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壤质地对单膜孔肥液入渗水分及氮素运移的影响 被引量:17
1
作者 董玉云 费良军 任建民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0-34,共5页
为了探求特定条件下的水肥运移规律,该文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土壤质地对单膜孔肥液入渗水分运移及NO3--N分布的影响。研究表明,不同土壤质地的单膜孔肥液入渗累积入渗量均符合Kostiakov入渗模型;水平湿润距离和垂直湿润距离随时间的变... 为了探求特定条件下的水肥运移规律,该文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土壤质地对单膜孔肥液入渗水分运移及NO3--N分布的影响。研究表明,不同土壤质地的单膜孔肥液入渗累积入渗量均符合Kostiakov入渗模型;水平湿润距离和垂直湿润距离随时间的变化均符合幂函数方程;质地对土壤含水率的分布和再分布的影响均较大;供水结束时,不同土壤质地的NO-3-N含量在湿润土体表层10cm范围内的高含水率段分布均比较均匀,且NO3--N含量相差较小;NO3--N本底值对湿润体表层10cm范围内NO-3-N含量分布和再分布的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地 膜孔灌 渗透 肥液 水分运移 NO3--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肥液浓度对单膜孔入渗NO_3^--N运移特性影响的室内试验研究 被引量:25
2
作者 董玉云 费良军 穆红文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04-206,共3页
该文通过室内入渗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的单膜孔肥液入渗NO3--N的分布特性。研究表明:不同浓度的膜孔肥液入渗土壤NO3--N浓度的湿润锋运移距离与土壤水分运动的湿润锋一致;肥液浓度越大,相同入渗时间的NO3--N浓度锋运移距离越大,土壤剖面... 该文通过室内入渗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的单膜孔肥液入渗NO3--N的分布特性。研究表明:不同浓度的膜孔肥液入渗土壤NO3--N浓度的湿润锋运移距离与土壤水分运动的湿润锋一致;肥液浓度越大,相同入渗时间的NO3--N浓度锋运移距离越大,土壤剖面NO3--N浓度最大值越大,相同深度处土壤NO3--N浓度也越大。肥液入渗土壤NO3--N浓度分布特征与湿润体深度符合分段函数模型。供水入渗过程中,NO3--N浓度锋运移距离和浓度最大值均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再分布过程中,NO3--N浓度锋运移距离继续增大,而NO3--N浓度最大值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孔灌 点源入渗 肥液浓度 NO3^--N浓度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畸变产物耳声发射临床应用价值的探讨 被引量:22
3
作者 董玉云 刘辉 +1 位作者 刘博 宋本波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3期118-121,共4页
研究了73例(139耳)纯音听阈正常耳及各种感音神经性聋耳的DPOAE,发现DPOAE对耳蜗功能异常的改变早于纯音测听,并可精确地反映耳蜗毛细胞在相关频率上的功能状态;DPOAE幅值及引出率随纯音听阈的提高而下降,当... 研究了73例(139耳)纯音听阈正常耳及各种感音神经性聋耳的DPOAE,发现DPOAE对耳蜗功能异常的改变早于纯音测听,并可精确地反映耳蜗毛细胞在相关频率上的功能状态;DPOAE幅值及引出率随纯音听阈的提高而下降,当纯音听阈>50dB(HL)时,DPOAE幅值明显降低或缺失;蜗后病变耳DPOAE正常,当蜗后病变累及耳蜗时,DPOAE幅值可异常,其异常程度与纯音听阈不平行。认为DPOAE有广泛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畸变产物 耳声发射 听力测验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孔灌夏玉米耗水特性和水分生产效率试验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董玉云 王宝成 +2 位作者 贾丽华 穆红文 费良军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11,66,共6页
