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8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理与精神护理课程校院合作教学实践研究
1
作者 董丽芳 董燕艳 +2 位作者 徐霞 杨宝琴 诸建军 《浙江医学教育》 2024年第5期273-276,共4页
如何解决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心理与精神护理课程教学任务重和教学资源少等问题,培养具有心理与精神护理知识和技能的高素质护理人才,是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普遍存在且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心理与精神护理课程为例,探... 如何解决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心理与精神护理课程教学任务重和教学资源少等问题,培养具有心理与精神护理知识和技能的高素质护理人才,是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普遍存在且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心理与精神护理课程为例,探讨了校院合作建设一流课程的教学策略。这些策略主要包括:聚焦教学资源建设,校院合作优化重组教学内容;聚焦课程实践教学,校院合作共建实践育人基地;聚焦教学方法改革,校院合作共同实施教学评价;聚焦质量保障,校院合作共同打造专兼职教师队伍。这些策略行之有效,不仅解决了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心理与精神护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提高了课程教学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护理专业 心理与精神护理课程 教学改革 校院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文本-视觉和信息熵最小化的对比学习模型
2
作者 蔡晓东 董丽芳 +1 位作者 黄业洋 周丽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0-56,共7页
当前的无监督对比学习方法主要依赖纯文本信息来构建句子嵌入,在全面理解句子所表达的深层含义时存在局限性。同时,传统的对比学习方法过于注重最大化文本正实例之间的互信息,忽视了句子嵌入中潜在的噪声干扰。为了既能保留文本中的有... 当前的无监督对比学习方法主要依赖纯文本信息来构建句子嵌入,在全面理解句子所表达的深层含义时存在局限性。同时,传统的对比学习方法过于注重最大化文本正实例之间的互信息,忽视了句子嵌入中潜在的噪声干扰。为了既能保留文本中的有用信息,又能有效地剔除文本嵌入中的噪声干扰,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文本-视觉和信息熵最小化的对比学习模型。首先,将文本与对应的视觉信息在对比学习的框架下进行深度融合,共同映射到一个统一的地面空间,并确保它们的表示在该空间中保持一致,从而克服了仅依赖纯文本信息进行句子嵌入学习的限制,使得对比学习过程更加全面且精确;然后,遵循信息最小化原则,在最大化文本正实例间互信息的同时,基于信息熵最小化对文本正实例进行重构。在标准语义文本相似度(STS)任务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模型在Spearman相关系数评价指标上取得了显著提升,相较于现有先进方法具有显著的优势,同时也证明了该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监督对比学习 互信息 文本-视觉 信息熵最小化 语义文本相似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压氩气/空气介质阻挡放电中分子振动温度 被引量:22
3
作者 董丽芳 刘峰 +4 位作者 李树锋 冉俊霞 贺亚峰 李雪辰 庞学霞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02-804,共3页
使用水电极介质阻挡放电装置,在氩气和空气混合气体放电中,利用光谱方法测量了氮分子(C^3Πu)的振动温度及其随空气含量的变化关系.计算中采用的是氮分子第二正带系(C^3Πu→B^3Πg)的发射谱线,顺序带组有:△v=-1,△v=-2和△v=-3.... 使用水电极介质阻挡放电装置,在氩气和空气混合气体放电中,利用光谱方法测量了氮分子(C^3Πu)的振动温度及其随空气含量的变化关系.计算中采用的是氮分子第二正带系(C^3Πu→B^3Πg)的发射谱线,顺序带组有:△v=-1,△v=-2和△v=-3.结果表明:大气压介质阻挡放电中氮分子振动温度范围为1 938~2 720 K,振动温度随空气含量的增加几乎是线性增加的.该工作对研究介质阻挡放电中等离子体的动力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质阻挡放电 分子振动温度 光谱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压氩气介质阻挡放电中的电子激发温度 被引量:31
