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情感障碍家族史对抑郁症患者临床特征及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王士良 葛陈捷 +4 位作者 钟华 宋国华 陆梅娟 杨胜良 王丽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21年第1期31-34,共4页
目的:探讨情感障碍家族史对抑郁症患者临床特征及抗抑郁药疗效的影响。方法:根据有无情感障碍家族史,将抑郁症患者分为阳性家族史组(n=80)和阴性家族史组(n=80)。采用度洛西汀或舍曲林治疗8周,在基线及第2、4、6、8周末评定汉密尔顿抑... 目的:探讨情感障碍家族史对抑郁症患者临床特征及抗抑郁药疗效的影响。方法:根据有无情感障碍家族史,将抑郁症患者分为阳性家族史组(n=80)和阴性家族史组(n=80)。采用度洛西汀或舍曲林治疗8周,在基线及第2、4、6、8周末评定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抗抑郁药副反应量表(SERS)、快感缺失量表(SHAPS)、愉快情绪体验量表(TEPS)、贝克抑郁自评问卷(BDI)。以HAMD-17减分率作为疗效判定标准。结果:两组在起病年龄、总病程上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阳性家族史组中更多处于单身状态。基线时两组HAMA总分及因子分、SHAPS、TEPS、BDI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经8周治疗,两组有效率和临床治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家族史、发病年龄、总病程、发作次数、药物等与疗效无相关性。结论:具有阳性家族史的抑郁症患者起病年龄早、总病程长、快感缺失及焦虑症状更严重,且更倾向于单身状态;经药物治疗后,躯体焦虑仍明显,但总体疗效与阴性家族史患者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家族史 度洛西汀 舍曲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随访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王士良 钱敏才 +5 位作者 沈鑫华 陈静 陈焕林 葛陈捷 李建华 钟华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17年第3期191-193,共3页
目的:评价脑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2006~2008年间接受脑立体定向手术治疗的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34例,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等于术前... 目的:评价脑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2006~2008年间接受脑立体定向手术治疗的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34例,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等于术前、术后3周及术后8~10年进行访视。结果:完成访视26例,累积再住院率61.5%(16/26例);服药不规律者再住院率100%(7/7例);平均再住院次数为0~17次(中位数7次);使用抗精神病药折合氯丙嗪等效剂量术前、术后3周及末次访视时分别为[(595.2±107.9)、(208.2±101.0)、(396.4±276.3)mg/d]。术后3周及末次访视时BPRS总分及缺乏活力、思维障碍、激活性、敌对猜疑因子分较术前显著下降(F=8.671~79.552,P均<0.01或P<0.001);末次访视时SDSS总分、ADL总分及各因子分较术前显著下降(t=5.295~7.049,P均<0.001)。术后访视未见严重的手术并发症。结论: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立体定向术后精神症状及生活质量有所改善,手术安全性好;但再住院率较高,仍需长期使用抗精神病药维持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精神分裂症 脑立体定向手术 长期疗效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相障碍共病焦虑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王士良 葛陈捷 +1 位作者 汪宏 钱敏才 《浙江医学》 CAS 2023年第2期209-212,共4页
双相障碍与焦虑障碍共病较为常见,且影响临床诊断、治疗与预后。本文就双相障碍共病焦虑的流行病学、影响病情的相关因素和危害、治疗等方面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诊断与联合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
关键词 双相障碍 焦虑障碍 共病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OpenFDA数据库的伏硫西汀不良事件报告信号挖掘与分析
4
作者 邬徐琪 葛陈捷 《中国医院统计》 2023年第2期87-92,共6页
