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陈氏清肝解毒汤治疗肝经郁热型带状疱疹临床观察
1
作者 王臬 蔡惠群 +1 位作者 陈诗吟 张洁 《四川中医》 2024年第6期174-177,共4页
目的:观察陈氏清肝解毒汤治疗肝经郁热型带状疱疹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上海市中医医院治未病科2020年1月~2022年12月带状疱疹患者75例进行研究,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n=37)接受盐酸伐昔洛韦片+甲钴胺片+炉甘石洗剂治疗,治疗组(n... 目的:观察陈氏清肝解毒汤治疗肝经郁热型带状疱疹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上海市中医医院治未病科2020年1月~2022年12月带状疱疹患者75例进行研究,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n=37)接受盐酸伐昔洛韦片+甲钴胺片+炉甘石洗剂治疗,治疗组(n=38)加用陈氏清肝解毒汤,均实施为期10d治疗。观察两组10d治疗结束后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治疗前后的症状量化评分;对比治疗前,治疗后3d, 7d, 10d疼痛情况(VAS)评分;对比水疱停止增加时间、病灶结痂时间和脱痂时间;对比治疗前后血清水痘-带状疱疹病毒IgM抗体(VZV-IgM);对比不良反应情况;对比治疗后3个月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10d治疗结束后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0.32%,且高于对照组80.00%(P<0.05);10d药物治疗完成后,治疗组症状量化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7d, 10d,治疗组疼痛低于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经药物治疗后水疱未增多、病灶结痂及脱痂时间均较低(P<0.05)。10d药物治疗完成后,治疗组患者VZV-IgM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同(P>0.05)。治疗组治疗后3个月PHN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陈氏清肝解毒汤加入西药治疗后,不仅能有效改善肝经郁热型带状疱疹患者临床疗效,同时对病程缩短、疼痛减轻及减少PHN发生均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氏清肝解毒汤 带状疱疹 肝经郁热 中医外科
原文传递
1992-2022年中医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研究文献可视化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邓俊林 曹芳 +2 位作者 王御震 蔡惠群 曹烨民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2期70-77,共8页
目的了解中医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收录的1992年9月18日-2022年9月18日中医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 目的了解中医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收录的1992年9月18日-2022年9月18日中医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研究文献。采用NoteExpress3.6.0软件管理、去重,采用Excel2019分析发文量趋势,采用VOSviewer1.6.18.0和CiteSpace6.1.R6软件对纳入文献作者、机构及关键词进行共现、聚类、时间线及突现分析并绘制知识图谱。结果共纳入文献1095篇,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涉及1915位作者,发文最多的为陈柏楠,形成了以奚九一、曹烨民、葛建立等为核心的研究团队;主要研究机构有山东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等,但各机构间合作较少;高频关键词有动脉硬化、糖尿病、临床疗效、脱疽、血液流变学等,形成气虚血瘀、四妙勇安汤、血管新生等13个聚类,研究热点为中医外治法、临床疗效、血脉瘀阻证、用药规律、补阳还五汤。结论1992-2022年中医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研究热度逐渐升高;基于大数据平台的基因检测、分子生物学等现代研究为该领域研究热点;中医内、外治法联合的中医特色综合治疗,以及结合介入治疗等技术的中西医结合多学科交叉研究为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中医药 文献计量学 VOSviewer CITESPA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质量改进减少维持性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感染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7
3
作者 蔡惠群 陈恒燕 +1 位作者 曹惠玲 刘丽芳 《中国当代医药》 2013年第5期123-124,共2页
目的观察持续质量改进减少维持性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感染(CVC-RI)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7年5月~2012年3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析患者120例分为对照组(60例,持续质量改进前)和治疗组(60例,持续质量改进后),观察两组相关感染情... 目的观察持续质量改进减少维持性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感染(CVC-RI)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7年5月~2012年3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析患者120例分为对照组(60例,持续质量改进前)和治疗组(60例,持续质量改进后),观察两组相关感染情况。结果两组的CVC-RI发生率之间差异明显(χ2=4.27,P=0.039<0.05);两组的局部反应之间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3,P=0.033<0.05)。结论持续质量改进减少维持性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感染的效果明显,通过管理和护理,进行质量细化控制,可以显著地降低导管相关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质量改进 维持性血液透析导管 感染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护理路径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6
4
