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补阳还五汤拆方对实验性脑缺血损伤大鼠脑组织皮层梗塞面积及血浆内皮素的影响 被引量:28
1
作者 莫孙炼 郑有顺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1997年第1期1-3,共3页
根据中医药基本理论将补阳还五汤拆方分为总方组、活血组(当归尾、赤芍、川芎、桃仁、红花、地龙)及补气组(黄芪),观察了它们对实验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皮层梗塞面积及血浆内皮素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脑缺血术后24小时模型组大... 根据中医药基本理论将补阳还五汤拆方分为总方组、活血组(当归尾、赤芍、川芎、桃仁、红花、地龙)及补气组(黄芪),观察了它们对实验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皮层梗塞面积及血浆内皮素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脑缺血术后24小时模型组大鼠皮层梗塞面积为15.54±1.58%,总方组、活血组、补气组大鼠脑皮层梗塞面积分别为11.38±1.41%、11.87±1.17%、14.76±1.82%。脑缺血术后24小时,模型组、假手术组、总方组、活血组、补气组大鼠血浆内皮素(ET-1)浓度分别为5.46±0.59pg/ml、4.10±0.53pg/ml、4.14±0.77pg/ml、4.34±0.75pg/ml、5.46±0.64pg/ml。总方组及活血组能显著减小脑缺血大鼠皮层梗塞面积,并能显著降低血浆ET-1浓度;而补气组作用不明显。提示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中风的机理与降低血浆ET-1浓度有关,方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活血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阳还五汤 拆方研究 实验性脑缺血 内皮素-1 梗塞面积 补气药 活血药 配伍 缺血性中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腰痛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莫孙炼 李长征 +2 位作者 雷秀珍 吕蔚然 陈宝田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第14期28-30,共3页
目的观察陈宝田教授经验方腰痛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初步分析中药治疗LDH的优势。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陈宝田教授腰痛方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西乐葆治疗,疗程28 d,比较两组总体疗... 目的观察陈宝田教授经验方腰痛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初步分析中药治疗LDH的优势。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陈宝田教授腰痛方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西乐葆治疗,疗程28 d,比较两组总体疗效及症候积分。结果两组之间的总体有效率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治疗组的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在治疗14 d,整体疗效优于西乐葆组,在治疗28 d后,在升高症候总积分及改善腰痛、腿痛及感觉障碍等主要临床症状和体征方面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陈宝田教授腰痛方治疗LDH的疗效优于西乐葆,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陈宝田 经验方 腰痛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府逐瘀汤加减方抗氧化作用实验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莫孙炼 彭康 郑有顺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1996年第6期5-6,共2页
血府逐瘀汤加减方能显著降低大鼠脑组织丙二醛(MDA)含量、提高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并能明显降低大鼠脑和肾上腺脂褐质的含量,且随剂量加大作用增强。
关键词 血府逐瘀汤加减 脑组织 抗氧化作用 实验研究 含量 脂褐质 丙二醛(MDA) 增强 降低 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线菌酮诱导大鼠胸腺细胞凋亡的电镜观察 被引量:6
4
作者 黄行许 朴英杰 +3 位作者 乔东访 霍霞 董武 莫孙炼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583-586,共4页
利用透射电镜详细观察了放线菌酮体内诱导大鼠胸腺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变化.观察显示,腹腔注射放线菌酮4小时后,大鼠胸腺细胞发生凋亡,凋亡胸腺细胞胞核和胞质发生一系列形态学变化,产生凋亡小体.主要表现为染色质断裂、浓缩、边集,大部分... 利用透射电镜详细观察了放线菌酮体内诱导大鼠胸腺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变化.观察显示,腹腔注射放线菌酮4小时后,大鼠胸腺细胞发生凋亡,凋亡胸腺细胞胞核和胞质发生一系列形态学变化,产生凋亡小体.主要表现为染色质断裂、浓缩、边集,大部分细胞核变成花瓣状,其它细胞核变成半月状、黑洞样和空泡状;粗面内质网大量增殖,并包裹细胞成分形成自噬体;线粒体增多、嵴紊乱并空泡化.凋亡细胞及其形成的凋亡小体被其它细胞吞噬清除.结果表明:放线菌酮体内诱导大鼠胸腺细胞发生自噬性凋亡,凋亡胸腺细胞的细胞器主动参与了凋亡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细胞 细胞凋亡 大鼠 放线菌酮 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府逐瘀汤加减方活血化瘀药理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彭康 莫孙炼 郑有顺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1995年第6期10-11,共2页
