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邮凹陷辉绿岩锆石U-Pb年代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
1
作者 谢成龙 荆翰林 +2 位作者 王力 娄国泉 刘传泽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43-549,562,共8页
文章采用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laser ablation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LA-ICP-MS)方法对苏北盆地高邮凹陷新生代辉绿岩4个样品进行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获得的岩浆结晶年龄分别为(45.3±1.3)、(59.... 文章采用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laser ablation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LA-ICP-MS)方法对苏北盆地高邮凹陷新生代辉绿岩4个样品进行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获得的岩浆结晶年龄分别为(45.3±1.3)、(59.8±1.7)、(40.5±0.7)、(44.8±1.1)Ma,指示其形成时代为古新世和始新世,表明苏北盆地岩浆活动具有多期性的特点。苏北盆地在新生代时期的发育过程受郯庐断裂带及太平洋板块俯冲后撤的影响,总体上处于太平洋板块俯冲后撤形成的弧后拉张环境,其中早期岩浆活动明显受郯庐断裂带伸展活动的控制。锆石U-Pb年代学特征显示,在吴堡期2套辉绿岩就已经开始上升侵位,而并非是相关文献中的三垛期。此次工作获得的锆石年龄多集中于40.5~45.3 Ma,而其北西侧的渤海湾盆地新生代锆石年龄多集中于60~50 Ma,造成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太平洋板块俯冲后撤引起的弧后伸展区域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部 高邮凹陷 新生代 辉绿岩 锆石U-Pb年代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吐拉盆地锆石U-Pb年代学:对成岩年龄、源区特征及阿尔金新生代走滑的制约
2
作者 谢成龙 孟栋材 +5 位作者 王大华 徐佑德 王力 常森 荆翰林 刘传泽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83-800,I0001-I0013,共31页
吐拉盆地是青藏高原北缘的中、新生代陆相沉积盆地,其沉积物中的碎屑锆石年龄记录了重要的区域地质演化信息。本文以盆地西部吐拉牧场凹陷内原犬牙沟组砂岩为研究对象,应用LA-ICP-MS单颗粒锆石U-Pb定年法对7个样品中的650颗锆石进行了U... 吐拉盆地是青藏高原北缘的中、新生代陆相沉积盆地,其沉积物中的碎屑锆石年龄记录了重要的区域地质演化信息。本文以盆地西部吐拉牧场凹陷内原犬牙沟组砂岩为研究对象,应用LA-ICP-MS单颗粒锆石U-Pb定年法对7个样品中的650颗锆石进行了U-Pb同位素年代学分析,探讨了砂岩样品的成岩年龄、物源区特征、阿尔金断裂新生代大规模走滑等地质信息。分析结果显示,两个凝灰质砂岩样品中含有新生代岩浆锆石年龄信息,指示其沉积年龄应为66~51 Ma,因而地层应归属古近系,并非前人厘定的下白垩统犬牙沟组。砂岩中碎屑锆石年龄指示其沉积源区具有典型的劳亚大陆属性,并记录了罗迪尼亚大陆聚合与裂解、泛非造山、加里东造山及印支造山等全球关键构造事件年代学信息。物源分析显示其沉积物源应为南祁连及柴北缘块体,并非前人认为的阿尔金块体,其原始沉积位置相当于现今阿尔金断裂南缘冷湖以西一带。本次工作证实,吐拉盆地中生代时期原属柴达木盆地的一部分,在新生代阿尔金断裂大规模走滑作用下被拖拽分离至现今位置。区域构造分析表明,作为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的远程效应,阿尔金断裂左行走滑活动的开始时间应在51 Ma之后,滞后于板缘碰撞约4 Ma,两个阶段的总走滑位移量大于500 k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拉盆地 物源分析 青藏高原 阿尔金断裂 左行走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