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探三统历和太初历的不同点 被引量:10
1
作者 薄树人 《自然科学史研究》 1983年第2期133-138,共6页
太初历是西汉太初年间(公元前105—公元前101年)邓平、落下闳等人所制定的。它以实测为基础,以乐律为外壳,定朔望月长度等于29 43/81日为该历的基本常数,分母81被说成是黄钟音调的律管长度9寸的自乘。后世称这种历法为八十一分法。太初... 太初历是西汉太初年间(公元前105—公元前101年)邓平、落下闳等人所制定的。它以实测为基础,以乐律为外壳,定朔望月长度等于29 43/81日为该历的基本常数,分母81被说成是黄钟音调的律管长度9寸的自乘。后世称这种历法为八十一分法。太初历由于调整了历元,施行了"以无中气之月为闰月"这个较先进的置闰制度,因而比在它之前行用的颛顼历有较大的进步。可是,太初历的术文没有流传下来。中国历法史上现今能找到有术文完整地流传下来的第一部历法,是西汉末年刘歆所作的三统历。这部历法的术文连同刘歆用它来考证历史年代的《世经》一文都收在《汉书·律历志》里。由于三统历也采用八十一分法,而且以太初历历元(太初元年前十一月甲子朔旦夜半冬至)为历元,因此多少年来人们都自然地认为太初历就是三统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初 朔望月 不同点 冬至点 律历志 历法史 天文学家 二十八宿距度 回归年 历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谈孔孟的科技知识和儒家的科技政策 被引量:9
2
作者 薄树人 《自然科学史研究》 1988年第4期297-304,共8页
本文搜集了若干资料,证明孔孟对科技知识并不是漠不关心、一无所知的。本文着重探讨了儒家学说中一些影响科技发展的政策主张。其中包括:1.对异端思想的态度相对宽容。2.以农业为根本。3.设立国家机构来从事某些科学和经济技术工作。4.... 本文搜集了若干资料,证明孔孟对科技知识并不是漠不关心、一无所知的。本文着重探讨了儒家学说中一些影响科技发展的政策主张。其中包括:1.对异端思想的态度相对宽容。2.以农业为根本。3.设立国家机构来从事某些科学和经济技术工作。4.在许多科技部门推行世代传承的政策。这些政策主张在儒家当政后得到了贯彻,它们对中国的科技发展有双重影响。一方面,保证了科技在中世纪的稳定发展。另一方面,是使这种发展的速度十分缓慢,并且最后成为阻碍近代科学在中国产生的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思想 科技政策 科技知识 国家机构 科技发展 技术工作 治国之道 科学技术 李约瑟 孔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谈《周髀算经》中的盖天说——纪念钱宝琮先生逝世十五周年 被引量:12
3
作者 薄树人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1989年第4期297-305,共9页
本文讨论并发展了钱宝琮先生在'盖夫说源流考'一文中的某些结论。认为,除了由于《周髀算经》作者认识上的局限性及其基本假设的错误外,该书中所以会出现许多矛盾的、非实测的数据,其主要原因是,《周髀算经》必须迁就浑天说的某... 本文讨论并发展了钱宝琮先生在'盖夫说源流考'一文中的某些结论。认为,除了由于《周髀算经》作者认识上的局限性及其基本假设的错误外,该书中所以会出现许多矛盾的、非实测的数据,其主要原因是,《周髀算经》必须迁就浑天说的某些数据,这个情况表明,在《周髀算经》中的盖天说建立以前,已经有浑天说和浑仪存在着。本文亦分析了《周髀算经》中关于大地的概念。认为,虽然书中对大地的一些描述与地球的五带类似,但是,它们都不是建立在正确理论的基础上的。《周髀算经》中的大地不会发展出正确的地球概念,因此,这是一个没有前途的学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髀算经 盖天说 钱宝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袁州谯楼研究──我国现存最早的从事时间工作的地方天文台 被引量:2
4
作者 薄树人 谢志杰 +1 位作者 栾杏丽 李贤坊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1995年第1期37-41,共5页
从对有关袁州谯楼的历史文献调查中发现,该谯楼不但设置有一般的钟鼓楼中所具有的守时和报时设备,而且设置有天文仪器,建有观天台。从遗址调查中发现的确有可供观天用的台体。由此得知,袁州谯楼不但有一般的守时和报时功能,而且有... 从对有关袁州谯楼的历史文献调查中发现,该谯楼不但设置有一般的钟鼓楼中所具有的守时和报时设备,而且设置有天文仪器,建有观天台。从遗址调查中发现的确有可供观天用的台体。由此得知,袁州谯楼不但有一般的守时和报时功能,而且有一般谯楼所没有的测时功能。从而表明,袁州谯楼是一座古代专门从事时间工作的天文台。它也是现存我国最早的地方天文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时 时间工作 天文台 袁州 谯楼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探有关郭守敬仪器的几个悬案 被引量:4