4
作者 董丽芳 冉俊霞 +1 位作者 尹增谦 毛志国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184-1186,共3页
采用发射光谱强度比法, 测量了大气压氩气介质阻挡放电(DBD)中的电子激发温度. 实验在690~800 nm的范围内测量了大气压氩气DBD的发射光谱, 经分析发现这些谱线全部是氩原子的发射谱线. 为了测量电子激发温度, 选用相距较近的763.51 nm(... 采用发射光谱强度比法, 测量了大气压氩气介质阻挡放电(DBD)中的电子激发温度. 实验在690~800 nm的范围内测量了大气压氩气DBD的发射光谱, 经分析发现这些谱线全部是氩原子的发射谱线. 为了测量电子激发温度, 选用相距较近的763.51 nm(2P6→1S5), 772.42 nm(2P2→1S3)的两条光谱线. 结果发现电子温度的范围为0.1~0.5 eV, 电子激发温度随电压的增加而增加, 随流量的增加而减小. 实验还发现氩气流动与非流动时电子激发温度有明显的差别. 上述结果对介质阻挡放电在工业领域上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质阻挡放电 电子温度 光谱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质阻挡放电中四边形发光斑图的时空结构 被引量:6
5
作者 董丽芳 申中凯 +3 位作者 王永杰 闫冬梅 李犇 仝国良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582-1587,共6页
为了研究介质阻挡放电(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DBD)中四边形发光斑图的时空结构,采用高速相机,首次在外加电压的半个周期内,对此斑图进行了时空分辨研究。在空气-氩气介质阻挡放电中,随着外加电压的增加,放电丝的分布经历了随机... 为了研究介质阻挡放电(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DBD)中四边形发光斑图的时空结构,采用高速相机,首次在外加电压的半个周期内,对此斑图进行了时空分辨研究。在空气-氩气介质阻挡放电中,随着外加电压的增加,放电丝的分布经历了随机放电丝—六边形斑图—四边形斑图—混沌的转变过程。经长时间观察发现,四边形斑图非常稳定。在外加电压的每半个周期内,四边形斑图相应的放电电流由2个明显的脉冲组成。实验采用高速相机,分别在2个电流脉冲时间内对放电过程进行了拍照,结果发现每个电流脉冲分别对应1套稀疏的四边形子点阵发光斑图,2套子点阵互相嵌套形成所观察到的四边形发光斑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质阻挡放电(DBD) 斑图 壁电荷 时空结构 高速相机 子点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射光谱研究氩气/空气混合气体介质阻挡放电能量传递过程 被引量:9
6
作者 董丽芳 齐玉妍 +2 位作者 赵增超 李永辉 李雪辰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2491-2493,共3页
使用水电极介质阻挡放电装置,对比氩气与氩气/少量空气的混合气体以及空气与空气/少量氩气的混合气体放电的发射光谱,研究了氩气与空气相混合时气体放电中的能量传递过程。实验发现,当氩气中加入少量的空气时,氩原子谱线均变弱,说明空... 使用水电极介质阻挡放电装置,对比氩气与氩气/少量空气的混合气体以及空气与空气/少量氩气的混合气体放电的发射光谱,研究了氩气与空气相混合时气体放电中的能量传递过程。实验发现,当氩气中加入少量的空气时,氩原子谱线均变弱,说明空气中的氮分子对氩原子的各激发态具有猝灭作用。并且随着空气含量的增加,各谱线变弱的速率不同。越是与氮分子的激发电位接近的氩原子的激发态被猝灭的作用越明显。另一方面,当空气中加入少量氩气时,发现氮分子第二正带系和氮分子离子第一负带系的谱线均被增强。说明在空气/少量氩气放电中,氮分子的激发由于亚稳态氩原子的潘宁激发传能而增强。因此在氩气/空气混合气体放电中,气体成分及比例影响放电的发光特性和能量传输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质阻挡放电 猝灭 潘宁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HIV/AIDS患者生存时间回顾性队列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董丽芳 王敬军 +5 位作者 常文辉 任强 邢爱华 李翔 胡婷 贾华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13-216,共4页
