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8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相关免疫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
6
1
作者
荆方轶
范瑞强
陈信生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249-251,共3页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是一种常见的阴道黏膜真菌感染性疾病。国外研究统计约75%育龄妇女在一生中至少发生一次VVC,其中约5%病例发展为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recurrent vulvovaginal,RVVC)[1]。其主要...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是一种常见的阴道黏膜真菌感染性疾病。国外研究统计约75%育龄妇女在一生中至少发生一次VVC,其中约5%病例发展为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recurrent vulvovaginal,RVVC)[1]。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外阴瘙痒和阴道分泌物增多,阴道灼热、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ULVOVAGINAL
真菌感染性疾病
免疫机制研究
阴道分泌物
CANDIDIASIS
念珠菌病
念珠菌感染
细胞因子
宿主免疫
适应性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药制剂所致药疹的特点
被引量:
4
2
作者
荆方轶
贾淑琳
范瑞强
《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
2016年第6期789-792,共4页
随着中药制剂的广泛使用,其致药疹的报道逐年增加,对中药制剂致药疹的机制尚不明确,临床使用尚不规范,本文针对中药制剂致药疹的特点及临床表现进行阐述。
关键词
药疹
中药
临床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药抗真菌方干预小鼠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研究
3
作者
陈信生
莫冬冬
+3 位作者
荆方轶
范瑞强
谢婷
袁娟娜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17年第3期151-155,共5页
目的:探讨中药抗真菌方灌胃是否干预小鼠外阴阴道念珠菌感染。方法:将65只BALB/c雌鼠(8周龄)随机分为A组(30只,模型中药组)、B组(30只,模型对照组)和C组(5只,空白对照组)。自第1天开始,A组小鼠予中药抗真菌方煎液灌胃,B组和C组予生理盐...
目的:探讨中药抗真菌方灌胃是否干预小鼠外阴阴道念珠菌感染。方法:将65只BALB/c雌鼠(8周龄)随机分为A组(30只,模型中药组)、B组(30只,模型对照组)和C组(5只,空白对照组)。自第1天开始,A组小鼠予中药抗真菌方煎液灌胃,B组和C组予生理盐水灌胃,持续至实验结束。A、B两组在第4天接种白念珠菌,于第8、9、10、12、14、21天每组分别各选取5只小鼠取阴道灌洗液进行菌落培养,并通过ELISA检测IL-12、IL-10、IL-6水平。C组在第8天同时进行阴道灌洗液的采集。结果:从感染后第2天起,A组培养菌落数开始明显小于B组(P值均<0.05)。A、B两组阴道灌洗液中IL-6与IL-12均出现增加,IL-10明显降低。A组和B组小鼠阴道灌洗液中IL-6水平较空白组增加,但A组与B组间无明显差异。两组间IL-12在感染后第1、5、7、14天有明显差异,IL-10则在感染后第2 d时出现明显差异。结论:中药抗真菌方可减轻小鼠外阴阴道念珠菌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
CFU
IL-12
IL-10
IL-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国医大师禤国维教授分期论治天疱疮经验
被引量:
6
4
作者
谢婷
荆方轶
+3 位作者
贾淑琳
朱培成
刘婵柯
李红毅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23-324,共2页
整理了国医大师禤国维教授治疗分期论治天疱疮的经验,认为急性期以热毒炽盛多见,治疗以解毒祛邪为主;病程日久,湿热化燥,灼津耗气,故阴虚夹湿热多见,治宜祛湿健脾,清热养阴并重。该病病程反复,易转为阴伤气衰证。治疗时主张中西医并重,...
整理了国医大师禤国维教授治疗分期论治天疱疮的经验,认为急性期以热毒炽盛多见,治疗以解毒祛邪为主;病程日久,湿热化燥,灼津耗气,故阴虚夹湿热多见,治宜祛湿健脾,清热养阴并重。该病病程反复,易转为阴伤气衰证。治疗时主张中西医并重,在西药激素等治疗基础上,可根据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配合使用中医外治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禤国维
六味地黄汤
天疱疮
分期论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医脾、营卫与皮肤屏障相关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
8
5
作者
王彦淳
龚坚
+3 位作者
荆方轶
童曦
钟海桥
刘巧
《中医研究》
2022年第2期61-66,共6页
皮肤屏障主要由角质形成细胞构成,包括基底层、棘层、颗粒层、角质层,每层不断向上更新分化,并规律地“镶嵌”于细胞间脂质内,形成独特的“砖-墙”结构,主要具有稳定机体内环境、避免人体受到外部压力而产生病变的作用,是人体的第一道...
