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宁夏灵新煤矿采空区破损围岩的储水特征研究
1
作者 虎晓龙 王恩志 +3 位作者 刘晓丽 宋喜东 王玉凯 姚文理 《中国煤炭地质》 2024年第12期1-5,共5页
煤矿工作面开采结束后的采空区具备修建地下水库的优势,采空区上覆破损岩体的导水特性是煤矿地下水库建设的核心技术之一。以灵新煤矿为研究对象,通过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试验等方法,对灵新煤矿一采区北翼采空区破损围岩的孔... 煤矿工作面开采结束后的采空区具备修建地下水库的优势,采空区上覆破损岩体的导水特性是煤矿地下水库建设的核心技术之一。以灵新煤矿为研究对象,通过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试验等方法,对灵新煤矿一采区北翼采空区破损围岩的孔隙率展开深入研究。基于灵新煤矿上三带岩性分类和强度特征,确定了15#煤层、16#煤层的最大垮落带高度,分别为15.3m和11.26m。采用3D-DDA数值模拟法确定灵新煤矿垮落带及导水裂隙带形态特征,利用图像对比法计算出垮落带的孔隙率约为0.201,导水裂缝带的孔隙率为0.086。根据灵新煤矿地下水库储水空间及储水系数,计算得出总库容为439.69万m3。该研究方法为煤矿采空区的资源化再利用提供了理论方法与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空区利用 地下水库 储水系数 数值模拟 库容曲线 灵新煤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动影响下倾斜煤层蠕变巷道支护技术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虎晓龙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6-54,共9页
针对灵新煤矿061601综采工作面运输巷部分区域发生蠕变,原有支护方案不能较好的控制围岩变形的情况,利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试验进行倾斜煤层巷道围岩蠕变效应及支护技术研究。根据研究分析可知,在工作面掘进和回采阶段,巷道端头... 针对灵新煤矿061601综采工作面运输巷部分区域发生蠕变,原有支护方案不能较好的控制围岩变形的情况,利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试验进行倾斜煤层巷道围岩蠕变效应及支护技术研究。根据研究分析可知,在工作面掘进和回采阶段,巷道端头及煤柱帮区域应力集中较严重,且通过增加初始支护力对控制回采巷道围岩塑性区范围起正相关作用,在多阶段下原始支护和优化支护方案模拟对比分析,确定支护方案优化后,能够有效改善巷道浅部围岩承载能力,减缓围岩破坏小范围扩展,说明支护方案能够有效高巷道围岩抗变形能力。同时,在现场应用中优化后支护方案能够分别提升顶底板和两帮围岩控制能力,变形控制效果分别提升达到75.84%和65.49%,即整体巷道优化后的支护方案对围岩控制效果更有效,为矿井安全生产提供重要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岩蠕变 塑性软化区 塑性残余区 多阶段扰动 变形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尿激酶治疗脑室出血穿刺术后血肿引流效果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陈伟 马晓 +2 位作者 虎晓龙 陈中伟 杨立山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6期519-520,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尿激酶治疗脑室出血穿刺术后血肿引流效果,从而给临床提供有意义的治疗建议。方法选取高血压脑出血并破入脑室(继发性脑室出血)患者59例,原发性脑室出血患者17例,2组均根据出血量等情况选择不同术式,2组病例情况相近,...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尿激酶治疗脑室出血穿刺术后血肿引流效果,从而给临床提供有意义的治疗建议。方法选取高血压脑出血并破入脑室(继发性脑室出血)患者59例,原发性脑室出血患者17例,2组均根据出血量等情况选择不同术式,2组病例情况相近,有可比性。术后分别给予3万U、5万U 2种不同剂量尿激酶溶解血凝块促进脑室内积血引出。