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早期周围型肺癌的CT诊断(附65例分析) 被引量:40
1
作者 蔡祖龙 高建华 +1 位作者 宋学坤 赵绍宏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1999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分析早期周围型肺癌的CT征象特点,探讨肺癌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以及提高早期肺癌的检出率和CT诊断的准确性。材料与方法:搜集1980~1996年65例其中41例为查体发现,均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CT检查资料,并进行回... 目的:分析早期周围型肺癌的CT征象特点,探讨肺癌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以及提高早期肺癌的检出率和CT诊断的准确性。材料与方法:搜集1980~1996年65例其中41例为查体发现,均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CT检查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早期肺癌CT表现较高的征象有:(1)分叶征54例(83%);(2)细短毛剌和锯齿征51例(784%);(3)血管集束征44例(677%);(4)空泡征/细支气管充气征37例(57%);(5)胸膜凹陷征40例(615%)。有54例(83%)出现上述3个以上征象。结论:胸部X线查体,发现病变后进行CT扫描对周围型肺癌的早期诊断有重要作用;熟悉并掌握基本的CT征象是提高肺癌早期诊断水平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CT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支气管肺泡癌的影像学 被引量:82
2
作者 蔡祖龙 赵绍宏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1年第1期24-29,共6页
细支气管肺泡癌(BAC)具有许多与其他类型肺癌包括非BAC腺癌显著不同的特征。近年来 ,其发生率逐渐上升。BAC的影像学表现多种多样 ,很容易误诊。本文着重复习BAC的病理、临床表现、X线与CT征象 ,以及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
关键词 细支气管肺泡癌 影像学 诊断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肠癌X线诊断中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4
3
作者 蔡祖龙 李瑞兰 +1 位作者 高育璈 杜洛山 《临床放射学杂志》 1985年第2期69-71,T011,共4页
结肠癌在我国是属于最常见的十大恶性肿瘤之一(1),在消化道恶性肿瘤中,其发病率仅次于胃癌和食管癌居第三位,X线检查在结肠癌诊断中占有重要地位,为了提高对结肠癌的认识,以期达到正确,早期诊断的目的,现将我院自1957年至1983... 结肠癌在我国是属于最常见的十大恶性肿瘤之一(1),在消化道恶性肿瘤中,其发病率仅次于胃癌和食管癌居第三位,X线检查在结肠癌诊断中占有重要地位,为了提高对结肠癌的认识,以期达到正确,早期诊断的目的,现将我院自1957年至1983年1月的临床,病理,X线资料完整的120例结肠癌作一分析,并对结肠癌诊断中的几个问题加以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X线诊断 双重对比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粘液瘤的X线诊断 被引量:2
4
作者 蔡祖龙 高育璈 《临床放射学杂志》 1983年第3期117-121,I010,共6页
粘液瘤是心脏最常见的原发肿瘤(1),由于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较易误诊,近年来随着临床经验的积累和检查技术的提高,生前获得正确诊治的病例不断增多(2,3)。我院自1964年以来经手术证实的16例心脏粘液瘤中,1978年以后就有15例,... 粘液瘤是心脏最常见的原发肿瘤(1),由于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较易误诊,近年来随着临床经验的积累和检查技术的提高,生前获得正确诊治的病例不断增多(2,3)。我院自1964年以来经手术证实的16例心脏粘液瘤中,1978年以后就有15例,为了提高对本病的认识,进一步提高X线诊断水平,现将本组病例作一临床-X线分析,并着重在X线平片方面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粘液瘤 症状 X线诊断 心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cm以下磨玻璃密度肺腺癌的CT征象与病理亚型及免疫组织化学的相关性 被引量:43
