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壤干旱胁迫对8种景天属植物生长与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25
1
作者 薛乃雯 冷平生 +2 位作者 孙譞 王倩 何敬房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3期302-307,共6页
景天是一种重要的园林绿化材料,为了对景天属植物在节水型园林绿化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选取8种景天进行土壤干旱胁迫处理,利用植物生理学方法测定其土壤含水量,叶片相对含水量等6种生理生化指标,同时观察景天的外部形态变化。最终对... 景天是一种重要的园林绿化材料,为了对景天属植物在节水型园林绿化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选取8种景天进行土壤干旱胁迫处理,利用植物生理学方法测定其土壤含水量,叶片相对含水量等6种生理生化指标,同时观察景天的外部形态变化。最终对景天的抗旱性强弱进行了排序:反曲景天>景天三七>德国景天+联合勘察加>凹叶景天>八宝景天+红花景天+主妇景天。在园林绿化中可以参考上述试验结果对这8种景天进行合理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天 土壤干旱胁迫 生长 生理生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6份藜麦种质资源苗期耐盐碱性评价与筛选
2
作者 刘建霞 王小楠 +3 位作者 薛乃雯 张永芳 李凤 温日宇 《种子》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0-77,F0003,共9页
为探究不同藜麦种质苗期耐盐碱性差异,本研究对36份藜麦种质苗期用150 mmol/L盐碱浓度(NaCl∶NaHCO_(3)=4∶1)进行胁迫处理,对株高、叶面积和叶片相对含水量等11个指标进行了测定,采用主成分分析等多种统计方法,筛选出适宜山西地区生长... 为探究不同藜麦种质苗期耐盐碱性差异,本研究对36份藜麦种质苗期用150 mmol/L盐碱浓度(NaCl∶NaHCO_(3)=4∶1)进行胁迫处理,对株高、叶面积和叶片相对含水量等11个指标进行了测定,采用主成分分析等多种统计方法,筛选出适宜山西地区生长的藜麦种质。结果表明,盐碱胁迫下,藜麦种质各类指标相互之间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关联;本试验中共提取5个主成分因子,方差累积贡献率为74.947%,可以代替11个指标的绝大部分信息,显示盐碱胁迫下藜麦苗期的抗盐碱特性,并且计算出耐盐碱性综合评价D值,并基于D值进行聚类分析,将36份种质资源分为四个大类,包括高耐盐碱种质5份、耐盐碱种质14份、弱耐盐种质11份、盐碱敏感种质共6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 耐盐碱性 种质筛选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4个不同产地藜麦种质染色体核型分析
3
作者 刘建霞 王文庆 +4 位作者 薛乃雯 郭绪虎 马赛雅 朱国芳 温日宇 《作物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2-89,共8页
为明确不同产地藜麦的染色体数目、核型特征及亲缘与进化关系,采用常规压片法制片比较分析了14个藜麦种质染色体核型特征,对其进行近似数聚类。结果表明,忻藜6的染色体数为2n=54,其余13个种质的染色体数为2n=36;染色体核型共有1A、1B、1... 为明确不同产地藜麦的染色体数目、核型特征及亲缘与进化关系,采用常规压片法制片比较分析了14个藜麦种质染色体核型特征,对其进行近似数聚类。结果表明,忻藜6的染色体数为2n=54,其余13个种质的染色体数为2n=36;染色体核型共有1A、1B、1C和2B 4种,总体较为对称;核不对称系数范围为52.06%~59.76%。核型聚类分析结果显示,14个藜麦种质总体聚为两大类,藜麦1605单独为一类,其余13个藜麦种质为一类。来自同一地区的藜麦品种在亲缘关系和进化程度上较为相似,不同产地的藜麦品种因起源或在进化过程中受到外界环境干预程度不同,导致亲缘关系较远。该研究获得14个不同藜麦种质的核型信息,填充了有关藜麦染色体核型的数据库以及在细胞遗传学方面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 染色体 核型分析
原文传递
12种挺水植物对模拟污水的净化作用 被引量:13
4
作者 孙譞 郁东宁 +2 位作者 赵慧 张婧松 薛乃雯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62-66,共5页
