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公共行政学说史写法刍议:元问题省思与新方法建构
1
作者 董伟玮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3-31,共9页
文本中呈现的公共行政学说史存在着不同样貌,背后对应的是不同的公共行政学说史写法。公共行政学说史的常见写法包括学者法、学派法、范式法、阶段法。其中,阶段法已经逐渐成为最常见的学说史写法。然而,如果没有直面学说史贡献,各种写... 文本中呈现的公共行政学说史存在着不同样貌,背后对应的是不同的公共行政学说史写法。公共行政学说史的常见写法包括学者法、学派法、范式法、阶段法。其中,阶段法已经逐渐成为最常见的学说史写法。然而,如果没有直面学说史贡献,各种写法都难逃只在“自洽”思维里打转的境地。基于对学说史贡献标准的探寻,实践的优先性要求公共行政学说史必须首先厘清公共行政学说产生和发展于何种特定的时空之中,公共行政面临的社会问题、政府的治理技术和公共行政学说的回应与贡献如何构成一个完整的实践认知链条。这个完整链条之上并不是严格前后相继的阶段,而是一个个具有相对集中关注度的焦点。焦点法在阶段法的基础上,将被割裂的公共行政实践与公共行政学说彼此关联的面貌还原出来,更好地解释公共行政学说的兴衰更替。公共行政学说史先后围绕领域开辟、体系建构、路径抉择、思潮竞逐和模式整合等核心焦点渐次展开。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中国公共管理学科理应更有机会做出学说史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行政学说史 公共行政 公共管理学科 行政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政府职责体系优化的政治逻辑
2
作者 董伟玮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9-45,共7页
新时代以来的政府职责体系优化进一步框定了政府的权力界限,规定了政府的组织关联,厘定了政府的具体责任。既有研究尤为关切新时代政府职责体系优化的具体议题,然而政府职责体系优化不仅是行政体制的内部调整,还是国家治理体系结构优化... 新时代以来的政府职责体系优化进一步框定了政府的权力界限,规定了政府的组织关联,厘定了政府的具体责任。既有研究尤为关切新时代政府职责体系优化的具体议题,然而政府职责体系优化不仅是行政体制的内部调整,还是国家治理体系结构优化和功能优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更是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与政府治理体系相互衔接的关键方式。探究新时代政府职责体系优化的政治逻辑,就要面向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实践,从政府职责体系内在的权责关系和组织结构的优化举措中发掘其所蕴含的政治权力、政治组织和政治责任的作用机制,形成规律性认识。政府职责体系优化在更深层次上的政治逻辑就是厘清政府职责体系的政治权力基准、改进政府职责体系的政治组织方式和确证政府职责体系的政治责任要义。经历新时代的探索,从对政府职能转变的强调到对政府职责设置科学合理的关切,再转化为在推动高质量发展这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首要任务的进程中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这一过程的逻辑主线就是把党的领导贯穿于改革各方面全过程,确保政府职责体系优化的政治方向、政治基础和政治效能,使中国之治的现代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职责体系 政治逻辑 新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经营走向韧性: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公共安全政策变迁
3
作者 刘家鼎 董伟玮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9-111,共13页
城市公共安全政策变迁经过了怎样的历程,其中有何特征,这是提升城市公共安全议题历史纵深感亟待回答的问题。基于“政策外部特征—政策环境—政策内部要素”三维分析框架,运用文本分析法梳理改革开放以来246份政策文件可以发现:城市公... 城市公共安全政策变迁经过了怎样的历程,其中有何特征,这是提升城市公共安全议题历史纵深感亟待回答的问题。基于“政策外部特征—政策环境—政策内部要素”三维分析框架,运用文本分析法梳理改革开放以来246份政策文件可以发现:城市公共安全政策经历了保障城市经营、支持改善民生、回应新兴风险、建设韧性城市四个阶段;其理念、主体和结构的变迁分别呈现出“灾害处置—应急管理—风险治理—韧性治理”“单一部门—多部门协同—党政统合—公共安全共同体”和“行政条例—应急机制—安全体系—大安全”的规律。城市公共安全政策更新应更加注重从风险预防走向共存的理念进步,促进常态化与非常态化治理有效转换的功能更新,使人民安全感更充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公共安全 政策变迁 风险治理 韧性城市
原文传递
街头官僚概念的中国适用性:对中国街头官僚概念内涵和外延的探讨 被引量:25
4
作者 董伟玮 李靖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6-33,共8页