目的描述陕西省HIV/AIDS患者生存时间的分布特征,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使用寿命表描述HIV/AIDS患者的生存时间,Cox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2415例HIV血清学阳性患者经确证检测后的中位生存时间为8.61年。越早... 目的描述陕西省HIV/AIDS患者生存时间的分布特征,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使用寿命表描述HIV/AIDS患者的生存时间,Cox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2415例HIV血清学阳性患者经确证检测后的中位生存时间为8.61年。越早开始治疗(RR=8.08×10-11),治疗持续时间越长(RR=6.35×10-11),患者死亡危险越低。未治疗患者,确证检测年龄延迟(RR=1.04),死亡危险增加;及时检测CD4水平(RR=0.20),死亡危险降低。疾病状态进展为AIDS、文化程度低、母婴传播都是影响生存时间的危险因素。结论及时检测和尽早治疗是HIV/AIDS患者长期生存的重要保护因素,三级预防策略适用于艾滋病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生存时间 队列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气介质阻挡放电不同放电模式的光谱特性 被引量:8
8
作者 董丽芳 李立春 +3 位作者 齐玉妍 李雪辰 高瑞玲 范伟丽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45-747,共3页
采用光谱方法,研究了空气介质阻挡放电中流光向类辉光转变时电子能量的变化。利用氮分子第二正带系(C3Πu→B3Πg)的发射谱线,测量了氮分子(C3Πu)的振动温度。通过考察氮分子离子391.4nm谱线强度与氮分子337.1nm谱线强度之比,研究了电... 采用光谱方法,研究了空气介质阻挡放电中流光向类辉光转变时电子能量的变化。利用氮分子第二正带系(C3Πu→B3Πg)的发射谱线,测量了氮分子(C3Πu)的振动温度。通过考察氮分子离子391.4nm谱线强度与氮分子337.1nm谱线强度之比,研究了电子平均能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流光向类辉光转变时,氮分子(C3Πu)的振动温度激增,氮分子离子391.4nm相对谱线强度突增,表明类辉光放电模式中电子能量比流光放电模式中电子能量高很多。实验还发现,气隙间距不同,这两种放电模式转变所对应的转变气压不同,但转变气压与气隙间距的乘积值保持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质阻挡放电 类辉光放电 流光放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质阻挡放电旋转同心圆环斑图的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董丽芳 杨京 +1 位作者 朱平 冯建宇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79-484,共6页
介质阻挡放电(DBD)实验中观察到了旋转同心圆环斑图。为研究斑图中点的运动状态与DBD参数之间的关系,采用高速录像机短曝光拍照、发射光谱分析及理论模拟等方法研究了DBD放电的旋转同心圆环斑图。斑图由中心点、内圈圆环点和外圈圆环点... 介质阻挡放电(DBD)实验中观察到了旋转同心圆环斑图。为研究斑图中点的运动状态与DBD参数之间的关系,采用高速录像机短曝光拍照、发射光谱分析及理论模拟等方法研究了DBD放电的旋转同心圆环斑图。斑图由中心点、内圈圆环点和外圈圆环点组成;内外圈圆环上的点均旋转,但具有不同的速度;随着压强的升高,各点旋转速度增大。高速录像机以1个周期为曝光时间拍摄的照片显示,发现每个点均由明亮的体放电和丝状的沿面放电组成。发射光谱分析显示:随着气体压强从30 k Pa增大到50 k Pa时,旋转同心圆环中心点、内圈圆环点和外圈圆环点处的分子振动温度、电子平均能量均降低,而电子密度均增高。通过对旋转同心圆环斑图中体放电电流积分,结合着光谱测量的电子密度,模拟了旋转同心圆环斑图中体放电产生的壁电荷的电势,结果表明沿面放电对放电丝的旋转速度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质阻挡放电 分子振动温度 电子平均能量 电子密度 体放电 沿面放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质阻挡放电复杂同心圆环斑图的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董丽芳 朱平 +1 位作者 杨京 李犇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856-2861,共6页