结果治疗前2组格拉斯哥评分相近,著差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3 d时,尿激酶格拉斯哥评分小剂量组、中等剂量组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 d后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表现为治疗后2、4周时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长期日常生活能力评价,中等剂量组患者生活质量、社会行为能力较小剂量组者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提示中等剂量尿激酶较小剂量有更好的促进脑室积血排出、通畅脑室、减轻脑组织损害、改善预后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室出血 尿激酶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漠微砂强化混凝处理高浊度矿井水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邸卫猛 王雨晨 +2 位作者 宋喜东 虎晓龙 黄玲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8-34,共7页
为探究沙漠砂强化混凝处理高浊矿井水的效果,采用沙漠微砂、阴离子PAM与FeCl_(3)作为混凝剂体系,以煤矿煤粉和岩粉模拟的高浊度矿井水为研究对象,对三者投加量组成、投加顺序、搅拌强度和pH条件对除浊效果的影响进行试验研究。同时通过... 为探究沙漠砂强化混凝处理高浊矿井水的效果,采用沙漠微砂、阴离子PAM与FeCl_(3)作为混凝剂体系,以煤矿煤粉和岩粉模拟的高浊度矿井水为研究对象,对三者投加量组成、投加顺序、搅拌强度和pH条件对除浊效果的影响进行试验研究。同时通过分析水样浊度、颗粒Zeta电位以及絮凝体清晰沉淀面出现时间分析了三者及其组合的混凝机理。结果表明,6000 NTU高浊矿井水的混凝处理最佳条件为在原水碱度下,先投加4 g/L重砂300 r/min下搅拌1 min,其次投加0.8 mg/L PAM在300 r/min下搅拌1 min,之后再投加96 mg/L FeCl3在300 r/min下搅拌4 min,最后共同在50 r/min下慢搅5 min。搅拌后,原水Zeta电位接近“0”电位,絮凝体清晰沉淀面出现时间为52 s,经过20 min沉淀后原水浊度能达到3 NTU以下。分析表明高浊度矿井水混凝过程中,三者组合中沙漠微砂不但有压载密实作用,而且强化了体系的吸附电中和作用。沙漠微砂应用于强化混凝处理高浊矿井水完全可行,而且能提高处理效率,减少处理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漠微砂 阴离子PAM FeCl_(3) 高浊度矿井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掘机载自动式液压装置前探梁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虎晓龙 《科技风》 2012年第12期63-63,共1页
目前综掘巷道临时支护两种方式:多条金属前探梁(三根5m长的2.5寸钢管)支护和自动式液压装置前探梁支护,本文对自动式液压装置前探梁的主要技术参数及现场实际应用情况进行了具体阐述,为自动式液压装置前探梁的使用前景提供有力的依据。
关键词 自动式液压装置前探梁 临时支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距离煤层外错式布置下伏巷道断面优化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黄辉 虎晓龙 +5 位作者 张杰 崔振强 郑文军 胡浩东 崔海龙 林科文 《煤炭技术》 CAS 2024年第12期9-12,共4页
针对宁夏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灵新煤矿六采区近距离煤层外错式布置下伏巷道围岩稳定性控制问题,对061601风巷原梯形巷道断面形状进行优化,以保障巷道掘进安全。提出将梯形巷道断面变更为直墙半圆拱断面的优化方案,通过FLAC^(3D)建立工程地... 针对宁夏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灵新煤矿六采区近距离煤层外错式布置下伏巷道围岩稳定性控制问题,对061601风巷原梯形巷道断面形状进行优化,以保障巷道掘进安全。提出将梯形巷道断面变更为直墙半圆拱断面的优化方案,通过FLAC^(3D)建立工程地质模型,分析061601风巷巷道断面优化前后应力及塑性区分布特征,并进行工业性实验,监测围岩松动圈发育情况与顶板下沉量。数值模拟与现场监测结果表明:将巷道由断面梯形优化为直墙半圆拱,可有效提高围岩完整性,降低巷道塑性区范围,减少巷道顶板下沉量,保障了生产安全需要,达到了预期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距离煤层 外错式布置 巷道断面优化 直墙半圆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宝塔山含水层水文地质特征 被引量:1
7
作者 赵宝峰 魏启明 +2 位作者 吕玉广 虎晓龙 刘晓明 《中国煤炭地质》 2024年第6期52-57,共6页
