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生态度取向与翻译的选择及策略——谈林语堂《浮生六记》的翻译 被引量:34
1
作者 葛校琴 季正明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71-74,共4页
“文化转向”将翻译研究从语言层次的规定性研究转向文化关照下的描述性研究。林译《浮生六记》说明 ,译本的选择与翻译主体的性格气质、人生态度取向紧密相关。在翻译策略上 ,林译既有归化 ,又有异化 ,并非如温努提认为的那样译者选取... “文化转向”将翻译研究从语言层次的规定性研究转向文化关照下的描述性研究。林译《浮生六记》说明 ,译本的选择与翻译主体的性格气质、人生态度取向紧密相关。在翻译策略上 ,林译既有归化 ,又有异化 ,并非如温努提认为的那样译者选取一种方法并一以贯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语堂 浮生六记 翻译选择 归化 异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名英译何去何从? 被引量:35
2
作者 葛校琴 季正明 《上海翻译》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7-59,共3页
文章认为,地名英译的历来做法是“专名音译,通名意译”。其演变主要是音译部分用汉语拼音取代威妥玛式拼写。最近几年,国家推广并实行地名国际罗马化标准,要求不管专名通名,一律采用汉语拼音音译汉语地名。一方是一直以来译界具有共识... 文章认为,地名英译的历来做法是“专名音译,通名意译”。其演变主要是音译部分用汉语拼音取代威妥玛式拼写。最近几年,国家推广并实行地名国际罗马化标准,要求不管专名通名,一律采用汉语拼音音译汉语地名。一方是一直以来译界具有共识的默认做法,另一方则是国家的法律规定。地名英译何去何从?翻译教师处于两难的境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名 英译 国际罗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汉语言禁忌的深层文化映现 被引量:95
3
作者 葛校琴 《外语与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39-41,共3页
禁忌语的研究一直以来比较重视其社会心理和社会功能的研究;在进行英汉比较研究时,相对来说相似性谈得较多.但究其根本,相似性却是建立在英汉语言各自的深层文化之上的.本文从发展的观点出发勾勒出英汉语言禁忌的演进,并从英汉语言禁忌... 禁忌语的研究一直以来比较重视其社会心理和社会功能的研究;在进行英汉比较研究时,相对来说相似性谈得较多.但究其根本,相似性却是建立在英汉语言各自的深层文化之上的.本文从发展的观点出发勾勒出英汉语言禁忌的演进,并从英汉语言禁忌总体趋同的表象入手,揭示了英汉语言禁忌在深层文化上的本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禁忌语 英汉对比 深层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地名英译拼音化之文化反思 被引量:18
4
作者 葛校琴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61-66,共6页
中国地名拼音化(罗马化)的提出至法律地位的确立经历了近30年时间。拼音化地名在书写、读音和声调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而在国际社会接受中更是会出现读音偏差和意义缺失的倾向。目前,地名英译拼音化尚未取得一致认同,译界译地名仍... 中国地名拼音化(罗马化)的提出至法律地位的确立经历了近30年时间。拼音化地名在书写、读音和声调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而在国际社会接受中更是会出现读音偏差和意义缺失的倾向。目前,地名英译拼音化尚未取得一致认同,译界译地名仍然采用的是拼音加意译或意译。中国地名英译需要充分考虑国际社会接受的效果,以便更好地推进本民族在国际上的作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地名 英译 拼音化 国际接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城》英译底本考证 被引量:15
5
作者 葛校琴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3-66,112,共4页
《围城》英译研究成果众多,但研究者对原本和译本之间的年代错位却视而未见。本文通过对《围城》不同版本的考察,进而对原本和英译本Fortress Besieged进行对照细读,并通过对《围城》英译的起始时间及出版时间等多方考证,确定了《围城... 《围城》英译研究成果众多,但研究者对原本和译本之间的年代错位却视而未见。本文通过对《围城》不同版本的考察,进而对原本和英译本Fortress Besieged进行对照细读,并通过对《围城》英译的起始时间及出版时间等多方考证,确定了《围城》英译本的确切底本。底本是翻译的出发点,也是翻译质量评判的原始参照。当今《围城》英译研究中存在的原本和译本之间的版本错位,是研究者对翻译底本考证意识不足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 《围城》 底本 考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性主义翻译之本质 被引量:168
6
作者 葛校琴 《外语研究》 2003年第6期35-38,共4页
