Rb、Rb/Sr及δEu等地球化学参数显示,矿化碱性花岗岩是高演化A型花岗质熔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尔哲 稀有稀土元素 矿化与非矿化碱性花岗岩 岩浆-热液过渡阶段 成矿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早古生代若干高硒黑色岩系中层状硅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意义 被引量:38
6
作者 温汉捷 裘愉卓 +2 位作者 凌宏文 于柄松 张贵山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619-626,共8页
在中国早古生代若干高硒黑色岩系中发育有数层的厚度不等的层状硅质岩 ,SiO2 含量一般在 90 %以上 ,岩石富Fe ,相对贫Mn、Al、Ti。亲石元素大量亏损 ,但富典型的热水沉积指示元素Ba、As、Sb ,也有一定的铂族元素(PGE)的异常 ,稀土元素... 在中国早古生代若干高硒黑色岩系中发育有数层的厚度不等的层状硅质岩 ,SiO2 含量一般在 90 %以上 ,岩石富Fe ,相对贫Mn、Al、Ti。亲石元素大量亏损 ,但富典型的热水沉积指示元素Ba、As、Sb ,也有一定的铂族元素(PGE)的异常 ,稀土元素的配分模式呈左倾 ,有明显的Ce的负异常和轻微的Eu的正异常。δ3 0 Si值变化范围为- 0 .7‰~ 1.2‰ ,δ18O值变化范围为 17.6‰~ 2 9.0‰。硅质岩的地球化学表明其为热水沉积作用的产物。文章最后讨论了热水成因硅质岩的形成与硒富集的关系 ,认为形成硅质岩的构造环境可能是地壳深部Se得以上升到浅部聚集的前提 ,而含硅热液则可能是硒的良好的”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硅质岩 黑色岩系 热水沉积 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东南基性岩脉成因及动力学背景研究:Sr-Nd同位素、元素地球化学 被引量:22
7
作者 张贵山 温汉捷 +2 位作者 胡瑞忠 裘愉卓 许成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93-804,共12页
闽东南的海边斜闪煌斑岩脉和赤湖辉长岩脉分别形成于晚白垩世和古新世,为高钾钙碱性和钙碱性系列岩石,具有高Al、Na_2O>K_2O的特征;岩浆演化过程中可能经历了以橄榄石、单斜辉石为主的结晶分异作用。海边和赤湖基性岩脉具有相对富集... 闽东南的海边斜闪煌斑岩脉和赤湖辉长岩脉分别形成于晚白垩世和古新世,为高钾钙碱性和钙碱性系列岩石,具有高Al、Na_2O>K_2O的特征;岩浆演化过程中可能经历了以橄榄石、单斜辉石为主的结晶分异作用。海边和赤湖基性岩脉具有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亏损高强场元素特征,不相容元素蛛网图显示出大陆边缘弧的地球化学特征,以Nb、Ta、Ti负异常为特征;海边和赤湖明显富集轻稀土元素,(La/Yb)_N分别为5.0~10.9和11.2~12.0。具有高Sr同位素初始值和低ε_(Nd)(t)值,海边的(^(87)Sr/^(86)Sr)_i:0.70577~0.707574,ε_(Nd)(t):-8.1~-1.8,赤湖的(^(87)Sr/^(86)Sr)_i:0.70547~0.70552,ε_(Nd)(t):-0.2~0.6。根据Sr、Nd同位素、微量元素研究及野外地质观察,本区基性岩脉的岩浆在上升侵位过程中未发生地壳物质混染。通过Sr、Nd同位素和微量元素等研究,认为地幔源区的演化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密切相关,俯冲流体交代地幔楔、消减洋壳携带的海洋与陆源沉积物参与地幔源区的混合,形成本区基性岩脉的富集地幔源区,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特别富集是俯冲流体与沉积物共同参与源区演化的结果。海边和赤湖基性岩脉形成的构造背景属于活动大陆边缘弧,构造性质应为活动陆缘拉张带(或裂谷带)。晚白垩世和古新世,闽东南发生了地壳拉张事件,与中国东南部晚白垩世以来的地壳拉张期次是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ND同位素 地幔源区 地壳拉张 基性岩脉 闽东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孟恩陶勒盖银铅锌铟矿床的铅同位素组成及矿石铅的来源探讨 被引量:27
