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胺氧化酶修饰聚苯胺电极的生物电化学响应特性 被引量:12
1
作者 薛怀国 沈之荃 李永舫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730-733,共4页
采用聚合物掺杂方法将胺氧化酶固定在聚苯胺膜中制成聚苯胺/胺氧化酶电极. 该电极对组胺有快速的生物电化学响应, 电极反应受酶动力学控制. 固定化胺氧化酶的表观米氏常数为0.21 mmol/L, 最适pH值为7.3~7.6, 酶催化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7... 采用聚合物掺杂方法将胺氧化酶固定在聚苯胺膜中制成聚苯胺/胺氧化酶电极. 该电极对组胺有快速的生物电化学响应, 电极反应受酶动力学控制. 固定化胺氧化酶的表观米氏常数为0.21 mmol/L, 最适pH值为7.3~7.6, 酶催化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76 kJ*mol-1. 酶电极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可用来测定组胺. 此外, 酶电极的电化学性质通过循环伏安和交流阻抗进行了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胺 胺氧化酶 生物传感器 酶电极 组胺 测定 修饰电极 生物电化学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糖氧化酶修饰聚苯胺电极的动力学 被引量:2
2
作者 薛怀国 穆绍林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138-140,共3页
虽然固定酶有吸附、交联、共价结合和捕集等多种方法,但寻找其新的固定方法仍是感兴趣的研究课题。利用导电高聚物的导电性和掺杂作用,将酶直接固定在导电高聚物上,这种方法简单,固定后的酶仍保持原有的活性。用聚苯胺固定葡萄糖氧化酶... 虽然固定酶有吸附、交联、共价结合和捕集等多种方法,但寻找其新的固定方法仍是感兴趣的研究课题。利用导电高聚物的导电性和掺杂作用,将酶直接固定在导电高聚物上,这种方法简单,固定后的酶仍保持原有的活性。用聚苯胺固定葡萄糖氧化酶已有报道。但电极的活性有效期较短。考虑到固定酶的性质不仅取决于酶本身的性质,而且还受载体性质和固定方法的影响,我们曾用还原后的聚苯胺在酶溶液中氧化而固定酶,本文在文献的基础上,研究了葡萄糖氧化酶修饰聚苯胺电极的动力学特性、pH效应及其使用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胺 葡萄糖氧化酶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大型仪器使用效率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13
3
作者 张国林 张景辉 +2 位作者 张小兴 张国庆 薛怀国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201-203,共3页
介绍了扬州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心大型仪器设备管理的经验。通过师生上机操作培训、考核和大型仪器设备的网络化管理等举措,提高了师生的动手能力和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 大型仪器设备 开放式管理 措施 实验教学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化学实验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被引量:40
4
作者 张国林 韩莹 +1 位作者 薛怀国 刁国旺 《大学化学》 CAS 2010年第1期23-25,31,共4页
结合扬州大学实验教学改革的现状,阐述了"三层次、多模块"的大学化学实验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路和框架,以及该课程体系的运行模式。
关键词 实验课程体系 实验教学改革 大学化学 扬州大学 多模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构主义理论视角下全日制工程硕士生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以扬州大学为例 被引量:7
5
作者 王干 刁国旺 +1 位作者 薛怀国 李玉军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7-22,共6页
阐述了建构主义理论视角下实践教学的核心观点及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原则,结合扬州大学的改革实例,探讨了构建全日制工程硕士生实践教学体系的各项措施。
关键词 专业学位研究生 全日制工程硕士 建构主义 实践教学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工程领域”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以扬州大学化学工程领域多学科交叉人才培养为例 被引量:18
6
作者 王干 薛怀国 刁国旺 《研究生教育研究》 CSSCI 2015年第1期71-74,共4页