文章从文化批评视角,阐述了女性主义翻译思想的起源,探讨了女性主义翻译的认识论、实践论和方法论,以及女性主义翻译的解构主义理论来源,最后指出女性主义翻译之本质及对译学和文化批评的贡献。
关键词 女性主义翻译 解构主义 差异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译者主体的枷锁——从原语文本到译语文化 被引量:39
7
作者 葛校琴 《外语研究》 2002年第1期62-65,共4页
文章从理论来源、认识论基础、极端科学主义倾向等方面探讨了“原语中心论”下译者主体存在的“标准要求上的神化和操作要求上的物化”状态 ,后从权力话语和后殖民批评理论的视角追踪了译语文化关照下译者主体的境况 ,认为译者是操纵者... 文章从理论来源、认识论基础、极端科学主义倾向等方面探讨了“原语中心论”下译者主体存在的“标准要求上的神化和操作要求上的物化”状态 ,后从权力话语和后殖民批评理论的视角追踪了译语文化关照下译者主体的境况 ,认为译者是操纵者同时也是被操纵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者主体 原语中心论 译语取向 制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传播与翻译策略——以中医翻译为例 被引量:38
8
作者 葛校琴 《上海翻译》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6-29,共4页
针对"中医走向世界遭遇翻译障碍",文章指出,以传播学论之,选择恰当的传播形式和内容,可达有效的国际传播和受众接受。中医文化的传播和输出,不仅要在"原型翻译法"上推进,更需在"边缘翻译法"上拓展。翻译... 针对"中医走向世界遭遇翻译障碍",文章指出,以传播学论之,选择恰当的传播形式和内容,可达有效的国际传播和受众接受。中医文化的传播和输出,不仅要在"原型翻译法"上推进,更需在"边缘翻译法"上拓展。翻译需要眼光,更需要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翻译 国际传播 翻译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者死了”吗?——论文学翻译中原作者之地位 被引量:15
9
作者 葛校琴 《外语研究》 2001年第2期71-73,共3页
巴尔特和福科的现代作者死亡之论 ,否定了作者作为创造性个体的主体作用 ,其基础是现代认识论的意义不确定性和非一致性。现代西方译论的翻译“重写”、“操纵”之说 ,也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文章认为 ,就翻译本体论而言 ,翻译仍然是寻求... 巴尔特和福科的现代作者死亡之论 ,否定了作者作为创造性个体的主体作用 ,其基础是现代认识论的意义不确定性和非一致性。现代西方译论的翻译“重写”、“操纵”之说 ,也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文章认为 ,就翻译本体论而言 ,翻译仍然是寻求确定意义和寻求一致性的研究 ,即使没有绝对的确定意义 ,也有相对的统一意义。无论怎样阐释文本 ,作者原意具有“统领一切意味的确切资格。”翻译研究仍需研究原作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者之死 文学翻译 不确定意义 作者原意 创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次命名对小说意义的重构——《为奴隶的母亲》之称谓翻译 被引量:4
10
作者 葛校琴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75-79,共5页
本文通过考察柔石小说《为奴隶的母亲》两个英译本中的称谓语译文发现:白珍译本注重原称谓语文化意义的传达,注重称谓翻译的"名"符其"实"和称谓所负载的人际意义的再现;张培基译本注重寻求英文中的对应称谓或取概... 本文通过考察柔石小说《为奴隶的母亲》两个英译本中的称谓语译文发现:白珍译本注重原称谓语文化意义的传达,注重称谓翻译的"名"符其"实"和称谓所负载的人际意义的再现;张培基译本注重寻求英文中的对应称谓或取概括性意译,一定程度上稀释了汉民族称谓语的文化浓度。称谓二次命名的结果是:人物形象出现重塑,人物间关系出现重构,故事主题发生演化。小说意义由此被译者重构,译文读者可能产生不同于原文读者的阅读感受和审美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英小说翻译 称谓翻译 二次命名 意义重构 文化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翻译家个体之多元主体性 被引量:4
11
作者 葛校琴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5-88,共4页
笛卡儿以来,人们对主体性的看法一直遵循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意识结构等理论开启了现代主体的多元主体性思想。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关于人的"五个层次基本需求",以及现代人的思维结构和思维方式的多元性... 笛卡儿以来,人们对主体性的看法一直遵循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意识结构等理论开启了现代主体的多元主体性思想。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关于人的"五个层次基本需求",以及现代人的思维结构和思维方式的多元性体现等,都说明了翻译家作为主体,其人格结构、意识结构、思维方式和主体的需求等都是多元的,在翻译实践的过程中必然体现出多元主体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格结构 意识结构 思维方式 翻译家 多元主体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本今译的历时阐释 被引量:3
