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樟树资源化学加工利用产业发展现状 被引量:13
1
作者 莫开林 吴斌 +1 位作者 李江 姜勇刚 《生物质化学工程》 CAS 2021年第1期15-22,共8页
油樟和樟树化学型中的芳樟、龙脑樟是中国特色樟科树种,总面积约8万公顷,主要分布在四川宜宾、四川广安、江西赣州、广西南宁、湖南新晃等地。樟树叶油中的1,8-桉叶素、芳樟醇和天然龙脑是重要的出口产品,也是医药、香精香料和日化行业... 油樟和樟树化学型中的芳樟、龙脑樟是中国特色樟科树种,总面积约8万公顷,主要分布在四川宜宾、四川广安、江西赣州、广西南宁、湖南新晃等地。樟树叶油中的1,8-桉叶素、芳樟醇和天然龙脑是重要的出口产品,也是医药、香精香料和日化行业的主要原料。本文综述了樟树资源特征、分布,介绍了油樟油、芳樟油、龙脑樟油的化学组成和生物活性,樟树油的主要产品及其提取、分离、纯化技术,以及质量控制、分析检测方法和存在的技术瓶颈;分析了樟树产业现状及其在医药、香料日化、食品等行业中的应用,阐述了樟树产业在应用基础研究、终端产品研发、国家、省级相关规划、标准化原料基地建设、樟树定向培育技术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与对策,为樟树资源化学加工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8-桉叶素 芳樟醇 龙脑 加工产业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空分布对油樟精油含量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莫开林 费世民 +5 位作者 吴斌 杨凌 徐明 杨学兵 王丽 付卓锐 《四川林业科技》 2015年第6期93-94,26,共3页
本文通过调查时空分布对宜宾油樟精油含量的影响发现:油樟中精油含量在4月份最高,6月份至11月份维持在一个稳定水平;在含油率较高的4月份,11 a^20 a树龄的油樟含油率明显较高,阳坡高于阴坡;海拔高度对油樟精油含量无明显影响。
关键词 油樟 精油 时空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桐子油的开发利用 被引量:30
3
作者 莫开林 张正香 +1 位作者 罗小龙 杨凌 《粮油食品科技》 2009年第6期23-25,共3页
山桐子是一种重要的木本油料树种,分布十分普遍。山桐子果实产量大,含油率高;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亚油酸含量高,是优良的食用油和工业用油原料。在研究山桐子果实含油率、山桐子油成分的基础上,探讨山桐子油在食用油及生物能源等方... 山桐子是一种重要的木本油料树种,分布十分普遍。山桐子果实产量大,含油率高;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亚油酸含量高,是优良的食用油和工业用油原料。在研究山桐子果实含油率、山桐子油成分的基础上,探讨山桐子油在食用油及生物能源等方面的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桐子油 食用油 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C-MS/SIM法同时测定山苍子精油中主要成分的绝对含量
4
作者 胡竞月 梅小平 +2 位作者 吴斌 陈方方 莫开林 《四川林业科技》 2024年第3期137-141,共5页
为了探究山苍子精油中主要成分的绝对含量,建立了一种气相色谱-质谱/选择离子扫描(gas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selective ion monitoring,GC-MS/SIM)方法,对其中主要成分(α-蒎烯、β-蒎烯、D-柠檬烯、1,8-桉叶素、芳樟醇、... 为了探究山苍子精油中主要成分的绝对含量,建立了一种气相色谱-质谱/选择离子扫描(gas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selective ion monitoring,GC-MS/SIM)方法,对其中主要成分(α-蒎烯、β-蒎烯、D-柠檬烯、1,8-桉叶素、芳樟醇、香茅醛、柠檬醛)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该方法简便、高效,在25 min内山苍子精油中各成分分离良好。各成分在一定范围内均线性关系良好(R2>0.999),精密度、稳定性及重复性均符合要求,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3.40%~107.35%。结果表明:该方法符合方法学验证要求,可用于山苍子精油的多成分含量测定,并为其质量评价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苍子精油 气相色谱法 离子扫描(SI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核桃青皮脱除技术对坚果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莫开林 蒋春蓉 +2 位作者 徐明 杨学兵 付卓锐 《四川林业科技》 2016年第2期91-93,共3页
