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43
篇文章
<
1
2
…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薛龙春作品
1
作者
薛龙春
《中国书画》
2023年第9期136-136,共1页
《中国书画》创刊20周年寄语:从2004年发表第一篇文章《从韵味到姿态:(阁帖)的传播与书法语境的转换》,20年来我已陆续在《中国书画》杂志发表19篇文章与书评,这还不包括我曾经应邀写过一年专栏。
关键词
书评
创刊20周年
《中国书画》
专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薛龙春作品
2
作者
薛龙春
《大学书法》
2023年第1期140-141,共2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薛龙春书家作品欣赏
3
作者
薛龙春
《七彩语文(初中)》
2013年第6期9-11,共3页
关键词
薛龙春
曹全碑
《兰亭序》
汉简
原文传递
艺术史有没有自己的方法——白谦慎、薛龙春对话
被引量:
1
4
作者
白谦慎
薛龙春
《国画家》
2016年第3期9-12,共4页
薛龙春(以下简称"薛"):一转眼,三联书店版《傅山的世界——十七世纪中国书法的嬗变》(2006年4月1日出版)出版已十年了。记得当时有人说,傅山有什么好研究的?他不过是二流甚至三流的书家。这个观念在中国书学界曾经深入人心,就...
薛龙春(以下简称"薛"):一转眼,三联书店版《傅山的世界——十七世纪中国书法的嬗变》(2006年4月1日出版)出版已十年了。记得当时有人说,傅山有什么好研究的?他不过是二流甚至三流的书家。这个观念在中国书学界曾经深入人心,就是学术要做大题目。其实说得也没错,艺术史研究的选题确实不能太小,但对于什么是"大"却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名气大、水平高是大,但素材的丰富性也是一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薛龙春
艺术史研究
白谦
十七世纪
三联书店
中国艺术史
碑学
华人德
书风
八大山人
原文传递
晚近书法的特殊格局:二王经典与“二王以外”
5
作者
薛龙春
《大学书法》
2024年第1期156-160,共5页
从赵壹《非草书》中所描绘的场景看,至迟在汉代末年,人们已能从文字书写中感受到乐趣,并投入大量精力临学草书,乃至到了专用为务、忘其罢(疲)劳的地步。而书写的文字也在这个时期开始进入收藏领域。东汉以后,中国书法的发展至少经历了...
从赵壹《非草书》中所描绘的场景看,至迟在汉代末年,人们已能从文字书写中感受到乐趣,并投入大量精力临学草书,乃至到了专用为务、忘其罢(疲)劳的地步。而书写的文字也在这个时期开始进入收藏领域。东汉以后,中国书法的发展至少经历了四次重要的转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草书》
收藏领域
文字书写
二王
草书
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明末清初碑刻研究中的书学观念
被引量:
15
6
作者
薛龙春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2-39,共8页
明末清初,大批学者亲历山东、山西、河北、河南、陕西、北京、南京等地访求以汉碑为主的金石遗文,耸动为一时风气。证经补史的同时,学者们发掘出汉碑与二王书风迥异的审美趣味——气味之古与形态之拙,“古拙”意趣得到时人普遍的认同与...
明末清初,大批学者亲历山东、山西、河北、河南、陕西、北京、南京等地访求以汉碑为主的金石遗文,耸动为一时风气。证经补史的同时,学者们发掘出汉碑与二王书风迥异的审美趣味——气味之古与形态之拙,“古拙”意趣得到时人普遍的认同与激赏,并贯穿了碑学的始终。然而,访碑家们对于北朝碑刻中的“丑”、“怪”、“俗”现象,基本持否定态度,这与乾嘉以后的风尚有较大差别。大批汉碑的发现、椎拓与传播,为临池提供了极好的范本,于是“汉法大恢天下”,以郑籚为代表的清初隶书创作与明人划出一道鸿沟。明末清初汉碑热与汉隶振兴雄辩地说明,康有为关于碑学肇始于清中叶的说法是难以成立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末清初
访碑
碑学
隶书
古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郑簠隶书流派钩稽
被引量:
3
7
作者
薛龙春
沈歆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9-34,共6页
本文对清初隶书名家郑簠的及门弟子、生前追随者与后来受其影响的书家进行全面钩稽,勾勒出以郑簠为核心人物的一大隶书流派。此一流派的活动时间为康熙至乾隆朝,人员主要集中于南京、扬州、徽州、山东、浙江、福建等地。他们的隶书取法...
