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剪纸设计——袁佳慧作品精选
1
作者 袁佳慧 《造纸信息》 2023年第7期75-75,共1页
设计说明:剪纸艺术属于中国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在民间流传极广,历史悠久。《春日里》这组作品中分别采用了剪纸、镂刻等创作手法,用中国红颜色的纸张来进行造型设计,图案上采用了具有吉祥的花卉和天鹅造型,寓意纳福气,迎吉祥。
关键词 作品精选 设计说明 造型设计 剪纸艺术 民间艺术 民间流传 吉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在瓷器里的奇妙数学世界
2
作者 袁佳慧 《数学小灵通(启智版)(上旬刊)》 2025年第4期30-33,共4页
小朋友,你知道吗?瓷器不只是实用器物,也是艺术与智慧的结晶。如果仔细地观察瓷器的形态、纹路和装饰,你就能惊喜地发现有数学奥秘贯穿其中哦。一、瓷器造型里的几何之美 我国的瓷器形态丰富多样,有些瓷器造型简单大方,有些瓷器造型复... 小朋友,你知道吗?瓷器不只是实用器物,也是艺术与智慧的结晶。如果仔细地观察瓷器的形态、纹路和装饰,你就能惊喜地发现有数学奥秘贯穿其中哦。一、瓷器造型里的几何之美 我国的瓷器形态丰富多样,有些瓷器造型简单大方,有些瓷器造型复杂精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瓷器 丰富多样 造型 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秸秆还田量对土壤团聚体及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3
作者 赵炳地 张久明 +5 位作者 朱莹雪 匡恩俊 袁佳慧 迟凤琴 孙磊 李宁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3-200,共8页
为探究不同秸秆还田量以及秸秆还田年限对土壤团聚体组成、稳定性以及碳库变化特征的影响,利用长期定位试验站的4个处理,秸秆全量还田(1XG)、秸秆1/2量还田(1/2XG)、秸秆1/3量还田(1/3XG)和根茬还田处理(CK),对团聚体稳定性以及各级团... 为探究不同秸秆还田量以及秸秆还田年限对土壤团聚体组成、稳定性以及碳库变化特征的影响,利用长期定位试验站的4个处理,秸秆全量还田(1XG)、秸秆1/2量还田(1/2XG)、秸秆1/3量还田(1/3XG)和根茬还田处理(CK),对团聚体稳定性以及各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进行连续3年的动态监测。结果表明,与CK相比,秸秆还田能够提高土壤中>0.25 mm粒级团聚体的含量,其中秸秆全量还田效果最好。随着秸秆还田年限的增加,<0.053 mm粒级团聚体含量呈增加趋势。秸秆还田能够显著提高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对增强团聚体稳定性起到一定作用。秸秆还田提高了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其中秸秆全量还田效果最好,各处理>0.25 mm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均最高,表明秸秆还田后有机碳优先固存在大团聚体中,>0.25 mm粒级团聚体的有机碳贡献率最高,为60.90%~82.09%,<0.053 mm粒级团聚体最低,为2.39%~6.28%。综上,秸秆还田能够促进土壤团聚体的形成,提高土壤团聚体有机碳的含量,其中秸秆全量还田的固碳效果最好。研究结果为确定合理的秸秆还田量提供数据支持,为提升和改善黑土区土壤肥力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量 水稳性团聚体 团聚体有机碳 有机碳贡献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麦轮作磷肥减施下水稻土磷素生物有效性特征 被引量:9
4
作者 袁佳慧 汪玉 +4 位作者 王慎强 赵品恒 王宏燕 陈浩 朱文彬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599-605,共7页
土壤磷素化学分级提取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磷素状态及特征分析,但相关提取方法缺乏土壤根际过程的表征。基于磷素的根际过程特点,采用一种磷素生物有效性(the biologically-based phosphorus,BBP)分级方法,研究太湖稻麦轮作区磷肥减施定位... 土壤磷素化学分级提取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磷素状态及特征分析,但相关提取方法缺乏土壤根际过程的表征。基于磷素的根际过程特点,采用一种磷素生物有效性(the biologically-based phosphorus,BBP)分级方法,研究太湖稻麦轮作区磷肥减施定位试验田实施7 a后麦季收获期土壤磷素生物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就宜兴试验田而言,稻季不施磷麦季施磷处理(PW)CaCl_2-P含量与稻麦季均施磷处理(PR+W)之间无显著差异,Citrate-P、HCl-P和Enzyme-P含量则差异显著(P<0.05)。