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敦煌吐鲁番文书中的“草豉”考
1
作者 陈涛 艾力江·艾沙 蒋洪恩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1-226,共6页
综合传世文献、出土文书和植物形态学从功能、产地和植物性状3个角度对敦煌和吐鲁番文书中记载的“草豉”进行详细考证,研究发现“草豉”即为瘤果黑种草(Nigella glandulifera),唐五代时期主要被敦煌和吐鲁番先民用作药物和制饼、做粥... 综合传世文献、出土文书和植物形态学从功能、产地和植物性状3个角度对敦煌和吐鲁番文书中记载的“草豉”进行详细考证,研究发现“草豉”即为瘤果黑种草(Nigella glandulifera),唐五代时期主要被敦煌和吐鲁番先民用作药物和制饼、做粥时添加的调味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文书 吐鲁番文书 传世文献 草豉 瘤果黑种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吐鲁番洋海墓地出土的粮食作物及其古环境意义 被引量:34
2
作者 蒋洪恩 李肖 李承森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5期551-558,共8页
首次对吐鲁番洋海墓地出土的植物遗存进行了系统研究,并鉴定出3种粮食作物:黍(Panicum miliaceum)、青稞(Hordeum vulgare var.nudum)和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吐鲁番地区降水稀少、环境干燥,因此考古遗址中的植物遗存大都保存... 首次对吐鲁番洋海墓地出土的植物遗存进行了系统研究,并鉴定出3种粮食作物:黍(Panicum miliaceum)、青稞(Hordeum vulgare var.nudum)和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吐鲁番地区降水稀少、环境干燥,因此考古遗址中的植物遗存大都保存完好。这些粮食作物均为当地生产。其中,黍可能是古代洋海人的主要粮食作物。通过植物遗存分析,可知2800年前吐鲁番洋海地区的古气候应该比较适合农业生产。古环境分析表明,古洋海人的部落位于一片绿洲中,绿洲内有一定面积的湿地,内生喜湿杂草。另外,河旁或高地上还有胡杨(Populus euphratica)、柳(Salix sp.)及云杉属(Picea sp.)等乔木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鲁番 洋海墓地 植物遗存 粮食作物 古环境 古民族植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秋水仙碱诱导枣多倍体的研究 被引量:53
3
作者 蒋洪恩 刘孟军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47-650,共4页
以冬枣、临猗梨枣和辣椒枣一年生嫁接苗为试材 ,以秋水仙碱为诱变剂诱导多倍体。结果表明 :临猗梨枣诱变率最高可达 5 0 %,最佳组合为 0 1 5 %秋水仙碱处理茎尖 1 8h ;冬枣和辣椒枣的诱变率最高可达 4 3 3%,最佳处理组合分别为 0 1... 以冬枣、临猗梨枣和辣椒枣一年生嫁接苗为试材 ,以秋水仙碱为诱变剂诱导多倍体。结果表明 :临猗梨枣诱变率最高可达 5 0 %,最佳组合为 0 1 5 %秋水仙碱处理茎尖 1 8h ;冬枣和辣椒枣的诱变率最高可达 4 3 3%,最佳处理组合分别为 0 1 %/30h和 0 1 5 %/1 8h。变异材料的细胞染色体数 (2n =4x =4 4 )和单细胞DNA含量均为二倍体对照的 2倍 ,在辣椒枣中还出现了染色体数为 2n =2x +2 =2 6及DNA含量为八倍体的细胞。四倍体变异材料均表现出叶长、叶宽、叶面积增大 ,叶形指数减小 ,节间长度变短等特征。另外 ,还表现出叶片气孔保卫细胞增大 ,叶绿体增多 ,花粉粒增大 ,畸形花粉增多 ,四孔沟花粉出现及花粉粒育性降低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水仙碱 人工诱导 多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阿斯塔那墓地出土唐代木质彩绘的显微激光拉曼分析 被引量:14
4
作者 司艺 蒋洪恩 +4 位作者 王博 何秋菊 胡耀武 杨益民 王昌燧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607-2611,共5页
