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同位素氘盈余法量化金华地区水汽再循环比例
1
作者 马延伟 蒋凤 +2 位作者 蒲焘 孔彦龙 史晓宜 《地理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25-437,共13页
本研究基于2022年3月―2023年2月的金华地区次降水样品,结合气象数据与GLEAM数据集,采用三端元氘盈余方法量化了区域不同时期云下蒸发强度与再循环水汽比例,并探讨了其差异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局地大气降水线为δD=8.47δ18O+16... 本研究基于2022年3月―2023年2月的金华地区次降水样品,结合气象数据与GLEAM数据集,采用三端元氘盈余方法量化了区域不同时期云下蒸发强度与再循环水汽比例,并探讨了其差异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局地大气降水线为δD=8.47δ18O+16.45,截距和斜率均高于全球大气水线。降水氘盈余(d-excess)在-3.76‰~31.02‰波动,季节差异明显。其中,春雨期和梅雨期(3―6月)、伏旱期(7―8月)和少雨期(9月―次年2月)的d-excess平均值分别为11.06‰、7.32‰、18.76‰。三端元氘盈余结果显示:伏旱期云下蒸发强度最大,少雨期次之,春雨期和梅雨期云下蒸发强度最小。再循环水汽比例呈现出一致变化,伏旱期最高为21.25%,少雨期为14.02%,春雨期和梅雨期最低为6.25%。在春雨期和梅雨期,相对湿度是影响云下蒸发强度和水汽再循环比例的主要控制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循环水汽 氢氧稳定同位素 氘盈余 大气降水 金华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龙雪山周边典型河流雨季水化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19
2
作者 蒲焘 何元庆 +4 位作者 朱国锋 辛惠娟 杜建括 王淑新 王世金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34-740,共7页
2009年5~10月在玉龙雪山周边典型小流域白水河、三束河、哥吉河采集河水样品,水化学分析结果表明,三条河流河水均呈现弱碱性,主要离子组成表现为富集Ca2++Mg2+和HCO3-+SO42-,且以Ca2+和HCO3-为主,各类离子存在显著季节变化。离子来源... 2009年5~10月在玉龙雪山周边典型小流域白水河、三束河、哥吉河采集河水样品,水化学分析结果表明,三条河流河水均呈现弱碱性,主要离子组成表现为富集Ca2++Mg2+和HCO3-+SO42-,且以Ca2+和HCO3-为主,各类离子存在显著季节变化。离子来源分析表明,玉龙雪山周边小流域河水雨季主要受降水和岩石风化影响,大气降水对河水主要常规离子Na+、K+、Ca2+、Mg2+、SO42-的贡献率为分别为23.44%,9.66%,3.10%,17.81%,10.48%。研究区碳酸盐岩的风化产物是河水离子组成的主要控制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龙雪山 河流 水化学特征 来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MM降水数据在横断山区的精度 被引量:24
3
作者 朱国锋 蒲焘 +3 位作者 张涛 刘海龙 张学斌 梁峰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125-1131,共7页
利用相关系数法和散点斜率法对横断山区1998—2011年之间月尺度的TRMM3843降水数据精度进行了检验。研究表明,TRMM3843降水数据与实测数据相关性很强,但是比实测降水量偏大33.9%。在横断山北部大雪山以东地区和南部香格里一贡山一... 利用相关系数法和散点斜率法对横断山区1998—2011年之间月尺度的TRMM3843降水数据精度进行了检验。研究表明,TRMM3843降水数据与实测数据相关性很强,但是比实测降水量偏大33.9%。在横断山北部大雪山以东地区和南部香格里一贡山一德钦一带三江并流区TRMM3843数据误差较大。各个季节TRMM3843降水与实测值误差的空间分布有较大区别,但是都表现为北部沿经向分布,南部沿纬向分布的趋势;横断山区高海拔地区气象站点稀少和复杂的下垫面环境是产生观测误差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 TRMM 3B43 相关系数法 KRIGING插值 横断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00-2007年横断山区部分海洋型冰川变化 被引量:37
4
作者 李宗省 何元庆 +7 位作者 王世金 贾文雄 和献中 张宁宁 朱国锋 蒲焘 杜建扩 辛惠娟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319-1330,共12页