本文对清初隶书名家郑簠的及门弟子、生前追随者与后来受其影响的书家进行全面钩稽,勾勒出以郑簠为核心人物的一大隶书流派。此一流派的活动时间为康熙至乾隆朝,人员主要集中于南京、扬州、徽州、山东、浙江、福建等地。他们的隶书取法汉碑,强调书写的气势与节奏感,在风格上不出郑簠藩篱。乾、嘉以还,因为碑学风尚的转变,郑簠的隶书遭到强烈批评,这一流派遂渐次式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簋
隶书
流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王铎(1593-1652)与集王字碑
被引量:
4
8
作者
薛龙春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12,共7页
自唐高宗朝僧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成后,集王成为一时风气,影响波及北宋,后渐趋式微。明末清初金石学振起,古代集王字碑的发现、著录与评价是其内容之一。在这一学术史背景下,北方地区的一些碑志中出现集王风气的复兴。王铎就是其间...
自唐高宗朝僧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成后,集王成为一时风气,影响波及北宋,后渐趋式微。明末清初金石学振起,古代集王字碑的发现、著录与评价是其内容之一。在这一学术史背景下,北方地区的一些碑志中出现集王风气的复兴。王铎就是其间一位关键人物,除了他本人书碑常准绳于古代集王字碑之外,亦影响了身边一些友人,他甚至还为友人介绍刻工。王铎参与集王字碑的兴趣,与其《圣教序》研究者的角色、尊崇二王的书学取径以及较量前贤的心理有很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铎
集王字碑
明末清初
金石学
《圣教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上博本”为文徵明《停云馆言别图》原本商榷
被引量:
4
9
作者
薛龙春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9-91,共3页
文徵明《停云馆言别图》目前所见有四,分别藏上海博物馆、日本桥本末吉与天津艺术博物馆与台北故宫博物院。单国霖先生认为“台北本”为拼合之作,而“上博本”乃文徵明《停云馆言别图》原本。本文对其关于原本的认定持不同意见。检讨受...
文徵明《停云馆言别图》目前所见有四,分别藏上海博物馆、日本桥本末吉与天津艺术博物馆与台北故宫博物院。单国霖先生认为“台北本”为拼合之作,而“上博本”乃文徵明《停云馆言别图》原本。本文对其关于原本的认定持不同意见。检讨受图人王宠行迹,其贡入太学在嘉靖庚寅(1529),而嘉靖丁亥(1527)既无北京之行,亦无南京之行。因而款署“嘉靖丁亥”的“上博本”不仅不是原本,且为伪作无疑。笔者认为对画幅款识中“赴南雍”一语应作宽泛的理解,则王宠嘉靖辛卯(1531)参加乡试,曾有南雍之行,因而款署“嘉靖辛卯”的“天津本”与“桥本本”更为可靠。本文继而又考王宠改字(由履仁改为履吉)时间为嘉靖戊寅(1518)春,则“桥本本”中文徵明仍以“履仁”称王宠,恰好暴露其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停云馆言别图》
文徵明
王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匆匆不暇草书”——兼及《非草书》的可靠性
被引量:
5
10
作者
薛龙春
《东南文化》
2002年第7期78-81,共4页
“匆匆不暇草书”不是张芝的自述,而是时人对张芝草书的称呼。《非草书》成书时间在汉献帝初平以后,今《法书要录》本与张怀馞所见或有出入,但主要内容是一致的,决不可能面目全非。
关键词
《非草书》
草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王宠门生与追随者考
被引量:
1
11
作者
薛龙春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1-59,182,共9页
王宠是明中叶吴门书派的代表书家之一,然行年仅四十,各书记其生平行迹皆颇为简略。本文结合传世作品及相关文献,详细钩沉他当日的门生,同时及后来的追随者,以期于吴门书派的传承脉络研究中有补苴之功。
关键词
吴门书派
王宠
门生
追随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守令作篇”与“匆匆不暇草书”——兼及《非草书》的可靠性
被引量:
1
12
作者
薛龙春
《书法研究》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69-78,共10页
赵壹《非草书》中“守令作篇”与卫恒《四体书势》中“匆匆不暇草书”二语一直存在着严重的误读。本文注意到《后汉书》、《三国志》、《晋书》等正史中所录“匆匆不暇草书”一语前皆有一“号”字,但后代却被篡改为“每书云:”,或是...