8
作者 张乾 战新志 +2 位作者 裘愉卓 邵树勋 刘志浩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53-258,共6页
内蒙古孟恩陶勒盖矿床产于由黑云母斜长花岗岩和白云母斜长花岗岩组成的海西期孟恩花岗岩基的中心部位。矿体受东西向断裂控制,呈脉状。矿床主要有用组分为Pb、Zn、Cu、Ag,含Sn富In、Ga、Cd等分散元素,为一典型的多元素共生的多金属矿... 内蒙古孟恩陶勒盖矿床产于由黑云母斜长花岗岩和白云母斜长花岗岩组成的海西期孟恩花岗岩基的中心部位。矿体受东西向断裂控制,呈脉状。矿床主要有用组分为Pb、Zn、Cu、Ag,含Sn富In、Ga、Cd等分散元素,为一典型的多元素共生的多金属矿床。矿石铅同位素组成与赋矿的海西期花岗岩和矿区外围燕山期花岗岩的长石及全岩铅同位素组成明显不同,显示出矿石铅既不是由这两期岩浆活动提供的,也不是来自这两期花岗岩的改造。矿石铅与不同期次岩浆岩铅的对比显示,矿石铅来源于地幔岩浆分异,矿区深部可能存在地幔来源的岩浆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铅锌铟矿床 多金属矿床 地质特征 铅同位素 内蒙古自治区 岩浆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若干下寒武统高硒地层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及生物标志物研究 被引量:37
9
作者 温汉捷 裘愉卓 +3 位作者 姚林波 卢家烂 彭平安 林清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28-35,共8页
通过中国若干下寒武统高硒地层的有机地球化学及生物标志物研究,认为高硒地层中有机质的先质母体为菌藻类生物,某些生物标志物指标指示了沉积环境为封闭的缺氧环境。同时,文章结合地质实际讨论还原的沉积环境有利于菌藻类生物的生长... 通过中国若干下寒武统高硒地层的有机地球化学及生物标志物研究,认为高硒地层中有机质的先质母体为菌藻类生物,某些生物标志物指标指示了沉积环境为封闭的缺氧环境。同时,文章结合地质实际讨论还原的沉积环境有利于菌藻类生物的生长和保存,硒的富集与菌藻生物的繁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地球化学 生物标志物 沉积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西—滇西北斑岩型金矿床成矿地质特征及控矿条件研究 被引量:27
10
作者 温汉捷 裘愉卓 +1 位作者 胡耀国 俞广钧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4-19,共6页
斑岩型金矿是云南重要的金矿类型。将与富碱斑岩有关的金矿床从斑岩类型角度划分为四种类型 :与二长斑岩有关的构造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床 ;与正长斑岩有关的岩体接触构造带脉状金矿床 ;与正长 (粗面 )斑岩有关的构造破碎带型金矿床 ;与... 斑岩型金矿是云南重要的金矿类型。将与富碱斑岩有关的金矿床从斑岩类型角度划分为四种类型 :与二长斑岩有关的构造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床 ;与正长斑岩有关的岩体接触构造带脉状金矿床 ;与正长 (粗面 )斑岩有关的构造破碎带型金矿床 ;与花岗斑岩有关的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金矿床。同时从不同类型斑岩、成矿构造和地球化学条件等多角度阐述了斑岩型金矿床形成的条件 ,认为本区斑岩型金矿床具有多类型、多成因与成矿作用多期次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床 成矿地质特征 控矿条件 构造破碎带 地球化学 成矿构造 成矿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中西部多岛海构造演化 被引量:22
11
作者 高计元 王一先 +1 位作者 裘愉卓 张乾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97-404,共8页