横断山区7条海洋型冰川近百年进退速度变化呈现出以退缩为总趋势的阶段性变化,具体表现为20世纪初至1930s的冰川稳定,1930s-1960s的冰川后退,1970s-1980s的冰川稳定或减速后退,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的冰川后退,这与我国、北半球及横断... 横断山区7条海洋型冰川近百年进退速度变化呈现出以退缩为总趋势的阶段性变化,具体表现为20世纪初至1930s的冰川稳定,1930s-1960s的冰川后退,1970s-1980s的冰川稳定或减速后退,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的冰川后退,这与我国、北半球及横断山区同期的气候变化呈明显对应,展现出冷干阶段冰川稳定或前进、暖湿阶段后退的态势,但各冰川的变化幅度因纬度位置、坡向、冰川规模、局地环境等而存在明显差异。1982/83年大、小贡巴冰川、海螺沟冰川冰舌段的消融水当量分别为2710mm、3139mm和5281mm,1990/91-97/98期间海螺沟冰川冰舌段的年均消融水当量为6157mm,比1982/83年增加了876mm。2002年夏季白水1号冰川的积雪消融量由于表碛覆盖较少表现出明显的随海拔升高而降低的特征,平均消融水当量为1086.25mm,2008.9.19-10.13期间白水1号冰川物质平衡花竿的观测表明,花竿布设区域10月6号左右转入物质积累期,期间日均积累深为1cm,折合水当量5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断山 海洋型冰川 冰面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龙雪山现代季风温冰川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16
5
作者 杜建括 辛惠娟 +4 位作者 何元庆 牛贺文 蒲焘 曹伟宏 张涛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890-896,共7页
以玉龙雪山冰川区为研究区,基于野外观测数据及遥感数据,分析玉龙雪山现代季风温冰川的响应过程,探讨冰川变化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玉龙雪山地区冰川持续退缩明显;近年来白水1号冰川冰裂隙数量增多,规模扩大,冰川退缩速度不断加快;冰... 以玉龙雪山冰川区为研究区,基于野外观测数据及遥感数据,分析玉龙雪山现代季风温冰川的响应过程,探讨冰川变化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玉龙雪山地区冰川持续退缩明显;近年来白水1号冰川冰裂隙数量增多,规模扩大,冰川退缩速度不断加快;冰川冰体温度升高,从而导致冰川消融加快;2004和2009年在玉龙雪山东坡发生的崩塌事件,是冰川消融加剧,冰体温度上升的直接反应;气候变暖是玉龙雪山冰川退缩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龙雪山 季风温冰川 冰川响应 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横断山区土壤相对湿度时空分异 被引量:13
6
作者 朱国锋 蒲焘 +4 位作者 何元庆 张涛 杜建括 辛惠娟 牛贺文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872-877,共6页
以1992~2010年横断山区16个观测站土壤相对湿度资料为基础,通过Kriging插值法分析土壤相对湿度季节分异和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横断山区年土壤相对湿度自1992年以来整体呈波动增加趋势,年际变化倾向率为0.51%/a;横断山区土壤相对湿... 以1992~2010年横断山区16个观测站土壤相对湿度资料为基础,通过Kriging插值法分析土壤相对湿度季节分异和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横断山区年土壤相对湿度自1992年以来整体呈波动增加趋势,年际变化倾向率为0.51%/a;横断山区土壤相对湿度表现为西南和东北部较高,东南和西北部较低,中部土壤相对湿度增加趋势强于边缘,深层土壤的相对湿度整体大于浅层土壤。春、夏季土壤相对湿度增加趋势比秋、冬季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相对湿度 横断山区 Kriging插值法 时空分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龙雪山白水1号冰川退缩迹地的植被演替 被引量:7
7
作者 常丽 何元庆 +6 位作者 杨太保 赵勇 朱国锋 牛贺文 张涛 杜建括 蒲焘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463-2473,共11页