赵壹《非草书》中“守令作篇”与卫恒《四体书势》中“匆匆不暇草书”二语一直存在着严重的误读。本文注意到《后汉书》、《三国志》、《晋书》等正史中所录“匆匆不暇草书”一语前皆有一“号”字,但后代却被篡改为“每书云:”,或是“常曰:”。但“匆匆不暇草书”根本就不是张芝的自述,而是外人对张芝草书的称呼,张芝的草书在当时被称为“匆匆不暇草书”。这是因为今草书写的速度是快速的,钩锁连环,指腕的动作犹如连锁反应,其书写状态是匆匆而令人目不暇接的。后世将此语理解为“匆匆忙忙,来不及写草书”,纯为臆说。由于草书书写技法的复杂性,故尔张芝很可能传一篇《草诀篇》一类的文字,《非草书》中“梁孔达写书以示姜孟颖,皆口诵其文,手楷其篇”,这个“篇”就是张芝《草诀篇》,同样,“后学之徒,竞慕二贤,守令作篇,人撰一卷”,“第以此篇研思锐精”,两句话中的“篇”也是指《草诀篇》。本文还扼要地对《非草书》的可靠性作了粗浅的探讨,认为它的成书时间在汉献帝初平以后,赵壹去世之前。今本与张怀瑾所见或有出入,但主要内容是一致的,决不可能面目全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草书》
赵壹
书法
书体
文学研究
中国
原文传递
新见黄易致赵魏札考释
被引量:
1
13
作者
薛龙春
《美术大观》
2021年第9期38-41,共4页
本文对新见黄易致赵魏长札进行了考释。1778年春,黄易报捐成功,成为济宁运河的河工,他的金石收藏也因为济宁地处鲁豫之间而有了更多的机会。初来乍到的黄易立即开始访求本地碑刻,并结纳济宁本地的金石友人,且通过他们了解到当时碑刻作...
本文对新见黄易致赵魏长札进行了考释。1778年春,黄易报捐成功,成为济宁运河的河工,他的金石收藏也因为济宁地处鲁豫之间而有了更多的机会。初来乍到的黄易立即开始访求本地碑刻,并结纳济宁本地的金石友人,且通过他们了解到当时碑刻作伪的情形。这些碑刻与信息,都成为他急切报告赵魏的内容。此札涉及众多碑刻与人物,可窥黄易甫至济宁之后的基本活动,借此我们也能理解金石拓本与书画篆刻是他与外界交结的根本纽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易
赵魏
信札
乾嘉金石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王铎与《兰亭序》《圣教序》
被引量:
4
14
作者
薛龙春
《中国书画》
2012年第7期64-69,共6页
临帖活动贯穿王铎(1593-1652年)读书于孟津谷蜥山时,他曾在墙壁上临写王羲之《十七帖》①。后来的四十多年中,无论生活是安逸还是忙乱,无论是在山中还是在水上,王铎都须臾不忘临帖②。临帖既是王铎日常活动之一,也是王铎建构其...
临帖活动贯穿王铎(1593-1652年)读书于孟津谷蜥山时,他曾在墙壁上临写王羲之《十七帖》①。后来的四十多年中,无论生活是安逸还是忙乱,无论是在山中还是在水上,王铎都须臾不忘临帖②。临帖既是王铎日常活动之一,也是王铎建构其书法风格的管道。他是明代末年董其昌之后又一力学传统的典型③。在笔者搜集到的王铎较为可靠的书画(包括刻帖)作品中,临帖作品有246件,超过总量的四分之一。这样的数量与比例,王铎以前的书家无出其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亭序》
王铎
《十七帖》
日常活动
书法风格
临帖
王羲之
董其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王宠的作伪与伪作
被引量:
3
15
作者
薛龙春
《中国书画》
2007年第10期56-63,共8页
王宠(1494~1533年),字履仁,后更字履吉,吴县人。虽四十而卒,但其书法得到时人与后人的尊崇。祝允明期盼自己去世之后,王宠能够"狎主齐盟"。①他的学生朱曰藩在他一件作品之后题道:"国朝书家谱系支山之后,其在伊人。&qu...
王宠(1494~1533年),字履仁,后更字履吉,吴县人。虽四十而卒,但其书法得到时人与后人的尊崇。祝允明期盼自己去世之后,王宠能够"狎主齐盟"。①他的学生朱曰藩在他一件作品之后题道:"国朝书家谱系支山之后,其在伊人。"②明正德、嘉靖间崛起的吴门书派,王宠乃代表人物之一,与祝允明(1461~1527年)、文徵明(1470~1559年)、陈淳(1483~1544年)并称四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微明
吴门书派
祝允明
蔡羽
王履吉
朱曰藩
李怀琳
文徵明
雅宜山人集
明正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孟津王氏的收藏活动与观念
被引量:
4
16
作者
薛龙春
《中国书画》
2009年第8期52-59,共8页
引言 王铎(1593~1652年)出生于河南孟津,其家族有善书画的传统,如高祖王鼎"善大书,暮年临池,不见老人惫气";叔祖王僖十岁就为人书志铭、写兰竹。"书法学欧率更,以书名洛下"。另一位叔祖王仪,也擅长楷书。
关键词
收藏活动
书法学
河南孟津
王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阮元《致黄易》八札考释
被引量:
2
17
作者
薛龙春
《中国书画》
2019年第9期30-33,共4页
阮元(1764—1849),字伯元,号芸台。江苏仪征人。乾隆五十四年(1789)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五十八年(1793)督山东学政,任满调浙江学政。嘉庆四年(1799)署浙江巡抚,寻实授。阮元身历乾嘉文物鼎盛之时,主持风会数十年,海内学者奉为山斗。...
