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探讨血红素加氧酶-1在利福平致肝氧化应激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6
1
作者 马磊 陈欢 +6 位作者 许婉婷 徐涛 严琴慧 陈倩竹 蒋师放 姜蓉 李龙江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87-592,共6页
目的:研究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1,HO-1)在利福平(Rifampicin,RFP)致肝氧化应激损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1)体内实验: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分别为生理盐水(normal saline,NS)对照组、DMSO溶剂对照组、RFP模型... 目的:研究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1,HO-1)在利福平(Rifampicin,RFP)致肝氧化应激损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1)体内实验: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分别为生理盐水(normal saline,NS)对照组、DMSO溶剂对照组、RFP模型组(200 mg/kg),连续灌胃15 d。检测小鼠血清中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肝匀浆中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的水平。并采用HE染色观察各组病理形态的改变,Western blot法测定各组HO-1蛋白的表达。(2)体外实验:不同浓度(10、50 100μmol/L)RFP处理Hep G2细胞24、48、72 h,CCK-8检测细胞增殖,取细胞上清液测ALT、AST,提取处理后细胞蛋白通过Western blot法测定各组HO-1蛋白的表达,检测细胞中MDA、SOD、GSH-Px的水平。结果:体内实验:RFP模型组与DMSO溶剂对照组、NS对照组相比,TB(F=64.002,P=0.000)、AST(F=37.046,P=0.000)、ALT(F=64.706,P=0.000)、MDA(F=10.777,P=0.001)明显升高,GSH-Px(F=40.962,P=0.000)、SOD(F=83.165,P=0.000)明显降低;肉眼观察,可见RFP模型组小鼠肝脏黄染,肝脏及胆囊肿大,病理切片示RFP模型组小鼠肝脏中央静脉周围肝细胞呈水样变性。体外实验:CCK-8结果表明RFP对Hep G2细胞毒性作用呈时间剂量依赖性;RFP组细胞AST、ALT、MDA明显升高,而GSH-Px、SOD明显降低。Western blot检测发现RFP作用下Hep G2细胞与小鼠肝组织内HO-1表达明显增高。结论:RFP可通过氧化应激引起肝损伤,而HO-1的表达升高与疾病的发生发展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福平 血红素加氧酶-1 药物性肝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K866在对乙酰氨基酚诱导的急性肝损伤中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2
作者 蒋师放 陈倩竹 +6 位作者 马磊 范克瑞 胡凯 陈益 许娟娟 姜蓉 李龙江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433-1436,共4页
目的:探讨FK866在对乙酰氨基酚(acetaminophen,APAP)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acute liver injury,ALI)中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24只6周龄的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FK866组、APAP组、FK866加APAP组。通过比色法检测血清中丙氨酸... 目的:探讨FK866在对乙酰氨基酚(acetaminophen,APAP)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acute liver injury,ALI)中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24只6周龄的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FK866组、APAP组、FK866加APAP组。通过比色法检测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冬氨酸转氨酸(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活性;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含量;Western blot检测尼克酰胺磷酸核糖转移酶(nicotinamide phosphoribosyl-tiansferase,NAMPT)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FK866加APAP组中,ALT和AST分别为(13.969±0.290)、(7.150±0.669)IU/L,较APAP组明显降低(ALT:F=364.709,P=0.000;AST:F=130.398,P=0.000),可见肝脏组织小叶结构较清晰,细胞变性轻微,无明显淤血;炎症因子IL-6、IL-1β、TNF-α检测值分别为(176.333±0.775)、(79.765±1.000)、(147.083±1.000)pg/mL,较APAP组含量明显减少(IL-6:F=207.106,P=0.000;IL-1β:F=165.027,P=0.000;TNF-α:F=118.636,P=0.000);NAMPT蛋白表达水平较APAP组下调。结论:FK866在APAP诱导的ALI中对肝脏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炎效应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K866 对乙酰氨基酚 急性肝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移植临床免疫抑制剂及新药研究进展 被引量:9
3
作者 陈泉余 蒋师放 +3 位作者 夏仁培 帅领 张宏宇 白莲花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63-670,共8页
肝移植临床常用的免疫抑制剂主要包括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类药物,如环孢素(CsA)和他克莫司(FK506)等;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如泼尼松和泼尼松龙等;细胞毒类药物,如硫唑嘌呤、吗替麦考酚酯及环磷酰胺等;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抑制剂类药... 肝移植临床常用的免疫抑制剂主要包括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类药物,如环孢素(CsA)和他克莫司(FK506)等;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如泼尼松和泼尼松龙等;细胞毒类药物,如硫唑嘌呤、吗替麦考酚酯及环磷酰胺等;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抑制剂类药物,如西罗莫司和依维莫司;抗体类药物如多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及白细胞介素(IL)-2受体抗体等。免疫抑制剂虽然种类繁多,但目前大多数肝移植受者主要使用FK506。然而,FK506在肝移植后期表现出明显的不良反应,尤其是引起严重感染和肾毒性。因此,研发免疫耐受作用强和不良反应小的新型免疫抑制剂成为临床上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和研究热点。本文就目前肝移植免疫抑制剂的研究进展和新型免疫抑制剂的研发状况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抑制剂 排斥反应 肝移植 免疫耐受 不良反应 淋巴细胞 信号转导 单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调骨肉瘤细胞CD13表达对肿瘤血管生成的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1
4
作者 陈倩竹 马磊 +2 位作者 蒋师放 黄伟 李龙江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CAS CSCD 2017年第5期551-557,共7页
白细胞分化抗原13(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13,CD13)不仅能促进肿瘤细胞恶性发展,而且有助于肿瘤血管的生成。该研究下调骨肉瘤细胞(MG63)CD13表达,通过ELISA和Western blot观察骨肉瘤中CD13的表达对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 白细胞分化抗原13(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13,CD13)不仅能促进肿瘤细胞恶性发展,而且有助于肿瘤血管的生成。该研究下调骨肉瘤细胞(MG63)CD13表达,通过ELISA和Western blot观察骨肉瘤中CD13的表达对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释放和血管内皮细胞(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HUVEC)中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子3酪氨酸705位点(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Tyr705),STAT3^(Tyr705))磷酸化水平的影响。同时,检测MG63中CD13对HUVEC迁移、侵袭和血管管腔形成能力的调控作用和机制。结果显示,下调MG63中CD13表达可抑制IL-6释放,降低HUVEC中STAT3^(Tyr705)磷酸化水平,并抑制其迁移、侵袭和血管形成能力。而外源性IL-6能抵消下调MG63中CD13后对HUVEC的上述作用。因此,抑制骨肉瘤中CD13-IL-6-STAT3信号通路将阻止肿瘤血管形成,可成为骨肉瘤治疗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CD13 白细胞介素-6 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 血管生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