内蒙古中西部大陆由一个微大陆、三条弧后盆地和三条火山岛弧,即华北微大陆、白云鄂 傅弧后盆地、白乃庙火山岛弧、温都尔庙弧后盆地、苏尼特左-锡林浩特火山岛弧、贺根山弧后盆 地和二连浩特-锡林郭勒火山岛弧组成。经过了长期而复... 内蒙古中西部大陆由一个微大陆、三条弧后盆地和三条火山岛弧,即华北微大陆、白云鄂 傅弧后盆地、白乃庙火山岛弧、温都尔庙弧后盆地、苏尼特左-锡林浩特火山岛弧、贺根山弧后盆 地和二连浩特-锡林郭勒火山岛弧组成。经过了长期而复杂的微大陆和火山弧的裂解、弧后盆地 的消减衰亡及弧-陆和弧-弧碰拉等构造演化,才最终形成今天所见到的这种构造样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岛海 微大陆 火山岛弧 弧后盆地 蛇绿混杂带 内蒙古 地质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云鄂博矿床含矿白云岩的成因探讨 被引量:25
12
作者 高计元 王一先 +1 位作者 裘愉卓 张乾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A12期675-680,共6页
以白云鄂博矿区含矿白云岩的分布、野外地质产状等基础地质特征为基础,结合岩石学、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等一系列特征进行了研究,认为含矿白云岩既非典型的正常海相沉积碳酸盐岩,亦非典型的岩浆碳酸岩,它既有典型的海相沉积碳酸盐岩的... 以白云鄂博矿区含矿白云岩的分布、野外地质产状等基础地质特征为基础,结合岩石学、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等一系列特征进行了研究,认为含矿白云岩既非典型的正常海相沉积碳酸盐岩,亦非典型的岩浆碳酸岩,它既有典型的海相沉积碳酸盐岩的某些特征,如其分布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和层位性,呈层状、似层状或透镜状,与周围地层呈整合接触并与其同步褶皱和变形,具明显的层理等构造;同时又具有岩浆碳酸岩的某些特征,如沿深大断裂构造分布,下都有脉状体等。该白云岩还具有自己独特的特征,如具“眼式”构造,上都为层状,下部为脉状的“二元式”结构,它的C、O、Sr同位素特征介于海相碳酸盐和岩浆碳酸盐之间。上述特征都表明,白云岩为海底循环的热水流体喷溢沉积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矿白云岩 眼式结构 二元结构 热水喷溢 白云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北角闪辉长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 被引量:28
13
作者 张贵山 温汉捷 +2 位作者 李石磊 胡瑞忠 裘愉卓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43-252,共10页
赤门角闪辉长岩是中国东南部晚白垩世末基性岩浆活动的产物,分布在福建省南平市的北部,总体呈近NS向展布。岩石属于低钾(拉斑)岩石系列,富A l、Na2O>K2O的特征,岩浆演化过程中经历了以橄榄石、辉石、斜长石和Ti-Fe氧化物的分离结晶... 赤门角闪辉长岩是中国东南部晚白垩世末基性岩浆活动的产物,分布在福建省南平市的北部,总体呈近NS向展布。岩石属于低钾(拉斑)岩石系列,富A l、Na2O>K2O的特征,岩浆演化过程中经历了以橄榄石、辉石、斜长石和Ti-Fe氧化物的分离结晶作用。赤门角闪辉长岩具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和轻稀土元素(LREE)、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的特性,不相容元素蛛网图显示出消减带岩石的地球化学性质,以Nb、Ta、Ti负异常为特征。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赤门角闪辉长岩浆在上升侵位过程中未发生地壳物质混染,来自不含石榴石的富集岩石圈地幔岩部分熔融的产物,地幔源区的演化与太平洋板块俯冲密切相关。赤门角闪辉长岩形成于大陆拉张带-陆内初始裂谷的过渡环境。综合晚中生代的基性岩类资料,与形成较早的沿海辉长岩对比研究,赤门角闪辉长岩是拉张向裂谷转换体制下形成的过渡岩石类型,标志初始裂谷活动的开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闪辉长岩 地球化学 富集地幔 福建
原文传递