5
作者 吴芳 蔡祖龙 +5 位作者 田树平 金鑫 景瑞 杨越清 李颖娜 赵绍宏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63-170,共8页
目的探讨1 cm以下局灶性磨玻璃密度(f GGO)肺腺癌的CT征象与病理亚型及免疫组织化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5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肺腺癌的最大直径≤1 cm的f GGO患者的CT、病理以及免疫组织化学资料,将CT征象(包括位置、大小、密... 目的探讨1 cm以下局灶性磨玻璃密度(f GGO)肺腺癌的CT征象与病理亚型及免疫组织化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5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肺腺癌的最大直径≤1 cm的f GGO患者的CT、病理以及免疫组织化学资料,将CT征象(包括位置、大小、密度、形状、空泡征、空气支气管征、病灶边缘、胸膜凹陷征、瘤肺界面)与病理亚型[不典型腺瘤样增生(AAH)、原位腺癌(AIS)、微浸润性腺癌(MIA)及浸润性腺癌(IPA)]和免疫组织化学结果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1、HER-2、Ki-67、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拓扑异构酶Ⅱα(Top-Ⅱα)]对照,患者年龄、病变大小、密度与病理亚型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秩和检验;患者性别、病变位置、形状、空泡征、空气支气管征、病灶边缘、胸膜凹陷征、瘤肺界面与病理亚型和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对照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结果 CT表现为1 cm以下f GGO的肺腺癌各病理亚型间,性别分布、年龄大小、病变位置、形状、空气支气管征、胸膜凹陷征、瘤肺界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194、0.126、0.609、0.678、0.091、0.374、0.339),各病理亚型间病变大小、密度、空泡征的有无以及边缘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28、0.002、0.003、0.046),Ki-67在不同形状结节间表达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HER-1在瘤肺界面是否清晰的结节间表达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HER-2在是否有空泡征的结节间表达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9),而CT征象与VEGF和Top-Ⅱα的表达无相关性(P均>0.05)。结论表现为1 cm以下f GGO的肺腺癌中,IPA的空泡征出现率最高,而AAH最低,且浸润前病变(AAH+AIS)多表现为边缘光滑,MIA和IPA则多表现为分叶征+毛刺征;且一些CT征象在特定免疫组织化学结果之间也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灶性磨玻璃密度 肺腺癌 免疫组织化学 病理亚型 计算机断层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肿瘤表观弥散系数与组织细胞密度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9
6
作者 郭勇 王辅林 +2 位作者 幼铨 蔡祖龙 高元桂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2年第4期241-243,共3页
目的 :评估组织细胞密度在良恶性乳腺病变弥散系数 (ApparentDiffusionCoefficients ,ADC)不同中所起的作用。材料和方法 :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46例乳腺病变 (恶性肿瘤 2 6例 ,良性病变 2 0例 )进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DiffusionWeight... 目的 :评估组织细胞密度在良恶性乳腺病变弥散系数 (ApparentDiffusionCoefficients ,ADC)不同中所起的作用。材料和方法 :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46例乳腺病变 (恶性肿瘤 2 6例 ,良性病变 2 0例 )进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DiffusionWeightedImaging ,DWI)检查 ,并计算病变的ADC值。