为了避免鄂尔多斯盆地西缘煤矿发生底板砂岩水害,需要掌握区域含煤地层底部宝塔山含水层水文地质特征。通过对详查、勘探、水文地质补充勘探、放水试验等不同阶段对宝塔山含水层开展水文地质探查工作,并对各阶段探查结果进行分析,认为... 为了避免鄂尔多斯盆地西缘煤矿发生底板砂岩水害,需要掌握区域含煤地层底部宝塔山含水层水文地质特征。通过对详查、勘探、水文地质补充勘探、放水试验等不同阶段对宝塔山含水层开展水文地质探查工作,并对各阶段探查结果进行分析,认为通过水文地质补充勘探和放水试验获取的含水层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符合实际情况。研究区宝塔山含水层的平均厚度为65m,单位涌水量和渗透系数平均值分别为0.277 1L/(s·m)和0.572 3m/d,并且富水性和渗透性表现出不均一性,宝塔山含水层水位呈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宝塔山含水层地下水属于高矿化度水。通过公式计算和放水试验分析,宝塔山含水层具有良好的可疏性。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宝塔山含水层厚度大、水位高、富水性和渗透性较强,是威胁下组煤采掘活动的主要水害类型,可以采取疏水降压的措施来避免底板宝塔山含水层水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水防治 宝塔山含水层 水文地质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采空区破损煤岩层的渗透性研究
8
作者 宋喜东 王恩志 +6 位作者 刘晓丽 虎晓龙 金慧 高峻 姚文理 郭万平 孙一奇 《中国矿山工程》 2024年第4期32-37,共6页
利用矿井资源修建地下储库有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掌握矿井储存空间内煤岩层渗透特性,是确定地下储库储存容量,保障储能系统稳定性和安全性的前提。本文以灵新煤矿矿井浓盐水地下储库工程为背景,开展... 利用矿井资源修建地下储库有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掌握矿井储存空间内煤岩层渗透特性,是确定地下储库储存容量,保障储能系统稳定性和安全性的前提。本文以灵新煤矿矿井浓盐水地下储库工程为背景,开展现场原位压水试验,对采掘完成的矿区煤岩层渗透特性进行研究,探明了矿区遗留煤柱、采区顶、低板的渗透特性和透水能力。试验结果表明各煤层遗留煤柱的稳定流量值为1.0~6.12 L/min,15和16煤顶板稳定流量为1.76~8.82 L/min,16煤的底板稳定渗流量为1.971~8.82 L/min。在此基础上,计算了各层煤柱透水率为0.046~0.261 Lu,顶板透水率为0.07~0.162 Lu,底板透水率为0.042,其中16煤煤柱透水率最大,为0.261 Lu。煤岩层透水性较差,有利于修建地下储库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采空区 破损岩体 地下储库 压水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缓倾斜煤层采动底板破坏空间特征研究及应用
9
作者 黄辉 宋喜东 +5 位作者 虎晓龙 高峻 黄忠正 曹永刚 马金林 王傲 《矿业安全与环保》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3-88,共6页
以灵新煤矿061405工作面为工程背景,基于弹性力学理论和数值模拟软件研究采动缓倾斜底板应力分布及空间破坏特征,并提出考虑底板破坏空间特征的突水危险性评价方法。结果表明:采动缓倾斜底板最大破坏深度解析值为21.5 m;沿工作面倾向采... 以灵新煤矿061405工作面为工程背景,基于弹性力学理论和数值模拟软件研究采动缓倾斜底板应力分布及空间破坏特征,并提出考虑底板破坏空间特征的突水危险性评价方法。结果表明:采动缓倾斜底板最大破坏深度解析值为21.5 m;沿工作面倾向采动底板破坏形态呈现“非对称倒马鞍”形且具有“靠近采空区上侧破坏深度小、下侧破坏深度大”的特征;采动缓倾斜底板破坏空间特征整体呈现从采空区中心区域向四周断层式增长的不对称变化趋势。考虑底板破坏空间特征的突水危险性评价结果与开采实践情况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倾斜煤层 采动底板 空间破坏特征 理论解析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溶性油类和溶解性有机物对砂加载混凝沉淀处理高悬浮矿井水效果的影响
10
作者 王雨晨 邸卫猛 +3 位作者 虎晓龙 宋喜东 郝春明 刘硕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9316-9323,共8页
