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比较采用部分拇长展肌腱和部分桡侧腕屈肌腱转位的两种悬吊技术,在第一腕掌关节成形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3年10月采用拇长展肌腱(11例)与桡侧腕屈肌腱(20例)悬吊联合大多角骨切除术治疗第一腕掌关节炎(Eaton...目的比较采用部分拇长展肌腱和部分桡侧腕屈肌腱转位的两种悬吊技术,在第一腕掌关节成形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3年10月采用拇长展肌腱(11例)与桡侧腕屈肌腱(20例)悬吊联合大多角骨切除术治疗第一腕掌关节炎(EatonⅡ-Ⅳ期)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的手术时间;记录术后手功能评价指标,包括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握力、捏力、第一腕掌关节有效活动度评分(Kapandji),患者自我功能评价表(disabilities of the arm,shoulder and hand,DASH);比较手术后第一掌骨与舟骨间隙以评价手术疗效。结果拇长展肌腱悬吊术组随访13~26个月,平均(18.09±4.57)个月;桡侧腕屈肌腱悬吊术组随访12~26个月,平均(20.05±3.89)个月。拇长展肌腱悬吊术组的手术时间短于桡侧腕屈肌腱悬吊术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2个月的VAS评分较术前降低,握力及捏力较术前提高,Kapandji评分较术前增加,DASH评分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术后12个月VAS评分、握力、捏力、Kapandji评分、DASH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第一掌骨与舟骨间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多角骨切除后,采用部分拇长展肌腱转位或部分桡侧腕屈肌腱转位的悬吊术均能有效减轻患者疼痛并改善第一腕掌关节功能,两者治疗效果无统计学差异。但是,前者手术操作相对简单,手术用时短,可作为第一腕掌关节成形术时肌腱悬吊的优先选择。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比较采用部分拇长展肌腱和部分桡侧腕屈肌腱转位的两种悬吊技术,在第一腕掌关节成形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3年10月采用拇长展肌腱(11例)与桡侧腕屈肌腱(20例)悬吊联合大多角骨切除术治疗第一腕掌关节炎(EatonⅡ-Ⅳ期)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的手术时间;记录术后手功能评价指标,包括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握力、捏力、第一腕掌关节有效活动度评分(Kapandji),患者自我功能评价表(disabilities of the arm,shoulder and hand,DASH);比较手术后第一掌骨与舟骨间隙以评价手术疗效。结果拇长展肌腱悬吊术组随访13~26个月,平均(18.09±4.57)个月;桡侧腕屈肌腱悬吊术组随访12~26个月,平均(20.05±3.89)个月。拇长展肌腱悬吊术组的手术时间短于桡侧腕屈肌腱悬吊术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2个月的VAS评分较术前降低,握力及捏力较术前提高,Kapandji评分较术前增加,DASH评分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术后12个月VAS评分、握力、捏力、Kapandji评分、DASH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第一掌骨与舟骨间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多角骨切除后,采用部分拇长展肌腱转位或部分桡侧腕屈肌腱转位的悬吊术均能有效减轻患者疼痛并改善第一腕掌关节功能,两者治疗效果无统计学差异。但是,前者手术操作相对简单,手术用时短,可作为第一腕掌关节成形术时肌腱悬吊的优先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