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倍体艾纳香植株诱导及其倍性鉴定 被引量:2
1
作者 董一昕 冶泽青 +4 位作者 杨越 夏美佳 李宗朔 孟秋实 李卫东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18年第6期43-46,共4页
在离体条件下,应用秋水仙素浸泡法和混合培养法,对艾纳香组培苗进行了不同浓度和时间的诱变处理,并通过植物形态学、细胞学、细胞中DNA含量等鉴定其倍性。结果表明,与浸泡法相比,混合培养法更适合四倍体艾纳香诱导,其中以0.025%秋水仙... 在离体条件下,应用秋水仙素浸泡法和混合培养法,对艾纳香组培苗进行了不同浓度和时间的诱变处理,并通过植物形态学、细胞学、细胞中DNA含量等鉴定其倍性。结果表明,与浸泡法相比,混合培养法更适合四倍体艾纳香诱导,其中以0.025%秋水仙素处理9 d诱导效果最佳,诱变率高达65%。与二倍体植株相比,四倍体艾纳香植株形态特征变化明显,表现植株的枝条变粗壮,叶片变厚、颜色变深。四倍体叶片的气孔及其保卫细胞明显增大,并且其细胞中DNA含量是二倍体的两倍,表明四倍体艾纳香植株诱导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纳香 秋水仙素 四倍体 诱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脾气虚证模型大鼠临床证候特征的比较 被引量:12
2
作者 董一昕 李腾辉 +4 位作者 刘燕 孙天石 张楚焌 黄翔 李卫红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2期150-154,共5页
目的对比研究复合因素法与利血平皮下注射法所致脾气虚证模型大鼠的临床证候特征。方法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复合因素组及利血平组,分别采用两种方式造模后,通过一般体征指标及证候量化评分评价临床证候表现;旷场实验评价... 目的对比研究复合因素法与利血平皮下注射法所致脾气虚证模型大鼠的临床证候特征。方法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复合因素组及利血平组,分别采用两种方式造模后,通过一般体征指标及证候量化评分评价临床证候表现;旷场实验评价大鼠心理及自主活动;检测血清D-木糖含量判断消化吸收能力。结果与正常组相比,两模型组大鼠证候量化评分总积分及各单项均升高(P<0.05,P<0.001),且利血平组各个单项及总积分均高于复合因素组(P<0.05);两组大鼠自主活动均较正常组减少(P<0.05);与复合因素组相比,利血平组穿格次数、中央区停留时间、活动距离下降尤为明显(P<0.001);与正常组相比,两组大鼠血清D-木糖含量均下降(P<0.01),两模型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造模方式都可造成大鼠脾气虚证候,但其临床证候表现有所不同,实验时应结合需求进行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气虚证 动物模型 复合因素法 利血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镇惊温胆汤药物指纹图谱研究及对PTSD大鼠行为学影响的实验观察 被引量:3
3
作者 孙天石 高妍 +6 位作者 李卫红 于雪 刘燕 张凡 张楚焌 董一昕 宋月晗 《世界中医药》 CAS 2019年第10期2613-2617,共5页
目的:通过SPS模型建立大鼠PTSD模型,研究镇惊温胆汤对SPS模型大鼠的影响。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镇惊温胆汤组和帕罗西汀组,后3组给予SPS造模,之后连续灌胃7 d。结束后检测旷场实验和僵立行为测试。结果:与模型组比... 目的:通过SPS模型建立大鼠PTSD模型,研究镇惊温胆汤对SPS模型大鼠的影响。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镇惊温胆汤组和帕罗西汀组,后3组给予SPS造模,之后连续灌胃7 d。结束后检测旷场实验和僵立行为测试。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镇惊温胆汤、帕罗西汀组,在大鼠运动总距离,最大运动距离,穿格次数等多个指标上都出现了明显的区别,尤其是在僵立时间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镇惊温胆汤对大鼠产生了显著的作用,使得该组在最长运动距离,直立次数,单次最大运动距离等多个指标(P<0.01),作用优于帕罗西汀组,但在大鼠僵立时间方面与帕罗西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本实验成功通过单次延长应激复了创伤后应激障碍大鼠模型,镇惊温胆汤使得SPS模型焦虑和恐惧状态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惊温胆汤 创伤后应激障碍 单次延长应激 旷场试验 僵立行为 超高效液相色谱 帕罗西汀 气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医对慢性肝病认识及治疗进展 被引量:5
4
作者 王珊珊 杜庆红 +6 位作者 仁青加 李卫红 李腾辉 董一昕 解宇晴 闫凤娜 白俊杰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7期197-201,共5页
