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蔡拥华版画作品选登
1
作者 蔡拥华 《美术大观》 2003年第8期22-23,共2页
木版画作为一种间接的艺术样式是相对于国画、油画等画种来说的。它是版画家'以刀代笔','以木代纸或布'进行雕刻,再通过版画家自己印刷而以特定的痕迹出现于纸上。从构思、描画、刻版、修版乃至印刷的每一个步骤都是创... 木版画作为一种间接的艺术样式是相对于国画、油画等画种来说的。它是版画家'以刀代笔','以木代纸或布'进行雕刻,再通过版画家自己印刷而以特定的痕迹出现于纸上。从构思、描画、刻版、修版乃至印刷的每一个步骤都是创作过程,自始至终体现着版画家的创作思想,体现其技巧与艺术修养。现代木版画的更加侧重于对制作过程的研究,它直接涉及到制作材料、制作工具、制作方法及制作结果。亦就是说,更加侧重于对版画本体的全面探讨。从功能的角度对材料和技术工艺的思考,是对版画自身价值的再次发现的反省,它使构成艺术作品的可能性无限扩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版画作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拼凑的风雅——环翠堂的盛世浮景 被引量:4
2
作者 蔡拥华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1-64,180,共4页
本文通过对《环翠堂园景图》的个案研究,揭示万历年间,徽州地区经商致富的文人急欲融入上层社会而附庸风雅的情况,他们假借各种途径表现其欲摆脱喧嚣的尘世,追求稳定、恬静和安逸的生活。该图进一步加深了我们对晚明文人士大夫时尚品位... 本文通过对《环翠堂园景图》的个案研究,揭示万历年间,徽州地区经商致富的文人急欲融入上层社会而附庸风雅的情况,他们假借各种途径表现其欲摆脱喧嚣的尘世,追求稳定、恬静和安逸的生活。该图进一步加深了我们对晚明文人士大夫时尚品位和特殊心态的认识,为我们重新构建晚明士大夫的复杂面貌提供了一个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翠堂园景图》 汪廷讷 士大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返现场:延安木刻界的“普及”与“提高”之争 被引量:1
3
作者 蔡拥华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4-119,共6页
1939年,延安鲁艺开启正规化办学之路,“提高”成为文艺创作与教学的基本共识与追求。同时,在敌后方的文艺工作者,通过吸收旧形式形成了普及工作方法。本文力图重返延安木刻界现场,探析“普及”与“提高”之争的来龙去脉。《在延安文艺... 1939年,延安鲁艺开启正规化办学之路,“提高”成为文艺创作与教学的基本共识与追求。同时,在敌后方的文艺工作者,通过吸收旧形式形成了普及工作方法。本文力图重返延安木刻界现场,探析“普及”与“提高”之争的来龙去脉。《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之后,木刻界转向了对“继承民族遗产”的讨论与创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鲁艺 鲁艺木刻工作团 普及 提高 文艺批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媒介转译的误解:武强年画“蛤蟆娶亲”题材新论 被引量:1
4
作者 蔡拥华 《艺术探索》 CSSCI 2022年第6期87-93,共7页
武强年画“蛤蟆娶亲”与“老鼠娶亲”图式相近,学界多认为“蛤蟆娶亲”是“老鼠娶亲”题材的变体。除了故事寓意和观看视角的不同,图像“蛤蟆娶亲”和“老鼠娶亲”也指向不同的文化内涵。年画“蛤蟆娶亲”题材与民间广泛流传的“神蛙丈... 武强年画“蛤蟆娶亲”与“老鼠娶亲”图式相近,学界多认为“蛤蟆娶亲”是“老鼠娶亲”题材的变体。除了故事寓意和观看视角的不同,图像“蛤蟆娶亲”和“老鼠娶亲”也指向不同的文化内涵。年画“蛤蟆娶亲”题材与民间广泛流传的“神蛙丈夫”型故事关系密切,同时因为不同媒材之间的表达差异,文本和图像中的“蛤蟆娶亲”有着不同的表达核心,从而带来故事和图像转译的代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强年画 蛤蟆娶亲 老鼠娶亲 民间故事 图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文科视阈下面向“双区驱动”战略的一流美术人才培养体系实践与探索——以广州美术学院为例
5