通过室内盆栽试验,研究12种北京地区常见多年生挺水植物在不同水力停留时间对模拟污染水质的净化作用。结果表明各试验植物对TN和TP的净化作用随水力停留时间的延长而提高。水力停留时间为30 d时,除花叶菖蒲和小香蒲外,各植物对总氮去... 通过室内盆栽试验,研究12种北京地区常见多年生挺水植物在不同水力停留时间对模拟污染水质的净化作用。结果表明各试验植物对TN和TP的净化作用随水力停留时间的延长而提高。水力停留时间为30 d时,除花叶菖蒲和小香蒲外,各植物对总氮去除率在95%以上,对总磷去除率在85%以上,较无植物空白差异显著。试验期间,千屈菜、黄菖蒲和菰对N,P元素的吸收对三者生物量增加有显著影响。综合考虑净化速率和最终净化率,千屈菜、野慈姑和黄菖蒲对总磷的净化效果尤为突出。菖蒲、野慈姑和芦苇对总氮净化效果位于前3位。菖蒲和千屈菜与其他植物相比对氮磷浓度较高的污水具有净化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污染 挺水植物 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旱地麦田夏闲期复种绿肥对后茬冬小麦产量、植株养分和土壤养分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薛乃雯 高志强 杨珍平 《山西农业科学》 2022年第5期630-637,共8页
为揭示夏闲期种植和翻压绿肥对后茬冬小麦的影响,采用田间试验,设置8个绿肥用量和翻压处理,其中,油菜播量7.5(G1)、15.0(G3)、22.5 kg/hm^(2)(G5)和大豆播量105 kg/hm^(2)(G7)为绿肥全量还田处理,油菜播量7.5(G2)、15.0(G4)、22.5 kg/hm... 为揭示夏闲期种植和翻压绿肥对后茬冬小麦的影响,采用田间试验,设置8个绿肥用量和翻压处理,其中,油菜播量7.5(G1)、15.0(G3)、22.5 kg/hm^(2)(G5)和大豆播量105 kg/hm^(2)(G7)为绿肥全量还田处理,油菜播量7.5(G2)、15.0(G4)、22.5 kg/hm^(2)(G6)和大豆播量105 kg/hm^(2)(G8)为绿肥仅地下部还田处理,同时以裸地、不种植任何绿肥作物为对照(CK),测定并分析了不同处理下冬小麦的产量、植株养分和成熟期的土壤养分情况。结果表明,夏闲期种植并翻压绿肥有降低后茬冬小麦穗数、穗粒数和千粒质量的趋势,产量比CK平均显著降低了45.13%。小麦收获时,绿肥翻压处理的叶片、茎秆和籽粒的氮素、磷素和钾素含量比CK都有升高的趋势。小麦成熟期,G7处理显著提高了0~20 cm土壤的速效氮含量和全氮含量;G5处理在20~40 cm全氮含量显著最高;G1处理在20~40 cm土层的速效磷含量显著最高;所有绿肥处理在20~40 cm的速效钾含量和40~60 cm的全磷含量显著高于CK,G7处理在0~20 cm的有机质含量以及G5处理在20~40、40~60 cm的有机质含量较高。夏闲期种植翻压绿肥显著降低了后茬冬小麦的产量,有提高小麦植株养分含量以及0~60 cm土壤养分含量的趋势,在丰水年推荐播量22.5 kg/hm^(2)的油菜全量还田的种植模式来保持土壤的可持续生产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肥 冬小麦 产量 小麦养分 土壤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藜麦豆科间作对作物产量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薛乃雯 刘建霞 +1 位作者 高晶波 杨珍平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8-47,共10页
[目的]明确藜麦与豆科作物的间作效应,指导藜麦生产。[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以藜麦、红豆、绿豆、黑豆4种作物单作为对照,设置藜麦/红豆、藜麦/绿豆、藜麦/黑豆3种间作模式,共计7个处理,探究藜麦与豆科作物间作对藜麦产量、植株养分... [目的]明确藜麦与豆科作物的间作效应,指导藜麦生产。[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以藜麦、红豆、绿豆、黑豆4种作物单作为对照,设置藜麦/红豆、藜麦/绿豆、藜麦/黑豆3种间作模式,共计7个处理,探究藜麦与豆科作物间作对藜麦产量、植株养分以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1)藜麦与3种豆科作物间作的土地当量比(LER)都大于1,其中藜麦/红豆间作的LER最高为1.52。(2)在藜麦生育期,藜麦/红豆提高了藜麦植株氮磷钾含量。(3)与藜麦单作相比,藜麦苗期间作处理均显著提高了土壤碱解氮、速效钾和全磷的含量,藜麦/红豆的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含量显著最高;藜麦成熟期间作处理均显著增加了土壤碱解氮、有效磷和全磷的含量,藜麦/绿豆的有效磷和全氮含量显著最高。(4)在藜麦苗期,藜麦/红豆的蔗糖酶、碱性磷酸酶和脲酶的活性显著最高。在藜麦成熟期,与藜麦单作相比,所有间作处理的蔗糖酶活性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均显著增加,藜麦/红豆的蔗糖酶和脲酶活性显著最高。(5)回归分析表明,藜麦苗期的土壤磷酸酶活性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相关分析表明,藜麦成熟期的氮磷钾养分与大部分土壤养分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藜麦与3种豆科作物间作对藜麦产量、植株养分、土壤养分、土壤酶活性都有提升,其中藜麦/红豆的提升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 豆科作物 产量 植株养分 土壤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油菜作绿肥对后茬麦田土壤肥力及细菌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71
7
