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杭州城市社区自然人群大肠癌筛查实践 被引量:51
1
作者 蔡善荣 郑树 +1 位作者 周伦 张苏展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06年第2期177-178,共2页
目的在城市社区自然人群中开展大肠癌筛查,探索开展城市居民恶性肿瘤二级预防措施。方法应用中国癌症基金会推荐的筛查试行方案,以结合免疫法FOB和问卷调查为初筛,肠镜为复筛的方法对杭州一城市社区40岁以上居民开展大肠癌的筛查。结果... 目的在城市社区自然人群中开展大肠癌筛查,探索开展城市居民恶性肿瘤二级预防措施。方法应用中国癌症基金会推荐的筛查试行方案,以结合免疫法FOB和问卷调查为初筛,肠镜为复筛的方法对杭州一城市社区40岁以上居民开展大肠癌的筛查。结果在实际筛查的6 089人,FOB阳性157例,阳性率为2.6%,问卷调查阳性859,阳性率为14.1%。免疫法FOB合并问卷总阳性率为16.7%,大肠癌筛查方案可浓缩高危人群至15%左右。在FOB阳性的157例中,28例进行了进一步的肠镜检查,发现了5例结肠癌,8例结直肠腺瘤和息肉,12例慢性肠道疾病。在检出的5例大肠癌中,1例未手术,Dukes A期和Dukes C期各2例。结论大肠癌筛查方案可明显浓缩高危人群,大大降低筛查的工作量。免疫法FOB能比较有效地从无症状的城市居民中检出早期大肠癌和癌前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诊断 结直肠肿瘤/预防和控制 普查 潜血 免疫法 结肠镜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大肠癌高危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19
2
作者 蔡善荣 郑树 张苏展 《实用肿瘤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8-70,共3页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危险因素 遗传学 血吸虫病 流行病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42例大肠癌生存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3
作者 蔡善荣 郑树 张苏展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40-43,共4页
目的 研究我国大肠癌生存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以帮助判断预后。方法 对 1980~ 1999年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同一研究小组作大肠癌根治手术并经临床病理证实的 84 2例大肠癌 ,用 SPSS软件对 36个临床病理因素进行了单因素 Kapla... 目的 研究我国大肠癌生存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以帮助判断预后。方法 对 1980~ 1999年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同一研究小组作大肠癌根治手术并经临床病理证实的 84 2例大肠癌 ,用 SPSS软件对 36个临床病理因素进行了单因素 Kaplan- meier生存分析和多因素 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结果  84 2例大肠癌 5、10和15年生存率分别为 6 6 .3%、5 4 .2 %和 4 8.5 % ,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肠梗阻、慢性便秘史、家族肿瘤史、肿瘤部位、Dukes'分期是大肠癌预后的影响因素。其中 ,无肠梗阻史患者的 5和 10年生存率 (6 7.9%和 5 5 .8% )比有肠梗阻史的患者 (5 5 .3%和 4 4 .4 % )高 11%~ 12 % ,无慢性便秘史的 (6 6 .9%和 5 5 .2 % )比有慢性便秘史的 (5 5 .1%和37.9% )高 12 %~ 17% ,有家族肿瘤史的 (78.5 %和 6 9.8% )比无家族肿瘤史的 (6 3.4 %和 5 0 .7% )高 15 %~ 19% ,结肠癌患者的 5和 10年生存率 (78.3%和 6 7.7% )要高于直肠癌患者 (5 8.2 %和 4 5 .6 % ) 2 0 %~ 2 2 %。在 Dukes'分期中 ,A期的生存率最高 ,5和 10年生存率达 83.8%和 73.5 % ,B期为 74 .9%和 6 4 .9% ,C期为 5 0 .9%和 36 .4 % ,D期 (有邻近器官转移但仍能作根治手术者 )最低 ,为 4 7.9%和 32 .2 %。上述各因素的生存曲线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直肠肿瘤 肿瘤分期 生命统计 统计学 因素分析 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氧化氢诱导肠上皮干细胞DNA氧化损伤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7