矿井水中可溶性油类和溶解性有机物含量对石英砂加载混凝沉淀效果的影响很少有系统的研究,影响机制也不清晰。为此,选用石英砂加载混凝处理高悬浮矿井水为研究对象,分析矿井水中乳化油、浓缩液、腐殖酸(humic acid,HA)、富里酸(fulvic a... 矿井水中可溶性油类和溶解性有机物含量对石英砂加载混凝沉淀效果的影响很少有系统的研究,影响机制也不清晰。为此,选用石英砂加载混凝处理高悬浮矿井水为研究对象,分析矿井水中乳化油、浓缩液、腐殖酸(humic acid,HA)、富里酸(fulvic acid,FA)和L-色氨酸(L-tryptophan,LA)含量对石英砂加载混凝处理高悬浮物矿井水效率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矿井水中乳化油、浓缩液和过量的HA含量不利于加载混凝沉淀处理的效率和沉淀速率。HA、LA和适量的FA含量并不能影响加载混凝沉淀处理高悬浮物矿井水的效率和沉降速率。响应面分析结果表明乳化油和浓缩液的浓度变化对砂加载混凝沉淀效率和过程的影响较大,而HA、FA和LA的浓度变化则对其影响较小。该结果为进一步认知砂加载混凝处理工艺,提升其处理效率,实现中国煤矿矿井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化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化油 浓缩液 腐殖酸 黄腐酸 L-色氨酸 混凝沉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灵新煤矿深部六采区地应力分布规律研究及其工程应用
11
作者 李小龙 虎晓龙 +4 位作者 崔振强 张杰 赵雷 闫仑 孙佳龙 《煤炭技术》 CAS 2024年第9期54-57,共4页
为了研究灵新煤矿深部六采区的地应力分布规律及其对巷道支护的影响,采用小孔径水压致裂地应力测试装备与方法,对灵新煤矿六采区8个测点进行地应力的测量,得到了8个测点的地应力大小与方向分布。测量结果表明,磁窑堡向斜构造对灵新煤矿... 为了研究灵新煤矿深部六采区的地应力分布规律及其对巷道支护的影响,采用小孔径水压致裂地应力测试装备与方法,对灵新煤矿六采区8个测点进行地应力的测量,得到了8个测点的地应力大小与方向分布。测量结果表明,磁窑堡向斜构造对灵新煤矿六采区地应力分布特征起主导作用;以+985 m水平为分界点,+985 m水平以浅为低应力区,+985 m水平以深为中等应力区;建立了灵新煤矿六采区最大水平主应力与最小水平主应力随与磁窑堡向斜轴距离变化关系;优化了灵新煤矿六采区回采巷道支护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压致裂 地应力 深部采区 构造应力 磁窑堡向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煤工作面过封闭不良钻孔涌水量预测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虎晓龙 高峻 +2 位作者 宋喜东 黄辉 张文慧 《工程勘察》 2023年第12期40-45,80,共7页
封闭不良钻孔是诱发煤矿突/涌水事故的潜在突水通道之一。采掘期间,揭露沟通上、下部含水层的不良钻孔,存在较大突水隐患。当前研究集中于封闭不良钻孔防治水措施,而忽略了钻孔涌水量预测研究。为此,在分析不良钻孔导水性和概化钻孔结... 封闭不良钻孔是诱发煤矿突/涌水事故的潜在突水通道之一。采掘期间,揭露沟通上、下部含水层的不良钻孔,存在较大突水隐患。当前研究集中于封闭不良钻孔防治水措施,而忽略了钻孔涌水量预测研究。为此,在分析不良钻孔导水性和概化钻孔结构模型的基础上,建立“含水层—井”模型,预测工作面上覆采空区积水通过钻孔的涌水量;基于含水层厚度有限的承压水非完整井理论,预测底板承压含水层通过钻孔的涌水量;最后,基于谢才公式预测钻孔最大涌水量,并成功应用于灵新煤矿061405工作面3个封闭不良钻孔的涌水量预测中。结果表明:404#、506#、1#钻孔的上覆采空区积水正常涌水量分别为15.64m^(3)/h、18.67m^(3)/h、21.68m^(3)/h,最大涌水量均约为145m^(3)/h;不同时段(1998年和2018年)含水层平均厚度和最大厚度条件下,506#、1#钻孔底板承压含水层正常涌水量在15.51~25.06m^(3)/h,最大涌水量约为137 m^(3)/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闭不良钻孔 涌水量 “含水层—井”模型 承压水非完整井 谢才公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智能化开采技术创新与发展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虎晓龙 殷华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2期10-12,共3页
介绍了煤矿开采的人工、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发展历程。总结了近10a我国煤矿智能化开采技术的实践应用与创新发展成果,分析得出我国智能化开采技术在智能化开采控制系统、无人采煤技术、井下虚拟现实技术、远程遥控技术等方... 介绍了煤矿开采的人工、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发展历程。