为了解决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过程中知识面过窄、适应面单一的问题,适应未来工程人才"宽口径"培养的发展趋势,扬州大学秉承多学科交叉的教育理念,在化学工程领域进行了"大工程领域"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模式的改革,并... 为了解决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过程中知识面过窄、适应面单一的问题,适应未来工程人才"宽口径"培养的发展趋势,扬州大学秉承多学科交叉的教育理念,在化学工程领域进行了"大工程领域"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模式的改革,并从人才培养定位、课程体系构建、课程设置、师资配备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的改革实践,其基本经验或许能为其它高校的全日制工程硕士人才培养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工程领域 全日制工程硕士 学科交叉 培养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教学资源协同创新 构建高素质化学人才培养平台 被引量:9
7
作者 胡效亚 薛怀国 刁国旺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45-47,共3页
通过协同创新与融合,构建化学专业课程资源平台、师资资源平台和大学生实践创新平台三个优质教学资源平台,以培养社会需要的实践创新人才并力求解决人才培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关键词 化学专业 协同创新 资源平台 实践创新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的必要前提条件——以化学专业为例 被引量:3
8
作者 陈铭 李娟 +2 位作者 郑珍珍 薛怀国 刁国旺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第52期215-216,共2页
本文以化学专业为例,从师资力量、本科生导师管理机制、本科生导师考核制评价体系以及本科生导师制激励机制四个方面,阐述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的必要前提条件。
关键词 本科生导师制 实施前提条件 化学专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戊二烯/1,2-环氧己烷嵌段共聚物的合成及其固定化酶 被引量:3
9
作者 胡志国 张一烽 +1 位作者 薛怀国 沈之荃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73-376,共4页
采用三元催化剂 [Nd( P2 0 4) 3-Al( i-Bu) 3-Br CH2 CH2 Br]以顺序聚合法合成异戊二烯 / 1 ,2 -环氧己烷嵌段共聚物 ,研究了共聚合特征 .用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对共聚物进行表征 .用电化学吸附法将葡萄糖氧化酶固定在该共聚物中制成异... 采用三元催化剂 [Nd( P2 0 4) 3-Al( i-Bu) 3-Br CH2 CH2 Br]以顺序聚合法合成异戊二烯 / 1 ,2 -环氧己烷嵌段共聚物 ,研究了共聚合特征 .用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对共聚物进行表征 .用电化学吸附法将葡萄糖氧化酶固定在该共聚物中制成异戊二烯 / 1 ,2 -环氧己烷嵌段共聚物葡萄糖氧化酶电极 ,该电极呈现典型的酶催化反应动力学特征 .固定葡萄糖氧化酶的表观米氏常数为 32 .2 mmol/ L,酶催化反应的活化能为 37.2 k J/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催化剂 异戊二烯 嵌段共聚 葡萄糖氧化酶 固定化酶 1 2-环氧己烷 电极 催化活性 催化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工科项目“地方(行业)高校化学类专业应对产业变化的升级改造研究与实践”的实施 被引量:6
10
作者 丁玉强 朱亚先 +9 位作者 宋丽娟 刘卫 刘小珍 霍冀川 薛怀国 郭荣 廖青 倪哲明 周立亚 陆靖 《大学化学》 CAS 2020年第10期33-39,共7页
"新工科"项目"地方(行业)高校化学类专业应对产业变化的升级改造研究与实践"是教育部首批新工科项目。本项目针对地方和行业高校化学类专业如何应对产业变化而开展专业升级改造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分析了&... "新工科"项目"地方(行业)高校化学类专业应对产业变化的升级改造研究与实践"是教育部首批新工科项目。本项目针对地方和行业高校化学类专业如何应对产业变化而开展专业升级改造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分析了"新工科"对人才的能力要求,提出了适应未来要求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和新的培养模式,总结了部分高校化学类专业开展"新工科"建设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地方高校 应用化学专业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糖氧化酶在氧化铋纳米多晶膜中的固定及生物传感 被引量:1
11
作者 丁收年 单丹 +2 位作者 张静 薛怀国 孙岳明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327-1331,共5页
