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杂断裂油田小构造研究模式 被引量:12
1
作者 荣启宏 蒲玉国 +2 位作者 宋建勇 周传宏 吴忠新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43-49,共7页
目前已开发的老油田,主要以构造为其主控因素,尤其复杂断裂油田,它们是目前产量构成及挖潜的主体;由此围绕控制剩余油分布的重要因素-复杂断裂油田小构造的系统研究及模式的总结具有重要意义,作者以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中复杂断裂... 目前已开发的老油田,主要以构造为其主控因素,尤其复杂断裂油田,它们是目前产量构成及挖潜的主体;由此围绕控制剩余油分布的重要因素-复杂断裂油田小构造的系统研究及模式的总结具有重要意义,作者以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中复杂断裂油田-纯化油田为例证,在三维地震理论与实际分辨率的分析研究基础上,研究总结出了复杂断裂油田小构造研究的基本模式。该成果已在老油田开发中取得了显著的增储上产效果;显然,复杂断裂油田小构造研究模式,在东部老油田的挖潜中具有参考与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地震 分辨率 小构造 复杂断裂油田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断裂低渗透薄互层纯化油田开发模式 被引量:8
2
作者 荣启宏 蒲玉国 +3 位作者 李道轩 宋建勇 周传宏 蒋青松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64-67,共4页
纯化油田断裂的复杂性在济阳坳陷具有典型性 ,油藏储集层为低渗透、薄互层 ,因此油田开发 3 0年中的主要矛盾是平面与层间矛盾。以早期构造模型和精细构造模型为基础 ,以增储上产为核心 ,先后进行了弹性开发、注水开发、加密完善、分层... 纯化油田断裂的复杂性在济阳坳陷具有典型性 ,油藏储集层为低渗透、薄互层 ,因此油田开发 3 0年中的主要矛盾是平面与层间矛盾。以早期构造模型和精细构造模型为基础 ,以增储上产为核心 ,先后进行了弹性开发、注水开发、加密完善、分层开采、滚动探边、零星完善及注采结构调整等 ,很好地解决了油田平面矛盾并缓解了层间矛盾。近年来油田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表明 :剩余油富集区实质上位于静态遮挡与动态水势控制而形成的低势闭合区 ,在构造低部位特高含水区的更低部位钻井 ,仍可获得不含水井的显著效果 ,这是与正向型微构造区不同的新类型与新潜力领域 ,对注水老油田的进一步挖潜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化油田 开发模式 复杂断裂低渗透薄互层 构造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成岩遮挡油藏特征及滚动勘探开发实践 被引量:10
3
作者 荣启宏 宋建勇 蒲玉国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5-50,共6页
火成岩在东部第三系地层中较为发育 ,对应的火成岩油藏具有“小而肥”的特征 ,已成为目前老区滚动勘探与开发挖潜的一种重要类型 ,尤其是火成岩遮挡类型油藏 ,但由于其空间分布与成藏特征的复杂性决定了经济高效的滚动勘探开发技术是其... 火成岩在东部第三系地层中较为发育 ,对应的火成岩油藏具有“小而肥”的特征 ,已成为目前老区滚动勘探与开发挖潜的一种重要类型 ,尤其是火成岩遮挡类型油藏 ,但由于其空间分布与成藏特征的复杂性决定了经济高效的滚动勘探开发技术是其成功的关键。以火成岩遮挡油藏模型及其对应的地震T0 模型与地震解释模型的建立为基础 ,研究总结了火成岩遮挡类油藏的典型特征。在此研究的基础上 ,应用于高 81块火成岩遮挡油藏的勘探与开发 ,取得了初期的勘探、1998年的滚动开发、2 0 0 0年的油藏精细描述有突破 ,实现了该块原油生产能力的提高。高 81块的勘探与开发程序及研究方法对东部老油区、尤其是“小而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成岩遮挡油藏 滚动勘探开发 三维地震 油藏描述 剩余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箕状凹陷斜坡带油藏分布特征与描述模式——以东营凹陷南斜坡西部为例 被引量:3