就常熟试验田而言,不同磷肥减施方式对各磷组分含量总体无显著影响,仅Pzero处理HCl-P含量与PR+W处理相比明显降低。两块试验田用BBP法提取的4种土壤磷组分含量与有效磷含量之间的决定系数(R^2)不同:宜兴有效磷主要来自Citrate-P(R^2=0.587,P<0.01)、HCl-P(R^2=0.587,P<0.01)和Enzyme-P(R^2=0.531,P<0.01),常熟有效磷主要来自HCl-P(R^2=0.386,P<0.05)和Citrate-P(R^2=0.280,P<0.05)。4种磷组分含量由大到小依次为HCl-P、Citrate-P、Enzyme-P和CaCl_2-P。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土壤pH、碱性磷酸酶(S-ALP)是影响磷组分变化的重要因素,与土壤磷组分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认为该研究结果能加深对减磷条件下土壤磷素生物有效性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分级 生物有效性 环境因子 麦季 水稻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量追氮对土壤化学性质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5
作者 朱莹雪 陈圣杰 +3 位作者 匡恩俊 袁佳慧 迟凤琴 张久明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6-13,共8页
为促进东北黑土区玉米绿色精准施肥,采取变量追氮的施肥方式在八五五农场和八五六农场试验区玉米田进行田间大区试验,以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为基础,以当地常规追氮量225 kg·hm^(-2)为标准,设置5个施肥梯度并生成处方图,研究... 为促进东北黑土区玉米绿色精准施肥,采取变量追氮的施肥方式在八五五农场和八五六农场试验区玉米田进行田间大区试验,以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为基础,以当地常规追氮量225 kg·hm^(-2)为标准,设置5个施肥梯度并生成处方图,研究精准变量追氮施肥技术对土壤化学性质及玉米产量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八五五农场试验基地土壤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均表现为少量减氮处理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分别较常规追氮处理提高17.0%和44.1%,相较于追氮前,有机质含量提高8.2%~70.3%;pH在变量追氮后少量减氮、少量增氮显著高于常规追氮处理4.8%~5.7%,大量增氮处理高于常规追氮处理1.7%;各变量追氮处理玉米产量虽低于常规追氮处理,但差异不显著。八五六农场试验基地土壤有机质含量经变量追氮后均有所提高(3.0%~36.4%),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变量追氮后常规追氮处理的碱解氮含量最高(46.08 mg·kg^(-1)),与大量增氮处理差异显著;变量追氮后除少量增氮处理pH低于常规追氮处理,其他变量追氮处理均高于常规追氮处理4.2%~5.5%,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减氮处理的玉米产量较高,增氮处理的产量较低,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综上,变量追氮一年虽然在降低土壤速效养分空间差异上未表现出明显效果,但增加了有机质的含量,促进地块保持产量均一稳定,能够达到稳产增产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精准施肥 变量追氮 增产增效 平衡地力 增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潜流带水流特性及氮素运移转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6
作者 李勇 张维维 +4 位作者 袁佳慧 黄漫丽 朱亮 倪利晓 吴云海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7,共7页