藏医药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屹立于世界医学之林,是中华民族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藏医学者们集体智慧的结晶。经过上千年的发展,藏医对肝脏的解剖结构、生理功能以及慢性肝病的病因、病机都有其独到的认识与见解。该文从藏医对肝脏结构... 藏医药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屹立于世界医学之林,是中华民族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藏医学者们集体智慧的结晶。经过上千年的发展,藏医对肝脏的解剖结构、生理功能以及慢性肝病的病因、病机都有其独到的认识与见解。该文从藏医对肝脏结构、功能的认识以及对慢性肝病的治疗及其发展进行综述,旨在为研究藏医药治疗慢性肝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医药 慢性肝病 治疗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胆论治创伤后应激障碍 被引量:4
5
作者 孙天石 李卫红 +6 位作者 宋月晗 胡艳红 张凡 张楚焌 董一昕 刘燕 于雪 《吉林中医药》 2019年第5期581-584,共4页
创伤后应激障碍,中医治疗大多将病位定位于肝和脑,但治疗效果欠佳。中医理论认为,胆的异常变化可导致脏腑和气机的变化,以胆为切入点,从中医特有理论出发探讨胆与该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从气机和五脏的变化探讨胆腑失常导致该病的发生和... 创伤后应激障碍,中医治疗大多将病位定位于肝和脑,但治疗效果欠佳。中医理论认为,胆的异常变化可导致脏腑和气机的变化,以胆为切入点,从中医特有理论出发探讨胆与该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从气机和五脏的变化探讨胆腑失常导致该病的发生和发展,证实胆的功能变化在创伤后应激的发生与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从胆论治创伤后应激的理论拓宽了中医对该病的认识,以期找到新的治疗方法和有效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后应激障碍 气机 五脏 精神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纳香总黄酮提取工艺优化及其含量测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和银霞 董一昕 +4 位作者 冶泽青 杨越 夏美佳 苏比努尔.开合热曼 李卫东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11期35-37,共3页
目的:建立测定艾纳香中总黄酮含量的方法;考察艾纳香总黄酮提取工艺;比较艾纳香中不同部位总黄酮含量。方法:分别将样品、二氢槲皮素、槲皮素、芦丁、柚皮苷通过不同方法显色后在200~800 nm波长范围内扫描,对比扫描图选择适宜的对照... 目的:建立测定艾纳香中总黄酮含量的方法;考察艾纳香总黄酮提取工艺;比较艾纳香中不同部位总黄酮含量。方法:分别将样品、二氢槲皮素、槲皮素、芦丁、柚皮苷通过不同方法显色后在200~800 nm波长范围内扫描,对比扫描图选择适宜的对照品及显色方法;运用单因素及正交实验考察艾纳香总黄酮提取工艺;将艾纳香侧枝分为上部叶、中部叶、下部叶、上部茎、中部茎、下部茎6个部分,比较不同部位总黄酮含量。结果:以二氢槲皮素为对照品,经亚硝酸钠-硝酸铝-氢氧化钠显色后,在494 nm处检测,在0.0054~0.0324 mg/m L(r=0.9999)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艾纳香总黄酮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溶剂50%乙醇,提取温度60℃,料液比1∶300,超声功率400 W,提取时间60 min,提取1次;艾纳香的叶比茎总黄酮含量高,最高为73.7 mg/g,且上部叶〉中部叶〉下部叶〉中部茎〉上部茎〉下部茎。结论:该研究中总黄酮含量测定方法准确、提取方法简便,可用于艾纳香总黄酮的提取及含量测定;测定艾纳香不同部位总黄酮含量,为艾纳香资源开发与综合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纳香 总黄酮 提取工艺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中益气汤对PC12细胞线粒体DNA部分缺失模型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5
7
作者 李腾辉 董一昕 +6 位作者 闫凤娜 王淑艳 王珊珊 于雪 王旭 许明阳 李卫红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12期1473-1478,共6页
目的探讨补中益气汤对PC12细胞线粒体DNA(mtDNA)部分缺失模型的保护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利用神经细胞株PC12细胞,溴化乙锭诱导法制备mtDNA部分缺失模型。将PC12细胞分为4组:正常组、模型组、达纳康组、补中益气汤组。给药24 h后,CCK-... 目的探讨补中益气汤对PC12细胞线粒体DNA(mtDNA)部分缺失模型的保护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利用神经细胞株PC12细胞,溴化乙锭诱导法制备mtDNA部分缺失模型。将PC12细胞分为4组:正常组、模型组、达纳康组、补中益气汤组。给药24 h后,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线粒体活性;比色法检测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Ⅰ、Ⅱ、Ⅲ、Ⅳ活性及ATP含量;RT-PCR法检测各组线粒体转录因子A(mitochondrial transcription factor A,TFAM)表达。