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东部和重庆地区三叠纪海相红层分布及时代 被引量:12
1
作者 薄婧方 姚建新 +2 位作者 林宝玉 刘惟庆 李明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85-301,共17页
在综合分析四川东部和重庆地区的三叠纪地层资料的基础上,本文着重对研究区三叠纪海相红层的分布格局和沉积特征进行了分析和对比。在四川东部和重庆地区三叠纪海相地层中初步识别出5组12段海相红层,分别是:飞仙关组(大冶组)红层(印度阶... 在综合分析四川东部和重庆地区的三叠纪地层资料的基础上,本文着重对研究区三叠纪海相红层的分布格局和沉积特征进行了分析和对比。在四川东部和重庆地区三叠纪海相地层中初步识别出5组12段海相红层,分别是:飞仙关组(大冶组)红层(印度阶)、嘉陵江组红层(奥列尼克阶)、雷口坡组(巴东组)红层(安尼阶)、天井山组红层(拉丁阶)和马鞍塘组红层(卡尼阶),并将这些红层与相邻地区(湖北中西部和贵州)三叠纪海相红层进行了对比。分析表明研究区所有海相红层均属于滨海-浅海陆棚相红层,四川东部和重庆地区三叠纪海相红层的碎屑物质及Fe_2O_3主要来源于康滇古陆和龙门山等高地。同时,文中还探讨了四川东部和重庆地区三叠纪海相红层纵向分布与古气候、古纬度、水深、植被、矿产、岩石颜色、构造运动等之间的关系。上述研究为进一步开展全国乃至全球三叠纪海相红层分布规律研究和时代对比提供基础数据和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叠纪 海相红层 陆棚红层 四川东部 重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册亨中三叠统坡段组中上部石珊瑚及牙形石生物地层 被引量:5
2
作者 薄婧方 姚建新 +2 位作者 肖加飞 白宇明 彭传凯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87-497,共11页
为进一步精确限定黔西南中三叠统坡段组的地质时代,论文选择贵州册亨中三叠统坡段组典型剖面开展了石珊瑚及牙形石生物地层研究,在中三叠统坡段组(中上部)识别出石珊瑚3属3种,它们包括Pentasmilia zaitingnaensis,Pinacophyllum spizzen... 为进一步精确限定黔西南中三叠统坡段组的地质时代,论文选择贵州册亨中三叠统坡段组典型剖面开展了石珊瑚及牙形石生物地层研究,在中三叠统坡段组(中上部)识别出石珊瑚3属3种,它们包括Pentasmilia zaitingnaensis,Pinacophyllum spizzensis,Gillastraea delicate;识别出牙形石Neogondolella constricta带。该带除含有带分子外,还含有Neogondolella bulgarica,Neogondoela navicula,Neogondolella acuta,Neogondolella alpina alpina,Cratognathodus kochi,Ozarkodina tortilis,Prioniodinasp.,Lonchodinasp.等重要牙形石。通过对牙形石特征的分析和国内外同名带的对比,认为坡段组Neogondolella constricta带大体可与贵州省盘县地区羊圈-楚皮凹剖面中三叠统关岭组上段、贵州罗甸关刀(2)剖面关刀岩楔、和云南开远马者哨法郎组的同名化石带对比,进而确定贵州册亨地区坡段组含牙形石Neogondolella constricta带的地层时代为安尼期的Illyrian亚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珊瑚 牙形石生物地层 坡段组 Illyrian亚期 册亨 贵州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地层学研究近期面临的主要问题 被引量:4
3
作者 姚建新 李亚 +8 位作者 侯鸿飞 纪占胜 武桂春 武振杰 李素萍 郭彩清 张利伟 孟美岑 薄婧方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15-522,共8页
地层中包含了地球演化过程的许多重要信息,它是建立全球地质年代系统的重要基础。统一年代地层系统的建立有利于促进基础地质工作、矿产资源勘查、地质环境评价和地质灾害预测与防治等各项事业的发展,因此一直受到广大地质工作者的高度... 地层中包含了地球演化过程的许多重要信息,它是建立全球地质年代系统的重要基础。统一年代地层系统的建立有利于促进基础地质工作、矿产资源勘查、地质环境评价和地质灾害预测与防治等各项事业的发展,因此一直受到广大地质工作者的高度重视。目前在《国际地层表》已建的110个阶中,已有65个全球界线层型剖面和点位(简称GSSP)被国际地层委员会和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批准确认,其中有10个GSSP被确立在中国,我国是拥有GSSP最多的国家。在中国区域年代地层表的102个阶中,也有59个阶得到了较深入的研究,并建立了部分地层单位的划分对比标准。