用AdobePhotoshop 4.0software软件分析乳腺病变病理切片的细胞密度。统计分析ADC值与细胞密度的相关性。结果 :恶性肿瘤平均ADC值为 ( 0 .96 0 8± 0 .2 0 43)× 10 -3mm2 /s ,明显小于良性病变组 ( 1.5 934± 0 .2 0 84)× 10 -3mm2 /s ;P <0 .0 0 1)。恶性肿瘤平均细胞密度为 ( 14 .5 9± 4.35 ) % ,明显大于良性病变组 ( 10 .2 0± 4.32 % ;P <0 .0 5 )。乳腺病变ADC值与细胞密度的相关性很好 (r =-0 .5 42 )。结论 :在乳腺良恶性肿瘤ADC不同中 ,细胞密度起了重要作用。通过测量肿瘤ADC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是一个有效的方法 ,但仍有其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回波平面成像 细胞密度 ADC 表观弥散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CT三维重建在颅底病变的应用 被引量:29
7
作者 郭晓东 蔡祖龙 +2 位作者 宋学坤 曹丹庆 赵绍宏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417-420,共4页
目的:探讨螺旋CT3D重建的临床应用价值和重建技术。方法:30例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均用螺旋CT扫描,层厚3~5mm床进速度为3~5mm/s,薄层重建1~3mm,颅内肿瘤均行增强扫描。3D重... 目的:探讨螺旋CT3D重建的临床应用价值和重建技术。方法:30例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均用螺旋CT扫描,层厚3~5mm床进速度为3~5mm/s,薄层重建1~3mm,颅内肿瘤均行增强扫描。3D重建在独立诊断台上进行,选择重建时的合适阈值,颅骨100~200Hu,肿瘤80~100Hu,分别进行颅骨、肿瘤及血管的3D重建并用假彩色技术处理,使用不同的旋转轴观察病变,测量肿瘤在三维空间的距离、角度和体积。结果:全部病例都能清楚显示病变的立体解剖图像及其与周围关系,显示瘤体与血管关系者22例。结论:3DCT简化了观察者的思维过程,可直观地了解病变在三维立体空间的实际大小、形态、位置及周围组织结构的立体解剖关系,为制订手术方案和放疗计划提供了客观依据。并可用于形象化教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底病变 螺旋扫描 三维CT 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次临床及CT表现对长期存在≤10mm纯磨玻璃密度结节进展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2
8
作者 吴芳 蔡祖龙 +5 位作者 田树平 金鑫 景瑞 杨越清 金梅 赵绍宏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71-377,共7页
目的探讨≤10 mm纯磨玻璃密度结节(p GGN)进展的危险因素,拟定≤10 mm p GGN进展的风险分层策略,以提出合理的随访计划。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5年4月随访时间超过1年的最大径≤10 mm的100例p GGN患者(108个病灶)的临床资料及CT... 目的探讨≤10 mm纯磨玻璃密度结节(p GGN)进展的危险因素,拟定≤10 mm p GGN进展的风险分层策略,以提出合理的随访计划。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5年4月随访时间超过1年的最大径≤10 mm的100例p GGN患者(108个病灶)的临床资料及CT图像。比较进展组(病灶增大或/和出现实性成分)与未进展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病灶的CT征象;应用Cox回归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及CT表现与病变进展的关系;根据Cox回归分析结果及文献报道的对肺腺癌相关因素的界定,计算病变进展的风险指数;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风险指数与病变进展的关系,绘制风险指数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求得风险指数的界值,检验风险指数预测病变进展的效度。结果 100例(108个病灶)患者中有15例(15个病灶)出现进展,所有病灶平均随访时间为(1016.36±486.00)d;单因素分析显示,进展组与未进展组病变的大小、空气支气管征和血管改变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0,P=0.003,P=0.030);Cox回归模型显示病变的密度(CT值≥-542.5 HU)和空气支气管征为病变进展的危险因素(P=0.003,P=0.021);预测病变进展的风险指数的界值为4.25(灵敏度为46.7%、特异度为89.2%、符合率为83.3%)。