本文分析了核桃青皮的3种脱除方法——堆沤法、药剂法和机械法对核桃坚果品质的影响,尤其是对脱净率、破损果率和乙烯利残留的影响。机械法脱青皮效率高,脱除彻底;药剂法乙烯利有一定残留。
关键词 核桃青皮 脱除技术 坚果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苍子油的深加工及产品利用 被引量:23
6
作者 莫开林 《四川林业科技》 2005年第4期61-65,共5页
山苍子是中国特色芳香油植物资源之一。山苍子油的用途十分广泛,特别是其主要成份柠檬醛的深加工产品。本文介绍了山苍子油主要成份柠檬醛的深加工产品的合成方法及产品的用途,主要是在香料行业和药物中间体方面的应用。
关键词 山苍子油 柠檬醛 深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林产化工产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7
作者 莫开林 黄永强 杨凌 《四川林业科技》 2006年第6期105-107,共3页
本文就四川林产化工产业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进行了论述,并针对四川的资源情况提出了林产化工产业的发展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林产化工 现状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干燥方法对杜仲雄花茶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7
8
作者 董娟娥 付卓锐 +2 位作者 马希汉 莫开林 夏广东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31-137,共7页
以感官评价和功能性成分含量检测相结合,研究了微波工艺与传统炒制、热风干燥方法对杜仲雄花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干燥方法效率高,可最大程度地保持杜仲雄花中的功能性成分,干燥的杜仲雄花茶的感官品质佳,可作为生产杜仲雄花茶... 以感官评价和功能性成分含量检测相结合,研究了微波工艺与传统炒制、热风干燥方法对杜仲雄花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干燥方法效率高,可最大程度地保持杜仲雄花中的功能性成分,干燥的杜仲雄花茶的感官品质佳,可作为生产杜仲雄花茶的首选方法;热风干燥方法也可保持杜仲雄花中的功能性成分,干燥的杜仲雄花茶感官品质较佳,但效率较低,可作为生产杜仲雄花茶的可选方法;传统制茶工艺中的炒制干燥方法对杜仲雄花茶中的功能性成分破坏较大、感官品质差、操作不易控制,不适宜于杜仲雄花茶的干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 雄花茶 干燥 微波 炒制 热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秋两季油樟叶的油细胞形态、精油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程贤 毕良武 +3 位作者 李胜男 陈玉湘 赵振东 莫开林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8-44,共7页
首先利用组织透明法对春秋两季油樟叶中油细胞进行形态观察,统计油细胞密度和直径,利用扫描电镜(SEM)进一步观察油细胞的细胞壁结构;其次对春秋两季油樟叶进行油樟精油的提取,利用GC-MS鉴定油樟精油的化学成分,利用GC分析了1,8-桉叶素、... 首先利用组织透明法对春秋两季油樟叶中油细胞进行形态观察,统计油细胞密度和直径,利用扫描电镜(SEM)进一步观察油细胞的细胞壁结构;其次对春秋两季油樟叶进行油樟精油的提取,利用GC-MS鉴定油樟精油的化学成分,利用GC分析了1,8-桉叶素、α-松油醇和γ-松油烯3种主要成分的含量;最后对油樟精油的抗氧化活性进行检测。研究结果表明:春季和秋季油樟叶片的油细胞密度分别为(41±3)和(38±2)个/mm^2,油细胞直径分别为(51.87±1.64)和(36.89±2.64)μm,细胞壁厚度分别为1.65和0.63μm;春季和秋季油樟叶的精油提取得率分别为4.45%和3.09%(以干质量计),GC-MS表征鉴定出16个化合物,3种主成分的含量没有显著性差异;春秋两季的油樟精油总抗氧化能力分别为6.50和5.50U/mL,达到Vc的40%,清除DPPH自由基的半数抑制质量浓度(IC50)均为0.2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樟 油细胞 精油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光谱和纹理特征的ALOS影像土地利用信息提取 被引量:9