4
作者 荣启宏 蒲玉国 +2 位作者 宋建勇 徐亮 邵勇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2001年第2期25-28,共4页
箕状凹陷斜坡带按构造、储集层及油藏等特征分为单斜带与断裂带。单斜带位于斜坡带的中上部 ,距物源近、储集层物性差 ,油藏类型以地层 -岩性稠油藏为主 ,油藏描述重点是储集层的分布与变化特征 ;断裂带位于斜坡带的中下部 ,多由原始坡... 箕状凹陷斜坡带按构造、储集层及油藏等特征分为单斜带与断裂带。单斜带位于斜坡带的中上部 ,距物源近、储集层物性差 ,油藏类型以地层 -岩性稠油藏为主 ,油藏描述重点是储集层的分布与变化特征 ;断裂带位于斜坡带的中下部 ,多由原始坡度继承发育而来 ,其上倾边界一般为洼陷的外边界 ,物源经单斜带运移至此成为主要的沉积带 ,其物性较单斜带有所改善 ,储集层较厚 ,沉积构造发育 ,以构造油藏为主 ,油藏描述的重点是构造及微构造的确定。断裂带是斜坡带勘探与开发的主要构造单元。该文总结了东营凹陷南斜坡西南部油藏的分布规律及控制因素 ,以断裂带的金 31块油藏为例 ,对斜坡断裂带油藏进行了系统分析解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箕状凹陷 斜坡带 断裂带 油藏描述 东营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博兴洼陷东南部沙四段储层的流体史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荣启宏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61-66,共6页
 通过成岩矿物的世代关系、流体包裹体研究和荧光检测,重现了研究区沙四段深部(2700m~3000m)和浅部(1600m~2700m)流体活动和油气充注历史。流体充注过程为:晚成岩阶段早期富含有机质的酸性流体形成和运移,碳酸盐矿物溶解和次生孔隙...  通过成岩矿物的世代关系、流体包裹体研究和荧光检测,重现了研究区沙四段深部(2700m~3000m)和浅部(1600m~2700m)流体活动和油气充注历史。流体充注过程为:晚成岩阶段早期富含有机质的酸性流体形成和运移,碳酸盐矿物溶解和次生孔隙形成→东营末期第一期石油运移→第一期盐水流体运移和石英沉淀结晶→馆陶期—明化镇期开始第二期石油运移→第二期盐水流体运移和新的石英结晶。浅部储层中缺少第一期石油充注和第二期盐水流体充注。盐水流体可能与油田底水或边水相当。富含有机的酸性流体与岩石作用时,矿物的溶蚀有利于次生孔隙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岩矿物 流体包襄体 流体 运移 储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博兴洼陷东南部石油运移的地球化学标志 被引量:1
6
作者 荣启宏 王国芝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17-521,共5页
通过对烃源岩和油藏中原油正构烷烃的色谱分析发现,研究区存在四种类型的色谱峰型:(1)单峰型,主峰碳为nC23;(2)双峰型,前主峰碳以nC20为主,后主峰碳为nC23,后主峰碳强度大于前主峰碳;(3)双峰型,前峰碳为nC16或nC17,后主峰碳为nC23,前主... 通过对烃源岩和油藏中原油正构烷烃的色谱分析发现,研究区存在四种类型的色谱峰型:(1)单峰型,主峰碳为nC23;(2)双峰型,前主峰碳以nC20为主,后主峰碳为nC23,后主峰碳强度大于前主峰碳;(3)双峰型,前峰碳为nC16或nC17,后主峰碳为nC23,前主峰碳强度高于后主峰碳强度;(4)单峰型,主峰碳为nC16。同源油藏流体的运移导致色谱峰型产生变异。在运移路径上,随着运移程度的增强,色谱峰型由第一种类型演变为第四种类型;正烷烃碳数分布范围将减小;主峰碳前移,从以后主峰碳为主演变为以前主峰碳为主,nC21-/nC22+从0.42~0.60增大到1.36~2.33。利用色谱峰型特征可以判定油气运移方向和估量运移程度,从而有助于油气勘探目标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烷烃 流体 运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营凹陷中央背斜带油气运移聚集特征 被引量:47