结论对于长期存在≤10 mm的p GGN,病灶密度≥-542.5 HU和空气支气管征的出现可以预测病变的进展;风险指数<4.25提示病变进展的可能性较小,可以适当延长随访时间间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磨玻璃密度结节 肺肿瘤 腺癌 随访研究 计算机断层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层螺旋CT对先天性冠状动脉异常起源的显示 被引量:26
9
作者 王新江 杨立 +4 位作者 蔡祖龙 赵锡海 李颖 刘新 赵林芬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510-1512,共3页
目的 总结冠状动脉异常起源的螺旋CT影像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1日-2006年5月1日行冠状动脉检查的患者的CTA结果,共2274人,其中冠状动脉异常起源者共24例,发生率为1.06%.其中男22例,女2例,年龄36~79岁,平均52.8岁.对患者图像... 目的 总结冠状动脉异常起源的螺旋CT影像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1日-2006年5月1日行冠状动脉检查的患者的CTA结果,共2274人,其中冠状动脉异常起源者共24例,发生率为1.06%.其中男22例,女2例,年龄36~79岁,平均52.8岁.对患者图像分别行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重现(VR)法重建图像.结果 右冠状动脉开口于左冠窦6例,开口高位5例;左主干开口高位4例,开口于左冠窦后缘2例;左前降支与左回旋支分别开口于左冠窦5例;左回旋支开口于右冠窦1例;左右冠状动脉共干1例.所有图像通过不同的重建方法可以清晰直观地显示异常血管的起始和行程.结论 64层螺旋CT可清晰显示冠状动脉异常起源及行程异常,可为心血管医生提供有价值的影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变异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典型部位心包囊肿的影像学诊断与手术对照 被引量:14
10
作者 孙红 蔡祖龙 +1 位作者 惠萍 王新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4年第11期1705-1707,共3页
目的 描述不典型部位心包囊肿的影像学特点 ,提高对不典型部位心包囊肿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研究我院手术病理证实的 5例不典型部位心包囊肿的CT(n =5 )和MRI(n =2 )及临床手术资料。结果  4例位于右侧气管旁区 ,1例位于升主动脉根部... 目的 描述不典型部位心包囊肿的影像学特点 ,提高对不典型部位心包囊肿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研究我院手术病理证实的 5例不典型部位心包囊肿的CT(n =5 )和MRI(n =2 )及临床手术资料。结果  4例位于右侧气管旁区 ,1例位于升主动脉根部前方。 3例CT表现为水样密度 ,2例为软组织密度。MRIT2WI表现为近似于脑脊液的长T2信号 ,T1加权像上呈长T1和等T1信号各 1例。手术见病变通过蒂 (n =4)或直接与心包相连 (n =1) ,其中 2例与心包相通。结论 ①右侧气管旁区和升主动脉前方的囊肿的鉴别诊断应包括心包囊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肿 纵隔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CTA诊断心肌桥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39
11
作者 刘新 蔡祖龙 +3 位作者 幼铨 安宁豫 赵绍宏 杨立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4期262-265,共4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A诊断心肌桥的临床价值。材料和方法:使用16排螺旋CT对56例患者行CTA检查,根据CTA上冠状动脉的走行部位,诊断12例心肌桥,其中7例行X线冠状动脉造影,10例使用3D屏气FIESTA序列行冠状动脉MRA检查,比较CTA、MRA和X线冠...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A诊断心肌桥的临床价值。材料和方法:使用16排螺旋CT对56例患者行CTA检查,根据CTA上冠状动脉的走行部位,诊断12例心肌桥,其中7例行X线冠状动脉造影,10例使用3D屏气FIESTA序列行冠状动脉MRA检查,比较CTA、MRA和X线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心肌桥的效率。结果:CT显示12例心肌桥共13支壁血管在心肌内走行,其中4例可以被X线冠状动脉造影显示,MRA不能可靠显示心肌桥,仅3例提示心肌桥可能。结论:冠状动脉CTA可以准确显示心肌桥,为临床提供判断心肌缺血的可能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桥 CTA MR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RCT和3D重建对视神经管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21