以实验室合成的纳米氧化铋(BiOx)为载体,经戊二醛交联,将葡萄糖氧化酶(GOD)固定于铂盘电极表面,从而构筑新型葡萄糖生物传感器.所得修饰电极利用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IR)和电化学交流阻抗(EIS)等方法进行了详细表征.扫描电镜显示纳... 以实验室合成的纳米氧化铋(BiOx)为载体,经戊二醛交联,将葡萄糖氧化酶(GOD)固定于铂盘电极表面,从而构筑新型葡萄糖生物传感器.所得修饰电极利用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IR)和电化学交流阻抗(EIS)等方法进行了详细表征.扫描电镜显示纳米氧化铋由大量具有二维片状纳米结构和一维纳米线组成;氧化铋纳米片厚度为80~110nm,并具有亚微米和微米级别的横向尺寸;氧化铋纳米棒、线的直径约为40~50nm.实验结果表明,构筑传感器的最佳条件为:GOD与BiOx的质量比为2∶1,酶固载量为30μg.同时还考察了溶液pH以及操作电位对传感器响应电流的影响.该传感器在0.5V(vs.SCE)电位下检测葡萄糖,线性范围为1×10-3~1.5mmol/L,检出限为0.4μmol/L(信噪比为3),酶催化反应的表观米氏常数为2.88mmol/L.同时该传感器还表现出响应迅速(5s)?重现性好、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传感器 葡萄糖氧化酶 纳米氧化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高校新教师如何上好化工原理课程 被引量:1
12
作者 臧杨 吴德峰 薛怀国 《广州化工》 CAS 2018年第9期134-135,共2页
一堂成功的化工原理课程,犹如春风拂面,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步培养学生运用工程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鉴于高校新教师教学经验相对匮乏、教学技能水平偏低的普遍问题,从"精心备课"、"玩转课堂"... 一堂成功的化工原理课程,犹如春风拂面,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步培养学生运用工程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鉴于高校新教师教学经验相对匮乏、教学技能水平偏低的普遍问题,从"精心备课"、"玩转课堂"和"完善考评机制"三个方面探讨提升新教师化工原理教学能力的有效方法,以期促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工原理 高校新教师 教学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豆组织匀浆传感器
13
作者 陈巍林 单丹 薛怀国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A03期165-165,共1页
组织传感器是利用天然组织中酶的催化作用,制备成的生物传感器。最早提出组织传感器的是Raehnitz,1978年,他利用牛肝组织切片和尿酶与NH3气敏电极结合研制成功第一支动物组织传感器。近年来Erhan Dinckaya等利用组织匀浆来代替组织... 组织传感器是利用天然组织中酶的催化作用,制备成的生物传感器。最早提出组织传感器的是Raehnitz,1978年,他利用牛肝组织切片和尿酶与NH3气敏电极结合研制成功第一支动物组织传感器。近年来Erhan Dinckaya等利用组织匀浆来代替组织切片,从而克服了传统的组织传感器的一些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传感器 匀浆 土豆 组织切片 生物传感器 催化作用 气敏电极 NH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胺黄嘌呤氧化酶电极的生物电化学活性 被引量:17
14
作者 穆绍林 薛怀国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521-525,共5页
用电化学方法将黄嘌呤氧化酶固定在聚苯胺中以制成聚苯胺黄嘌呤氧化酶电极.该电极呈现典型的酶催化反应动力学特性.且具有快速的生物电化学响应.固定化黄嘌呤氧化酶的表观米氏常数为21×10^(-6)mol·dm^(-3),最适pH为8,4,酶催... 用电化学方法将黄嘌呤氧化酶固定在聚苯胺中以制成聚苯胺黄嘌呤氧化酶电极.该电极呈现典型的酶催化反应动力学特性.且具有快速的生物电化学响应.固定化黄嘌呤氧化酶的表观米氏常数为21×10^(-6)mol·dm^(-3),最适pH为8,4,酶催化反应的活化能为85.1kJ·mol^(-1).酶电极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使用聚苯胺黄嘌呤氧化酶电极能可靠地测定较低的底物浓度,如2×10^(-6)mol·dm^(-3)黄瞟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嘌呤 氧化酶 聚苯胺 酶电极 电化学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力运动对血色素及铁代谢状况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潘同斌 施永凡 薛怀国 《体育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38-40,共3页
本实验选取参加全国大学生运动会赛前集训的长跑运动员10名(男、女各5名),于集训初期进行了3000米成绩测试,经过2个月课余训练,进行了第二次5000米测试,于长跑测试前后分别采取血样进行有关指标测定。结果显示,两次... 本实验选取参加全国大学生运动会赛前集训的长跑运动员10名(男、女各5名),于集训初期进行了3000米成绩测试,经过2个月课余训练,进行了第二次5000米测试,于长跑测试前后分别采取血样进行有关指标测定。结果显示,两次耐力运动后红细胞数量(RBC)和血红蛋白(Hb)含量均比运动前明显下降(P<0.01)。为探讨其下降机制,同步检测了血清铁蛋白(SF)和转铁蛋白(TF)。结果在两次不同距离练习后变化不相一致。第一次3000米跑后,表现为SF和TF的下降(P<0.05),揭示此种情况下的RBC和Hb下降可能由于低铁及SF、TF的低水平,使Hb、RBC生成减少所引起;第二次5000米跑后,表现为SF和TF的上升(P<0.05),提示此时的RBC、Hb的降低可能由于长时间运动导致红细胞和Hb的破坏所引起,因为血清铁蛋白及转铁蛋白大多是由受损红细胞或死亡红细胞释放至血清的。