运用空间代替时间,野外调查和因子分析的方法,研究了自小冰期最盛时以来的玉龙雪山白水1号冰川裸地的植被演替各个阶段的植物群落组成及其数量特征,演替过程中植被类型的变化及其解释,小冰期冰碛垄年龄的估测这3个主要内容。累计调查的5... 运用空间代替时间,野外调查和因子分析的方法,研究了自小冰期最盛时以来的玉龙雪山白水1号冰川裸地的植被演替各个阶段的植物群落组成及其数量特征,演替过程中植被类型的变化及其解释,小冰期冰碛垄年龄的估测这3个主要内容。累计调查的55个样方中共出现91种植物,已鉴定出63个种,分属于28个科,46个属,双子叶植物居多,包括乔木、灌木和草本3种生活型的植物。通过统计分析各个演替阶段植物群落的数量特征,揭示出各个阶段植物群落的组成及其替代规律,即:在白水1号冰川末端近250a的退缩迹地上经历了裸地-草本-灌木-乔木的发展阶段。从生态位理论方面来看,这是由于不同物种的生态位及适应性都是不同的,所以构成了不同演替阶段的各自迥异的植物群落,优势种往往是那些生态位比较宽、适应性较强,能在多个演替阶段出现的物种。演替就是朝着生态位不断分化,能够最大限度利用资源的方向发展,其中物种的替代过程实质上就是在生态位不断的分化与接近,激烈的种内与种间竞争的过程中进行着的。基于此通过综合分析海螺沟与玉龙雪山的地理区位特征,气候状况,植被演替过程以及玉龙雪山地区相关的树轮方面的资料,来尝试着估测白水1号冰川小冰期终碛垄的年龄大约在170—250a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演替 因子分析 生态位 冰川裸地 群落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龙雪山积雪中粉尘微粒的沉积特征 被引量:2
8
作者 牛贺文 何元庆 +4 位作者 辛慧娟 杜建括 蒲焘 张涛 常丽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347-1353,共7页
通过分析在玉龙雪山冰川区采集的雪坑样品和部分表层雪样品,对冰川积雪中的大气粉尘沉积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玉龙雪山积雪中粒径介于0.57<d<26μm微粒的平均数量浓度为115.07×103个·mL-1,平均质量浓度为6283.91μg·... 通过分析在玉龙雪山冰川区采集的雪坑样品和部分表层雪样品,对冰川积雪中的大气粉尘沉积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玉龙雪山积雪中粒径介于0.57<d<26μm微粒的平均数量浓度为115.07×103个·mL-1,平均质量浓度为6283.91μg·kg-1.与北半球其他地区类似研究相比质量浓度相对较高,玉龙雪山地区冰川积雪受局地污染源和中亚粉尘源区的影响较大.雪坑微粒浓度剖面和离子相关性分析表明,玉龙雪山积雪中具有明显的污化层位,且粉尘浓度和化学离子之间有较好的相关性;微粒的体积-粒径分布众数介于3—21μm,粒径分布显示了单结构模式.此外,玉龙雪山积雪中粉尘沉积量相对较高,这跟雪山及周边地区大量裸露的岩石风化物在积雪中的沉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雪 粉尘微粒 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地区典型岩溶盆地夏季水文系统水-岩反应及离子特征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朱国锋 张真一 +1 位作者 何元庆 蒲焘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1-25,共5页
收集了横断山区丽江盆地2005年7月22至7月28日部分水体可溶性离子数据,运用主成分和相关分析等方法,对我国横断山区丽江盆地7个代表性水体进行了化学离子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水体中的阳离子主要以Ca2+和Mg2+为主,阴离子中SO42-为优势阴... 收集了横断山区丽江盆地2005年7月22至7月28日部分水体可溶性离子数据,运用主成分和相关分析等方法,对我国横断山区丽江盆地7个代表性水体进行了化学离子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水体中的阳离子主要以Ca2+和Mg2+为主,阴离子中SO42-为优势阴离子。主成分分析法分析结果表明,岩石岩性对丽江盆地的水体可溶性常规离子构成具有决定性影响,人类活动对水体离子构成具有较强影响。相关性分析表明Na+,K+,Mg2+,Ca2+浓度与岩石的岩性高度相关,Cl-和NO3-浓度与人类活动呈正相关关系。Ca2+与Mg2+相关性很强,说明Ca2+与Mg2+有很强的同源性,进一步分析表明这与SO24-的化合物H2SO4参与并加速碳酸盐矿物和硫酸盐矿物的溶解有关;SO42-,Ca2+,Mg2+,K+,Na+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Cl-与NO3-具有较好的相关性,这两种离子与人类活动有关,说明Cl-与NO3-有近似的来源且大部分来源于人类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丽江盆地 可溶性离子 主成分分析法 相关分析法 物质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2-2015年南充市高坪区医疗机构传染病漏报调查 被引量:3