阮元(1764—1849),字伯元,号芸台。江苏仪征人。乾隆五十四年(1789)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五十八年(1793)督山东学政,任满调浙江学政。嘉庆四年(1799)署浙江巡抚,寻实授。阮元身历乾嘉文物鼎盛之时,主持风会数十年,海内学者奉为山斗。阮元任山东学政时,黄易(1744—1802)正在山东运河厅同知,驻济宁,二人颇有交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阮元
黄易
考释
山东运河
庶吉士
学政
浙江
巡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谈刻帖编排对王铎墨迹的改动
被引量:
1
18
作者
薛龙春
《中国书画》
2016年第6期40-43,共4页
在艺术史研究中,艺术家的墨迹与剡帖,都是我们时常会运用的材料。尤其当我们看不到艺术家的大最墨迹时,刻帖也是讨论风格的重要参照。比如,我们在研究唐以前书家时,就常常不得不将《淳化阁帖》作为基本资料。虽然宋代以来的学者不断提...
在艺术史研究中,艺术家的墨迹与剡帖,都是我们时常会运用的材料。尤其当我们看不到艺术家的大最墨迹时,刻帖也是讨论风格的重要参照。比如,我们在研究唐以前书家时,就常常不得不将《淳化阁帖》作为基本资料。虽然宋代以来的学者不断提醒我们,《淳化阁帖》的主持者王著犯下了很多错误,除了张冠李戴之外,细节的点画与结构的差异,更是难以避免,因为这些墨迹经王著摹写,一概显得圆熟模棱。这方面的批评,我们在何良俊、王铎与阮元那里都能看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刻帖
淳化阁帖
艺术史研究
拟山园帖
何良俊
重要参照
主持者
王铎书法
青珊瑚
十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乱而能整——祝允明书法摭论
被引量:
1
19
作者
薛龙春
《中国书画》
2009年第2期4-8,I0001-I0004,25-27,共12页
明代中叶,苏州一地出现许多书画名家,形成艺术史上声名赫赫的“吴门画派”与“吴门书派”。就书法而言,万历时的大文人王世贞曾自豪地说:“天下法书归吾吴。”在这一时期的地域书法竞争中,苏州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这些书画家大多没有...
明代中叶,苏州一地出现许多书画名家,形成艺术史上声名赫赫的“吴门画派”与“吴门书派”。就书法而言,万历时的大文人王世贞曾自豪地说:“天下法书归吾吴。”在这一时期的地域书法竞争中,苏州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这些书画家大多没有显赫的官职,有些甚至都没有应过科举。吴门画派的开派人物沈周,一生居于苏州相门,家居读书,是个地道的隐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
祝允明
吴门画派
明代中叶
书画家
苏州
艺术史
王世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张怀瓘生平考
被引量:
2
20
作者
薛龙春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2004年第2期44-48,106,共6页
张怀是唐代著名书法理论家,他的许多作品如《书断》等对后代产生巨大的影响。但关于张怀本人的生平历来不为书法史家重视。本文对他的名字、郡望、家人、朋友、出仕、书法等各个侧面进行了考证,认为张怀开元间因书名被征召为翰林院书待...
