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源CT双能定量扫描测量骨密度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蒋宝国 黎秋菊 +1 位作者 陈晓朝 宣扬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980-1981,共2页
目的比较双源CT双能骨密度测量方法(DEQCT)与单能定量CT骨密度测量方法(SEQCT)测量正常成人腰椎骨密度的准确性。方法应用自行设计开发的双源CT双能骨密度测量软件及临床上常用的SEQCT测量方法分别测量正常成年人腰椎骨密度,并将两种测... 目的比较双源CT双能骨密度测量方法(DEQCT)与单能定量CT骨密度测量方法(SEQCT)测量正常成人腰椎骨密度的准确性。方法应用自行设计开发的双源CT双能骨密度测量软件及临床上常用的SEQCT测量方法分别测量正常成年人腰椎骨密度,并将两种测量方法所测骨密度值进行比较。结果 DEQCT法所测各年龄组腰椎骨密度值变化与年龄明显相关,且均较SEQCT法测量值高,两者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DEQCT测量法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测量方法的不足,能够为临床提供较SEQCT法更为精确的骨密度测量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密度测量 定量CT 双源CT 双能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源CT双能扫描测量骨密度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蒋宝国 李松柏 +5 位作者 陈晓朝 宣扬 鲍楠 康彦 卑贵光 李响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05-408,共4页
目的:评价双源CT(DSCT)双能骨密度测量方法的准确性。方法:自行设计开发的DSCT双能CT定量法(DEQCT)骨密度测量软件,与临床上广泛应用的双能骨密度测量仪(DEXA)及理论单能定量CT测量法(SEQCT)骨密度测量方法分别测定猪腰脊椎骨骨密度,并... 目的:评价双源CT(DSCT)双能骨密度测量方法的准确性。方法:自行设计开发的DSCT双能CT定量法(DEQCT)骨密度测量软件,与临床上广泛应用的双能骨密度测量仪(DEXA)及理论单能定量CT测量法(SEQCT)骨密度测量方法分别测定猪腰脊椎骨骨密度,并将测量值同猪脊骨煅烧后的骨密度值进行比较,观察哪种测量方法更准确。结果:DEQCT方法测量值[(0.5023±0.0353)g/cm^3]最为接近煅烧值[(0.5050±0.0434)g/cm^3],两者间差别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理论SEQCT_140kV方法测量值[(0.4813±0.0314)g/cm^3]小于煅烧值及双能测量值,两两间的差别均具有统计学差别。DEXA所测量值[(0.4527±0.0360)g/cm^2]明显小于煅烧值及DEQCT和理论SEQCT_140kV法测量值,且与三者的差别均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DSCT双能骨密度测量方法优于临床应用的SEQCT骨密度测量方法及DEXA测量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密度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内单发磨玻璃样结节45例薄层螺旋CT扫描影像特点 被引量:7
3
作者 蒋宝国 李林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541-1543,共3页
目的评价薄层螺旋CT扫描在鉴别肺内磨玻璃样结节良、恶性的价值。方法应用薄层CT扫描(1 mm准值)随访诊断45个磨玻璃样结节(4~21 mm),薄层CT扫描表现为单纯磨玻璃样结节(结节中没有实性成分)的为16个,其中恶性为10个,良性6个。混合性结... 目的评价薄层螺旋CT扫描在鉴别肺内磨玻璃样结节良、恶性的价值。方法应用薄层CT扫描(1 mm准值)随访诊断45个磨玻璃样结节(4~21 mm),薄层CT扫描表现为单纯磨玻璃样结节(结节中没有实性成分)的为16个,其中恶性为10个,良性6个。混合性结节(结节中有部分实性成分)29个,其中恶性14个,良性15个。应用F isher确切概率法及2χ检验对比良恶性磨玻璃结节在形状、边缘以及内部特点上的不同,并计算各自的阳性预测值(PPV)。结果在单纯磨玻璃结节中,结节形状为圆形时恶性的可能性更大,在10个恶性单纯磨玻璃样结节中有7个为圆形结节(7/10,占70%),而6个良性磨玻璃样结节中只有1个(1/6,占17%)(P=0.02;PPV,85%)为圆形结节。在混合性磨玻璃样结节中,实性成分位于中心部分时恶性的可能性大,在14个恶性混合性结节中有6个(6/14,占41%),而在15个良性混合性结节中只有1个(占7%,P=0.004;PPV,87%)。结论磨玻璃样结节的某些薄层CT征象对于鉴别结节的良恶性具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筛查 计算机断层 薄层扫描 肺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辅助性试剂对肝脏射频消融增效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蒋宝国 徐克 何东风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1-23,共3页