虽然我国的地层学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但是在中国区域地层标准的建立与完善以及区域地层单位与GSSP的对比、变形和变质较强烈地区地层学研究方法的确定、广泛分布的中新生代陆相地层划分对比、中国典型地层剖面保护和规范化研究等方面还存在诸多尚未解决的重要问题,急待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地层学 主要问题 地质年代系统 全球界线层型剖面和点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瑬货币主张理论的经济学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薄婧方 薄善祥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79-80,共2页
1808到1850年间,中国曾经历过一场由白银外流与银贵钱贱两大问题构成的严重的货币危机。对此王瑬提出政府发行不兑换纸币的货币主张,以此来扩展经济。本文通过首先阐述王瑬货币主张理论的时代背景的基础之上,详细阐述了他的货币主张理论... 1808到1850年间,中国曾经历过一场由白银外流与银贵钱贱两大问题构成的严重的货币危机。对此王瑬提出政府发行不兑换纸币的货币主张,以此来扩展经济。本文通过首先阐述王瑬货币主张理论的时代背景的基础之上,详细阐述了他的货币主张理论,并运用现代经济学的分析视角,解释其理论受困于当时的时代与国家的发展程度而使其主张未能得以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瑬 货币主张理论 道光萧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有企业的效率悖论研究——论国有企业生产率提高与利润率下降的事实冲突 被引量:1
5
作者 薄婧方 曾普胜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68-70,共3页
本文采用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CASS样本数据,说明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有企业在全要素生产率上升的同时,其利润率却在下降。并通过回顾国有企业的改革历程,阐释导致国有企业的效率悖论的原因。
关键词 国有企业 全要素生产率 利润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西恩施地区上二叠统大隆组泥质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对风化、物源和构造背景的指示 被引量:7
6
作者 刘惟庆 乔雨 +3 位作者 薄婧方 牟传龙 童金南 姚建新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58-167,共10页
采用地球化学测试分析方法对鄂西地区上二叠统大隆组碎屑岩进行了风化程度、物源和构造背景研究,结果表明:鄂西地区大隆组沉积岩富SiO2、Al2O3和Fe2O3,贫CaO,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72.18%、9.77%、2.96%与0.08%;矫正烧失量后, Fe2O3T+MgO(... 采用地球化学测试分析方法对鄂西地区上二叠统大隆组碎屑岩进行了风化程度、物源和构造背景研究,结果表明:鄂西地区大隆组沉积岩富SiO2、Al2O3和Fe2O3,贫CaO,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72.18%、9.77%、2.96%与0.08%;矫正烧失量后, Fe2O3T+MgO(均值4.25%)、TiO2(均值0.44%)、Al2O3/SiO2(物质的量比值,均值0.16),最接近活动大陆边缘特征值.球粒陨石标准化曲线呈右倾式,轻重稀土分馏较强,δ(Ce)为0.68~1.00,均值0.86,轻微亏损;δ(Eu)为0.36~0.72,均值0.56,中等亏损.大隆组泥质岩(Gd/Yb)N<2.0,物源主要来自后太古宙上陆壳沉积岩;大隆组样品成分变异指数(ICV)为0.56~1.36,平均值0.89,其中下部ICV> 1,指示长兴期早期扬子板块北缘构造运动强烈,物源可能直接来自活动大陆边缘初次沉积物;上部ICV<1,表明沉积物在稳定构造环境下沉积,物源具有沉积再旋回特性;大隆组下段风化指数(CIA)=65~70,其上段CIA=72~84,气候经历了由干冷向高温转变过程;ICV与CIA具有较好的负相关性(r=-0.93), CIA变化主要是由不同时期输入碎屑物质差异造成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与判别图解综合分析表明,大隆组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环境,物源具有长英质岩属性,源区以扬子板块北部的秦岭造山带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物源 构造背景 大隆组 鄂西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