张怀是唐代著名书法理论家,他的许多作品如《书断》等对后代产生巨大的影响。但关于张怀本人的生平历来不为书法史家重视。本文对他的名字、郡望、家人、朋友、出仕、书法等各个侧面进行了考证,认为张怀开元间因书名被征召为翰林院书待诏,并非通过制举,《书断》更非其干谒公卿的行卷。张怀任翰林待诏期间,先在右率府挂官领俸,后领取升州司马的俸禄,但并未到官。乾元间外放为鄂州司马,除长史。起家从八品下,终从五品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怀瓘
生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薛龙春作品
1
作者
薛龙春
机构
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艺术史系
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艺术史研究所
出处
《中国书画》
2023年第9期136-136,共1页
文摘
《中国书画》创刊20周年寄语:从2004年发表第一篇文章《从韵味到姿态:(阁帖)的传播与书法语境的转换》,20年来我已陆续在《中国书画》杂志发表19篇文章与书评,这还不包括我曾经应邀写过一年专栏。
关键词
书评
创刊20周年
《中国书画》
专栏
分类号
J292.28 [艺术—美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薛龙春作品
2
作者
薛龙春
机构
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
浙江大学艺术史系
浙江大学艺术史研究所
出处
《大学书法》
2023年第1期140-141,共2页
分类号
J2 [艺术—美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薛龙春书家作品欣赏
3
作者
薛龙春
机构
南京艺术学院艺术学研究所
沧浪书社
南京市书法家协会
江苏省直书法家协会
南京大学
出处
《七彩语文(初中)》
2013年第6期9-11,共3页
关键词
薛龙春
曹全碑
《兰亭序》
汉简
分类号
J292.2 [艺术—美术]
原文传递
题名
艺术史有没有自己的方法——白谦慎、薛龙春对话
被引量:
1
4
作者
白谦慎
薛龙春
机构
美国波士顿大学艺术史系
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
南京艺术学院艺术学研究所
出处
《国画家》
2016年第3期9-12,共4页
文摘
薛龙春(以下简称"薛"):一转眼,三联书店版《傅山的世界——十七世纪中国书法的嬗变》(2006年4月1日出版)出版已十年了。记得当时有人说,傅山有什么好研究的?他不过是二流甚至三流的书家。这个观念在中国书学界曾经深入人心,就是学术要做大题目。其实说得也没错,艺术史研究的选题确实不能太小,但对于什么是"大"却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名气大、水平高是大,但素材的丰富性也是一种大。
关键词
薛龙春
艺术史研究
白谦
十七世纪
三联书店
中国艺术史
碑学
华人德
书风
八大山人
分类号
G327.122 [文化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晚近书法的特殊格局:二王经典与“二王以外”
5
作者
薛龙春
机构
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
出处
《大学书法》
2024年第1期156-160,共5页
文摘
从赵壹《非草书》中所描绘的场景看,至迟在汉代末年,人们已能从文字书写中感受到乐趣,并投入大量精力临学草书,乃至到了专用为务、忘其罢(疲)劳的地步。而书写的文字也在这个时期开始进入收藏领域。东汉以后,中国书法的发展至少经历了四次重要的转折。
关键词
《非草书》
收藏领域
文字书写
二王
草书
书法
分类号
J292.1 [艺术—美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明末清初碑刻研究中的书学观念
被引量:
15
6
作者
薛龙春
机构
南京艺术学院艺术研究所
出处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2-39,共8页
文摘
明末清初,大批学者亲历山东、山西、河北、河南、陕西、北京、南京等地访求以汉碑为主的金石遗文,耸动为一时风气。证经补史的同时,学者们发掘出汉碑与二王书风迥异的审美趣味——气味之古与形态之拙,“古拙”意趣得到时人普遍的认同与激赏,并贯穿了碑学的始终。然而,访碑家们对于北朝碑刻中的“丑”、“怪”、“俗”现象,基本持否定态度,这与乾嘉以后的风尚有较大差别。大批汉碑的发现、椎拓与传播,为临池提供了极好的范本,于是“汉法大恢天下”,以郑籚为代表的清初隶书创作与明人划出一道鸿沟。明末清初汉碑热与汉隶振兴雄辩地说明,康有为关于碑学肇始于清中叶的说法是难以成立的。
关键词
明末清初
访碑
碑学
隶书
古拙
分类号
J292 [艺术—美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郑簠隶书流派钩稽
被引量:
3
7
作者
薛龙春
沈歆
机构
南京艺术学院艺术学研究所
南京中医药大学
出处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9-34,共6页
基金
江苏省教育厅2006年度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指导项目:(06SJD760012)
文摘
本文对清初隶书名家郑簠的及门弟子、生前追随者与后来受其影响的书家进行全面钩稽,勾勒出以郑簠为核心人物的一大隶书流派。此一流派的活动时间为康熙至乾隆朝,人员主要集中于南京、扬州、徽州、山东、浙江、福建等地。他们的隶书取法汉碑,强调书写的气势与节奏感,在风格上不出郑簠藩篱。乾、嘉以还,因为碑学风尚的转变,郑簠的隶书遭到强烈批评,这一流派遂渐次式微。
关键词
