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结直肠癌患者DPD水平与5-FU血药浓度、疗效及毒性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董秋美 何友兼 +5 位作者 李苏 周中梅 张力 周志伟 夏忠军 李玉颜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83-487,共5页
背景与目的:以相同的FOLFOX6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疗效和不良反应却明显不同。二氢嘧啶脱氢酶(DPD)是影响5鄄FU化疗疗效及不良反应的主要因素之一。本研究主要探讨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DPD水平与标准FOLFOX6方案治疗后患者5鄄FU血药... 背景与目的:以相同的FOLFOX6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疗效和不良反应却明显不同。二氢嘧啶脱氢酶(DPD)是影响5鄄FU化疗疗效及不良反应的主要因素之一。本研究主要探讨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DPD水平与标准FOLFOX6方案治疗后患者5鄄FU血药浓度、不良反应及疗效的相关性。方法: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结直肠癌患者化疗前DPD水平,按标准的FOLFOX6方案给药后,检测5鄄FU稳态血药浓度(HPLC法),同时观察化疗不良反应和疗效。结果:DPD在72例结直肠癌患者中呈正态分布,从1.55~5.94不等;5鄄FU稳态血药浓度在结直肠癌患者之间具有较大的变异,从141.1μg/L到1741.9μg/L,不呈正态分布。DPD水平和5鄄FU血药浓度呈负相关(r=-0.460,P<0.01),5鄄FU血药浓度≤600μg/L时不良反应较小,>600μg/L时不良反应明显增加,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不同治疗反应组的平均血药浓度之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DPD水平和口腔粘膜炎、腹泻等具有相关性,DPD水平和疗效没有相关性(r=0.312,P=0.078)。结论:DPD水平和5鄄FU稳态血药浓度在结直肠癌患者之间具有较大的差异。DPD水平和5鄄FU血药浓度及毒性呈负相关,5鄄FU稳态血药浓度和不良反应以及治疗反应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5-氟尿嘧啶 二氢嘧啶脱氢酶 稳态血药浓度 高效液相色谱法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年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被引量:18
2
作者 董秋美 郑伟华 +1 位作者 黄赛花 何友兼 《广西医学》 CAS 2009年第5期621-623,共3页
目的分析青年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提高青年结直肠癌的诊治水平。方法收集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诊治的608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年龄<35岁为青年组(47例),36~60岁为中年组(264例),>61岁为老年组(297例),分析不同... 目的分析青年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提高青年结直肠癌的诊治水平。方法收集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诊治的608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年龄<35岁为青年组(47例),36~60岁为中年组(264例),>61岁为老年组(297例),分析不同年龄组患者其发病情况、性别、发病部位、组织学分级、大体类型、首发症状、分期、治疗、预后等临床病理特征的差异。结果与中、老年组比较,青年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为:首发症状典型,如以腹痛、便血、排便习惯改变、肠梗阻等;确诊时病理分期较晚,以Ⅲ、Ⅳ期为主;组织学分化程度以中分化腺癌和低分化腺癌为主;大体病理类型以菜花型、溃疡型为主;姑息手术所占的比例较高;预后较差,3年生存率低于中、老年组。结论年青结直肠癌患者确诊时分期较晚、组织学分化程度差,根治手术率低,预后差,临床应给予早期诊断和积极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直肠癌 青年人 临床特征 病理特征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结直肠癌与中青年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对比分析 被引量:28
3
作者 董秋美 郑伟华 何友兼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128-2130,共3页
目的对比分析老年结直肠癌和中青年结直肠癌的临床病理特征,以提高对老年结直肠癌的认识及诊治水平。方法收集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广东省人民医院收治的727例结直肠癌患者,根据患者的年龄分为3组:老年组:≥60岁;中年组:36岁~59岁;青... 目的对比分析老年结直肠癌和中青年结直肠癌的临床病理特征,以提高对老年结直肠癌的认识及诊治水平。方法收集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广东省人民医院收治的727例结直肠癌患者,根据患者的年龄分为3组:老年组:≥60岁;中年组:36岁~59岁;青年组:≤35岁。回顾性分析老年结直肠癌患者其发病情况同中、青年结直肠癌患者的差异。结果各年龄组患者的发病部位均以直肠、乙状结肠、升结肠多发。老年组和中年组结直肠癌的首发症状主要表现为便血和排便习惯改变,青年组患者首发症状以腹痛、便血为主。老年组患者高分化腺癌、中分化腺癌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中青年龄组患者。老年组和中年组患者行根治性手术的比例高于青年患者。老年组结直肠癌患者II,III期的比例明显高于中青年患者。老年患者确诊时合并心肺等疾病明显高于中、青年患者。结论老年结直肠癌患者确诊时并发症较多、根治手术率高,恶性度较低,临床应给予早期正确的诊断和积极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老年 临床病理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癌组织胸苷酸合成酶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4