10
作者 何兮 张松 +1 位作者 蒲焘 李定志 《职业卫生与病伤》 2016年第6期382-385,共4页
目的掌握南充市高坪医2012—2015年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漏报情况,分析漏报原因,为制订传染病预防控制对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2—2015年南充市高坪区传染病漏报调查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2—2015年南充市高坪区不同级别的... 目的掌握南充市高坪医2012—2015年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漏报情况,分析漏报原因,为制订传染病预防控制对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2—2015年南充市高坪区传染病漏报调查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2—2015年南充市高坪区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平均漏报率1.09%,漏报前4位病种依次为流行性腮腺炎(2.63%)、手足口病(2.33%)、肺结核(1.12%)、淋病(1.02%)。不同级别医疗机传染病漏报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9.661,P=0.000),2012—2015年各年度传染病漏报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961,P=0.811)。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相关人员传染病报告管理知识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854,P=0.000)。结论2012—2015年南充市高坪区法定传染病漏报率较低,公立医疗机构有规范的网络直报系统和严格的管理制度,能降低漏报率。民营医院报告管理质量差,漏报率高,有待于改进和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机构 传染病 漏报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活动与水环境耦合分析——以玉龙雪山-丽江盆地为例 被引量:3
11
作者 窦文康 王泽平 +3 位作者 方金鑫 韩彤彤 蒲焘 张鹏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210-1217,共8页
玉龙雪山是我国季风海洋型冰川发育最为典型的代表性地区,也是北半球最靠近赤道的现代冰川区。丽江市的部分水源来自于玉龙雪山冰川融水,同时玉龙雪山景区每年吸引着上千万的游客来欣赏现代冰川。旅游活动与水环境息息相关且相互作用,... 玉龙雪山是我国季风海洋型冰川发育最为典型的代表性地区,也是北半球最靠近赤道的现代冰川区。丽江市的部分水源来自于玉龙雪山冰川融水,同时玉龙雪山景区每年吸引着上千万的游客来欣赏现代冰川。旅游活动与水环境息息相关且相互作用,水环境的准确刻画是指导与优化区域旅游活动的基础。以世界著名旅游城市丽江市为例,基于实地采样与数据分析,对2018年丽江市的旅游活动与水环境进行耦合分析。结果表明:丽江市旅游活动与水体污染耦合度极高,旅游活动与水体富营养化和水体毒理的耦合度较低。旅游活动与水环境存在较强的关联,特别是与水环境指标中的高锰酸盐指数,存在强烈的耦合关系。总体上,旅游活动与水环境存在相关关系,旅游旺季水环境质量较旅游淡季更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活动 水环境 耦合协调度 玉龙雪山 丽江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丽江-玉龙雪山地区大气降水化学特征 被引量:5
12
作者 石晓非 牛贺文 +3 位作者 何元庆 齐翠姗 蒲焘 史晓宜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94-1002,共9页