在被国内学者用来描述和解释中国行政实践时,街头官僚概念本身的中国适用性并未得到自觉探讨,这就使街头官僚究竟指涉哪些群体语焉不详,街头官僚理论与解决中国问题的适切性也显得晦暗不明。以经典街头官僚定义的要件为基础,转换它的国... 在被国内学者用来描述和解释中国行政实践时,街头官僚概念本身的中国适用性并未得到自觉探讨,这就使街头官僚究竟指涉哪些群体语焉不详,街头官僚理论与解决中国问题的适切性也显得晦暗不明。以经典街头官僚定义的要件为基础,转换它的国别和时代背景,中国街头官僚的判断标准得以确立、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随之得以清晰界定。中国当代街头官僚不等同于行政执法类公务员、也不只局限于公务员队伍中。在整合的意义上,可以将不同历史时期与民众直接互动、在行政行动中具有自主性的官僚组织成员统称为街头官僚。街头官僚概念的中国适用性因概念的重新界定得以确立,并在综合性理论的期许下产生新的理论和实践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街头官僚 自由裁量权 公务员 胥吏 治理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层行政基础 被引量:10
5
作者 董伟玮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9-25,共7页
国家治理现代化是现代化进程在国家制度及其执行能力方面的体现,更是近代以来中国现代国家建构的必然归宿。行政是国家治理的基本方式。基层行政是国家治理回应公众需求的基本载体,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直接反映,是社会公众评价... 国家治理现代化是现代化进程在国家制度及其执行能力方面的体现,更是近代以来中国现代国家建构的必然归宿。行政是国家治理的基本方式。基层行政是国家治理回应公众需求的基本载体,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直接反映,是社会公众评价国家治理的关键依据。中国的现代国家建构是晚清以来救亡图存以应对世界现代化潮流的必然选择。街头官僚以及基层行政的现状,既是国家治理现代化在基层行政领域留下的印记,也是基层行政承担其历史使命进行主动建构的历史结果。必须将顶层设计对街头官僚行动的社会功能期望加以转化,街头官僚行动理应具备维护法定权利、巩固正式制度、促进社会团结的现代价值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治理 基层行政 街头官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立一种街头官僚的政治理论:主题演进、概念愿景与理论整合 被引量:6
6
作者 董伟玮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37-46,187,共11页
街头官僚研究的主题演进是在行政议题中不断发现政治意义的过程。作为一种新的理想类型,街头官僚为传统官僚制底层补充了政治分析视角,进一步揭示了官僚制本身所蕴含的政治化倾向。从理想类型的完备程度上来说,街头官僚与官僚制相比在... 街头官僚研究的主题演进是在行政议题中不断发现政治意义的过程。作为一种新的理想类型,街头官僚为传统官僚制底层补充了政治分析视角,进一步揭示了官僚制本身所蕴含的政治化倾向。从理想类型的完备程度上来说,街头官僚与官僚制相比在解释力、体系化和权威性上仍存在较大差距,根本原因在于学者们搁置了理论整合这一重大任务。沃尔多从美好生活、行动准则、谁应统治、权力分立和集权分权五个方面重新阐释了公共行政理论,揭示出其政治理论的属性。借助沃尔多的分析框架,紧扣上述五个问题,将街头官僚理论的描述性因素及其规范性建议进行比对,进而对更广泛的街头官僚研究结论进行重新阐释,一种街头官僚的政治理论将得以初步呈现。最终,围绕上述五个方面,街头官僚的政治理论的现实意义将在改善街头官僚行动的实践中得到凸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街头官僚 政策执行 自由裁量权 官僚制 政治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存在一种“东亚行政模式”吗?——基于行政生态视角的行政国家形态比较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董伟玮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3-71,共9页
现有研究成果中提出的“东亚行政模式”实际上是对行政国家一般特征的错置。尽管中、日、韩三国在治理传统上有诸多共性,但这三个经历过现代国家建构洗礼的国家在行政国家的形态上展现出各自不同的面貌。基于行政生态视角,从制度环境、... 现有研究成果中提出的“东亚行政模式”实际上是对行政国家一般特征的错置。尽管中、日、韩三国在治理传统上有诸多共性,但这三个经历过现代国家建构洗礼的国家在行政国家的形态上展现出各自不同的面貌。基于行政生态视角,从制度环境、主体结构和行动过程等三个维度开展比较公共行政研究,发现中、日、韩三国的行政国家形态存在巨大的差异性,因而并不存在一种“东亚行政模式”。通过比较公共行政研究,在学术上澄清行政国家不同形态的基础上,更要深刻领会其背后的国家治理逻辑差异,在实践上真正理解中国国家治理的本质特征和显著优势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行政模式” 行政国家 国家治理 行政生态学 比较公共行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政伦理决策的三重维度:内涵、取向与过程 被引量:2
8
作者 董伟玮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60-66,175,共8页
