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镜下OTSC吻合夹止血在急诊难治性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1
作者 徐鹏 于德洋 +2 位作者 郝建玲 董茹婷 王磊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4年第5期653-656,共4页
目的评估内镜吻合夹系统(OTSC)吻合夹止血对急诊难治性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ANVUGIB)患者的止血效果、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125例急诊难治性(ANVUGIB)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来自青岛市中心医院),依据止血夹的... 目的评估内镜吻合夹系统(OTSC)吻合夹止血对急诊难治性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ANVUGIB)患者的止血效果、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125例急诊难治性(ANVUGIB)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来自青岛市中心医院),依据止血夹的不同分为观察组66例和对照组59例,分别应用内镜下OTSC吻合夹、内镜下金属钛夹止血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术后恢复情况、止血效果、炎症状态以及短期随访结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有效止血率、即时止血率、转外科或介入手术治疗率、1周内再次出血率等止血效果指标均更优(均P<0.05),潜血转阴时间、住院时间、呕血消失时间等止血效果指标均更短(均P<0.05),以及治疗有效率、住院费用更高(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炎症指标均下降,且观察组患者的血清CRP、TNF-α、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个月随访,金属钛夹自行脱落6例,OTSC吻合夹均在原位,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两组均未出现消化道穿孔、消化道瘘等并发症。结论ANVUGIB患者应用内镜下OTSC吻合夹止血较内镜下金属钛夹止血的效果更佳,可快速康复,减少了外科手术率,提高止血效果,减轻炎症状态,安全可靠;但从经济费用层面来看,费用仍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 内镜治疗 金属钛夹止血术 内镜吻合夹系统止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LAPTM4B-35及DKK1联合低剂量超声造影在肝肿瘤良恶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
作者 徐鹏 于德洋 +2 位作者 董茹婷 王宁 王磊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3-57,共5页
目的探讨溶酶体相关4次跨膜蛋白B-35(LAPTM4B-35)、Dickkopf相关蛋白1(DKK1)在肝肿瘤血清中的表达以及联合低剂量超声造影在肝肿瘤良恶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022年8月青岛市中心医院急诊创伤外科进行治疗的160例肝... 目的探讨溶酶体相关4次跨膜蛋白B-35(LAPTM4B-35)、Dickkopf相关蛋白1(DKK1)在肝肿瘤血清中的表达以及联合低剂量超声造影在肝肿瘤良恶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022年8月青岛市中心医院急诊创伤外科进行治疗的160例肝肿瘤患者临床资料。根据病理学结果,将患者分为良性组(n=74)和恶性组(n=86)。比较两组血清LAPTM4B-35、DKK1水平及低剂量超声造影指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肝恶性肿瘤的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血清LAPTM4B-35、DKK1联合低剂量超声造影对肝恶性肿瘤的诊断效能。结果恶性组患者血清LAPTM4B-35、DKK1表达水平均高于良性组(P<0.05)。恶性组达峰时间低于良性组(P<0.05),峰值强度显著高于良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LAPTM4B-35、DKK1、达峰时间、峰值强度是发生肝恶性肿瘤的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血清LAPTM4B-35、DKK1、低剂量超声造影联合检测诊断肝恶性肿瘤的AUC为0.960,敏感性为89.53%,特异性为91.89%,优于其各自单独预测(Z两者联合-LAPTM4B-35=5.116、Z两者联合-DKK1=4.986、Z两者联合-达峰时间=4.657、Z两者联合-峰值强度=4.214,P<0.05)。结论肝肿瘤恶性患者血清LAPTM4B-35、DKK1表达水平显著升高,联合低剂量超声造影在肝恶性肿瘤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酶体相关4次跨膜蛋白B-35 Dickkopf相关蛋白1 低剂量超声造影 肝肿瘤 良恶性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HS和PFNA内固定术治疗股骨近端骨折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3
3
作者 徐鹏 董茹婷 袁琛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5年第26期105-107,共3页
目的比较DHS和PFNA内固定术治疗股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10月在医院进行治疗的股骨近端骨折患者98例,根据治疗方法的差异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9例,对照组进行动力髋螺钉(DHS)治疗,研究组进行股骨近端螺... 目的比较DHS和PFNA内固定术治疗股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10月在医院进行治疗的股骨近端骨折患者98例,根据治疗方法的差异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9例,对照组进行动力髋螺钉(DHS)治疗,研究组进行股骨近端螺内钉(PFNA)治疗。比较2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7%(P<0.05),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优良率为93.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6%(P<0.05),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PFNA内固定术方法治疗股骨近端骨折效果确切,能促进髋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值得临床加以推广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HS PFNA 股骨近端骨折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析急诊预检分诊模式应用于急诊患者就诊过程中的效果
4
作者 胡海英 董茹婷 +2 位作者 曹雪蕾 刘莲花 王宁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2期7-9,共3页
分诊工作措施是在医疗机构日常就诊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工作环节,而在急诊科日常就诊安排中运用急诊分诊措施是科学有效的选择,那么,本次研究就对将急诊预检分诊措施应用到急诊患者就诊过程中的相关情况(实施方法、应用价值等)进行分析... 分诊工作措施是在医疗机构日常就诊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工作环节,而在急诊科日常就诊安排中运用急诊分诊措施是科学有效的选择,那么,本次研究就对将急诊预检分诊措施应用到急诊患者就诊过程中的相关情况(实施方法、应用价值等)进行分析,为急诊科日常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有利依据。方法 研究资料均选取自本院急诊科(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期间)收集的病例资料共计200例,随后将全部患者分为两组: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纳入100例。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分诊干预,给研究组患者进行急诊预检分诊干预。通过对两组患者实施不同的分诊干预,进而评估不同分诊措施下的急诊工作效果。结果 干预后分别评估两组患者的分诊评估时间、就诊至实施救治时间、候诊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及家属满意度评分情况,结果显示研究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两组结果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在急诊日常工作中实施急诊预检分诊措施,能够大大提升患者的就诊质量与效率,进而达到理想的就诊效果,值得在急诊日常工作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诊 急诊预检分诊标准 效果 应用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