为了研究复杂同心圆环斑图的时空结构,采用水电极介质阻挡放电装置,在氩气和空气的混合气体中进行放电实验,并使用高速照相机对其进行拍摄研究。实验发现:该斑图在每半个电压周期内有3个电流脉冲段,其中2个脉冲位于电压的上升沿,1个位... 为了研究复杂同心圆环斑图的时空结构,采用水电极介质阻挡放电装置,在氩气和空气的混合气体中进行放电实验,并使用高速照相机对其进行拍摄研究。实验发现:该斑图在每半个电压周期内有3个电流脉冲段,其中2个脉冲位于电压的上升沿,1个位于其下降沿。利用高速照相机以每个电流脉冲段为曝光时间,对复杂同心圆环斑图的时空结构进行了研究,发现斑图是由小点、环和中心点构成的3套同心圆环子结构组成。依据以上实验结果的分析,发现壁电荷和放电丝之间的活化禁阻作用影响复杂同心圆环斑图的时空结构以及其中环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质阻挡放电 高速照相机 复杂同心圆环斑图 时空结构 壁电荷 子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气介质阻挡放电中氮分子离子的转动温度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董丽芳 李永辉 +1 位作者 陈文军 李雪辰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2406-2408,共3页
采用液体电极装置,首次在空气介质阻挡放电中观察到了清晰分辨的氮分子离子第一负带(0,0)转动谱。根据转动光谱的强度分布,确定转动能级上粒子最大布居数位置,估算了氮分子离子的转动温度。改变外加电压和放电气体的气压,研究了转动温... 采用液体电极装置,首次在空气介质阻挡放电中观察到了清晰分辨的氮分子离子第一负带(0,0)转动谱。根据转动光谱的强度分布,确定转动能级上粒子最大布居数位置,估算了氮分子离子的转动温度。改变外加电压和放电气体的气压,研究了转动温度的变化,发现当气压在10.133~60.795 kPa范围时,随电压的增加,谱线强度增加,但其转动光谱的强度分布不变,说明转动温度保持不变。上述结果对于空气介质阻挡放电理论模型的建立及工业应用均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质阻挡放电 转动温度 光谱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少量氩气对大气介质阻挡放电光谱的增强 被引量:6
12
作者 董丽芳 毛志国 +1 位作者 张连水 冉俊霞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542-1544,共3页
采用双水电极介质阻挡放电装置,测量了大气介质阻挡放电的光谱,并研究了加入少量氩气后光谱的变化.在300~800nm波长范围内,发现了氮分子(C3Ⅱu(v′=0)→B3Ⅱg(v″=0~4))的光谱和氮原子(4d4D7/2→3p4P01/2)的光谱.在大气中加入少量氩气... 采用双水电极介质阻挡放电装置,测量了大气介质阻挡放电的光谱,并研究了加入少量氩气后光谱的变化.在300~800nm波长范围内,发现了氮分子(C3Ⅱu(v′=0)→B3Ⅱg(v″=0~4))的光谱和氮原子(4d4D7/2→3p4P01/2)的光谱.在大气中加入少量氩气后,击穿电压明显降低,在相同电压条件下,氮分子光谱线和氮原子光谱线强度都增强.同时,加入氩气后上述谱线的半宽度明显加大.由于谱线的Stark加宽与电子密度成正比,说明加入氩气后等离子体的电子密度增大,使得电子碰撞激发氮分子及氮原子的概率增大,激发到较高激发态的氮原子或氮分子增多,从而使光谱强度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质阻挡放电 大气压 光谱 Stark加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高速照相机研究介质阻挡放电超四边斑图的时空结构 被引量:4
13
作者 董丽芳 张新普 +1 位作者 张超 申中凯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229-1234,共6页
为了研究介质阻挡放电中超四边形斑图的时空结构,首次采用三通道高速照相机,在外加电压的半个周期内,对此斑图的不同电流脉冲进行瞬态拍照。实验发现:稳定的超四边斑图能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得到;在外加电压的每半周期内,超四边斑图的放... 为了研究介质阻挡放电中超四边形斑图的时空结构,首次采用三通道高速照相机,在外加电压的半个周期内,对此斑图的不同电流脉冲进行瞬态拍照。实验发现:稳定的超四边斑图能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得到;在外加电压的每半周期内,超四边斑图的放电电流由3个明显的脉冲组成,其中2个脉冲位于电压绝对值的上升沿,1个位于其下降沿;超四边斑图由3套四边形子结构组成,其中上升沿放电的小点四边形和大点四边形相互嵌套,而在下降沿放电的小点位于大点的中心。经分析发现,壁电荷在超四边斑图时空结构的形成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质阻挡放电(DBD) 高速照相机 超四边斑图 时空结构 子结构 壁电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等离子体淀积硅薄膜过程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董丽芳 傅广生 +3 位作者 李晓苇 韩理 张连水 吕福润 《Journal of Semiconductors》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280-285,共6页