郑簋
隶书
流派
Keywords
Zheng Fu, Li Calligraphy, school
分类号
J292.32 [艺术—美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王铎(1593-1652)与集王字碑
被引量:
4
8
作者
薛龙春
机构
南京艺术学院艺术学研究所
出处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12,共7页
基金
第十届霍英东青年基金项目<王铎与晚期书法>成果之一(项目号:101100)
文摘
自唐高宗朝僧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成后,集王成为一时风气,影响波及北宋,后渐趋式微。明末清初金石学振起,古代集王字碑的发现、著录与评价是其内容之一。在这一学术史背景下,北方地区的一些碑志中出现集王风气的复兴。王铎就是其间一位关键人物,除了他本人书碑常准绳于古代集王字碑之外,亦影响了身边一些友人,他甚至还为友人介绍刻工。王铎参与集王字碑的兴趣,与其《圣教序》研究者的角色、尊崇二王的书学取径以及较量前贤的心理有很大关系。
关键词
王铎
集王字碑
明末清初
金石学
《圣教序》
Keywords
Wang Duo,Jiwang Zibei (calligraphy stele combining Wang Xizhi's calligraphic character to make an article),late Ming and early Qing Dynasty,Epigraphy,Sheng Jiao Xu
分类号
J292.2 [艺术—美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上博本”为文徵明《停云馆言别图》原本商榷
被引量:
4
9
作者
薛龙春
机构
南京艺术学院艺术学研究所
出处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9-91,共3页
文摘
文徵明《停云馆言别图》目前所见有四,分别藏上海博物馆、日本桥本末吉与天津艺术博物馆与台北故宫博物院。单国霖先生认为“台北本”为拼合之作,而“上博本”乃文徵明《停云馆言别图》原本。本文对其关于原本的认定持不同意见。检讨受图人王宠行迹,其贡入太学在嘉靖庚寅(1529),而嘉靖丁亥(1527)既无北京之行,亦无南京之行。因而款署“嘉靖丁亥”的“上博本”不仅不是原本,且为伪作无疑。笔者认为对画幅款识中“赴南雍”一语应作宽泛的理解,则王宠嘉靖辛卯(1531)参加乡试,曾有南雍之行,因而款署“嘉靖辛卯”的“天津本”与“桥本本”更为可靠。本文继而又考王宠改字(由履仁改为履吉)时间为嘉靖戊寅(1518)春,则“桥本本”中文徵明仍以“履仁”称王宠,恰好暴露其伪。
关键词
《停云馆言别图》
文徵明
王宠
分类号
J05 [艺术—艺术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匆匆不暇草书”——兼及《非草书》的可靠性
被引量:
5
10
作者
薛龙春
机构
南京艺术学院
出处
《东南文化》
2002年第7期78-81,共4页
文摘
“匆匆不暇草书”不是张芝的自述,而是时人对张芝草书的称呼。《非草书》成书时间在汉献帝初平以后,今《法书要录》本与张怀馞所见或有出入,但主要内容是一致的,决不可能面目全非。
关键词
《非草书》
草书
Keywords
Fei Caoshu scratchy calligraphy
分类号
J292.1 [艺术—美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王宠门生与追随者考
被引量:
1
11
作者
薛龙春
机构
南京艺术学院艺术学研究所
出处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1-59,182,共9页
基金
教育部社科研究2006年度一般项目成果之一
编号06JC760003
文摘
王宠是明中叶吴门书派的代表书家之一,然行年仅四十,各书记其生平行迹皆颇为简略。本文结合传世作品及相关文献,详细钩沉他当日的门生,同时及后来的追随者,以期于吴门书派的传承脉络研究中有补苴之功。
关键词
吴门书派
王宠
门生
追随者
Keywords
Wang Chong
pupil
follower
Wumen Calligraphy school
分类号
J203 [艺术—美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守令作篇”与“匆匆不暇草书”——兼及《非草书》的可靠性
被引量:
1
12
作者
薛龙春
机构
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
出处
《书法研究》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69-78,共10页
文摘
赵壹《非草书》中“守令作篇”与卫恒《四体书势》中“匆匆不暇草书”二语一直存在着严重的误读。本文注意到《后汉书》、《三国志》、《晋书》等正史中所录“匆匆不暇草书”一语前皆有一“号”字,但后代却被篡改为“每书云:”,或是“常曰:”。但“匆匆不暇草书”根本就不是张芝的自述,而是外人对张芝草书的称呼,张芝的草书在当时被称为“匆匆不暇草书”。这是因为今草书写的速度是快速的,钩锁连环,指腕的动作犹如连锁反应,其书写状态是匆匆而令人目不暇接的。后世将此语理解为“匆匆忙忙,来不及写草书”,纯为臆说。由于草书书写技法的复杂性,故尔张芝很可能传一篇《草诀篇》一类的文字,《非草书》中“梁孔达写书以示姜孟颖,皆口诵其文,手楷其篇”,这个“篇”就是张芝《草诀篇》,同样,“后学之徒,竞慕二贤,守令作篇,人撰一卷”,“第以此篇研思锐精”,两句话中的“篇”也是指《草诀篇》。本文还扼要地对《非草书》的可靠性作了粗浅的探讨,认为它的成书时间在汉献帝初平以后,赵壹去世之前。今本与张怀瑾所见或有出入,但主要内容是一致的,决不可能面目全非。
关键词
《非草书》
赵壹
书法
书体
文学研究
中国
分类号
J292.1 [艺术—美术]
