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改进引力模型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城市经济联系网络演变研究
1
作者 董威威 蒋贵国 +2 位作者 梁小雅 钟孟君 程珍旎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5年第1期82-93,共12页
借助改进的引力模型,结合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132个区县为例,从综合网络、“双核”网络和廊道网络3个视角探索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区县经济联系的网络特征与变化,结果表明:1)2005—2019年间区县间经济联系总量显著增长... 借助改进的引力模型,结合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132个区县为例,从综合网络、“双核”网络和廊道网络3个视角探索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区县经济联系的网络特征与变化,结果表明:1)2005—2019年间区县间经济联系总量显著增长,一级联系的数量和占比大幅度增加,但四川省、重庆市之间仍旧缺乏高质量的一级联系.2)综合网络的网络密度和网络可达性明显提升,层级性下降趋势明显,区县间等级结构依旧分明;“双核”网络均属于同配性核心-边缘网络,小世界特性逐步明显;廊道网络属于韧性网络,网络密度和网络可达性整体提高.3)网络中心度水平整体较高,呈现明显的圈层结构,成都市和重庆市主城区始终处于核心地位,掌握着网络权,相较于重庆市,四川省部分区县差距仍较大,省内发展不均衡问题依旧明显.4)2005—2019年15 a间,绝大多数区县都融入了相近模块的发展趋势,截至研究期末仅存在古蔺县、芦山县、宣汉县和仪陇县4个孤立区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网络分析 城市经济联系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改进引力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SV-ERI-MCR评价的嘉陵江流域景观生态格局构建与优化
2
作者 杨光容 蒋贵国 周娟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4-135,共12页
[目的]分析嘉陵江流域景观生态格局,旨在增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稳固生态系统从而降低生态风险,为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嘉陵江流域为研究区,基于动态当量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评价结果识别... [目的]分析嘉陵江流域景观生态格局,旨在增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稳固生态系统从而降低生态风险,为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嘉陵江流域为研究区,基于动态当量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评价结果识别生态源地,基于最优空间尺度的景观生态风险(ERI)评价结果确定生态阻力面,再结合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CR)提取的生态廊道构建生态网络。[结果](1)2005—2020年嘉陵江流域ESV呈北高南低格局和呈波动增长趋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计增加2.10×10~(10)元,林地贡献率最高(50%),依次为草地(25%)、耕地(14%)。(2)嘉陵江流域适宜分析粒度和幅度分别为150,750 m。2005—2020年ERI呈西北部高,中南部低格局和呈逐年降低趋势。(3)整个生态网络呈西北—东南向分布。共识别出生态源地11个,总面积36297.19 km^(2),潜在生态廊道365条,生态节点133个。其中,重要生态廊道47条,重要生态节点39个。(4)建设的重点生态保护区作为新增生态源地,为嘉陵江流域限制开发区域。新增道路型生态廊道6条,绿带型生态廊道3条,河流型生态廊道13条,生态节点24个。[结论]优化后嘉陵江流域生态网络密度增加,贯穿了全方位的生态源地,整体连通度得以提升。研究成果可为流域生态格局修复、生态保护策略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嘉陵江流域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景观生态风险 最小累积阻力模型 生态网络 生态格局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都市高校土地利用集约利用评价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蒋贵国 周介铭 孙国翰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75-280,共6页
以成都市主要高校的用地情况为切入点,通过对影响高校土地集约利用和长远发展的功能要素的选取和权重的计算,构建评价模型,验证模型的有效性,选取一种较为合理的客观的评价方法,评价高校土地集约利用情况,并提出了建立"退地"... 以成都市主要高校的用地情况为切入点,通过对影响高校土地集约利用和长远发展的功能要素的选取和权重的计算,构建评价模型,验证模型的有效性,选取一种较为合理的客观的评价方法,评价高校土地集约利用情况,并提出了建立"退地"机制、建立土地集约得用责任制和制定扩建审批指标3项促进高校土地集约利用的措施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用地 集约利用 评价 成都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研究——以安县为例 被引量:8
4
作者 蒋贵国 周介铭 张志龙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989-992,共4页
本文以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理论为基础,分别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和生态价值敏感度对本次安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结果表明,在安县新一轮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其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增加了3400万元;... 本文以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理论为基础,分别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和生态价值敏感度对本次安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结果表明,在安县新一轮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其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增加了3400万元;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最大的为园地、其他农用地和自然保留地;生态价值敏感性指数从高到低依次是林地>耕地>园地>水域>滩涂沼泽>自然保留地>牧草地>其他农用地>城镇用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环境影响评价 安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经济体制下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时空变化 被引量:4