通过测坑试验,研究了膜孔灌灌水频率和灌水量对夏玉米耗水量、产量和水分生产效率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拔节期和抽穗期是玉米需水的关键阶段;相同灌水频率时,耗水量随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大,相同灌水量时,耗水强度随灌水频率的增加... 通过测坑试验,研究了膜孔灌灌水频率和灌水量对夏玉米耗水量、产量和水分生产效率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拔节期和抽穗期是玉米需水的关键阶段;相同灌水频率时,耗水量随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大,相同灌水量时,耗水强度随灌水频率的增加而增大;玉米产量与玉米生育期总耗水量之间呈良好的抛物线关系;膜孔灌夏玉米产量和水分生产效率较佳的需水量是2546~3410 m3·hm-2;灌水条件相同时,玉米膜孔灌比常规畦灌的耗水量减少6.2%,水分生产效率提高23.3%,增产15.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孔灌 夏玉米 耗水特性 水分生产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孔单点源肥液入渗运移特性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董玉云 费良军 穆红文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0-73,共4页
通过单膜孔点源室内入渗试验,研究了膜孔肥液入渗的分布特性与运移规律。研究表明,膜孔肥液入渗湿润体土壤含水率比清水的大;分析了肥液入渗累积入渗量比清水入渗增加的机理;供水入渗过程中,浓度锋运移距离和浓度最大值均随时间的延长... 通过单膜孔点源室内入渗试验,研究了膜孔肥液入渗的分布特性与运移规律。研究表明,膜孔肥液入渗湿润体土壤含水率比清水的大;分析了肥液入渗累积入渗量比清水入渗增加的机理;供水入渗过程中,浓度锋运移距离和浓度最大值均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再分布过程中,浓度锋运移距离继续增大,而浓度最大值逐渐减小;膜孔肥液入渗土壤浓度与土壤含水量的关系在不同时间均近似于“S”型曲线。该研究成果为进一步进行膜孔灌溉技术研究奠定了科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孔灌 肥液入渗 运移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孔灌充分供水点源入渗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6
作者 董玉云 费良军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200-203,209,共5页
膜孔入渗为充分供水条件下的空间三维入渗,可分为三种类型:膜孔自由入渗、膜孔单向交汇入渗和膜孔多向交汇入渗。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述了膜孔点源入渗影响因素、入渗模型特性、水分分布特征、湿润体浸润形状、湿润锋运移的规律... 膜孔入渗为充分供水条件下的空间三维入渗,可分为三种类型:膜孔自由入渗、膜孔单向交汇入渗和膜孔多向交汇入渗。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述了膜孔点源入渗影响因素、入渗模型特性、水分分布特征、湿润体浸润形状、湿润锋运移的规律、数学模型等,提出了膜孔灌今后应研究的主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孔灌 点源入渗 单向 多向 交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孔肥液单向交汇入渗特性及数学模型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董玉云 费良军 穆红文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81-84,共4页
通过室内入渗试验,分析了膜孔肥液单向交汇的入渗特性。在此基础上,根据已知试验资料,提出了Kostiakov模型、分段函数模型、减渗量模型和增渗率模型等4个膜孔肥液单向交汇入渗模型。Kostiakov模型建立的条件是膜孔肥液单向交汇入渗参数... 通过室内入渗试验,分析了膜孔肥液单向交汇的入渗特性。在此基础上,根据已知试验资料,提出了Kostiakov模型、分段函数模型、减渗量模型和增渗率模型等4个膜孔肥液单向交汇入渗模型。Kostiakov模型建立的条件是膜孔肥液单向交汇入渗参数均为已知;分段函数模型建立的条件是膜孔肥液自由入渗和单向交汇入渗参数均为已知;减渗量模型建立的条件是膜孔肥液单向交汇入渗相对于膜孔肥液自由入渗的减渗量参数和膜孔肥液自由入渗参数已知;增渗率模型建立的条件是膜孔肥液单向交汇入渗相对膜孔清水单向交汇入渗增渗率和清水单向交汇入渗参数已知。模型验证表明,所提出的4个模型均为描述膜孔肥液单向交汇入渗的有效模型,其中分段函数模型的计算精度相对最高,Kostiakov模型、减渗量模型和增渗率模型稍次之。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不同的已知资料情况加以选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孔灌 肥液入渗 单向交汇 入渗特性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肥液浓度对膜孔入渗水分运移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董玉云 费良军 程东娟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95-99,106,共6页