作者 李文广 杨晓晓 +7 位作者 黄春国 薛乃雯 夏清 刘小丽 张晓琪 杨思 杨珍平 高志强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5期2664-2677,共14页
【目的】探讨黄土高原旱地麦后复种饲料油菜还田对后茬麦田土壤养分、酶活性及细菌群落的影响,为改善农田地力提供依据。【方法】设置饲料油菜播量(S1:小播量;S2:中播量;S3:大播量)和还田时期(D1:早期还田9月10日;D2:中期还田9月20日;D3... 【目的】探讨黄土高原旱地麦后复种饲料油菜还田对后茬麦田土壤养分、酶活性及细菌群落的影响,为改善农田地力提供依据。【方法】设置饲料油菜播量(S1:小播量;S2:中播量;S3:大播量)和还田时期(D1:早期还田9月10日;D2:中期还田9月20日;D3:晚期还田9月30日)二因素试验,以常规农户复种夏玉米模式为对照,比较后茬麦田土壤养分及酶活性变化,并采用16S rRNA基因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和PICRUSt基因预测分析方法,比较后茬麦田耕层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及代谢功能变化。【结果】与常规农户模式相比,饲料油菜还田可不同程度提升土壤养分及酶活性,其中有机质含量和蔗糖酶活性的提升范围最大,分别为11.73%—60.5%和1.4%—94.5%;饲料油菜播量显著影响土壤养分和酶活性,还田时期显著影响土壤有机质含量和蔗糖酶活性,二者间互作效应显著影响碱性磷酸酶活性;播量、还田时期及其互作效应均显著影响细菌群落多样性;大播量晚期还田处理(S3D3)在所有指标中均表现最优。细菌群落组成方面,门水平上10个土壤样品共得到19个类群,其中优势菌群为变形菌门、放线菌门、酸杆菌门和厚壁菌门;聚类结果显示,10个处理可聚为大播量、中播量、小播量和常规农户模式4类,表明不同播量油菜还田明显改变了土壤细菌群落构成。RDA分析表明,土壤养分、酶活性与细菌群落多样性密切相关。PICRUSt功能预测表明,土壤细菌群落具有丰富的代谢功能,其中编码新陈代谢的基因具有明显优势;二级预测功能分类中,氨基酸代谢、碳水化合物代谢和能量代谢是主要代谢功能路径。KEGG直系同源基因簇KO(KEGG orthologous groups)丰度热图结果表明,油菜还田增加了与土壤碳、氮代谢相关的细菌群落。【结论】合理复种饲料油菜并还田可提高后茬麦田土壤养分含量及酶活性,并有效改善细菌群落多样性,增加土壤有益菌群落数量。夏闲期引入饲料油菜作绿肥对提高黄土高原旱地麦田土壤肥力以及合理农作非常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还田 绿肥 小麦 土壤肥力 细菌群落 高通量测序 功能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肥类型对晋南地区复播夏玉米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李文广 马娟娟 +2 位作者 杨珍平 高志强 薛乃雯 《山西农业科学》 2019年第3期383-386,共4页
采用大田试验,试验设高浓度NPK复合肥(CF)和NPK缓释肥+生物菌肥(CR)2个施肥处理,分别对比分析了复播夏玉米成熟期性状及产量、各生育时期不同土层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养分情况。结果表明,晋南地区复播夏玉米田施用CF产量显著高于施用CR,并... 采用大田试验,试验设高浓度NPK复合肥(CF)和NPK缓释肥+生物菌肥(CR)2个施肥处理,分别对比分析了复播夏玉米成熟期性状及产量、各生育时期不同土层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养分情况。结果表明,晋南地区复播夏玉米田施用CF产量显著高于施用CR,并且在不同的生育时期,CF处理的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养分含量均显著高于CR处理;同时在夏玉米生长的土壤中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养分含量随着土层的深入逐渐降低,在0~20 cm土层显著高于其他土层。晋南地区复播夏玉米田施用NPK复合肥对于提高土壤肥力和产量更有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类型 夏玉米 土壤肥力 产量 缓释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MS诱变对藜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9
作者 温日宇 刘建霞 +4 位作者 肖东东 李凤 曹慧芬 郭绪虎 薛乃雯 《分子植物育种》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656-2662,共7页