5
作者 蒋贵国 张静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S1期86-88,共3页
从分析不同经济体制下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形成、时空变化入手 ,对城市土地利用的影响因素加以探讨 。
关键词 经济体制 城市 土地利用结构 时空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中心城区产业结构调整与土地利用演变 被引量:3
6
作者 蒋贵国 张静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S1期89-91,共3页
本文关注我国体制转型期的城市发展 ,从市场经济体制下城市中心产业结构的调整入手 ,分析其引起的土地利用结构变动 ,提出了城市土地利用的基本对策。
关键词 城市 城市土地 产业结构 土地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都市工业用地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研究 被引量:16
7
作者 蒋贵国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52-656,共5页
以成都市工业用地土地利用现状数据为依据,选取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评价模型并确定指标权重,选择样本片区作为功能区的代表,并运用极限评价法和综合评价法评价各工业功能区的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和潜力挖掘程度,并结合成都市实际情况... 以成都市工业用地土地利用现状数据为依据,选取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评价模型并确定指标权重,选择样本片区作为功能区的代表,并运用极限评价法和综合评价法评价各工业功能区的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和潜力挖掘程度,并结合成都市实际情况提出工业用地土地集约利用的途径与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都市 工业功能区 土地集约利用 潜力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整理项目影响后评价研究——以射洪县为例 被引量:9
8
作者 蒋贵国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029-1033,共5页
本文对土地整理项目进行整理前后的土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其耕地面积增加,新增耕地1929.10 hm2,机械化水平提升,水土流失得到了治理。
关键词 土地整理 项目影响后评价 射洪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综合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18
9
作者 任平 周介铭 +1 位作者 何伟 蒋贵国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37-740,共4页
从影响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生态环境协调性、经济可行性、社会可接受性等方面构建了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并以成都市为例对其计算方法和土地可持续利用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成都市土地利用仍处于基本可... 从影响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生态环境协调性、经济可行性、社会可接受性等方面构建了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并以成都市为例对其计算方法和土地可持续利用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成都市土地利用仍处于基本可持续利用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土地 可持续利用 评价指标体系 成都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统计分析在粮食产量影响因素分析中的应用——以四川省为例 被引量:23
10
作者 任平 王广杰 +1 位作者 何伟 蒋贵国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2005年第3期187-189,共3页
粮食安全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四川省作为全国的人口大省、粮食大省,粮食安全不容忽视。采用多元统计中的灰色关联度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对四川省粮食产量影响因素进行了相关分析,确定其主要影响因素,为解决粮食安全问题提供... 粮食安全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四川省作为全国的人口大省、粮食大省,粮食安全不容忽视。采用多元统计中的灰色关联度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对四川省粮食产量影响因素进行了相关分析,确定其主要影响因素,为解决粮食安全问题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安全 灰色关联度分析 主成分分析 四川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农用地分等与土地二次调查成果的西充县耕地质量评价更新关键技术 被引量:11
11
作者 潘洪义 韩玲 +1 位作者 蒋贵国 何伟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5-72,共8页
研究目的:探讨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与农用地分等成果方法深度融合关键技术,为耕地质量评价更新提供技术支持。研究方法:应用GIS对上一轮分等成果进行了数据转换、空间拼配与属性传递;采用FME技术对分等成果的数据库进行了更新。研究结果:... 研究目的:探讨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与农用地分等成果方法深度融合关键技术,为耕地质量评价更新提供技术支持。研究方法:应用GIS对上一轮分等成果进行了数据转换、空间拼配与属性传递;采用FME技术对分等成果的数据库进行了更新。研究结果:(1)自然等、利用等、经济等,其等别个数与相应等别保持不变;(2)耕地质量空间分布规律未发生根本变化;(3)耕地质量得到整体提升。研究结论:基于本文耕地质量评价更新关键技术下的评价结果,既继承了原成果的评价体系,又体现了成果的现实性和准确性,符合当地耕地质量实际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评价 农用地 分等 耕地质量 更新关键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双流县农用地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16