10
作者 刘恩勤 周万村 +1 位作者 周介铭 莫开林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1-54,F0003,共5页
针对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易于反映地物纹理特征的特点,综合利用地物的光谱和纹理特征进行分类,探讨适用于ALOS影像的土地利用信息提取方法。以川东丘陵地区影像为例,基于GLCM提取纹理信息,将提取的纹理特征向量采用赋权值法融合为一个综合... 针对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易于反映地物纹理特征的特点,综合利用地物的光谱和纹理特征进行分类,探讨适用于ALOS影像的土地利用信息提取方法。以川东丘陵地区影像为例,基于GLCM提取纹理信息,将提取的纹理特征向量采用赋权值法融合为一个综合纹理信息波段,然后采用面向对象法将其与光谱特征信息共同参与分类。与最大似然法的提取结果对比表明,考虑了纹理特征的面向对象分类方法能明显提高分类精度,Kappa精度提高了0.12;避免了椒盐现象,分割的地类边界具有更好的语义表达,更贴合地物实际分布特征;建筑用地和林地具有明显的纹理特征,而旱地纹理特征不明显。该方法不仅分出了6个基本地物类型,而且对于林地、建筑用地等类型还能进一步细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纹理 ALOS 土地利用 信息提取 面向对象分类 遥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炭对甲醛吸附的研究 被引量:33
11
作者 胡刘平 莫开林 +1 位作者 杨凌 张碧 《四川林业科技》 2007年第4期52-54,15,共4页
通过活性炭生产工艺对甲醛吸附的影响实验、活性炭吸附甲醛对比实验及活性炭在室内净化空气应用试验可以看出,研制出的新品种活性炭对甲醛吸附是竹活性炭的4倍、椰壳活性炭的1.5倍,动态吸附甲醛率为90.6%,用于室内净化甲醛达到国家室内... 通过活性炭生产工艺对甲醛吸附的影响实验、活性炭吸附甲醛对比实验及活性炭在室内净化空气应用试验可以看出,研制出的新品种活性炭对甲醛吸附是竹活性炭的4倍、椰壳活性炭的1.5倍,动态吸附甲醛率为90.6%,用于室内净化甲醛达到国家室内空气质量标准(≤0.10 g/m3)。活性炭对甲醛的静态吸附和动态吸附试验表明,在用活性炭净化室内空气时,让室内空气流动,对去除甲醛是有利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 吸附 甲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肥料配合施用对核桃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8
12
作者 闵安民 王勇 +5 位作者 莫开林 王宇 王丽 唐永鸿 安勇明 李红霞 《四川林业科技》 2018年第2期18-22,共5页
在广元市朝天区矿质黄壤立地条件下,对核桃开展氮、磷、钾肥的配合施用试验,探讨核桃的施肥配比,为生产上核桃合理施肥提供依据。应用L9(34)正交设计,进行氮、磷、钾肥料施肥配比试验。结果表明:3种肥料对核桃产量的效果排序是磷肥>... 在广元市朝天区矿质黄壤立地条件下,对核桃开展氮、磷、钾肥的配合施用试验,探讨核桃的施肥配比,为生产上核桃合理施肥提供依据。应用L9(34)正交设计,进行氮、磷、钾肥料施肥配比试验。结果表明:3种肥料对核桃产量的效果排序是磷肥>钾肥>氮肥;氮、磷、钾3种肥料配比施肥的不同处理对核桃产量有很大的影响,在矿质黄壤上,核桃年施肥量的最佳配比为尿素1 200 g·株-1+过磷酸钙1 500 g·株-1+硫酸钾940 g·株-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 肥料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桂枝叶最佳采收季节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杨学兵 莫开林 +3 位作者 杨凌 徐明 付卓锐 张正香 《四川林业科技》 2016年第4期100-102,共3页