目的:通过离体肝脏射频消融(RFA)实验,评价高渗盐水、冰醋酸以及冰醋酸和高渗盐水混合溶液(AAHS)对RFA的增效作用。方法:取厚度和大小近似的新鲜猪肝12块,每3块肝脏作为一组进行射频消融实验。A组:单纯RFA,B组:36%NaCl+RFA,C组:50%冰醋... 目的:通过离体肝脏射频消融(RFA)实验,评价高渗盐水、冰醋酸以及冰醋酸和高渗盐水混合溶液(AAHS)对RFA的增效作用。方法:取厚度和大小近似的新鲜猪肝12块,每3块肝脏作为一组进行射频消融实验。A组:单纯RFA,B组:36%NaCl+RFA,C组:50%冰醋酸+RFA,D组:50%冰醋酸+36%NaCl+RFA。每组猪肝上选取12个点,每个点注射1ml上述试剂后即进行射频消融。记录最低阻抗、消融持续时间并测量消融区的深径及横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组最低阻抗值最高,同其它组最低阻抗间具有显著差别;B、D组最低阻抗值明显低于A、C组;B、D组间的差别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各组射频消融持续的时间也存在差别,其中A组消融持续时间最短,B组持续时间最长。各组消融区最大面积的平均值中D组的面积值最大,A组消融最大切面的面积最小,B组的消融最大切面面积仅次于D组,两者具有显著差别,B组同其它组亦具有显著差别。结论:将射频消融同50%AAHS溶液注射联合比单纯射频消融能获得更大的射频毁损区,其对肝脏射频消融的增效作用大于单一溶液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病学 导管消融术 指示剂和试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渗盐水、冰醋酸及其混合物对肝脏射频消融增效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蒋宝国 徐克 何东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77-381,共5页
目的比较在体兔肝脏对高渗盐水、冰醋酸以及冰醋酸高渗盐水(AAHS)混合溶液对于增大射频消融(RFA)毁损区范围的效果,选择出最佳的消融增效剂。方法30只大耳白兔分为6组,每组5只,A组单纯RFA;B组注射36%NaCl+RFA;C组注射50%冰醋酸溶液+RFA;... 目的比较在体兔肝脏对高渗盐水、冰醋酸以及冰醋酸高渗盐水(AAHS)混合溶液对于增大射频消融(RFA)毁损区范围的效果,选择出最佳的消融增效剂。方法30只大耳白兔分为6组,每组5只,A组单纯RFA;B组注射36%NaCl+RFA;C组注射50%冰醋酸溶液+RFA;D组注射50%AAHS溶液+RFA;E组单纯注射50%冰醋酸溶液;F组单纯注射36%氯化钠溶液。将兔分期处死后取出肝脏、固定,并对上述各种溶液对RFA的增效作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同其他各组相比,A组最低阻抗值最大(P<0.05),B、D组同C组最低阻抗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与D组最低阻抗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97)。A组持续时间明显小于B、D组(P<0.05)。而B组与D组持续时间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B、D组在射频持续时间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D组较A组能产生更大的凝固坏死区(P<0.05)。其中,D组凝固坏死区最大切面面积最大,与其他各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与A、C、E组比较其消融最大切面面积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观察组兔术后1周CT扫描可见消融灶周边明显强化;术后3周CT扫描可见消融灶明显减小。观察组兔中共有6只发生了与手术相关的并发症(6/12;占50%):使用冰醋酸组的兔有4只(4/6)出现腹腔粘连和腹水,,而未使用冰醋酸组只有2例(2/6)。结论50%AAHS溶液注射同RFA联合比单纯RFA能获得更大的凝固坏死区范围,其对肝脏RFA的增效作用大于单一溶液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介入手术 实验研究 射频消融 实验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冰醋酸高渗盐水混合物作为肝脏射频消融增效剂的病理及CT改变的实验研究
