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住培医师人文素养的培育 被引量:1
1
作者 王京 贺欢欣 +2 位作者 董智瑞 董健 赵明东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4年第20期186-189,共4页
在新的时代,住培医师的人文素养对于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作为医师终身继续教育的重要过程,为医学生走向临床岗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住培期间往往只注重对临床知识及技能的培训,而忽视了对医师人文素养的... 在新的时代,住培医师的人文素养对于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作为医师终身继续教育的重要过程,为医学生走向临床岗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住培期间往往只注重对临床知识及技能的培训,而忽视了对医师人文素养的培育。如今,住培医师人文素养培育存在认知不足、标准不统一、评价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为此,需要改善住培医师人文素养培育的认知,完善住培医师人文素养培育标准的举措,如人文教育定位标准化、师资培训标准化、住培基地管理标准化等,并健全住培医师人文素养评价体系。此外,加强人文素养培育的同时需要健全与国情相匹配的科学、系统的住培医人文素养评价体系。文章基于住培医师人文素养培育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举措,以期提升住培医师人文素养,为国家和社会培育出高素质型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继续教育 人文素养 医学教育 医学人文 医疗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体强化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发展与术式的选择 被引量:5
2
作者 董智瑞 赵明东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21年第5期1097-1100,共4页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由于骨代谢异常和骨微结构破坏所导致的系统性骨骼疾病,其特征是全身骨骼疼痛、骨密度降低和骨脆性增加[1]。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s)是骨质疏松症的临床后遗症...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由于骨代谢异常和骨微结构破坏所导致的系统性骨骼疾病,其特征是全身骨骼疼痛、骨密度降低和骨脆性增加[1]。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s)是骨质疏松症的临床后遗症,随着年龄的增加,全身骨量下降,骨折的概率增加,其治疗首选方案在现阶段认识是有限的,没有明确的金标准。保守治疗及相关的微创手术治疗是目前主要的医疗方式。急性OVCFs的保守治疗被认为是主要通过短期卧床休息、止痛剂、抗骨质疏松药物、运动疗法和矫形器外固定等来缓解疼痛[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强化术 骨水泥 椎体成形术 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秸秆覆盖与氮素施用水平对冬播马铃薯块茎产量的影响
3
作者 严奉君 李登才 +5 位作者 董智瑞 余丽萍 冯豪杰 王强 张帆 王西瑶 《中国马铃薯》 2022年第4期296-306,共11页
为探究水稻秸秆覆盖和氮肥对低海拔平原地区冬播马铃薯产量的影响,研究以四川省特色地方资源‘布拖乌洋芋’为试验材料,设置秸秆覆盖与氮素施用水平两因素裂区试验,主区为水稻秸秆覆盖与无秸秆覆盖处理,副区为0,100和150 kg/hm~2氮施用... 为探究水稻秸秆覆盖和氮肥对低海拔平原地区冬播马铃薯产量的影响,研究以四川省特色地方资源‘布拖乌洋芋’为试验材料,设置秸秆覆盖与氮素施用水平两因素裂区试验,主区为水稻秸秆覆盖与无秸秆覆盖处理,副区为0,100和150 kg/hm~2氮施用水平,分析各处理下马铃薯匍匐茎发生、现蕾期干物质积累及产量,探讨现蕾期叶片SPAD值与马铃薯块茎产量形成的相互关系。秸秆覆盖较无秸秆处理减少马铃薯主茎数发生,但显著提高了植株现蕾期茎粗与干物质积累;同时秸秆覆盖处理增加马铃薯匍匐茎的发生节位,进而提高块茎产量形成,较无秸秆覆盖处理块茎产量提高6.43%。增加氮肥施用能够显著促进马铃薯主茎数、茎粗与现蕾期地上部干重,由于过高的氮肥施用显著提高马铃薯现蕾期倒3叶SPAD值,导致植株营养源库失调,造成产量降低,但秸秆覆盖搭配100和150 kg/hm~2纯氮施用与不施氮处理产量无显著差异,表明秸秆覆盖能够实现对马铃薯生长的养分供应及对外源施用氮素吸收利用,进而保障块茎产量形成。此外,对现蕾后0~20 d马铃薯植株叶片SPAD相对差值与块茎产量回归方程拟合表明,马铃薯块茎产量与现蕾后0和20 d植株倒1叶与倒2叶SPAD相对差值、现蕾后0~20 d植株叶片倒1叶与倒3叶SPAD相对差值、现蕾后10 d植株叶片倒2叶与倒3叶SPAD相对差值具有拟合度最优(R~2=0.48~0.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氮肥运筹 秸秆覆盖 块茎产量 SPAD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高粘度骨水泥在治疗老年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中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张瑛凯 董智瑞 +4 位作者 王敏 夏阔 熊敏 周嘉琦 赵明东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22年第3期535-538,543,共5页
目的应用一种新型中高粘度骨水泥治疗老年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对比传统低粘度骨水泥,评价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在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骨科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手术治疗的患者,A组使用V+中高粘度骨水... 目的应用一种新型中高粘度骨水泥治疗老年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对比传统低粘度骨水泥,评价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在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骨科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手术治疗的患者,A组使用V+中高粘度骨水泥,B组应用传统骨水泥,对两组术中各项数据,术后随访资料及手术相关并发症等进行比较。结果本项研究收集了114例60岁以上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男性49例,女性65例,其中研究组(A)组患者60例,对照组(B)组患者54例。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MI)、L2-L4椎体骨密度平均值(BMD)、椎体压缩程度、手术节段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患者相关手术指标中,2组患者在手术时间、透视次数、临近椎体骨折、平均住院日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注入骨水泥量(7.2±2.5)多于B组(4.3±1.2),A组骨水泥渗漏率(18.3%)少于B组骨水泥渗漏率(35.2%),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患者术后的随访指标中,两组术前、术后1d及术后3个月随访中VAS评分、ODI评分及术前椎体前方高度与局部脊椎后凸角度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随访1d及术后3个月中,A组的椎体前方高度(28.3±2.1,28.5±2.2)均高于B组的数值(23.6±2.3,22.5±2.4);A组的局部脊椎后凸角度(19.6±3.3,19.5±3.4)均小于B组的数值(25.2±3.1,26.3±2.9)(P<0.05)。结论PVP能够有效地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中高粘度骨水泥治疗老年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更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椎体成型 骨水泥 粘度 渗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脊柱内窥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及镜下治疗复杂移位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王京 董智瑞 +1 位作者 贺欢欣 赵明东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11-918,共8页
经皮脊柱内窥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通常指经皮脊柱内窥镜下经椎间孔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discectomy,PETD)和经皮脊柱内窥镜下经椎板间椎间盘切除术(pe... 经皮脊柱内窥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通常指经皮脊柱内窥镜下经椎间孔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discectomy,PETD)和经皮脊柱内窥镜下经椎板间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interlaminar discectomy,PEID)。与常规开放椎间盘切除术相比,PELD术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具有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手术效果满意等优点,对正常生理组织结构和脊柱稳定性影响小,逐渐成为临床主流术式。随着社会人口结构老龄化,LDH呈现发病率增高的趋势,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造成了一定的社会负担。本文旨在通过介绍PELD技术,进一步对PELD治疗复杂移位型LDH展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窥镜 椎间孔 椎板间 腰椎间盘切除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LD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