为进一步探明潜流带表层沉积物对地表水体的"源汇"关系及季节性转化规律,综合阐述了当前国内外在河道和湖泊潜流带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不同区域潜流带内水流形态及其对氮素运移转化的影响机制、潜流带内部环境变化梯度和温度... 为进一步探明潜流带表层沉积物对地表水体的"源汇"关系及季节性转化规律,综合阐述了当前国内外在河道和湖泊潜流带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不同区域潜流带内水流形态及其对氮素运移转化的影响机制、潜流带内部环境变化梯度和温度分布季节性变化对潜流带好氧-厌氧区分布范围及氮素硝化反硝化过程的影响、潜流带中氮素与地表水体的交换特征及季节变化规律,并结合当前的研究动态提出了潜流带水流特性及氮素运移转换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研究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流带 水流特性 表层沉积物 氮素运移转化 内部环境梯度 “源汇”关系 交换通量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秸秆还田配施微生物菌剂与有机肥施用对黑土微生物量碳的影响 被引量:15
7
作者 李传宝 王宏燕 +3 位作者 赵伟 许毛毛 袁佳慧 李晓庆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65-268,共4页
为研究在"三分法"大垄深松耕作的基础上,施加秸秆还田配施微生物菌剂及有机肥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影响,在东北农业大学试验基地玉米种植模式下设置了田间试验。试验设5个处理,分别为大垄、大垄配施有机肥、大垄秸秆还田、... 为研究在"三分法"大垄深松耕作的基础上,施加秸秆还田配施微生物菌剂及有机肥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影响,在东北农业大学试验基地玉米种植模式下设置了田间试验。试验设5个处理,分别为大垄、大垄配施有机肥、大垄秸秆还田、大垄秸秆还田配施纤维素分解菌、大垄秸秆还田配施生物表面活性剂。经过2年的田间取样,测定玉米不同生育时期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试验结果表明,在大垄深松的情况下,施用有机肥和秸秆还田均可提高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年平均量提高了23.04%、25.13%,且达显著水平;在大垄秸秆还田的基础上配施纤维素分解菌菌剂和生物表面活性剂,在玉米生育后期即灌浆期、成熟期对土壤微生物量碳影响显著,与大垄秸秆还田不配施菌剂处理相比,微生物量碳年平均量增加了14.82%、26.70%,表明秸秆还田配施微生物菌剂具有更大的生态效益;2010、2011年试验,二者呈现相似结果,与对照比较2011年不同处理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的增加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有机肥 生物菌剂 微生物量碳 玉米 大垄深松耕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炭对汞污染土壤吸附钝化的影响 被引量:13
8
作者 赵伟 丁弈君 +6 位作者 孙泰朋 田宗泽 郝帅 王宏燕 孙岩 高敬尧 袁佳慧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92-196,共5页
研究生物质炭对黑土土壤Hg污染的吸附、钝化作用。以受汞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以生物质炭不同梯度施用量为处理,通过盆栽试验采用HNO_3-H_2SO_4混合酸水浴一次消解的方法对土壤中Hg的总量、淋溶液以及植物中重金属的含量进行研究,采用HPL... 研究生物质炭对黑土土壤Hg污染的吸附、钝化作用。以受汞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以生物质炭不同梯度施用量为处理,通过盆栽试验采用HNO_3-H_2SO_4混合酸水浴一次消解的方法对土壤中Hg的总量、淋溶液以及植物中重金属的含量进行研究,采用HPLC反相C18柱分离、ICP-MS检测甲基汞含量。添加Hg Cl26 mg/kg后,生物质炭添加量1%处理土壤中Hg含量比例由57.9%提高到66.1%,油菜中汞含量所占比例由14.5%下降到11%,降低3.5百分点;淋溶液中汞含量占比由27.5%下降到22.9%,降低4.4百分点;土壤中的甲基汞含量下降到34.9%。以外源添加Hg Cl26 mg/kg后,进入土壤中的汞含量由55.00%上升到77.67%,植物中汞含量由14.67%下降到2.77%,淋溶液中汞含量由27.1%下降到16.7%。生物质炭的添加对Hg在土壤、植物体和淋溶液中的分布具有显著的影响,随着生物质炭添加量的增加,钝化在土壤中的重金属Hg越多,有效降低了植物体内、淋溶液的重金属Hg的含量,降低了土壤中甲基汞的含量,降低了土壤毒性,提高重金属Hg的钝化率,增加了土壤中重金属Hg的含量,生物质炭的施用可有效修复和改良重金属污染土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炭 土壤淋溶液 甲基汞 吸附特性 土壤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地区农田土壤大孔隙及胶体释放对有效磷下渗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李勇 袁佳慧 +1 位作者 张维维 王双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13,共7页
