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9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awthorne-Cooksey前庭康复训练在突发性耳聋伴眩晕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1
作者 李洁 冯明亮 +1 位作者 蒲红 陈阳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4年第14期56-59,共4页
目的探讨Cawthorne-Cooksey前庭康复训练方法在突发性耳聋伴眩晕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4年3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收治的80例突发性耳聋伴眩晕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 目的探讨Cawthorne-Cooksey前庭康复训练方法在突发性耳聋伴眩晕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4年3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收治的80例突发性耳聋伴眩晕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Cawthorne-Cooksey前庭康复训练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听力水平、眩晕程度及平衡能力。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平均听阈均值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平均听阈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评分为(26.87±9.36)分,低于对照组的(32.92±11.6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Berg平衡量表评分为(43.98±4.08)分,高于对照组的(41.15±5.0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突发性耳聋伴眩晕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联合Cawthorne-Cooksey前庭康复训练可以改善患者的眩晕症状,恢复平衡能力,但临床听力恢复效果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性耳聋 眩晕 前庭康复训练
原文传递
两种CT灌注软件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缺血核心和缺血半暗带的评估价值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周芸慧 刘洋 +2 位作者 张凤 王玉婷 蒲红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4年第3期44-49,共6页
目的对比Shukun和RAPID两种计算机断层灌注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perfusion,CTP)后处理软件包评估缺血核心和缺血半暗带体积之间的一致性,并量化CTP预测梗死体积和最终梗死体积之间的一致性。方法回顾性收集73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 目的对比Shukun和RAPID两种计算机断层灌注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perfusion,CTP)后处理软件包评估缺血核心和缺血半暗带体积之间的一致性,并量化CTP预测梗死体积和最终梗死体积之间的一致性。方法回顾性收集73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在CTP成像1~10天后通过随访影像学检查测量最终梗死体积。利用Shukun和RAPID两种CTP后处理软件定量分析梗死核心和缺血半暗带体积。结果在73例患者中,RAPID和Shukun两种软件包预测的梗死体积分别为36(84)ml、34.3(87.2)ml,随访影像学中位梗死体积为46.71 ml。类内相关系数(ICC)显示Shukun和RAPID预测最终梗死体积有中等良好一致性(Shukun:0.678;RAPID:0.732)及良好的相关性(r=0.777)。两种软件包对缺血核心体积的评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RAPID预测梗死体积与最终梗死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hukun与RAPID两种脑灌注后处理软件在梗死核心和缺血半暗带体积定量评估显示出较好的一致性,Shukun后处理软件也许可以作为一种成熟的RAPID软件的替代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注成像 急性脑卒中 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颅内动脉瘤 被引量:37
3
