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氯沙坦钾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1
作者 王霆 廖友文 +2 位作者 冯模强 蒋礼祥 曾婉琪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2期001-004,共4页
探究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采用氯沙坦钾联合氨氯地平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的顺序分组,对照组15例实施苯磺酸氨氯地平治... 探究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采用氯沙坦钾联合氨氯地平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的顺序分组,对照组15例实施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15例实施氯沙坦钾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血压情况、尿酸以及血清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氯沙坦钾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沙坦钾 氨氯地平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 高尿酸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CN5A基因突变与遗传性心脏疾病的相关关系 被引量:5
2
作者 蒋礼祥 邓文文 +1 位作者 谷宁 石蓓 《生理科学进展》 2021年第5期352-356,共5页
SCN5A基因编码心脏钠离子通道Nav1.5的α亚基,主要与心脏动作电位的快速去极化有关,是最早研究的离子通道之一。SCN5A的突变和众多遗传性心脏疾病的电生理和结构表型有很大的相关性。其功能丧失突变与Brugada综合征、进行性心脏传导障... SCN5A基因编码心脏钠离子通道Nav1.5的α亚基,主要与心脏动作电位的快速去极化有关,是最早研究的离子通道之一。SCN5A的突变和众多遗传性心脏疾病的电生理和结构表型有很大的相关性。其功能丧失突变与Brugada综合征、进行性心脏传导障碍、病窦综合征、特发性心室颤动和心房静止有关,而功能获得突变与长QT综合征3型相关。其他与SCN5A相关的疾病,如心房颤动,婴儿猝死综合征,扩张型心肌病,以及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重叠综合症,都有更复杂的病理生理机制,涉及多种分子表型的变化。随着膜片钳技术和诱导多能干细胞定向分化为心肌细胞(iPSC-CMS)技术的发展,SCN5A基因突变导致遗传性心脏疾病的致病机制已取得较大进展,根据最近的发现,本文主要对近年来SCN5A基因突变导致各种遗传性心脏疾病中的研究进展做一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N5A 基因突变 心脏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源外泌体对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后circRNA和microRNA差异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周涵 邓文文 +6 位作者 王冬梅 龙仙萍 蒋礼祥 杨双亚 郭鸿浩 陈文明 石蓓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41-349,共9页
目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能够在多种心血管疾病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其对支架内再狭窄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文中旨在探讨BMSCs源外泌体对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后新生内膜增殖的影响及circRNA和microRNA表达变化。方法采用差速... 目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能够在多种心血管疾病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其对支架内再狭窄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文中旨在探讨BMSCs源外泌体对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后新生内膜增殖的影响及circRNA和microRNA表达变化。方法采用差速超速离心法提取大鼠BMSCs源外泌体,并使用Western blot及透射电镜对其进行鉴定。采用球囊损伤大鼠颈动脉的方法建立血管内膜增生动物模型,将36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损伤组、外泌体组(400μL);假手术组大鼠只分离颈左总动脉血管,其余各组大鼠的左颈总动脉均行球囊损伤,外泌体组行球囊损伤后立即原位注射400μL BMSCs源外泌体并用微型血管夹夹闭血管5 min。采用HE染色检测内膜增生情况,DCFH-DA染色检测血管活性氧(ROS)释放情况。采用circRNA和microRNA芯片筛查差异表达的circRNA和microRNA,并以每组3个样本对其中显著差异的8个circRNA和7个microRNA进行qRT-PCR验证,并筛选出BMSCs源外泌体处理后差异表达的circRNA和microRNA;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差异microRNA的靶基因,并进行GO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构建circRNA-microRNA-mRNA共表达网络,对其潜在分子机制进行探讨。结果透射电镜及Western blot验证提取的囊泡状物质为外泌体;HE染色结果显示:损伤组较假手术组新生内膜增殖明显,其内膜/中膜面积比(1.902±0.217)较假手术组(1.000±0.000)显著增加(P<0.05);外泌体组较损伤组新生内膜增殖程度有所减低,其内膜/中膜面积比(0.982±0.067)较损伤组明显减低(P<0.05)。DCFH-DA染色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DCFHA红色荧光强度(4.730±0.104)相比,损伤组(16.800±0.380)明显增强(P<0.05);与损伤组相比,外泌体组DCFHA红色荧光强度(12.810±0.094)明显减弱(P<0.05)。circRNA芯片显示差异性表达的circRNA共1683个(Fold change≥2,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损伤组中上调的有631个,下调的有1052个。microRNA芯片显示有差异microRNA共44个(Fold change≥2,P<0.05),且均在损伤组上调。GO分析和KEGG分析表明,microRNA的预测靶基因参与了细胞生物学进程正向调控、细胞间紧密连接、激酶活性等方面有关,并在MAPK信号通路、Ras信号通路、Hippo信号通路等等中富集。结合芯片和qRT-PCR结果,筛选出BMSCs源外泌体处理后损伤颈动脉组织中差异表达明显的有circRNA_004976、circRNA_008565、circRNA_017449以及miR-20a-5p、miR-146a-5p、miR-21-5p(P<0.05)。结论BMSCs源外泌体可以抑制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后内膜增生,其潜在机制可能与circRNA_004976、circRNA_008565以及miR-20a-5p、miR-21-5p等分子调控细胞增殖、迁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泌体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circRNA MICRORNA 颈动脉球囊损伤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