通过清水与不同肥液浓度的膜孔单点源室内入渗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的肥液膜孔入渗量、湿润锋运移距离及土壤含水量分布。揭示了土壤膜孔入渗量和湿润锋运移距离随肥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大的规律;建立了不同肥液浓度膜孔入渗量和湿润锋运移... 通过清水与不同肥液浓度的膜孔单点源室内入渗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的肥液膜孔入渗量、湿润锋运移距离及土壤含水量分布。揭示了土壤膜孔入渗量和湿润锋运移距离随肥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大的规律;建立了不同肥液浓度膜孔入渗量和湿润锋运移经验模型;提出了由清水入渗参数、湿润锋运移参数和肥液浓度分别推求膜孔入渗量和湿润锋运移距离的理论模型,经实测资料验证表明,模型精度较高;随肥液浓度的增大,湿润锋运移距离越大,相同深度处的土壤含水量也增大。研究成果为进一步进行膜孔灌溉技术研究奠定了科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孔灌 点源入渗 肥液浓度 水分运移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肥液浓度对膜孔单向交汇入渗水分运移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董玉云 费良军 任建民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3-88,共6页
通过清水与不同肥液浓度的膜孔单向交汇室内入渗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的膜孔肥液单向交汇入渗量、湿润锋运移距离及土壤含水量分布。提出了土壤入渗量和湿润锋运移距离随肥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大的规律;建立了不同肥液浓度膜孔入渗量和湿润... 通过清水与不同肥液浓度的膜孔单向交汇室内入渗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的膜孔肥液单向交汇入渗量、湿润锋运移距离及土壤含水量分布。提出了土壤入渗量和湿润锋运移距离随肥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大的规律;建立了不同肥液浓度膜孔入渗量和湿润锋运移距离经验模型。经实测资料验证,模型精度较高;肥液浓度越大,相同时间的湿润锋运移距离越大,相同深度处的土壤含水量也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孔灌 单向交汇入渗 肥液浓度 水分运移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肥液浓度对膜孔单向交汇入渗NO3^--N运移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董玉云 费良军 +1 位作者 穆红文 任建民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8-42,64,共6页
通过室内入渗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的膜孔肥液单向交汇入渗NO3--N的分布特性。研究表明,不同肥液浓度的膜孔入渗湿润体膜孔中心和交汇界面中心垂向土壤NO3--N的浓度锋运移距离与土壤水分运动的湿润锋一致;肥液浓度越大,相同入渗时间的NO3... 通过室内入渗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的膜孔肥液单向交汇入渗NO3--N的分布特性。研究表明,不同肥液浓度的膜孔入渗湿润体膜孔中心和交汇界面中心垂向土壤NO3--N的浓度锋运移距离与土壤水分运动的湿润锋一致;肥液浓度越大,相同入渗时间的NO3--N浓度锋运移距离越大,土壤NO3--N浓度最大值越大,相同深度处土壤NO3--N浓度也越大。建立了肥液交汇入渗湿润体膜孔中心和交汇界面中心垂向土壤NO3--N浓度分布特征与湿润体深度之间的分段函数模型,经实测资料验证表明,该模型精度较高。入渗供水过程中,NO3--N浓度锋运移距离和浓度最大值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再分布过程中,NO3--N浓度前锋运移距离随时间延长而增大,而NO3--N浓度最大值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孔灌 单向交汇入渗 肥液浓度 NO3^--N浓度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层刚性植被倾伏角度变化的明渠水流数值模拟
11
作者 宋明聪 董玉云 《科技与创新》 2024年第5期28-32,共5页