目的对伏硫西汀安全警戒信号进行挖掘与分析,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共数据公开项目(OpenFDA)2013年9月至2022年8月期间伏硫西汀不良事件报告数据,采用比值失衡法中的报告比值比法(ROR)和比例报告比... 目的对伏硫西汀安全警戒信号进行挖掘与分析,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共数据公开项目(OpenFDA)2013年9月至2022年8月期间伏硫西汀不良事件报告数据,采用比值失衡法中的报告比值比法(ROR)和比例报告比值法(PRR)进行风险信号挖掘;采用《国际医学用语词典》的首选系统器官分类(SOC)对挖掘的信号进行统计分类和分析。结果共检索到伏硫西汀相关不良事件报告16569例,发生不良事件的群体以成年人为主,女性患者发生比例较高,占62.2%;上报报告国家排名前3位的分别是美国、法国、加拿大;上报人主要为消费者或非健康专业人员,占47.8%。主要适应证为抑郁症;严重不良事件占比45.1%。根据阳性标准共筛选出50个可疑信号,涉及10个SOC分类,其中精神疾病的信号数量最多(20个),其次为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各种反应(9个);50个可疑信号中有25个与说明书一致。在50个可疑信号中,信号强度排名前3位的分别是感到内疚(ROR=171.616,PRR=169.288)、食欲减退(ROR=92.452,PRR=91.141)和淡漠(ROR=38.309,PRR=37.404)。结论基于OpenFDA数据库对伏硫西汀的不良事件数据进行挖掘,有助于发现伏硫西汀在真实世界中的潜在不良反应风险信号,提示临床除了关注说明书上收录的不良反应外,还应重视说明书中未提及的这些潜在的风险信号,及时采取干预措施,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硫西汀 OpenFDA 药物不良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事件影响量表修订版在新冠肺炎疫情下隔离人群中的信效度分析 被引量:23
5
作者 吴晓珺 王士良 +3 位作者 何艳宏 葛陈捷 宋国华 沈仲夏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60-762,共3页
目的:考察事件影响量表修订版(IES-R)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隔离人群中的信效度。方法:使用IES-R、患者健康量表(PHQ-9)对545名隔离人员进行测量,在14天后使用IES-R对其中338名人员再次施测。结果:探索性因素分析提取三个因子,累计... 目的:考察事件影响量表修订版(IES-R)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隔离人群中的信效度。方法:使用IES-R、患者健康量表(PHQ-9)对545名隔离人员进行测量,在14天后使用IES-R对其中338名人员再次施测。结果:探索性因素分析提取三个因子,累计解释方差变异为63.25%,各条目因子载荷为0.42~0.83,条目的具体归属与之前的研究结果有所不同。验证性因素分析支持一阶三因素模型假设,χ^2/df=4.47,RMSEA=0.08,CFI=0.91,聚敛效度、区分效度、效标效度理想。各条目与总分相关系数为0.63~0.83,总分α系数为0.96,两周后重测信度为0.78,分半信度为0.94(P<0.001)。结论:IES-R在新冠肺炎疫情下隔离人群中的使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用于心理应激相关的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件影响量表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隔离人群 信度 效度
原文传递
艾司西酞普兰联合益生菌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的疗效观察
6
作者 王士良 沈鑫华 +3 位作者 葛陈捷 沈萍 孙莉 沈仲夏 《浙江临床医学》 2022年第7期1027-1029,共3页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联合益生菌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GA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符合国际疾病分类(ICD-10)中GAD诊断标准的患者86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接受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培菲康治疗(n=43),对照组接受艾司西酞普兰片单药治疗(n=43),治...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联合益生菌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GA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符合国际疾病分类(ICD-10)中GAD诊断标准的患者86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接受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培菲康治疗(n=43),对照组接受艾司西酞普兰片单药治疗(n=43),治疗持续6周,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患者焦虑症状及疗效,使用TESS和实验室检查评估安全性;同时在基线以及治疗6周末测定所有患者的C反应蛋白(CRP)反映患者的炎症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HAMA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艾司西酞普兰联合益生菌治疗对HAMA的影响优于单药治疗(P<0.05).