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主动脉夹层风险评分在急性主动脉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附342例急性胸痛患者的病例分析 被引量:17
1
作者 赖淑翎 蔺际龚 +1 位作者 刘加权 张民伟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73-476,共4页
目的 探讨主动脉夹层风险评分在急性主动脉综合征(AAS)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4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接诊的急性胸背痛患者342例,最后确诊为AAS患者71例(AAS组)和非AAS患者271例(非AAS组).根据主动脉夹... 目的 探讨主动脉夹层风险评分在急性主动脉综合征(AAS)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4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接诊的急性胸背痛患者342例,最后确诊为AAS患者71例(AAS组)和非AAS患者271例(非AAS组).根据主动脉夹层风险评分将患者分为低危(主动脉夹层风险评分≤1分)和高危(主动脉夹层风险评分&gt;1分)两个亚组.观察两组主动脉夹层风险指标及不同风险评分的患者比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主动脉夹层风险评分诊断AAS的价值.结果 与非AAS组比较,AAS组高危疼痛特征风险指标如突发性疼痛和撕裂样痛比例明显增高〔83.1%(59/71)比31.0%(84/271),29.6%(21/71)比0(0/271)〕,而AAS组高危体检特征风险指标如四肢收缩压差异和局限性神经功能缺损的患者比例也均明显增加〔23.9%(17/71)比0(0/271),11.3%(8/71)比0(0/271),均P&lt;0.05〕;AAS组高危评分患者比例也明显多于非AAS组〔66.2%(47/71)比1.5%(4/271),P&lt;0.01〕.ROC曲线分析显示:主动脉夹层风险评分≥1分对诊断AAS的敏感度以及ROC曲线下面积(AUC)均高于主动脉夹层风险评分≥2分者(敏感度为98.6%比66.2%,AUC为0.819比0.564),而主动脉夹层风险评分≥2分对诊断AAS的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均高于主动脉夹层风险评分≥1分(分别为98.5%比59.8%,92.2%比39.1%).主动脉夹层风险评分≥1分的优势比(OR)=104.0,95%可信区间(95%CI)为0.761-0.877,P=0.000;主动脉夹层风险评分≥2分的OR=130.7,95%CI为0.516-0.612,P=0.003.结论 主动脉夹层风险评分对诊断AAS有较高的敏感度,当主动脉夹层风险评分为高危时(〉1分),对诊断AAS的特异度高,对协助早期诊断AAS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风险评分 急性主动脉综合征 诊断 敏感度 特异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化氢对大鼠心脏骤停后海马组织bax和bcl-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张自立 蔺际龚 +6 位作者 廖晓星 魏红艳 李慧 李欣 刘荣 胡春林 戴刚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6-39,I0003,共5页
目的 通过检测大鼠海马组织bcl-2和bax表达来探讨硫化氢(H2S)在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 CA)后脑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 雄性SD大鼠160只,初始选择108只随机均分为三组,建立CA/CPR模型.①第1组(36只):在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 目的 通过检测大鼠海马组织bcl-2和bax表达来探讨硫化氢(H2S)在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 CA)后脑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 雄性SD大鼠160只,初始选择108只随机均分为三组,建立CA/CPR模型.①第1组(36只):在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予以NaHS干预 ②第2组(36只),在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予以羟胺干预 ③第3组为常规复苏组(36只).上述三组根据观察终点又均分为1、3和7 d三个亚组,每个亚组再等分两组分别做相关凋亡的免疫组化和RT-PCR检测.结果 ①三组经历CPR大鼠死亡及备用鼠使用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 ②在CPR后,三组之间大鼠血清H2S浓度变化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9.917,P=0.000),在CPR后各时点上三组之间血清H2S浓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 ③在CPR后,三组之间大鼠海马组织CA1区bax和bcl-2蛋白表达累积光密度变化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CPR后各时点上三组之间海马组织CA1区bax和bcl-2蛋白表达累积光密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④在CPR后,三组之间大鼠海马组织bax和bcl-2 mRNA相对表达量变化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在CPR后各时点上三组之间海马组织bax和bcl-2 mRNA相对表达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CPR后,H2S可能通过促进bcl-2和抑制bax表达来影响bcl-2/bax的平衡而参与神经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氢 心肺复苏 凋亡 BAX bcl-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洛酮与东茛菪碱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急性呼吸衰竭66例分析
3
作者 孙长春 陈同刚 蔺际龚 《职业与健康》 CAS 2000年第5期30-31,共2页