皮肤屏障主要由角质形成细胞构成,包括基底层、棘层、颗粒层、角质层,每层不断向上更新分化,并规律地“镶嵌”于细胞间脂质内,形成独特的“砖-墙”结构,主要具有稳定机体内环境、避免人体受到外部压力而产生病变的作用,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中医药在修复皮肤屏障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从整体观出发,通过调补脏腑、扶正固本改善皮肤屏障功能。脾作为后天之本,是人体生长发育之源,可化生营卫,自由出入于肌肤,与皮肤屏障关系密切。故在对中医脾与营卫的特性及皮肤屏障相关因子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对三者定义、研究现状及相关性进行综述,对治疗靶点及作用机制进行分析总结,重点阐述了“中医脾-营卫-皮肤屏障”三者生理病理之间的相关性,论述了中医脾与营卫在修复皮肤屏障中的独特优势,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医药修复皮肤屏障功能提供理论支持,同时也对中医药修复皮肤屏障实验研究提出了建议。通过综述,得出以下主要结论:中医脾与营卫可通过肠道菌群、皮肤血流量与皮肤屏障产生联系,通过饮食干预、中药方剂、针灸等方面在修复或缓解皮肤屏障相关因子具有积极意义;同样在修复皮肤屏障过程中,针对不同人群的中医脾及营卫差异性进行进一步探讨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
皮肤屏障
营卫
相关性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刘巧教授银屑病“毒邪发病”理论及应用
被引量:
1
6
作者
文谦
曹婧
+2 位作者
徐晓蓉
荆方轶
刘巧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7期785-788,共4页
总结刘巧教授银屑病“毒邪发病”理论主要内涵及其治疗的理论基础。概括银屑病的主要病机为“血热毒瘀”,治疗上秉持“毒邪发病”理念,立“清热解毒凉血”之法,创清热毒汤、清血毒汤之验方,随证加减,灵活用药,强调祛邪不忘顾护脾胃,同...
总结刘巧教授银屑病“毒邪发病”理论主要内涵及其治疗的理论基础。概括银屑病的主要病机为“血热毒瘀”,治疗上秉持“毒邪发病”理念,立“清热解毒凉血”之法,创清热毒汤、清血毒汤之验方,随证加减,灵活用药,强调祛邪不忘顾护脾胃,同时重视情志对银屑病的影响,强调内外兼治,最终达到毒清瘀化的目的。临床获得较好的疗效,附典型案例1例,以期为银屑病的中医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及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巧教授
银屑病
毒邪发病
临床运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妊娠期危险因素与子代发生特应性皮炎的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
1
7
作者
王运通
刘小武
+2 位作者
王彦淳
荆方轶
刘巧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23年第1期89-93,共5页
近年来婴幼儿特应性皮炎患病率呈上升趋势,研究表明孕妇在妊娠期间常受环境、饮食等影响并发各种疾病,相关危险因素同时会透过胎盘作用于胎儿,诱导新生儿体内Th1/Th2失衡、肠道菌群紊乱等,影响子代特应性皮炎的发生。本文从环境因素、...
近年来婴幼儿特应性皮炎患病率呈上升趋势,研究表明孕妇在妊娠期间常受环境、饮食等影响并发各种疾病,相关危险因素同时会透过胎盘作用于胎儿,诱导新生儿体内Th1/Th2失衡、肠道菌群紊乱等,影响子代特应性皮炎的发生。本文从环境因素、饮食因素、精神因素、分娩方式、妊娠期过敏等方面综述相关危险因素对子代特应性皮炎影响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孕妇提供指导,降低子代患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应性皮炎
妊娠期
胎儿
危险因素
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香莲方主要成分对唑类耐药白念珠菌恢复敏感的诱导
被引量:
4
8
作者
谢婷
贾淑琳
+3 位作者
袁娟娜
陈信生
荆方轶
范瑞强
《华南预防医学》
2017年第1期71-74,共4页
目的探讨香莲复方及其君药的主要成分丁香酚、小檗碱的抗真菌及逆转氟康唑耐药作用。方法采用香莲外洗液、丁香酚、小檗碱、丁香酚和小檗碱的混合液分别连续诱导培养白念珠菌临床分离氟康唑耐药株,采用液基微量稀释法测定氟康唑对原代...