6
作者 蒋宝国 徐克 何东风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90-392,I0001,I0002,共5页
目的评价冰醋酸高渗盐水(AAHS)作为射频消融增效剂的可行性。方法将21只大耳白兔分为急性期和观察期两组,观察其CT及病理学表现。结果大体病理表现:急性期表现为浅黄色凝固坏死周围绕以充血带;观察期为白色纤维薄膜所包绕。术后1周凝固... 目的评价冰醋酸高渗盐水(AAHS)作为射频消融增效剂的可行性。方法将21只大耳白兔分为急性期和观察期两组,观察其CT及病理学表现。结果大体病理表现:急性期表现为浅黄色凝固坏死周围绕以充血带;观察期为白色纤维薄膜所包绕。术后1周凝固性坏死区周围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并可见消融区血管内血栓形成;术后3周坏死区为纤维囊包绕。CT表现:术后1周消融灶周边明显强化,术后3周消融灶明显减小。观察组6例发生与手术相关的并发症。结论50%AAHS溶液作为射频消融增效剂虽然可产生相应的并发症,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并发症可缓解或消失,因此是安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醋酸 高渗盐水 病理学 射频消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民大棚肺动物模型影像表现的多排螺旋CT研究
7
作者 蒋宝国 邹杰 +2 位作者 陈艳霞 张丽娇 王笑哥 《中国医学工程》 2011年第5期16-18,22,共4页
目的应用多排螺旋CT观察大棚肺动物模型的影像表现。方法取26只成年健康豚鼠,随机分为实验组(20只)和对照组(6只)。实验组分为雾化吸入组(A1,10只)和鼻滴吸入组(B1,10只),A1组分为持续吸入14d的A11组(5只)及持续吸入90d的A12组(5只)。B... 目的应用多排螺旋CT观察大棚肺动物模型的影像表现。方法取26只成年健康豚鼠,随机分为实验组(20只)和对照组(6只)。实验组分为雾化吸入组(A1,10只)和鼻滴吸入组(B1,10只),A1组分为持续吸入14d的A11组(5只)及持续吸入90d的A12组(5只)。B1组分为持续鼻滴14d的B11组(5只)及持续鼻滴90d的B12组;对照组分为雾化吸入生理盐水组(A2,3只)及鼻滴吸入生理盐水组(B2,3只)。分别按不同的时间给予实验干预,然后按照不同的时间进行多排螺旋CT扫描,观察各组的CT表现。结果 A1组14天之前CT扫描肺部无异常表现,第14天后的不同时间出现肺部斑片状磨玻璃样影或结节影。在第90天扫描时,A11组可出现不同程度纤维索条影,A12组可出现磨玻璃样斑片影及小磨玻璃结节影同纤维索条影混合存在的征象。B1组于14天之内均出现肺部异常表现,可见两肺弥漫性磨玻璃样影、两肺多发大片状实变影或斑片及小结节样磨玻璃样影。第90天扫描时,B11组豚鼠均出现程度不等的纤维索条影,B12组可见磨玻璃样斑片影及结节影同纤维索条影混合存在的征象。对照(A2、B2)组各时间点行CT检查均显示双肺也清晰,未见斑片状或结节状影。结论农民肺动物模型的多排螺旋CT表现为,两肺弥漫性磨玻璃影或大片实变影或局部磨玻璃样影或弥漫或多发磨玻璃样结节影,慢性期出现不同程度的索条影,持续反复接触过敏原者可出现磨玻璃影与纤维索条影混合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肺 过敏性肺炎 动物模型 CT X-线计算机断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地区农民大棚肺的多排螺旋CT研究
8
作者 蒋宝国 邹杰 +1 位作者 陈艳霞 王笑哥 《中国医学工程》 2011年第4期7-9,12,共4页
目的应用多排螺旋CT评价农民大棚肺的各期表现。方法选取东北地区从事各种大棚工作出现症状并排除其他类似症状的呼吸系统疾病的农民,并根据发病的时间分成急性组、亚急性组及慢性组,分别进行CT检查,观察各组的CT表现。结果农民大棚肺... 目的应用多排螺旋CT评价农民大棚肺的各期表现。方法选取东北地区从事各种大棚工作出现症状并排除其他类似症状的呼吸系统疾病的农民,并根据发病的时间分成急性组、亚急性组及慢性组,分别进行CT检查,观察各组的CT表现。结果农民大棚肺急性期的表现主要为两肺下野分布为主的小斑片状磨玻璃样影,或两肺散在边缘欠清晰的小叶中心性结节。亚急性期的表现为两肺弥漫性分布的小叶中心性结节影,以中至下肺分布为主。可有局部密度减低及血管纹理稀疏,通常呈小叶性分布。慢性期的表现主要为纤维化和肺气肿。结论多排螺旋CT能够对大棚肺的各期表现进行评价,能够对大棚肺进行放射学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肺 过敏性肺炎 CT筛查 X-线计算机断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肺段型肺癌14例放射诊断报告