新疆吐鲁番地区气候干燥,大量的有机质文物保存较好。阿斯塔那墓地是晋唐时期高昌城居民的公共墓地,文化内涵较为丰富,其中发现的一件木质彩绘,由九种不同颜色绘成。通过显微激光拉曼对彩绘原料进行了原位无损分析,鉴定出石膏、铅丹、... 新疆吐鲁番地区气候干燥,大量的有机质文物保存较好。阿斯塔那墓地是晋唐时期高昌城居民的公共墓地,文化内涵较为丰富,其中发现的一件木质彩绘,由九种不同颜色绘成。通过显微激光拉曼对彩绘原料进行了原位无损分析,鉴定出石膏、铅丹、炭黑、赤铁矿和氯铜矿等无机颜料,以及植物染料藤黄和靛蓝;值得指出的是,该彩绘是我国目前已知最早的藤黄染料利用实物。研究结果表明,唐代吐鲁番地区的高昌居民已经娴熟掌握了颜料的制备、调配、使用,从而创作精美的彩绘作品;文物的颜料分析不仅为彩绘文物的保护提供依据,也为古代丝绸之路的颜料贸易、文化交流的研究提供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激光拉曼 阿斯塔那墓地 颜料 藤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新津宝墩遗址的植硅体分析 被引量:12
5
作者 陈涛 江章华 +6 位作者 何锟宇 杨洋 Jade d’Alpoim GUEDES 蒋洪恩 胡耀武 王昌燧 吴妍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25-233,共9页
农业是文明产生的深厚基础。成都平原是长江上游地区文明起源的中心,探讨其史前农业的经济形态一直是学术界关心的热点问题。本文拟对新津宝墩遗址的文化层剖面及两处灰坑的样品进行植硅体分析,并结合浮选结果,以期探讨宝墩遗址农业经... 农业是文明产生的深厚基础。成都平原是长江上游地区文明起源的中心,探讨其史前农业的经济形态一直是学术界关心的热点问题。本文拟对新津宝墩遗址的文化层剖面及两处灰坑的样品进行植硅体分析,并结合浮选结果,以期探讨宝墩遗址农业经济状况。研究结果表明,宝墩文化层中,存在大量具有驯化特征的产于水稻叶秆的扇型和横排双裂片型(哑铃型)植硅体以及产于水稻稃壳的双峰型植硅体,同时还存在少量黍稃壳植硅体碎片。水稻扇型植硅体多呈典型的驯化形态,总体尺寸较大,其测量数据符合粳稻植硅体特征。这表明宝墩先民的经济结构是以稻作农业为主,兼有粟作农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都平原 宝墩遗址 植硅体 稻作农业 粟作农业 新石器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两处仰韶时期遗址浮选结果分析及其对比 被引量:26
6
作者 刘焕 胡松梅 +4 位作者 张鹏程 杨岐黄 蒋洪恩 王炜林 王昌燧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06-112,共7页
兴乐坊与下河遗址均位于陕西省渭南市,且都包含仰韶中期的遗存。浮选分析表明,仰韶中期,粟作农业在两遗址均占主导地位,兴乐坊遗址在粟作农业的基础上还发展了水稻种植,形成稻粟皆有的特点。此外,两遗址在仰韶中期灰坑植物遗存方面存在... 兴乐坊与下河遗址均位于陕西省渭南市,且都包含仰韶中期的遗存。浮选分析表明,仰韶中期,粟作农业在两遗址均占主导地位,兴乐坊遗址在粟作农业的基础上还发展了水稻种植,形成稻粟皆有的特点。此外,两遗址在仰韶中期灰坑植物遗存方面存在巨大差异。这种差异可能是由于采样的偶然性,或受下河遗址有特殊功能的大房址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 兴乐坊遗址 下河遗址 仰韶中期 粟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白水河流域两处遗址浮选结果初步分析 被引量:14
7
作者 王欣 尚雪 +3 位作者 蒋洪恩 张鹏程 王炜林 王昌燧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00-104,共5页
南山头与睦王河两处遗址均位于陕西省渭南市白水河流域,且都包含半坡文化晚期东庄类型遗存。浮选结果表明,仰韶文化时期,两遗址地区农业生产是以粟、黍为主的旱作农业;南山头遗址地区在龙山到战国时期出现了小麦,但仍以粟、黍为主要的... 南山头与睦王河两处遗址均位于陕西省渭南市白水河流域,且都包含半坡文化晚期东庄类型遗存。浮选结果表明,仰韶文化时期,两遗址地区农业生产是以粟、黍为主的旱作农业;南山头遗址地区在龙山到战国时期出现了小麦,但仍以粟、黍为主要的粮食作物,小麦仅作为一种粮食类型的补充出现,并没有大面积地进行推广。结合已有的环境研究以及考古研究结果,我们认为这可能与当地较为干旱的地理环境和较为落后的加工方式有关。两处遗址均发现有半坡文化向庙底沟文化转型阶段(东庄类型)的遗存,目前我国尚未有这一阶段的浮选工作,本次工作为研究这个关键的文化转型时期农业发展及生产情况提供了重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山头遗址 睦王河遗址 浮选 农业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新生代植物演化及古气候、古环境重建研究进展 被引量:8
8
作者 王宇飞 杨健 +7 位作者 徐景先 赵良成 蒋洪恩 程业明 扆铁梅 王青 马清温 姚轶锋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69-576,共8页