5
作者 薄树人 《自然科学史研究》 1982年第4期320-326,共7页
郭守敬是我国元代杰出的天文仪器发明家。他发明的仪器,以其科学、精密、易用而久负世界盛誉。多少年来,人们不断地撰文阐述他在仪器创制方面的贡献和地位。关于他的几件主要仪器,如简仪、仰仪、高表等等,各家所见略同,笔者不拟赘言。... 郭守敬是我国元代杰出的天文仪器发明家。他发明的仪器,以其科学、精密、易用而久负世界盛誉。多少年来,人们不断地撰文阐述他在仪器创制方面的贡献和地位。关于他的几件主要仪器,如简仪、仰仪、高表等等,各家所见略同,笔者不拟赘言。在此只想提出几个众论未决的悬案,发表个人一些浅见,希望由此能引起深入的讨论,最终解决这些悬案,则为大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守敬 观测仪器 天文仪器 天球仪 浑仪 简仪 玲珑 水平仪 我国古代 天文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马上漏刻的第四第五种推测 被引量:3
6
作者 薄树人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1995年第2期185-189,共5页
该文对李强就马上漏刻所提出的三种推测进行分析,认为它们的成立均存在困难。因而提出了第四种推测:马上漏刻是一组安装在一块木板上的秤漏。由于马的运动有时可能比较剧烈,这组秤漏难以保持稳定,于是又提出第五种推测:水银从上面... 该文对李强就马上漏刻所提出的三种推测进行分析,认为它们的成立均存在困难。因而提出了第四种推测:马上漏刻是一组安装在一块木板上的秤漏。由于马的运动有时可能比较剧烈,这组秤漏难以保持稳定,于是又提出第五种推测:水银从上面的一只玉壶经过一条长而曲折的管道流注到下面的玉壶里。当水银改成弹子时,这就发展成为辊弹漏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漏刻 马上漏刻 辊弹漏刻 推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大元本草》的史料 被引量:3
7
作者 薄树人 《中国科技史料》 CSCD 1995年第1期68-71,共4页
史书中提到过有《大元本草》一书,但具体情况一无所知。新近发现的元末丞相许有壬所写《大元本草序》记载了有关这部书的一些珍贵资料。由序文得知元代编写了两部《大元本草》:一部编于元初,但未完成;一部为元末大夫朱辕编撰,书稿... 史书中提到过有《大元本草》一书,但具体情况一无所知。新近发现的元末丞相许有壬所写《大元本草序》记载了有关这部书的一些珍贵资料。由序文得知元代编写了两部《大元本草》:一部编于元初,但未完成;一部为元末大夫朱辕编撰,书稿上是太医院,后不知所终。许序即为朱书而作,序中提到了朱书的结构和一些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草 大元本草 史料 制作 编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司马迁的天文学思想 被引量:4
8
作者 薄树人 《史学史研究》 1982年第3期9-17,共9页
司马迁作为一位伟大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占有极其光荣的历史地位。千百年来,人们都公认他的不朽名著《史记》一书对中国史学和文学的发展具有不可磨灭的影响。其实,这种影响涉及到广泛的科学领域。比如说,从《史记》一书中反映,司马迁... 司马迁作为一位伟大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占有极其光荣的历史地位。千百年来,人们都公认他的不朽名著《史记》一书对中国史学和文学的发展具有不可磨灭的影响。其实,这种影响涉及到广泛的科学领域。比如说,从《史记》一书中反映,司马迁还是一位杰出的哲学家、经济学家……乃至自然科学家,等等。由于他在史学和文学上的成就过于光辉,以至他在其他科学方面的成就都被掩盖起来了。然而,当我们深入地来研究一些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早期历史时就会发现,我们很难把司马迁及其《史记》抛开一边不予置理。特别从天文学的角度来讲,司马迁的贡献尤其是不可抹煞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马迁 星占术 历法 自然科学 我国古代 史记 社会科学 对应关系 天象 科学领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的日食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薄树人 《天文爱好者》 2008年第5期36-37,共2页
日食是一种奇异壮观的天象,自古以来就吸引着人们的注意。中国古代对日食进行过长期的观测和深入的探讨,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一.日食是有规律的自然现象 远古的人们知识低浅。他们看到太阳被一个黑影一点一点侵蚀掉,就认为是个怪... 日食是一种奇异壮观的天象,自古以来就吸引着人们的注意。中国古代对日食进行过长期的观测和深入的探讨,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一.日食是有规律的自然现象 远古的人们知识低浅。他们看到太阳被一个黑影一点一点侵蚀掉,就认为是个怪物把太阳吞食了。惊骇之下他们在一起擂鼓呐喊,用各种方式想把怪物吓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食 古代 中国 自然现象 太阳 天象