为了进一步验证农田土壤中大孔隙流及农业活动引起的胶体释放对磷素下渗污染地下水的影响,采用太湖地区农田土壤进行平行土柱试验。结果显示:模拟土壤胶体(质量浓度约为50 mg/L)释放情况时,土壤水流中胶体物质和有效磷的垂直迁移速度明... 为了进一步验证农田土壤中大孔隙流及农业活动引起的胶体释放对磷素下渗污染地下水的影响,采用太湖地区农田土壤进行平行土柱试验。结果显示:模拟土壤胶体(质量浓度约为50 mg/L)释放情况时,土壤水流中胶体物质和有效磷的垂直迁移速度明显加快,土柱底部(100 cm深度)出流中有效磷的渗漏速率达到0.15 kg/(m2·d),比自然状态增大约15.4%;当土壤中存在约5%(体积分数)的大孔隙情况下,土柱底部的有效磷渗漏速率达到29.9 kg/(m2·d),大孔隙引起的优势流对胶体和有效磷的下渗起主导作用,而土壤胶体物质释放引起的辅助作用约占3.2%。土壤胶体释放对土壤p H和电导率等产生影响,进而影响溶质的运移转化过程。太湖地区农田土壤中广泛存在大孔隙引起的优势流及农业耕作活动引起的土壤胶体释放,为有效磷垂直下渗提供了加速途径,对地下水磷污染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土壤 土柱试验 土壤胶体 大孔隙流 有效磷 垂直迁移 太湖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种植对盐碱土主要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宏燕 孙岩 +5 位作者 于军 李思萌 袁佳慧 孟雨田 赵伟 李晓庆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544-1548,共5页
以黑龙江省大庆市善耕原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试验园区盐碱土为研究对象,利用不同有机种植年限处理,对盐碱土进行田间改良试验。结果表明:相较于常规种植,施用有机肥料对土壤理化性质有明显改善,土壤肥力随有机种植年限的增加而提高,土... 以黑龙江省大庆市善耕原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试验园区盐碱土为研究对象,利用不同有机种植年限处理,对盐碱土进行田间改良试验。结果表明:相较于常规种植,施用有机肥料对土壤理化性质有明显改善,土壤肥力随有机种植年限的增加而提高,土壤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含量显著(P<0.05)高于常规种植。另外,有机种植能够降低土壤p H值、总碱度以及容重,提高土壤大团聚体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对盐碱土具有改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种植 土壤肥力 团聚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议美术活动中幼儿创造力的培养 被引量:2
11
作者 袁佳慧 《快乐阅读》 2015年第8期90-,共1页
幼儿美术教育是幼儿全面发展的教育手段之一,幼儿园美术活动,结合幼儿爱画的天性,让幼儿在最自由的游戏活动中,借最佳的绘画语言表达,舒展内在的意欲和情感。教师在美术教学中,经常对幼儿进行启发诱导,培养幼儿兴趣,充分给幼儿一定的自... 幼儿美术教育是幼儿全面发展的教育手段之一,幼儿园美术活动,结合幼儿爱画的天性,让幼儿在最自由的游戏活动中,借最佳的绘画语言表达,舒展内在的意欲和情感。教师在美术教学中,经常对幼儿进行启发诱导,培养幼儿兴趣,充分给幼儿一定的自由时间、空间,让幼儿主动学习,主动观察事物,幼儿的思维就会逐步开阔、活跃,让幼儿通过自己的创造力,来描绘他们的童心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术活动 幼儿 创造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炭施入对农田土壤及作物生长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2
12
作者 高敬尧 王宏燕 +6 位作者 许毛毛 代琳 冯露 袁佳慧 徐红涛 孙岩 吴艳伟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0-15,共6页