12
作者 葛校琴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77-81,共5页
跨语言的古本今译是分处不同历史时段的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这里不仅有空间上的置换,而且有时间上的跨越。事实上,古文本在经历了横向和纵向的跨越之后,已经成为新的文本,并在新的文化中获得了再生的土壤。翻译的“再生性”使人类的文... 跨语言的古本今译是分处不同历史时段的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这里不仅有空间上的置换,而且有时间上的跨越。事实上,古文本在经历了横向和纵向的跨越之后,已经成为新的文本,并在新的文化中获得了再生的土壤。翻译的“再生性”使人类的文化遗产跨越时空得以延续,其意义有可能在新的时代得以重新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文本 新文本 翻译学 文化传统 版本 传播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副文本翻译中的译本制作者控制——以译本《当中国统治世界》为例 被引量:7
13
作者 葛校琴 《山东外语教学》 2015年第1期96-101,共6页
副文本是正文本的辅助内容。热奈特认为,副文本是通达正文本的"门槛",是对正文本内容的引导,是对原文意义的"呈示"。本文通过对照原本When China Rules the World和其汉译本《当中国统治世界》发现,就原书副文本所... 副文本是正文本的辅助内容。热奈特认为,副文本是通达正文本的"门槛",是对正文本内容的引导,是对原文意义的"呈示"。本文通过对照原本When China Rules the World和其汉译本《当中国统治世界》发现,就原书副文本所进行的翻译转换,译本制作者采取了诸如删舍、添加、重排、突显等控制方式,对译本读者进行理解上的引导和民族情绪的催化,从而使该译本在中国情境下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和普遍的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 副文本 控制 民族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编纂理念的变化——从《汉英词典》到《新时代汉英大词典》 被引量:2
14
作者 葛校琴 《外语与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0-53,共4页
比较1978年版<汉英词典>、1995年版<汉英词典(修订版)>及2000年版<新时代汉英大词典>的一些例证内容,文章认为,汉英词典的编纂已从特定历史时期的政治文化情结转至为读者提供信息文化的理念上来.编纂理念上的这种变... 比较1978年版<汉英词典>、1995年版<汉英词典(修订版)>及2000年版<新时代汉英大词典>的一些例证内容,文章认为,汉英词典的编纂已从特定历史时期的政治文化情结转至为读者提供信息文化的理念上来.编纂理念上的这种变化主要是社会发展使然.<新时代汉英大词典>以时代性、科学性和实用性为目的,瞄准新时代,服务于新时代接受者,可以有效地延长词典的生命周期,确保其相对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英词典 编纂理念 接受者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编纂理念的变化——从《汉英词典》到《新时代汉英大词典》 被引量:1
15
作者 葛校琴 《辞书研究》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46-54,共9页
通过比较1978年版《汉英词典》、1995年版《汉英词典(修订版)》及2000年版《新时代汉英大词典》的一些例证内容,文章认为,汉英词典的编纂已从特定历史时期的政治文化情结转到为读者提供信息文化的理念上来。编纂理念上的这... 通过比较1978年版《汉英词典》、1995年版《汉英词典(修订版)》及2000年版《新时代汉英大词典》的一些例证内容,文章认为,汉英词典的编纂已从特定历史时期的政治文化情结转到为读者提供信息文化的理念上来。编纂理念上的这种变化主要是社会发展使然。《新时代汉英大词典》瞄准新时代,服务于新时代接受者,其时代性、科学性和实用性之特点,能有效地延长其生命周期,确保其相对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英词典》 《新时代汉英大词典》 编纂理念 信息文化 时代性 科学性 实用性 词典编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爱玲《金锁记》英文自译特点解析
16
作者 葛校琴 《外语与翻译》 2014年第2期1-6,共6页
张爱玲自译《金锁记》采取的是严格直译法,严格直译法的使用是为了保留小说的中国特色尤其是作者细腻的个人化语言特点。张爱玲的“秀才英文”以及她意识中一直坚持的原语取向的翻译理念,也成为她取严格直译之法的客观因素。严格直译... 张爱玲自译《金锁记》采取的是严格直译法,严格直译法的使用是为了保留小说的中国特色尤其是作者细腻的个人化语言特点。张爱玲的“秀才英文”以及她意识中一直坚持的原语取向的翻译理念,也成为她取严格直译之法的客观因素。严格直译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原文意义的传达,也使张爱玲的英文译本难以超越她的中文原著而在英文世界失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锁记 直译 语言特点 秀才英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圣经翻译的世俗化之路