作者 董秋美 何友兼 +1 位作者 郑伟华 侯景辉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907-909,919,共4页
目的:探讨了胸苷酸合成酶(TS)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2例结直肠癌组织中TS的表达,按TS表达水平将患者分为2组: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用Kaplan-Meier法分析TS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 目的:探讨了胸苷酸合成酶(TS)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2例结直肠癌组织中TS的表达,按TS表达水平将患者分为2组: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用Kaplan-Meier法分析TS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用多因素COX模型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在72例结直肠癌组织中TS表达从15%~95%不等,平均(49.79±25.05)%。TS的表达随Dukes分期的增加而增加,但无统计学意义(P=0.145)。早期(Dukes A^B)结直肠癌的预后明显优于晚期结直肠癌(Dukes C、D),P<0.0001。TS低表达者预后优于高表达患者。治疗前血清CEA、CA19-9水平正常者预后较好,CEA、CA19-9升高者预后较差。多因素分析显示Dukes分期、TS表达状况、CEA是影响预后的因素。结论:结直肠癌治疗前Dukes分期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TS的表达状况、CEA也是影响预后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胸苷酸合成酶 免疫组织化学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多态性对结直肠癌患者化疗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董秋美 黎莹 黄赛花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5-99,共5页
【目的】观察结直肠癌患者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C677T和A1298C多态性与化疗后无进展生存期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经病理学确诊的Ⅳ期结直肠腺癌患者共81例,接受标准的FOLFOX6方案或XELOX方案化疗,化疗前抽取患者外周血,采用... 【目的】观察结直肠癌患者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C677T和A1298C多态性与化疗后无进展生存期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经病理学确诊的Ⅳ期结直肠腺癌患者共81例,接受标准的FOLFOX6方案或XELOX方案化疗,化疗前抽取患者外周血,采用DNA测序的方法检测MTHFR基因C677T和A1298C多态性,比较不同基因型化疗后的无进展生存时间,并分析各种因素和预后的相关性。【结果】81例结直肠癌患者中,MTHFR677 CC、CT、TT基因型分别为:54.3%、41.9%、3.7%;CC型和CT/TT型中位PFS分别为11.4月和13.8月,P=0.046。MTHFR1298 AA、AC、CC基因型分别为:62.9%、34.5%、2.5%,AA型和AC/CC型化疗中位无进展生存分别为13.2月和11.7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7。其他因素如性别、年龄、肿瘤部位等同PFS无相关性。【结论】CT/TT基因型患者PFS优于CC型。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可作为预测结直肠癌患者化疗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 结直肠癌 预后 无进展生存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清酸磷酸核糖转移酶和结直肠癌化疗毒性的相关性 被引量:3
6
作者 董秋美 黄赛花 +1 位作者 黎莹 刘建化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179-1181,1200,共4页
目的研究结直肠癌患者乳清酸磷酸核糖转移酶(OPRT)的表达及其同化疗毒性的相关性。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58例结直肠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OPRT的表达,同时观察患者接受FOLFOX6方案化疗的毒性,分析二者的相关性。... 目的研究结直肠癌患者乳清酸磷酸核糖转移酶(OPRT)的表达及其同化疗毒性的相关性。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58例结直肠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OPRT的表达,同时观察患者接受FOLFOX6方案化疗的毒性,分析二者的相关性。结果结直肠癌组织OPRT的表达高于相应正常肠粘膜组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1)。结直肠癌组织OPRT的表达状况和化疗反应无明显相关性(P>0.05)。正常组织OPRT水平和腹泻的发生呈正相关,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结论结直肠癌组织OPRT的表达和结直肠患者的化疗毒性无相关;而癌旁正常组织OPRT的表达可以预测5-FU相关毒性的发生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乳清酸磷酸核糖转移酶 5-FU FOLFOX6 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性和结直肠癌对FOLFOX6方案化疗反应的相关性 被引量:2