在高温条件下(通常<700℃),通过限氧或完全缺氧对生物质原料进行热裂解和炭化所产生的一类含碳丰富的固态稳定物质称为生物炭。生物炭因其灰分中含有一定比例的矿质元素如钾、钙、钠、镁、硅等,它们以氧化物或碳酸盐形式存在,溶于水... 在高温条件下(通常<700℃),通过限氧或完全缺氧对生物质原料进行热裂解和炭化所产生的一类含碳丰富的固态稳定物质称为生物炭。生物炭因其灰分中含有一定比例的矿质元素如钾、钙、钠、镁、硅等,它们以氧化物或碳酸盐形式存在,溶于水后呈碱性,所以生物炭普遍呈碱性;生物炭表面含有大量的—COOH、—COH、—OH等含氧官能团,丰富的含氧官能团易使生物炭表面产生大量负电荷,进而提高阳离子交换量(CEC);生物炭巨大的比表面积和丰富的孔隙结构有助于增强土壤持水、透气、保肥的能力,提高土壤对于易淋失养分元素和重金属污染物的吸附能力,具有提高肥料利用率、修复污染土壤的作用;生物炭还有助于促进土壤团聚体的形成,增加土壤水稳性团聚体数量;生物炭发达的多孔结构有助于降低土壤体积、质量,具有改善土壤物理性状的作用,同时对促进作物根系的生长发育、为土壤微生物提供栖息环境和生存空间、提高作物产量均有一定的效果。从生物炭的特性及制备影响因素、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及养分的吸收利用以及对污染土壤的修复和改良等方面进行阐述,并提出未来生物炭在农业等方面的应用,以期为相关领域学者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农田土壤 土壤性质 作物生长 土壤改良 污染土壤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人机企业的战略财务分析与优化研究——以中无人机为例
13
作者 袁佳慧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24年第17期88-90,共3页
论文以中无人机公司为例,进行了战略财务分析与政策优化研究。论文通过波特五力模型和SWOT分析法对中无人机的内外部环境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公司的竞争地位、市场机会与威胁,以及公司自身的优势和劣势。财务评价部分从财务能力分析入手,... 论文以中无人机公司为例,进行了战略财务分析与政策优化研究。论文通过波特五力模型和SWOT分析法对中无人机的内外部环境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公司的竞争地位、市场机会与威胁,以及公司自身的优势和劣势。财务评价部分从财务能力分析入手,结合主营业务构成数据评估了公司的财务状况,并提出了优化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空经济 无人机 战略财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稻麦轮作区减施磷肥对土壤供磷和小麦吸收磷的影响 被引量:13
14
作者 陈浩 汪玉 +2 位作者 袁佳慧 朱文彬 王慎强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41-746,共6页
为了探究太湖稻麦轮作区土壤供磷能力,寻找适宜的减磷措施,通过田间减施磷肥试验,以稻麦季均施磷(PR+W)为对照,设置稻季施磷麦季不施磷(PR)、麦季施磷稻季不施磷(PW)、稻麦季均不施磷(Pzero)3种处理,于第7年测定土壤速效磷含量、梯度扩... 为了探究太湖稻麦轮作区土壤供磷能力,寻找适宜的减磷措施,通过田间减施磷肥试验,以稻麦季均施磷(PR+W)为对照,设置稻季施磷麦季不施磷(PR)、麦季施磷稻季不施磷(PW)、稻麦季均不施磷(Pzero)3种处理,于第7年测定土壤速效磷含量、梯度扩散薄膜技术(Diffusive Gradients in Thin films,DGT)提取态磷含量、小麦产量以及小麦磷吸收量,分析太湖稻麦轮作区减施磷肥对土壤供磷和小麦吸收磷的影响。结果表明:与PR+W处理相比,PW处理的土壤速效磷含量、小麦籽粒产量以及植株全磷含量均无显著降低;但PR处理显著(P<0.05)降低了44.8%的土壤速效磷含量、32.8%的小麦籽粒产量以及27.9%的地上部植株吸收磷量。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利用DGT技术提取的磷与土壤速效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R2=0.42),且两者皆与小麦籽粒产量、地上部植株全磷含量及地下部植株全磷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可见,麦季施磷稻季不施磷的减磷措施能够保证土壤速效磷供应和小麦吸磷量,并维持小麦籽粒产量,但麦季不施磷的减磷措施会显著降低土壤速效磷含量、小麦吸磷量以及小麦籽粒产量,同时DGT提取磷可作为稻麦轮作系统土壤供磷与作物需磷动态关系研究的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农田 减施磷肥 籽粒产量 植株全磷 土壤速效磷 DGT提取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微生物对秸秆碳转化及碳积累特征的Meta分析
15
作者 韩佳烨 张久明 +4 位作者 袁佳慧 朱莹雪 匡恩俊 迟凤琴 张少良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11期19-25,共7页