采用强TEA CO_2脉冲激光辐照SiH_4/H_2系统,对SiH_4激光等离子体淀积硅膜进行了研究,测量了膜淀积及膜性能随淀积条件的变化关系.同时采用光学发射光谱、光声激光偏转方法对其基本的微观和宏观动力学过程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初步建立... 采用强TEA CO_2脉冲激光辐照SiH_4/H_2系统,对SiH_4激光等离子体淀积硅膜进行了研究,测量了膜淀积及膜性能随淀积条件的变化关系.同时采用光学发射光谱、光声激光偏转方法对其基本的微观和宏观动力学过程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初步建立了膜淀积的物理模型,计算了膜淀积速率、膜面积等,结果与实验符合得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 等离子体 淀积 硅薄膜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质阻挡放电中体放电和沿面放电的光谱线形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董丽芳 赵龙虎 +1 位作者 王永杰 高烨楠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08-311,共4页
在放电间隙较大的介质阻挡放电中,利用高速照相机,同时观察到了体放电(VD)和沿面放电(SD)。采用光谱法,研究了VD和SD的光谱线形随放电参数的变化。在氩气介质阻挡放电中,测量了VD和SD的ArⅠ(2P2→1S5)谱线展宽和频移随气压及放电间隙的... 在放电间隙较大的介质阻挡放电中,利用高速照相机,同时观察到了体放电(VD)和沿面放电(SD)。采用光谱法,研究了VD和SD的光谱线形随放电参数的变化。在氩气介质阻挡放电中,测量了VD和SD的ArⅠ(2P2→1S5)谱线展宽和频移随气压及放电间隙的变化。结果发现:SD的展宽和频移均比VD的大,说明SD的电子密度高于VD的电子密度;随着压强从40kPa增大到60kPa,VD和SD的谱线展宽及频移均增加,表明它们的电子密度均随压强的增大而升高;随着d值从3.8mm增大到4.4mm,VD和SD的谱线展宽也增加,反映它们的电子密度均随d值的增大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质阻挡放电 体放电 沿面放电 谱线展宽 谱线频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护理专家对高职护理教育的看法与建议 被引量:20
16
作者 董丽芳 叶国英 +2 位作者 董燕艳 韩慧慧 吴晓琴 《中华护理教育》 2014年第11期860-862,共3页
目的调查临床护理专家对高职护理教育的看法和建议,为构建基于岗位胜任力的高职护理课程体系提供依据。方法应用行为事件访谈法,对浙江省8所三级甲等医院的15名临床护理专家进行访谈。结果专家认为毕业1~5年的低年资护士存在工作责任心... 目的调查临床护理专家对高职护理教育的看法和建议,为构建基于岗位胜任力的高职护理课程体系提供依据。方法应用行为事件访谈法,对浙江省8所三级甲等医院的15名临床护理专家进行访谈。结果专家认为毕业1~5年的低年资护士存在工作责任心不强、主动学习意识欠缺、专科护理知识缺乏等问题。与本科生相比,高职护理毕业生的优点是操作技能强、培养成本低,但理论知识不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临床护理专家从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等方面对护理教育提出了建议。结论临床护理专家对护理教育的意见和建议不仅为高职护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提供了依据,对护理教育教学改革也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 护理 行为事件访谈法 临床护理专家 教育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面积沿面放电等离子体温度的光谱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董丽芳 仝国良 +1 位作者 张玉 周斌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919-921,共3页
设计了水电极放电装置,在空气/氩气混合气体中实现了大面积沿面放电。采用发射光谱法,对分子振动温度、电子平均能量和电子激发温度等随气压的变化进行了研究。根据氮分子第二正带系(C^3II_u→B^3II_g)的发射谱线计算出氮分子的振动温度... 设计了水电极放电装置,在空气/氩气混合气体中实现了大面积沿面放电。采用发射光谱法,对分子振动温度、电子平均能量和电子激发温度等随气压的变化进行了研究。根据氮分子第二正带系(C^3II_u→B^3II_g)的发射谱线计算出氮分子的振动温度;使用Ar 763.51 nm(2P_6→1S_5)和772.42 nm(2P_2→1S_3)的两条发射谱线的强度比得到电子激发温度;通过氮分子离子391.4 nm和氮分子337.1 nm两条发射谱线的相对强度之比得出了电子的平均能量的变化。实验研究了发射光谱随气压的变化,发现其强度随着气压的增加而增强,且其整个轮廓和谱线强度之比也发生变化。随着气压从0.75×10~5Pa升高到1×10~5Pa,分子振动温度、电子激发温度和电子能量均呈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面积沿面放电 振动温度 电子激发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强对空气/氩气介质阻挡放电中等离子体温度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董丽芳 齐玉妍 +4 位作者 李立春 郝雅娟 高瑞玲 赵增超 李雪辰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1-23,共3页
