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营养老机构护工的劳动支配、反制与困境
1
作者 董敬畏 谭磊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8-145,共8页
养老产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护工这一基础性职位的支撑,然而现实中护工群体却面临种种困境。文章通过对Z市一家民营养老服务机构护工的研究,以劳动过程理论分析民营养老服务机构中护工劳动受到服务对象、行政人员、技术人员以及制度规范... 养老产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护工这一基础性职位的支撑,然而现实中护工群体却面临种种困境。文章通过对Z市一家民营养老服务机构护工的研究,以劳动过程理论分析民营养老服务机构中护工劳动受到服务对象、行政人员、技术人员以及制度规范等多重支配。护工因为被支配而产生了表层行为整饰和矛盾情感表露等行为。在支配缝隙中,护工通过“阴奉阳违”、搭便车、地域性结群、策略性回避以及辞职不干等方式实现对多重支配的非规则性反制,这也是护工群体展现其主动性的过程。民营养老机构中护工群体面临的这种困境是养老产业发展无法回避的问题,也是公共政策需改进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过程 养老护工 劳动控制 困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赋能消费升级:微观机制和关联效应 被引量:1
2
作者 金晶 董敬畏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6-63,共8页
数字经济发展是高质量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重要动力。居民消费升级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重要成果之一。供需双侧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产生新的增量,推动供需双侧实现更高水平的平衡。通过逻辑推演,阐释消费升级是高质量发展实现共同富... 数字经济发展是高质量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重要动力。居民消费升级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重要成果之一。供需双侧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产生新的增量,推动供需双侧实现更高水平的平衡。通过逻辑推演,阐释消费升级是高质量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逻辑终点,是共同富裕实现程度的重要参照;分析数字经济对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增加有效需求的驱动作用。通过理论分析,以市场经济一般均衡理论为基础,阐释数字经济在创造新的供需动态平衡,追求市场最优的过程中实现消费升级的微观机制。同时,以浙江省为例进行有限的实证分析,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和中介效应分析验证数字经济赋能下,供需双侧驱动消费升级的路径有效性和存在的阻滞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消费升级 供需平衡 高质量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城镇化视域下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研究
3
作者 王岩 董敬畏 《江南论坛》 2024年第10期41-45,共5页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保持我国稳定的城镇化率、弥补城镇化增速缺口的重要手段,对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既能够通过推动城镇消费群体扩大和城市社会治理现代化为城市发展提供持续的动力,又能够通过剩余劳...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保持我国稳定的城镇化率、弥补城镇化增速缺口的重要手段,对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既能够通过推动城镇消费群体扩大和城市社会治理现代化为城市发展提供持续的动力,又能够通过剩余劳动力转移激发农业农村活力,促进乡村新质生产力发展。当前,我国大量居住在城市的农业人口未能完成其市民化进程,尚未全面享有与居住地居民同等的城镇基本公共服务。究其原因,在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能力”和“意愿”都较为薄弱。因此,要从提升“能力”和“意愿”两方面入手,即通过提升农业转移人口在城市就业的正规性和稳定性以及开展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实践的培训与引导来提高其市民化“能力”;通过建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激励机制以及降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机会成本来提高其市民化“意愿”,加快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民化 社会治理现代化 新质生产力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村级组织负责人“一肩挑”制度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被引量:17
4
作者 董敬畏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6-12,共7页