9
作者 蒋宝国 杨桂珍 《辽宁医学杂志》 2000年第5期271-271,共1页
关键词 早期肺段型肺癌 放射诊断 X线诊断 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VX2肝癌改良模型的建立及螺旋CT评价 被引量:24
10
作者 何东风 徐克 +3 位作者 张曦彤 蒋宝国 邵海波 郭敏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873-1876,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组织块注射法制作兔VX2肝癌模型,并与开腹组织块种植法进行比较。方法新西兰白兔24只,随机分成2组,12只/组,分别采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注射瘤组织块及开腹瘤组织块接种的方式种植于肝脏。肿瘤种植后14天,CT...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组织块注射法制作兔VX2肝癌模型,并与开腹组织块种植法进行比较。方法新西兰白兔24只,随机分成2组,12只/组,分别采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注射瘤组织块及开腹瘤组织块接种的方式种植于肝脏。肿瘤种植后14天,CT平扫及增强扫描与病理组织学结合评价肿瘤接种成功率及生长情况。结果肿瘤接种成功率两组均为91.7%。肿瘤最大直径穿刺组和开腹组分别为(1.04±0.12)cm和(1.09±0.14)cm,两种方法无统计学差异。肿瘤种植后发生感染率及肿瘤坏死率,开腹种植组(感染率:45.5%;坏死率:72.7%)明显高于经皮穿刺组(感染率:0;坏死率:27.3%),并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注射瘤组织块建立兔VX2肝癌模型具有方法简单、成功率高、动物损伤小、肿瘤坏死率低等特点,为肝癌临床治疗和相关基础研究提供成熟的大型实验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X2肿瘤 动物模型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CT灌注成像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李响 李松柏 +2 位作者 李春志 卑贵光 蒋宝国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57-159,163,共4页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评估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流动力学变化的价值。方法:实验组2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包括延迟发生脑梗塞3例)和7例对照组病人进行CT灌注成像,比较各脑叶CT灌注参数值的差异。结果:实验组中有10例病人在灌注图上发现肉眼...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评估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流动力学变化的价值。方法:实验组2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包括延迟发生脑梗塞3例)和7例对照组病人进行CT灌注成像,比较各脑叶CT灌注参数值的差异。结果:实验组中有10例病人在灌注图上发现肉眼可见的低灌注区,CT平扫未见低密度改变。在实验组中发生延迟脑梗塞组CBF值为21.35±3.42,不发生组为23.37±2.29,对照组为26.59±2.47,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延迟脑梗塞组TTS值为32.26±12.08,无延迟脑梗塞组为19.14±4.88,两者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其余灌注参数在各组之间未见显著性差异。结论:CT灌注成像能够反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的脑血流动力学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血管痉挛 颅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梗死非溶栓治疗出血性转化的MR分型与预后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4