4
作者 蔡善荣 郑树 +1 位作者 张苏展 彭佳萍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6年第4期366-369,376,共5页
目的:探索建立过氧化氢诱导肠上皮细胞DNA氧化损伤模型,以便在体外进一步研究DNA氧化损伤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过氧化氢以RPM11640培养基稀释成100、50、10、5、μmol/L5个浓度,以RPMI1640培养荆作空白对照。作用人胎... 目的:探索建立过氧化氢诱导肠上皮细胞DNA氧化损伤模型,以便在体外进一步研究DNA氧化损伤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过氧化氢以RPM11640培养基稀释成100、50、10、5、μmol/L5个浓度,以RPMI1640培养荆作空白对照。作用人胎肠上皮干细胞不同时间(10min、30min、1h、1.5h、12h、24h)后,以MTT法检测细胞生存状况,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DNA特异性氧化损伤产物8-羟-2-脱氧鸟苷(8-OhdG),用SPSS10.0软件以线性回归方法检验肠上皮干细胞在不同时间的生存率变化趋势。结果:MTT活性检测结果表明,在10~30min时,各浓度过氧化氢作用后的细胞活性较高,为60%~80%,但随时间推移,细胞活性下降,至24h,降至30%左右,时间趋势检验表明,除100、50μmol/L过氧化氢组和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的生存率随过氧化氢作用时间的延长,生存率下降,时间趋势差异具统计学意义。过氧化氢作用时间在10~30min内,100、50μmol/L组的细胞活性明显低于1~10μmol/L组20%左右,但在1.0h以上各组,虽然过氧化氢浓度不同,但在同一作用时间内细胞活性无明显差别。过氧化氢处理肠上皮细胞15min后进行8-OhdG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除对照组阴性外,其余各组肠上皮细胞在不同浓度过氧化氢作用后的胞核及胞浆染色均呈棕褐色,为阳性。结论:过氧化氢能诱导肠上皮细胞发生DNA氧化损伤,肠上皮细胞DNA氧化损伤模型的条件以1~10μmol/L过氧化氢作用10~30min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损伤/药物作用 细胞 培养的 DNA氧化损伤 肠上皮干细胞 过氧化氢 8-OHD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主成分回归分析方法探讨人均卫生费用影响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22
5
作者 蔡善荣 阮红芳 +1 位作者 李鲁 郑树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01年第7期399-400,共2页
目的 :分析影响人均卫生费用的因素 ,建立了影响人均卫生费用的数学模型 ,从而指导医疗保险和卫生体制改革。方法 :本研究利用 2 9个国家的卫生经济资料 ,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和主成分回归统计分析。用回代法建立了影响人均卫生费用的数学... 目的 :分析影响人均卫生费用的因素 ,建立了影响人均卫生费用的数学模型 ,从而指导医疗保险和卫生体制改革。方法 :本研究利用 2 9个国家的卫生经济资料 ,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和主成分回归统计分析。用回代法建立了影响人均卫生费用的数学模型。结果 :发现多元回归分析存在严重的共线性现象 ,改以主成分回归分析 ,用主成分回归方法建立的方程有效地避免了共线性问题 ,在统计和实际意义的解释上更合理。得出的 5个主成分分别为 :Fact1主成分为住院费用和基础卫生费用 ,Fact2主成分为卫生人力资源 ,Fact3主成分为住院时间 ,Fact4主成分为药物和仪器检查费用 ,Fact5是人口寿命因素。主成分 Fact1的标准化回归系数最大 ,其次是主成分 Fact5 ,然后依次是 Fact2、Fact4、Fact3。标化系数的大小表明 ,人口的预期寿命和卫生人力供需资源对人均卫生费用的贡献率超过了药费和检查费。结论 :1住院费用等是构成欧、美、亚等 2 9个国家卫生费用的主体 ,为控制人均卫生费用 ,应主要从控制住院费用入手 ;2预期寿命长和卫生人力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其人均卫生费用的标准应高于医院服务利用相同的国家。随着我国人均期望寿命的逐渐延长和人口老龄化 ,我国人均卫生费用的增长是必然的 ;3单纯用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分析卫生经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均卫生费用 主成分回归 卫生经济 人均期望寿命 医疗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基因组STR及其应用 被引量:17