12
作者 郭晓东 马志中 +2 位作者 宋学坤 蔡祖龙 侯晓章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80-282,共3页
目的 探讨高分辨率CT(HRCT)及三维 (3D)重建技术对视神经管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外伤性视神经损伤者共 4 0例行视神经管高分辨率CT扫描及三维重建 ,并对骨折的CT表现进行分析。 3 0例骨折行视神经管减压术。结果  4 0例中 3 ... 目的 探讨高分辨率CT(HRCT)及三维 (3D)重建技术对视神经管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外伤性视神经损伤者共 4 0例行视神经管高分辨率CT扫描及三维重建 ,并对骨折的CT表现进行分析。 3 0例骨折行视神经管减压术。结果  4 0例中 3 9只眼视神经管骨折 ,内壁骨折 2 9只眼 ,占 74 4 % ,下壁骨折 16只眼 ,占 4 1 8%。视神经管骨折可分为五型 :①凹陷型 ;②线状型 ;③粉碎型 ;④嵌入型 ;⑤混合型。本组 4 0例中 3 6例有眶壁骨折 ,占90 %。结论 高分辨率CT扫描及 3D重建可提高对视神经管骨折的诊断水平 ,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可靠的影像诊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CT 三维重建 视神经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壁内血肿的多层面螺旋CT诊断 被引量:26
13
作者 赵绍宏 蔡祖龙 +2 位作者 刘新 赵红 杨立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6期17-20,共4页
目的:评价多层面螺旋CT诊断主动脉壁内血肿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对23例怀疑主动脉病变的患者进行多层面螺旋CT扫描并诊断为主动脉壁内血肿。两名有经验的心血管放射医师按照CT标准做出诊断。使用16排多层面螺旋CT获得1.25mm层厚(1mm重建... 目的:评价多层面螺旋CT诊断主动脉壁内血肿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对23例怀疑主动脉病变的患者进行多层面螺旋CT扫描并诊断为主动脉壁内血肿。两名有经验的心血管放射医师按照CT标准做出诊断。使用16排多层面螺旋CT获得1.25mm层厚(1mm重建间隔)图像,应用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和容积重建等方法显示壁内血肿及穿透溃疡。结果:23例主动脉壁内血肿中,1例A型,22例B型;B型壁内血肿中,仅累及降主动脉的8例,胸腹主动脉受累11例,局限于腹主动脉3例;11例壁内血肿伴主动脉穿透溃疡,其中2例行带膜内支架治疗。结论:多层面螺旋CT能为主动脉壁内血肿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 壁内血肿 多层螺旋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纯磨玻璃密度浸润性肺腺癌CT表现 被引量:18
14
作者 景瑞 赵绍宏 +1 位作者 蔡祖龙 金鑫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4年第6期353-356,共4页
目的探讨纯磨玻璃密度(pGGO)结节浸润性肺腺癌的CT特点。方法根据2011年多学科肺腺癌分类(IASLC/ATS/ERS分类),收集经手术病理确诊为肺腺癌并且CT表现为pGGO结节(≤3cm)的88例患者(94个病变),其中浸润性肺腺癌37例(38个病... 目的探讨纯磨玻璃密度(pGGO)结节浸润性肺腺癌的CT特点。方法根据2011年多学科肺腺癌分类(IASLC/ATS/ERS分类),收集经手术病理确诊为肺腺癌并且CT表现为pGGO结节(≤3cm)的88例患者(94个病变),其中浸润性肺腺癌37例(38个病变),结合临床和病理资料,分析结节的瘤肺界面、病灶边缘(分叶、毛刺)、内部结构及邻近结构。结果38个浸润性肺腺癌结节最大径0.7~3.0cm,平均(1.75±0.46)cm,其中结节直径〈1cm者3个,1~2cm者25个,〉2cm者10个。所有结节边界均较清楚,结节出现分叶31个,毛刺11个,空泡征28个,形成空腔5个,胸膜凹陷征14个,血管集束征28个。18个结节局部或整体密度增高,其中局部密度增高12个,整体密度增高6个。手术病理证实贴壁生长腺癌27个,微乳头腺癌2个,腺泡样癌4个,乳头型腺癌2例,实性腺癌3例。结论pGGO肺腺癌结节中,CT表现为空泡征、瘤肺界面清晰、血管集束征提示浸润性肺腺癌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癌 磨玻璃密度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炎症型支气管肺泡癌的CT影像动态演变规律 被引量:11