12
作者 卑贵光 李松柏 +3 位作者 马虹 程志亮 蒋宝国 李响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533-536,共4页
目的:①建立脑梗死非溶栓治疗出血性转化(HT)的磁共振(MR)分型方法;②验证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421例MR弥散加权(DWI)检查有高信号病灶的非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病例,依据自定MR分型方法对其中的31例HT进行... 目的:①建立脑梗死非溶栓治疗出血性转化(HT)的磁共振(MR)分型方法;②验证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421例MR弥散加权(DWI)检查有高信号病灶的非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病例,依据自定MR分型方法对其中的31例HT进行分型,并与3个月后神经功能修订的Rankin量表(mRs)评分进行相关性研究,对伴或不伴有HT的脑梗死患者的预后相关性进行单因素分析,并进行χ2检验,两组间比较用t检验。结果:421个病例中,31例(7.4%)发生HT,其中Ⅰ级10人(2.34%),Ⅱ级4人(0.95%),Ⅲ级17人(4.0%)。3个月后神经功能mRs评分,165人(39.2%)出现神经功能减退(mRs 3~5)或死亡,其中35人(8.3%)死亡;发生HT的31人中,有21人(67.7%)出现神经功能减退或死亡。Ⅱ级、Ⅲ级与预后不良明显相关。结论:7.4%非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病例发生HT,脑干或小脑HT、大面积梗死HT与预后不良显著相关,急性脑梗死HT的MR分型与预后有良好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死 大脑中动脉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A联合全脑血流灌注成像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8
13
作者 李响 李春志 +3 位作者 李松柏 卑贵光 蒋宝国 徐克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85-388,共4页
目的:探讨CTA联合全脑灌注成像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SAH病人29例,通过双源CT全脑血流灌注(PBV)检查,重建CTA图像和PBV图像,在检出动脉瘤等同时,以灌注参数评估SAH后脑血管痉挛及其所致的脑缺血改变情况。结果:2... 目的:探讨CTA联合全脑灌注成像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SAH病人29例,通过双源CT全脑血流灌注(PBV)检查,重建CTA图像和PBV图像,在检出动脉瘤等同时,以灌注参数评估SAH后脑血管痉挛及其所致的脑缺血改变情况。结果:29例病人中检出27例的28个动脉瘤。额、颞、顶、枕叶及小脑PBV值SAH组分别为11.17±3.13;10.92±2.91;11.08±2.53;9.88±3.01;19.83±5.12,对照组分别为17.10±3.60;15.98±5.03;15.84±3.53;16.14±1.86;23.54±4.64,额、顶、枕叶差异显著(P<0.05);存活组与死亡组各脑叶PBV值均未见显著性差异;优势出血侧和非优势出血侧低灌注出现情况无显著性差异。结论:CTA联合全脑PBV灌注成像能够在诊断SAH出血原因的同时显示脑血管痉挛引起的脑组织缺血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后血浆中脑钠素浓度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赵雅琳 蒋宝国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68-170,共3页
目的研究血中脑钠素(BNP)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心肌缺血程度的关系。方法将198例顺序入选的急性心肌梗死行链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分为溶栓成功组(105例)和溶栓未成功组(93例),检测所有患者的血BNP水平及测... 目的研究血中脑钠素(BNP)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心肌缺血程度的关系。方法将198例顺序入选的急性心肌梗死行链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分为溶栓成功组(105例)和溶栓未成功组(93例),检测所有患者的血BNP水平及测定LVEF,比较溶栓成功组与溶栓未成功组LVEF>40%和LVEF≤40%的BNP水平。