结果500 ng/mL浓度溴化乙锭能够使细胞mtDNA拷贝数下降(P<0.01)造成PC12细胞mtDNA部分缺失。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细胞线粒体活性和呼吸链复合物Ⅰ-Ⅳ活性降低(P<0.05,P<0.01),ATP含量减少(P<0.01),TFAM基因表达量下降(P<0.01)。与模型组相比,补中益气汤组线粒体活性显著升高(P<0.01),呼吸链复合物Ⅰ、Ⅱ、Ⅳ活性有所升高(P<0.05,P<0.01),ATP含量和TFAM基因表达量增加(P<0.01),治疗效果与达纳康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补中益气汤对溴化乙锭所致mtDNA部分缺失模型具有保护作用,可显著改善线粒体的代谢功能,其机制可能与上调TFAM表达有关,这可能是补中益气汤发挥"补气"功能的现代生物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中益气汤 PC12细胞 线粒体 DNA部分缺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草小核酸(sRNA)数据库的综合分析——揭示人类疾病的新疗法
8
作者 曹英豪 林烨暄 +23 位作者 孙娜 杜芯仪 董一昕 梅颂 邓兴宇 李晓北 郭劭婷 汤克功 刘佳齐 乔翔宇 赵丹丹 秦宇豪 张聪 辛天怡 史晓虎 周丛照 董涛 果德安 Benedikt M.Kessler 许东 宋经元 黄凤鸣 王晓月 蒋澄宇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438-2458,共21页
2012年首次报道了稻米来源的miRNA的跨界调控.通过改良的草药提取方法和高通量测序技术,本研究从245种中药(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中获得了73677287条小核酸(small RNA,sRNA)序列,其中包含20758257条去冗余后的独特序列.本... 2012年首次报道了稻米来源的miRNA的跨界调控.通过改良的草药提取方法和高通量测序技术,本研究从245种中药(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中获得了73677287条小核酸(small RNA,sRNA)序列,其中包含20758257条去冗余后的独特序列.本研究构建了本草小核酸数据库(Bencao(herbal)small RNA Atlas)(http://bencao.bmicc.cn),同时基于序列分析,进行sRNAs注释并建立了本草小核酸命名系统.经计算分析,本草小核酸数据库中的21757条miRNAs与收录于miRBase数据库中的植物miRNAs的特征图谱高度一致.多种软件计算分析结果表明,人类所有编码基因都有可能受来自本草小核酸数据库中的sRNAs的调控,本研究通过实验验证了其中一部分的预测计算结果.这些结果显示,本草来源的sRNAs可能是中草药的新的重要药效活性成分.本研究提出了基于本草小核酸数据库的寡核苷酸药物的研发路径和中药处方的优化策略路线图.此外,中药汤剂体(decoctosome)是中药水煎液中的脂质纳米颗粒,其质量约占中药水煎液的0.5%~2.5%,却展示出显著的药效.本研究提出了新的可用于定量衡量草药药效标准的本草指数,包括小分子化合物(small-molecule compounds,SM)、蛋白多肽(protein peptides,P)、核酸(nucleic acid,N)、非核酸非蛋白大分子化合物(large-molecule compounds,LM)和门捷列夫周期表中的相关元素(E).本研究构建的本草小核酸数据库,可用于寡核苷酸药物的开发和植物药的优化,并为易(壹)医学理论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核酸 中药水煎液 跨界调控 中药 寡核苷酸药物 核酸治疗 本草小核酸数据库
原文传递
市售中药饮片DNA条形码鉴定研究 被引量:14
9
作者 辛天怡 娄千 +8 位作者 郝利军 李冉郡 林余霖 许文杰 马婷玉 林烨暄 董一昕 蒋澄宇 宋经元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879-889,共11页
中药材DNA条形码分子鉴定法指导原则已纳入《中国药典》,但目前尚缺乏应用于中药饮片的系统性研究。本研究共收集212份市售中药饮片,包含根及根茎、果实种子、全草、花、叶、皮、茎木等不同入药部位,验证中药材DNA条形码分子鉴定法对中... 中药材DNA条形码分子鉴定法指导原则已纳入《中国药典》,但目前尚缺乏应用于中药饮片的系统性研究。本研究共收集212份市售中药饮片,包含根及根茎、果实种子、全草、花、叶、皮、茎木等不同入药部位,验证中药材DNA条形码分子鉴定法对中药饮片基原物种鉴定的适用性和准确性。结果表明,共有161份样本成功获得DNA条形码序列,占收集中药饮片样本量的75.9%,其余样本基因组DNA降解,无法获得扩增产物。实验所得DNA条形码序列分析结果如下:138份饮片为《中国药典》(2020年版)收载相应药材的基原物种,占获得序列样本数的85.7%;14份样本分析结果中包含《中国药典》收载相应药材的基原物种以及同属近缘物种,经过形态学鉴定,其中8份为正品,3份掺有伪品,3份缺少鉴别特征,不能确定基原;7份样本为混伪品;另有2份样本检出掺伪现象。本研究证实中药材DNA条形码分子鉴定法能有效检出市售中药饮片的掺伪/混伪现象,可用于市售中药饮片的基原物种鉴定,值得在中药饮片加工生产企业及药品监督检验管理机构推广,同时有助于促进中药学研究的跨学科交流,共同挖掘中药作用靶点和药效机制,推动个性化精准医疗及"精准药物研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饮片 DNA条形码 ITS2 PSBA-TRNH 分子鉴定 市场监控