I207.62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新见黄易致赵魏札考释
被引量:
1
13
作者
薛龙春
机构
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
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艺术史系
出处
《美术大观》
2021年第9期38-41,共4页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文摘
本文对新见黄易致赵魏长札进行了考释。1778年春,黄易报捐成功,成为济宁运河的河工,他的金石收藏也因为济宁地处鲁豫之间而有了更多的机会。初来乍到的黄易立即开始访求本地碑刻,并结纳济宁本地的金石友人,且通过他们了解到当时碑刻作伪的情形。这些碑刻与信息,都成为他急切报告赵魏的内容。此札涉及众多碑刻与人物,可窥黄易甫至济宁之后的基本活动,借此我们也能理解金石拓本与书画篆刻是他与外界交结的根本纽带。
关键词
黄易
赵魏
信札
乾嘉金石学
分类号
K87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K249.3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王铎与《兰亭序》《圣教序》
被引量:
4
14
作者
薛龙春
机构
南京艺术学院艺术学研究所
出处
《中国书画》
2012年第7期64-69,共6页
文摘
临帖活动贯穿王铎(1593-1652年)读书于孟津谷蜥山时,他曾在墙壁上临写王羲之《十七帖》①。后来的四十多年中,无论生活是安逸还是忙乱,无论是在山中还是在水上,王铎都须臾不忘临帖②。临帖既是王铎日常活动之一,也是王铎建构其书法风格的管道。他是明代末年董其昌之后又一力学传统的典型③。在笔者搜集到的王铎较为可靠的书画(包括刻帖)作品中,临帖作品有246件,超过总量的四分之一。这样的数量与比例,王铎以前的书家无出其右。
关键词
《兰亭序》
王铎
《十七帖》
日常活动
书法风格
临帖
王羲之
董其昌
分类号
J292.1 [艺术—美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王宠的作伪与伪作
被引量:
3
15
作者
薛龙春
机构
南京艺术学院
出处
《中国书画》
2007年第10期56-63,共8页
基金
教育部社科研究项目《王宠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06JC760003。
文摘
王宠(1494~1533年),字履仁,后更字履吉,吴县人。虽四十而卒,但其书法得到时人与后人的尊崇。祝允明期盼自己去世之后,王宠能够"狎主齐盟"。①他的学生朱曰藩在他一件作品之后题道:"国朝书家谱系支山之后,其在伊人。"②明正德、嘉靖间崛起的吴门书派,王宠乃代表人物之一,与祝允明(1461~1527年)、文徵明(1470~1559年)、陈淳(1483~1544年)并称四家。
关键词
文微明
吴门书派
祝允明
蔡羽
王履吉
朱曰藩
李怀琳
文徵明
雅宜山人集
明正德
分类号
J292.1 [艺术—美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孟津王氏的收藏活动与观念
被引量:
4
16
作者
薛龙春
机构
南京艺术学院艺术研究所
南京大学历史系
出处
《中国书画》
2009年第8期52-59,共8页
基金
第十届霍英东高校青年教师基金项目《王铎与晚明书法》成果之一,项目编号为:101100
文摘
引言 王铎(1593~1652年)出生于河南孟津,其家族有善书画的传统,如高祖王鼎"善大书,暮年临池,不见老人惫气";叔祖王僖十岁就为人书志铭、写兰竹。"书法学欧率更,以书名洛下"。另一位叔祖王仪,也擅长楷书。
关键词
收藏活动
书法学
河南孟津
王铎
分类号
G894 [文化科学—体育学]
J292.1 [艺术—美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阮元《致黄易》八札考释
被引量:
2
17
作者
薛龙春
机构
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
出处
《中国书画》
2019年第9期30-33,共4页
文摘
阮元(1764—1849),字伯元,号芸台。江苏仪征人。乾隆五十四年(1789)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五十八年(1793)督山东学政,任满调浙江学政。嘉庆四年(1799)署浙江巡抚,寻实授。阮元身历乾嘉文物鼎盛之时,主持风会数十年,海内学者奉为山斗。阮元任山东学政时,黄易(1744—1802)正在山东运河厅同知,驻济宁,二人颇有交往。
关键词
阮元
黄易
考释
山东运河
庶吉士
学政
浙江
巡抚
分类号
J292.1 [艺术—美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谈刻帖编排对王铎墨迹的改动
被引量:
1
18
作者
薛龙春
机构
南京艺术学院艺术学研究所
出处
《中国书画》
2016年第6期40-43,共4页
文摘
在艺术史研究中,艺术家的墨迹与剡帖,都是我们时常会运用的材料。尤其当我们看不到艺术家的大最墨迹时,刻帖也是讨论风格的重要参照。比如,我们在研究唐以前书家时,就常常不得不将《淳化阁帖》作为基本资料。虽然宋代以来的学者不断提醒我们,《淳化阁帖》的主持者王著犯下了很多错误,除了张冠李戴之外,细节的点画与结构的差异,更是难以避免,因为这些墨迹经王著摹写,一概显得圆熟模棱。这方面的批评,我们在何良俊、王铎与阮元那里都能看到。
关键词
刻帖
淳化阁帖
艺术史研究
拟山园帖
何良俊
重要参照
主持者
王铎书法
青珊瑚
十樵
分类号
J292.1 [艺术—美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乱而能整——祝允明书法摭论
被引量:
1
19
作者
薛龙春
机构
南京艺术学院艺术学研究所
出处
《中国书画》
