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分割剂量放疗联合唑来膦酸治疗老年骨转移癌的疗效 被引量:9
1
作者 高丽萍 贾小林 +2 位作者 程俊 孟令占 蔡三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5期4272-4274,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分割剂量放疗联合唑来膦酸治疗老年骨转移癌的疗效。方法该院2011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老年骨转移癌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低分割放疗组(27例),常规分割放疗组(27例),单纯唑来膦酸组(26例),低分割放疗组给予低剂量... 目的探讨不同分割剂量放疗联合唑来膦酸治疗老年骨转移癌的疗效。方法该院2011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老年骨转移癌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低分割放疗组(27例),常规分割放疗组(27例),单纯唑来膦酸组(26例),低分割放疗组给予低剂量放疗联合唑来膦酸、常规分割放疗组给予常规放疗剂量联合唑来膦酸、单纯唑来膦酸组仅给予唑来膦酸治疗,观察三组治疗效果。结果三组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显著(P<0.05),其中低分割放疗组和常规分割放疗组的总有效率均高于单纯唑来膦酸组(P<0.05),低分割放疗组与常规分割放疗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骨痛改善总有效率差异显著(P<0.05),其中低分割放疗组和常规分割放疗组有效率均高于单纯唑来膦酸组(P<0.05),低分割放疗组与常规分割放疗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卡氏(KPS)评分变化有效率差异显著(P<0.05),低分割放疗组和常规分割放疗组的有效率均高于单纯唑来膦酸组(P<0.05),低分割放疗组与常规分割放疗组镇痛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发生不良反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分割剂量放疗联合唑来膦酸治疗老年骨转移癌效果优于单纯唑来膦酸,低分割剂量与常规剂量的治疗效果相当,但低分割剂量治疗周期短、费用低、次数少,值得临床推荐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治疗 唑来膦酸 骨转移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大黄白及喷雾防治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效果观察 被引量:5
2
作者 高丽萍 蔡三 许文婧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11期183-187,共5页
目的研究复方大黄白及喷雾防治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效果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2019年1月—2020年10月接受放射治疗的头颈部和乳腺癌患者共80例。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放疗期间分别接受复方大黄白及喷雾和医用射线防护喷剂喷... 目的研究复方大黄白及喷雾防治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效果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2019年1月—2020年10月接受放射治疗的头颈部和乳腺癌患者共80例。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放疗期间分别接受复方大黄白及喷雾和医用射线防护喷剂喷涂放疗区域,干预到放疗结束,并观察及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放射性皮肤损伤严重程度分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损伤出现时间和损伤发生时累计照射剂量高于对照组,损伤持续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放疗第7、14和28天时数字法(NRS)疼痛评分、特应性皮炎积分(SCORAD)改良版评分和皮肤病生活质量量表(DLQI)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放疗第14、28天时SCORAD改良版评分和DLQ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28 d时两组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血小板计数(PLT)、CD_(4)^(+)和CD_(4)^(+)/CD_(8)^(+)均有降低(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28 d时两组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较放疗前明显降低(P<0.05),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IL-2水平高于对照组,IL-6和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大黄白及喷雾用于放疗患者可明显延长放射性皮肤损伤出现时间,减轻损伤程度并缩短持续时间,提升照射耐受剂量,其机制可能与大黄和白及均能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皮肤损伤 防治 大黄 白及 T淋巴细胞亚群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改构人肿瘤坏死因子姑息治疗晚期肿瘤伴随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8
3