总结了近10a我国煤矿智能化开采技术的实践应用与创新发展成果,分析得出我国智能化开采技术在智能化开采控制系统、无人采煤技术、井下虚拟现实技术、远程遥控技术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结合煤矿智能化开采的发展目标,探索了智能化开采技术的发展方向,主要包括智能探测技术、智能导航技术、5G互联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煤矿 智能化开采 无人采煤 远程干预 矿井虚拟现实 5G互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覆岩及地下水联合作用下煤矿地下水库人工坝体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虎晓龙 宋丹青 +3 位作者 刘晓丽 甄维鹏 宋喜东 武书泉 《河北水利电力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1-7,共7页
地下水库是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的重要工程措施之一,利用煤矿采空区建设矿井地下水库对实现矿井采空区地下空间及矿井水资源化、能源化利用,促进矿区环境生态保护意义重大。以宁夏灵新煤矿为例,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三维数值模型,研究上覆... 地下水库是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的重要工程措施之一,利用煤矿采空区建设矿井地下水库对实现矿井采空区地下空间及矿井水资源化、能源化利用,促进矿区环境生态保护意义重大。以宁夏灵新煤矿为例,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三维数值模型,研究上覆岩体及设计水头荷载作用下煤矿地下水库人工坝体力学变形特性。研究表明:地下水库人工坝体及围岩的变形主要集中于迎水侧的拱形砌碹支架前段底板区域,挡水坝体变形集中在其中部区域,坝体的最大位移小于1 mm;坝体的最大应力集中于砌碹支架顶板处,挡水坝体的最大应力集中在其外侧区域,围岩的最大应力集中在其与砌碹支架交界处,坝体的最大应力小于3.325 MPa;坝体的最大等效塑性应变分布于迎水侧砌碹支架与挡水坝体交界区域,数值计算及安全系数分析表明,倒锥形坝体的结构稳定性良好,满足地下水库建设和运营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 地下水库 覆岩 设计水头荷载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膜法集成工艺在井下高矿化度矿井水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5
作者 虎晓龙 李小龙 +5 位作者 武书泉 宋喜东 邸卫猛 王志慧 赵雷 崔永红 《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 CAS 2021年第1期89-91,95,I0001,共5页
以灵新煤矿高矿化度矿井水井下处理项目为例,针对项目的原水水质、水量以及项目立项预期,探讨了(直滤+反渗透)的“双膜法”集成工艺在矿井井下处理高矿化度矿井水的应用情况。
关键词 井下 水处理 双膜法工艺 浓盐水封存 可行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灵新煤矿061404工作面CO分布特征及危险区域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虎晓龙 张羽琛 +4 位作者 张海洋 赵刚 翟小伟 任立峰 马腾 《煤炭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82-185,共4页
为了研究灵新煤矿061404工作面CO分布特征及自燃危险区域分布规律,采用实验测试和现场观测相结合,通过程序升温实验得到了煤氧化过程中CO产生率、氧浓度与煤温的关系;采用现场观测得到了工作面及采空区CO分布特征。研究表明:灵新煤矿在... 为了研究灵新煤矿061404工作面CO分布特征及自燃危险区域分布规律,采用实验测试和现场观测相结合,通过程序升温实验得到了煤氧化过程中CO产生率、氧浓度与煤温的关系;采用现场观测得到了工作面及采空区CO分布特征。研究表明:灵新煤矿在常温下产生微量CO,且CO产生率随氧浓度、煤温增加而增大,煤样易于氧化;采空区CO呈“凹”字形分布,工作面CO沿煤层倾向从进风侧向回风侧逐渐增大;根据工作面采空区CO分布规律,判断CO来源主要途径为采空区遗煤低温氧化,截煤过程中新鲜煤体氧化产生CO气体的影响较小,同时提出了灵新矿061404工作面上隅角的煤自燃CO气体预报定量指标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空区 煤自燃 CO分布 危险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灵新煤矿煤自然发火规律及指标气体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虎晓龙 朱德清 +5 位作者 张海洋 张羽琛 翟小伟 杨冲 任立峰 马腾 《煤》 2023年第2期1-5,10,共6页