土壤有机碳是土壤的主要组成成分,其微小变化能够对陆地碳库和全球气候变化产生重大影响。利用Meta整合分析法分析微生物介导的秸秆碳转化和稳定机制,并阐明各类因素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Meta分析结果显示,秸秆还田后土壤有机碳(SOC)、... 土壤有机碳是土壤的主要组成成分,其微小变化能够对陆地碳库和全球气候变化产生重大影响。利用Meta整合分析法分析微生物介导的秸秆碳转化和稳定机制,并阐明各类因素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Meta分析结果显示,秸秆还田后土壤有机碳(SOC)、可溶性有机碳(DOC)和微生物量碳(MBC)含量分别增加了23.84%、10.94%和20.13%。土壤微生物能够显著影响秸秆还田下有机碳含量,真菌残体碳贡献率和细菌残体碳贡献率分别达到33.12%和14.80%。当还田秸秆类型为玉米秸秆,土壤类型为碱性土壤,气温高于25℃时,土壤有机碳累积效果最佳。土壤中的化学生物保护机制也可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从而利于有机碳的固存,使土壤产生激发效应,刺激微生物生长代谢,从而形成微生物碳泵,令有机碳在土壤中处于动态平衡。对于农业生产来说,最重要的土壤功能是维持作物生产力、养分转化以及微生物丰度和活性的维持,应优先考虑这些功能,以维持土壤有机碳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微生物 秸秆还田 土壤有机碳 秸秆碳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慧城市车-站-网一体化运行关键技术研究综述及展望 被引量:45
16
作者 王海鑫 袁佳慧 +4 位作者 陈哲 马一鸣 董鹤楠 苑舜 杨俊友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2-132,共21页
随着城市绿色化交通发展,优化调控集群电动汽车(EVs)参与配电网需求响应已成为一种趋势,并逐渐形成了智慧城市车-站-网一体化运行架构。在该背景下,该文结合负荷需求时空分布预测、"站-网"协同布局与管理、"站-车"... 随着城市绿色化交通发展,优化调控集群电动汽车(EVs)参与配电网需求响应已成为一种趋势,并逐渐形成了智慧城市车-站-网一体化运行架构。在该背景下,该文结合负荷需求时空分布预测、"站-网"协同布局与管理、"站-车"有序引导策略、"车-网"互动响应四个领域最新研究成果,系统评述车-站-网一体化运行现状及进展。首先,解析EV充电需求规律,归纳充电负荷与交通负荷预测方法的优势与局限性;其次,从"站-网"协同层面综述充电设施网络布局及V2G技术相关研究;再次,探讨交通-电力耦合网络模型下EV有序引导所涉及路径规划及定价机制问题;然后,围绕EV可调度能力评估、配电网可靠性及经济性等方面探讨"车-网"互动响应技术,并介绍相关应用示范;最后,总结车-站-网一体化运行架构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并做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站-网一体化 电动汽车 互动响应 交通-电力耦合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流域典型农田土壤磷库演变特征及环境风险预测 被引量:15
17
作者 汪玉 袁佳慧 +5 位作者 陈浩 陈光蕾 赵洪猛 徐灵颖 赵旭 王慎强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640-1649,共10页
水体磷污染及其产生的富营养化等生态效应已成为流域性突出问题,其主要来源之一为农田磷流失。磷流失主要受土壤磷形态及有效性等因素影响,而土壤磷库又具有很强的空间分异特征。因此,聚焦水体富营养化较为突出的太湖流域,选取典型水旱... 水体磷污染及其产生的富营养化等生态效应已成为流域性突出问题,其主要来源之一为农田磷流失。磷流失主要受土壤磷形态及有效性等因素影响,而土壤磷库又具有很强的空间分异特征。因此,聚焦水体富营养化较为突出的太湖流域,选取典型水旱轮作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基于系统随机布点法采集农田土壤样本319份,植株样本83株,分析土壤磷库演变规律并预测其环境风险。研究结果表明:与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及2009年前期调查结果相比,该区域土壤全磷与有效磷(Olsen-P)含量均显著提高。根据水稻土Olsen-P的临界意义,该区域93.1%的农田土壤有效磷含量超过10 mg·kg^(–1),土壤基本不缺磷;有效磷高于20 mg·kg^(–1)占总土壤样本的65.2%,说明大部分农田土壤磷库处于盈余状态。进一步基于磷素生物有效性的分级方法(biologically based P,BBP)对土壤磷的生物有效性进行分析,发现氯化钙磷(CaCl_(2)-P)、柠檬酸磷(Citrate-P)、酶提取磷(Enzyme-P)以及盐酸磷(HCl-P)与Olsen-P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01),说明四种形态磷素均为土壤有效磷源。