作者 高丽萍 程俊 +1 位作者 孟令占 蔡三 《癌症进展》 2016年第7期678-680,共3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重组改构人肿瘤坏死因子(rmhTNF)在晚期肿瘤伴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姑息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将25例晚期肿瘤伴发恶性胸腔积液的患者最大限度地引流胸腔积液,然后给予rmhTNF 300万IU,每3天一次,连续4次,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 目的回顾性分析重组改构人肿瘤坏死因子(rmhTNF)在晚期肿瘤伴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姑息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将25例晚期肿瘤伴发恶性胸腔积液的患者最大限度地引流胸腔积液,然后给予rmhTNF 300万IU,每3天一次,连续4次,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4例患者由于已经进入肿瘤终末期,于4周内死亡。在治疗4周内有76.2%(16/21)的患者未复发;对于曾经使用其他方法治疗过的15例患者,有73.3%(11/15)未复发。25例患者共给药83次,其中发热发生率10.8%(9/83),流感样症状发生率1.2%(1/83),总发生率为12.0%(10/83)。所有的不良反应是完全可逆的,对症治疗即可消失。结论胸腔内灌注rmhTNF治疗恶性胸腔积液是一种不良反应相对较少,疗效确切的方法,在其他方法失败的情况下也有效,适用于身体状况较差进行姑息治疗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改构人肿瘤坏死因子 姑息治疗 恶性胸腔积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镰状韧带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1例 被引量:1
4
作者 高丽萍 蔡三 +1 位作者 熊燕 许文婧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20年第4期375-376,F0003,共3页
病例男性,48岁,因"脾大伴腹胀"于2018年12月入院。患者1年前行"阑尾炎"手术时发现脾大,未予重视,未行治疗。2018年10月,患者出现"乏力、纳差"于陆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就医,完善相关检查提示肝、脾占位... 病例男性,48岁,因"脾大伴腹胀"于2018年12月入院。患者1年前行"阑尾炎"手术时发现脾大,未予重视,未行治疗。2018年10月,患者出现"乏力、纳差"于陆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就医,完善相关检查提示肝、脾占位(图1)。于2018年10月29日在全麻下行"经腹腔镜中转肝脏部分切除、肠粘连松解、脾脏修补术",术中冰冻病理结果:肝镰状韧带纤维组织中查见上皮样细胞巢团,倾向转移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 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锁定钢板外置联合膜诱导技术治疗胫骨开放粉碎性骨折伴骨缺损 被引量:2
5
作者 周上清 张琦 +2 位作者 丁相东 秦银银 蔡三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1年第5期400-405,共6页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外置联合膜诱导技术治疗胫骨开放粉碎性骨折伴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将收治的胫骨开放粉碎性骨折伴骨缺损患者92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外固定组和内固定组,每组46例。外固定组男29例,女17例...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外置联合膜诱导技术治疗胫骨开放粉碎性骨折伴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将收治的胫骨开放粉碎性骨折伴骨缺损患者92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外固定组和内固定组,每组46例。外固定组男29例,女17例;年龄25~62(37.45±10.92)岁;AO分型A型15例,B型22例,C型9例;Gustilo分型Ⅱ型21例,ⅢA型10例,ⅢB型10例,ⅢC型5例;予骨折复位锁定钢板外置固定术治疗。内固定组男31例,女15例;年龄23~60(36.88±10.64)岁;AO分型A型18例,B型20例,C型8例;Gustilo分型Ⅱ型22例,ⅢA型11例,ⅢB型7例,ⅢC型6例;予传统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以及下肢完全负重时间和并发症情况,并于术前和术后1个月比较骨密度、骨钙素、血钙及血磷水平。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2~18(14.92±2.46)个月。外固定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下肢完全负重时间明显优于内固定组(P<0.05)。术后1个月外固定组骨密度、骨钙素、血钙、血磷水平均明显高于内固定组(P<0.05)。外固定组发生并发症4例,内固定组发生并发症13例,外固定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70%)明显低于内固定组(28.26%)(χ^(2)=4.618,P=0.032)。结论:锁定钢板外置联合膜诱导技术治疗胫骨开放性并粉碎性骨折伴严重创伤后骨缺损,具有创伤小、固定可靠、骨折愈合时间短等优点,可改善骨代谢活性且术后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骨密度 骨钙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制复方大黄白及喷雾外治法防治法鼻咽癌放射治疗所致急性放射性皮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李泓町 蔡三 高丽萍 《四川中医》 2022年第12期176-179,共4页
目的:探讨自制复方大黄白及喷雾外治法防治鼻咽癌放射治疗所致急性放射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12月在我院放疗中心接受放射治疗的鼻咽癌放疗患者96例,采用硬币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采... 目的:探讨自制复方大黄白及喷雾外治法防治鼻咽癌放射治疗所致急性放射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12月在我院放疗中心接受放射治疗的鼻咽癌放疗患者96例,采用硬币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医用射线防护喷剂(健达泽)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复方大黄白及喷雾进行治疗,于放疗前后给药,直至放疗治疗结束。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中医症候积分、NRS疼痛评分、改良版皮炎SCORAD评分、皮肤病生活质量量表(DLQI)评分及血清炎性细胞因子[白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血常规、肝肾功能等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NRS疼痛评分、改良版皮炎SCORAD评分、DLQI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各项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IL-6、hs-CRP、PCT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EGF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常规、肝肾功能等安全性指标均未见明显异常,均未出现皮疹等皮肤过敏不良反应。结论:自制复方大黄白及喷雾对于鼻咽癌放射治疗所致急性放射性皮炎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具有明显疗效,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疼痛状况,改善皮肤情况,降低患者炎性水平,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大黄白及喷雾 鼻咽癌 急性放射性皮炎