原文传递
《中国古代天文文物图集》
10
作者 薄树人 《考古》 1981年第2期192-,190,共2页
天文学是我国古代最发达的科学部门之一。在我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上留下了丰富的与天文学有关的文物。作为我国古代天文学光辉成就的实物明证,它们的出土和被发现,一再引起了学术界的瞩目与轰动。为了便于国內外对这些文物的研究和欣赏,... 天文学是我国古代最发达的科学部门之一。在我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上留下了丰富的与天文学有关的文物。作为我国古代天文学光辉成就的实物明证,它们的出土和被发现,一再引起了学术界的瞩目与轰动。为了便于国內外对这些文物的研究和欣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把分藏在许多省市、散见在各类书刊的天文文物资料汇集在一起,编成了这本精美的《中国古代天文文物图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 文物 古代天文学 图集 天文图 图版 我国古代 中国社会科学院 考古研究 资料汇集
原文传递
近年来天文学史界有关张衡的若干争论
11
作者 薄树人 《中国史研究动态》 CSSCI 1990年第3期1-6,共6页
张衡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人们对于他的生平和科学成就作过大量的研究和宣传。进入八十年代以来,人们又有许多新的探讨和研究。尤其在天文学史界,对张衡研究开展了许多争论,这些争论的解决将会把研究挺?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因... 张衡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人们对于他的生平和科学成就作过大量的研究和宣传。进入八十年代以来,人们又有许多新的探讨和研究。尤其在天文学史界,对张衡研究开展了许多争论,这些争论的解决将会把研究挺?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因此,有必要把一些争论介绍给广大读者,谙大家集思广益,以求早日取得共识。?灵宪》是张衡的代表作,在中国天文学的历史上有很高的学术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文学史 争论 张衡 中国天文学 科学成就 八十年代 集思广益 科学家
原文传递
中国现存利玛窦世界地图的研究 被引量:20
12
作者 曹婉如 薄树人 +6 位作者 郑锡煌 王绵厚 曹者祉 周铮 姚义田 赵金敏 胡铁珠 《文物》 1983年第12期57-70,30+102-103,共17页
利玛窦(Matteo Ricci,1552—1610年)意大利人,是最早来华的耶稣会传教士之一。本文试论他在中国编绘世界地图的过程和地图的刊刻情况,以及目前在中国还可以看到的利氏世界地图。
关键词 利玛窦 世界地图 李之藻 全图 两仪 耶稣会传教士 历史博物馆 南京博物院 图书馆 玄览
原文传递
七十年来中国的天文学史研究
13
作者 薄树人 《天文爱好者》 1992年第5期12-14,共3页
关键词 天文学 历史 中国
原文传递
北京古观象台介绍 被引量:3
14
作者 薄树人 《文物》 1962年第3期5-10,62+3-4,共9页
从宏伟美丽的北京火车站往东,就在那北京城的城墙边上,矗立着一座巍峨的高台。高台上放着八件巨大精致的铜制天文仪器。
关键词 观象台 天文仪器 赤道仪 天文台 北京城 地平圈 明代 近代天文学 郭守敬 象限仪
原文传递
略谈故宫博物院所藏“七政仪”和“浑天合七政仪”——纪念哥白尼诞生五百周年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炳森 马玉良 +1 位作者 薄树人 刘金沂 《文物》 1973年第9期40-44,86-87,共7页
今年是伟大的波兰天文学家尼古拉·哥白尼(1473—1543)诞生五百周年。哥白尼的不朽功绩是他提出了科学的日心地动学说,在天文学发展史上引起了一场伟大的革命。这场革命从根本上动摇了统治欧洲达一千多年之久的唯心主义宇宙观,并使... 今年是伟大的波兰天文学家尼古拉·哥白尼(1473—1543)诞生五百周年。哥白尼的不朽功绩是他提出了科学的日心地动学说,在天文学发展史上引起了一场伟大的革命。这场革命从根本上动摇了统治欧洲达一千多年之久的唯心主义宇宙观,并使整个自然科学开始从神学的奴役下解放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哥白尼学说 七政 故宫博物院 宇宙观 唯心主义 自然科学 天文学家 浑天 传入中国 十八世纪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