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22例
1
作者 张刚中 薛战尤 +3 位作者 毋江 董来宾 解旭鹏 蒋帅 《实用医药杂志》 2006年第12期1531-1531,共1页
关键词 动脉内溶栓治疗 急性脑梗死 椎-基底动脉系统 颈内动脉系统 大脑中动脉闭塞 神经功能障碍 治疗时间 出血倾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动脉瘤介入术后再出血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董来宾 许玉霞 赵荷花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第16期42-44,共3页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介入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 从CNKI、万方、PubMed等数据库中搜索与颅内动脉瘤介入术后再出血相关的临床研究文献,应用Meta分析的方法对纳入的文献进行综合分析,采用RevMan 5.1进行异质性检验及合并OR值和95%...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介入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 从CNKI、万方、PubMed等数据库中搜索与颅内动脉瘤介入术后再出血相关的临床研究文献,应用Meta分析的方法对纳入的文献进行综合分析,采用RevMan 5.1进行异质性检验及合并OR值和95%可信区间的计算。结果 纳入本次Meta分析的文献共有5篇。性别、年龄、术后抗凝、动脉瘤大小、动脉瘤位置、合并脑血管痉挛及栓塞程度Meta分析的合并OR值及95%可信区间分别为0.80(0.49~1.31)、1.24(0.76~2.01)、3.91(2.20~6.95)、0.76(0.43~1.34)、0.99(0.60~1.62)、2.81(1.54~5.11)、1.08(0.63~1.84)。结论 术后抗凝和脑血管痉挛是颅内动脉瘤介入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介入治疗 再出血 危险因素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介入过程中脑血管痉挛处理对策 被引量:2
3
作者 董来宾 《中国医学工程》 2011年第11期60-61,共2页
目的对神经介入术中脑血管痉挛的发生机制与处理方法进行探究,降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改善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8月-2010年10月8例确诊的神经介入手术过程中出现了脑血管痉挛症状,造成血管闭塞的临床特点。结... 目的对神经介入术中脑血管痉挛的发生机制与处理方法进行探究,降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改善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8月-2010年10月8例确诊的神经介入手术过程中出现了脑血管痉挛症状,造成血管闭塞的临床特点。结果 4例脑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患者在器械操作时,诱发血管痉挛导致血管闭塞,术中经动脉内灌注灌注罂粟碱,血流恢复。4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显示血管痉挛,术中痉挛加重导致血管闭塞,动脉内灌注法舒地尔后痉挛解除。结论神经介入术前2h开始静滴尼莫地平维持治疗,能够很好的预防CVS的发生。如果神经介术中发生CVS时,及时动脉内灌注罂粟碱、法舒地尔解除痉挛,方法适用,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介入 脑血管痉挛 法舒地尔 罂粟碱 处理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概率数据关联算法在目标跟踪中的应用
4
作者 董来宾 王秀君 宋威 《科技风》 2011年第20期102-102,124,共2页
数据关联是现代目标跟踪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测量来源的不确定性,密集环境中的目标跟踪比较困难。概率数据关联(PDA)算法能很好地处理目标跟踪并在很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仿真结果表明了概率数据关联算法的有效性。
关键词 数据关联 目标识别 概率数据关联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 被引量:3
5
作者 董来宾 《黑龙江医学》 2019年第3期212-213,共2页
目的探究采用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于2017年12月—2018年1月在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5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依照入院先后顺序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5例。其中对照组进行传统开颅... 目的探究采用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于2017年12月—2018年1月在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5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依照入院先后顺序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5例。其中对照组进行传统开颅清除血肿手术治疗,而观察组患者采用微创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的颅内压力、神经功能缺失评分以及对比两组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结果两组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低于观察组(P<0.05);两组的颅内压力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的手术时间长于观察组(P<0.05);其手术出血量多于观察组(P<0.05)。结论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应用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更能提高治疗效率,有效缩短患者手术时间,从而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也在此过程中降低了颅内压力,有利于其术后神经功能的恢复,具有临床推广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血肿清除术 高血压脑出血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分子肝素与普通肝素在脑血管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6
