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名氏小说:一条颠覆经典与建构审美理想国的欲望之路 被引量:3
1
作者 萧成 《东南学术》 2002年第6期129-134,共6页
本文试图通过对无名氏前后两个时期小说的研究 ,探究其前期的“新浪漫主义小说”是如何在40年代“颠覆”“大众经典” ,以及后期的现代主义巨著六卷《无名书》是如何通过对生命的追寻和存在的确证来建构其“审美理想国”的现象 。
关键词 无名氏 小说 审美理想国 文学评论 现代文学 《金色的蛇夜》 《无名书》 《北极风情画》 《塔里的女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郑振铎与中国儿童文学的现代化 被引量:3
2
作者 萧成 《福建论坛(文史哲版)》 2000年第5期9-13,共5页
本文从理论建设和具体实践两方面对郑振铎在中国儿童文学现代化进程中的独特贡献进行了深入的论述 ,指出郑振铎早在 2 0世纪初叶中国新文学的发轫期 ,就不仅深入批判了封建儿童观的罪恶 ,不人道 ,揭露其实质就是要将儿童培养成统治阶级... 本文从理论建设和具体实践两方面对郑振铎在中国儿童文学现代化进程中的独特贡献进行了深入的论述 ,指出郑振铎早在 2 0世纪初叶中国新文学的发轫期 ,就不仅深入批判了封建儿童观的罪恶 ,不人道 ,揭露其实质就是要将儿童培养成统治阶级的“顺民”和“奴仆” ,为在中国建立符合世界现代精神和人道主义思想的新型儿童观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理论探讨 ;而且还以大量具体、深入的实践 ,组织、创作、翻译、改编了大量古今中外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振铎 儿童文学 理论建设 具体实践 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东瑞的印华文学批评”谈片 被引量:1
3
作者 萧成 《华文文学》 2002年第6期31-40,共10页
东瑞关于印尼华文文学的文学批评是一种以公平为原则 ,建设为目的的“为人生”的批评。其特点是极为强调批评的经验 ,注重个人的直观感受和体验 ,故而 ,使其文学批评的风格便自然而然带有某种鲜明的主观色彩 ,既“印象的强调”和“鉴赏... 东瑞关于印尼华文文学的文学批评是一种以公平为原则 ,建设为目的的“为人生”的批评。其特点是极为强调批评的经验 ,注重个人的直观感受和体验 ,故而 ,使其文学批评的风格便自然而然带有某种鲜明的主观色彩 ,既“印象的强调”和“鉴赏的盘旋”。这是其优点和长处 ,但同时 ,却也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其批评的理论的明晰度和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瑞 "为人生"的批评 公平建设原则 印象鉴赏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据时期台湾乡土小说视阈下的“国民性”批判 被引量:1
4
作者 萧成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2003年第3期10-14,共5页
本文拟从“丑陋的民性风习”与“愚昧的宗教迷信”两个方面 ,粗略考察了日据时期台湾乡土小说视阈下的“国民性”问题 ,发现这时期的台湾乡土小说与“五四”新文学提倡的“人的启蒙”与“人的现代化”的精神之间 。
关键词 日据时期 台湾乡土小说 国民性 批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一而终:活在封建伦理道德阴影里的中国女性 被引量:1
5
作者 萧成 《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1期16-19,共4页
关键词 封建伦理道德 丈夫 男权社会 女性生存 中国女性 庄之蝶 文学作品 核桃树 寡妇 传统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浮出地表的“文化的华文文学”——关于《我们对华文文学研究的一点思考》的回应
6
作者 萧成 《华文文学》 2002年第2期7-16,共10页
本文乃对《我们对华文文学研究的一点思考》一文提出的“文化的华文文学”的一种回应。“文化的华文文学”的浮出 ,已非某种简单的方法论转换 ,而是树立一个崭新学科形象的根本性问题。本文拟从理论上为“文化的华文文学”争取学科地位... 本文乃对《我们对华文文学研究的一点思考》一文提出的“文化的华文文学”的一种回应。“文化的华文文学”的浮出 ,已非某种简单的方法论转换 ,而是树立一个崭新学科形象的根本性问题。本文拟从理论上为“文化的华文文学”争取学科地位上的“合法性”和实践中的“法权”。具体来讲 ,就是从“文化研究”定义入手 ,从理论上确立“文化的华文文学”的学科合法性 ,然后就其可实践性确立学术“法权” ,并从唯物主义、反本质主义、反人道主义、反还原主义等方面 ,对“文化的华文文学”可能遭遇的某些理论质疑 ,进行一些可能的辩护 ,以使“文化的华文文学”的理论阵脚扎得更严密一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的华文文学 语种的华文文学 方法论转换 学科形象 合法性 法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雪风文学批评之管见
7
作者 萧成 《东南学术》 2000年第4期93-97,共5页