2014年6—8月分别对丽江-玉龙雪山索道区,甘海子,丽江市区,龙蟠镇等4个地区进行降水采集,共采集87个样品,对主要化学离子(Na^+、K^+、NH_4^+、Ca^(2+)、Mg^(2+)、SO_4^(2-)、Cl^-、NO_3^-)电荷浓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离子总浓度丽江市区... 2014年6—8月分别对丽江-玉龙雪山索道区,甘海子,丽江市区,龙蟠镇等4个地区进行降水采集,共采集87个样品,对主要化学离子(Na^+、K^+、NH_4^+、Ca^(2+)、Mg^(2+)、SO_4^(2-)、Cl^-、NO_3^-)电荷浓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离子总浓度丽江市区>龙蟠镇>甘海子>索道区.阳离子含量最高的为Ca^(2+)和NH_4^+,阴离子含量最高的为SO2-4.分析1997—2014年丽江降水离子含量,SO_4^(2-)与NO_3^-的比值逐年下降,表明旅游业和交通运输业对丽江大气环境质量影响显著.采用主因子分析法进行分析,NH_4^+、SO_4^(2-)、NO_3^-在第一因子中为高载荷,受人类污染的影响,Na^+与K^+、Cl^-在第二因子中高载荷,受海洋源影响.Ca^(2+)、Mg^(2+)在第三因子中高载荷,受陆地源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丽江-玉龙雪山 雨水化学 人类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龙雪山周边典型河流的水化学日变化特征 被引量:2
13
作者 史晓宜 何元庆 +2 位作者 蒲焘 何则 牛贺文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895-1900,共6页
通过分析于2009年9月22日—28日期间,在玉龙雪山周边河流白水河采集的河水样品(采样间隔为2 h),对冰雪融水补给径流的日变化特征及其规律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白水河水中所测的阴离子以SO2-4含量最高,其次为NO-3和Cl-;阳离子中主要... 通过分析于2009年9月22日—28日期间,在玉龙雪山周边河流白水河采集的河水样品(采样间隔为2 h),对冰雪融水补给径流的日变化特征及其规律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白水河水中所测的阴离子以SO2-4含量最高,其次为NO-3和Cl-;阳离子中主要以Ca2+、Mg2+为主,其次为Na+、K+,不同于冰雪融水中的离子浓度序列Ca2+>Na+>K+>Mg2+,反映了流域内基岩岩性对河水化学性质的影响;水体的pH值平均8.6,电导率介于29.9—73.5μS·cm-1之间,日周期波动幅度较大;受降雨影响时段,各离子含量峰值通常出现在16∶00左右,各离子含量随降雨量的增加呈增加态势(除SO2-4、NO-3外);在无降雨影响下,随径流量的增加,各离子含量表现出减小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龙雪山 白水河 水化学特征 日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背景下玉龙雪山漾弓江流域径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方金鑫 蒲焘 +2 位作者 史晓宜 王世金 牛贺文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68-274,共7页
利用1979-2016年金沙江支流漾弓江流域木家桥水文站流量资料和丽江市气象资料,揭示了漾弓江流域径流变化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漾弓江流域年径流量呈先增加后减小趋势。在年代际时间尺度,20世纪80年代、90年代以及2000-2... 利用1979-2016年金沙江支流漾弓江流域木家桥水文站流量资料和丽江市气象资料,揭示了漾弓江流域径流变化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漾弓江流域年径流量呈先增加后减小趋势。在年代际时间尺度,20世纪80年代、90年代以及2000-2009年,径流量呈现增加趋势,而2010-2016年径流量呈减小趋势,与2000-2009年相比,2010-2016年径流量减少了42%(减少径流量为0.88×10~8 m^3)。气温和降水量对径流的影响均较为显著,其中,降水量对径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雨季,而气温对径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消融期。气温升高导致冰川累积负物质平衡,进而引起冰雪融水变化,漾弓江流域2000-2009年径流变化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 气候变化 漾弓江 玉龙雪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澜沧江源区气温与降水对径流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10
15
作者 王珂 蒲焘 +1 位作者 史晓宜 孔彦龙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06-315,共10页