福建新生代碱性超基性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 被引量:12
14
作者 张贵山 温汉捷 +1 位作者 胡瑞忠 裘愉卓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84-294,共11页
为了解福建新生代地幔性质和大地构造背景,对柳城玻基辉橄岩进行系统的年代学和元素地球化学研究。岩石为碱性超基性岩,形成于12.6Ma,富Mg、Fe和贫碱性质,以富集LILE、HFSE、Nb与Ta正异常为特征,强烈富集LREE,相对亏损HREE,(La/Yb)N=35.... 为了解福建新生代地幔性质和大地构造背景,对柳城玻基辉橄岩进行系统的年代学和元素地球化学研究。岩石为碱性超基性岩,形成于12.6Ma,富Mg、Fe和贫碱性质,以富集LILE、HFSE、Nb与Ta正异常为特征,强烈富集LREE,相对亏损HREE,(La/Yb)N=35.1~36.2,δEu=0.98~1.00,微量元素特征与洋岛玄武岩(OIB)类似。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该岩石是地幔橄榄岩低度部分熔融的产物,成岩过程没有地壳混染;源区地幔具有HIMU性质,由软流圈地幔、脱水洋壳与残留岩石圈地幔混合组成,表现出富集的特征;柳城玻基辉橄岩形成于大陆裂谷环境。与新生代玄武岩进行对比研究表明,中国东南部地幔组成存在多个地幔端元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 碱性超基性岩 地球化学 大陆裂谷 HIMU 福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东南基性岩脉形成的构造应力场地质意义 被引量:9
15
作者 张贵山 温汉捷 +3 位作者 胡瑞忠 裘愉卓 杨光树 于文修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42-148,共7页
闽东南沿海地处长乐-南澳构造带内,发育晚中生代以来的基性岩脉(岩群),其几何形态和产状记录着区域应力场活动。通过对漳浦赤湖和东山海边基性岩脉的几何形态和产状的分析,推测长乐-南澳带在白垩纪为左旋韧性剪切带,古新世转变成左行脆... 闽东南沿海地处长乐-南澳构造带内,发育晚中生代以来的基性岩脉(岩群),其几何形态和产状记录着区域应力场活动。通过对漳浦赤湖和东山海边基性岩脉的几何形态和产状的分析,推测长乐-南澳带在白垩纪为左旋韧性剪切带,古新世转变成左行脆性剪切带。长乐-南澳带的左旋走滑活动,是由古太平洋板块朝NW斜向俯冲引起的。晚白垩世以来,闽东南应力场性质为剪切与拉张相互变换,指示地壳拉张不是连续的,而是分期次;晚白垩世以来大洋板块属于低应力型俯冲,拉张是东南部主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性岩脉 拉张 左旋走滑 剪切带 长乐-南澳带 闽东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牦牛坪稀土矿床成因研究——来自包裹体的证据 被引量:10
16
作者 秦朝建 裘愉卓 +1 位作者 温汉捷 许成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2155-2162,共8页
四川牦牛坪稀土矿床是中国的第二大轻稀土矿床。碳酸岩—正长岩杂岩体是矿区主要的围岩,萤石是主要的脉石矿物。在四川冕宁牦牛坪稀土矿床霓辉重晶石型矿体早期萤石中笔者发现了大量的流体—熔体包裹体,对萤石矿物包裹体研究结果表明,... 四川牦牛坪稀土矿床是中国的第二大轻稀土矿床。碳酸岩—正长岩杂岩体是矿区主要的围岩,萤石是主要的脉石矿物。在四川冕宁牦牛坪稀土矿床霓辉重晶石型矿体早期萤石中笔者发现了大量的流体—熔体包裹体,对萤石矿物包裹体研究结果表明,牦牛坪矿床的晚期萤石矿物中至少存在6种类型包裹体:(1)气液包裹体(V-L);(2)含CO_2三相包裹体(L-L-V);(3)含有少量子晶的多相包裹体(L-V-D 或 L-L-V-D);(4)流体-熔体包裹体或多子晶包裹体(L-L-V-MS);(5)固体包裹体(S)和(6)已经爆裂的高压包裹体等。各种类型的包裹体代表了不同的成岩阶段,并存在成因上的内在联系。气液包裹体(V-L)初融温度为-24.5~-22.0℃,冰点温度为-2.5~-6.0℃,盐度为4.2%~9.2%,均一温度集中在142~146℃。含 CO_2三相包裹体(L-L-V)T_(m-CO_2)为-56.6℃,T_(m-clathe)为+2.1~+10.0℃,盐度为0.1%~13.0%;T_(h-CO_2)为+25~+30.3℃,均一温度为230~265℃。