作者 蔡拥华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12-14,共3页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和华南地区唯一一所独立设置的高等美术学府,广州美术学院在中国高等美术教育体系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以先锋的姿态在西画引进、国画革新、革命美术以及现代设计教育的历史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在人才培养方面,...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和华南地区唯一一所独立设置的高等美术学府,广州美术学院在中国高等美术教育体系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以先锋的姿态在西画引进、国画革新、革命美术以及现代设计教育的历史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在人才培养方面,广州美术学院形成了把握时代脉搏、关注社会需求、以产学研相结合的美术与设计教育主动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鲜明办学特色。在当前“新文科”背景下,广美面向国家教育改革发展和规划纲要提出战略要求:在人才培养方面,以开放姿态积极推进以艺科融合、产教融合、科教融合和国际化为主要特征的GAFA3.0计划;以佛山新校区和博士点建设为新抓手,全力推进南方美术教育高地建设与一流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 双区驱动 GAFA3.0 人才培养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千里之行始于毕业作品 由“中国重点美术学院毕业生优秀作品展”引发的思考
6
作者 蔡拥华 《中国艺术》 2017年第5期62-65,共4页
艺术生毕业作品质量的高低直接代表着毕业季的水平和含金量。毕业作品不仅是大学艺术教学成果的展示,也反映出当下艺术院校的教育理念。纵观近几年由中央美术学院联合八所美术学院共同举办的“千里之行——中国重点美术学院毕业生优秀... 艺术生毕业作品质量的高低直接代表着毕业季的水平和含金量。毕业作品不仅是大学艺术教学成果的展示,也反映出当下艺术院校的教育理念。纵观近几年由中央美术学院联合八所美术学院共同举办的“千里之行——中国重点美术学院毕业生优秀作品展”,可以看到很多积极的变化:毕业生的艺术自信不断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毕业作品 中央美术学院 艺术生 作品质量 教学成果 教育理念 艺术院校 毕业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山》
7
作者 蔡拥华 《中国美术》 2020年第3期2-2,共1页
蔡拥华曾言:"艺术是心理感知的真诚表达,无法具体来解释,但要作品与观者之间产生共振,这样才会产生艺术的震撼力。"山水画通过笔墨来具体表达,又有超越笔墨的独特力量。如果说中国绘画更多追求的是意境和哲思,那么我们在蔡拥... 蔡拥华曾言:"艺术是心理感知的真诚表达,无法具体来解释,但要作品与观者之间产生共振,这样才会产生艺术的震撼力。"山水画通过笔墨来具体表达,又有超越笔墨的独特力量。如果说中国绘画更多追求的是意境和哲思,那么我们在蔡拥华作品里看到的格局和情怀,则是这种意境和哲思的精彩体现。——节选自李若晴《恢宏格局,人文情怀——蔡拥华山水近作读后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思 心理感知 读后感 人文情怀 震撼力 山水画 意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作谈
8
作者 蔡拥华 《广东经济》 2022年第7期92-94,共3页
2014年前后,我参加省委宣传部组织的“广东四大名山”及“走进古村落”写生创作活动,开始系统接触岭南创作题材,经常到各地写生。去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增城鹤之洲湿地公园邂逅那片枯而不倒的荔枝林,便立即被其打动:一道浅水光影斑驳... 2014年前后,我参加省委宣传部组织的“广东四大名山”及“走进古村落”写生创作活动,开始系统接触岭南创作题材,经常到各地写生。去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增城鹤之洲湿地公园邂逅那片枯而不倒的荔枝林,便立即被其打动:一道浅水光影斑驳,萋萋芳草之中,枯树苍劲的枝桠向上伸展,显示出时光流逝的沧桑和悲情,而其间不时长出的新枝,又似乎揭示了生命不死的永恒意蕴。那些舒展变化的形态,于黑白之间的轻灵仙韵,动静交替的仙风道骨,瞬间激发了我的创作冲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作冲动 四大名山 黑白之间 湿地公园 创作谈 古村落 创作题材 悲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版画的制作方式及创作 被引量:1