2009年第2期4-8,I0001-I0004,25-27,共12页
文摘
明代中叶,苏州一地出现许多书画名家,形成艺术史上声名赫赫的“吴门画派”与“吴门书派”。就书法而言,万历时的大文人王世贞曾自豪地说:“天下法书归吾吴。”在这一时期的地域书法竞争中,苏州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这些书画家大多没有显赫的官职,有些甚至都没有应过科举。吴门画派的开派人物沈周,一生居于苏州相门,家居读书,是个地道的隐士。
关键词
书法
祝允明
吴门画派
明代中叶
书画家
苏州
艺术史
王世贞
分类号
J292.1 [艺术—美术]
G256.22 [文化科学—图书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张怀瓘生平考
被引量:
2
20
作者
薛龙春
机构
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
出处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2004年第2期44-48,106,共6页
文摘
张怀是唐代著名书法理论家,他的许多作品如《书断》等对后代产生巨大的影响。但关于张怀本人的生平历来不为书法史家重视。本文对他的名字、郡望、家人、朋友、出仕、书法等各个侧面进行了考证,认为张怀开元间因书名被征召为翰林院书待诏,并非通过制举,《书断》更非其干谒公卿的行卷。张怀任翰林待诏期间,先在右率府挂官领俸,后领取升州司马的俸禄,但并未到官。乾元间外放为鄂州司马,除长史。起家从八品下,终从五品上。
关键词
张怀瓘
生平
Keywords
Zhang HuaiGuang, lifestory, cite textually
分类号
J292 [艺术—美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薛龙春作品
薛龙春
《中国书画》
202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薛龙春作品
薛龙春
《大学书法》
202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薛龙春书家作品欣赏
薛龙春
《七彩语文(初中)》
2013
0
原文传递
4
艺术史有没有自己的方法——白谦慎、薛龙春对话
白谦慎
薛龙春
《国画家》
2016
1
原文传递
5
晚近书法的特殊格局:二王经典与“二王以外”
薛龙春
《大学书法》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明末清初碑刻研究中的书学观念
薛龙春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06
1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郑簠隶书流派钩稽
薛龙春
沈歆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07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王铎(1593-1652)与集王字碑
薛龙春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09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上博本”为文徵明《停云馆言别图》原本商榷
薛龙春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07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论“匆匆不暇草书”——兼及《非草书》的可靠性
薛龙春
《东南文化》
2002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王宠门生与追随者考
薛龙春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11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论“守令作篇”与“匆匆不暇草书”——兼及《非草书》的可靠性
薛龙春
《书法研究》
北大核心
2002
1
原文传递
13
新见黄易致赵魏札考释
薛龙春
《美术大观》
2021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王铎与《兰亭序》《圣教序》
薛龙春
《中国书画》
2012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王宠的作伪与伪作
薛龙春
《中国书画》
2007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孟津王氏的收藏活动与观念
薛龙春
《中国书画》
2009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阮元《致黄易》八札考释
薛龙春
《中国书画》
2019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谈刻帖编排对王铎墨迹的改动
薛龙春
《中国书画》
2016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乱而能整——祝允明书法摭论
薛龙春
《中国书画》
2009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张怀瓘生平考
薛龙春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2004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
8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