作者 董来宾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11期177-178,共2页
目的研究低分子肝素与普通肝素在脑血管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上的区别,从而对比得出临床治疗中效果较好的临床应用方式,提高脑血管病治疗效果。方法以近年来本院收治的56例脑血管病患作为实验对象,将这些病患均分为两组,一组作为对照... 目的研究低分子肝素与普通肝素在脑血管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上的区别,从而对比得出临床治疗中效果较好的临床应用方式,提高脑血管病治疗效果。方法以近年来本院收治的56例脑血管病患作为实验对象,将这些病患均分为两组,一组作为对照组,用普通的肝素注射抗凝治疗,另一组作为实验组,注射低分子肝素。经过一定时间之后进行活化凝血时间统计,从而得出对比结果。结果经过观察测定,对照组在5min,1h以及120min时的凝血时间分别为(369±36)s、(334±36)s以及(261±34)s,而治疗组的在这些段时间内的凝血时间分别为(260±28)s、(211±26)s以及(159±35)s,治疗组活化凝血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低分子肝素在脑血管病介入治疗的效果要优于普通肝素,在临床应用中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分子肝素 普通肝素 脑血管病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血糖对心脑血管的影响研究
7
作者 董来宾 苏茜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36期141-142,共2页
糖尿病引起的血糖变化对于心脑血管疾病具有多方面的影响,其能够引发高血糖、脂质代谢紊乱、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多种疾病。其对于心脑血管的影响主要有哪些,本文将对其展开全面的研究。
关键词 糖尿病 血糖 心脑血管疾病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脑梗死患者创伤后成长与自我效能的相关性 被引量:6
8
作者 时新芳 董来宾 王珊珊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1年第3期253-257,共5页
目的观察老年脑梗死患者自我效能状况,并分析自我效能与创伤后成长(PTG)的关系,为提高脑梗死患者自我效能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8-01—2020-03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83例老年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参照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估患者... 目的观察老年脑梗死患者自我效能状况,并分析自我效能与创伤后成长(PTG)的关系,为提高脑梗死患者自我效能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8-01—2020-03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83例老年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参照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估患者入院时自我效能状况并分组,采集并比较患者基线资料,采用PTG评定量表(PTGI)评估并分析患者PTG情况,分析PTG与老年脑梗死患者自我效能的关系。结果83例老年脑梗死患者经GSES量表评估,35例自我效能感低水平,占42.17%,48例自我效能感中高水平,占57.83%;低水平组患者疾病感知(IP)较差率、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评分均高于中高水平组,且PTGI评分低于中高水平组(P<0.05)。经单项Logistic回归分析后建立多元回归模型,结果显示IP差、SPBS评分高、PTGI评分低是老年脑梗死患者自我效能水平低下的影响因素(OR>1,P<0.05),其中PTGI评分低带来的影响最为显著(OR=4.265),可能作为独立危险因素。相关性检验显示,老年脑梗死患者自我效能(GSES评分)与PTG(PTGI评分)呈正相关(r>0,P<0.05)。结论老年脑梗死患者普遍存在PTG水平低下的情况,可能受患者的自我效能感水平影响,临床应重视对老年脑梗死患者PTG的干预,以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自我效能 创伤后成长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血管狭窄支架治疗的并发症及其处理
9
作者 董来宾 《求医问药(下半月刊)》 2012年第1期353-354,共2页
通常治疗脑血管狭窄最常用的方法是支架植入手术。支架植入手术能够有效预防脑血管狭窄患者产生缺血性中风的危险。随着医疗水平的显著提高,支架植入技术在脑血管治疗中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人逐渐重视脑血管病所引起的并发症的产生。... 通常治疗脑血管狭窄最常用的方法是支架植入手术。支架植入手术能够有效预防脑血管狭窄患者产生缺血性中风的危险。随着医疗水平的显著提高,支架植入技术在脑血管治疗中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人逐渐重视脑血管病所引起的并发症的产生。本文就如何处理心血管狭窄患者常见并发症的产生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置入术 脑血管狭窄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血管病介入诊疗相关心理问题及其护理对策
10
作者 董来宾 《心理医生(下)》 2011年第9期1272-1273,共2页
目的:探讨脑血管病介入诊疗相关心理问题及其护理方法。方法:对60例脑血管病介入诊疗患者给予心理护理干预。观察比较干预前后恐惧情绪变化。结果:干预后患者恐惧发生率及程度与干预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脑血管病介入诊疗相关心理问题及其护理方法。方法:对60例脑血管病介入诊疗患者给予心理护理干预。观察比较干预前后恐惧情绪变化。结果:干预后患者恐惧发生率及程度与干预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可减低患者恐惧情绪,使脑血管病介入诊疗顺利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病 心理护理 诊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血管狭窄支架治疗的并发症及其处理
11
作者 董来宾 《求医问药(下半月刊)》 2011年第12期475-476,共2页