马华著名批评家陈雪风的文学批评是一种以公平为原则 ,建设为目的的“为人生”的批评。其特点是极为强调批评的经验 ,注重个人的直观感受和体验 ,故而 ,使其文学批评的风格自然而然带有某种鲜明的主观色彩 ,即“印象的强调”和“鉴赏的... 马华著名批评家陈雪风的文学批评是一种以公平为原则 ,建设为目的的“为人生”的批评。其特点是极为强调批评的经验 ,注重个人的直观感受和体验 ,故而 ,使其文学批评的风格自然而然带有某种鲜明的主观色彩 ,即“印象的强调”和“鉴赏的盘旋”。这是其优点和长处 ,但同时 ,却也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其批评的理论明晰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雪风 "为人生" 文学批评 鉴赏批评 印象批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华诗人郁人诗歌的审美特点浅析
8
作者 萧成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2000年第4期54-57,共4页
关键词 诗作 审美特点 诗歌 陈思 诗人 文坛 哲思 首先 理想主义 笔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为了忘却的记忆──关于《范泉纪念集》的随感
9
作者 萧成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2001年第3期76-77,共2页
关键词 范泉 潘颂德 钦鸿 纪念 三峡 时间 灯光 忘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水胸襟:顾毓琇游记管窥
10
作者 萧成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2002年第4期16-20,共5页
本文通过顾毓王秀游记内容、形式 ,以及语言风格诸方面的粗略考察 ,发现其游记不仅题材相当丰富 ,十分讲究感性与智性的完美结合 ;而且语言异常“轻逸” ,充满了性灵之气 ,开创了一种古典与现代糅合的儒雅达观、雍容博洽的诗化游记模式。
关键词 顾毓琇 游记 感性 智性 性灵 轻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那一片静悄悄绽放飘香的茉莉花海——印华女性抒情诗管窥
11
作者 萧成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2010年第4期47-52,共6页
本文拟从情感的多极调式、领悟式思维、情感轨迹的生发以及印华女性诗歌由浪漫主义向现代派过渡的倾向等方面入手,探究印华女诗人及其抒情诗在国际华文诗坛上的独特魅力、价值、地位和贡献。
关键词 印华女性诗歌 抒情模式 浪漫主义 现代派 过渡倾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据时期台湾女性小说创作风貌
12
作者 萧成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2004年第4期31-34,共4页
本文拟从批判父权专制、赞颂女性意识觉醒 ,反映阶级压迫下无产阶级女性境遇 ,揭示殖民地种族文化问题复杂性、隐蔽性 ,以及暴露日本军国主义思想戕害性等方面 ,探究了当时台湾女性小说创作风貌 ,并指出了它在台湾文学中的历史价值和现... 本文拟从批判父权专制、赞颂女性意识觉醒 ,反映阶级压迫下无产阶级女性境遇 ,揭示殖民地种族文化问题复杂性、隐蔽性 ,以及暴露日本军国主义思想戕害性等方面 ,探究了当时台湾女性小说创作风貌 ,并指出了它在台湾文学中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据时期 台湾 女性小说 创作风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活的馈赠:印华作家高鹰散文谈片
13
作者 萧成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2002年第3期38-41,共4页
本文拟通过对印华作家高鹰“即物明理”、“即事寓情”的创作方式的考察 ,力求揭示其散文对中国传统创作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关键词 高鹰散文 即物明理 即事寓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论台湾当代著名文学家黄春明的散文
14
作者 萧成 《福建社科情报》 2006年第2期42-47,共6页
台湾当代著名作家黄春明的文学世界是一轴色彩缤纷的画卷。他的的散文也以其率性见真、爱憎分明、明快坦荡的个性占据了这轴画卷的绚丽一隅。1988年结集的《等待一朵花的名字》是黄春明出版的唯一一部散文集,所收录的作品的时间跨度非... 台湾当代著名作家黄春明的文学世界是一轴色彩缤纷的画卷。他的的散文也以其率性见真、爱憎分明、明快坦荡的个性占据了这轴画卷的绚丽一隅。1988年结集的《等待一朵花的名字》是黄春明出版的唯一一部散文集,所收录的作品的时间跨度非常大。它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随想”,收录了10篇作品;第二部:“乡土组曲”,收录了15篇作品。在开篇的“自序”中,黄春明将自己成为作家的来龙去脉简明地写了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春明 散文集 当代 台湾省 文学家 简论 著名作家 文学世界 时间跨度 作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据时期台湾小说对“童养媳”风俗的批判
15
作者 萧成 《福建社科情报》 2005年第5期43-46,22,共5页
