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hase Analysis and Identification Method for Multiphase Batch Processes with Partitioning Multi-way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MPCA) Model 被引量:3
1
作者 董伟威 姚远 高福荣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2年第6期1121-1127,共7页
Multi-way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MPCA) is the most widely utilized 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 method for batch processes. Previous research on MPCA has commonly agreed that it is not a suitable me... Multi-way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MPCA) is the most widely utilized 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 method for batch processes. Previous research on MPCA has commonly agreed that it is not a suitable method for multiphase batch process analysis. In this paper, abundant phase information is revealed by way of partitioning MPCA model, and a new phase identification method based on global dynamic information is proposed. The application to injection molding shows that it is a feasible and effective method for multiphase batch process knowledge understanding, phase division and process monitor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tch process multi-way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MULTIPHASE process monitor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建“两评”机制 落实司法责任——湖北省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以创新思维抓改革强管理提质效
2
作者 董伟威 张珍 《人民法治》 2017年第10期88-91,共4页
司法责任制改革是本轮司法改革的“牛鼻子”,人民法院推行司法责任制改革,就是要从法官办案的流程、环节、结果入手,评估法官的司法能力,评定法官的司法责任,倒逼其提升能力、强化责任,从而提升审判质效、确保司法公正。
关键词 司法责任制 中级人民法院 司法改革 创新思维 随州市 湖北省 管理 司法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事公益诉讼人的法律问题 被引量:11
3
作者 董伟威 《人民司法》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44-48,共5页
本文运用逻辑分析和比较研究的方法对民事公益诉讼的主体、民事公益诉讼人的概念进行了界定,主张在民事公益诉讼中取消对原告主体资格“直接利害关系”之限制,建立民事公益权利主体的拟制人格制度,对民事诉讼中与主体相关的制度提出了构... 本文运用逻辑分析和比较研究的方法对民事公益诉讼的主体、民事公益诉讼人的概念进行了界定,主张在民事公益诉讼中取消对原告主体资格“直接利害关系”之限制,建立民事公益权利主体的拟制人格制度,对民事诉讼中与主体相关的制度提出了构想;文章通过对我国检察机关参与民事诉讼的理论、实践、历史和现状的考察,论述了检察机关在民事公益诉讼中的法律地位、诉讼目的及诉讼原则;还对公民作为民事公益诉讼的原告问题、对公民提起民事公益诉讼的限制与奖励、前置程序等问题作了相关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诉讼 公益诉讼 原告 检察机关 公民 前置程序 利害关系 制度 取消 问题
原文传递
对再审发回重审后的一审程序的理解与适用 被引量:3
4
作者 董伟威 《人民司法》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19-22,共4页
本文通过对司法实践中关于再审发回重审后的一审程序之属性的两种不同观点及其理由进行比较。从程序的安定性角度对该程序为再审程序的延伸、属再审程序之范畴等问题进行了论述。对相异观点的弊端进行了分析,并对司法实践中适用该程序... 本文通过对司法实践中关于再审发回重审后的一审程序之属性的两种不同观点及其理由进行比较。从程序的安定性角度对该程序为再审程序的延伸、属再审程序之范畴等问题进行了论述。对相异观点的弊端进行了分析,并对司法实践中适用该程序时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了具体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审程序 再审发回重审方式 再审程序 法院 民事审判监督程序 民事诉讼制度 诉讼秩序
原文传递
知识产权商业维权诉讼的界定与规制 被引量:17
5
作者 董伟威 童海超 《人民司法》 2014年第1期12-18,共7页
近年来.我国知识产权商业维权诉讼的发展势头迅猛.案件数量急剧增加、诉讼规模持续扩大、复杂程度不断增强。以湖北省法院审理的知识产权商业维权诉讼案件为例.2010年至2012年,湖北法院年度受理民事一审知识产权案件的数量分别为95... 近年来.我国知识产权商业维权诉讼的发展势头迅猛.案件数量急剧增加、诉讼规模持续扩大、复杂程度不断增强。以湖北省法院审理的知识产权商业维权诉讼案件为例.2010年至2012年,湖北法院年度受理民事一审知识产权案件的数量分别为952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产权案件 诉讼案件 维权 商业 规制 界定 案件数量 法院审理
原文传递
既判力视野下的再审标准 被引量:1
6
作者 董伟威 陈浩 《人民司法》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44-47,共4页
既判力是生效裁判对当事人和法院的强制适用力;再审标准是对生效裁判进行再审、改判的资格性界定。前者强调通常程序(一、二审)后裁判的终局,后者则强调通常程序后对不当裁判的救济。两者之间存在着一种"反像"关系,即既判力... 既判力是生效裁判对当事人和法院的强制适用力;再审标准是对生效裁判进行再审、改判的资格性界定。前者强调通常程序(一、二审)后裁判的终局,后者则强调通常程序后对不当裁判的救济。两者之间存在着一种"反像"关系,即既判力从相反方向划定了再审标准的边界。本文首先对传统既判力视野下的再审标准进行评述,进而主张通过构建既判力的形式要件和实质要件来完成新既判力视野下再审标准的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既判力 再审标准 生效裁判 实质要件 形式要件 程序
原文传递
对当前刑事审判监督程序中若干问题的思考
7
作者 董伟威 《法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00-103,共4页
人民法院实行立审分离后,在刑事审判监督程序中贯彻实施新刑诉法、新刑法遇到一些新问题,特别是对按新的审判方式开庭审理刑事再审案件的有关问题存在不同认识.本文拟就此类问题谈谈拙见,以求抛砖引玉.文章的主要内容:一、刑事审判监督... 人民法院实行立审分离后,在刑事审判监督程序中贯彻实施新刑诉法、新刑法遇到一些新问题,特别是对按新的审判方式开庭审理刑事再审案件的有关问题存在不同认识.本文拟就此类问题谈谈拙见,以求抛砖引玉.文章的主要内容:一、刑事审判监督程序中应正确区分复查与再审.二、审理刑事公诉再审案件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对再审开庭的范围;(二)再审开庭地点的选择;(三)申诉人、被害人参加庭审诉讼问题;(五)举证责任问题;(四)新刑法、新刑诉法的适用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判监督程序 举证责任 再审案件
原文传递
民事再审调解追加当事人问题研究
8
作者 董伟威 金莉萍 《法律适用》 2004年第10期53-55,共3页
我国的审判制度虽实行二审终审制,但再审程序的设置使其呈现相对性,一些当事人常常因为终审判决未能臻于其理想状态,便多方周旋,一些案件被三番五次地拿来再审。法院也不胜负荷,难以克服生效裁判的既判力和稳定性要求与无限申诉、... 我国的审判制度虽实行二审终审制,但再审程序的设置使其呈现相对性,一些当事人常常因为终审判决未能臻于其理想状态,便多方周旋,一些案件被三番五次地拿来再审。法院也不胜负荷,难以克服生效裁判的既判力和稳定性要求与无限申诉、无限再审间的矛盾,从而背离诉讼的公正与效率价值。于是,在再审程序中以调解的方式替代冗长繁琐的程序诉讼,赢得了法院与当事人的双重青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诉讼 再审程序 调解 当事人 中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