目前,治疗脑血管狭窄最常用的方法是支架植入手术。支架植入手术能够有效预防脑血管狭窄患者产生缺血性中风的危险。随着医疗水平的显著提高,支架植入技术在脑血管治疗中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人逐渐重视脑血管病所引起的并发症的产生... 目前,治疗脑血管狭窄最常用的方法是支架植入手术。支架植入手术能够有效预防脑血管狭窄患者产生缺血性中风的危险。随着医疗水平的显著提高,支架植入技术在脑血管治疗中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人逐渐重视脑血管病所引起的并发症的产生。本文就如何处理脑血管狭窄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做进一步的研究,详细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置入术 脑血管狭窄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心病心力衰竭217例治疗体会 被引量:5
12
作者 陈根荣 董来宾 《心脏杂志》 CAS 2003年第4期356-356,共1页
关键词 肺心病 心力衰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苯酞联合静脉溶栓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出血性转化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胡海冰 董来宾 +2 位作者 李小琳 李桂英 刘莉莉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23年第8期946-948,共3页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在静脉溶栓治疗基础加用丁苯酞治疗对血管内皮功能和出血性转化的影响。方法 研究收集2021年0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采用丁苯酞联合静脉溶栓治疗的20例急性脑梗...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在静脉溶栓治疗基础加用丁苯酞治疗对血管内皮功能和出血性转化的影响。方法 研究收集2021年0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采用丁苯酞联合静脉溶栓治疗的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纳入观察组,采用静脉溶栓治疗的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纳入对照组。评价指标包括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两周后的血管内皮功能[内皮素(ET-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以及一氧化氮(NO)]和神经功能[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治疗期间出血性转化发生率以及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结果 与治疗前比,两组治疗两周后NO值上升,ET-1、VEGF值下降,且观察组NO值较对照组高,ET-1、VEGF值较对照组低(P<0.05);与治疗前比,两组治疗两周后NIHSS评分下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患者出血性转化总发生率以及不良反应总发生率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丁苯酞联合静脉溶栓治疗可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且不增加出血性转化发生风险,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丁苯酞 静脉溶栓 血管内皮功能 出血性转化 神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出血后迟发性水肿发生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庞长绪 李永明 董来宾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12期131-132,共2页
目的探讨脑出血后迟发性水肿及相关因素,为其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对46例脑出血迟发性水肿和110例脑出血患者相关因素进行调查。结果性别为男性(P=0.027.OR=7.781),出血量>10ml(P=0.027.OR=7.781)与脑出血后... 目的探讨脑出血后迟发性水肿及相关因素,为其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对46例脑出血迟发性水肿和110例脑出血患者相关因素进行调查。结果性别为男性(P=0.027.OR=7.781),出血量>10ml(P=0.027.OR=7.781)与脑出血后迟发性水肿相关联为其危险因素.手术治疗是其保护性(P=-2.649.OR=0.071)。结论脑出血患者为男性,出血量较大者,如有手术适应证应尽早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迟发性水肿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室假腱临床意义再探讨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根荣 董来宾 《心脏杂志》 CAS 2003年第5期442-442,共1页
关键词 左心室假腱 心律失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患者的脑电图改变 被引量:1
16
作者 许莉 张平 董来宾 《中国医学工程》 2010年第1期41-42,共2页
目的观察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PKMD)的脑电图改变。方法详细观察32例PKMD患者的临床特征,全部进行了24小时动态脑电视频监测,在脑电图监测下进行运动诱发试验。结果 11例有自发样放电,5例临床发作时2例有癫样放电,8例运动诱发试验... 目的观察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PKMD)的脑电图改变。方法详细观察32例PKMD患者的临床特征,全部进行了24小时动态脑电视频监测,在脑电图监测下进行运动诱发试验。结果 11例有自发样放电,5例临床发作时2例有癫样放电,8例运动诱发试验皆阴性。用具有Na+通道阻断作用的多种抗痫药治疗均有效。结论 PKMD部分患者在发作期和发作间期有痫样放电,具有癫痫的某些性质,与癫痫可能有共同的生物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 脑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奥治疗急性脑梗死80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7
作者 薛战尤 董来宾 +1 位作者 陈涛 彭建伟 《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4年第6期11-12,共2页