使用水电极介质阻挡放电装置,在氩气和空气的混合气体放电中,利用发射光谱法,研究了电子激发温度和分子振动温度随气体压强的变化关系。通过氩原子763.51nm(2P6→1S5)和772.42nm(2P6→1S3)两条谱线强度比法计算电子激发温度;通过氮分子... 使用水电极介质阻挡放电装置,在氩气和空气的混合气体放电中,利用发射光谱法,研究了电子激发温度和分子振动温度随气体压强的变化关系。通过氩原子763.51nm(2P6→1S5)和772.42nm(2P6→1S3)两条谱线强度比法计算电子激发温度;通过氮分子第二正带系(C3Πu→B3Πg)的发射谱线计算氮分子的振动温度;对氮分子离子391.4nm和激发态的氮分子337.1nm两条发射谱线的相对强度进行了测量,以进一步研究电子能量的变化。实验表明,随着压强从20kPa增大到60kPa,电子激发温度减小,分子振动温度减小,氮分子离子谱线与激发态的氮分子谱线强度之比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质阻挡放电 电子激发温度 分子振动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质阻挡放电蜂窝斑图形成过程的光谱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董丽芳 朱平 +1 位作者 杨京 张玉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915-918,共4页
采用光谱法,研究了氩气/空气混合气体介质阻挡放电中蜂窝斑图形成过程中等离子体参量的变化。实验发现,随着电压的增加,放电经历六边形点阵斑图及疏密点同心圆环斑图后,形成了蜂窝斑图。利用氮分子第二正带系(C^3Π_u→B^3Π_g)的发射... 采用光谱法,研究了氩气/空气混合气体介质阻挡放电中蜂窝斑图形成过程中等离子体参量的变化。实验发现,随着电压的增加,放电经历六边形点阵斑图及疏密点同心圆环斑图后,形成了蜂窝斑图。利用氮分子第二正带系(C^3Π_u→B^3Π_g)的发射谱线、氩原子763.26 nm(2P_6→1S_5)与772.13 nm(2P_2→1S_3)两条谱线强度比法和氩原子696.57 nm(2P_2→1 S_5)谱线的展宽,分别研究了上述三种斑图的分子振动温度、电子激发温度和电子密度。结果发现:蜂窝斑图的分子振动温度和电子激发温度均高于六边形点阵斑图相应的温度,但其电子密度却比后者的电子密度低。实验还通过电容法,测量了放电斑图的放电功率,发现蜂窝斑图的放电功率远远高于六边形点阵斑图的放电功率。工作结果对于研究介质阻挡放电自组织斑图的形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质阻挡放电 斑图 等离子体参量 放电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心针板放电等离子体气体温度和振动温度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董丽芳 刘为远 +1 位作者 杨玉杰 王帅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309-2311,共3页
使用空心针板放电装置,以氩气作为导入气体,在大气环境下产生了1.6~3 cm波长的等离子体炬。利用发射光谱法,研究了等离子体炬弧根和弧梢处的气体温度和振动温度,以及它们随气体流量的变化。等离子体气体温度通过对OH基309 nm附近的谱带... 使用空心针板放电装置,以氩气作为导入气体,在大气环境下产生了1.6~3 cm波长的等离子体炬。利用发射光谱法,研究了等离子体炬弧根和弧梢处的气体温度和振动温度,以及它们随气体流量的变化。等离子体气体温度通过对OH基309 nm附近的谱带进行拟合得到,等离子体振动温度由氮分子第二正带系C3Πu—B3Πg计算得到。实验发现弧根和弧梢处的气体温度相等,并随着气体流量的增大而下降。当气体流量从3.0 mL.min-1增大到6.5 mL.min-1时,气体温度由350 K下降到300 K。当气体流量较小(如3.0 mL.min-1)时,弧梢处的振动温度(1 950 K)高于弧根处的振动温度(1 755 K)。随着气体流量的增大,弧梢处与弧根处的振动温度均下降,但弧梢处下降速率较快。当气体流量较大时,二者趋于相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等离子体炬 气体温度 振动温度 发射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