为了探究双层刚性植被倾伏角度变化对明渠水流特性的影响,采用标准k-Omega SST紊流模型,对双层刚性植被倾伏角度变化的明渠水流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结合实验实测数据,分析了测点流速变化,评价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倾伏角度对流速影响较... 为了探究双层刚性植被倾伏角度变化对明渠水流特性的影响,采用标准k-Omega SST紊流模型,对双层刚性植被倾伏角度变化的明渠水流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结合实验实测数据,分析了测点流速变化,评价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倾伏角度对流速影响较大,随着倾伏角的增大,水槽内混合流速增大,在植被后形成圆柱绕流,绕流尺度随着倾伏角的减小而增大;在倾伏角度不同时,各测点的流速都经过3个拐点,呈现“增大—减小—增大”的变化趋势。在水流流经植被顶端两侧处时,湍动能k值变化最明显。同一测点,倾伏角越小时,流速受到圆柱绕流的影响越大,阻力越大,流速越小;倾伏角度与湍动能k成反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刚性植被 倾伏角 水流流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孔肥液多向交汇入渗特性及数学模型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董玉云 郭小雷 费良军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3-77,共5页
通过室内入渗试验,分析了膜孔肥液多向交汇入渗特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4个膜孔肥液多向交汇入渗模型。减渗量模型建立在膜孔肥液自由入渗参数和减渗量参数已知的条件下,分段函数模型建立在膜孔肥液多向交汇入渗各阶段入渗模型均为幂函... 通过室内入渗试验,分析了膜孔肥液多向交汇入渗特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4个膜孔肥液多向交汇入渗模型。减渗量模型建立在膜孔肥液自由入渗参数和减渗量参数已知的条件下,分段函数模型建立在膜孔肥液多向交汇入渗各阶段入渗模型均为幂函数的条件下,增渗率模型建立在膜孔肥液多向交汇入渗相对膜孔清水多向交汇入渗增渗率和清水入渗参数已知的条件下,减渗率模型建立在膜孔肥液单向交汇入渗相对膜孔肥液自由入渗的减渗率、膜孔肥液多向交汇入渗相对膜孔肥液单向交汇入渗的减渗率和膜孔肥液自由入渗参数已知的条件下。经实测资料验证,所提出的4个模型计算精度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孔灌 肥液入渗 多向交汇 入渗特性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肥方式对膜孔点源入渗尿素转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董玉云 费良军 穆红文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11,18,共5页
通过室内入渗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方式对膜孔点源入渗尿素转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方式下尿素的转化规律基本一致,施肥5 d后土壤铵态氮达到最高峰,随后的10 d内迅速下降至土壤的本底值,而土壤硝态氮一直平稳升高,于施肥后15 ... 通过室内入渗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方式对膜孔点源入渗尿素转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方式下尿素的转化规律基本一致,施肥5 d后土壤铵态氮达到最高峰,随后的10 d内迅速下降至土壤的本底值,而土壤硝态氮一直平稳升高,于施肥后15 d左右达到最大值。不同施肥方式下膜孔点源入渗土壤尿素转化后铵态氮和硝态氮的分布特征有明显的不同。灌施情况下土壤铵态氮含量和硝态氮含量沿着远离膜孔中心的方向逐渐减小;表施情况下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集中分布在土壤表层以下7~15 cm的土层内;深施情况下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集中分布在土壤表层5~17 cm的土层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孔灌 点源入渗 施肥方式 尿素 转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孔肥液多向交汇入渗湿润体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董玉云 费良军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87-91,共5页