全面推行村级组织负责人“一肩挑”是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在农村的全面领导、完善乡村治理体系的重大战略部署。然而,由于全国各地农村社会发展水平以及党建基础各有不同,各地村级组织负责人“一肩挑”实践工作面临诸多具体问题。其中,... 全面推行村级组织负责人“一肩挑”是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在农村的全面领导、完善乡村治理体系的重大战略部署。然而,由于全国各地农村社会发展水平以及党建基础各有不同,各地村级组织负责人“一肩挑”实践工作面临诸多具体问题。其中,“一肩挑”候选人产生办法与现行相关法律法规之间的张力及其与群众长期形成的观念之间的冲突、农村党建工作的短板、监督制度的缺失等,是当前全面推行村级组织负责人“一肩挑”面临的主要挑战。只有正视这些问题并从问题出发进行制度设计,才能构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治理现代化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肩挑” 乡村变迁 乡村治理挑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体化:新生代流动人口的新趋势 被引量:10
5
作者 董敬畏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89-194,共6页
当前学界的新生代流动人口研究,国家暨管理取向的研究居多,即多以管控视角为中心,反而忽视流动人口本身在国家、资本之间游走的主体性,忽视流动人口在全球化背景下新的发展趋势。文章以风险社会为理论背景,以个体化为考察视角,分析了当... 当前学界的新生代流动人口研究,国家暨管理取向的研究居多,即多以管控视角为中心,反而忽视流动人口本身在国家、资本之间游走的主体性,忽视流动人口在全球化背景下新的发展趋势。文章以风险社会为理论背景,以个体化为考察视角,分析了当代中国新生代流动人口新的发展趋势及这种趋势的社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流动人口 个体化 趋势 公共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贿选、恩庇与基层治理——以Y村为例 被引量:6
6
作者 董敬畏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94-203,共10页
当前村落选举中,贿选形式多样。为何贿选被政府明文禁止却依然不衰,其基于何种逻辑产生,又造成何种治理结果。文章考察了Y村的选举过程及其治理之后,提出村落贿选源于恩庇侍从的权力模式。这种权力模式不仅支配了各群体的选举行为,而且... 当前村落选举中,贿选形式多样。为何贿选被政府明文禁止却依然不衰,其基于何种逻辑产生,又造成何种治理结果。文章考察了Y村的选举过程及其治理之后,提出村落贿选源于恩庇侍从的权力模式。这种权力模式不仅支配了各群体的选举行为,而且还影响了之后的村落治理。文章由此反思当代中国基层自治的设计理念,指出外来输入村落的选举合意及权利平等理念与村落权力结构运行的恩庇侍从理念相悖,当前基层治理乱象即根源于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治理 贿选 恩庇侍从 交换 权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益冲突、权力秩序与基层治理——杭州ZJ商品房小区的个案 被引量:5
7
作者 董敬畏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8-83,101,共7页
近年来,随着社区建设的逐步推进,城市基层社会中的各个行为主体形成不同的权利和利益并据此展开博弈。各个行动主体因为各自目标和利益有差异,从而在城市基层社区中形成了合作、竞争甚至冲突,由此城市社区成为政府、民众和其他社会组织... 近年来,随着社区建设的逐步推进,城市基层社会中的各个行为主体形成不同的权利和利益并据此展开博弈。各个行动主体因为各自目标和利益有差异,从而在城市基层社区中形成了合作、竞争甚至冲突,由此城市社区成为政府、民众和其他社会组织的主要利益交汇点和博弈场所。市场背景下的城市基层社会整合难题及背后的国家、市场与社会关系的复杂化,由此引申出城市社区居民的利益冲突、基层社区的重新整合及治理现代化的议题。杭州ZJ社区居民通过自身行动呈现出来的利益诉求及诉求未能满足而引发的利益冲突和基层秩序形成的动态场景,揭示了当代中国城市社区治理的困境及其向现代治理体系转型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益冲突 基层社区 整合 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公共性与村落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董敬畏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26-131,共6页
20世纪中国村落研究范式众多,然而仔细梳理公认的四种研究范式,发现其很难推而广之。原因在于研究者依据不同地域概括出的范式,既是一种自证预言,也忽视了村落共有的文化背景。这种文化背景既是当时村落社会公共性所在,也是更大层面社... 20世纪中国村落研究范式众多,然而仔细梳理公认的四种研究范式,发现其很难推而广之。原因在于研究者依据不同地域概括出的范式,既是一种自证预言,也忽视了村落共有的文化背景。这种文化背景既是当时村落社会公共性所在,也是更大层面社会共识能够达成的原因。回顾这一点有助于在新时期的乡村建设和研究中,更好地把握城镇化背景下的村落定位,推进新的村落文化公共性的形成,巩固社会团结和整合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落研究 公共性 文化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与社会视野下的新中国70年:从“组织起来”到“社会建设” 被引量:6
9
作者 董敬畏 《行政管理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3-20,共8页