15
作者 李家开 蔡祖龙 +5 位作者 杨立 肖越勇 赵红 赵绍宏 聂永康 剑鸣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622-1624,共3页
目的探讨炎症型支气管肺泡癌的CT表现的动态发展演变规律,提高CT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6例病理学证实的并属于影像学分型炎症型的支气管肺泡癌患者不同时间点的系列CT随访图像,总结不同时间的CT表现特征及其动态演变规律,探索C... 目的探讨炎症型支气管肺泡癌的CT表现的动态发展演变规律,提高CT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6例病理学证实的并属于影像学分型炎症型的支气管肺泡癌患者不同时间点的系列CT随访图像,总结不同时间的CT表现特征及其动态演变规律,探索CT诊断的典型影像学征象。结果炎症型支气管肺泡癌相对典型的CT征象有:①毛玻璃征象背景上合并腺泡结节样实变;②无典型分布特征的大小不等的边缘模糊的叶段性实变;③实变基础上的病理性空气支气管充气征;④动态演变特点包括范围逐渐扩大、形态逐渐多样、密度逐渐密实。结论CT特别是两次以上不同时期的随访CT检查是炎症型支气管肺泡癌的理想诊断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型支气管肺泡癌 演变规律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0岁以下肺癌患者病理类型及CT影像学表现 被引量:12
16
作者 冷琦 聂永康 +2 位作者 常瑞萍 赵绍宏 蔡祖龙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09-111,共3页
目的分析40岁以下肺癌患者的病理类型及分化程度,评价CT影像学表现特征及其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01~12共80例经病理诊断为肺癌的40岁以下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患者从出现症状到明确诊断平均(4.4±0.4)个月... 目的分析40岁以下肺癌患者的病理类型及分化程度,评价CT影像学表现特征及其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01~12共80例经病理诊断为肺癌的40岁以下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患者从出现症状到明确诊断平均(4.4±0.4)个月,确诊时出现转移63例,占78.75%;腺癌50例,小细胞癌23例,鳞癌5例,细支气管肺泡癌1例,大细胞癌1例。其中36例可辨别分化程度,中高分化3例,中分化15例,中低分化7例,低分化11例;中央型肺癌38例,CT表现为支气管截断或狭窄33例,分叶16例,肺不张及阻塞性炎症23例;周围型肺癌42例,CT表现为分叶34例,毛刺22例,血管集束16例,胸膜凹陷17例。结论 40岁以下人群肺癌以腺癌和小细胞癌为主,其中中央型肺癌以小细胞肺癌及腺癌为主,周围型肺癌以腺癌为主,分化程度较差;患者确诊时多发生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病理学 外科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青少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线胸片与CT诊断1cm左右周围型小肺癌 被引量:17
17
作者 孙红 白友贤 +1 位作者 蔡祖龙 王新明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1998年第1期10-12,共3页