为研究澜沧江源区水文气候变化特征,采用线性回归拟合分析方法、M-K非参数检验法对1960—2010年间澜沧江源区的水文气候变化趋势进行分析,计算了各季节气温变化对年气温变化的贡献量,并基于Pearson相关分析法和贡献率的计算讨论了降水... 为研究澜沧江源区水文气候变化特征,采用线性回归拟合分析方法、M-K非参数检验法对1960—2010年间澜沧江源区的水文气候变化趋势进行分析,计算了各季节气温变化对年气温变化的贡献量,并基于Pearson相关分析法和贡献率的计算讨论了降水量和气温对径流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澜沧江源区年平均气温和各季节平均气温均呈显著上升趋势,其中,冬季的增温对年平均气温增加贡献最大(38%)。澜沧江流域源区年降水量无明显增减趋势,但春季降水量显著增加。澜沧江流域源区年径流量未呈现显著变化趋势,冬季和春季径流量呈现出显著的增加趋势。年际尺度上,径流量的主控因素是降水量,降水量对径流量年内变化的影响主要发生在降水相对丰沛的6—10月份;冬季和初春季节气温上升对径流量的改变存在一定的影响,且气温的贡献率要比降水的贡献率大,原因是气温升高加剧研究区内冰雪的消融,进而导致澜沧江源区的径流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澜沧江源区 径流变化 气温 降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87—2016年雀儿山冰川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1
16
作者 欧健滨 许刘兵 蒲焘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6-48,共13页
深入了解全球变暖背景下青藏高原东南部海洋型冰川的变化趋势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对认识不同类型冰川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方式有重要意义。根据Landsat系列遥感影像和数字高程等数据提取了青藏高原东南部雀儿山地区1987—2016年期间多年... 深入了解全球变暖背景下青藏高原东南部海洋型冰川的变化趋势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对认识不同类型冰川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方式有重要意义。根据Landsat系列遥感影像和数字高程等数据提取了青藏高原东南部雀儿山地区1987—2016年期间多年的冰川边界,并对其变化过程和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87—2016年雀儿山地区冰川面积持续减小,变化率为(-1.69±0.87)%·a^(-1),为青藏高原众多山系中变化最大的之一。研究区冰川消融主要发生在规模<1km2的小型冰川及海拔5200m以下的冰川消融区,其中西南方向的冰川退缩速率最大。气象数据分析结果显示,1987—2016年雀儿山地区夏季平均气温总体上升了1.58℃,平均升温速率为0.33℃·(10a)^(-1)。由于夏季平均气温与冰川变化过程有显著的相关性,而同期年降水量无明显变化,由此推测,夏季平均气温的上升是雀儿山地区冰川快速退缩的主因。此外,相对于单纯基于光谱特征提取冰川信息,结合地形阴影模拟数据进行遥感冰川分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分类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川退缩 气候变化 雀儿山 冰川遥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认识论到方法论:成都“场景营城”战略实践探析
17
作者 李明星 蒲焘 冯一泰 《成都行政学院学报》 2021年第5期85-90,共6页
新芝加哥学派的学者在总结研究城市发展相关理论基础上创新了“场景”理论,用于阐释新的时代背景下城市发展的现实愿景和路径选择。成都以此为指导,面向发展新经济为目标,提出“场景营城”的战略理念,并大力推进新场景建设与供给的实践... 新芝加哥学派的学者在总结研究城市发展相关理论基础上创新了“场景”理论,用于阐释新的时代背景下城市发展的现实愿景和路径选择。成都以此为指导,面向发展新经济为目标,提出“场景营城”的战略理念,并大力推进新场景建设与供给的实践。但经研究发现,成都实践还面临对“场景”内涵认识的偏误,需进一步修正才能实现从认识论向方法论的跃变。基于此,本着围绕更高效地践行“场景营城”理念,更好推动成都新经济发展的目的,本文提出了新的战略路径和实践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景营城 认识偏误 路径参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海洋性冰川与环境监测研究支撑区域可持续发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世金 康世昌 +11 位作者 陈拓 何元庆 杨梅学 李全莲 牛贺文 蒲焘 张昺林 车彦军 郭万钦 燕兴国 马兴刚 王荣军 《中国科学院院刊》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72-578,共7页
