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时间-空间相关成像技术对糖尿病患者妊娠期胎儿心脏结构及心室收缩功能的评估 被引量:5
1
作者 薛静莉 杨娅 +3 位作者 赵旭 李宜嘉 孙琪伟 杨娇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15年第2期117-120,124,共5页
目的:利用时间-空间相关成像(STIC)技术观察妊娠期糖尿病对胎儿心脏结构及心室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妊娠期糖尿病孕妇96例,其中饮食控制组71例,胰岛素治疗组25例,同期相应孕周的正常妊娠孕妇176例作为对照组。运用STIC技术后处理软件获... 目的:利用时间-空间相关成像(STIC)技术观察妊娠期糖尿病对胎儿心脏结构及心室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妊娠期糖尿病孕妇96例,其中饮食控制组71例,胰岛素治疗组25例,同期相应孕周的正常妊娠孕妇176例作为对照组。运用STIC技术后处理软件获得M型图像测量心室侧壁及室间隔厚度;运用STIC技术后处理软件获得容积数据,测量胎儿左、右心室收缩末期(EDV)、舒张末期容积(ESV),计算左、右心室每搏输出量(SV)、心输出量(CO)及射血分数(EF);比较妊娠期糖尿病胎儿胰岛素治疗组、饮食控制组与正常对照组的心脏结构及心室收缩功能的变化。结果:妊娠28周以前,胎儿心脏的各项测量指标在胰岛素治疗组、饮食控制组及正常对照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28周以后,胰岛素治疗组胎儿心室侧壁及室间隔厚度均大于正常对照组胎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28周以后,妊娠期糖尿病胎儿胰岛素治疗组、饮食控制组与正常对照组左、右心室收缩功能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对胎儿心脏结构的影响主要在孕晚期。妊娠28周以后,妊娠期糖尿病胰岛素治疗组胎儿较正常妊娠胎儿心室侧壁及室间隔均有增厚;但胎儿左、右心室收缩功能无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超声心动图 时间-空间相关成像 妊娠期糖尿病 心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间-空间相关成像技术初步评价正常胎儿心脏心室容积及心室收缩功能
2
作者 薛静莉 赵旭 +4 位作者 杨娅 张晓新 孙妍 苏瑞娟 江波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3年第9期641-643,I0001,共4页
目的探讨时间-空间相关成像技术(STIC技术)在正常胎儿心脏心室容积及心室收缩功能方面的应用。方法选取进行胎儿超声心动检查的正常妊娠孕妇136例,按孕周分为22-周、23-周、24~周、25-周、26-周、27-周、28-周7组。运用时间-空间相... 目的探讨时间-空间相关成像技术(STIC技术)在正常胎儿心脏心室容积及心室收缩功能方面的应用。方法选取进行胎儿超声心动检查的正常妊娠孕妇136例,按孕周分为22-周、23-周、24~周、25-周、26-周、27-周、28-周7组。运用时间-空间相关成像技术后处理软件获得容积参数,包括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及心室收缩功能参数(EF值)等,分析胎儿心室容积发育与孕周的关系,比较左右心室容积和收缩功能的差异。结果胎儿左右心室容积参数EDV、ESV与孕周间均有线性相关关系,随孕周增长而增加,而收缩功能参数EF与孕周之间无明显线性关系,随孕周增长无明显变化;容积参数EDV、ESV左右心室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EF左右心室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时间一空间相关成像技术对胎儿心内膜清晰成像时能够获得心室腔容积,进而评价心脏收缩功能,有助于进一步研究胎儿心脏容积发育和收缩功能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一空间相关成像(STIC) 胎儿心脏 超声心动描记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胶质细胞增生的影像学表现 被引量:4
3
作者 薛静莉 王勇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z1期15-16,共2页
目的观察不同相关疾病脑胶质细胞增生的CT、MRI表现,总结其特征并结合临床表现及病史以提高对该病诊断的准确程度。方法回顾性分析有脑胶质细胞增生表现的CT、MRI影像学资料和临床资料。结果男性15例,女性10例,年龄在8-55岁之间,好发于... 目的观察不同相关疾病脑胶质细胞增生的CT、MRI表现,总结其特征并结合临床表现及病史以提高对该病诊断的准确程度。方法回顾性分析有脑胶质细胞增生表现的CT、MRI影像学资料和临床资料。结果男性15例,女性10例,年龄在8-55岁之间,好发于额颞部。CT表现为多呈低密度区,少数其中有高密度结节灶,多无增强效应。MR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FLAIR像上呈明显的高信号。结论脑胶质细胞增生的CT表现多样,无明显的特异性,但结合患者病史常能得出较明确的诊断。MRI较CT的诊断正确率较高,MR常能综合多序列影像的特点,从而得出较明确的诊断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胶质细胞增生 CT MR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的心肌形变生物力学特征分析——左心室心肌纵向应变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宜嘉 孙妍 +7 位作者 杨娅 马宁 张纯 李嵘娟 孙琪玮 薛静莉 杨娇 李文铮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2014年第6期551-557,597,共8页