结果溶栓成功组BNP水平明显低于溶栓未成功组的BNP水平(725.4±169.8)ng/L(P<0.05),溶栓成功组和未成功组中LVEF>40%患者的BNP水平[(107.7±46.5)ng/L,(488.5±88.9)ng/L]明显低于LVEF≤40%患者的BNP水平[(515.5±121.2)ng/L,(856.7±129.5)ng/L,P<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中BNP水平与LVEF和心肌缺血程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利钠肽 血栓溶解疗法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棚肺动物模型多层螺旋CT与病理对照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艳霞 蒋宝国 +3 位作者 邹杰 张丽娇 王笑歌 高英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813-816,共4页
目的比较农民大棚肺动物模型的多层螺旋CT(MSCT)与病理表现。资料与方法将22只成年健康豚鼠随机分为实验组(16只)和对照组(6只)。实验组鼻滴吸入热吸水链霉菌抗原制剂,分为实验1组8只(持续鼻滴14d)及实验2组8只(持续鼻滴90d);对照组鼻... 目的比较农民大棚肺动物模型的多层螺旋CT(MSCT)与病理表现。资料与方法将22只成年健康豚鼠随机分为实验组(16只)和对照组(6只)。实验组鼻滴吸入热吸水链霉菌抗原制剂,分为实验1组8只(持续鼻滴14d)及实验2组8只(持续鼻滴90d);对照组鼻滴吸入生理盐水。各组按不同时间给予干预后行MSCT扫描和病理检查,观察各组的CT与病理表现。结果实验组15只于2周内肺部CT见弥漫性磨玻璃影、大片实变影或斑片及小结节样磨玻璃影。90d时,实验1组出现索条影,而实验2组表现为磨玻璃样斑片影、结节影及索条影混合存在。14d内实验组病理表现有弥漫性肺泡损伤、淋巴细胞浸润性间质炎症、非干酪样肉芽肿;随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肺泡间质纤维化,90d时表现为肺泡间质纤维化、间质性肺炎;第7天时实验1组1只豚鼠CT表现正常,病理表现为支气管周围炎。对照组各时间点肺野清晰,肺泡结构正常。结论农民大棚肺动物模型的影像学及病理演变与过敏性肺炎一致,病理改变早于CT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肺 肺泡炎 外源性变应性 肺纤维化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疾病模型 动物 豚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氧化二砷对兔肝VX2肿瘤抗血管生成的作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何东风 蒋宝国 +5 位作者 于友涛 曹智刚 姜惠杰 徐克 何文杰 刘瑞宝 《实用肿瘤学杂志》 CAS 2010年第5期404-407,共4页
目的 研究三氧化二砷(AS2O3)对兔肝VX2肿瘤血管生成的作用.方法 复制兔肝VX2肿瘤模型1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生理盐水)及实验组(AS2O3)各8只,连续3天耳缘静脉注射用药,应用免疫组化检测瘤组织中的微血管密度(MVD)及血管内皮生长... 目的 研究三氧化二砷(AS2O3)对兔肝VX2肿瘤血管生成的作用.方法 复制兔肝VX2肿瘤模型1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生理盐水)及实验组(AS2O3)各8只,连续3天耳缘静脉注射用药,应用免疫组化检测瘤组织中的微血管密度(MVD)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结果 实验组的MVD表达(P=0.021<0.05)及VEGF表达(P=0.012<0.05)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实验组MVD及VEGF表达(P=0.007)和对照组MVD及VEGF表达(P=0.048)均呈线性正相关.结论 AS2O3对兔肝VX2肿瘤血管生成具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氧化二砷 VX2肿瘤 血管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频消融后残余肿瘤模型的制作及病理观察
17
作者 何东风 徐克 +7 位作者 蒋宝国 王悦 邵海波 曹智刚 戴旭 郭敏 姜惠杰 刘瑞宝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753-1756,共4页