经过20年的发展,中国科学院玉龙雪山冰冻圈与可持续发展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已建成集观测、研究、示范与服务于一体的海洋性冰川与环境野外综合观测体系与数据在线可视化平台。该平台以海洋性冰川与环境长期定位监测为基础,围绕海洋性冰... 经过20年的发展,中国科学院玉龙雪山冰冻圈与可持续发展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已建成集观测、研究、示范与服务于一体的海洋性冰川与环境野外综合观测体系与数据在线可视化平台。该平台以海洋性冰川与环境长期定位监测为基础,围绕海洋性冰川区可持续发展关键科学问题,深入分析了海洋性冰川变化的过程机理,揭示了海洋性冰川变化的水文、微生物、气候效应,评估了海洋性冰川旅游服务成效与冰湖溃决灾害综合风险,研究成果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定位监测 海洋性冰川与环境 区域可持续发展 冰冻圈科学
原文传递
丽江盆地地表-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被引量:47
19
作者 蒲焘 何元庆 +4 位作者 朱国锋 张蔚 曹伟宏 常丽 王春凤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8-54,共7页
2008年11月~2009年10月在丽江盆地-玉龙雪山地区采集白水河、三束河、哥吉河、束河河水及流域内地下水样品,使用离子色谱法分析了样品主要阴阳离子含量,研究了岩溶地区地表及地下水体的水化学特征、季节变化及其控制因素.结果表明,研... 2008年11月~2009年10月在丽江盆地-玉龙雪山地区采集白水河、三束河、哥吉河、束河河水及流域内地下水样品,使用离子色谱法分析了样品主要阴阳离子含量,研究了岩溶地区地表及地下水体的水化学特征、季节变化及其控制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水体均呈现弱碱性,主要离子组成以Ca2+和HCO3-为主,分别占阳离子和阴离子总量的54.8%和92.4%;不同季节河水的离子浓度差别较大,季风期离子浓度仅为西风期离子浓度的80%左右,表明季风期丰沛的大气降水输入对河水离子特征有较为显著的影响;河水离子浓度普遍低于盆地地下水主要阴阳离子浓度;河水和地下水的无机离子浓度都呈现出从高海拔到低海拔离子含量递增的规律.碳酸盐的风化溶解作用是水体离子的主要来源,季风期降水对水体的离子特征也有一定的影响,人类活动对人类聚居区部分天然水体已造成轻度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龙雪山 丽江盆地 水化学 河水 地下水
原文传递
1960-2009年横断山区潜在蒸发量时空变化 被引量:34
20
作者 朱国锋 何元庆 +4 位作者 蒲焘 李宗省 王旭峰 贾文雄 辛惠娟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905-916,共12页
以横断山区20个气象站1960-2009年逐日气象数据为基础,应用1998年FAO修正的Penman-Monteith模型分析了横断山区潜在蒸发量的变化,在ArcGIS环境下通过样条插值法分析了潜在蒸发量变化的时空分异,并对影响潜在蒸发量变化的气象因素进行了... 以横断山区20个气象站1960-2009年逐日气象数据为基础,应用1998年FAO修正的Penman-Monteith模型分析了横断山区潜在蒸发量的变化,在ArcGIS环境下通过样条插值法分析了潜在蒸发量变化的时空分异,并对影响潜在蒸发量变化的气象因素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年潜在蒸发量自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呈波动减小趋势,20世纪80年代中期之后减小趋势更加明显,2000-2009年呈增加趋势。潜在蒸发量的年际变化倾向率为-0.17mma-1,从空间分布来看,北部、中部、南部都呈减少趋势,倾向率由北向南逐渐减小。从季节来看,秋季和冬季潜在蒸发量呈增加趋势,春季和夏季呈减小趋势,春季减小趋势大于夏季,秋季增加趋势大于冬季。气温上升、风速和日照时数的降低是横断山区潜在蒸发量减少的主导因素,风速和日照时数的下降导致春季和夏季潜在蒸发量减小,气温上升导致秋季和冬季潜在蒸发量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在蒸发量 横断山区 样条插值法 Penman-Monteith模型 时空变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