通过室内膜孔肥液多向交汇入渗试验,研究了肥液入渗下湿润锋的运移特性,建立了湿润锋运移距离与入渗时间的经验模型。试验显示,交汇界面处的垂直湿润锋运移速率大于膜孔中心处垂直湿润锋运移速率;膜孔多向交汇入渗交汇界面的湿润锋形状... 通过室内膜孔肥液多向交汇入渗试验,研究了肥液入渗下湿润锋的运移特性,建立了湿润锋运移距离与入渗时间的经验模型。试验显示,交汇界面处的垂直湿润锋运移速率大于膜孔中心处垂直湿润锋运移速率;膜孔多向交汇入渗交汇界面的湿润锋形状近似于半椭圆型,并建立了湿润锋形状的纵剖面方程,研究了湿润体内土壤含水率的分布规律。研究成果可为进一步进行膜孔灌溉技术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孔灌溉 多向交汇 肥液入渗 湿润体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肥液浓度对膜孔单向交汇入渗湿润体特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董玉云 费良军 任建民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4-47,共4页
通过清水与不同肥液浓度的膜孔单向交汇入渗室内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的肥液膜孔入渗湿润锋运移特性,建立了湿润锋运移距离与入渗时间的模型,提出了膜孔湿润锋运移距离随肥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大的规律;建立了由清水湿润锋运移参数和肥液浓... 通过清水与不同肥液浓度的膜孔单向交汇入渗室内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的肥液膜孔入渗湿润锋运移特性,建立了湿润锋运移距离与入渗时间的模型,提出了膜孔湿润锋运移距离随肥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大的规律;建立了由清水湿润锋运移参数和肥液浓度推求肥液入渗膜孔中心和交汇中心垂直湿润锋运移距离的模型,经实测资料验证表明,模型精度均较高;建立了膜孔单向交汇入渗交汇时间与肥液浓度之间的指数函数模型。该研究成果为进一步进行膜孔灌溉技术研究奠定了科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孔单向交汇 肥液入渗 肥液浓度 湿润体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孔肥液单向交汇入渗水、氮运移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董玉云 王宝成 费良军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1-94,共4页
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膜孔肥液单向交汇入渗土壤水分及NO-3-N的分布特性与运移规律。研究表明,供水入渗过程中,相同深度处膜孔中心垂向的土壤含水率大于交汇中心垂向的土壤含水率;土壤NO-3-N浓度锋运移距离和最大值随入渗时间的延长而增... 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膜孔肥液单向交汇入渗土壤水分及NO-3-N的分布特性与运移规律。研究表明,供水入渗过程中,相同深度处膜孔中心垂向的土壤含水率大于交汇中心垂向的土壤含水率;土壤NO-3-N浓度锋运移距离和最大值随入渗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再分布过程中,土壤剖面含水量的最大值随再分布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小,整个湿润土体的土壤含水率随时间的延长变得相对均匀;NO-3-N浓度锋运移距离继续增大,而NO-3-N浓度最大值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孔灌 肥液入渗 单向交汇 水、氮运移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孔灌条件下不同氮肥施用后的转化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董玉云 郭小雷 +1 位作者 费良军 穆红文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94-197,共4页
通过室内入渗试验,研究了膜孔灌条件下不同氮肥的转化特性。结果表明,施入铵态氮肥后土壤铵态氮含量在膜孔中心垂向表层0~5.5 cm内变化,再分布15 d土壤铵态氮损失了68%,再分布20 d铵态氮基本完全转化;随再分布时间的延长,硝态氮的含量... 通过室内入渗试验,研究了膜孔灌条件下不同氮肥的转化特性。结果表明,施入铵态氮肥后土壤铵态氮含量在膜孔中心垂向表层0~5.5 cm内变化,再分布15 d土壤铵态氮损失了68%,再分布20 d铵态氮基本完全转化;随再分布时间的延长,硝态氮的含量在土壤表层10 cm范围内逐渐增加,在10 cm以下,硝态氮的含量7 d前先增大再减小,7 d后一直增大。施入硝态氮肥后,硝态氮含量7 d内变化很小,7~10 d内明显减少,10 d以后减少缓慢。施入尿素后,土壤中铵态氮在5 d后达到峰值,20 d后下降至土壤的本底值;而土壤硝态氮一直平稳升高,于施肥20 d后达到最大值;土壤铵态氮含量和硝态氮含量均沿着远离膜孔中心的方向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孔灌 氮肥 转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拔节期追肥及灌水对膜孔灌玉米农田硝态氮分布及累积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董玉云 贾丽华 费良军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4,共4页