对不同季节岩桂枝叶中精油含量和精油中黄樟油素含量进行分析研究,并对不同季节黄樟油素单位产量的变化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8月至11月份为岩桂枝叶的最佳采收季节,其他季节采收将会降低其经济价值,也不利于岩桂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岩桂 精油 黄樟油素 采收季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区域内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因子风险分析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付卓锐 郑窕 +3 位作者 吴斌 黄伊嘉 杨凌 莫开林 《四川林业科技》 2015年第6期62-68,共7页
本研究根据调查区域内食用林产品资源分布特点,选取A、B、C等地,以特色食用林产品核桃、花椒和竹笋为研究对象,对其产品及各区域森林土壤进行抽样调查,分析该区域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因子的风险。结果表明,抽样核桃几乎无农药残留,抽样... 本研究根据调查区域内食用林产品资源分布特点,选取A、B、C等地,以特色食用林产品核桃、花椒和竹笋为研究对象,对其产品及各区域森林土壤进行抽样调查,分析该区域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因子的风险。结果表明,抽样核桃几乎无农药残留,抽样花椒虽有农药残留但无超标,抽样鲜竹笋存在局部区域性农药喷洒过量,有部分超标;不同地区3种食用林产品样品各重金属指标含量有一定差异,这与各自生长区森林土壤中重金属含量有关联性,属部分矿区地质性因素造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林产品 质量安全因子 风险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林业产业发展科技支撑方案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郭亨孝 范成绪 +10 位作者 卓洪 童伟 李国辉 李建贤 隆孝雄 郭小军 费世民 韩华柏 蔡小虎 向成华 莫开林 《四川林业科技》 2006年第4期45-60,共16页
本文分析了四川省林业产业科技支撑现状;提出了科技支撑的原则和目标。针对我省林业资源特点和开发现状,提出了在工业原料林建设、经济林果产业、林木种苗产业、生态旅游业、林产加工业方面的待研关键技术。此外,本文介绍了我省拟重点... 本文分析了四川省林业产业科技支撑现状;提出了科技支撑的原则和目标。针对我省林业资源特点和开发现状,提出了在工业原料林建设、经济林果产业、林木种苗产业、生态旅游业、林产加工业方面的待研关键技术。此外,本文介绍了我省拟重点推广的科技成果;并提出了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强化科技支撑的具体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产业 科技支撑 成果转化 方案 四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影响因素下杜仲叶中绿原酸含量变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杨凌 张正香 +1 位作者 莫开林 付卓锐 《四川林业科技》 2012年第1期50-52,18,共4页
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是我国特有植物,现有资源量大。杜仲叶富含绿原酸。本文分别研究了季节,树龄,坡向,存储时间,干燥方式等几个因素影响下杜仲叶中绿原酸含量的变化特征,为杜仲叶提取绿原酸的产业化提供了理论支撑。
关键词 杜仲叶 绿原酸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樟叶渣制备活性炭工艺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杨学兵 莫开林 +2 位作者 张正香 杨凌 徐明 《四川林业科技》 2016年第5期45-47,共3页
以油樟叶渣为原料采用磷酸活化法制备活性炭,研究了浸渍比、升温速度、活化温度、活化时间等工艺条件对活性炭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浸渍比为1∶3、活化温度420℃、升温速度60℃·min^(-1)、活化时间60 min条件下,制得的油樟叶渣... 以油樟叶渣为原料采用磷酸活化法制备活性炭,研究了浸渍比、升温速度、活化温度、活化时间等工艺条件对活性炭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浸渍比为1∶3、活化温度420℃、升温速度60℃·min^(-1)、活化时间60 min条件下,制得的油樟叶渣基活性炭得率为36.5%,比表面积为1 107 m^2·g^(-1),亚甲基蓝吸附值为160 mg·g^(-1),碘吸附值935 mg·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樟叶渣 活性炭 得率 吸附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花椒主产地土壤Pb的化学形态分析及生物有效性评价 被引量:6