新中国成立70年,中国经验中的国家与社会关系逐步从国家组织社会、直接管理社会走向社会建设的国家协调社会、间接管理社会,这既是中国市场经济的要求和社会治理的应有内涵,更是中国社会转型的方向和目标。在转向的过程中,国家能够根据... 新中国成立70年,中国经验中的国家与社会关系逐步从国家组织社会、直接管理社会走向社会建设的国家协调社会、间接管理社会,这既是中国市场经济的要求和社会治理的应有内涵,更是中国社会转型的方向和目标。在转向的过程中,国家能够根据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不断调整与社会的关系,从而不仅重塑国家自身,也在重塑社会。未来,培育新的社会公共性并在此基础上达到国家与社会关系的价值共享、利益协调将是新时代中国社会建设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与社会 治理 公共性 社会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动与社会边界——流动人口融合认同的建构 被引量:5
10
作者 董敬畏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5-101,共7页
新型城镇化已经成为中国社会当前和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然而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民工并未因其流动带来这一群体的身份消融与城市融合,反而不断被现实强化社会边界区隔乃至生成新的社会边界。这种社会边界的存在阻碍了城乡一体化进程,... 新型城镇化已经成为中国社会当前和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然而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民工并未因其流动带来这一群体的身份消融与城市融合,反而不断被现实强化社会边界区隔乃至生成新的社会边界。这种社会边界的存在阻碍了城乡一体化进程,固化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在城镇化进程中消除这种社会边界,将是政府和学界面临的共同难题。构建农民工群体融合认同能够有效消解社会边界,推进城镇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 社会边界 消融 公共池塘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治理体系背景中的村规民约研究综述 被引量:2
11
作者 董敬畏 杨超利 《长春市委党校学报》 2017年第3期18-22,共5页
村规民约作为基层自律的产物,在传统乡村社会治理中曾经发挥过巨大作用。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在依法治国的今天,村规民约产生作用的社会基础、村规民约自身性质及其与国家法的关系都发生了相应变化。如何处理好自律与他律的关系、村规... 村规民约作为基层自律的产物,在传统乡村社会治理中曾经发挥过巨大作用。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在依法治国的今天,村规民约产生作用的社会基础、村规民约自身性质及其与国家法的关系都发生了相应变化。如何处理好自律与他律的关系、村规民约与国家法律的关系等问题都是我国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进程中不可回避的问题。文章对已有的相应研究进行了梳理,并展望了村规民约的未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治理 村规民约 自律 他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社区的性质、议题分类及其影响——以微博与微信为例 被引量:3
12
作者 董敬畏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42-145,共4页
网络技术的发展为人们构建了一个全新但又与现实空间交织的网络空间,在网络空间互动的人们构成网络社区,网络社区日益成为民众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类型的网络社区又与中国社会结构性质的契合程度不同,从而导致其扩散程度也不... 网络技术的发展为人们构建了一个全新但又与现实空间交织的网络空间,在网络空间互动的人们构成网络社区,网络社区日益成为民众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类型的网络社区又与中国社会结构性质的契合程度不同,从而导致其扩散程度也不同。不同类型的网络社区其传播特征、参与主体、议题性质和社会影响也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社区 议题分类 影响 微博 微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动人口污名化与公共服务 被引量:3
13
作者 董敬畏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91-96,共6页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流动人口已经成为城市建设的主力。然而,基于制度设置的原因,城乡分离的格局一时无法打破,现实生活中依然存在各种对于流动人口的污名化现象。文章认为,要切实推进流动人口的城市融合,必须加快完善对流动...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流动人口已经成为城市建设的主力。然而,基于制度设置的原因,城乡分离的格局一时无法打破,现实生活中依然存在各种对于流动人口的污名化现象。文章认为,要切实推进流动人口的城市融合,必须加快完善对流动人口的公共服务,以公共服务促融合,以公共服务消污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污名化 流动人口 公共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中地区丧葬中互惠共同体——以临潼区S村丧葬仪式为例 被引量:5
