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肌少症与女性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病情及继发骨质疏松的相关性研究
1
作者 张梅 徐胜前 +5 位作者 纵何香 王健雄 储依然 张璟 蔡静玉 常玲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72-76,80,共6页
目的:探讨肌少症对女性类风湿关节炎(RA)病人病情以及继发骨质疏松(OP)的影响。方法:选取239例RA病人,其中女187例,男52例。通过生物电阻抗分析法测定病人四肢以及躯干的骨骼肌质量,计算骨骼肌质量指数(SMI)。采用GE Lunar Prodigy双能... 目的:探讨肌少症对女性类风湿关节炎(RA)病人病情以及继发骨质疏松(OP)的影响。方法:选取239例RA病人,其中女187例,男52例。通过生物电阻抗分析法测定病人四肢以及躯干的骨骼肌质量,计算骨骼肌质量指数(SMI)。采用GE Lunar Prodigy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病人不同部位的骨密度(BMD)。对187例女性RA病人进行疾病相关指标如双手X线、Sharp评分检测,并根据是否存在肌少症,将女性RA病人分为肌少症组和无肌少症组,比较2组OP发生率、疾病活动性以及关节功能相关指标,分析女性RA病人发生OP的影响因素。结果:女性RA病人总OP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性RA病人(P<0.01)。与无肌少症的女性RA病人相比,合并肌少症的女性RA病人病程更长,体质量指数更低,关节结构损害更严重(P<0.05~P<0.01)。女性RA病人SMI与病程、年龄、健康评估问卷(HAQ)评分、X线分期、Sharp评分均呈负相关关系(r=-0.155、-0.196、-2.040、-0.244、-0.365,P<0.05~P<0.01),与股骨颈-BMD、L_(1)-BMD、L_(2)-BMD、L_(3)-BMD、L_(4)-BMD、L_(1~4)-BMD均呈明显正相关关系(r=0.422、0.410、0.380、0.423、0.434、0.437,P<0.01)。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MI值是女性RA病人发生OP的保护因素(P<0.01),年龄是女性RA病人发生OP的危险因素(P<0.01);病程、HAQ评分是女性RA病人DAS28的影响因素(P<0.05和P<0.01)。结论:女性RA病人更容易合并OP,肌少症是OP的危险因素,且与女性RA病人的关节结构损伤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骨质疏松 肌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关节炎髌下脂肪垫与软骨缺损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蔡静玉 王康 +1 位作者 徐建华 丁长海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483-1486,共4页
目的 探讨膝骨关节炎( OA )患者髌骨下脂肪垫( IPFP)大小与软骨缺损之间的关系. 方法 收集174例膝OA患者,对患者一般情况行问卷调查,在核磁共振3D脂肪抑制T1加权回波序列上利用Osirix软件测量IPFP容积,在核磁共振T2加权质子密度加... 目的 探讨膝骨关节炎( OA )患者髌骨下脂肪垫( IPFP)大小与软骨缺损之间的关系. 方法 收集174例膝OA患者,对患者一般情况行问卷调查,在核磁共振3D脂肪抑制T1加权回波序列上利用Osirix软件测量IPFP容积,在核磁共振T2加权质子密度加权快速自旋回波序列上对软骨缺损进行评级(0-4级),分析IPFP容积与软骨缺损之间的关系. 结果 放射性OA与非放射性OA患者IPFP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严重程度OA患者的IPFP体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OA患者IPFP体积与性别呈负相关性,与身高、体重呈正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IPFP体积与膝关节内外侧股骨、外侧胫骨以及髌骨软骨缺损呈负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 结论IPFP体积与软骨缺损及OA的病情严重程度相关, IPFP在OA发生发展中可能起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髌骨下脂肪垫 软骨缺损 核磁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临床分析
3
作者 王芬 吕树娟 +2 位作者 蔡静玉 周香莲 徐建华 《安徽医药》 CAS 2016年第7期1287-1291,共5页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感染情况。方法收集确诊系统性狼疮性346例、类风湿关节炎294例为病例组,收集其HBV血清学标记物结果,记录其临床资料、相关实验室检查数据。结果:健康人对照组(...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感染情况。方法收集确诊系统性狼疮性346例、类风湿关节炎294例为病例组,收集其HBV血清学标记物结果,记录其临床资料、相关实验室检查数据。结果:健康人对照组(同年体检的健康人群12 779人)HBs Ag、HBs Ab、HBe Ag、HBe Ab、HBc Ab的阳性率分别6.6%、59.0%、0.5%、8.0%、21.2%。SLE组阳性率分别0.6%,、41.3%、0.0%、1.4%、2.9%;RA组的阳性率分别7.1%、57.8%、1.0%、6.8%、16.3%,结果 RA患者HBV感染和普通人群相似,SLE患者的HBV各项指标阳性率均低于RA患者(P=0.001)、也明显低于普通人群。HBV感染与SLE/RA相关临床指标、自身抗体的关系分析,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A患者和普通人群HBV感染相似,而SLE的HBV感染明显低于RA患者和普通人群,SLE患者在使用糖皮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时HBV感染风险不高,是否需要与RA一样常规推荐使用HBV疫苗、或HBV感染患者常规使用抗病毒药物,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红斑狼疮 系统性 关节炎 类风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糖血脂与骨关节炎血清标志物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任家乐 徐建华 +6 位作者 阮光锋 王康 蔡静玉 朱其翠 卞福勤 常冰茹 丁长海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432-1435,共4页