血府逐瘀汤加减方能增强大鼠血液红细胞变形能力,缩短红细胞电泳时间,降低低切变率下的血液粘度,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从而改善血液流变性。
关键词 血府逐瘀汤 活血化瘀 药理学 血液流变性 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府逐瘀汤加减方对环磷酰胺所致小鼠免疫功能低下的防治作用 被引量:5
6
作者 彭康 莫孙炼 郑有顺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1996年第1期6-8,共3页
血府逐瘀汤加减方对环磷酰胺所致免疫功能低下小鼠能增加免疫器官重量,增强单核细胞吞噬能力,促进溶血素抗休(IgM)生成,增加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数量。
关键词 免疫功能低下 血府逐瘀汤加减 环磷酰胺 小鼠 防治作用 免疫器官重量 单核细胞 增强 生成 促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宝田颈椎方治疗交感型颈椎病的疗效及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洪新 魏赈权 +4 位作者 白方会 聂玲辉 陈宝田 高媛 莫孙炼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468-2470,共3页
目的探究陈宝田颈椎方治疗交感型颈椎病的疗效及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10月至2015年4月该院收治的80例交感型颈椎病(气血两虚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同时给予甲钴胺、维生素B1并行坐位枕颌牵引等基础... 目的探究陈宝田颈椎方治疗交感型颈椎病的疗效及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10月至2015年4月该院收治的80例交感型颈椎病(气血两虚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同时给予甲钴胺、维生素B1并行坐位枕颌牵引等基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服陈宝田教授颈椎方,疗程均为60 d。对比分析两组治疗后中医辨证、颈椎磁共振疗效及治疗前后24 h心率时域变异性〔每5 min平均NN标准差均值(SDANN)、全程全部NN间期的标准差(SDNN)、心率变异三角指数(HRVTI)以及全程相信NN间期之差的均方根(RMSSD)〕和5 min心率频域变异性〔高频范围功率(HF)、低频范围功率(LF)以及LF/HF〕指标。结果观察组的中医辨证总体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的颈椎磁共振总体疗效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SDANN、SDNN、HRVTI、RMSSD和HF值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LF值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SDANN、SDNN、HRVTI、RMSSD和HF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LF和LF/HF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陈宝田颈椎方在治疗交感型颈椎病具有良好的中医辨证疗效,在改善患者自主神经活动上优于单纯药物、牵引等基础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宝田颈椎方 交感型颈椎病 气血两虚 心率变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索标准化病人在中医内科临床实践技能考核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8
作者 聂晓莉 莫孙炼 +2 位作者 秦建增 黄平 罗仁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0年第1期56-57,113,共3页
中医内科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s,SP)教学考核过程包括SP的招募、培训、考核、录取及反馈等方面内容,经培训合格的SP能够达到考试的要求。中医内科SP教学突出了中医病证结合的特色,可改进中医内科教学模式,解决理论与实践脱... 中医内科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s,SP)教学考核过程包括SP的招募、培训、考核、录取及反馈等方面内容,经培训合格的SP能够达到考试的要求。中医内科SP教学突出了中医病证结合的特色,可改进中医内科教学模式,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的弊端,培养学生以病人为中心的临床思维和职业道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化病人 中医内科 临床技能考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病与脂代谢紊乱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魏连波 李玉明 +5 位作者 孔炳耀 李俊 莫孙炼 夏东斌 何剑平 王梅 《现代医院》 2003年第3期17-19,共3页
近年来,肾病与脂代谢紊乱的关系愈来愈引人注目,在慢性进行性肾损伤时常伴随脂代谢异常,而高脂血症又可促发肾损害,除了介导肾小球损伤外,在小管间质损伤中也起作用.
关键词 肾病 脂代谢紊乱 研究进展 肾病综合征 低密度脂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宝田对紧张型头痛的新认识 被引量:1
10
作者 伍志勇 白方会 +1 位作者 莫孙炼 商建青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3期63-64,共2页
陈宝田认为紧张型头痛是症状学诊断,等同于中医风湿头痛。紧张型头痛的病机为湿、风、瘀、虚、郁五者杂至,合而为病。临床上应从肝论治,以除湿、祛风、活血为主,兼以补虚、安神。
关键词 紧张型头痛 风湿头痛 病证结合 病因病机 治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实习医师为中心的中医临床教学查房训练模式的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聂晓莉 罗仁 +4 位作者 秦建增 马剑颖 莫孙炼 李俊 李长征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3年第10期55-56,共2页