文中侧重于介绍近5年来中国新生代植物研究的新进展,以研究实例方式,重点列举从新生代植物类群发现、气候定量重建、历史生物地理、全新世植物遗存反映的环境变化与人类活动等4个方面研究的亮点和最新成果。
关键词 植物演化 历史植物地理 古气候 古环境 新生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基因技术及其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9
作者 赵锦 刘孟军 蒋洪恩 《生物技术》 CAS CSCD 2002年第6期42-43,共2页
介绍了几种较为常用的外源DNA导入方法 :农杆菌介导法、基因枪法、电击 聚乙二醇 (PEG)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就其在抗性育种、控制发育和品质改良及生产药物等方面的应用作了简单概述 ,同时 ,对转基因沉默及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进行... 介绍了几种较为常用的外源DNA导入方法 :农杆菌介导法、基因枪法、电击 聚乙二醇 (PEG)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就其在抗性育种、控制发育和品质改良及生产药物等方面的应用作了简单概述 ,同时 ,对转基因沉默及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进行了相关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技术 植物 育种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在古代牛奶残留物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0
作者 洪川 蒋洪恩 +2 位作者 杨益民 吕恩国 王昌燧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11年第1期25-28,共4页
古代牛奶残留物研究是国际科技考古界的热点方向之一,分析方法主要有脂肪酸单体碳同位素分析和蛋白质免疫性分析,但国内相关研究尚未开展。本研究利用商品化的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试剂盒,对新疆吐鲁番地区鄯善县苏贝希遗址出土的... 古代牛奶残留物研究是国际科技考古界的热点方向之一,分析方法主要有脂肪酸单体碳同位素分析和蛋白质免疫性分析,但国内相关研究尚未开展。本研究利用商品化的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试剂盒,对新疆吐鲁番地区鄯善县苏贝希遗址出土的黑色块状残留物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其中含有少量牛酪蛋白,可见该残留物可能为牛奶制品或掺杂了牛奶,这说明最迟在公元前3到5世纪牛奶就已出现在我国新疆先民的食谱中。分析手段的成熟,可广泛应用于我国古代牛奶残留物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ISA 牛酪蛋白 苏贝希遗址 奶制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洋海古代大麻叶的大麻酚分析(英文) 被引量:1
11
作者 马青云 蒋洪恩 赵友兴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11年第1期82-84,88,共4页
为了检测新疆吐鲁番地区洋海古墓中2500年前大麻叶中两个大麻酚:四氢大麻酚(THC)与大麻二酚(CBD),采用高压液相分析技术(HPLC)测定26.716 g大麻叶中THC与CBD的含量分别为0.2928 mg与0.2830 mg,占叶重量的(0.110%)%与(0.106%)%。THC与CB... 为了检测新疆吐鲁番地区洋海古墓中2500年前大麻叶中两个大麻酚:四氢大麻酚(THC)与大麻二酚(CBD),采用高压液相分析技术(HPLC)测定26.716 g大麻叶中THC与CBD的含量分别为0.2928 mg与0.2830 mg,占叶重量的(0.110%)%与(0.106%)%。THC与CBD标准品从现代大麻叶中分离得到,通过波谱分析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麻 大麻酚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企业社保数据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1
12
作者 曹忠 陈玉鹤 +3 位作者 蒋洪恩 林田 罗莎 李映霏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11年第4期69-70,72,共3页