含子晶的多相包裹体(L-V-D 或 T-L-V-D)子晶溶化温度在260~285℃之间,与前两类包裹体具有明显的成因上联系。流体—熔体包裹体或多子晶包裹体(L-V-MS)CO_2含量约为10vol%;固相成分含量30vol%到90vol%,为长板状或立方体子晶,有些子晶呈圆形,正高突起,一轴负晶,可能为稀土碳酸盐矿物;T_(m-CO_2)为-65.0~-58.0℃,初熔温度为-55.0~-52.0℃,T_(h-CO_2)为+26.5~+28.3℃,气体水合物溶解温度为+26.0~+31.0℃;CO_2相在220~276℃均一到水溶液相。固体组分一般会出现4次明显的溶解过程,即200~240℃、240~300℃、270~370℃和370~720℃四个阶段。包裹体的显微测温和拉曼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早期流体中富含H_2O、CO_2、H_2S 和 N_2等挥发分,并富含大量的重晶石、氟碳铈矿的子矿物,晚期成矿流体中则以 H_2O和 CO_2为主。根据矿床地质特征和矿物包裹体的研究结果,我们认为源区地幔岩石的低程度部分熔融形成富集稀土的碱性碳酸岩岩浆,侵位过程中产生液态不混熔现象,分异出携带大量高度富集 REE 的富 F 和 CO_2的高温流体,并主要以气相形式迁移稀土元素,在气成热液阶段 REE 富集成矿。矿床的成矿作用是由碳酸岩岩浆气液流体的沸腾、充填和交代过程而实现的。萤石的形成经历了气相迁移、深部成岩、上升交代、侵位成岩的过程。萤石的形成与稀土矿化有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萤石 流体-熔体包裹体 碳酸岩 稀土矿床 牦牛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西晚中生代基性岩脉的地球化学研究 被引量:36
17
作者 张贵山 温汉捷 裘愉卓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43-253,共11页
对闽西三个地区基性岩脉的地球化学研究发现,该区域的基性岩脉为亚碱性岩石系列,具有高Al、低Ti、Na2O>K2O的特征;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强场元素。半村辉绿岩脉和拔里角闪辉长岩脉以Nb、Ta、Ti负异常为特征,林子坟辉长辉绿... 对闽西三个地区基性岩脉的地球化学研究发现,该区域的基性岩脉为亚碱性岩石系列,具有高Al、低Ti、Na2O>K2O的特征;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强场元素。半村辉绿岩脉和拔里角闪辉长岩脉以Nb、Ta、Ti负异常为特征,林子坟辉长辉绿岩脉具有Nb、Ta负异常和Ti弱正异常。半村和拔里的岩脉稀土元素总量高,明显富集轻稀土元素,(La/Yb)N=6.8~8.4;林子坟的岩脉稀土元素总量相对较低,轻稀土元素弱富集,(La/Yb)N=2.0。结合基性岩脉的地球化学特征和区域构造演化分析,初步认为半村和拔里的基性岩脉来自与俯冲作用有关的富大离子亲石元素流体交代的富集地幔;林子坟基性岩脉是软流圈地幔部分熔融的产物,地壳混染作用是其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的原因。结合玄武岩构造环境判别图解可知,半村和拔里岩脉具有的大陆边缘弧的特征并不指示基性岩脉形成的构造环境,而是说明其源区受到俯冲板片派生出来的流体交代作用。半村和拔里岩脉形成于大陆板内拉张带,林子坟岩脉形成于板内裂谷环境。与华南其他地区的基性岩脉对比表明,虽然晚中生代华南地区处于拉张的构造背景下,但是岩脉形成的构造环境与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均有明显的差异,反映了各地区构造环境演变和地幔演化的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性岩脉 地幔源区 构造环境 福建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硒在干酪根中的两种不同赋存状态:TEM证据 被引量:16
18
作者 温汉捷 裘愉卓 刘世荣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1-28,共8页