17
作者 葛校琴 《外语与翻译》 2011年第2期11-16,共6页
从中古时期到文艺复兴,从近代到当代,圣经译本不断更替出新。从最早的《七十(二)子希腊文本圣经》到诸多当代英语版本,圣经从最初只是少数人阅读的圣典,到今天成为大众学习的教义,其翻译走的是一条世俗化之路。圣经翻译的客观条... 从中古时期到文艺复兴,从近代到当代,圣经译本不断更替出新。从最早的《七十(二)子希腊文本圣经》到诸多当代英语版本,圣经从最初只是少数人阅读的圣典,到今天成为大众学习的教义,其翻译走的是一条世俗化之路。圣经翻译的客观条件及策略带来了基督教的传播,促成了圣经走向民众之路。基督教用其策略——翻译,使其思想深入民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圣经 翻译 世俗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对英汉句群的一些见解 被引量:3
18
作者 葛校琴 《外语研究》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37-41,共5页
关于英汉句群的研究〈一〉英语句群的研究状况英语句群的研究据我们所见最早可追溯到1945年。荷兰人赞沃尔特(R.W.Zandvoort)在其重要著作A Handbook ofEnglish Grammar(1945年荷兰文初版,1957年英文版)中有一章专门讲述句群(sentence g... 关于英汉句群的研究〈一〉英语句群的研究状况英语句群的研究据我们所见最早可追溯到1945年。荷兰人赞沃尔特(R.W.Zandvoort)在其重要著作A Handbook ofEnglish Grammar(1945年荷兰文初版,1957年英文版)中有一章专门讲述句群(sentence group),讨论句子与句子间的关系。现在看来,赞沃尔特所谓的句群,在某种程度上只能说是成对句(a pair of sen-tences),他自己也把句群归入“句子结构”(sentence structure)这一章,这与我们现在认为的超句统一体有相当的距离。但赞沃尔特毕竟是提出“句群”术语,并把句群归入语法研究范围的第一人。句群的提出也标志着研究超句统一体的萌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句群 超句统一体 英汉 英语语法 句子结构 语义层次 语篇分析 超句体 翻译单位 句法单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开展老年教育的实践策略
19
作者 葛校琴 《读与写(中旬)》 2021年第10期394-394,共1页
我国老年人口增长快,老龄化问题日益明显,为保障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加强老年人的精神文化内容,享受现代社会发展的成果十分必要。社区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具有服务居民的功能,在社区中开展老年教育,为老年人群提供新鲜的知识符合时代... 我国老年人口增长快,老龄化问题日益明显,为保障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加强老年人的精神文化内容,享受现代社会发展的成果十分必要。社区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具有服务居民的功能,在社区中开展老年教育,为老年人群提供新鲜的知识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笔者针对老年群体的学习需求进行分析,并浅谈社区老年教育的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教育 老年群体 老年教育 学习需求 教育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前归化/异化策略讨论的后殖民视阈——对国内归化/异化论者的一个提醒 被引量:233
20
作者 葛校琴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2-35,共4页
当前西方归化/异化的讨论多从后殖民视阈出发,揭示强势文化所取归化策略的文化殖民主义本质,提倡采用异化的策略作为一种抵抗以求达到文化交流上的平等。国内归化/异化的讨论追随潮流也出现“贬归化,扬异化”的势头,而其认识基础却仍然... 当前西方归化/异化的讨论多从后殖民视阈出发,揭示强势文化所取归化策略的文化殖民主义本质,提倡采用异化的策略作为一种抵抗以求达到文化交流上的平等。国内归化/异化的讨论追随潮流也出现“贬归化,扬异化”的势头,而其认识基础却仍然停留在传统翻译研究的语言论范畴。这种研究上的错位是国内翻译研究中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文章认为,后殖民视阈的归化/异化其内涵、论域都有明确的所指和定位,是取归化还是取异化应结合具体的社会情境,不能不作分析而一味跟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化/异化 后殖民 抵抗 错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