通过介绍南方医院中医内科开展的"以实习医师为中心"的中医临床教学查房训练方法及在临床实习生临床带教中的运用情况,认为在中医临床教学中开展"以实习医师为中心"的查房训练,可以激发学生临床实习热情,培养其逻... 通过介绍南方医院中医内科开展的"以实习医师为中心"的中医临床教学查房训练方法及在临床实习生临床带教中的运用情况,认为在中医临床教学中开展"以实习医师为中心"的查房训练,可以激发学生临床实习热情,培养其逻辑分析能力及独立工作能力,有利于培养中医学生的创新与协作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实习医师为中心 中医 教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线菌酮诱导大鼠脾细胞凋亡的电镜观察 被引量:1
12
作者 朴英杰 乔东访 +3 位作者 霍霞 董武 莫孙炼 黄行许 《广东解剖学通报》 1996年第2期21-23,共3页
利用透射电镜观察了放线菌酮体内诱导大鼠脾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变化,结果显示,腹腔注射放线菌酮4小时后,大鼠脾细胞发生凋亡,凋亡脾细胞核和胞质发生一系列形态学变化.主要表现为胞核染色质浓缩、重排、呈不同形态;多数凋亡脾细胞的粗面... 利用透射电镜观察了放线菌酮体内诱导大鼠脾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变化,结果显示,腹腔注射放线菌酮4小时后,大鼠脾细胞发生凋亡,凋亡脾细胞核和胞质发生一系列形态学变化.主要表现为胞核染色质浓缩、重排、呈不同形态;多数凋亡脾细胞的粗面内质网增殖,凋亡小体形成,其线粒体也大量增加,或单个分布或团聚,肿胀、空泡化.结果提示,凋亡脾细胞的主要细胞器主动参与凋亡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凋亡 脾细胞 大鼠 放线菌酮 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药治疗慢性肾脏病高脂血症概况
13
作者 魏连波 李玉明 +5 位作者 孔炳耀 李俊 莫孙炼 夏东斌 何剑平 王梅 《现代医院》 2003年第4期23-26,共4页
高脂血症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近年来认识到高脂血症不仅是某些肾脏病的常见临床表现,还参与肾病的发生和发展,据研究,致动脉粥样硬化的脂蛋白可能在肾小球细胞增殖和有丝分裂中起着重要的内源性调节作用[1].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 高脂血症 中西医结合治疗 饮食疗法 降脂药 活血化瘀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线菌酮诱导胸腺细胞凋亡的电镜观察
14
作者 黄行许 朴英杰 +3 位作者 乔东访 霍霞 董武 莫孙炼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5期473-473,共1页
放线菌酮诱导胸腺细胞凋亡的电镜观察黄行许朴英杰乔东访霍霞董武莫孙炼(第一军区大学中心实验室,广州510515)我们利用放线菌酮处理大鼠(体重180-200g的雌性SD大鼠,按3mg/kg体重腹腔注射放线菌酮),4小时... 放线菌酮诱导胸腺细胞凋亡的电镜观察黄行许朴英杰乔东访霍霞董武莫孙炼(第一军区大学中心实验室,广州510515)我们利用放线菌酮处理大鼠(体重180-200g的雌性SD大鼠,按3mg/kg体重腹腔注射放线菌酮),4小时后,用透射电镜观察大鼠胸腺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凋亡 胸腺 放线菌酮 电镜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化裁方对放射诱导大鼠脑细胞凋亡的防护作用
15
作者 冯文峰 漆松涛 +1 位作者 刘承勇 莫孙炼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S1期59-61,共3页
目的探讨小剂量 X 射线照射诱导大鼠脑细胞凋亡及中药补阳还五汤化裁方的防护作用。方法将大鼠分为对照组、不同剂量 X 射线照射组(2、4、6、8 Gy)及中药补阳还五汤防护组(4Gy),照后1、2、4、6、12、24h 分别取材行光镜、电镜及 DNA 电... 目的探讨小剂量 X 射线照射诱导大鼠脑细胞凋亡及中药补阳还五汤化裁方的防护作用。方法将大鼠分为对照组、不同剂量 X 射线照射组(2、4、6、8 Gy)及中药补阳还五汤防护组(4Gy),照后1、2、4、6、12、24h 分别取材行光镜、电镜及 DNA 电泳观察,并用原位末端标记法计数大鼠脑细胞凋亡细胞数。结果 X 射线能诱导大鼠脑细胞凋亡,经过不同剂量照射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凋亡,凋亡率在照射前后差异有显著性(P<0.01),防护组大鼠脑细胞凋亡率较单纯4Gy 照射组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小剂量 X 射线能诱导大鼠脑细胞凋亡,凋亡率有剂量依赖性和时间规律性,补阳还五汤化裁方对放射诱导的大鼠脑细胞凋亡有防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 大鼠脑细胞 凋亡 防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虎杖酊治疗带状疱疹88例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亮光 刘哈平 莫孙炼 《广西中医药》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20-21,共2页
笔者从1985年8月~1989年9月自制复方虎杖酊治疗带状疱疹88例,取得较好疗效。 1 临床资料 88例中,男58例,女30例;发病年龄:最小14岁,最大73岁,平均47岁;发病部位:发于面部12例,颈部15例,胸背部46例,腰骶部13例,颈部与胸背部并发者1例,... 笔者从1985年8月~1989年9月自制复方虎杖酊治疗带状疱疹88例,取得较好疗效。 1 临床资料 88例中,男58例,女30例;发病年龄:最小14岁,最大73岁,平均47岁;发病部位:发于面部12例,颈部15例,胸背部46例,腰骶部13例,颈部与胸背部并发者1例,右侧胸背部与左侧腰骶部并发者1例;病程:最长6天,最短1天,平均4天。临床表现:本组病例均出现典型的成簇水疱,水疱皆沿所侵犯的神经走向分布,并成带状排列,皮疹分布95%以上为单侧性,伴有剧烈的神经灼痛,其中1例为大疱性带状疱疹,1例为出血性带状疱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 虎杖酊 中医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