目的探讨香莲复方及其君药的主要成分丁香酚、小檗碱的抗真菌及逆转氟康唑耐药作用。方法采用香莲外洗液、丁香酚、小檗碱、丁香酚和小檗碱的混合液分别连续诱导培养白念珠菌临床分离氟康唑耐药株,采用液基微量稀释法测定氟康唑对原代及诱导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值。观察药物对耐药白念珠菌的逆转作用,比较各组诱导药物之间的作用差异。结果耐药株L1~L3对氟康唑的MIC为64μg/m L,香莲外洗液的MIC为3.906 3~7.812 5 mg/m L,丁香酚为400~800 mg/m L,小檗碱为32~64 mg/m L,丁香酚和小檗碱混合液为200/16~400/32 mg/m L。香莲外洗液、丁香酚、小檗碱以及丁香酚和小檗碱混合液对临床分离耐药菌株可在连续诱导培养6~8代实现对氟康唑逆转耐药。耐药原代菌株与其敏感子代对于诱导药物的MIC没有明显上升趋势。结论香莲外洗液、丁香酚、小檗碱以及丁香酚和小檗碱混合液具有抗真菌作用,并可逆转耐药白念珠菌对氟康唑的敏感性,以香莲外洗液复方疗效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香酚
小檗碱
耐药
氟康唑
念珠菌属
原文传递
题名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相关免疫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
6
1
作者
荆方轶
范瑞强
陈信生
机构
广东省中医院皮肤科
出处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249-251,共3页
基金
广东省自筹经费类科技计划项目(编号:粤科规划字[2013]137号-50)
文摘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是一种常见的阴道黏膜真菌感染性疾病。国外研究统计约75%育龄妇女在一生中至少发生一次VVC,其中约5%病例发展为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recurrent vulvovaginal,RVVC)[1]。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外阴瘙痒和阴道分泌物增多,阴道灼热、疼痛。
关键词
VULVOVAGINAL
真菌感染性疾病
免疫机制研究
阴道分泌物
CANDIDIASIS
念珠菌病
念珠菌感染
细胞因子
宿主免疫
适应性免疫
分类号
R711.3 [医药卫生—妇产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药制剂所致药疹的特点
被引量:
4
2
作者
荆方轶
贾淑琳
范瑞强
机构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广东省中医院皮肤科
出处
《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
2016年第6期789-792,共4页
文摘
随着中药制剂的广泛使用,其致药疹的报道逐年增加,对中药制剂致药疹的机制尚不明确,临床使用尚不规范,本文针对中药制剂致药疹的特点及临床表现进行阐述。
关键词
药疹
中药
临床表现
Keywords
Drug eruption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分类号
R285 [医药卫生—中药学]
R758.25 [医药卫生—皮肤病学与性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药抗真菌方干预小鼠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研究
3
作者
陈信生
莫冬冬
荆方轶
范瑞强
谢婷
袁娟娜
机构
广东省中医院皮肤科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出处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17年第3期151-155,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编号:81403197)
广东省自筹经费类科技计划项目(编号:20130315C)
文摘
目的:探讨中药抗真菌方灌胃是否干预小鼠外阴阴道念珠菌感染。方法:将65只BALB/c雌鼠(8周龄)随机分为A组(30只,模型中药组)、B组(30只,模型对照组)和C组(5只,空白对照组)。自第1天开始,A组小鼠予中药抗真菌方煎液灌胃,B组和C组予生理盐水灌胃,持续至实验结束。A、B两组在第4天接种白念珠菌,于第8、9、10、12、14、21天每组分别各选取5只小鼠取阴道灌洗液进行菌落培养,并通过ELISA检测IL-12、IL-10、IL-6水平。C组在第8天同时进行阴道灌洗液的采集。结果:从感染后第2天起,A组培养菌落数开始明显小于B组(P值均<0.05)。A、B两组阴道灌洗液中IL-6与IL-12均出现增加,IL-10明显降低。A组和B组小鼠阴道灌洗液中IL-6水平较空白组增加,但A组与B组间无明显差异。两组间IL-12在感染后第1、5、7、14天有明显差异,IL-10则在感染后第2 d时出现明显差异。结论:中药抗真菌方可减轻小鼠外阴阴道念珠菌感染。
关键词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
CFU
IL-12
IL-10
IL-6
Keywords
vulvovaginal candidiasis