作者 蔡惠群 陈恒燕 +3 位作者 陈亮明 李凤英 刘丽芳 曹惠玲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11期358-359,共2页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2011年3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12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按入院单双日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62例,观察组施行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给予传统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应...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2011年3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12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按入院单双日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62例,观察组施行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给予传统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应用效果。结果实行临床护理路径的观察组患者在并发症发生率、健康教育达标率、患者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护理中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提高患者血液透析知识健康教育的达标率及护理服务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护理路径 维持性血液透析 护理 应用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黛柏膏外敷配合中药内服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6
5
作者 蔡惠群 王小平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3年第6期65-67,共3页
目的观察黛柏膏外敷配合中药内服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采用抗凝、祛聚、改善下肢静脉回流等基础治疗措施,治疗组另予黛柏膏外敷配合中药内服治疗,对照组... 目的观察黛柏膏外敷配合中药内服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采用抗凝、祛聚、改善下肢静脉回流等基础治疗措施,治疗组另予黛柏膏外敷配合中药内服治疗,对照组予30%硫酸镁溶液外敷。两组疗程均为14天,观察临床疗效及患肢肿胀、疼痛、周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6.67%、73.33%,两组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肢的肿胀、疼痛、周径有显著改善(P<0.05),且治疗组诸指标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黛柏膏外敷配合中药内服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 中医药疗法 黛柏膏 外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护理路径在胃癌围手术期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蔡惠群 陈恒燕 +3 位作者 刘丽芳 陈亮明 李凤英 曹惠玲 《临床医学工程》 2014年第10期1313-1314,共2页
目的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胃癌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诊治的86例胃癌患者并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予以临床护理路径,观察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的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 目的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胃癌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诊治的86例胃癌患者并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予以临床护理路径,观察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的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医疗费用、疾病知识达标率等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达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05%(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胃癌围手术期患者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护理路径 围手术期 胃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丹毒102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4
7
作者 蔡惠群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96-497,共2页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外敷结合西医治疗下肢丹毒的疗效。方法:将153例丹毒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02例,对照组51例,两组均予相同的西医治疗方案,治疗组另予中药内服和外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优于对照组(P<0.05),病情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外敷结合西医治疗下肢丹毒的疗效。方法:将153例丹毒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02例,对照组51例,两组均予相同的西医治疗方案,治疗组另予中药内服和外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优于对照组(P<0.05),病情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丹毒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毒 内服 外敷 中西医结合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通散对糖尿病肢端坏疽早期病变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蔡惠群 樊建开 《河北中医》 2004年第10期727-729,共3页