12
作者 冯晓利 何伟 +1 位作者 蒋贵国 潘洪义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982-988,共7页
用模糊综合评价分析的数学方法评价双流县农用地适宜性,根据因素因子选择原则及研究区域农用地实际情况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再以白家镇这一评价单元为例介绍并演示了模糊综合评价具体实施过程,按照最大隶属度原则确定研究区域农用地适宜... 用模糊综合评价分析的数学方法评价双流县农用地适宜性,根据因素因子选择原则及研究区域农用地实际情况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再以白家镇这一评价单元为例介绍并演示了模糊综合评价具体实施过程,按照最大隶属度原则确定研究区域农用地适宜性等级。结果表明,双流县现有Ⅱ级适宜度农用地比例为5.53%,Ⅲ级适宜度农用地比例为81.17%,Ⅳ级适宜度农用地比例为13.30%,无Ⅰ级和Ⅴ级适宜度农用地,双流县农用地总体适宜度为Ⅲ级,并对各适宜程度的提高和改善提出了相应建议。经实际操作以及确定结果的检验,证明模糊综合评价法在农用地适宜性评价中的应用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用地 模糊综合评价法 适宜性评价 双流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时空演变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邓元杰 潘洪义 +3 位作者 蒋贵国 税丽 淳阳 冯林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75-384,共10页
以四川省作为研究区域,建立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质量指标体系,采用变异系数法和耦合协调发展度模型对四川省及各地市2003—2014年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指数及二者的协调发展度进行测度,并结合空间分析方法对各地市的协调发展度进... 以四川省作为研究区域,建立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质量指标体系,采用变异系数法和耦合协调发展度模型对四川省及各地市2003—2014年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指数及二者的协调发展度进行测度,并结合空间分析方法对各地市的协调发展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四川省的协调发展度同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呈阶段式增长,2014年总体上达到高度协调发展水平;各地市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整体上呈上升趋势并呈现出了不同的发展类型,其中人口城镇化发展呈现出了高速增长型、波动起伏型等4种类型,土地城镇化发展呈现出了高快高、高慢低等6种类型;在空间视角下四川省各地市的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度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各地市协调发展度平均水平由2003年的0.36增长至2014年的0.58,并且所有城市在2014年都已达到中等磨合协调发展及其以上水平;不同区域间的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度"区域同质化"带动作用显著且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影响较大;2007年为四川省各地市协调发展速度的分界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省 人口城镇化 土地城镇化 协调发展度 时空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土地潜力分析研究——以德阳市为例 被引量:13
14
作者 王广杰 何伟 +1 位作者 蒋贵国 任平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62-365,共4页
在阐述城市土地潜力概念的基础上,建立了城市土地利用潜力分析指标体系,通过土地利用强度数学模型的建立,运用GIS技术对德阳市土地利用潜力进行了定量分析,并针对目前德阳市城市土地潜力状况,提出了德阳市城市土地挖潜途径与对策.
关键词 土地利用强度 城市土地潜力 德阳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LUE-S模型和Markov模型的土地利用变化模拟预测——以德阳市为例 被引量:13
15
作者 邓元杰 潘洪义 +3 位作者 陈丹 蒋贵国 曲比伟石 孙嘉璐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第24期321-327,共7页
在四川省德阳市现有土地利用数据的基础上,充分整合自然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全面考虑各土地利用类型的供需平衡关系,以此对德阳市未来不同发展情景下的土地利用变化进行模拟预测。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的支持下首先对CLUE-S模型的预测... 在四川省德阳市现有土地利用数据的基础上,充分整合自然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全面考虑各土地利用类型的供需平衡关系,以此对德阳市未来不同发展情景下的土地利用变化进行模拟预测。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的支持下首先对CLUE-S模型的预测精度进行验证,然后利用CLUE-S模型和Markov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对研究区未来4种不同情景的土地利用变化进行模拟预测,并系统分析各情景下土地利用变化的特征。CLUE-S模型能较好地运用于对德阳市的土地利用变化的模拟;在"历史趋势发展"和"经济优先发展"情景下,城乡工矿居住用地增幅明显,扩张趋势明显,尤其以东北部平原区最为明显;在"粮食安全"情景下,土地利用变化的趋势较为缓和,耕地向其他用地的转化得到了一定的限制,有效地满足了区域的粮食安全需求;在"生态安全"情景下,林地得到了有效的保护,水域和草地增幅明显,城乡工矿居住用地增幅减缓,进而有效地保障了地区的生态安全。CLUE-S模型和Markov模型相结合模拟的结果能够对区域规划和相关土地利用政策制定提供有力的技术手段和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UE-S模型 MARKOV模型 土地利用变化 情景模拟 德阳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产能核算的耕地人口承载力动态预测研究——以四川省郫县为例 被引量:10