作者 蒲红 付凯 +6 位作者 白林 周瀚 陶客言 高燕 张晓军 黄红云 杨靖逸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1期23-26,共4页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准确性。材料和方法:30例临床怀疑颅内动脉瘤的患者分别进行16层螺旋CT脑血管三维成像(3D-MS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所有病例均完成多层面重建(MPR)、三维表面遮盖显示(SSD)...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准确性。材料和方法:30例临床怀疑颅内动脉瘤的患者分别进行16层螺旋CT脑血管三维成像(3D-MS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所有病例均完成多层面重建(MPR)、三维表面遮盖显示(SSD)、容积显示(VR)和薄层块最大密度投影(MIP),并对照手术或介入栓塞结果评估其诊断价值。结果:MSCTA共发现24例28个动脉瘤,其中22例为单个动脉瘤,2例为两个动脉瘤。动脉瘤直径最小2.7mm,最大35mm。MSCTA能清晰显示动脉瘤的瘤体大小、瘤颈、瘤轴指向、载瘤动脉及其动脉瘤与临近血管分支和骨性组织间的空间关系。23例与手术/DSA结果一致。结论:MSCTA诊断颅内动脉瘤有较高准确性,可部分取代DSA造影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脑动脉瘤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在髋臼骨折诊治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7
4
作者 蒲红 白林 +2 位作者 付凯 赵世煜 陶克言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01年第1期43-45,51,共4页
目的:分析髋臼骨折 CT及三维重建表现,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 50例髋臼骨折均摄 X线平片及 CT横断扫描,其中 45例采用 SSD(表现遮盖法 )或 MPR(多平面重建 )技术作三维重建。分析 50例髋臼骨折的横断及三维重建 CT表现,... 目的:分析髋臼骨折 CT及三维重建表现,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 50例髋臼骨折均摄 X线平片及 CT横断扫描,其中 45例采用 SSD(表现遮盖法 )或 MPR(多平面重建 )技术作三维重建。分析 50例髋臼骨折的横断及三维重建 CT表现,根据 Letournel分型将其分类,重点探讨三维重建的应用价值。结果: 50例髋臼骨折中,①简单骨折 22例,其中前壁骨折 5例,前柱骨折 3例,后壁骨折 6例,后柱骨折 4例,横行骨折 4例, X线平片仅显示 19例骨折。②复杂骨折 28例,其中双柱骨折 9例, T型骨折 4例,后柱伴后壁骨折 6例,前柱伴后半横行骨折 4例,横行伴后壁骨折 5例。 CT横断扫描共显示关节腔内骨折碎片 54块, X线平片仅显示关节腔内骨折碎片 32块,并清楚显示软组织损伤情况。三维重建图像多角度、立体显示骨折及移位情况。 50例髋臼骨折中, 38例行手术治疗, 12例保守治疗。手术中所见与 CT扫描结果完全一致。结论:髋臼骨折 CT扫描能准确对骨折分型,三维重建可弥补横断影像的不足,有助于骨折的立体定位,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提供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 骨折 CT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水稻栽植机械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26
5
作者 蒲红 刘宇辉 孟然 《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2期208-211,共4页
在介绍水稻栽植技术种类、特点的基础上 ,分析了水稻直播机械、水稻插秧机械和水稻抛秧机械的研究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关键词 水稻 栽植机械 栽植技术 直播 插秧 抛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间减影法与双能量减影法在脑血管成像中的对比观察 被引量:6
6
作者 蒲红 白林 +2 位作者 赵原 黄红云 陶克言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171-1174,共4页
目的比较双能量减影法与时间减影法CT脑血管成像的图像质量和扫描剂量,评价两种方法的优劣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0例临床怀疑颅内血管性病变患者行CT血管成像检查,包括平扫及增强扫描,增强扫描采用双能量程序,即A球管采用80kV,B球管采... 目的比较双能量减影法与时间减影法CT脑血管成像的图像质量和扫描剂量,评价两种方法的优劣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0例临床怀疑颅内血管性病变患者行CT血管成像检查,包括平扫及增强扫描,增强扫描采用双能量程序,即A球管采用80kV,B球管采用140kV,一次性扫描采集两个不同能量的数据。数据后处理:①用平扫+80kV增强数据行传统去骨数字减影(时间减影法);②用80kV及140kV两个不同能量的数据行直接去骨减影(双能量减影法)。保存减影后数据,完成容积显示(V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将MIP及VR图像质量分为4级,比较两种处理方法的图像质量和患者所接受的平均有效放射剂量。全部病变结果均经手术或介入证实。结果①两种方法均清晰显示所有患者的颈内动脉颅内主干及主要分支,Willis环显示清楚;两种方法总体质量评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种方法均清晰显示24例动脉瘤大小、形态、与载瘤动脉关系、瘤颈及瘤轴指向;4例血管畸形病例均清晰显示异常血管团的形态和范围,动静脉畸形较好显示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③时间减影法CTA患者受到的平均有效放射剂量为(26.60±0.50)mSv,双能量CTA的平均有效放射剂量为(22.40±0.50)mSv。结论时间减影法与双能量减影法CT血管成像均能清晰显示正常颅内血管及血管性病变;双能量减影法患者受到的放射剂量更低。对扫描中不配合患者,双能量减影法去骨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双能量CT 血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中耳炎继发面神经管破坏HRCT评价 被引量:4