7
作者 李丕龙 翟庆龙 +2 位作者 荣启宏 蒋有录 谭丽娟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64-66,共3页
以渤海湾盆地最大的复式油气聚集带──东营凹陷中央断裂背斜构造带为例,分析凹中隆型复式油气聚集带的油气运移聚集特征和成藏模式,探讨该构造带中断层对油气运移聚集的多方面影响。根据油气来源、运移特点和流体压力状况,将该带油... 以渤海湾盆地最大的复式油气聚集带──东营凹陷中央断裂背斜构造带为例,分析凹中隆型复式油气聚集带的油气运移聚集特征和成藏模式,探讨该构造带中断层对油气运移聚集的多方面影响。根据油气来源、运移特点和流体压力状况,将该带油气藏的形成归纳为下部自源原生型、中部它源原生型、上部它源次生型3种成藏模式。研究区具有早第三纪末和晚第三纪馆陶组沉积末─明化镇组中期这两个主要成藏期,以晚期成藏为主。油气沿断裂间歇式运移,并沿断层形成多套叠瓦式油藏组合。断裂的纵向发育层位与油气的赋存层系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营凹陷 中央背斜带 油气运移 油气聚集 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青油气田成藏地质条件,油气藏类型及油气富集特征
8
作者 荣启宏 蒋有录 《复式油气田》 1996年第4期12-18,共7页
该分析了高青油气田的成藏地质条件,油气藏类型及油气富集规律。研究了及可分为凸起区,斜坡带,断裂带等三大区块。不同构造单元的构造,地层发育特征的差异,其成藏机制,油气藏类型及油气分布特征明显不同。
关键词 油田 地质特征 油气聚集 油气藏 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营凹陷博兴地区油气成藏动力学与成藏模式 被引量:13
9
作者 蒋有录 谭丽娟 +1 位作者 荣启宏 宋建勇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23-331,共9页
根据东营凹陷西南部地区的地质背景和地层压力特征 ,探讨了该区的油气成藏特征、成藏动力学机制及成藏模式。成藏动力学机制可分为 :自源封闭型和它源开放型。按照封存箱理论 ,油气藏的形成有箱内成藏、箱外顶部成藏和箱外边部成藏 3种... 根据东营凹陷西南部地区的地质背景和地层压力特征 ,探讨了该区的油气成藏特征、成藏动力学机制及成藏模式。成藏动力学机制可分为 :自源封闭型和它源开放型。按照封存箱理论 ,油气藏的形成有箱内成藏、箱外顶部成藏和箱外边部成藏 3种模式 ;又分为近距离运移、垂向运移和侧向运移 3种聚集模式。成藏动力学背景对油气藏的形成与分布具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营凹陷 博兴地区 油气藏 成藏动力学 成藏模式 地层压力 油气运移 油气聚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营凹陷永55区块沙四上亚段深水浊积扇沉积与油气 被引量:14
10
作者 张晶 王伟锋 +1 位作者 荣启宏 史文东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19-524,共6页
深水浊积扇是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永55区块沙四上亚段最发育的沉积相,也是最有利的砂砾岩储层。在岩心观察基础上,通过薄片鉴定、粒度分析等测试手段,综合地质、物探和测井资料,对永55区块砂砾岩体储层的沉积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深水浊积扇是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永55区块沙四上亚段最发育的沉积相,也是最有利的砂砾岩储层。在岩心观察基础上,通过薄片鉴定、粒度分析等测试手段,综合地质、物探和测井资料,对永55区块砂砾岩体储层的沉积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本区深水浊积扇沉积具有如下特征:(1)岩石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均较低;(2)碎屑物质以递变悬浮搬运为主;(3)沉积构造具有典型的重力流成因特征;(4)岩心中见典型鲍马沉积序列。