9
作者 蔡拥华 《美术大观》 2003年第8期-,共2页
木版画作为一种间接的艺术样式是相对于国画、油画等画种来说的。它是版画家"以刀代笔","以木代纸或布"进行雕刻,再通过版画家自己印刷而以特定的痕迹出现于纸上。从构思、描画、刻版、修版乃至印刷的每一个步骤都... 木版画作为一种间接的艺术样式是相对于国画、油画等画种来说的。它是版画家"以刀代笔","以木代纸或布"进行雕刻,再通过版画家自己印刷而以特定的痕迹出现于纸上。从构思、描画、刻版、修版乃至印刷的每一个步骤都是创作过程,自始至终体现着版画家的创作思想,体现其技巧与艺术修养。现代木版画的更加侧重于对制作过程的研究,它直接涉及到制作材料、制作工具、制作方法及制作结果。亦就是说,更加侧重于对版画本体的全面探讨。从功能的角度对材料和技术工艺的思考,是对版画自身价值的再次发现的反省,它使构成艺术作品的可能性无限扩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作过程 修版 艺术修养 制作材料 制作工具 制作方式 创作思想 艺术样式 艺术作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门何处寻——沈宗骞《石门观瀑图》研究
10
作者 蔡拥华 《美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2-117,共6页
清代画家沈宗骞所作《石门观瀑图》是人物与山水相结合的佳作,从该作画面来看,作品图像本身并无实景特征,属于明清时期流行的“高士观瀑图”一类的格套化描绘,画家沈宗骞本人在题跋中亦未提及该作品涉及对实际地点的描绘。该作品被命名... 清代画家沈宗骞所作《石门观瀑图》是人物与山水相结合的佳作,从该作画面来看,作品图像本身并无实景特征,属于明清时期流行的“高士观瀑图”一类的格套化描绘,画家沈宗骞本人在题跋中亦未提及该作品涉及对实际地点的描绘。该作品被命名为《石门观瀑图》,从而与“石门”这一实际存在的地点产生联系,但实则为画作完成10年后,周煌在与诸皇子交往互动过程中,通过题写引首为画作定名,及卷后诗文题跋对画面内容的再阐释。本文试图通过对周煌与被重新定名的《石门观瀑图》之间关系的再解读,揭示隐匿在画作及相关行为背后的意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门观瀑图 沈宗骞 周煌 书画收藏 社会交往
原文传递
美术人才培养体系探索——以广州美术学院新文科建设为中心 被引量:5
11
作者 蔡拥华 《美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6-11,24,共7页
在建设新文科的时代诉求下,如何结合时代发展需求、立足自身优势为未来培养艺术与设计人才,成为今天高等美术院校共同面对的挑战。本文以广州美术学院为中心,对新文科视域下艺术人才的培养方案进行考察,通过梳理历史沿革与具体举措,认... 在建设新文科的时代诉求下,如何结合时代发展需求、立足自身优势为未来培养艺术与设计人才,成为今天高等美术院校共同面对的挑战。本文以广州美术学院为中心,对新文科视域下艺术人才的培养方案进行考察,通过梳理历史沿革与具体举措,认为针对新局势,广州美院形成了把握时代脉搏,关注社会需求,以产、学、研相结合的美术与设计教育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鲜明办学特色;广州美院的教学经验和发展规划,呈现了艺术教育在改革教学制度、结合时代与社会需求、明确自身定位等方面的重要性,为新时代探索并实践全新的人才培养体系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 双区驱动 广州美术学院 美术人才培养
原文传递
开放包容与人文关怀——广州美术学院近年毕业创作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被引量:4
12
作者 蔡拥华 《美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99-102,共4页