对拉尔玛Se-Au矿床和渔塘坝硒矿床中干酪根的高分辨透射电镜(TEM)研究表明,两个矿床的Se在干酪根中的赋存状态是截然不同的。前者Se在干酪根中的富集可能主要以有机结合态的形式存在,主要是取代干酪根中的硫;而后者Se在干酪根中的富集... 对拉尔玛Se-Au矿床和渔塘坝硒矿床中干酪根的高分辨透射电镜(TEM)研究表明,两个矿床的Se在干酪根中的赋存状态是截然不同的。前者Se在干酪根中的富集可能主要以有机结合态的形式存在,主要是取代干酪根中的硫;而后者Se在干酪根中的富集主要以超微包体Se的形式吸附在干酪根中。两种不同的赋存状态可能主要取决于干酪根中硫含量的多少以及成矿时氧化还原条件的变化。研究表明,TEM是研究元素在干酪根中赋存状态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酪根 赋存状态 硒矿床 高分辨透射电镜 成矿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坪盆地西缘沉积岩容矿脉状Cu-Ag(±Pb-Zn)多金属矿床成矿流体特征 被引量:7
19
作者 张锦让 温汉捷 +2 位作者 裘愉卓 邹志超 杜胜江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97-520,共24页
兰坪盆地西部发育大量沉积岩容矿的Cu-Ag-Pb-Zn多金属矿床,矿体的分布受逆冲推覆系统控制。逆冲推覆系统根部带主要发育脉状Cu-Ag(Mo)矿床(包括金满Cu-Ag、连城Cu-Mo及一系列脉状Cu矿床);前锋带主要发育Pb-Zn-Ag(±Cu)矿床(... 兰坪盆地西部发育大量沉积岩容矿的Cu-Ag-Pb-Zn多金属矿床,矿体的分布受逆冲推覆系统控制。逆冲推覆系统根部带主要发育脉状Cu-Ag(Mo)矿床(包括金满Cu-Ag、连城Cu-Mo及一系列脉状Cu矿床);前锋带主要发育Pb-Zn-Ag(±Cu)矿床(包括白秧坪Pb-Zn-Ag-Cu多金属矿集区及一系列小型的Pb-Zn矿床)。文章系统分析了盆地西缘Cu-Ag(±Pb-Zn)多金属矿床流体包裹体及C、H、O同位素特征进行了根部带Cu和前锋带Pb-Zn矿床成矿流体的对比研究,探讨了盆地西缘Cu-Ag(±Pb-Zn)多金属矿床成矿流体的性质、来源及演化。研究表明,根部带的CuAg(Mo)多金属矿床成矿流体主要为与围岩充分交换的深循环大气降水,具有富CO2、中高温(集中在280-340℃)、中低盐度w(NaCleq)(1%-4%)的特点;前锋带Pb-Zn-Ag(±Cu)多金属矿床成矿流体则主要为源于大气降水的盆地卤水,具有贫CO2、中低温(集中在160-240℃)、中高盐度w(NaCleq)(集中于22.0%-24.0%)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成矿流体 Cu-Ag(±Pb-Zn)多金属矿床 兰坪盆地西缘 云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浆(型)碳酸岩研究进展 被引量:42
20
作者 秦朝建 裘愉卓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2001年第4期501-507,共7页
主要从岩石学、矿物学、岩石分类、C、O、Sr同位素、碳酸岩与矿化的关系等各方面对 (碱性 )碳酸岩的研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总结 ,并结合近 2 0年来实验岩石学、流体包裹体研究、CO2 H2 O NaCl流体体系的性质的研究 ,对碳酸岩岩浆的来源... 主要从岩石学、矿物学、岩石分类、C、O、Sr同位素、碳酸岩与矿化的关系等各方面对 (碱性 )碳酸岩的研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总结 ,并结合近 2 0年来实验岩石学、流体包裹体研究、CO2 H2 O NaCl流体体系的性质的研究 ,对碳酸岩岩浆的来源及成因、岩浆—热液的演化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碳酸岩形成至少经历了三个阶段 ,即岩浆阶段、岩浆期后阶段 (气相碳酸岩 /岩浆热液阶段 )、交代碳酸岩阶段。而作为与碳酸岩在空间和成因上有密切联系的基性、超基性岩、碱性岩杂岩体 ,则经历了碳酸岩成岩阶段以前的岩浆不混熔作用、结晶分异作用、岩浆结晶作用以及碳酸岩形成之后的围岩蚀变 (霓长岩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岩 同位素 流体包裹体 岩浆-热液演化 成因 地质构造 火成岩 时空分布 结晶分异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