7
作者 董秋美 黎莹 +1 位作者 黄赛花 林广平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40-744,共5页
【目的】分析结直肠癌患者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与FOLFOX6方案化疗疗效和毒性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经病理学确诊的III-IV期结直肠腺癌患者92例。所有患者均接受FOLFOX6方案化疗,化疗前抽取患者外周血,提取DNA,... 【目的】分析结直肠癌患者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与FOLFOX6方案化疗疗效和毒性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经病理学确诊的III-IV期结直肠腺癌患者92例。所有患者均接受FOLFOX6方案化疗,化疗前抽取患者外周血,提取DNA,采用DNA测序的方法检测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并分析其与化疗方案疗效及毒性的相关性。【结果】92例结直肠癌患者中,MTHFR C677T CC、CT、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55.4%、40.2%、4.3%。携带T基因型的患者疾病控制率高于CC型患者(P=0.054)。在血液毒性中,C/C基因型患者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较C/T、T/T基因型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其他血液学毒性及非血液学毒性的发生率同MTHFRC677T多态性无相关性。【结论】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可作为结直肠癌患者化疗的疾病控制率和粒细胞减少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 结直肠癌 FOLFOX6 疾病控制率 毒性 粒细胞减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例血管滤泡性淋巴结增生症临床分析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5
8
作者 董秋美 何友兼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1-104,共4页
背景与目的:血管滤泡性淋巴结增生症是一种少见的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本研究对血管滤泡性淋巴结增生症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人民医院从1989年10月至2006年12月诊治的12例血管滤... 背景与目的:血管滤泡性淋巴结增生症是一种少见的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本研究对血管滤泡性淋巴结增生症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人民医院从1989年10月至2006年12月诊治的12例血管滤泡性淋巴结增生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经病理确诊。结果:单中心型9例,以局限性淋巴结肿大为主要表现;多中心型3例,以全身多发淋巴结肿大为主要表现并伴有全身症状。单中心型9例均行手术切除肿大淋巴结,多中心型3例其中2例予类CHOP方案化疗,1例未行抗肿瘤治疗。单中心型9例行手术切除后中位随访时间30个月,8例生存,1例失访。多中心型3例,其中2例化疗后达部分缓解(partialresponse,PR),1例未行抗肿瘤治疗,21个月后死于多脏器衰竭。结论:单中心型血管滤泡性淋巴结增生症手术切除即可治愈,预后良好;多中心型血管滤泡性淋巴结增生症需行积极的全身化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滤泡性淋巴结增生症 临床特点 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A1298C多态性与结直肠癌患者化疗敏感性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董秋美 黎莹 黄赛花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6年第9期978-981,共4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患者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ethylenetetrahydrofolate reductase,MTHFR)基因A1298C多态性与化疗有效率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经病理学确诊的Ⅳ期CRC患者75例,接受标准的FOLFOX6或XELOX方案...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患者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ethylenetetrahydrofolate reductase,MTHFR)基因A1298C多态性与化疗有效率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经病理学确诊的Ⅳ期CRC患者75例,接受标准的FOLFOX6或XELOX方案化疗,化疗前抽取患者外周血,采用DNA测序法检测MTHFR基因A1298C多态性,观察不同基因型化疗有效率和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分析二者的相关性。结果 75例CRC者中,MTHFR1298 AA、AC、CC基因型频率分别为61.3%、34.7%、4.0%,化疗有效率分别为39.1%、30.8%、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A型和AC/CC型化疗中位PFS分别为13.3个月、11.4个月,差异具有微弱的边际统计学意义(P=0.068)。结论 MTHFR A1298C基因多态性和患者化疗后有效率无关。MTHFR 1298携带AA基因型的患者化疗后PFS略优于携带C基因型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 结直肠癌 有效率 无进展生存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9年胃肠恶性肿瘤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0