6
作者 蔡善荣 刘希永 +1 位作者 郑树 李鲁 《国外医学(遗传学分册)》 2000年第2期60-63,共4页
高度重复DNA序列中的简单串联重复序列 (STR)越来越受到生命科学工作者的重视 ,本文简述了目前已知STR的位点分布状况 ,STR的可能产生机制和其功能以及STR在基因作图、人类学、医学等领域的应用状况 ,比较了STR和RFLP、SNP作为遗传位标... 高度重复DNA序列中的简单串联重复序列 (STR)越来越受到生命科学工作者的重视 ,本文简述了目前已知STR的位点分布状况 ,STR的可能产生机制和其功能以及STR在基因作图、人类学、医学等领域的应用状况 ,比较了STR和RFLP、SNP作为遗传位标的优缺点 ,认为STR有较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序列 STR 遗传位标 基因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调查方式提供的流行病学资料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蔡善荣 刘希永 +5 位作者 盛步南 黄毅 王萍 崔莺莺 李鲁 郑树 《浙江预防医学》 2000年第8期5-6,12,共3页
目的 :了解自填和访谈调查对调查质量的影响和不同调查项目的可信度。方法 :对10 0人经分组配对 ,以不同调查方式进行健康调查。结果 :访谈、自填调查前后相关程度均较高 ,而访谈较自填的前后调查一致程度更高。计量资料类型项目调查的... 目的 :了解自填和访谈调查对调查质量的影响和不同调查项目的可信度。方法 :对10 0人经分组配对 ,以不同调查方式进行健康调查。结果 :访谈、自填调查前后相关程度均较高 ,而访谈较自填的前后调查一致程度更高。计量资料类型项目调查的前后一致性比计数资料的更高。结论 :提示在肿瘤流行病学调查中 ,访谈调查应为首选调查方式 ,但在教育程度较高的人群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填调查 访谈调查 配对 信度 流行病学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小类配平法的Logistic回归提高大肠肿瘤筛查效果的研究
8
作者 蔡善荣 黄彦钦 +2 位作者 阮红芳 张苏展 郑树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15年第6期553-556,共4页
目的研究结合小类配平法的Logistic回归能否提高大肠肿瘤筛查的效益。方法通过增加病例样本量,均衡病例与对照样本比例后对浙江嘉善的6个乡镇筛查人群结果进行结合小类配平法的Logistic回归分析,并在另一筛查乡镇(天凝镇)的人群中验证... 目的研究结合小类配平法的Logistic回归能否提高大肠肿瘤筛查的效益。方法通过增加病例样本量,均衡病例与对照样本比例后对浙江嘉善的6个乡镇筛查人群结果进行结合小类配平法的Logistic回归分析,并在另一筛查乡镇(天凝镇)的人群中验证结合小类配平法的Logistic回归对大肠肿瘤筛查的效益。结果 6个乡镇在病例对照样本明显不均衡(病例为对照的4.7%,即进展期肿瘤样本为非进展期肿瘤样本量的4.7%)的情况下,进展期肿瘤的分类准确率(敏感度)为0.1%,而非进展期肿瘤的分类准确率为99.9%。将小类病例样本数复制扩增,随着两类样本数量逐渐接近,进展期肿瘤判断准确率相应上升。病例和对照样本比例为1.1时,进展期肿瘤的敏感度提高至82.2%,特异度为46.5%。在验证的天凝镇人群中同样发现,在病例和对照样本比例为0.7时,进展期肿瘤的敏感度为64.6%,特异度为63.6%;病例复制后与对照样本比例提高至1.3,敏感度提高至89.7%,而特异度降至30.6%。结论初步研究表明,通过结合小类配平法的Logistic回归能够显著提高大肠肿瘤筛查中对进展期肿瘤的敏感度,从而提高筛查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肿瘤 LOGISTIC模型 普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RNA143调节结肠癌细胞KRAS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11
9
作者 刘宏 张苏展 +2 位作者 蔡善荣 陶思丰 董琦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506-1509,共4页
目的:探讨结肠癌细胞中microRNA143(miR-143)对KRAS蛋白表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从基因组DNA中克隆pri-miR-143基因,构建miR-143的表达载体。miR-143转染结肠癌细胞系SW480,用Northern blotting方法测定miR-143水平的变化,通过RT-... 目的:探讨结肠癌细胞中microRNA143(miR-143)对KRAS蛋白表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从基因组DNA中克隆pri-miR-143基因,构建miR-143的表达载体。