7
作者 蒲红 白林 +2 位作者 付凯 赵世煜 陶克言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602-604,共3页
目的 探讨HRCT对慢性中耳炎继发面神经管破坏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搜集经手术证实为慢性中耳炎并伴有面神经管破坏患者 18例 ,回顾性分析其HRCT检查的影像及临床资料 ,着重研究其HRCT表现 ,并与临床手术结果对比。结果  18例均有... 目的 探讨HRCT对慢性中耳炎继发面神经管破坏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搜集经手术证实为慢性中耳炎并伴有面神经管破坏患者 18例 ,回顾性分析其HRCT检查的影像及临床资料 ,着重研究其HRCT表现 ,并与临床手术结果对比。结果  18例均有不同程度的面神经管骨质破坏 ,破坏部位以面神经管迷路段及鼓室段为主15例 (83.3%) ,破坏原因主要为胆脂瘤性中耳炎 (14例 ) ,占 77.8%。面神经管破坏大部分合并面神经损伤而导致面瘫 (14例 )。HRCT主要表现为面神经管骨质模糊、缺损、破坏。结论 HRCT能准确诊断慢性中耳炎继发面神经管破坏 ,对临床手术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中耳炎 面神经管破坏 高分辨率CT 继发性 诊断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黛力新联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124例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8
作者 蒲红 向谦 徐云莹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8期7-8,共2页
目的评价黛力新联合莫沙必利与兰索拉唑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i dyspepsia,FD)的疗效。方法124例消化专家门诊确诊的FD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2例给予口服莫沙必利10 mg,每日3次,拉索拉唑15 mg,每天2次;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每天... 目的评价黛力新联合莫沙必利与兰索拉唑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i dyspepsia,FD)的疗效。方法124例消化专家门诊确诊的FD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2例给予口服莫沙必利10 mg,每日3次,拉索拉唑15 mg,每天2次;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每天晚上睡前口服黛力新10.5 mg,4周为一疗程,同时停用其他药物。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治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无明显副作用出现。结论黛力新联合莫沙必利与兰索拉唑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满意,患者依从性好,可在消化专科门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黛力新 莫沙必利 兰索拉唑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窦粘液囊肿CT表现及临床价值 被引量:7
9
作者 蒲红 傅凯 宋彬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04年第11期604-605,612,共3页
目的:研究鼻窦粘液囊肿CT表现,并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34例41个粘液囊肿,均经手术(或内窥镜)及病理证实,结合手术对照分析其CT表现。结果:①发生部位:主要位于额窦、筛窦,占83%(34?41)。其次为蝶窦、上颌窦。②CT表现:窦腔膨大,骨壁变... 目的:研究鼻窦粘液囊肿CT表现,并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34例41个粘液囊肿,均经手术(或内窥镜)及病理证实,结合手术对照分析其CT表现。结果:①发生部位:主要位于额窦、筛窦,占83%(34?41)。其次为蝶窦、上颌窦。②CT表现:窦腔膨大,骨壁变薄或吸收缺损。腔内密度改变:可为低、等、高密度。周围侵蚀改变:粘液囊肿突入眶内引起眼球突出及斜视,囊肿可突入到颅内、鼻腔内。增强后表现为囊肿周边粘膜环形强化(中央无强化)。结论:CT检查能准确显示鼻窦粘液囊肿影像特征,对鼻窦粘液囊肿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作用,对手术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窦疾病 粘液囊肿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多层螺旋CT表现及鉴别诊断 被引量:8
10