利用大型煤自燃试验台对灵新煤矿16号煤层煤样在常温170℃范围内的氧化特性和指标气体参数规律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煤温以26 d和37 d为界呈现出不同的升温速率;期间CO、CO_(2)为煤氧反应的主要产物,其余指标气体陆续由煤体氧化与分解... 利用大型煤自燃试验台对灵新煤矿16号煤层煤样在常温170℃范围内的氧化特性和指标气体参数规律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煤温以26 d和37 d为界呈现出不同的升温速率;期间CO、CO_(2)为煤氧反应的主要产物,其余指标气体陆续由煤体氧化与分解产生且浓度较低;随着煤温的不断升高,实验炉内最高温度点的位置主要沿中轴线变化,并逐渐向进风口下移。此外,对于指标气体的讨论结果表明,炉内O_(2)浓度沿气流方向从进口侧开始逐渐降低,而CO和CO_(2)浓度则表现出相反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为现场煤自燃的预测和防治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自然发火 指标气体 特征温度 放热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地下水库渗流场演化规律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黄辉 王恩志 +2 位作者 刘晓丽 李小龙 虎晓龙 《河北水利电力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7-13,共7页
煤矿的地下开采引起上覆岩体的变形、破坏,显著改变着地下水的原始径流。利用煤矿采空区修建地下水库,不仅能够保护矿区地下水资源流失,也能减小高矿化度矿井水排放对矿区生态环境的污染。文中利用自主研发的数值计算软件,模拟了煤矿工... 煤矿的地下开采引起上覆岩体的变形、破坏,显著改变着地下水的原始径流。利用煤矿采空区修建地下水库,不仅能够保护矿区地下水资源流失,也能减小高矿化度矿井水排放对矿区生态环境的污染。文中利用自主研发的数值计算软件,模拟了煤矿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地水位的变化,探究了煤矿地下水库渗流场的演化规律,揭示了不同工况下地下水库的安全性。研究结果能够预测地下水的流动特性,为地下水的保护提供理论支撑和技术指导,是实现生态脆弱煤矿区保水开采和非常规水资源的高效利用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开采 岩体变形 地下水库 地下水渗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矿化度矿井水井下深度处理与浓盐水封存技术研究 被引量:25
19
作者 郭强 宋喜东 +2 位作者 虎晓龙 高峻 李井峰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6-19,共4页
高矿化度矿井水的深度处理及零排放是西部地区煤矿企业面临的严峻问题之一。文章围绕灵新煤矿高矿化度矿井水处理工程,详细论述了"直滤系统+反渗透系统"深度处理工艺和浓盐水井下封存技术。相较于地面处理系统,矿井水井下处... 高矿化度矿井水的深度处理及零排放是西部地区煤矿企业面临的严峻问题之一。文章围绕灵新煤矿高矿化度矿井水处理工程,详细论述了"直滤系统+反渗透系统"深度处理工艺和浓盐水井下封存技术。相较于地面处理系统,矿井水井下处理系统不仅实现了井下污水零升井的目标,而且大幅降低了投资和运行成本。同时,利用采空区进行浓盐废水井下封存,也为矿井水处理零排放提供了一条新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矿化度矿井水 悬浮物 井下处理 零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灵新煤矿高矿化度矿井水井下分级处理技术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蒋斌斌 虎晓龙 +1 位作者 郭强 刘新杰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83-85,共3页
根据灵新煤矿矿井水水文地质条件、涌水量和涌水水质资料等综合考虑,对灵新煤矿高矿化度矿井水提出了井下分级处理技术和浓盐水封存技术,改变了在地面建设传统的矿井水处理模式,有效的实现了"地面清水零入井、井下污水零升井"... 根据灵新煤矿矿井水水文地质条件、涌水量和涌水水质资料等综合考虑,对灵新煤矿高矿化度矿井水提出了井下分级处理技术和浓盐水封存技术,改变了在地面建设传统的矿井水处理模式,有效的实现了"地面清水零入井、井下污水零升井"的双零目标,节约了地面生活水,保护了地下水资源,有效保障了矿区的可持续发展,为矿井水的处理利用技术开辟了新的技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矿化度矿井水 井下分级处理技术 浓盐水封存技术 涌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