1995年5月~1998年12月我院急诊科应用纳洛酮与东茛菪碱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急性呼吸衰竭66例,取得满意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66例中男21例,女45例。年龄16~65岁,平均31岁。中毒途径:经口服中毒64例,皮肤接... 1995年5月~1998年12月我院急诊科应用纳洛酮与东茛菪碱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急性呼吸衰竭66例,取得满意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66例中男21例,女45例。年龄16~65岁,平均31岁。中毒途径:经口服中毒64例,皮肤接触中毒1例,中毒途径不详1例。中毒农药种类:敌敌畏23例,甲拌磷20例,甲胺磷8例,对硫磷7例,乐果5例,稻瘟净1例,名称不详2例。所有病例均在胆碱能危象基础上出现呼吸衰竭,诊断符合文献标准。呼吸衰竭发生时间:入院时已发生的17例,入院1小时发生38例,入院1~6小时发生8例,入院~24小时发生3例。1.2 治疗方法 纳洛酮首次0.8 mg注射,以后每次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洛酮 东莨菪碱 有机磷农药中毒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ells与修正Geneva评分急诊筛肺栓塞的比较查 被引量:15
4
作者 吴伟程 蔺际龚 +4 位作者 杨成彬 吴郁珍 俞祥玫 刘加权 张自立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82-285,共4页
目的比较Wells与修正Geneva评分筛查急性肺栓塞(acute 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APTE)效果,寻找适合我国急诊科诊断APTE的策略。方法对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部诊治的167例疑似APTE患者采用随机、交叉、前瞻性研究,先后进行We... 目的比较Wells与修正Geneva评分筛查急性肺栓塞(acute 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APTE)效果,寻找适合我国急诊科诊断APTE的策略。方法对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部诊治的167例疑似APTE患者采用随机、交叉、前瞻性研究,先后进行Wells和修正Geneva评分,比较它们的筛查效果。结果Wells和修正Geneva评分诊断APTE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17±0.022)和(0.927±0.0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诊断APTE的一致性较差(kappa=0.276),分层判别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较而言,Wells评分判断APTE低度可能的例数少,中、高度可能的例数多。两种评分方法判断为低度可能者全部排除了APTE;中度可能的病例中,Wells评分诊断准确率(9.64%)明显低于修正Geneva评分(32.8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判断为高度可能的病例中,Wells评分诊断准确率(67.24%)与修正Geneva评分(86.21%)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结论修正Geneva评分比Wells评分更适宜在我国急诊科筛查可疑APTE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栓塞 筛查 WELLS评分 修正Geneva评分
原文传递
核因子κB活性在心肺脑复苏后的变化 被引量:6
5
作者 李欣 荆小莉 +4 位作者 熊艳 蔺际龚 李玉杰 马中富 廖晓星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期19-22,共4页
目的观察心搏骤停患者经心肺脑复苏(CPCR)后核因子κB(NFκB)活性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以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法(EMSA)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NFκB活性,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TNFα水平。结果NFκB活性、TNFα水... 目的观察心搏骤停患者经心肺脑复苏(CPCR)后核因子κB(NFκB)活性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以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法(EMSA)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NFκB活性,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TNFα水平。结果NFκB活性、TNFα水平和APACHEⅡ评分在复苏后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PRMODS)组和死亡组分别明显高于非PRMODS组和存活组(P<0.05);NFκB活性、TNFα水平和APACHEⅡ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心搏骤停和CPCR过程可以使NFκB激活、TNFα表达增加,这对PRMODS的发生、病情轻重具有重要决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脑复苏 复苏 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
原文传递
氢气减轻家兔心搏骤停后脑损伤 被引量:3
6
作者 王金高 蔺际龚 +4 位作者 孔德全 张自立 俞祥玫 刘加权 蔡冬梅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111-1115,共5页
目的探讨氢气(hydrogen,H2)干预对心搏骤停后脑损伤的作用。方法实验在厦门大学动物实验中心进行,新西兰白兔60只,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A组为2%氢气干预,B组为空气对照。比较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a,... 目的探讨氢气(hydrogen,H2)干预对心搏骤停后脑损伤的作用。方法实验在厦门大学动物实验中心进行,新西兰白兔60只,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A组为2%氢气干预,B组为空气对照。比较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a,TNF-α)、神经元特异性條醇化异 性條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SlOOp蛋白质量浓度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eurological deficit scores,NDS)变化,分析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 SIRS)诊断数和兔存活数的差异。结果 A、B两组兔自主循环恢复(restoratio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 , ROSC)数量接近,随着时间延长,存活兔减少,到ROSC72h时,A组兔存活数高于B组(x2=4.850,P〈0.05)。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 ryresuscitation,CPR)后B组血中H2质量浓度于ROSC4h达峰值后下降;A组%浓度保持在较高水平上。在R0SC后,两组兔均有不同程度炎症反应发生,R0SC24h时,A组TNF-α质量浓度、SIRS诊断数低于B组(P〈0.05)。两组血清NSE和S100(3质量浓度在CPR后升高,分别于ROSC24h和4h达峰值后下降,A组峰值低于B组(P〈0.05)。两组兔在CPR后NDS分值逐渐下降,ROSC72h时,A组NDS低于B组=-2.689,P=0.013)。结论H2能抑制CPR后炎症反应,减轻心搏骤停后脑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复苏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心搏骤停后综合征 肿瘤坏死因子-Α 神经功能 缺损评分