通过室外小区试验,分析了拔节期追肥和灌水对膜孔灌玉米土壤硝态氮分布和累积的影响。研究表明,施肥量越大,土壤硝态氮浓度峰分布越宽;施肥量增加,硝态氮淋洗效应增强,并且这种影响在距离膜孔中心较近时明显。拔节期追施肥料后灌水,对... 通过室外小区试验,分析了拔节期追肥和灌水对膜孔灌玉米土壤硝态氮分布和累积的影响。研究表明,施肥量越大,土壤硝态氮浓度峰分布越宽;施肥量增加,硝态氮淋洗效应增强,并且这种影响在距离膜孔中心较近时明显。拔节期追施肥料后灌水,对后期土壤剖面硝态氮分布仅在灌水定额较高时表现出较大的影响。适当的增加施肥量,对收获后土壤剖面硝态氮累积量的影响较小。灌水量越大,下层土壤硝态氮累积量越大,距膜孔中心水平距离越近累积作用越明显。在试验条件下,建议玉米拔节期追施氮肥约为112 kg/hm2,灌水定额不大于525 m3/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孔灌 玉米 拔节期 施肥 灌水 硝态氮 分布 累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膜孔肥液入渗影响因素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董玉云 穆红文 费良军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5-9,共5页
通过室内入渗试验,研究了单因素变化条件下单膜孔肥液入渗特性。结果表明,单位膜孔面积的累积入渗量随着膜孔面积的增大而减小;土壤初始含水率越大,累积入渗量越大;土壤容重越大,累积入渗量越小;土壤的黏粒含量越高,土壤入渗能力越小;... 通过室内入渗试验,研究了单因素变化条件下单膜孔肥液入渗特性。结果表明,单位膜孔面积的累积入渗量随着膜孔面积的增大而减小;土壤初始含水率越大,累积入渗量越大;土壤容重越大,累积入渗量越小;土壤的黏粒含量越高,土壤入渗能力越小;随肥液浓度的增加,入渗量增大。不同影响因素的单膜孔肥液累积入渗量均符合Kostiakov模型。建立了由垂直一维入渗参数来确定单膜孔肥液入渗参数的数学模型以及由清水入渗参数和肥液浓度推求不同浓度的肥液入渗量的数学模型。该成果为进行膜孔灌施肥技术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孔灌 肥液入渗 影响因素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孔肥液多向交汇入渗土壤硝态氮运移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董玉云 穆红文 费良军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2-25,30,共5页
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相同供水条件下不同取土时间的土壤NO_3^--N在湿润体剖面的分布及运移特性。结果表明:在供水入渗阶段,土壤NO_3^--N浓度的最大值出现在土壤表层;土壤NO_3^--N浓度锋运移距离和最大值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大。供水停止时... 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相同供水条件下不同取土时间的土壤NO_3^--N在湿润体剖面的分布及运移特性。结果表明:在供水入渗阶段,土壤NO_3^--N浓度的最大值出现在土壤表层;土壤NO_3^--N浓度锋运移距离和最大值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大。供水停止时,随着与膜孔中心距离的增加,土壤NO_3^--N含量逐渐减少;膜孔中心两侧的湿润面在土体表层12 cm范围内NO_3^--N含量变化梯度较小,湿润锋处的土壤NO_3^--N含量变化梯度较大;先交汇中心界面的NO_3^--N含量比后交汇中心界面的NO_3^--N含量稍大;土壤垂向含水率在土壤表层10 cm范围内相差较小,且分布均匀;在10 cm以下变化梯度较大,各中心垂向土壤含水率的变化梯度为:ab>DC>AB;垂向土壤NO_3^--N含量在表层8 cm范围内相差较小,且分布均匀;810 cm范围内,后交汇中心ab的土壤NO_3^--N含量比AB和DC中心的稍小;10 cm以下的土壤NO_3^--N含量变化梯度为:ab>DC>AB。进入再分布阶段,土壤NO_3^--N浓度锋运移距离随时间继续延长,湿润土体内NO_3^--N浓度的分布逐渐均匀;随时间的延长,土壤剖面NO_3^--N浓度的最大值逐渐减小,且位置逐渐向下迁移。说明对于灌水定额较小的膜孔肥液多向交汇入渗,NO_3^--N主要存在于土壤表层,对地下水造成污染的可能性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孔灌 多向交汇 肥液入渗 NO3- -N运移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