目的:探讨X线胸片与CT对1cm左右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7例直径在1cm左右的周围型小肺癌的X线胸片资料与其中11例CT资料。结果:胸片上分叶征2例,胸膜凹陷征1例。有系列X线... 目的:探讨X线胸片与CT对1cm左右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7例直径在1cm左右的周围型小肺癌的X线胸片资料与其中11例CT资料。结果:胸片上分叶征2例,胸膜凹陷征1例。有系列X线胸片者见病变逐渐增大或从无到有。CT片病灶显示边缘清楚较整齐者7例,毛刺征3例,分叶征7例,血管集束征9例,空泡征或支气管充气征4例,胸膜凹陷征3例,空洞2例。结论:X线胸片是检出1cm左右周围型小肺癌的主要方法,但不能定性;CT是诊断1cm左右小肺癌的较好方法,但也有一定限度;二者结合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CT X线诊断 胸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围型小肺癌形态学表现与CT灌注成像参数及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邢宁 赵绍宏 +1 位作者 聂永康 蔡祖龙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0年第11期1630-1633,共4页
目的:研究周围型小肺癌形态学特征与CT灌注参数及微血管密度(MVD)的相关性。方法:分析44例周围型小肺癌的CT形态学特征(包括分叶、毛刺、血管集束、胸膜凹陷、空泡及细支气管充气征、病灶远端阻塞性改变),分析各征象与CT灌注参数及MVD... 目的:研究周围型小肺癌形态学特征与CT灌注参数及微血管密度(MVD)的相关性。方法:分析44例周围型小肺癌的CT形态学特征(包括分叶、毛刺、血管集束、胸膜凹陷、空泡及细支气管充气征、病灶远端阻塞性改变),分析各征象与CT灌注参数及MVD的相关性。结果:周围型肺癌CT征象的有无与CT灌注参数及MVD有密切的关系。有分叶征、毛刺、血管集束、胸膜凹陷及病灶远端阻塞性改变组的BF、PS及MVD均高于无分叶、毛刺、血管集束、胸膜凹陷组及阻塞性改变组。结论:周围型小肺癌形态学特征与CT灌注参数及MVD有较好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型小肺癌 形态学 灌注成像 微血管密度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肺淋巴瘤的CT表现 被引量:28
19
作者 赵倩 赵绍宏 +4 位作者 蔡祖龙 王玉林 吴坚 姚洪祥 杨立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2-45,共4页
目的:研究原发性肺淋巴瘤的CT表现,提高CT诊断水平。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肺淋巴瘤胸部CT表现。结果:CT平扫表现为肺的单发肿块3例,结节4例(其中多发3例),多发片状影1例,5例出现充气支气管征,周围间质浸润5例,6... 目的:研究原发性肺淋巴瘤的CT表现,提高CT诊断水平。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肺淋巴瘤胸部CT表现。结果:CT平扫表现为肺的单发肿块3例,结节4例(其中多发3例),多发片状影1例,5例出现充气支气管征,周围间质浸润5例,6例行增强扫描,病灶增强明显,CT平均值增加42.7Hu。结论:原发性肺淋巴瘤是一种少见病,CT表现缺乏特征性,但充气支气管征及周围间质浸润的出现以及没有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可提示本病的可能,应积极行穿刺病理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肺淋巴瘤 16排螺旋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iolan动脉弓的CTA影像表现 被引量:14
20
作者 王新江 蔡祖龙 +4 位作者 赵绍宏 赵锡海 黄辉 赵林芬 杨立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01-103,共3页
目的:分析多层面螺旋CT血管造影(CTA)对Riolan动脉弓的影像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0月~2006年2月腹部大血管病变行CTA检查,合并有Riolan动脉弓显示的病例共14例。男9例,女5例,年龄19~80岁,平均52.1岁。8例男性患者有... 目的:分析多层面螺旋CT血管造影(CTA)对Riolan动脉弓的影像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0月~2006年2月腹部大血管病变行CTA检查,合并有Riolan动脉弓显示的病例共14例。男9例,女5例,年龄19~80岁,平均52.1岁。8例男性患者有动脉硬化和/或高血压病史,1例男性患者为先天性腹主动脉缩窄;5例女性患者均有多发性大动脉炎病史。结果:14例中腹主动脉闭塞7例,肠系膜上动脉闭塞2例、狭窄7例、正常5例。肠系膜下动脉闭塞6例、狭窄3例、正常5例。Riolan动脉弓直径为4~10mm,平均6.9mm。结论:Riolan动脉弓的出现通常提示肠系膜上或下动脉出现了严重的狭窄或闭塞,多层面螺旋CT血管造影不仅可以清晰的显示Riolan动脉弓,而且可以很好显示相关血管狭窄与闭塞情况,对临床治疗方案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 血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