18
作者 付卓锐 张丽 +2 位作者 黄伊嘉 罗雅川 莫开林 《四川林业科技》 2017年第2期72-78,共7页
以四川主要花椒产地的18个试验点土壤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总铅的内梅罗指数污染评价,分析了各样本铅的5种形态,比较了各主产区样本铅的生物有效性和迁移性,以及pH值对铅化学形态和生物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各花椒产地土壤中残渣态铅含... 以四川主要花椒产地的18个试验点土壤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总铅的内梅罗指数污染评价,分析了各样本铅的5种形态,比较了各主产区样本铅的生物有效性和迁移性,以及pH值对铅化学形态和生物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各花椒产地土壤中残渣态铅含量均显著高于各样地土壤中的其他四种形态,铁锰态铅含量均显著高于有机态铅、碳酸盐态铅和交换态铅。pH值>7的土壤样本中生物有效性和迁移性都显著低于其他样本。18个花椒供试地土壤样品中B主产区土样铅的生物有效性和迁移性显著高于A主产区,也显著高于其他主产区。按现行四川森林食品产地环境和产品限量标准,花椒产地土壤总铅含量有一定的超标风险,仍然需要适时监测,但四川森林食品产地环境和产品限量标准以及内梅罗污染评估结果所反映的产地土壤铅污染超标都比较片面,建议加入有效铅含量测定做辅助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椒 产地土壤 铅形态 生物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桐子油脱胶工艺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吴斌 张思碧 +4 位作者 付卓锐 杨凌 张正香 徐明 莫开林 《广东化工》 CAS 2012年第10期49-50,36,共3页
文章比较了不同脱胶剂对山桐子油脱胶效果的影响,重点研究了磷酸法脱胶工艺,研究结果表明:适宜的脱胶工艺为反应温度80℃,搅拌15 min,脱酸剂用量为1.2%,本试验中搅拌速度对脱胶效果没有影响;山桐子油中以非水化磷脂为主,磷脂酸与溶血磷... 文章比较了不同脱胶剂对山桐子油脱胶效果的影响,重点研究了磷酸法脱胶工艺,研究结果表明:适宜的脱胶工艺为反应温度80℃,搅拌15 min,脱酸剂用量为1.2%,本试验中搅拌速度对脱胶效果没有影响;山桐子油中以非水化磷脂为主,磷脂酸与溶血磷脂酸钙镁盐在毛油中所占比例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桐子油 磷脂 脱胶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主产地花椒铅(Pb)累积特性及残留量检测与风险评估 被引量:4
20
作者 付卓锐 欧亚非 +1 位作者 黄伊嘉 莫开林 《四川林业科技》 2018年第1期10-16,共7页
以四川主要花椒产地的18个试验点为对象,研究四川主产区花椒对Pb的积累特性及食用风险。结果表明:花椒树皮、树枝、树叶、果实对土壤中的铅均有一定的富集能力;各部位有机态铅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4种形态;花椒果皮样品的总铅含量显著高... 以四川主要花椒产地的18个试验点为对象,研究四川主产区花椒对Pb的积累特性及食用风险。结果表明:花椒树皮、树枝、树叶、果实对土壤中的铅均有一定的富集能力;各部位有机态铅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4种形态;花椒果皮样品的总铅含量显著高于其他部位样品,花椒树枝和树叶样品中的总铅含量差异不显著,花椒树皮的总铅含量均较低;花椒果皮内梅罗污染指数P值等级显示,花椒果实有一定的超标风险;土壤总铅含量的高低与花椒果皮总铅含量的高低无显著对应关系,但土壤生物有效性K值越高,花椒果皮中铅的富集风险越大;成年人对于花椒中铅(Pb)的目标风险系数THQ都远低于1.0,说明花椒可食用部分中重金属铅含量对我国消费者的健康暂时是风险极低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椒 铅(Pb) 积累特性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