建立了深水浊积扇退积型沉积模式,并进一步细分为内扇、中扇和外扇3个亚相及4个微相。位于中扇的辫状沟道砂体物性好,可以构成优质储层,较深湖暗色泥岩为主要的烃源岩和盖层,本区生、储、盖发育齐全,有着良好的勘探开发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营凹陷 深水浊积扇 沉积特征 沉积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营凹陷民丰洼陷沙河街组三段岩性油藏控制因素 被引量:9
11
作者 张晶 王伟锋 +1 位作者 荣启宏 赵密福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35-239,249,共6页
通过对民丰洼陷的油气成藏特点、油气富集规律及主控因素进行研究,表明该区处在凹陷东北边缘的特殊位置,成藏条件优越。古近系岩性油藏主要包括砂岩透镜体油藏、砂体上倾尖灭油藏和砂体被断层切穿的岩性油藏3种类型。三角洲前缘砂体、... 通过对民丰洼陷的油气成藏特点、油气富集规律及主控因素进行研究,表明该区处在凹陷东北边缘的特殊位置,成藏条件优越。古近系岩性油藏主要包括砂岩透镜体油藏、砂体上倾尖灭油藏和砂体被断层切穿的岩性油藏3种类型。三角洲前缘砂体、滑塌浊积岩砂体的性质和分布,砂体分布范围内有利的构造位置和有利的沉积储集相带成为控制岩性油藏形成的主要因素。油气勘探方向应围绕不同时期、不同部位两种成因的储集砂体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性油藏 控制因素 三角洲 浊积岩 民丰洼陷 济阳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博兴地区油气藏形成与分布特征 被引量:8
12
作者 蒋有录 荣启宏 +2 位作者 宋建勇 苏永进 谭丽娟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5期452-457,共6页
该文讨论了东营凹陷西南部博兴地区的油气成藏条件、油气藏特征及油气富集规律。受特殊地质背景的影响,该区成藏条件较为优越,储集体十分发育,但油源条件相对不足。油气藏类型丰富多样,以地层及复合油气藏发育为特色,油气藏的类型在纵... 该文讨论了东营凹陷西南部博兴地区的油气成藏条件、油气藏特征及油气富集规律。受特殊地质背景的影响,该区成藏条件较为优越,储集体十分发育,但油源条件相对不足。油气藏类型丰富多样,以地层及复合油气藏发育为特色,油气藏的类型在纵向上和平面上都有一定的展布规律。油气主要富集于受断裂和古隆起控制的正向构造带中,油气富集层位具有东北部深且相对富油、西南部浅且相对富气的特点,油气富集层系具有明显的分区性,构造背景及油气源条件对油气的富集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藏条件 油气藏 油气分布 东营凹陷 渤海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成藏系统的概念及其在东营凹陷博兴地区的应用 被引量:16
13
作者 蒋有录 谭丽娟 +1 位作者 荣启宏 宋建勇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2-16,共5页
对含油气系统进行了简要评述 ,指出了经典的含油气系统划分方法存在的局限性 ,提出了油气成藏系统的概念及其划分方法。研究认为 ,含油气系统在空间上是一个以“源”为核心且相对独立的油气地质单元 ;油气成藏系统是在含油气系统内或之... 对含油气系统进行了简要评述 ,指出了经典的含油气系统划分方法存在的局限性 ,提出了油气成藏系统的概念及其划分方法。研究认为 ,含油气系统在空间上是一个以“源”为核心且相对独立的油气地质单元 ;油气成藏系统是在含油气系统内或之间的一个以“藏”为核心且相对独立的油气运聚单元。油气成藏系统划分的依据是控制油气运移聚集指向的高势面及其他遮挡面 ,成藏系统对勘探程度较高地区的油气勘探评价更具实用价值。对东营凹陷西南部地区的油气成藏系统进行了划分 ,划分出西部高青断裂带、中部金家正理庄樊家鼻状构造带、东部纯化梁家楼和北部小营平方王等 4个油气成藏系统。各成藏系统大致以油气运移的“分水岭”为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成藏系统 东营凹陷 博兴地区 应用 含油气系统 划分方法 油气聚集 油气运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营凹陷纯梁地区滚动勘探开发潜力分析 被引量:15