作者 董秋美 马冬 《循证医学》 2020年第1期32-34,42,共4页
2019年胃肠恶性肿瘤进展较多,综述如下。胃癌D2根治术后S-1 vs.S-1+奥沙利铂(SOX)方案辅助化疗可达到和术后辅助放化疗同样的疗效。多西他赛+奥沙利铂+S-1(DOS)方案和SOX方案的新辅助治疗可为局部晚期胃癌带来无疾病进展生存期(progress... 2019年胃肠恶性肿瘤进展较多,综述如下。胃癌D2根治术后S-1 vs.S-1+奥沙利铂(SOX)方案辅助化疗可达到和术后辅助放化疗同样的疗效。多西他赛+奥沙利铂+S-1(DOS)方案和SOX方案的新辅助治疗可为局部晚期胃癌带来无疾病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的获益。晚期胃癌的一线免疫治疗,Ⅰ期和Ⅱ期研究数据令人兴奋;Ⅲ期研究结果则喜忧参半。晚期胃癌一线化疗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可选方案及老年体弱患者减量化疗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结直肠癌 研究进展 临床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结直肠癌二氢嘧啶脱氢酶的意义 被引量:1
11
作者 董秋美 黎莹 黄赛花 《广西医学》 CAS 2013年第3期278-281,共4页
目的研究结直肠癌患者二氢嘧啶脱氢酶(DPD)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结直肠癌患者42例,于FOLFOX6方案化疗前,取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DPD的表达,观察其与毒性和预后的关系。结果癌旁正常组织DPD... 目的研究结直肠癌患者二氢嘧啶脱氢酶(DPD)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结直肠癌患者42例,于FOLFOX6方案化疗前,取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DPD的表达,观察其与毒性和预后的关系。结果癌旁正常组织DPD的表达高于相应癌组织(P<0.01)。结直肠癌组织DPD的表达状况和各种化疗反应无明显相关性(P>0.05)。正常组织DPD水平和口腔黏膜炎、腹泻的发生呈负相关(P<0.05)。Ⅲ期结直肠癌DPD高表达组和DPD低表达组患者的平均和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分别为28.3个月、27个月和38.6个月、36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直肠癌组织DPD的表达可以预测Ⅲ期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而癌旁正常组织DPD的表达可以预测5-FU相关毒性的发生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FOLFOX6方案 化疗 5-氟尿嘧啶 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二氢嘧啶脱氢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0年胃肠恶性肿瘤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董秋美 马冬 《循证医学》 2021年第1期33-36,共4页
2020年在胃癌治疗方面,多个研究显示了胃癌围手术期治疗的价值,胃癌免疫尤其一线治疗取得重大进展,抗体偶联药物在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阳性晚期胃食管腺癌初见曙光。在结直肠癌方面,研... 2020年在胃癌治疗方面,多个研究显示了胃癌围手术期治疗的价值,胃癌免疫尤其一线治疗取得重大进展,抗体偶联药物在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阳性晚期胃食管腺癌初见曙光。在结直肠癌方面,研究最终仍支持3个月的CAPOX(卡培他滨、奥沙利铂)方案辅助化疗适用于大多数Ⅲ期结肠癌患者;微卫星高度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high,MSI-H)/错配修复缺陷(deficient mismatch repair,dMMR)型结直肠癌一线免疫治疗获突破性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结直肠癌 研究进展 临床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8年胃肠恶性肿瘤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3
作者 董秋美 马冬 《循证医学》 2019年第1期23-25,43,共4页
胃癌和结直肠癌是消化系统重要的两大恶性肿瘤,现将2018年胃肠恶性肿瘤相关进展综述如下。胃癌辅助治疗领域,多西紫杉醇联合S.1成为Ⅲ期胃癌辅助治疗可选方案;围手术期治疗方面,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XELOX)方案成为局部晚期胃癌围手术... 胃癌和结直肠癌是消化系统重要的两大恶性肿瘤,现将2018年胃肠恶性肿瘤相关进展综述如下。胃癌辅助治疗领域,多西紫杉醇联合S.1成为Ⅲ期胃癌辅助治疗可选方案;围手术期治疗方面,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XELOX)方案成为局部晚期胃癌围手术期治疗的新选择;增加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SOX)方案新辅助化疗周期数将为患者带来获益;雷莫卢单抗在胃癌晚期一线治疗中未见生存获益;Nivolumab(Nivo)和TAS102分别在胃癌的三线治疗中获得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结直肠癌 研究进展 临床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滤泡性淋巴结增生症的诊断和综合治疗 被引量:1