原文传递
联合检测血常规和C-反应蛋白在急性上呼吸道细菌感染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3
7
作者 潘满冬 俞祥玫 蔺际龚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2年第7期967-969,共3页
目的探讨血常规和CRP联合检测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本院急诊科就诊的254例患者采血,检测血常规和CRP;并同时用咽拭子或痰样做细菌培养。依据细菌培养的结果将患者分为细菌感染组(A组)和非细菌感染组(B组),同时... 目的探讨血常规和CRP联合检测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本院急诊科就诊的254例患者采血,检测血常规和CRP;并同时用咽拭子或痰样做细菌培养。依据细菌培养的结果将患者分为细菌感染组(A组)和非细菌感染组(B组),同时以55例健康体检者的资料作为正常对照组(C组)。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对单项指标及联合指标的诊断价值进行评估。结果254例中共检出50例细菌感染(A组),其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和CRP显著升高,与B组和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种指标ROE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20(WBC)、0.975(NEU)、0.995(CRP)、0.985(WBC+NEU)和0.999(WBC+NEU+CRP)。通过ROC曲线分析,各项指标最佳诊断界值分别为11.9×109/L(WBC)、75.4%(NEU)和27.8mg/L(CRP)。结论联合检测血常规和CRP可帮助明确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细菌感染情况,进一步提高诊断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感染/诊断 白细胞计数 中性白细胞/代谢 C反应蛋白质/代谢
原文传递
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在脓毒症相关性脑病筛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刘加权 张自立 +6 位作者 孔德全 杨成彬 吴郁珍 姚亚奔 吴伟程 潘满冬 蔺际龚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12年第9期680-682,共3页
应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对192例脓毒症患者初筛相关性脑病,随后根据相关的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进行会诊讨论,综合分析后确诊和排除脓毒症相关性脑病。MoCA得分(26±3)分,灵敏度0.776,特异度0.963,与综合分析诊断... 应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对192例脓毒症患者初筛相关性脑病,随后根据相关的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进行会诊讨论,综合分析后确诊和排除脓毒症相关性脑病。MoCA得分(26±3)分,灵敏度0.776,特异度0.963,与综合分析诊断的一致率为0.880,一致性较好(P=0.000),K=0.753±0.048;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929±0.019(95%CI=0.891-0.966,P=0.000),最佳分界值25.5分;以25.5分预测排除脓毒症相关性脑病的灵敏度0.779,特异度0.962;影响MoCA评测结果的因素有年龄、发病时间、合并休克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认知障碍
原文传递
出院后护理干预预防冠心病患者急性心脏事件发生的效果 被引量:18
9
作者 张雪好 陈瑶琴 +3 位作者 陈丽花 王丽玉 潘晓文 蔺际龚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2年第15期1763-1765,共3页
目的探讨出院后护理干预能否预防冠心病患者急性心脏事件(acutecardiacevents,ACE)。方法依据随机数字法将304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53例给予常规出院指导。观察组151例在此基础上进行出院后护理干预。随访3年,观察ACE... 目的探讨出院后护理干预能否预防冠心病患者急性心脏事件(acutecardiacevents,ACE)。方法依据随机数字法将304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53例给予常规出院指导。观察组151例在此基础上进行出院后护理干预。随访3年,观察ACE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149例完成研究,观察组144例完成研究,完成研究的293例中ACE总发生率为32.4%。观察组ACE时间分布区曲线较低且相对平缓,对照组曲线在出院9个月后有随着时间延长而上升趋势;到观察终点时,观察组累计ACE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2.9%比4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680,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者较少(8.3%比18.8%,x^2=6.101),住院次数减少(20.1%比35.6%,x^2=8.652),平均住院时间缩短[(8.83±3.43)比(11.36±3.13)d,t=-3.381],总病死率降低(3.5%比9.4%,x^2=4.23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出院后护理干预能够减少冠心病患者ACE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急性心脏事件 出院后护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