原文传递
栽植盆景“新桩头”十法
7
作者 蔡三 《花卉》 2008年第5期31-32,共2页
岭南盆景的树桩大多数是从山野挖掘回来的俗称“树仔头”,每年的3-5月,佛山南海平洲的树仔头市场十分火爆,全国不少地方的树桩到此倾销,品种无奇不有。栽种新桩头应注意几点:
关键词 岭南盆景 桩头 栽植 树桩 俗称 挖掘 栽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流变学指标及血清学指标在骨折延迟愈合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9
8
作者 蔡三 高丽萍 +4 位作者 杨李军 赵攀 廖伟 谢渝中 李同心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7年第18期3517-3519,3587,共4页
目的:探讨血流变学和血清学指标在骨折延迟愈合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1月~2016年6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骨折延迟愈合及骨折正常愈合患者各90例,分别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第1、8、12周时血... 目的:探讨血流变学和血清学指标在骨折延迟愈合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1月~2016年6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骨折延迟愈合及骨折正常愈合患者各90例,分别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第1、8、12周时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及人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黏度的差异。结果:术后第1、8、12周两组血清学及血流变学各指标整体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组内两两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术后8、12周观察组血清s ICAM-1、sVCAM-1、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黏度均高于对照组,而血清PDGF、IGF-1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骨折患者血清sICAM-1、PDGF、IGF-1、sVCAM-1及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黏度水平会随着病程进展发生变化,并且血清sICAM-1、sVCAM-1及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黏度水平的升高,血清PDGF、IGF-1水平的降低可能是引起骨折延迟愈合的重要因素,对于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延迟愈合 血清学 血液流变学
原文传递
金属对金属大头径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青中年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陈佳 杨鹏飞 +4 位作者 叶嗣宽 蔡三 赵攀 何锐 杨柳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CAS 2013年第3期19-22,共4页
目的探讨金属对金属(金对金)大头径假体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青中年股骨头坏死Ⅲ、Ⅳ期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32例(35髋)青中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Ⅲ、Ⅳ期患者,年龄24~59岁,平均45岁,术前髋关节Harris评分平均(37.9±7.5)分;... 目的探讨金属对金属(金对金)大头径假体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青中年股骨头坏死Ⅲ、Ⅳ期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32例(35髋)青中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Ⅲ、Ⅳ期患者,年龄24~59岁,平均45岁,术前髋关节Harris评分平均(37.9±7.5)分;以改良后外侧小切口、肌间隙入路、充分保留关节动力性组织结构为特征的金对金大头径微创THA治疗。术中严格采取正确的假体植入技术,术中保留完整的软骨下骨和髋臼横韧带,击入臼杯时一次性安装成功,正确运用万古霉素预防感染。术后口服利伐沙班片抗凝,术后12h开放负压引流及卧床行功能锻炼,术后第2天拔除引流管后扶拐下地部分负重行走,术后2~3周患者即可弃拐完全负重行走。结果本组32例35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2个月~6年,平均为4年。所有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深静脉血栓形成、关节脱位、坐骨神经损伤、髋臼及股骨疲劳骨折、关节疼痛等严重并发症,X线片示髋关节假体位置均良好,无松动、移位、股骨柄下沉、假体周围骨折等表现。末次随访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37.9±7.5)分,提高至术后平均(92.2±4.6)分,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44.341,P<0.05)。所有患者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明显优于术前,均对治疗效果满意,完全恢复正常生活及工作。结论采用金对金大头径微创THA治疗青中年股骨头坏死Ⅲ、Ⅳ期患者,能够明显降低手术风险,缩短卧床时间,迅速恢复髋关节功能,减少手术并发症,取得了满意的近期临床疗效。随着基础和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金对金大头径髋关节假体的长期疗效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对金属 大头径假体 微创髋置换 青中年 股骨头坏死