作者 蒲红 刘登平 +4 位作者 王娜 彭泽华 白林 陈加源 蒋瑾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2年第6期78-79,共2页
目的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的多层螺旋CT表现及鉴别诊断,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收集我院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FNH病例14例,均行多层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分析其CT影像表现特点。结果平扫病灶大多数为低密... 目的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的多层螺旋CT表现及鉴别诊断,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收集我院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FNH病例14例,均行多层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分析其CT影像表现特点。结果平扫病灶大多数为低密度(12/14),少数为等密度(2/14);增强扫描动脉期14例均有明显强化,其中10例可见中心低密度瘢痕,10例可见粗大动脉影与病灶相连;门脉期及延迟期扫描强化均有衰减,10例呈稍高或等密度,4例呈稍低密度,10例有中心瘢痕病例中6例有延迟强化,4例未见强化。结论 FNH具有一定的CT表现特征,CT检查具有重要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灶性结节增生 肝脏 螺旋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副窦CT表现对鼻内窥镜手术的临床意义(附56例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蒲红 付凯 赵世煜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1年第3期137-139,共3页
目的 :分析鼻窦CT表现并探讨对内窥镜手术的指导价值。方法 :收集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5 6例鼻窦炎的术前CT片并分析其CT表现。结果 :①术前CT片可确定病变的程度和范围 ;②中鼻道及鼻窦解剖变异 :中鼻甲气化 11例 ,中鼻甲偏曲 2 1例 ... 目的 :分析鼻窦CT表现并探讨对内窥镜手术的指导价值。方法 :收集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5 6例鼻窦炎的术前CT片并分析其CT表现。结果 :①术前CT片可确定病变的程度和范围 ;②中鼻道及鼻窦解剖变异 :中鼻甲气化 11例 ,中鼻甲偏曲 2 1例 ,钩突异常 3例 ,Haller气房 9例 ;③筛窦和蝶窦毗邻解剖变异 :纸板缺如或破坏 3例 ,视神经管突入后组筛窦 1例 ,双侧颈内动脉与蝶窦毗邻 4例。结论 :鼻窦CT扫描对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有肯定指导价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窦炎 内窥镜手术 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心动过速83例 被引量:2
12
作者 蒲红 方安娜 +4 位作者 吴炎 屠昌华 曹渭斌 瞿彩莲 吴丽萍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1年第2期108-109,共2页
关键词 射频消融术 治疗 阵发性心动过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能量减影法与常规减影法CT血管造影在颅外颈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3
作者 蒲红 白林 +2 位作者 彭泽华 陈加源 蒋瑾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11-614,共4页
目的对比双能量减影法与常规减影法CT血管造影颅外颈动脉成像图像质量及扫描辐射剂量,评价两种方法的优劣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5例临床怀疑颅外颈动脉病变患者进行双源CT血管成像检查,数据后处理包括用平扫+80kV增强数据进行传统去... 目的对比双能量减影法与常规减影法CT血管造影颅外颈动脉成像图像质量及扫描辐射剂量,评价两种方法的优劣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5例临床怀疑颅外颈动脉病变患者进行双源CT血管成像检查,数据后处理包括用平扫+80kV增强数据进行传统去骨数字减影(常规减影法)和用80及140kV两个不同能量的数据进行直接去骨减影(双能量减影法)。两种方法均保存减影后数据,再完成容积显示和最大密度投影。将图像质量分为4级,对比常规减影法和双能量减影法的图像质量及平均有效辐射剂量。结果对正常血管的显示:45例患者中24例未见异常,两种方法均清晰显示颈部动脉血管主干及主要分支,两种方法总体质量评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病变的显示:两种方法均清晰显示21例狭窄血管45支,两种检查方法对血管狭窄的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剂量对比:双能量减影法CT血管造影较常规减影法CT血管造影总辐射剂量降低了17.3%(P<0.01)。结论常规减影法与双能量减影法CT血管成像均能够清晰显示正常颅外颈动脉及狭窄血管,双能量减影法患者受到的辐射剂量更低。对扫描中不配合患者,双能量减影法去骨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线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双能量 血管成像 辐射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80kV低剂量头部血管造影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蒲红 刘登平 +1 位作者 王娜 赵原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4年第6期49-51,共3页