观察组治愈率(65.1%)高于对照组(37.2%)(P<0.05).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RP均较治疗前下降,观察组CRP下降值(1.299±1.483)mg/L高于对照组(0.536±1.857)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联合益生菌治疗可以提高GAD的6周疗效,同时可以缓解GAD的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司西酞普兰 益生菌 广泛性焦虑障碍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齐拉西酮致精神分裂症女性患者泌乳一例 被引量:1
7
作者 葛陈捷 陈海支 +1 位作者 费小聪 任丽华 《中华精神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19-319,共1页
患者 女,23岁,未婚未育。因“睡眠差半年,凭空闻人语、猜疑1个月”于2013年10月23日收入我院。患者于2013年4月底无明显诱因出现睡眠差、孤僻,5个月后出现凭空听到邻居说她坏话,认为网络上在宣传她的事,同学们知道她的想法等。患... 患者 女,23岁,未婚未育。因“睡眠差半年,凭空闻人语、猜疑1个月”于2013年10月23日收入我院。患者于2013年4月底无明显诱因出现睡眠差、孤僻,5个月后出现凭空听到邻居说她坏话,认为网络上在宣传她的事,同学们知道她的想法等。患者未经诊治。既往体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患者 精神分裂症 齐拉西酮 泌乳 睡眠
原文传递
突触后致密物基因与孤独症
8
作者 葛陈捷 雷礼磊 +2 位作者 邬素萍 吴铮 唐春玲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5年第7期1395-1397,共3页
孤独症是一种病因不明的广泛性发育障碍疾病,它是孤独症谱系障碍的代表疾病,发病年龄早,大多在3岁以内起病,以社会交往障碍,言语交流障碍,动作行为的重复刻板和兴趣范围狭窄为三大临床核心症状。孤独症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我国患者量... 孤独症是一种病因不明的广泛性发育障碍疾病,它是孤独症谱系障碍的代表疾病,发病年龄早,大多在3岁以内起病,以社会交往障碍,言语交流障碍,动作行为的重复刻板和兴趣范围狭窄为三大临床核心症状。孤独症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我国患者量已超过一百万。但是迄今为止仍没有特异的方法与手段对孤独症进行彻底有效地诊治,为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因此,其发病机制是迫切需要研究的难题。目前国际上公认为遗传因素在孤独症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但对于致病基因的确定仍不明确。突触后致密物(PSD)在中枢神经系统神经递质和信息的传递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影响学习记忆及认知相关功能,而孤独症患者存在认知相关功能损伤的表现,二者可能存在一定的联系。本文对PSD基因功能以及与孤独症关系的研究加以综述,希望有助于孤独症的病因学研究,以期早日改善该病的诊疗及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 突触后致密物 基因
原文传递
儿童孤独症与拷贝数变异的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雷礼磊 葛陈捷 +2 位作者 邬素萍 吴铮 唐春玲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5年第6期1186-1188,共3页
儿童孤独症是一种复杂的神经发育性障碍,患儿常表现有认知、情感和行为等多方面的异常,主要临床表现为社会交往障碍,言语交流障碍,重复刻板行为。孤独症多起病于三岁之前,男女发病比例约为4:1,患儿常伴有明显的精神发育迟滞。近年来,其... 儿童孤独症是一种复杂的神经发育性障碍,患儿常表现有认知、情感和行为等多方面的异常,主要临床表现为社会交往障碍,言语交流障碍,重复刻板行为。孤独症多起病于三岁之前,男女发病比例约为4:1,患儿常伴有明显的精神发育迟滞。近年来,其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最新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孤独症在美国的患病率约为9.1‰。据公认的假说"常见疾病-常见变异"推测,孤独症的风险等位基因和其他复杂疾病一样,在普通人群中将会变得很常见。由于该病起病早,难以进行早期识别,而且尚无特效药或方法可以彻底治愈这种病症,因而给社会及患儿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目前其发病原因和机制尚不明确,但关于儿童孤独症的双生子研究和家系研究都显示它是一个高度遗传性疾病,而且很多证据都表明孤独症是受多因素影响的遗传性疾病,近年来关于孤独症和拷贝数变异(CNVS)研究的报道越来越多,本文将主要就儿童孤独症的拷贝数变异研究现状和最新进展进行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孤独症 遗传学 拷贝数变异(CNV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