CFU
IL-12
IL-10
IL-6
分类号
R285.5 [医药卫生—中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国医大师禤国维教授分期论治天疱疮经验
被引量:
6
4
作者
谢婷
荆方轶
贾淑琳
朱培成
刘婵柯
李红毅
机构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皮肤科
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皮肤科
出处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23-324,共2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403197)
岭南皮肤病流派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
文摘
整理了国医大师禤国维教授治疗分期论治天疱疮的经验,认为急性期以热毒炽盛多见,治疗以解毒祛邪为主;病程日久,湿热化燥,灼津耗气,故阴虚夹湿热多见,治宜祛湿健脾,清热养阴并重。该病病程反复,易转为阴伤气衰证。治疗时主张中西医并重,在西药激素等治疗基础上,可根据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配合使用中医外治法。
关键词
禤国维
六味地黄汤
天疱疮
分期论治
Keywords
Xuan Guowei
Liuwei Dihuang Decoction
pemphigus
treatment by stages
分类号
R249 [医药卫生—中医临床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医脾、营卫与皮肤屏障相关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
8
5
作者
王彦淳
龚坚
荆方轶
童曦
钟海桥
刘巧
机构
江西中医药大学
江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出处
《中医研究》
2022年第2期61-66,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860848)。
文摘
皮肤屏障主要由角质形成细胞构成,包括基底层、棘层、颗粒层、角质层,每层不断向上更新分化,并规律地“镶嵌”于细胞间脂质内,形成独特的“砖-墙”结构,主要具有稳定机体内环境、避免人体受到外部压力而产生病变的作用,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中医药在修复皮肤屏障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从整体观出发,通过调补脏腑、扶正固本改善皮肤屏障功能。脾作为后天之本,是人体生长发育之源,可化生营卫,自由出入于肌肤,与皮肤屏障关系密切。故在对中医脾与营卫的特性及皮肤屏障相关因子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对三者定义、研究现状及相关性进行综述,对治疗靶点及作用机制进行分析总结,重点阐述了“中医脾-营卫-皮肤屏障”三者生理病理之间的相关性,论述了中医脾与营卫在修复皮肤屏障中的独特优势,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医药修复皮肤屏障功能提供理论支持,同时也对中医药修复皮肤屏障实验研究提出了建议。通过综述,得出以下主要结论:中医脾与营卫可通过肠道菌群、皮肤血流量与皮肤屏障产生联系,通过饮食干预、中药方剂、针灸等方面在修复或缓解皮肤屏障相关因子具有积极意义;同样在修复皮肤屏障过程中,针对不同人群的中医脾及营卫差异性进行进一步探讨研究。
关键词
脾
皮肤屏障
营卫
相关性
综述
分类号
R223.1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刘巧教授银屑病“毒邪发病”理论及应用
被引量:
1
6
作者
文谦
曹婧
徐晓蓉
荆方轶
刘巧
机构
江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皮肤科
江西省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科
出处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7期785-788,共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860848)
江西省卫生计生委中医药科研基金(2020A2530)。
文摘
总结刘巧教授银屑病“毒邪发病”理论主要内涵及其治疗的理论基础。概括银屑病的主要病机为“血热毒瘀”,治疗上秉持“毒邪发病”理念,立“清热解毒凉血”之法,创清热毒汤、清血毒汤之验方,随证加减,灵活用药,强调祛邪不忘顾护脾胃,同时重视情志对银屑病的影响,强调内外兼治,最终达到毒清瘀化的目的。临床获得较好的疗效,附典型案例1例,以期为银屑病的中医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及经验。
关键词
刘巧教授
银屑病
毒邪发病
临床运用
Keywords
Professor LIU Qiao
psoriasis
pathogenic theory of poison
clinical application
分类号