14
作者 董秋美 马冬 《循证医学》 CSCD 2008年第5期317-320,共4页
疾病的正确诊断和合理治疗是患者和医务工作者共同的心愿。在广东省人民医院肿瘤中心,吴一龙教授指导临床医生应用循证医学理论进行肿瘤的多学科综合治疗,开展临床病例讨论。讨论会上各学科共同围绕一个病例或一个病种进行会诊,临床、... 疾病的正确诊断和合理治疗是患者和医务工作者共同的心愿。在广东省人民医院肿瘤中心,吴一龙教授指导临床医生应用循证医学理论进行肿瘤的多学科综合治疗,开展临床病例讨论。讨论会上各学科共同围绕一个病例或一个病种进行会诊,临床、病理、B超、放射影像等资料齐全,除相关科室提前准备的中心性发言外,到会人员各抒己见,气氛热烈。参会人员受益匪浅,提高了对疑难病例的诊治水平。为了将他们的诊治经验传播出去,让更多的临床医生获益,我刊开辟"循证病例讨论"栏目,希望广大医务工作者关注此栏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滤泡性淋巴结增生症 循证医学 病例讨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检测结直肠癌患者二氢嘧啶脱氢酶的意义
15
作者 董秋美 郑伟华 +2 位作者 张鹏 何友兼 沙丹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309-1311,共3页
目的通过检测结直肠癌组织及其周围正常肠黏膜组织二氢嘧啶脱氢酶(DPD)的表达,同时观察患者接受5-FU化疗引起的毒性,探索预测化疗毒性的方法,为临床进行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用RT-PCR法检测36例结直肠癌患者肠癌组织及周围正常肠黏... 目的通过检测结直肠癌组织及其周围正常肠黏膜组织二氢嘧啶脱氢酶(DPD)的表达,同时观察患者接受5-FU化疗引起的毒性,探索预测化疗毒性的方法,为临床进行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用RT-PCR法检测36例结直肠癌患者肠癌组织及周围正常肠黏膜组织DPD的表达,并分析DPD的表达和化疗后毒性的相关性。结果DPD在肠癌组织的表达和毒性无相关性,DPD在正常肠黏膜的表达状况与口炎、腹泻的发生率呈负相关(P<0.05)。结论通过检测正常肠黏膜DPD的表达可以预测患者化疗后口炎、腹泻的发生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5-氟尿嘧啶 毒性 二氢嘧啶脱氢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癌组织二氢嘧啶脱氢酶的表达及意义
16
作者 董秋美 何友兼 +1 位作者 郑伟华 候景辉 《肿瘤学杂志》 CAS 2007年第5期400-402,共3页
[目的]探讨二氢嘧啶脱氢酶(DPD)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2例结直肠癌组织中DPD的表达,分析DPD表达与临床分期、病理特征、预后的相关性。用Kaplan-Meier法分析生存情况。用多... [目的]探讨二氢嘧啶脱氢酶(DPD)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2例结直肠癌组织中DPD的表达,分析DPD表达与临床分期、病理特征、预后的相关性。用Kaplan-Meier法分析生存情况。用多因素Cox模型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在72例结直肠癌组织中DPD表达从10%~85%不等,平均28.73%±23.57%。DPD的表达随Dukes’分期的增加而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7)。早期(Dukes’A~Dukes’B期)结直肠癌的预后明显优于晚期结直肠癌(Dukes’C~Dukes’D期,P<0.0001)。结直肠癌组织DPD高表达者预后稍优于低表达者,但无统计学差异(P=0.1419)。[结论]结直肠癌治疗前Dukes’分期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DPD的表达状况和预后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二氢嘧啶脱氢酶 免疫组化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拉帕利用于gBRCA基因突变转移性胰腺癌的维持治疗
17
作者 董秋美 马冬 徐飞 《循证医学》 2019年第5期261-263,共3页
1文献来源Golan T,Hammel P,Reni M,et al.Maintenance Olaparib for germline BRCA mutated metastatic pancreatic cancer[J].N Engl J Med,2019,381(4):317-327.2证据水平1b。3背景一小部分转移性胰腺癌患者具有胚系BRCA1或BRCA2的... 1文献来源Golan T,Hammel P,Reni M,et al.Maintenance Olaparib for germline BRCA mutated metastatic pancreatic cancer[J].N Engl J Med,2019,381(4):317-327.2证据水平1b。3背景一小部分转移性胰腺癌患者具有胚系BRCA1或BRCA2的基因突变。多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poly adenosine diphosphate ribose polymerase,PARP)抑制剂奥拉帕利对于该人群具有抗肿瘤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移性胰腺癌 胚系BRCA基因突变 奥拉帕利 维持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患者外周血DPD活性、5-FU血药浓度与毒性反应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8