毕业创作(设计)教学,是整个艺术类专业教学体系的最重要一环。广州美术学院采取了创新本科毕业创作(设计)教学的机制、建立形成美术院校本科毕业创作(设计)开放包容与人文关怀的教学模式等措施,从而实现了在短期的教学过程中全面体现学... 毕业创作(设计)教学,是整个艺术类专业教学体系的最重要一环。广州美术学院采取了创新本科毕业创作(设计)教学的机制、建立形成美术院校本科毕业创作(设计)开放包容与人文关怀的教学模式等措施,从而实现了在短期的教学过程中全面体现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办学意图。具体来说,就是确立了观念与理论的引导、多种视觉资源的整合与刺激、人文主义关怀的三位一体的培养指导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毕业创作 教学改革 美术专业
原文传递
规范与边界——全国九大美院教务处长笔谈本科毕业创作的规范化 被引量:1
13
作者 蔡拥华 《美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6,共3页
当今中国高等美术教育几乎无一例外都采取了目标导向的培养方式。在这一模式中,毕业教学成为检验本科教学水平的最关键环节,尤其是在办学规模快速扩张的情况下,出于对整体教学质量的考蹙,这种模式不仅成为一时必需也非常好用。但在... 当今中国高等美术教育几乎无一例外都采取了目标导向的培养方式。在这一模式中,毕业教学成为检验本科教学水平的最关键环节,尤其是在办学规模快速扩张的情况下,出于对整体教学质量的考蹙,这种模式不仅成为一时必需也非常好用。但在今天,这一培养模式在经过多年的运行后,慢慢开始遭受来自社会各个方面的诟病与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水平 高等美术院校 毕业 本科 中国 高等美术教育 培养模式 目标导向
原文传递
博物馆设计中的“度”——建设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博物馆的启示 被引量:1
14
作者 蔡拥华 《美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5-119,共5页
由广州美术学院集美公司承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博物馆新馆室内外建设工程在短时间、高强度、超越博物馆建设和艺术创作的一般规律等严苛条件下,圆满完成了任务,并赢得社会各界广泛认可。作为参与者,回顾海博建设的过程,发现在这种超... 由广州美术学院集美公司承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博物馆新馆室内外建设工程在短时间、高强度、超越博物馆建设和艺术创作的一般规律等严苛条件下,圆满完成了任务,并赢得社会各界广泛认可。作为参与者,回顾海博建设的过程,发现在这种超常规的压力下,在工作方法的角度,给予了博物馆设计行业的从业者们一些新的启示。海博经验提醒了设计师和创作者们在面临现实条件的局限和挑战时,适当转变以往的工作方式和着力点,在发挥主观创造性和解决现实需求之间寻求一种平衡,把握好设计和创作的“度”,也许能更高效地达到博物馆建设项目中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设计 艺术创作 军事类题材
原文传递
试论基础教学——以“基础坐标:广州美术学院基础教学作品展”为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蔡拥华 《美术学报》 2011年第3期69-72,共4页
基础教学是美术学院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基础坐标:广州美术学院基础教学作品展",探讨高等美术院校基础教学的内涵,力图从学术的角度对素描、基础教学的概念和发展演变进行梳理,并引发对基础教学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 基础教学 素锚 手稿
原文传递
“亿元时代”艺术品彻底异化为资本运作的工具
16
作者 蔡拥华 《美术观察》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1-31,共1页
当我站在拍卖预展厅的聚光灯下,面对当代艺术家那些上亿元的作品时,总感觉思维被严重干扰。我很难控制自己不去揣测这些作品为什么值上亿元人民币?显然,这些作品已经成为一种承载着强烈信息的媒介,诸多原本与艺术无关的事物都被它... 当我站在拍卖预展厅的聚光灯下,面对当代艺术家那些上亿元的作品时,总感觉思维被严重干扰。我很难控制自己不去揣测这些作品为什么值上亿元人民币?显然,这些作品已经成为一种承载着强烈信息的媒介,诸多原本与艺术无关的事物都被它吸纳,以致产生了一种作品之外的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品 资本运作 工具 异化 感觉思维 作品 聚光灯 艺术家