目的评价80 k V管电压头部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探讨该条件下头部CTA的可行性。方法 60例行头部CTA检查的患者按检查先后顺序分为A、B两组各30例,管电压分别为80 k V和120 k V,其它扫... 目的评价80 k V管电压头部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探讨该条件下头部CTA的可行性。方法 60例行头部CTA检查的患者按检查先后顺序分为A、B两组各30例,管电压分别为80 k V和120 k V,其它扫描条件(层厚、螺距、矩阵、管电流)完全一样。对图像的血管CT值(大脑中动脉M1段)、图像质量、信号噪声比(signal-to-noise,SNR)、对比噪声比(contrast-to-noise,CNR)、图像噪声及辐射剂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及大脑中动脉M1段CT值、有效毫安秒、背景信号、CN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剂量长度乘积(dose length product,DLP)、CT剂量指数(CT dose index volume,CTDIvol)、有效辐射剂量(effective dose,ED)、SN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CTDIvol及ED较B组下降了50.7%和61.0%。结论当管电压降低为80 k V时图像质量并无明显下降,可以满足临床诊断要求并且辐射剂量有明显降低,可以应用于头部CTA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电压 X射线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辐射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颈部动脉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15
作者 蒲红 白林 +5 位作者 彭泽华 蒲锘 陶客言 黄红云 赵原 高燕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09年第4期77-79,共3页
目的评价16排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对颈部动脉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MSCTA检查35例,其中20例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MSCTA检查原始数据经工作站进行三维重建处理,即多层面重建(MPR)、表面遮盖三维显示(SSD)、容积显示(VR)和... 目的评价16排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对颈部动脉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MSCTA检查35例,其中20例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MSCTA检查原始数据经工作站进行三维重建处理,即多层面重建(MPR)、表面遮盖三维显示(SSD)、容积显示(VR)和薄层块最大密度投影(MIP),分析不同重建方法对颈部血管的显示能力,并与DSA对照分析。结果35例MSCTA显示正常血管76支,狭窄血管64支,其中20例DSA结果与之比较,二者对颈部血管狭窄的显示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MSCTA可作为颈部动脉血管性病变的首选无创性检查方法,可基本取代DSA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颈动脉 血管造影术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癌胰周淋巴结转移分布特征的螺旋CT表现 被引量:6
16
作者 蒲红 宋彬 《放射学实践》 2006年第4期366-369,共4页
目的:胰腺癌胰周淋巴结转移的分布特征及螺旋CT影像表现。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诊断为原发性胰腺癌45例,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或影像标准诊断有胰周淋巴结转移。根据本组45例病例CT所反映的肿大淋巴结的分布情况,将胰周淋巴结分为8组。... 目的:胰腺癌胰周淋巴结转移的分布特征及螺旋CT影像表现。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诊断为原发性胰腺癌45例,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或影像标准诊断有胰周淋巴结转移。根据本组45例病例CT所反映的肿大淋巴结的分布情况,将胰周淋巴结分为8组。设定淋巴结的短径≥1.0cm为淋巴结转移阳性的影像表现。统计阳性淋巴结的出现率,重点观察淋巴结转移的部位、大小、数目、形态、密度、强化情况。结果:本组45例胰腺癌中,共计89个部位观察到淋巴结转移胰周转移淋巴结以腹腔动脉干组46.7%(21例),肠系膜根部组46.7%(21例),腹主动脉周围组35.6%(16例)为最多,胃周11.1%(5例)及脾动脉-脾门组13.3%(6例)最少。结论:胰腺癌转移所致肿大淋巴结主要分布在腹腔干、肠系膜根部以及腹主动脉周围。螺旋CT扫描检查可以较准确显示胰腺癌胰周淋巴结的转移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腹部 淋巴结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蒲红 黄红云 +1 位作者 赵源 陶客言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563-565,共3页