18
作者 彭柔君 董秋美 +6 位作者 史艳侠 曹烨 周中梅 袁中玉 李苏 廖海 姜文奇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039-1043,共5页
背景与目的:以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持续静脉滴注为基础的方案治疗胃癌患者,其毒性反应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有很大的个体差异。二氢嘧啶脱氢酶(dihydropyrimidinedehydrogenase,DPD)是5-FU在人体内代谢的关键性限速酶,与5-FU化疗... 背景与目的:以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持续静脉滴注为基础的方案治疗胃癌患者,其毒性反应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有很大的个体差异。二氢嘧啶脱氢酶(dihydropyrimidinedehydrogenase,DPD)是5-FU在人体内代谢的关键性限速酶,与5-FU化疗时的毒性反应有密切关系。本研究通过检测胃癌患者化疗前体内的DPD活性和化疗后5-FU稳态血药浓度,分析DPD活性、5-FU稳态血药浓度与毒性反应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入组患者均接受相同方案化疗(紫杉醇75mg/m2静脉滴注3h,醛氢叶酸200mg/m静脉滴注2h,5-FU375mg/m2静脉推注,5-FU2.5g/m2持续静脉滴注46h。每2周重复一次,每2次为一个疗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检测化疗前DPD活性,并用HPLC法检测化疗后5-FU稳态血药浓度,观察患者化疗后的毒性反应。结果:DPD活性在36例胃癌患者血中呈正态分布,即1.56~6.01不等;并且DPD活性与患者性别、年龄、PS无关。5-FU稳态血药浓度在不同个体中差异较大,即179.2~1589.6μg/L不等,其浓度经对数转换后呈正态分布。DPD活性与5-FU稳态血药浓度呈负相关(r=-0.376,P=0.024)。DPD活性和腹泻、口腔粘膜炎、严重骨髓抑制发生率呈负相关,而5-FU稳态血药浓度与腹泻、Ⅲ/Ⅳ度骨髓抑制呈正相关。结论:化疗前DPD活性和化疗后5-FU稳态血药浓度在胃癌患者血中存在较大差异,对其检测能够预测毒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化学疗法 氟尿嘧啶 二氢嘧啶脱氢酶 毒性反应 血药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肠癌全身辅助化疗的进展 被引量:13
19
作者 何友兼 董秋美 李宇红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546-1549,共4页
Ⅲ期结肠癌的术后辅助化疗具有明显的生存效益,主要采用以5-FU为基础的全身化疗方案,包括5-FU/Lev、Mayo(FU/LV)方案、持续小剂量灌注(PVI)5-FU、口服氟尿嘧啶类抗癌药(UFT、Xeloda)等;5-FU合用草酸铂可以进一步提高疗效,与依立替康合... Ⅲ期结肠癌的术后辅助化疗具有明显的生存效益,主要采用以5-FU为基础的全身化疗方案,包括5-FU/Lev、Mayo(FU/LV)方案、持续小剂量灌注(PVI)5-FU、口服氟尿嘧啶类抗癌药(UFT、Xeloda)等;5-FU合用草酸铂可以进一步提高疗效,与依立替康合用的疗效有待于进一步研究。Ⅱ期结肠癌术后辅助化疗的生存效益目前尚有争议,对高危Ⅱ期肠癌患者也应考虑行术后辅助化疗。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结肠癌术后辅助化疗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外科手术 辅助化疗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Ⅲ期非小细胞肺癌LRP、p53蛋白表达与新辅助化疗疗效及预后的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吴海鹰 谢勉 +1 位作者 侯景辉 董秋美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09-612,共4页
目的了解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LRP、p53的表达与含铂新辅助化疗方案的疗效以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免疫组化方法研究43例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前后肺癌标本LRP、p53的表达,并分析上述指标的表达与新辅助化疗疗效以及生存期的... 目的了解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LRP、p53的表达与含铂新辅助化疗方案的疗效以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免疫组化方法研究43例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前后肺癌标本LRP、p53的表达,并分析上述指标的表达与新辅助化疗疗效以及生存期的关系。结果在化疗前后的成对标本中,化疗前肺癌标本LRP、p53的表达明显低于化疗后;化疗前LRP表达与化疗有效率呈负相关(LRP阳性组化疗有效率40%,LRP阴性组73.91%.P=0.033);化疗前p53表达与化疗有效率正相关(p53阳性组化疗有效率76.19%,p53阴性组40.91%.P=0.031)。中位生存期化疗前LRP阴性组和阳性组分别为17个月和16个月,p53化疗前阴性组和阳性组分别为18个月和15个月。Cox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化疗前p53表达(P=0.029)以及淋巴结转移(P=0.014)是生存期的预后因素。结论检测Ⅲ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前LRP和p53表达有助预测含铂方案新辅助化疗的疗效。化疗前p53超表达以及淋巴结转移提示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新辅助化疗 多药抗药相关蛋白质类 预后 蛋白质P5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