14
作者 董敬畏 《青海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18-122,共5页
人类学一直关注礼物和互惠,然而人类学关注的不是礼物和互惠本身,而是它背后的人群结合关系,这种关系在不同文化背景中呈现不同面相。陕西关中地区人群结合的面相是什么?笔者从涂尔干的宗教、仪式与社会研究的传统出发对此进行探讨和解读。
关键词 礼物与互惠 丧葬仪式 人群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位制”研究文献述评 被引量:5
15
作者 董敬畏 《晋阳学刊》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1-33,共3页
单位制度是中国城市社会的基本制度,许多研究者注意到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从这个角度研究中国社会可以得出有关中国社会结构的本质结论,也可以显示出中国社会结构与西方的不同。
关键词 单位制 文献述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嵌入”到“脱嵌”的“市场社会”——对《巨变:当代政治、经济的起源》质疑和反思 被引量:2
16
作者 董敬畏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30-136,共7页
文章通过对《巨变》的解读,进而对博兰尼自由市场和市场社会进行分析,认为由于博兰尼对自由调节市场、市场和市场社会的认识不明确,比如博兰尼认为的自我调节市场历史性,"脱嵌"是否存在,虚拟商品商品化是市场社会等等问题的存... 文章通过对《巨变》的解读,进而对博兰尼自由市场和市场社会进行分析,认为由于博兰尼对自由调节市场、市场和市场社会的认识不明确,比如博兰尼认为的自我调节市场历史性,"脱嵌"是否存在,虚拟商品商品化是市场社会等等问题的存在,导致他在对市场社会进行道德批判的同时也使自己被一系列逻辑悖论所牢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入 脱嵌 自由市场 市场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社会交换研究述评 被引量:2
17
作者 董敬畏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61-164,共4页
交换作为一种现象,社会科学对此有众多研究。乡村社会的交换既是理解中国民众生活的钥匙,也是理解中国社会性质的切入点。既有的中国乡村社会交换研究借鉴西方的社会交换与礼物研究理论取得了一些成果。文章对此进行回顾,并提出批评。
关键词 交换 乡村社会 社会理论 礼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底线型上访”——转型期涉法涉诉访的一种分析进路 被引量:4
18
作者 董敬畏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1年第6期46-51,共6页
"底线型上访"与民众通过上访维权、获利既有相同又有区别。相同之处是二者目的都是维权,相异之处是底线型上访多属于涉法涉诉访,民众试图通过这种上访寻求某种公正底线,以回应自身遭遇的不公正现象。"底线型上访"... "底线型上访"与民众通过上访维权、获利既有相同又有区别。相同之处是二者目的都是维权,相异之处是底线型上访多属于涉法涉诉访,民众试图通过这种上访寻求某种公正底线,以回应自身遭遇的不公正现象。"底线型上访"产生原因包括压力型维稳制度、权力与资本的结合造成相对剥夺感加强、成文法与民间习惯的内在张力、价值与信仰的破坏与缺失。"底线型上访"是民众个体对于转型期社会道义公正底线丧失的抗争,也反映了社会失范背景下民众对于重建文化和伦理秩序的渴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线型上访 涉法涉诉访 社会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权利冲突与城市社会公共性重构--以杭州市ZJ小区为例 被引量:3
19
作者 董敬畏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7年第1期69-74,共6页
近年来,社会治理成为学界和政府关注的焦点。要实现社会的良性治理,关键在于社会公共性重构,也即分化之后的各个行动者如何重新达成共识,重新寻找利益的平衡点。本文以杭州市ZJ小区业主的权利冲突事件为例,研究了当前城市基层社会共识... 近年来,社会治理成为学界和政府关注的焦点。要实现社会的良性治理,关键在于社会公共性重构,也即分化之后的各个行动者如何重新达成共识,重新寻找利益的平衡点。本文以杭州市ZJ小区业主的权利冲突事件为例,研究了当前城市基层社会共识的达成与公共性重构问题,认为权力的干扰和资本的侵蚀是城市社会公共性重构的难点与关键点。当前,中国社会公共性难以达成,其背后的深层原因在于国家、市场和社会的边界模糊不清,社会力量依旧弱小并很难避免国家权力的干扰与市场力量的侵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治理 业主维权 公共性 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打造地方:作为传统发明的农民画 被引量:4
20
作者 董敬畏 《民间文化论坛》 2015年第3期108-114,共7页
当代中国的政府和地方社会共谋,通过挖掘地方现有文化资源、发明地方社会传统,进而形成经济和文化互嵌发展模式。通过这种发展方式,政府能够获取绩效合法性,地方社会不仅能够获取利益,而且能够弥补中断的社会记忆。这种打造既是政府有... 当代中国的政府和地方社会共谋,通过挖掘地方现有文化资源、发明地方社会传统,进而形成经济和文化互嵌发展模式。通过这种发展方式,政府能够获取绩效合法性,地方社会不仅能够获取利益,而且能够弥补中断的社会记忆。这种打造既是政府有意为之,同时也因其内在张力给地方社会带来种种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传统 共谋 互嵌 打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