目的 观察温通散治疗糖尿病肢端坏疽早期病变的疗效 ,并探讨其改善患者下肢血管神经病变的机制。方法  5 4例 2型糖尿病早期肢端病变患者在内科一般治疗的基础上 ,治疗组 30例外用温通散水煎剂泡足 ,对照组 2 4例予高锰酸钾稀释液泡... 目的 观察温通散治疗糖尿病肢端坏疽早期病变的疗效 ,并探讨其改善患者下肢血管神经病变的机制。方法  5 4例 2型糖尿病早期肢端病变患者在内科一般治疗的基础上 ,治疗组 30例外用温通散水煎剂泡足 ,对照组 2 4例予高锰酸钾稀释液泡足 ,共治疗 3个月 ,观察 2组临床症状、血液流变学、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在改善肢端感觉、疼痛、皮温诸症和踝 臂血压指数、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及下肢动脉内膜、血流量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温通散对于防治糖尿病肢端坏疽早期病变有一定的疗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坏疽 温通散 外治法 中医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汉钧从脾胃论治外科疾病的经验 被引量:2
9
作者 蔡惠群 唐汉钧 《江苏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9-30,共2页
外科疾病虽然大多数发于体表皮肉筋骨的某一部位。但与脏腑有着一定的联系。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唐汉钧教授认为:“中医外科疾病虽然表现的症状较为表浅.但往往是由内脏的病变所导致的。而脾胃乃后天之本,因此,外科诸多疾病... 外科疾病虽然大多数发于体表皮肉筋骨的某一部位。但与脏腑有着一定的联系。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唐汉钧教授认为:“中医外科疾病虽然表现的症状较为表浅.但往往是由内脏的病变所导致的。而脾胃乃后天之本,因此,外科诸多疾病与脾胃有着紧密的联系。”故唐师临证治疗中医外科疾病时强调运用李东垣之脾胃论观点来遣方用药.在内治法中较注重调理脾胃.用药时亦注意顾护脾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外科疾病 从脾胃论治 名医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汉钧教授从冲任辨证论治妇科病经验 被引量:2
10
作者 蔡惠群 唐汉钧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8年第5期13-14,共2页
介绍了唐汉钧教授依据临床上患有乳癖之妇人常同时患有瘿病和/或妇人癥瘕,认为其发病机理为冲任失调,治疗上采用调摄冲任之法,取得了一剑两星,一剑三星即异病同治之效。
关键词 妇人乳癖 瘿痛 癥瘕 冲任辨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汉钧脏腑辨证治疗外科疾病举隅
11
作者 蔡惠群 唐汉钧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472-1473,共2页
关键词 痰毒 痹证 脱疽 乳癖 脏腑辨证 唐汉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扶正祛邪内外合治糖尿病并发背痈
12
作者 蔡惠群 樊建开 《上海中医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3-44,共2页
采用清热泻火、和营利湿、扶正托毒的内外合治法治疗糖尿病并发背痈一例 。
关键词 糖尿病 背痈 内外合治 中医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消融,中药善后——甲状腺结节不开刀
13
作者 蔡惠群 王小平 《科学生活》 2018年第9期40-41,共2页
甲状腺是人体内最大的内分泌腺,主要作用是合成、释放激素,参与脂肪、蛋白质、糖类物质及能量代谢,是人体生命的“发动机”,也是生命活动的重要保障。甲状腺结节是甲状腺内的肿块,通常是在常规体检或超声检查时被发现。近年来,我... 甲状腺是人体内最大的内分泌腺,主要作用是合成、释放激素,参与脂肪、蛋白质、糖类物质及能量代谢,是人体生命的“发动机”,也是生命活动的重要保障。甲状腺结节是甲状腺内的肿块,通常是在常规体检或超声检查时被发现。近年来,我国甲状腺结节的发病率逐年增高。研究显示,在非缺碘地区甲状腺结节发病率高达4%-7%,高频超声的检出率为2。%-76%,女性明显高于男性。根据临床诊断良恶性构成比例显示,良性约占85.2%-9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 中药 生命活动 超声检查 能量代谢 糖类物质 构成比例 临床诊断
原文传递
以中药面膜为主治疗黄褐斑
14
作者 蔡惠群 王小平 《科学生活》 2019年第2期60-61,共2页
黄褐斑,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中医称此病为"黛黑斑”。它以色素加深为主,在面部多表现为褐色斑,临床表现为部分面部皮肤呈淡福色或黄褐色,色斑大小不等、形状各异,孤立分布或融合成片,边缘明显,分布对称,常出现在双侧额颊部,呈蝶翼状。
关键词 黄褐斑 中药面膜 治疗 面部皮肤 临床表现 皮肤病 合成片 色斑
原文传递
腔内微波闭合术结合中药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 被引量:12
15
作者 靳汝辉 王小平 +4 位作者 王群 蔡惠群 张宇 王珊珊 王英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705-1707,共3页
下肢静脉性溃疡是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并发的小腿慢性溃疡,是血管外科常见病之一,因其不易愈合,愈后易复发,在临床治疗中较为棘手。1938年Linton提出静脉高压、深静脉血倒流、浅静脉及交通静脉处理不善是溃疡形成及反复发作的主要原因... 下肢静脉性溃疡是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并发的小腿慢性溃疡,是血管外科常见病之一,因其不易愈合,愈后易复发,在临床治疗中较为棘手。1938年Linton提出静脉高压、深静脉血倒流、浅静脉及交通静脉处理不善是溃疡形成及反复发作的主要原因[1]。针对病变的交通支静脉,传统的Linton's手术由于切口长且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静脉性溃疡 中药治疗 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 闭合术 交通支静脉 微波 腔内 小腿慢性溃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外治法结合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 被引量:12
16
作者 粟文娟 王小平 +4 位作者 蔡惠群 王群 张宇 王徐红 袁瑗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年第8期1113-1116,共3页
目的探讨中医外治法结合超声引导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收治的下肢静脉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试验组采用中医外治法结合超声引导泡沫硬化剂治疗,对照组仅给予中医外治法治疗。... 目的探讨中医外治法结合超声引导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收治的下肢静脉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试验组采用中医外治法结合超声引导泡沫硬化剂治疗,对照组仅给予中医外治法治疗。比较两组的溃疡愈合率、溃疡愈合时间和复发率,并观察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的溃疡愈合率高于对照组(P<0.001),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硬化剂注射1周后,治疗组17例出现浅表血栓性静脉炎,表现为浅表静脉处局部条索状物,伴有轻度疼痛或压痛,均于2周内自行消失。结论中医外治法结合超声引导泡沫硬化剂注射,能够促进溃疡愈合、缩短溃疡愈合时间、降低复发率,且操作简捷、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静脉性溃疡 超声 泡沫硬化剂 中医外治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伤灵”中药膏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14