企业社保数据质量决定了企业社保信息化建设的成败。目前油气企业社保数据质量管理存在着真实性和时效性不强、准确性和实用性不强、不重视数据的安全管理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油气企业应当加强社保数据的安全管理、数据处理的过... 企业社保数据质量决定了企业社保信息化建设的成败。目前油气企业社保数据质量管理存在着真实性和时效性不强、准确性和实用性不强、不重视数据的安全管理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油气企业应当加强社保数据的安全管理、数据处理的过程管理及加强信息沟通等建议,保证企业社保综合福利系统的安全与规范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企业 社保数据质量 信息化建设 数据监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墓中胡杨心材的挥发性化学成分
13
作者 罗建蓉 蒋洪恩 +2 位作者 赵友兴 刘玉清 钱金栿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7年第5期819-821,共3页
利用GC-MS联用技术分析了古墓中2000多年前胡杨(Populus euphratica)心材的挥发性化学成分,并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了各成分的相对含量。共分析确认了31种挥发性成分,主要为倍半萜类化合物和酯类化合物。
关键词 胡杨 挥发性化学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倍体鲜食枣新品种‘辰光’
14
作者 刘孟军 刘平 +3 位作者 蒋洪恩 代丽 吴改娥 刘志国 《果农之友》 2010年第12期11-11,共1页
我国枣树种质资源丰富,‘赞皇大枣’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的自然三倍体品种,其他均为二倍体。 鉴于三倍体‘赞皇大枣’表现出的果实大,抗逆性强等特点,河北农业大学开始了多倍体诱变研究。2002年利用秋水仙素在田间诱变‘临猗梨枣... 我国枣树种质资源丰富,‘赞皇大枣’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的自然三倍体品种,其他均为二倍体。 鉴于三倍体‘赞皇大枣’表现出的果实大,抗逆性强等特点,河北农业大学开始了多倍体诱变研究。2002年利用秋水仙素在田间诱变‘临猗梨枣’(二倍体)茎尖,经2003—2006年高接纯化后得到的纯合四倍体枣新品种‘辰光’,这是目前国内外首个四倍体枣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倍体 新品种 鲜食枣 三倍体品种 多倍体诱变 河北农业大学 赞皇大枣 资源丰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类明代青花人物故事图葫芦瓶的年代考证 被引量:2
15
作者 马丁 江建新 +2 位作者 穆艺 蒋洪恩 王昌燧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62-67,共6页
固有观点认为一类未署年款的青花人物故事图葫芦瓶属于明正德时期(公元1506-1521)产品,包括天津博物馆藏青花仙人故事图葫芦瓶、普萨特博物馆藏青花八仙葫芦瓶,与之类似的还可见年代定为明中期的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青花琴棋书画十八学士... 固有观点认为一类未署年款的青花人物故事图葫芦瓶属于明正德时期(公元1506-1521)产品,包括天津博物馆藏青花仙人故事图葫芦瓶、普萨特博物馆藏青花八仙葫芦瓶,与之类似的还可见年代定为明中期的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青花琴棋书画十八学士葫芦瓶。通过对近期公布的考古和文物资料的梳理,根据器型、纹饰等特征推定上述一组葫芦瓶应属于明正统-天顺时期(公元1436-146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花瓷 人物故事图 葫芦瓶 明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米兰遗址吐蕃时期的植物遗存 被引量:5
16
作者 赵美莹 党志豪 蒋洪恩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55-1062,共8页