原文传递
天香胶囊对晕动病模型大鼠行为学与前庭核c-fos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凡 李卫红 +9 位作者 李峰 刘燕 于雪 王旭 高誉珊 胡艳红 张炜悦 孙天石 张楚焌 董一昕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8年第5期807-811,共5页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天香胶囊对晕动病模型大鼠行为学与前庭核c-fos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雄性SD大鼠并将其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药组、天香胶囊低、中、高剂量组。灌胃预给药3天后,采用双轴旋转刺激法建立大鼠晕动病模型,通...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天香胶囊对晕动病模型大鼠行为学与前庭核c-fos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雄性SD大鼠并将其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药组、天香胶囊低、中、高剂量组。灌胃预给药3天后,采用双轴旋转刺激法建立大鼠晕动病模型,通过晕反应指数评分、自发活动实验、异嗜高岭土实验检测各组大鼠行为学变化,Western blotting法与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前庭核c-fos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晕反应指数和高岭土摄入量均显著增高,自发活动总路程与次数均显著减少,前庭核c-fos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高;与模型组相比,天香胶囊可显著降低晕动病模型大鼠晕反应指数与高岭土摄入量,提高自发活动总路程与活动次数,降低大鼠前庭核组织c-fos蛋白表达。结论:天香胶囊可有效改善晕动病模型大鼠的行为学变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前庭核c-fos表达有关,提示降低前庭核兴奋性可能是天香胶囊抗晕动病的内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香胶囊 晕动病 行为学 C-FOS蛋白
原文传递
甘参复方对大鼠肝星状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楚焌 孙天石 +6 位作者 董一昕 张凡 李腾辉 王淑艳 于雪 杜庆红 李卫红 《中医学报》 CAS 2019年第5期959-962,共4页
目的:观察甘参复方对大鼠肝星状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的影响,并分析甘参复方抗肝纤维化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体外培养的永生化细胞株大鼠肝星状细胞(hepatic sellate cell-T6,HSC-T6)。将甘参复方稀释成6个不同的浓度梯度,采用CCK-8法检... 目的:观察甘参复方对大鼠肝星状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的影响,并分析甘参复方抗肝纤维化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体外培养的永生化细胞株大鼠肝星状细胞(hepatic sellate cell-T6,HSC-T6)。将甘参复方稀释成6个不同的浓度梯度,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情况,筛选出甘参复方对HSC-T6的有效作用浓度。之后将细胞分为阴性对照组,甘参复方低浓度组、中浓度组、高浓度组。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上清液中的Ⅰ型胶原蛋白(collagenⅠ,ColⅠ)水平。然后,应用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1 mg·L^-1)刺激HSC-T6,观察甘参复方对刺激后细胞的增殖和胶原合成的影响。结果:甘参复方的6个不同浓度对HSC-T6的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且浓度为0.5μmol·L-1时抑制作用最明显(P<0.01)。ELISA结果显示,甘参复方能够降低细胞上清中的ColⅠ含量,且与CCK-8结果相吻合,在0.5μmol·L^-1时ColⅠ分泌最少。甘参复方能够抑制TGF-β1刺激后的HSC-T6增殖和胶原合成。结论:甘参复方能够显著抑制星状细胞的增殖以及ColⅠ的表达,这是甘参复方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星状细胞 甘参复方 肝纤维化 胶原蛋白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香胶囊对晕动病模型大鼠前庭核NMDAR1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凡 刘燕 +9 位作者 高誉珊 于雪 王旭 李峰 李卫红 胡艳红 张炜悦 孙天石 张楚焌 董一昕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9年第1期13-16,共4页