14
作者 蒲玉国 荣启宏 +2 位作者 宋建勇 郑希敏 高黎慧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18-22,共5页
纯梁地区位于东营凹陷西南部的博兴洼陷 ,1 965年至 1 998年已发现下第三系的 9个油田和 1个气田 ,但油气探明程度仍低于 50 % ,具有继续滚动勘探开发的资源基础。纯梁地区具有典型的复式环状平面油气分布规律和纵向“三段式”压力分布... 纯梁地区位于东营凹陷西南部的博兴洼陷 ,1 965年至 1 998年已发现下第三系的 9个油田和 1个气田 ,但油气探明程度仍低于 50 % ,具有继续滚动勘探开发的资源基础。纯梁地区具有典型的复式环状平面油气分布规律和纵向“三段式”压力分布规律 ,浅层和中深层形成“砂储泥盖”式常压油气藏和异常高压油藏 ,深层发育异常高压特种油气藏。所谓特种油气藏位于“三段式”压力剖面最下部 ,由“砂泥孔缝等压储渗体”与上覆泥岩盖层及侧向遮挡条件配合而形成特殊圈闭条件。认为纯梁地区的石村断裂带和博兴断裂带附近以及洼陷内是近期勘探浅—中深层小型牵引构造类油气藏和岩性 构造及岩性 地层类油气藏的重要潜力区 ;博兴洼陷西北部高 7井区较深层存在高含油气丰度的特种油气藏 ,博兴洼陷西北部是勘探后期扩大勘探领域、寻找新类型油气藏的重要潜力区。图 4表 2参 2(王孝陵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动勘探 油气勘探 东营凹陷 纯梁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营凹陷博兴地区油气富集的主要控制因素 被引量:20
15
作者 蒋有录 翟庆龙 +1 位作者 荣启宏 谭丽娟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1-14,36,共5页
对东营凹陷博兴地区与凹陷中北部的油气成藏特点、油气富集规律及主控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该区处在凹陷西南边缘的特殊位置 ,其成藏条件不如北部地区 ,纵向上油气主要富集于沙四、沙三层段中 ,平面上主要富集于正向构造带中... 对东营凹陷博兴地区与凹陷中北部的油气成藏特点、油气富集规律及主控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该区处在凹陷西南边缘的特殊位置 ,其成藏条件不如北部地区 ,纵向上油气主要富集于沙四、沙三层段中 ,平面上主要富集于正向构造带中。油气的富集层位具有东、北部深且相对富油 ,西、南部浅且相对富气的特点 ;天然气主要富集于凹陷边缘外环带。油气藏类型具一定的展布规律。区域构造背景控制了油气运移的指向 ,油气源条件制约着油气的富集程度 ,断层和生储盖配置控制了油气的纵向运移和富集层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营凹陷 博兴地区 油气富集 控制因素 成藏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博兴洼陷储层非均质性对油气充满度的影响 被引量:9
16
作者 闫长辉 陈青 +1 位作者 张善文 荣启宏 《断块油气田》 CAS 2007年第3期19-21,90,共3页
油气成藏与油藏开发得以实现的基础是存在能量差,流体(烃类流体或油气水)作为能量传递的载体,在地质体中建立动态的能量平衡。油气成藏与油藏开发流动的流体和流动的环境都是相似的,这种动态相似性为成藏动力学定量研究开辟了新的途径,... 油气成藏与油藏开发得以实现的基础是存在能量差,流体(烃类流体或油气水)作为能量传递的载体,在地质体中建立动态的能量平衡。油气成藏与油藏开发流动的流体和流动的环境都是相似的,这种动态相似性为成藏动力学定量研究开辟了新的途径,即可以借鉴油藏开发的理论和技术方法研究成藏动力学。在油藏开发过程中,影响油气产量的开发地质因素同样影响成藏时的油气充满度。砂岩体的储集特征受到岩性差异、粒度变化、胶结差异等层内非均质、层间非均质及各向异性等因素的综合作用。当其中某种因素成为影响砂岩储集特征的主要因素时,同样影响油气充满度,并表现出巨大的差异。油气成藏与油藏开发有着相似或相近的影响因素,这也说明在研究油气成藏时借用油藏开发的技术方法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成藏 油藏开发 相似性 储层非均质性 油气充满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纯化—梁家楼油田沙二段小型隐蔽油藏的滚动开发