另外,阶段性训练(2个月)前后对比可见,安静时SF在训练后期明显降低,提示长期大运动量耐力训练可能导致潜在的或早期缺铁症状。而训练后期的TF则有所上升,提示适应性铁转运加强。这就为运动性贫血及其机制的探讨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力运动 血色素 血清铁蛋白 转铁蛋白 铁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别嘌呤醇对黄嘌呤氧化酶的抑制作用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薛怀国 仲雷 +2 位作者 邵亮 阚锦晴 穆绍林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10-314,共5页
用聚苯胺黄嘌呤氧化酶电极(生物传感器)研究了别嘌呤醇对黄嘌呤氧化酶的抑制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别嘌呤醇对黄嘌呤氧化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这种抑制作用是可逆的.抑制剂的存在使固定酶的表观米氏常数增大,但并没有影响酶催化反... 用聚苯胺黄嘌呤氧化酶电极(生物传感器)研究了别嘌呤醇对黄嘌呤氧化酶的抑制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别嘌呤醇对黄嘌呤氧化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这种抑制作用是可逆的.抑制剂的存在使固定酶的表观米氏常数增大,但并没有影响酶催化反应的最大速率.所以别嘌呤醇是黄嘌呤氧化酶的一种可逆竞争抑制剂,抑制剂对固定酶的最适pH值没有影响,而对反应活化能略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传感器 黄嘌呤氧化酶 抑制作用 别嘌呤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乳中黄嘌呤氧化酶的固定及其生物电化学活性 被引量:1
17
作者 薛怀国 阚锦晴 穆绍林 《扬州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7年第4期33-38,共6页
根据导电高聚物在氧化和还原过程中的掺杂和去掺杂的原理,可将牛乳中的黄嘌呤氧化酶直接固定到聚苯胺中.由此形成的酶电极具有较好的生物电化学响应.固定黄嘌呤氧化酶的表观米氏常数为0.35 mmol·dm^(-3),在5~30℃温度范围内,酶电... 根据导电高聚物在氧化和还原过程中的掺杂和去掺杂的原理,可将牛乳中的黄嘌呤氧化酶直接固定到聚苯胺中.由此形成的酶电极具有较好的生物电化学响应.固定黄嘌呤氧化酶的表观米氏常数为0.35 mmol·dm^(-3),在5~30℃温度范围内,酶电极反应活化能为70.2 kJ·mol^(-1).酸度影响酶电极的活性,最适 pH 值为8.55.pH 值对最大反应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固定化黄嘌呤氧化酶有两个电离基团参与了催化反应.酶电极有较高的操作稳定性,45 d 后,其活性下降到原来的38%,在酶电极的还原过程中,被固定的黄嘌呤氧化酶可以从聚苯胺膜转移到溶液中,这为酶的分离和提纯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乳 黄嘌呤氧化酶 生物电化学响应 固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市召开伊斯兰教第七次代表会议
18
作者 薛怀国 《中国穆斯林》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5-55,共1页
关键词 南京市 伊斯兰教 代表会议 宗教信仰 中国 江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胺葡萄糖氧化酶电极的应用研究
19
作者 薛怀国 穆绍林 《扬州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2年第3期37-41,共5页
用聚苯胺固定葡萄糖氧化酶的电极具有很高的稳定性,酶电极保存240d 后仍有很高的活性该电极测定底物浓度的线性范围为0.1~10m mol·dm^(-3),用来测定人体血液中葡萄糖的含量,得到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关键词 聚苯胺 酶电极 葡萄糖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邻氯苯胺的电化学合成及性质
20
作者 薛怀国 穆绍林 《扬州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1年第3期38-44,共7页
研究了邻氯苯胺的电化学聚合和苯环上吸电子取代基氯对聚合物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苯胺的氨基邻位上引入氯后,单体的电化学聚合速率显著下降,形成的聚合物更易水解。当溶液的pH>1.3时,聚合物的电化学活性完全消失,水解前后,聚合物... 研究了邻氯苯胺的电化学聚合和苯环上吸电子取代基氯对聚合物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苯胺的氨基邻位上引入氯后,单体的电化学聚合速率显著下降,形成的聚合物更易水解。当溶液的pH>1.3时,聚合物的电化学活性完全消失,水解前后,聚合物的紫外可见光谱和红外光谱亦存在差异,聚合物的电子顺磁共振谱是单线结构,水解对聚合物的g因子和△H_(p-p)未发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氯苯胺 聚合 电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