为筛选藜麦种子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的最佳处理条件,本试验以‘忻藜1号’为材料,采用培养皿萌发与营养土育苗的方法,研究了不同EMS浓度(0,1.4%,1.6%,1.8%,2.0%)和不同时间(50,100,150,200 min)诱变处理下,藜麦种子发芽率、出苗率及幼... 为筛选藜麦种子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的最佳处理条件,本试验以‘忻藜1号’为材料,采用培养皿萌发与营养土育苗的方法,研究了不同EMS浓度(0,1.4%,1.6%,1.8%,2.0%)和不同时间(50,100,150,200 min)诱变处理下,藜麦种子发芽率、出苗率及幼苗脯氨酸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等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1)藜麦的发芽率和出苗率随着EMS浓度的升高和处理时间的增加而下降,且差异显著。当EMS浓度为1.8%、处理时间为200 min时,藜麦发芽率和出苗率最接近半致死量。(2)藜麦叶片中脯氨酸(Pro)含量,随EMS浓度和处理时间的增加而先升后降;随着EMS浓度的增加与处理时间的延长,藜麦叶片中MDA含量总体上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当EMS浓度为2.0%时,藜麦叶片中MDA含量随时间的增加而呈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且显著高于对照。(3)随EMS浓度和处理时间的增加,藜麦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总体呈先升后降的趋势。由此可得,EMS诱变藜麦最佳浓度与处理时间为1.8%、200 min。本研究为藜麦种质资源的创新及突变体库的构建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 甲基磺酸乙酯(EMS) 发芽率 出苗率 生理特性
原文传递
正交试验优化藜麦(Chenopodium quinoa)离体再生体系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建霞 代旭瑶 +3 位作者 冯时静 曹慧芬 薛乃雯 李凤 《分子植物育种》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356-3363,共8页
为了优化藜麦离体再生体系的培养条件,实现藜麦离体高效快速繁殖。本试验选取材料‘忻藜1号’茎段和子叶为外植体,采用正交设计筛选出最适于藜麦愈伤组织分化的激素(6-苄氨基嘌呤,萘乙酸)、光强组合。结果显示:不同外植体在MS+6-BA 1.5 ... 为了优化藜麦离体再生体系的培养条件,实现藜麦离体高效快速繁殖。本试验选取材料‘忻藜1号’茎段和子叶为外植体,采用正交设计筛选出最适于藜麦愈伤组织分化的激素(6-苄氨基嘌呤,萘乙酸)、光强组合。结果显示:不同外植体在MS+6-BA 1.5 mg/L+NAA 0.4 mg/L培养基中出愈率最高,且茎段比子叶诱导率高,分别为77%和60%;在光强为4000 lx以上,MS+6-BA 1.5 mg/L+NAA 0.2 mg/L培养基中,不定芽分化率最高,可达96%。本试验的正交设计为藜麦快速繁殖和遗传转化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Chenopodium quinoa) 正交试验 外植体 离体再生
原文传递
辐射诱导肺上皮细胞GATA3表达及其RNA甲基化修饰机制
11
作者 衣峻萱 董晓丹 +3 位作者 薛文翔 高姝颖 薛乃雯 金顺子 《中国辐射卫生》 2023年第3期223-229,共7页
目的探讨肺上皮细胞的辐射反应中GATA3的表达和m^(6)A修饰的调控机制,为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机制与临床防治提供新的治疗靶点。方法首先,分别给予人肺上皮细胞系(A549)和小鼠肺上皮细胞系(MLE-12)单次10 Gy(剂量率为1 Gy/min)和6 Gy(剂... 目的探讨肺上皮细胞的辐射反应中GATA3的表达和m^(6)A修饰的调控机制,为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机制与临床防治提供新的治疗靶点。方法首先,分别给予人肺上皮细胞系(A549)和小鼠肺上皮细胞系(MLE-12)单次10 Gy(剂量率为1 Gy/min)和6 Gy(剂量率为0.75 Gy/min)X射线辐照;采用慢病毒感染法在A549细胞转染shRNAVIRMA质粒和在MLE-12中转染siRNA-VIRMA干扰片段抑制VIRMA基因(RNA甲基化酶)的表达;利用比色法定量检测m^(6)A RNA甲基化水平;采用qRT-PCR法检测受照的A549和MLE-12细胞中VIRMA、GATA3和EMT标志物的mRNA的表达变化,利用Western Blots法检测受照的A549和MLE-12细胞中VIRMA、GATA3和EMT标志物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结果显示,辐射诱导A549和MLE-12细胞中甲基化酶VIRMA上调,进而增强总RNA的m^(6)A水平,同时上调GATA3基因和蛋白水平表达,进而诱导上皮—间质转化(EMT)过程的发生。进一步在A549和MLE-12细胞内,干扰VIRMA基因时,明显降低GATA3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抑制EMT相关分子的表达。结论辐射诱导肺上皮细胞发生m^(6)A修饰,通过正向调控GATA3基因表达,诱导EMT的发生,进而对放射性肺损伤进程起到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6A修饰 放射性肺损伤 VIRMA EMT GATA3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