17
作者 荣启宏 《复式油气田》 1998年第2期37-40,共4页
关键词 油田 沙河街组 地层对比 油气藏 勘探 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青地区油气成藏模式与富集特征 被引量:21
18
作者 蒋有录 荣启宏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4-19,共6页
本文分析了高青油气田的成藏地质背景、成藏模式及油气富集规律,指出研究区具有独特的成藏地质背景,油气成类型丰富多样,油气沿高青大断层呈带状分布,且具有明显的分区性,不同构造单元具有不同的成该模式,高有大断层及馆陶组泥岩... 本文分析了高青油气田的成藏地质背景、成藏模式及油气富集规律,指出研究区具有独特的成藏地质背景,油气成类型丰富多样,油气沿高青大断层呈带状分布,且具有明显的分区性,不同构造单元具有不同的成该模式,高有大断层及馆陶组泥岩盖层对油气分布起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成藏 油气富集 油气分布 成藏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镜状砂岩体油藏成藏运移机理 被引量:4
19
作者 闫长辉 张善文 荣启宏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17-719,共3页
油藏开发与成藏运移都具有借助流体传递能量建立动态平衡的特征,二者具有动态相似性。作者运用油藏开发中的毛管压力曲线对透镜状砂岩体油藏成藏运移的机理给予了合理解释,并分别对透镜状砂岩体油藏烃源岩的幕式排烃机理和砂岩体阶段式... 油藏开发与成藏运移都具有借助流体传递能量建立动态平衡的特征,二者具有动态相似性。作者运用油藏开发中的毛管压力曲线对透镜状砂岩体油藏成藏运移的机理给予了合理解释,并分别对透镜状砂岩体油藏烃源岩的幕式排烃机理和砂岩体阶段式充注机理进行了系统阐述。透镜状砂岩体油藏成藏运移过程中幕式排烃和阶段式充注是相对独立的两个过程,只有当二者协调一致时,才能完成透镜状砂岩体油藏成藏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镜状砂岩体油藏 成藏机理 毛管压力曲线 幕式排烃 阶段式充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博兴洼陷油气成藏特殊现象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青 闫长辉 +1 位作者 张善文 荣启宏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6-18,112,共3页
为了更好地指导油气勘探,研究油气成藏与演化各阶段的油藏特征,分析成藏特征中出现的特殊油藏现象至关重要。从构造位置、沉积微相、储层岩性、孔隙度、渗透率、压力系数、含油饱和度、产液量和产油量等方面对博兴洼陷的成藏特征进行了... 为了更好地指导油气勘探,研究油气成藏与演化各阶段的油藏特征,分析成藏特征中出现的特殊油藏现象至关重要。从构造位置、沉积微相、储层岩性、孔隙度、渗透率、压力系数、含油饱和度、产液量和产油量等方面对博兴洼陷的成藏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从博兴洼陷成藏中一些特殊现象归纳出2类油藏:一类是原始含油饱和度低且常压的油藏,其在成藏过程充满度低;另一类是有充足的烃类流体以及足够成藏动力的油藏,其充满度可以继续升高,油藏现阶段还具有继续充注成藏的条件,这2类油藏均处于成藏建设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藏特征 构造位置 储层岩性 压力系数 含油饱和度 博兴洼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