土壤全磷和有效磷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01),土壤有效磷与植株地上部分(籽粒+秸秆)以及地下部分(根)全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同时基于CaCl_(2)-P与Olsen-P的相关性分析,认为该区域能造成环境风险的土壤有效磷阈值为30 mg·kg^(–1),超过环境阈值,环境污染风险会大大增加。因此,针对该区域土壤磷库较强的空间差异性,建议在区域养分管理以及环境保护过程中重点关注土壤磷的高效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土 全磷 有效性 环境阈值 时空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埃希菌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8
作者 袁佳慧 蔡培泉 糜祖煌 《现代实用医学》 2019年第3期421-423,共3页
大肠埃希菌是医院内常见的条件致病菌,容易造成部分免疫力低下患者形成腹腔感染、尿道炎及血流感染等。近年来,随着抗菌药物的使用日益增多,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也在逐年上升。2014年CHINET耐药性监测网检测结果表明:2005—2014年间临床... 大肠埃希菌是医院内常见的条件致病菌,容易造成部分免疫力低下患者形成腹腔感染、尿道炎及血流感染等。近年来,随着抗菌药物的使用日益增多,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也在逐年上升。2014年CHINET耐药性监测网检测结果表明:2005—2014年间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的数量增长十分明显,且其对很多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也在逐年升高。其中2014年显示: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最高,达86%;哌拉西林其次,为71.6%;对头孢唑林、头孢呋辛的耐药率均高于60 %;而对临床上一些高档抗菌药物如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等,耐药率较低,低于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埃希菌 耐药机制 抗菌药物 临床分离 条件致病菌 免疫力低下 耐药性 耐药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有机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19
作者 张久明 来永才 +4 位作者 钱春荣 朱莹雪 袁佳慧 匡恩俊 迟凤琴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3年第8期94-98,共5页
为了巩固黑龙江省大粮仓的“绿色”基础,彰显“有机”本质,通过阐述有机农业的相关概念,深入分析了黑龙江省有机农业的发展现状,并对黑龙江省有机农业产业发展中土壤退化的生态环境问题以及企业、有机市场和技术质量等缺陷加以总结,针... 为了巩固黑龙江省大粮仓的“绿色”基础,彰显“有机”本质,通过阐述有机农业的相关概念,深入分析了黑龙江省有机农业的发展现状,并对黑龙江省有机农业产业发展中土壤退化的生态环境问题以及企业、有机市场和技术质量等缺陷加以总结,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优化区域布局、提高企业知名度、保障有机产品品质安全、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完善有机认证体系、加强技术创新的对策及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农业 发展现状 黑龙江省 有机认证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ISSIM交叉路口交通信号配时优化研究——以南京市江北新区澳林广场交叉路口为例 被引量:2
20
作者 袁佳慧 梁冬菊 陈苡柠 《科技资讯》 2019年第18期58-59,共2页
交叉口合理信号配时是提高路网交通通行能力的重要措施之一,具有成本低、效率高等优点。该文以南京市江北新区澳林广场交叉路口为例,研究了现有交通信号配时不合理性与该交叉路口交通拥堵问题的关系。结合交通流量实地调查及理论分析,... 交叉口合理信号配时是提高路网交通通行能力的重要措施之一,具有成本低、效率高等优点。该文以南京市江北新区澳林广场交叉路口为例,研究了现有交通信号配时不合理性与该交叉路口交通拥堵问题的关系。结合交通流量实地调查及理论分析,提出了3种不同的优化方案。利用VISSIM交通微观仿真软件,对3种方案的延误时间、停车次数、排队长度等各指标进行了分析及比较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信号配时 优化 配时算法 VISSIM微观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