目的应用三维斑点追踪技术分析冠脉造影正常者心肌纵向应变,探讨该方法可行性的同时了解心肌的形变力学特征。方法三维斑点追踪技术(three dimensional speckled tracking image,3DT)是基于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技术,对全容积实时三维数... 目的应用三维斑点追踪技术分析冠脉造影正常者心肌纵向应变,探讨该方法可行性的同时了解心肌的形变力学特征。方法三维斑点追踪技术(three dimensional speckled tracking image,3DT)是基于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技术,对全容积实时三维数据进行自动的室壁运动追踪和定量分析的一种新技术。入选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患者24例,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计算测量左心室内径、容积及功能,应用3DT技术测量左室心肌前间隔、后间隔、前壁、侧壁、下壁、后壁的基底段、中间段及心尖段共18个节段收缩期峰值应变。结果冠脉造影正常者左室整体运动协调一致,纵向应变为负,收缩期整体峰值应变为-14.27%±4.29%。心尖段峰值应变绝对值最大,基底段最小。心尖段与基底段、中间段各室壁节段纵向峰值应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基底段与中间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T可通过纵向应变评估冠脉造影正常者左心室心肌形变生物力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力学 斑点追踪技术 三维纵向应变 心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检查在桥本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癌中的应用
5
作者 丁金 孙兆莲 薛静莉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19期17-20,共4页
目的:应用超声对桥本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癌的特点进行评估,并对甲状腺癌在不同甲状腺功能状态下的超声特点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2018年11月在于河北省人民医院诊断为桥本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结节的80例患者(86个结节),... 目的:应用超声对桥本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癌的特点进行评估,并对甲状腺癌在不同甲状腺功能状态下的超声特点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2018年11月在于河北省人民医院诊断为桥本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结节的80例患者(86个结节),所有结节经细针穿刺或手术病理诊断。根据病理结果分组,分析甲状腺癌的超声特征。按不同甲状腺功能分组,比较甲状腺功能正常组、甲减组、甲亢组的桥本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癌的超声特征。结果:桥本甲状腺炎背景下甲状腺良性结节44例(良性组),甲状腺癌42例(恶性组),良恶性组结节在回声、形态、边界、纵横比、钙化情况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减组与正常组、甲亢组比较,桥本甲状腺炎背景下恶性甲状腺结节钙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减组合并局灶性钙化征象恶性占比大。结论:低回声、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晰、纵横比≥1、局灶性钙化是超声诊断桥本伴甲状腺恶性结节的重要特征,甲状腺功能减低合并局灶性钙化时应高度怀疑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本甲状腺炎 甲状腺癌 超声诊断 甲状腺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心室整体及局部收缩功能的超声评价方法 被引量:14
6
作者 孙妍 薛静莉 +4 位作者 宋钧 江波 李宜嘉 王琴 杨娅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14年第2期18-20,共3页
正常心脏功能是维持人体循环系统内血流动力学正常状态的基础,左心室收缩功能是心脏功能的主要成分,正常的收缩功能依赖于心脏及其相连接的大血管解剖结构的完整性、心肌纤维正常的结构和功能、心肌的电活动、机械收缩与舒张活动、瓣... 正常心脏功能是维持人体循环系统内血流动力学正常状态的基础,左心室收缩功能是心脏功能的主要成分,正常的收缩功能依赖于心脏及其相连接的大血管解剖结构的完整性、心肌纤维正常的结构和功能、心肌的电活动、机械收缩与舒张活动、瓣膜活动之间的协调配合。心脏的原发或继发损害均可导致左心室收缩功能减低。左心室收缩运动是一个复杂的空间形变过程,包括纵向、径向、周向与扭转运动,因而准确评价左心室收缩功能对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目前临床可应用的左心室收缩功能检测方法除超声心动图外还包括MRI、核素显影、心导管左心室造影等[1]。但这些方法有的价格昂贵、操作复杂,有的属于有创检查,难以在临床广泛开展。超声心动图对左心室收缩功能的评价具有无创、廉价、重复性好等优点,因而得到临床的广泛应用和认可。随着多种超声心动图技术的应用,其对左心室收缩功能的评价也有了长足的进展。在此将不同超声心动图方法对左心室功能的评价进行综述。一、M型超声〈br〉 正常心脏功能是维持人体循环系统内血流动力学正常状态的基础,左心室收缩功能是心脏功能的主要成分,正常的收缩功能依赖于心脏及其相连接的大血管解剖结构的完整性、心肌纤维正常的结构和功能、心肌的电活动、机械收缩与舒张活动、瓣膜活动之间的协调配合。心脏的原发或继发损害均可导致左心室收缩功能减低。左心室收缩运动是一个复杂的空间形变过程,包括纵向、径向、周向与扭转运动,因而准确评价左心室收缩功能对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目前临床可应用的左心室收缩功能检测方法除超声心动图外还包括MRI、核素显影、心导管左心室造影等[1]。但这些方法有的价格昂贵、操作复杂,有的属于有创检查,难以在临床广泛开展。超声心动图对左心室收缩功能的评价具有无创、廉价、重复性好等优点,因而得到临床的广泛应用和认可。随着多种超声心动图技术的应用,其对左心室收缩功能的评价也有了长足的进展。在此将不同超声心动图方法对左心室功能的评价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收缩功能 左心室整体 左心室收缩功能 超声心动图技术 超声评价 心导管左心室造影 人体循环系统 心脏功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