17
作者 王徐红 王小平 +4 位作者 陈奎铭 蔡惠群 王群 张宇 王珊珊 《世界中医药》 CAS 2014年第11期1485-1487,共3页
目的:观察古验方"十伤灵"中药膏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76例诊断为急性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采用"十伤灵"中药膏外涂于患处,对照组使用3%阿昔洛韦软膏外涂于患处,2... 目的:观察古验方"十伤灵"中药膏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76例诊断为急性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采用"十伤灵"中药膏外涂于患处,对照组使用3%阿昔洛韦软膏外涂于患处,2组给药均为2次/d,疗程12 d,观察两种外用药物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与全身或局部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的痊愈率(92.11%VS68.42%)、总有效率(97.37%VS 78.94%)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止痛、止疱、结痂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出现神经后遗痛1例,对照组出现后遗神经痛5例。2组均未发生全身或局部不良反应。结论:"十伤灵"中药膏治疗带状疱疹起效快、疗程短、效果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 蛇串疮 中药膏 阿昔洛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促进慢性创面愈合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8
作者 董丽琴 王小平 +1 位作者 蔡惠群 王群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8年第16期1822-1824,共3页
慢性难愈性创面,俗称溃疡,指无法通过正常有序、及时的修复过程达到解剖和功能上完整状态的创面[1]。临床上将其定义为局部皮肤或皮下组织受损,并伴有各种原因刺激所致的局限性缺损、溃烂,经1个月以上治疗尚未愈合,且无愈合倾向的创面[2... 慢性难愈性创面,俗称溃疡,指无法通过正常有序、及时的修复过程达到解剖和功能上完整状态的创面[1]。临床上将其定义为局部皮肤或皮下组织受损,并伴有各种原因刺激所致的局限性缺损、溃烂,经1个月以上治疗尚未愈合,且无愈合倾向的创面[2]。近年来,随着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的改变,各种慢性病增加,慢性皮肤溃疡的发病率也随之上升。临床常见的有糖尿病足溃疡、静脉淤积性溃疡、压疮以及创伤性、感染性、神经源性等皮肤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慢性创面 愈合机制 生长因子 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贴”贴敷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观察 被引量:10
19
作者 王小平 粟文娟 +5 位作者 王群 蔡惠群 靳汝辉 孙慧君 张宇 王英 《中医学报》 CAS 2011年第11期1385-1388,共4页
目的:评价"乳腺贴"贴敷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采用双盲、平行随机、安慰剂对照的临床研究,180例有规则月经的乳腺增生病患者分为两组,"乳腺贴"贴敷治疗组(简称治疗组)90例,采用"乳腺贴"... 目的:评价"乳腺贴"贴敷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采用双盲、平行随机、安慰剂对照的临床研究,180例有规则月经的乳腺增生病患者分为两组,"乳腺贴"贴敷治疗组(简称治疗组)90例,采用"乳腺贴"贴敷于乳房增生病变部位及穴位治疗;采用"乳腺贴安慰剂"贴敷于乳房增生病变部位及穴位(简称对照组)90例,两组治疗时间均为3月,观察对比两组乳房疼痛、乳房增生肿块、乳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BI-RADS)分级变化、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在患者乳房疼痛缓解、增生肿块缩小及分布减少(彩超检测下)方面均有较好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治疗后3月,治疗组患者BI-RADS分级均有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患者BI-RADS分级III级转I级、III级转II级、II级转I级例数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有效率96.67%,对照组有效率1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严重的全身不良反应;治疗组发生局部发痒3例,皮肤发红6例;对照组发生局部发痒3例,皮肤发红5例;两组均未发生:恶心、呕吐、纳差、腹部不适、腹泻、便秘等消化道不良反应。结论:"乳腺贴"贴敷疗法能够消除或减轻乳房疼痛、减小乳腺增生肿块及分布范围、降低BI-RADY分级,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使用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增生病 乳腺贴 贴敷疗法 疗效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褐斑不妨敷敷中药面膜
20
作者 蔡惠群 《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17年第6期44-45,共2页
黄褐斑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它以色素加深为主,在面部表现为褐色斑。祖国医学称此病为“黧黑斑”,此病好发于中青年女性。中医认为,本病发病与肝、脾、肾、肺等脏腑功能失调最为相关。情志不畅致肝郁气滞,气郁化热,熏蒸于面,灼伤... 黄褐斑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它以色素加深为主,在面部表现为褐色斑。祖国医学称此病为“黧黑斑”,此病好发于中青年女性。中医认为,本病发病与肝、脾、肾、肺等脏腑功能失调最为相关。情志不畅致肝郁气滞,气郁化热,熏蒸于面,灼伤阴血而生斑;饮食失节、忧思过度损伤脾胃,脾失健运,痰湿内生,外壅面部而为斑;虚劳久病、肾精亏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褐斑 中药面膜 脏腑功能失调 肝郁气滞 肾精亏损 中青年女性 祖国医学 情志不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