原文传递
广州版的“清明上河图”——《珠江胜景图》赏析
17
作者 蔡拥华 《美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8-93,86-87,共6页
珠江,古称“舸江”,亦名“粤江”,原指流溪河至广州白鹅潭再至虎门,因支流众多而成为我国年流量第二大河。珠江流经广州,令广州的水路交通得到更好的发展。中国在明清时期实施海禁,仅特许珠江口通商,并规定广州十三行管理所有的... 珠江,古称“舸江”,亦名“粤江”,原指流溪河至广州白鹅潭再至虎门,因支流众多而成为我国年流量第二大河。珠江流经广州,令广州的水路交通得到更好的发展。中国在明清时期实施海禁,仅特许珠江口通商,并规定广州十三行管理所有的对外贸易事务,因此广州成为了中国唯一通商的重要口岸;而广州藉此接受更多外来的文化,民众亦得以受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十三行 珠江口 清明上河图 赏析 水路交通 明清时期 对外贸易 中国
原文传递
被观看的自然——关于山水画创作的思考
18
作者 蔡拥华 《美术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04-107,共4页
山川松石,从作为历史人物画创作的配景,逐渐发展成独立描绘的图像,表面上看是题材的改变,而从本质上讲是人类独立审美精神的多元化进展。正如宗炳在《画山水序》中所言:“老疾俱至,名山恐难遍睹,唯当澄怀观道,卧以游之”,纵使身有顽疾,... 山川松石,从作为历史人物画创作的配景,逐渐发展成独立描绘的图像,表面上看是题材的改变,而从本质上讲是人类独立审美精神的多元化进展。正如宗炳在《画山水序》中所言:“老疾俱至,名山恐难遍睹,唯当澄怀观道,卧以游之”,纵使身有顽疾,亦无法阻挡向往畅游山水的憧憬。对于中国文人而言,山川从来不是一方仅可游玩的水土,更有着心游太玄的超越和寄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画创作 《画山水序》 人物画创作 澄怀观道 宗炳 多元化 独立审美
原文传递
知识分子的觉醒与现代追求——20世纪三十年代鲁迅与新兴木刻运动 被引量:4
19
作者 蔡拥华 《新美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3-86,共4页
新兴木刻运动是在20世纪三十年代初期经过鲁迅的大力倡导而发展起来的。有学者已经指出:“事实上,由鲁迅推动的早期新兴木刻运动构成了20世纪三十年代艺术史最为重要的部分。”然而新兴木刻运动在以往的版画史研究仍显得薄弱。大多数... 新兴木刻运动是在20世纪三十年代初期经过鲁迅的大力倡导而发展起来的。有学者已经指出:“事实上,由鲁迅推动的早期新兴木刻运动构成了20世纪三十年代艺术史最为重要的部分。”然而新兴木刻运动在以往的版画史研究仍显得薄弱。大多数论著只停留在一个笼统的认识,或对几名代表画家的生活经历、艺术成就进行论述,而于其他细节研究则非常缺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刻运动 20世纪 三十年 鲁迅 知识分子 现代 觉醒 生活经历
原文传递
关于成人教育教学改革的探索
20
作者 蔡拥华 《美术学报》 2006年第2期46-48,共3页
从20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国美术教育出现跨越式的发展。在社会需求的驱动下,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任务的成人美术设计教育,也随之迅速发展。成人教育的学生大多具有一定的工作经历,对于专业教育的职业... 从20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国美术教育出现跨越式的发展。在社会需求的驱动下,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任务的成人美术设计教育,也随之迅速发展。成人教育的学生大多具有一定的工作经历,对于专业教育的职业性,应用性有更高的更迫切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教育 教育教学改革 应用型人才 美术教育 八十年代 20世纪 改革开放 社会需求 设计教育 迅速发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