目的 观察丹奥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急性脑梗死病人共15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 组应用丹奥注射液,对照组应用丹参注射液,其余两组治疗相同,疗程2周。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4%,对照组82%(P< 0.05)。治疗组与... 目的 观察丹奥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急性脑梗死病人共15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 组应用丹奥注射液,对照组应用丹参注射液,其余两组治疗相同,疗程2周。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4%,对照组82%(P< 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前后血小板聚集率均有明显改善,以丹奥组更明显(P<0.01)。结论 丹奥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组 急性脑梗死 丹奥注射液 对照组 疗效观察 总有效率 血小板聚集率 病人 丹参注射液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源性卒中合并卵圆孔未闭患者的抑郁和焦虑情况以及封堵术对其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董来宾 刘合玉 +2 位作者 许玉霞 张素景 赵荷花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2017年第4期661-663,共3页
目的评估卵圆孔封堵术前后患者的抑郁和焦虑水平的变化。方法以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心外科接受封堵术的隐源性卒中合并卵圆孔未闭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Znug抑郁自评量表(SDS)和Znug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手术前后的患者的抑... 目的评估卵圆孔封堵术前后患者的抑郁和焦虑水平的变化。方法以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心外科接受封堵术的隐源性卒中合并卵圆孔未闭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Znug抑郁自评量表(SDS)和Znug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手术前后的患者的抑郁和焦虑水平。结果一共有80例患者完成了SDS和SAS的评估。患者的抑郁症和焦虑症的严重程度在手术后明显下降(P<0.001)。SDS和SAS术前总分高是术后改善的独立预测因素(P<0.001)。女性患者的术前SDS评分明显较差(P=0.005)但是术后改善更明显(P=0.012)。结论抑郁和焦虑是隐源性卒中合并卵圆孔未闭的患者人群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而封堵术能有效地改善抑郁症和焦虑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源性卒中 卵圆孔未闭 抑郁症 焦虑症
原文传递
葛根素注射液联合氟桂利嗪治疗脑动脉硬化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董来宾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18年第11期2832-2835,共4页
目的探讨葛根素注射液联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脑动脉硬化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2月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脑动脉硬化症患者10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2例。对照组口服... 目的探讨葛根素注射液联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脑动脉硬化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2月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脑动脉硬化症患者10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2例。对照组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5 mg/次,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滴注葛根素注射液,0.2 g加入到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充分稀释,0.2 g/次,1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脑血流动力学水平和血管内皮功能。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8.85%、92.3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管阻力(RI)、血管搏动指数(PI)水平显著降低,脑内动脉收缩期血流(MCAVs)、椎动脉收缩期血流(VAVs)水平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RI、PI、MCAVs和VAVs改善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一氧化氮(NO)水平显著升高,内皮素-1(ET-1)、促血管生成素-2(Ang-2)水平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血管内皮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葛根素注射液联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脑动脉硬化症的疗效确切,能够改善脑血流动力学和血管内皮功能,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素注射液 盐酸氟桂利嗪胶囊 脑动脉硬化症 脑血流动力学 血管内皮功能 内皮素-1
原文传递
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40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1
20
作者 薛战尤 李祯 +3 位作者 孔侦宇 董来宾 许莉 张平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0年第7期1035-1036,共2页
关键词 依达拉奉 奥扎格雷钠 急性脑梗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