目的探讨膝骨关节炎(OA)患者血糖、血脂与血清标志物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膝OA患者169例。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反映早期膝OA的生物标志物,包括软骨糖蛋白-39(GP-39)、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基质金属蛋白酶-10(MMP-10)、基质... 目的探讨膝骨关节炎(OA)患者血糖、血脂与血清标志物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膝OA患者169例。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反映早期膝OA的生物标志物,包括软骨糖蛋白-39(GP-39)、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基质金属蛋白酶-10(MMP-10)、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血清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CTXⅠ)和Ⅰ型胶原氨基端末肽(NTXⅠ),同时记录血生化检验中的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载脂蛋白A1(Apo A1)、载脂蛋白B(Apo B)水平。将OA患者按GP-39中位数水平分为两组。结果两组人群的年龄、性别、BMI、FBG、TC、TG、HDL、VLDL、Apo A1、MMP-3、MMP-13及CTXⅠ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元回归分析中,FBG、TG及VLDL与GP-39呈正相关性(OR=1.745,P=0.030;OR=1.369,P=0.050;OR=7.583,P=0.001);Apo A1与MMP-3、MMP-13呈正相关性(OR=9.747,P<0.001;OR=11.485,P<0.001);TC与MMP-10呈正相关性(OR=1.386,P=0.022);Apo B与CTXⅠ呈正相关性(OR=4.349,P=0.048);VLDL与NTXⅠ呈正相关性(OR=2.656,P=0.045)。结论膝OA患者部分血糖及血脂与血清标志物之间有相关性,提示血糖、血脂可能参与膝OA的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志物 血糖 血脂 骨关节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小RNA在骨关节炎炎症代谢机制中的作用 被引量:3
5
作者 蔡静玉 王康 +1 位作者 徐建华 丁长海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845-848,共4页
OA是最常见的慢性关节疾病,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呈逐年增加趋势。其主要病理改变是关节软骨缺损和软骨下骨质增量。危险因素除了女性、高龄、肥胖、外伤、遗传等,一系列炎症反应及代谢因子在OA发病过程也发挥一定作用。
关键词 炎症反应 微小RNA 代谢机制 骨关节炎 关节软骨缺损 慢性关节疾病 病理改变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骨关节炎的队列研究现状 被引量:9
6
作者 蔡静玉 韩卫雨 丁长海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39-545,共7页
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发生于关节的慢性退行性疾病,其患病率在风湿性疾病中居于首位,一直是困扰风湿科及骨科医师的重要难题,所以深入研究OA的危险因素和发病机制显得尤为重要,但目前国内关于OA的临床研究设计多局限于横断面研... 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发生于关节的慢性退行性疾病,其患病率在风湿性疾病中居于首位,一直是困扰风湿科及骨科医师的重要难题,所以深入研究OA的危险因素和发病机制显得尤为重要,但目前国内关于OA的临床研究设计多局限于横断面研究,难以阐述疾病发生发展的因果关系。本文对国际上有关OA的队列研究文献进行总结和分析,阐述其研究内容、方法设计以及各自的特点,旨在提高对OA队列研究的重视,也为进一步开展OA队列研究提供方法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风湿性疾病 队列研究
原文传递
临床特点联合实验室指标对狼疮肾炎病理分型的预测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王芬 徐建华 +3 位作者 蔡静玉 汤华阳 吴永贵 卢文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725-728,733,共5页
目的通过临床及实验室指标,建立狼疮肾病理分型的预测模式。方法 2011-2015年我院住院有肾病理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经糖皮质激素等治疗2月以上,尿蛋白仍阳性的患者201例,分析其临床及实验室指标,采... 目的通过临床及实验室指标,建立狼疮肾病理分型的预测模式。方法 2011-2015年我院住院有肾病理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经糖皮质激素等治疗2月以上,尿蛋白仍阳性的患者201例,分析其临床及实验室指标,采用Epi Data 3.1和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结果Ⅱ型17例,Ⅲ型26例,Ⅳ型135例,Ⅴ型23例;单因素分析:增殖型年龄及发病年龄均小、SLEDAI高、贫血多、C3低、C1q(64.0%)及ds-DNA阳性率均高(53.4%);膜型发病年龄大,ds-DNA阳性率低(13.0%);系膜型卧位后尿蛋白转阴性率为67.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相对于其它类型,系膜型SLEDAI低,卧位后尿蛋白转阴性率高;增殖型SLEDAI高、尿蛋白阳性率及抗ds-DNA阳性率均高;膜型发病年龄大、抗ds-DNA阳性率低。结论狼疮肾病理分型的预测模式:SLEDAI低,卧位后尿蛋白转阴性率高是Ⅱ型的强预测指标;SLEDAI高、尿蛋白阳性、抗ds-DNA阳性,是Ⅲ/Ⅳ型的预测指标;发病年龄大、抗ds-DNA阳性率低是Ⅴ型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狼疮肾炎 蛋白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