原文传递
放射性肺炎合并感染患者炎症指标检测病原菌分布特征及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高丽萍 蔡三 李晓清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971-973,986,共4页
目的检测放射性肺炎合并感染患者炎症指标及感染病原菌种类,并分析感染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0月本院收治的放射性肺炎患者112例,根据是否合并感染分成感染组(56例)和未感染组(56例),检测和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炎症指标... 目的检测放射性肺炎合并感染患者炎症指标及感染病原菌种类,并分析感染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0月本院收治的放射性肺炎患者112例,根据是否合并感染分成感染组(56例)和未感染组(56例),检测和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炎症指标水平以及感染组患者感染病原菌种类,并通过Logistic回归法分析放射性肺炎合并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感染组患者血PCT、CRP及WBC分别为(2.23±1.51)ng/ml.(10.07±1.94)mg/L和(1.22±0.31)×10^9/L,对照组分别为(0.96±0.16)ng/ml、(5.63±1.07)mg/L和(2.40±0.38×10^9/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56例感染患者痰培养分离出病原菌65株,其中革兰阳性菌23株,以金黄色葡萄球菌(18.46%)和表皮普通球菌(12.31%)为主;革兰阴性菌26株,以大肠埃希菌(23.08%)和肺炎克雷伯杆菌(9.23%)为主;真菌检出16株,以白色念珠菌(18.46%)为主。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年龄≥45岁、血WBC<2.0×10^9/L、放疗照射体积≥25.0%以及KPS评分<70分均为放射性肺炎患者合并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放射性肺炎患者合并感染的病原菌种类广泛,需依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抗菌药物治疗。在感染的预防方面,需重点关注患者可能存在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肺炎 感染 炎症指标 病原菌 相关因素
原文传递
神经根型颈椎病手术治疗26例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1
作者 蔡三 高丽萍 叶嗣宽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2期44-45,共2页
目的探讨神经根型颈椎病术式选择的基本原则、方法及临床疗效观察。方法总结分析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外科自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手术治疗2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资料。经术后观察随访,对其手术疗效进行分析。结果对26例不同... 目的探讨神经根型颈椎病术式选择的基本原则、方法及临床疗效观察。方法总结分析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外科自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手术治疗2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资料。经术后观察随访,对其手术疗效进行分析。结果对26例不同类型的颈椎病进行不同手术治疗,经过平均30个月的随访,满意率达到84.6%。结论根据神经根型颈椎病病人不同的影像学改变和症状体征选择适合的手术方式,局限性颈椎间盘退变、突出者后路间盘摘除或椎间孔切开减压能达到治疗目的,多数病人通过颈前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而取得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退行性病变
原文传递
自体骨-股四头肌腱重建后交叉韧带的临床应用
12
作者 陈佳 郭林 +5 位作者 杨鹏飞 陈昊 叶嗣宽 赵攀 蔡三 杨柳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CAS 2012年第4期37-39,共3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利用自体髌骨块-股四头肌腱植入和可吸收界面螺钉挤压固定方法重建后交叉韧带(PCL)的效果。方法 17例PCL损伤患者,术前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平均(64.5±5.8)分;IKDC分级:C级11例,D级6例。术中探查后切取股四头肌...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利用自体髌骨块-股四头肌腱植入和可吸收界面螺钉挤压固定方法重建后交叉韧带(PCL)的效果。方法 17例PCL损伤患者,术前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平均(64.5±5.8)分;IKDC分级:C级11例,D级6例。术中探查后切取股四头肌腱移植物进行修整,建立后外侧辅助通道,再制作胫骨与股骨隧道,然后植入股四头肌腱,两端隧道均用可吸收界面螺钉挤压固定。术后予膝关节角度锁定助行器辅助锻炼6~12周,3个月后恢复正常行走。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平均48(36~84)个月,无血管神经损伤及移植物失败等严重并发症。1例患者轻微活动时疼痛,2例患者剧烈活动或长时间行走后关节疼痛,1例患者偶感患膝不稳,均无伸膝受限,最后随访时膝关节主动屈曲活动度平均为132°(120°~140°)。术后Lysholm评分平均(89.5±5.6)分,明显高于术前(t=0.020,P<0.01);IKDC分级:A级10例(58.8%),B级6例(35.2%),C级1例(5.8%)。结论采用关节镜下改良技术行股四头肌腱重建PCL可以使手术更加顺利完成,成功率高,创伤小,并发症少,对供区无不良影响,临床取得满意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后交叉韧带 四头肌 髌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