目的观察兔VX2射频消融后残余肿瘤模型不同时间段病理形态学变化。方法超声引导经皮穿刺48只新西兰白兔接种VX2肿瘤,并开腹射频消融制作残余肿瘤模型。将模型随机分成6组,每组8只,分别于射频消融术(RFA)之前、术后1天、3天、1周、2周及... 目的观察兔VX2射频消融后残余肿瘤模型不同时间段病理形态学变化。方法超声引导经皮穿刺48只新西兰白兔接种VX2肿瘤,并开腹射频消融制作残余肿瘤模型。将模型随机分成6组,每组8只,分别于射频消融术(RFA)之前、术后1天、3天、1周、2周及3周观察病理学变化。结果残余肿瘤组织射频消融术后MVD、VEGF及PCNA表达即明显减低,一直维持较低水平至射频消融后2周;RFA后2周至第3周,MVD、VEGF及PCNA表达再次增加。结论射频消融治疗后残余肿瘤短期内受到抑制,仍需要进一步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消融 模型 动物 残余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MRI诊断及鉴别诊断
18
作者 曹春鑫 蒋宝国 +1 位作者 杜旭焱 于亚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2001年第20期121-122,共2页
关键词 椎体变形 骨质疏松 MRI 鉴别诊断 混杂信号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治疗肺动脉瓣狭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9
作者 于连慧 高丽芳 +5 位作者 刘和平 孟繁超 付续杰 王玉库 薛国宏 蒋宝国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8年第7期533-535,共3页
目的观察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PBPV)治疗肺动脉瓣狭窄术前、术后肺动脉-右心室收缩压峰值压差的变化,以评估手术效果。方法2004-2007年吉林心脏病医院心内科诊治16例肺动脉瓣狭窄患者,年龄3~57岁。首先通过右室左侧位造影,根据肺动... 目的观察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PBPV)治疗肺动脉瓣狭窄术前、术后肺动脉-右心室收缩压峰值压差的变化,以评估手术效果。方法2004-2007年吉林心脏病医院心内科诊治16例肺动脉瓣狭窄患者,年龄3~57岁。首先通过右室左侧位造影,根据肺动脉瓣环直径选择扩张球囊;用右心导管测肺动脉-右心室收缩压峰值压差及心脏彩超多普勒测跨肺A瓣压差的方法分别测定扩张前、后压差变化;并于术后随访平均(23.2±12.4)个月,以心电图、超声心动、X线为随访指标。结果16例PBPV患者术后即刻肺动脉-右心室收缩压峰值压力阶差由术前的39~203mmHg降至2~95mmHg(P<0.01),术后心脏彩超多普勒测跨肺动脉瓣压差由术前的34~179mmHg降至4~48mmHg(P<0.05)。术后(23.2±12.4)月多普勒测跨肺动脉瓣压差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BPV可显著缩小压差,其治疗肺动脉瓣狭窄安全,疗效确切,创伤小,恢复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瓣狭窄 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静脉法介入治疗小儿动脉导管未闭临床观察
20
作者 于连慧 孟繁超 +4 位作者 刘和平 王玉库 刘光钰 薛国宏 蒋宝国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8年第4期264-265,共2页
动脉导管未闭(PDA)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占先天性心脏病的10%~15%。过去外科手术是PDA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近年来,介入治疗的水平日益提高,因其创伤小、风险低、成功率高等特点,现已被广泛应用于治疗PDA。传统的方法... 动脉导管未闭(PDA)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占先天性心脏病的10%~15%。过去外科手术是PDA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近年来,介入治疗的水平日益提高,因其创伤小、风险低、成功率高等特点,现已被广泛应用于治疗PDA。传统的方法为双通路法,因小儿动脉管径小,穿刺难,易引起血管内皮损伤、动静脉瘘及局部血肿。单静脉治疗小儿PDA开辟了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导管未闭 介入治疗 临床观察 小儿 静脉法 先天性心脏病 血管内皮损伤 PD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