16
作者 陈雪萍 周介铭 +2 位作者 何伟 蒋贵国 潘洪义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2年第21期114-118,共5页
为了科学预测耕地人口承载力水平,以成都市郫县为例,通过实地考察,在产能核算的基础上,形成了耕地生产能力的动态预测模型和土地承载力模型,进而划分人口承载力分区,并对郫县耕地的人口承载力进行分析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郫县2020年... 为了科学预测耕地人口承载力水平,以成都市郫县为例,通过实地考察,在产能核算的基础上,形成了耕地生产能力的动态预测模型和土地承载力模型,进而划分人口承载力分区,并对郫县耕地的人口承载力进行分析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郫县2020年耕地生能力为50.5718万t,未来的耕地人口承载力较大,但是分布非常不均匀,乡镇之间可承载人数差距最大可达194377人;(2)犀浦、郫筒、红光等社会经济发达的地区耕地的人口承载力较小,人地矛盾尖锐,SR均大于0.90;(3)根据实证研究本测算方法符合了当地实际,具有客观性和科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能核算 人口承载力 理论产能 实际产能 郫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与产能核算成都市农用地承载力变化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潘洪义 蒋贵国 +1 位作者 何伟 周介铭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296-2300,共5页
本文以ERDAS9.2为遥感平台对1992和2002年遥感数据进行分类处理,同时将土地利用变化结果与产能核算成果统一转入ARCGIS10.0平台,得出两期不同层次农用地生产能力变化,并结合土地人口承载力运算模型得出两期不同层次下承载力的变化。结... 本文以ERDAS9.2为遥感平台对1992和2002年遥感数据进行分类处理,同时将土地利用变化结果与产能核算成果统一转入ARCGIS10.0平台,得出两期不同层次农用地生产能力变化,并结合土地人口承载力运算模型得出两期不同层次下承载力的变化。结果表明:①从数量和质量上看,研究期间农用地数量大量减少,生产能力降低。②从空间上看,农用地减少区域主要分布在武侯区、锦江区、高新区,占总面积的66.27%。③基于产能核算的3个层次的农用地承载力水平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产能核算 农用地 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农用地产能核算成果基本农田划定研究——以安县为例 被引量:16
18
作者 潘洪义 蒋贵国 何伟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2年第8期160-165,共6页
为了在基本农田划定中实现数量与质量并重的目标,采用农用地产能核算成果。以安县为例进行基本农田的划定研究。通过ARCGIS10.0空间分析功能,从耕地理论产能、可实现产能、实际产能、可实现产能潜力、景观指数、建设占用可能性等因素作... 为了在基本农田划定中实现数量与质量并重的目标,采用农用地产能核算成果。以安县为例进行基本农田的划定研究。通过ARCGIS10.0空间分析功能,从耕地理论产能、可实现产能、实际产能、可实现产能潜力、景观指数、建设占用可能性等因素作为评价指标,建立以产能核算为基础的"按质定量"的基本农田划定方法。结果表明:在评价指标体系下全县耕地≥90分主要集中在秀水镇、塔水镇、花荄镇和乐兴镇,面积为9644.19hm2;≥60分而<90分的耕地主要集中在乐兴镇、清泉镇、兴仁乡、永河镇、秀水镇、黄土镇和花荄镇,面积为19926.98hm2;<60分的耕地主要集中在沸水镇、界牌镇、雎水镇、桑枣镇和晓坝镇,面积为6508.83hm2。综合国家规定的基本农田保护率指标要求,评价分值≥62.35分的耕地,共28864.00hm2,为理想的基本农田保护区。实证研究表明,此种方法可以减少基本农田划定中人为因素的干扰,使得基本农田的划定更为科学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用地 产能核算 基本农田 安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农用地产能核算成果农村居民点整理时序研究——以温江区为例 被引量:6
19
作者 潘洪义 蒋贵国 何伟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017-1022,共6页
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深入开展区域范围内待整理农村居民点时序研究,对于指导农村居民点用地的有序整理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以四川省农用地产能核算成果通过ARCGIS10.0空间分析功能,将距居民点最近的农用地图... 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深入开展区域范围内待整理农村居民点时序研究,对于指导农村居民点用地的有序整理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以四川省农用地产能核算成果通过ARCGIS10.0空间分析功能,将距居民点最近的农用地图斑进行属性传递,从而得到其整理潜力的大小,并作为进行时序划分的主要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温江区农村居民点一级整理区主要集中在万春镇、寿安镇、和盛镇和永宁镇,面积为493.87 hm2;二级整理区主要集中在寿安镇、万春镇、和盛镇和永宁镇,面积为1138.75 hm2;三级整理区主要集中在寿安镇、万春镇、和盛镇、金马镇和公平街道办事,面积为842.34 hm2。农村居民点整理优先顺序的确定对促进土地集约利用和农产品供应安全起到了较好的作用,为国土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用地 产能核算 农村居民点 整理时序 温江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EM耕地综合质量评价体系研究——以南部县为例 被引量:5
20
作者 潘洪义 马红菊 +1 位作者 蒋贵国 何伟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218-1221,共4页
本文应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影响土地质量的众多因子进行验证性分析,以各评价指标对其影响的重要程度作为指标选择的依据,并结合结构模型对指标之间的相互影响进行探究,建立一套符合当地实际的指标评价体系。结果表明,应用SEM建立出的评价... 本文应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影响土地质量的众多因子进行验证性分析,以各评价指标对其影响的重要程度作为指标选择的依据,并结合结构模型对指标之间的相互影响进行探究,建立一套符合当地实际的指标评价体系。结果表明,应用SEM建立出的评价体系评价出的土地综合质量更能反映当地实际情况,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M 耕地 综合质量 评价体系 南部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