目的:观察天香胶囊对晕动病模型大鼠前庭核NMDAR1(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1,N-methyl-D-aspartate acid receptor 1)、P-CaMKⅡ (磷酸化钙调蛋白激酶Ⅱ-亚基,the phosphorylation of calmodulin protein kinase Ⅱ alpha subunit)、P-CR... 目的:观察天香胶囊对晕动病模型大鼠前庭核NMDAR1(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1,N-methyl-D-aspartate acid receptor 1)、P-CaMKⅡ (磷酸化钙调蛋白激酶Ⅱ-亚基,the phosphorylation of calmodulin protein kinase Ⅱ alpha subunit)、P-CREB(磷酸化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the phosphorylation of cAMP 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表达的影响,探讨天香胶囊调节晕动病模型大鼠前庭核兴奋性的内在分子机制。方法:将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对照组(东莨菪碱)、天香胶囊低、中、高剂量组。灌胃预给药3天后,采用双轴旋转刺激法复制大鼠晕动病模型,通过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大鼠前庭核NMDAR1、P-CaMKⅡ/CaMKⅡ、P-CREB/CREB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前庭核NMDAR1、P-CaMKⅡ、P-CREB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加;与模型组相比,中、高剂量天香胶囊可显著下调晕动病模型大鼠前庭核组织NMDAR1、P-CaMKⅡ、P-CREB蛋白表达。结论:天香胶囊可抑制晕动病模型大鼠前庭核NMDAR1信号通路的活化,这可能是其在治疗晕动病中降低前庭核兴奋性的内在分子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香胶囊 晕动病 NMDAR1 P-CaMKⅡ P-CREB
原文传递
天香胶囊对晕动病模型大鼠神经递质及激素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胡艳红 李峰 +5 位作者 张炜悦 张凡 张楚焌 孙天石 董一昕 李卫红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19年第4期369-374,共6页
目的观察天香胶囊对旋转刺激装置诱发晕动病模型大鼠神经递质和血浆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药对照组及天香胶囊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天香胶囊低、中、高剂量组灌... 目的观察天香胶囊对旋转刺激装置诱发晕动病模型大鼠神经递质和血浆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药对照组及天香胶囊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天香胶囊低、中、高剂量组灌胃天香胶囊药液0.91、1.82、3.64 g/kg,阳性药对照组灌胃东莨菪碱1 mg/kg,给药后1 h,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采用旋转刺激装置诱发大鼠晕动病模型。造模结束后立即观察并记录大鼠粪便、排尿、立毛、颤抖等情况,计算大鼠晕反应指数;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前庭核和血浆中组胺(histamine, HIS)含量;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浆皮质醇(cortisol, Cort)、精氨酸加压素(arginine vasopressin, AVP)含量。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天香胶囊低、中、高剂量组大鼠晕反应指数[(6.56±2.16)、(6.10±1.35)、(4.46±2.50)比(8.90±2.61)]降低(P<0.05或P<0.01);前庭核中HIS含量[(12.70±3.86)μg/L、(11.45±1.57)μg/L、(10.02±1.30)μg/L比(17.50±4.82)μg/L]降低(P<0.05或P<0.01);天香胶囊高剂量组血浆HIS[(4.24±1.75)μg/L比(7.69±3.06)μg/L]、Cort[(286.90±8.72)ng/ml比(329.26±29.04)ng/ml]、AVP[(16.54±2.48)pg/ml比(22.35±3.08)pg/ml]水平降低(P<0.05或P<0.01)。结论天香胶囊可明显降低晕动病模型大鼠的晕反应指数,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前庭核神经递质HIS和血浆HIS、Cort、AVP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晕动病 组胺 皮质醇 精氨酸加压素 天香胶囊 大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