多层螺旋CT冠脉造影作为无创冠脉检查的主要手段之一.在临床应用日益广泛,但易受心脏博动等因素的影响,这种方法还存在时间及空间分辨率较低、运动性伪影干扰、心率对图像质量影响较大等缺陷^[1]。双源CT(Double—source CT,DSCT)... 多层螺旋CT冠脉造影作为无创冠脉检查的主要手段之一.在临床应用日益广泛,但易受心脏博动等因素的影响,这种方法还存在时间及空间分辨率较低、运动性伪影干扰、心率对图像质量影响较大等缺陷^[1]。双源CT(Double—source CT,DSCT)作为目前新一代CT扫描技术,由于同时使用两套放射源及探测器进行扫描,明显提高时空分辨率,在临床应用中,尤其在心脏及冠脉CT造影中具有明显的优势。本研究应用Siemens Somatom Definition双源CT机进行冠状动脉成像检查,探讨DSCT对冠状动脉的成像质量及其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次调节静液传动系统恒功率控制的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蒲红 高树春 +1 位作者 刘宇辉 高维忠 《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4期365-368,共4页
分析了二次调节静液传动系统恒功率控制的原理和实现的方法 ,在给出数学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了仿真研究 。
关键词 二次调节静液传动系统 恒功率控制 原理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信息红外肝病治疗仪联合水飞蓟宾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9
作者 蒲红 刘哲 向谦 《中外医疗》 2013年第33期80-80,82,共2页
目的探讨水飞蓟宾(水林佳)联合DSG-3型生物信息红外肝病治疗仪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11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服用水飞蓟宾胶囊70 mg,3次/d,治疗组在服用水飞蓟宾胶囊70 mg,3次/d基础上,配... 目的探讨水飞蓟宾(水林佳)联合DSG-3型生物信息红外肝病治疗仪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11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服用水飞蓟宾胶囊70 mg,3次/d,治疗组在服用水飞蓟宾胶囊70 mg,3次/d基础上,配合生物信息红外肝病治疗仪治疗,30 min/d;疗程3月,观察两组肝功能ALT、AST、GGT、TB及肝脏彩色超声影像改变。结果治疗组肝功能ALT、AST、GGT、TB及肝脏超声影像改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水飞蓟宾胶囊联合DSG-3型生物信息红外肝病治疗仪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疗效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生物信息 红外肝病治疗仪 水飞蓟宾联合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层螺旋CT仿真内镜在血管病变研究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20
作者 蒲红 黄红云 陶客言 《四川医学》 CAS 2007年第5期493-494,共2页
目的探讨西门子16层螺旋CT工作站的仿真内镜virtual intravascular endoscope软件对血管病变的辅助诊断能力。方法对50例临床怀疑血管病变的患者进行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扫描。所得原始数据1mm重建横断面图像。使用仿真内镜软件(Fly... 目的探讨西门子16层螺旋CT工作站的仿真内镜virtual intravascular endoscope软件对血管病变的辅助诊断能力。方法对50例临床怀疑血管病变的患者进行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扫描。所得原始数据1mm重建横断面图像。使用仿真内镜软件(Fly Through)观察血管并采用MPR、MIP、SSD和VRT后处理技术显示血管。结果该软件能清晰显示直径>1mm的血管病变:如主动脉不规则的血管内壁和狭窄,主动脉夹层内膜片、真假腔,假性动脉瘤破口、大小及位置,真性动脉瘤大小,管壁钙化。结论16层螺旋CT工作站的仿真内镜软件技术是一种无创、无痛、快捷、安全、有效的检查技术。结合其他三维重建方法可直观、立体地观察血管腔内及内表面的仿真内镜图像。对疾病诊断、治疗、手术及疗效观察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但敏感性和特异性还有待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病变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虚拟内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