行政伦理决策是行政决策主体在公共行政实践中基于行政伦理价值自觉进行方案选择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行政决策主体意识到自己是在特定伦理框架内进行决策,当前的决策问题并非与伦理无涉。传统公共行政和新公共管理的行政伦理决策取向... 行政伦理决策是行政决策主体在公共行政实践中基于行政伦理价值自觉进行方案选择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行政决策主体意识到自己是在特定伦理框架内进行决策,当前的决策问题并非与伦理无涉。传统公共行政和新公共管理的行政伦理决策取向是功利主义,新公共行政的行政伦理决策取向是义务论,而新公共服务则着眼于美德伦理学。单独秉持结果论、义务论以及坚持美德伦理学并不能确保带来负责任的行政行为。学者们试图通过伦理决策模型实现价值取向的均衡。基于公共性承诺,公共行政学首先应该确立起行政伦理决策的规范性模型。通过借鉴登哈特夫妇的规范性模型,指出其不足并加以校正,一个更加完善的行政伦理决策模型得以初步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伦理决策 公共行政学史 伦理决策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秩序视角下的街头官僚行动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董伟玮 《公共行政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91-192,M0008,共3页
街头官僚行动能够影响人们对社会秩序的体认,然而既有研究普遍倾向于预设街头官僚行动对社会秩序的消极影响,偏重于从组织管理的视角审视街头官僚行动,忽视具体互动对行动结果的影响。
关键词 街头官僚 社会秩序 行动研究 组织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层行政的秩序困境及其超越 被引量:1
10
作者 董伟玮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6-94,共9页
基层行政过程和结果同上级决策和计划的期望常常存在落差,对这一问题的解释可归结为结构功能主义和社会建构主义两条基本进路,在社会理论的抽象意义上,这些解释都在分析基层行政的情境秩序与国家治理所追求的宏观秩序之间的关系。处在... 基层行政过程和结果同上级决策和计划的期望常常存在落差,对这一问题的解释可归结为结构功能主义和社会建构主义两条基本进路,在社会理论的抽象意义上,这些解释都在分析基层行政的情境秩序与国家治理所追求的宏观秩序之间的关系。处在“压力—自主—应付”情境中,一线行政人员更注重情境秩序的维系,这有利于安全顺利地完成其手头工作,对他们而言宏观秩序的要求不是时刻都具有优先性,情境秩序与宏观秩序的落差构成了基层行政的秩序困境。而国家和组织会尝试对一线行政人员实施控制以便将宏观秩序要求输入基层行政的情境之中,但面临着日常生活的功能性悖反与个体行动的目的性局限,控制路径也可能失效。超越基层行政的秩序困境,应该以树立兼容基层行政功能差异的治理理念、构建面向基层行政授权赋能的组织体系、优化实现基层行政责任均衡的问责机制为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行政 街头官僚 情境秩序 宏观秩序 一线行政人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纵向治理结构中的基层行政:结构坍缩、行动裂解与协调进路 被引量:1
11
作者 董伟玮 秦音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3年第5期45-56,共12页
探讨执行问题很容易回避其在国家治理体系内部的结构根源,而将矛头集中指向身处国家治理终端的街头官僚。对纵向治理结构和街头官僚行动进行要素分析,进而审视这些要素之间的排列组合,发现街头官僚行动的系统环境是蕴含行政和政治双重... 探讨执行问题很容易回避其在国家治理体系内部的结构根源,而将矛头集中指向身处国家治理终端的街头官僚。对纵向治理结构和街头官僚行动进行要素分析,进而审视这些要素之间的排列组合,发现街头官僚行动的系统环境是蕴含行政和政治双重维度且不断向基层坍缩的纵向治理结构,同时伴随着基层行政组织相对衰退的现象。结构内在的身份、执行和责任等维度的冲突使得街头官僚行动在情境中裂解,造成政治包裹行政、行政替换政治,行政挤出治理、治理依托行政的困境。重新定位纵向治理结构中的基层行政,使行动与结构彼此协调,需要理顺正式行政与半正式行政的关系、厘清层级间职能配置的政治制度逻辑、培育国家基础性权力的社会治理基础,真正为街头官僚行动既能满足上级期望又能回应社会需求提供坚实的结构性条件和制度化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行政 纵向治理 街头官僚 政策执行 一线行政人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诠释性研究的公共行政学:理论源流与知识重构
12
作者 董伟玮 李靖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62-165,共4页
公共行政学中的诠释性研究在兴起之初借鉴了组织社会学的诠释范式,旨在倡导公共行政学从发现普遍规律转向理解特定行动意义,并重塑知识与实践的关系。倡导诠释性研究并不等同于加强质性研究,二者有着建构主义和自然主义的哲学语境差异... 公共行政学中的诠释性研究在兴起之初借鉴了组织社会学的诠释范式,旨在倡导公共行政学从发现普遍规律转向理解特定行动意义,并重塑知识与实践的关系。倡导诠释性研究并不等同于加强质性研究,二者有着建构主义和自然主义的哲学语境差异。日常生活的优先性表明日常生活中的公共行政实践是经验上最直观的知识生产场域。诠释性研究从行政互动个案而非行政本质出发生产公共行政知识,诠释性研究所获得的知识并且具备默会知识的特征。日常生活现实是公共行政知识面临的实践鸿沟,默会知识的缺位是实践鸿沟的明证。伴随着地方性知识合法性的确立,公共行政知识才可能真正跨越实践鸿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诠释性研究 公共行政 建构主义 默会知识 地方性知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行政行为伦理妥协——批评与建设性的视角
13
作者 董伟玮 李靖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150-155,共6页