miR-143转染结肠癌细胞系SW480,用Northern blotting方法测定miR-143水平的变化,通过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转染细胞中KRAS基因的表达。构建含miR-143结合位点的荧光素酶报告载体,与miR-143表达载体共转染,检测细胞中的荧光素酶活性。结果:基因转染的SW480细胞中miR-143的表达显著升高,KRAS蛋白的表达水平下降约40%,KRAS mRNA则未受影响。miR-143表达载体与含miR-143结合位点的报告载体共转染可以抑制细胞中的荧光素酶活性。结论:结肠癌细胞中microRNA143在转录后水平抑制KRAS蛋白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RNA 结直肠肿瘤 SW480细胞 蛋白质KRA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及其亚型的临床及遗传表型 被引量:8
10
作者 杨邵瑜 蔡善荣 张苏展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07年第3期270-273,共4页
关键词 结肠直肠肿瘤 腺瘤性息肉 基因 突变 遗传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癌预后的多因素COX模型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瞿金妙 邓甬川 +2 位作者 张筱骅 蔡善荣 张苏展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05年第2期148-151,共4页
目的 寻找影响大肠癌预后因素,为制定大肠癌患者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经手术且经病理确诊的大肠癌患者1334例,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相关预后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多因数COX模型分析发现根治术式、转移淋巴结数、根治标本总淋... 目的 寻找影响大肠癌预后因素,为制定大肠癌患者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经手术且经病理确诊的大肠癌患者1334例,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相关预后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多因数COX模型分析发现根治术式、转移淋巴结数、根治标本总淋巴结摘除数、远处转移四项与大肠癌预后关系密切。结论 根治术式、转移淋巴结数、根治标本总淋巴结摘除数、远处转移四项是影响大肠癌预后的主要独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直肠肿瘤 预后 比例危险度模型 淋巴转移 回顾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检测应用的社会伦理问题 被引量:13
12
作者 周元 蔡善荣 邓甬川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08年第2期102-102,119,共2页
基因检测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检测方法在基因诊断、治疗和预防及生物制药等领域展示了其广阔的应用前景。但伴随着其临床应用出现了一些社会伦理和法律等新问题。对基因检测中出现或有可能出现的伦理问题如个人心理负担、家庭关系、社会歧... 基因检测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检测方法在基因诊断、治疗和预防及生物制药等领域展示了其广阔的应用前景。但伴随着其临床应用出现了一些社会伦理和法律等新问题。对基因检测中出现或有可能出现的伦理问题如个人心理负担、家庭关系、社会歧视等进行初步探讨,提出进行基因检测应遵循的一般伦理原则,特别提出了基因检测准入原则,为我国基因检测技术的应用与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检测 应用 伦理思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白内障家系中γD晶体蛋白P23T突变意义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董琦 郑树 +2 位作者 徐伟珍 蔡善荣 姚克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09-113,共5页