R758.63 [医药卫生—皮肤病学与性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妊娠期危险因素与子代发生特应性皮炎的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
1
7
作者
王运通
刘小武
王彦淳
荆方轶
刘巧
机构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江西中医药大学
粤北人民医院
山东省中医院
出处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23年第1期89-93,共5页
基金
江西中医药大学校级研究生创新专项资金项目(JZYC22S35)。
文摘
近年来婴幼儿特应性皮炎患病率呈上升趋势,研究表明孕妇在妊娠期间常受环境、饮食等影响并发各种疾病,相关危险因素同时会透过胎盘作用于胎儿,诱导新生儿体内Th1/Th2失衡、肠道菌群紊乱等,影响子代特应性皮炎的发生。本文从环境因素、饮食因素、精神因素、分娩方式、妊娠期过敏等方面综述相关危险因素对子代特应性皮炎影响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孕妇提供指导,降低子代患病风险。
关键词
特应性皮炎
妊娠期
胎儿
危险因素
环境
Keywords
atopic dermatitis
pregnancy
fetus
risk factors
environment
分类号
R758.2 [医药卫生—皮肤病学与性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香莲方主要成分对唑类耐药白念珠菌恢复敏感的诱导
被引量:
4
8
作者
谢婷
贾淑琳
袁娟娜
陈信生
荆方轶
范瑞强
机构
广东省中医院
出处
《华南预防医学》
2017年第1期71-74,共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81403197)
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粤科规划字(2011)97号]
文摘
目的探讨香莲复方及其君药的主要成分丁香酚、小檗碱的抗真菌及逆转氟康唑耐药作用。方法采用香莲外洗液、丁香酚、小檗碱、丁香酚和小檗碱的混合液分别连续诱导培养白念珠菌临床分离氟康唑耐药株,采用液基微量稀释法测定氟康唑对原代及诱导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值。观察药物对耐药白念珠菌的逆转作用,比较各组诱导药物之间的作用差异。结果耐药株L1~L3对氟康唑的MIC为64μg/m L,香莲外洗液的MIC为3.906 3~7.812 5 mg/m L,丁香酚为400~800 mg/m L,小檗碱为32~64 mg/m L,丁香酚和小檗碱混合液为200/16~400/32 mg/m L。香莲外洗液、丁香酚、小檗碱以及丁香酚和小檗碱混合液对临床分离耐药菌株可在连续诱导培养6~8代实现对氟康唑逆转耐药。耐药原代菌株与其敏感子代对于诱导药物的MIC没有明显上升趋势。结论香莲外洗液、丁香酚、小檗碱以及丁香酚和小檗碱混合液具有抗真菌作用,并可逆转耐药白念珠菌对氟康唑的敏感性,以香莲外洗液复方疗效最佳。
关键词
丁香酚
小檗碱
耐药
氟康唑
念珠菌属
分类号
R285.1 [医药卫生—中药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相关免疫机制研究进展
荆方轶
范瑞强
陈信生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中药制剂所致药疹的特点
荆方轶
贾淑琳
范瑞强
《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
2016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中药抗真菌方干预小鼠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研究
陈信生
莫冬冬
荆方轶
范瑞强
谢婷
袁娟娜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17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国医大师禤国维教授分期论治天疱疮经验
谢婷
荆方轶
贾淑琳
朱培成
刘婵柯
李红毅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中医脾、营卫与皮肤屏障相关性研究进展
王彦淳
龚坚
荆方轶
童曦
钟海桥
刘巧
《中医研究》
2022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刘巧教授银屑病“毒邪发病”理论及应用
文谦
曹婧
徐晓蓉
荆方轶
刘巧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2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妊娠期危险因素与子代发生特应性皮炎的关系研究进展
王运通
刘小武
王彦淳
荆方轶
刘巧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23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香莲方主要成分对唑类耐药白念珠菌恢复敏感的诱导
谢婷
贾淑琳
袁娟娜
陈信生
荆方轶
范瑞强
《华南预防医学》
2017
4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