行政行为伦理妥协是行政主体在行政活动中面对价值选择空间时囿于某种压力做出了暂时选择较低层次行政价值的行为,它的危害表现在否定行政人员的德性、破坏正常的组织制度、营造消极的组织文化、降低公共行政的合法性。行政行为伦理妥... 行政行为伦理妥协是行政主体在行政活动中面对价值选择空间时囿于某种压力做出了暂时选择较低层次行政价值的行为,它的危害表现在否定行政人员的德性、破坏正常的组织制度、营造消极的组织文化、降低公共行政的合法性。行政行为伦理妥协产生的原因包括客观存在的行政伦理困境,上级和组织的制约,行政人员缺乏伦理决策技巧。我们应该通过塑造超越性身份认同,构建道德化的行政制度,实施系统有效的救济手段,提高行政人员伦理决策技巧以及培育公共信仰、营造道德氛围等手段来压缩行政行为伦理妥协存在的空间以致最终根除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伦理 行政行为 伦理妥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三重逻辑
14
作者 董伟玮 《新长征》 2023年第4期48-49,共2页
党和国家机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重要的体制基础,是党治国理政的重要保障。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的战略全局出发,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 党和国家机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重要的体制基础,是党治国理政的重要保障。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的战略全局出发,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体现了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实践逻辑的辩证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机构改革 机构改革方案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战略全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实践逻辑 全面深化改革 治国理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程检测对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的重要作用
15
作者 董伟玮 《前卫》 2020年第20期85-87,共3页
在我国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原材料质量检测技术日益先进和专业,这对于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方法的优化有着非常重要的帮助.检测人员要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选择科学合适的建筑原材料质量检测方法,更好地提高整体的工程质量.但是在... 在我国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原材料质量检测技术日益先进和专业,这对于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方法的优化有着非常重要的帮助.检测人员要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选择科学合适的建筑原材料质量检测方法,更好地提高整体的工程质量.但是在具体检测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比如硬件不过关、检测员工缺乏高水平的检测能力等,这极大地影响了建筑工程质量的检测结果.基于此,本文就工程检测对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的重要作用进行了简要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检测 建筑工程 质量控制 重要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越原则地直面实践:哈蒙和麦克斯怀特行政伦理思想解读 被引量:4
16
作者 董伟玮 李靖 《国外理论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46-55,共10页
哈蒙和麦克斯怀特认为,建立在现代主义基础上的主流行政伦理无法给公共机构和行政人员面对的伦理难题提供实践指导。由于人的主体性蕴含着伦理反叛,导致内部控制的不可靠;而外部控制不断流入伦理立法的范畴,使得行政伦理的特殊性不断消... 哈蒙和麦克斯怀特认为,建立在现代主义基础上的主流行政伦理无法给公共机构和行政人员面对的伦理难题提供实践指导。由于人的主体性蕴含着伦理反叛,导致内部控制的不可靠;而外部控制不断流入伦理立法的范畴,使得行政伦理的特殊性不断消解。关系是一种谈话的特定形式,这种谈话产生的移情关联对互动各方具有同等特殊的形态,它自身提供了最佳的道德指导。在伦理决策过程中,实践问题没有纯粹的理论解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伦理 责任 实用主义 后现代
原文传递
一线行政人员身份建构的策略及其作用机理——基于工作现场的会话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董伟玮 《公共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5-57,167,共14页