本研究前期工作发现在一个遗传性先天性白内障家系中,γD晶体蛋白发生了P23T突变.因此本研究对γD晶体蛋白及其突变体进行了氨基酸序列分析,结构域预测及立体结构模拟等生物信息学研究,以探讨P23T突变对γD晶体蛋白结构与功能的影响.研... 本研究前期工作发现在一个遗传性先天性白内障家系中,γD晶体蛋白发生了P23T突变.因此本研究对γD晶体蛋白及其突变体进行了氨基酸序列分析,结构域预测及立体结构模拟等生物信息学研究,以探讨P23T突变对γD晶体蛋白结构与功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P23T突变可能影响人γD晶体蛋白与钙离子的结合,导致晶状体内钙离子动态失衡;可以使蛋白分子间形成氢键,降低晶体蛋白溶解度;并使蛋白质表面局部极性的改变,影响蛋白与其它分子的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白内障 突变 生物信息学 γD晶体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人HNPCC家系的临床特征及M3胆碱能受体基因(A)_8区突变检测 被引量:1
14
作者 曹文明 袁瑛 +2 位作者 宋永茂 蔡善荣 张苏展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4年第5期399-402,共4页
目的 :分析中国人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 (HNPCC)家系的临床特征并检测这些家系中 M3胆碱能受体基因 (A) 8区的突变情况。方法 :根据 2 0 0 3年 4月杭州会议制定的中国人 HNPCC家系标准收集 HNPCC家系共15个 ,分析其临床特征 ;提取先... 目的 :分析中国人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 (HNPCC)家系的临床特征并检测这些家系中 M3胆碱能受体基因 (A) 8区的突变情况。方法 :根据 2 0 0 3年 4月杭州会议制定的中国人 HNPCC家系标准收集 HNPCC家系共15个 ,分析其临床特征 ;提取先证者的外周血基因组 DNA,PCR扩增 M3胆碱能受体基因第 8外显子中一段长 15 3bp,包含有微卫星位点 (A) 8的基因片段 ,直接进行 DNA测序。结果 :15个家系共有恶性肿瘤患者 5 5例 ,其中大肠癌患者 4 1例 ,平均每个家系发生大肠癌 2 .73例 ,73%的大肠癌患者发病年龄 <5 0岁 ,5 1%的病灶位于近端结肠 ,4 0 %发生在直肠肛门 ,同时和异时多原发大肠癌总发生率为 12 % ,2 /3的家系属于 Lynch 型 ,共发生肠外恶性肿瘤 14例 (18个 ) ,其中胃癌最常见。 15例先证者外周血中无 1例检测到 M3胆碱能受体基因 (A) 8区的突变。结论 :M3胆碱能受体基因与中国人群中 HPNCC的发病可能无密切关系。中国人 HNPCC家系标准应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遗传性非息肉性 M3胆碱能受体 基因表达 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谢基因多态与大肠癌遗传易感性 被引量:7
15
作者 刘希永 蔡善荣 《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61-63,共3页
本文综述了与大肠癌化学致癌过程有关的酶系多态性与大肠癌的遗传易感性关系。谷胱甘肽 S 转移酶 (GST)为致癌物代谢有关的酶 ,GSTM1缺失与大肠癌有关 ,但尚不确定。肉类经高温处理可产生杂环胺 ,回顾前瞻性研究表明 ,NAT1 /NAT2快速酶... 本文综述了与大肠癌化学致癌过程有关的酶系多态性与大肠癌的遗传易感性关系。谷胱甘肽 S 转移酶 (GST)为致癌物代谢有关的酶 ,GSTM1缺失与大肠癌有关 ,但尚不确定。肉类经高温处理可产生杂环胺 ,回顾前瞻性研究表明 ,NAT1 /NAT2快速酶与肉类进食量对大肠癌危险度有交互作用。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 (MTHFR)基因型val/val可降低大肠癌的危险度。细胞色素P4 50酶是多环芳烃与杂环胺类的重要代谢酶系 ,人群研究表明CYP1A1多态与大肠癌的易感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遗传易感性 代谢基因多态 GST MTHF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研究概况 被引量:8
16
作者 蔡善荣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1999年第1期4-7,共4页
健康相关生命质量已在发达国家广泛应用。对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历史、内涵、测定方法、应用和资料的统计分析进行了阐述。研究显示:现有的健康相关生命质量测定量表发展较快,其趋势越来越趋向疾病专门化,但其效度、信度还有待提高。
关键词 生命质量 健康相关生命质量 量表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白内障一大家系
17
作者 申屠形超 姚克 +2 位作者 郑树 张苏展 蔡善荣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35-535,共1页
先天性白内障表型种类繁多,而先天性核性伴珊瑚状晶状体混浊却十分罕见,国内外文献尚未见报道.本文调查一罹患此病的典型的遗传性白内障家系,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先天性白内障 家系 先天性核性 珊瑚状晶状体混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筛查手段对结直肠腺瘤检出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8