“童养媳”风俗,在中国社会有着相当悠久的历史。在台湾民间,“童养媳”被称为“媳妇仔”。台湾学者杨翠于《日据时期台湾妇女解放运动》一书中曾指出:养“媳妇仔”的目的即将幼小的女孩“养来做媳”,使之作为预设的婚姻对象。那么... “童养媳”风俗,在中国社会有着相当悠久的历史。在台湾民间,“童养媳”被称为“媳妇仔”。台湾学者杨翠于《日据时期台湾妇女解放运动》一书中曾指出:养“媳妇仔”的目的即将幼小的女孩“养来做媳”,使之作为预设的婚姻对象。那么,这种“媳妇仔”风俗在台湾是如何产生的呢?我们知道。台湾居民大多为闽、粤两省移民。闽、粤两地的各种宗教、文化、制度与风俗,当然包括“养女习俗”。亦随移民传人了台湾。但明朝以来,我国东南沿海一带,海盗与倭寇骚扰肆虐的情况时有发生,清政府又三次实行“海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童养媳” 台湾学者 日据时期 风俗 批判 小说 妇女解放运动 中国社会 台湾居民 东南沿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业文明背影里的女性群落——评施叔青“香港的故事”系列
16
作者 萧成 《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1期51-54,共4页
关键词 施叔青 商业文明 女性 故事 民间文学 小说 资本主义社会 资产阶级社会 香港 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吕赫若小说中闽台客家文化采光
17
作者 萧成 《福建社科情报》 2012年第6期41-42,共2页
日据时期的的台湾现代“左翼”作家吕赫若,其小说创作的一个最引人注目的特点,恰恰是他对那些隐藏在乡野中的、具有原生形态的民风民俗的刻意表现。当政权与意识形态领域已完全被殖民当局所霸占,甚至文化承传的主要载体——母语也被... 日据时期的的台湾现代“左翼”作家吕赫若,其小说创作的一个最引人注目的特点,恰恰是他对那些隐藏在乡野中的、具有原生形态的民风民俗的刻意表现。当政权与意识形态领域已完全被殖民当局所霸占,甚至文化承传的主要载体——母语也被限制被扼杀的时候,那么坚守自己民族特性的唯一领域,或许只有世世代代口耳承传的民间文化,祖祖辈辈所恪守的民风民俗了。吕赫若的不少作品中都突显着这些古老的具有乡土气息的民风民俗,昭示着民族的本土信仰,以及台湾民众不屈不挠的抗争灵魂,由于吕赫若本人是台湾的客家人,所以他笔下所刻画描摹的闽台客家风俗最为真切多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创作 客家文化 闽台 采光 民风民俗 意识形态领域 台湾省 民众 文化承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论近二十年来台湾小说中的“性政治”
18
作者 萧成 《福建社科情报》 2006年第1期42-45,共4页
众所周知,文学创作无论如何标新立异,其最终的目的仍是直接或间接地关涉社会与人心。当我们考察近二十年来台湾小说的题材指向时,自然很容易就会发现有不少的作品涉及到了台湾当下社会中的一个特殊毒瘤——“性”与“政治”的交易。... 众所周知,文学创作无论如何标新立异,其最终的目的仍是直接或间接地关涉社会与人心。当我们考察近二十年来台湾小说的题材指向时,自然很容易就会发现有不少的作品涉及到了台湾当下社会中的一个特殊毒瘤——“性”与“政治”的交易。台湾社会的这种特殊的“政治”情态,包含了两个层面的含义,既是指性政治——女人的命运,也是指一般的政治——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命运、台湾的命运。这种以肉体换取权力的交易的特殊模式在台湾政坛是一种丑恶的政治腐败,也严重毒化了台湾的社会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社会 政治腐败 小说 标新立异 文学创作 社会生态 “性” 交易 丑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环保·政治——黄春明《放生》的多主题变奏
19
作者 萧成 《福建社科情报》 2014年第2期44-48,共5页
黄春明是台湾当代著名的乡土作家和人民作家,就其半个多世纪的文学生涯而言,“土地”和“人民”始终是黄春明源源不断的创作源泉与动力。他曾一再强调:“我是绝对地赞成以真挚的人生态度为基础底关心人,关心社会的文学。”因此,他... 黄春明是台湾当代著名的乡土作家和人民作家,就其半个多世纪的文学生涯而言,“土地”和“人民”始终是黄春明源源不断的创作源泉与动力。他曾一再强调:“我是绝对地赞成以真挚的人生态度为基础底关心人,关心社会的文学。”因此,他的创作有一种深深吸引人的力量,因为他始终是紧紧贴着土地和人民的“心”说话,这是他坚持的道德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生态度 黄春明 多主题 变奏 放生 政治 环保 乡土作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吕赫若小说中闽台客家文化采光(续)
20
作者 萧成 《福建社科情报》 2013年第1期44-48,共5页
(续上期)家族要繁衍传承,在“起厝”之后的大事就是“讨媳妇”了。古人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然而,对于一些特别穷困的台湾底层百姓来说,不仅家无恒产,居无片瓦,更无半点余钱来解决婚姻问题,但为了传递家族香火,只能采... (续上期)家族要繁衍传承,在“起厝”之后的大事就是“讨媳妇”了。古人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然而,对于一些特别穷困的台湾底层百姓来说,不仅家无恒产,居无片瓦,更无半点余钱来解决婚姻问题,但为了传递家族香火,只能采用变通方式完成嫁娶这一婚姻大事。吕赫若在《石榴》、《牛车》等小说中就涉及到台湾农村底层百姓中一度实行的“招赘”婚俗。招赘,通俗的说法就是丈夫到妻子家“倒插门”,招赘而来的女婿也一般被称为“赘婿”。在传统宗法制和“男尊女卑”的观念作用下,“招赘”婚姻中的丈夫常常是被人瞧不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家文化 小说 采光 闽台 婚姻问题 《石榴》 男尊女卑 招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