米兰遗址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东南缘的若羌县,是丝绸之路新疆段南道上的重要遗址之一,延续年代可从吐蕃占领时期上溯至汉朝。遗址群内包含佛寺、屯田、灌溉水利设施、烽燧、戍堡以及城址等15处单体遗迹。2012年,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对米... 米兰遗址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东南缘的若羌县,是丝绸之路新疆段南道上的重要遗址之一,延续年代可从吐蕃占领时期上溯至汉朝。遗址群内包含佛寺、屯田、灌溉水利设施、烽燧、戍堡以及城址等15处单体遗迹。2012年,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对米兰遗址再次发掘,其中戍堡内出土了一批植物遗存,年代在距今1200年左右,包括黍、粟、青稞、小麦、桃、稗子、小獐毛和苦豆子等8种。结合植物鉴定和前人研究成果,本文认为吐蕃占领时期的米兰地区微环境较今天更为湿润,米兰戍堡的守卫者有一定的屯垦行为。除栽培谷物外,此地还有一定规模的桃树栽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考古 米兰戍堡 谷物遗存 吐蕃 丝绸之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特东部综合服务基地公用工程建设实践
17
作者 魏玉洪 蒋洪恩 +1 位作者 刘克伟 曾建 《石油化工建设》 2013年第3期48-51,共4页
分析了沙特东部当地的供电、供水、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现状、能力和相关规定,阐述了沙特东部综合服务基地公用工程设计、施工、运营和管理等方面的实践,保证了基地公用工程建设齐全、功能完备、操作方便、便于管理和运行安全,为中国... 分析了沙特东部当地的供电、供水、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现状、能力和相关规定,阐述了沙特东部综合服务基地公用工程设计、施工、运营和管理等方面的实践,保证了基地公用工程建设齐全、功能完备、操作方便、便于管理和运行安全,为中国企业在沙特东部建设基地、营地等类似项目提供了宝贵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务基地 公用工程 工程建设 建设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出土文献看吐鲁番晋唐时期的葡萄栽培 被引量:4
18
作者 蒋洪恩 乔秋颖 《敦煌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9-120,共12页
基于出土文献,从定植、架式、围墙设置、埋土防寒等方面考证了晋唐时期吐鲁番先民的葡萄栽培。研究发现,先民定植葡萄的时间不早于公历4月中旬,定植方式可能为扦插。结合出土文书及墓室壁画,推测先民应采用棚架栽培葡萄,但并不排除也使... 基于出土文献,从定植、架式、围墙设置、埋土防寒等方面考证了晋唐时期吐鲁番先民的葡萄栽培。研究发现,先民定植葡萄的时间不早于公历4月中旬,定植方式可能为扦插。结合出土文书及墓室壁画,推测先民应采用棚架栽培葡萄,但并不排除也使用活支柱的搭架方式;部分葡萄园周围设置有院墙,但功能主要是防盗或明确主权,未见其他功能。另外,文书中的"抽枝"可理解为"盘墩",而非专业的果树修剪;葡萄秋季埋土防寒,以及春季出土的时间与当代较为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唐时期 吐鲁番文书 葡萄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气阀门应用现状及选型 被引量:6
19
作者 蒋洪恩 《技术与市场》 2012年第4期114-114,116,共2页
对燃气阀门的应用现状进行了阐述,并对目前应用最广泛的3种阀门从结构特点、经济性、安全性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阀门选型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 燃气阀门 现状 选型 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提高机降灭火的效率 被引量:1
20
作者 蒋洪恩 《森林防火》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21-22,共2页
机降灭火是当今世界上比较先进的扑救森林火灾所采取的一种措施,也是预防林火、扑救林火的发展方向。机降灭火主要是突出一个“快”字。一是从快字体现了灭火的原则:“打早、打小、打了”一举歼灭,能使损失降到最低程度;二是机动性能强... 机降灭火是当今世界上比较先进的扑救森林火灾所采取的一种措施,也是预防林火、扑救林火的发展方向。机降灭火主要是突出一个“快”字。一是从快字体现了灭火的原则:“打早、打小、打了”一举歼灭,能使损失降到最低程度;二是机动性能强,它能用最短的时间快速将火包围,有利于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三是利用机动性能强的优点,随时随地调整火场人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降灭火 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