行政互动中的身份建构是街头官僚理论的经典议题,是理解一线行政人员的工作过程、组织环境和行为方式的重要途径。然而经典文献缺少对一线行政人员身份建构的全面描摹和深度理解,忽视了它在控制和支配当事人方面的影响。本研究对总时长... 行政互动中的身份建构是街头官僚理论的经典议题,是理解一线行政人员的工作过程、组织环境和行为方式的重要途径。然而经典文献缺少对一线行政人员身份建构的全面描摹和深度理解,忽视了它在控制和支配当事人方面的影响。本研究对总时长超过800分钟的工作谈话录音进行了会话分析,研究发现:一线行政人员的身份建构包含对自我身份的强化建构和对当事人身份的弱化建构这样一个双向建构过程,前者主要采用命令发布策略、组织区隔策略和术语使用策略,后者主要采用目的要挟策略、裁量重置策略和程序改造策略。双向建构过程以及相应身份建构策略通过影响互动主体的权力和地位处境,将身份的建构性要素引向原有的结构性框架,进而实现身份优势的再巩固。在实践中应该通过保障当事人法定权利来平衡一线行政人员身份的结构性优势,提升互动的平等性和友好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线行政人员 街头官僚理论 身份建构 双向建构过程 会话分析
原文传递
行政伦理的实用主义重构:从规范体系到决策工具 被引量:2
18
作者 董伟玮 《中国行政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67-71,共5页
直面行政伦理在决策中难以发挥实际作用这个元问题,实用主义由批判道德理论化、道德理想化和道德教条化入手,在元伦理、德性伦理和规范伦理三个维度对行政伦理进行了全方位重构。这一重构以行政情境中的互动关系作为伦理决策基础,反对... 直面行政伦理在决策中难以发挥实际作用这个元问题,实用主义由批判道德理论化、道德理想化和道德教条化入手,在元伦理、德性伦理和规范伦理三个维度对行政伦理进行了全方位重构。这一重构以行政情境中的互动关系作为伦理决策基础,反对道德理论优先于实践的观念;将现代理性行政人员德性的培育落实到习惯的养成过程之中,反对过分依赖道德品质;肯定道德规范在伦理决策中的作用,但反对在某些例外和紧急状况下仍将之奉为圭臬。实用主义将行政伦理视为决策工具,以自利的正当性为前提为行政人员划定职责这一最低限度,进而使行政人员习惯于运用行政伦理进行决策,容纳行政人员德性发展的高层次追求,使伦理决策的依据实现了从伦理利己主义向功利主义、义务论和德性伦理学的跃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伦理 实用主义 伦理决策 习惯 道德规范
原文传递
基层行政的秩序困境及其超越
19
作者 董伟玮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2023年第1期181-182,共2页
基层行政互动是具体的,因而可以看到不同的行动主体展现出各自的行动逻辑,他们都是自主的行动者,有着各自的需要与诉求。一线行政人员也不会是机械化的执行者,互动过程中屡见不鲜的基层政策变通执行问题就是明证。基层行政过程和结果同... 基层行政互动是具体的,因而可以看到不同的行动主体展现出各自的行动逻辑,他们都是自主的行动者,有着各自的需要与诉求。一线行政人员也不会是机械化的执行者,互动过程中屡见不鲜的基层政策变通执行问题就是明证。基层行政过程和结果同上级决策和计划的期望常常存在落差,引起国家和社会公众的多方不满,这在表面上是国家治理的难题,在实质上则反映了科层制组织的内在特征,是组织成员的行动策略和常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行政 变通执行 科层制组织 行动主体 行动策略 行动逻辑 内在特征 常规选择
原文传递
我国地方政府治理能力评估及其优化——基于吉林省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25
20
作者 李靖 李春生 董伟玮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2-72,236,共12页
地方政府治理能力建设是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之义,地方政府治理能力评估和优化研究具有重大的学理价值和实践意义。从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职能衔接、可测量性以及地方政府特殊性的角度切入,构建包含5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 地方政府治理能力建设是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之义,地方政府治理能力评估和优化研究具有重大的学理价值和实践意义。从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职能衔接、可测量性以及地方政府特殊性的角度切入,构建包含5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以及40个三级指标的地方政府治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以熵值法为研究方法,以吉林省2014—2016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可以获得吉林省政府治理能力的相对权重和得分,进而计算出吉林省政府治理能力结构和治理偏好。研究结果表明,在一级指标中,经济和政治治理能力仍然是地方政府的重点内容,而在二级指标中,生态保护和社会参与等已经是地方政府的治理能力转向。明确治理能力价值取向、优化治理能力体系结构以及强化治理主体能力协同,是优化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的策略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理能力评估 熵值法 地方政府 能力结构 吉林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