作者 王凯悦 蔡善荣 张苏展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22年第3期283-291,共9页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全球最常见的癌症之一。三级预防措施可以显著改善CRC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CRC的筛查不同于其他癌症,不仅可以早期发现恶性病变,还可以发现癌前病变如结直肠腺瘤,并进行有效治疗。积极防治结直肠腺...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全球最常见的癌症之一。三级预防措施可以显著改善CRC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CRC的筛查不同于其他癌症,不仅可以早期发现恶性病变,还可以发现癌前病变如结直肠腺瘤,并进行有效治疗。积极防治结直肠腺瘤是降低CRC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目前结直肠腺瘤的总体检出率并不理想,另外缺少针对结直肠腺瘤尤其是进展性腺瘤较为有效的筛查手段。本文总结现行结直肠腺瘤的筛查方法及其筛查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腺瘤 早期筛查 筛查方法 敏感度 特异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肠腺瘤临床病理特征与重度不典型增生相关性研究(一项全人群直肠肿瘤普查报告)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卫东 张苏展 +5 位作者 杨工 孙其荣 刘希永 沈永洲 蔡善荣 郑树 《实用肿瘤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07-209,共3页
目的 研究腺瘤临床病理特征与重度不典型增生之间的相关性 ,评价以不同病理类型的腺瘤监测腺瘤恶变的意义。方法 经人群普查发现 1490例直肠腺瘤病例 ,以多因素 L ogistic模型作相对危险度和剂量 -反应关系估计。结果 重度不典型增... 目的 研究腺瘤临床病理特征与重度不典型增生之间的相关性 ,评价以不同病理类型的腺瘤监测腺瘤恶变的意义。方法 经人群普查发现 1490例直肠腺瘤病例 ,以多因素 L ogistic模型作相对危险度和剂量 -反应关系估计。结果 重度不典型增生发生的风险与年龄、腺瘤组织学类型和大小密切相关。>5 5岁组的发生风险是≤ 35岁的 3.6倍 ,趋势检验 P<0 .0 0 1。并且该风险随着腺瘤的增大而显著增加 (P<0 .0 0 1) ,从直径≤ 0 .5 cm的 1.8%增加到 >2 .0 cm的 2 6 .7%。腺瘤结构的绒毛成分与重度不典型增生呈显著正相关 (P<0 .0 0 0 1)。与管状腺瘤相比 ,发生重度不典型增生的相对危险度为 8.0 (95 % CI=4.1~ 15 .7) ,绒毛状腺瘤显著增加至 2 9.8(95 % CI=10 .5~84.4) ,息肉形态和个数与重度不典型增生联系不显著。结论 重度不典型增生可以作为腺瘤 -浸润性癌演变过程中间阶段的有效生物标志 ,仅占 8%的管状腺瘤或不足 5 %的在腺瘤与重度不典型增生相关密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病理学 直肠腺瘤 不典型增生 病理特征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传性珊瑚状白内障突变晶状体蛋白分子构型及超微结构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徐伟珍 郑树 +3 位作者 董琦 蔡善荣 姚克 张苏展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5年第3期243-247,共5页
 目的:探讨珊瑚状遗传性白内障家系P23T突变的γD晶状体蛋白与病变晶状体结构的关系。方法:记录晶状体摘除术前的晶状体裂隙灯照片;应用SWISS-MODEL程序,建立人γD晶状体蛋白及其P23T突变体的计算机立体结构模型;透射和扫描电镜观测晶...  目的:探讨珊瑚状遗传性白内障家系P23T突变的γD晶状体蛋白与病变晶状体结构的关系。方法:记录晶状体摘除术前的晶状体裂隙灯照片;应用SWISS-MODEL程序,建立人γD晶状体蛋白及其P23T突变体的计算机立体结构模型;透射和扫描电镜观测晶状体提取物。结果:蛋白立体结构模型分析发现,P23T的突变降低了蛋白最终分子总势能,使蛋白表面结构发生改变。电镜检查发现,白内障晶状体内有大小不等的结晶片和异常的卵圆形结构,晶状体上皮细胞出现裂解。结论:γD晶状体蛋白P23T突变体可能与晶状体内异常结晶片和晶状体上皮细胞的病理改变有关,其发生机制还有待分子动力学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遗传学 突变 晶体蛋白类/化学 γD晶状体蛋白 白内障/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